古典诗词的鉴赏_第1页
古典诗词的鉴赏_第2页
古典诗词的鉴赏_第3页
古典诗词的鉴赏_第4页
古典诗词的鉴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诗词的鉴赏 武功县风安高级中学 魏源 近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取于古典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 词、元曲、明诗、清词以及用旧体诗的形式写成的反映现代生活的 诗歌较多) ,侧重于内蕴丰富,技法圆熟,回味绵长的唐宋诗词,材 料都来自教材之外。从诗歌本身的知名度来讲,往往是名家的非名 诗(这里的非名诗,是指一般不存在中学课本上,或不常为人在中 学生阅读视野之内的诗歌) 。这样以来,为我们中学生鉴赏诗歌设下 了许多“障碍” ,促使我们不得不“摸着石头过河” 。 因此,要鉴赏古典诗词,必须注重诗词中的形象,掌握涉及叙事 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写物诗中的 景或物的形象等,常常表现为对意象、意境、象征和隐含等的解读。 诗是以形象说话的,形象是诗歌的主旨。情感的寄托处,是解读诗 歌的入口。把握形象,主要是把握诗人所关注的形象的特点和表现 这一特点的意义。从形象中去品位诗的意境、诗的基调、诗的社会 意义。鉴赏形象必须了解文化意象常识。古典诗词有十分丰富的内 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有些事物成为古代诗人常用的意象,这些意 象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审美情趣,不了解这些意象,读 起诗来你可能会感到不知所云。 也就是说,要鉴赏古典诗词,就必须掌握诗人所营造的意象, 下面将诗人所营造的意象归纳如下: 一、 自然意象 1、 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阳、风、烟、霜等。 月(残月、明月、新月、孤月、冰镜、蟾兔、玉盘) ,她在许多 诗人笔下都是思乡,念亲的标志,多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刘禹锡 石头城 “淮水东边旧时 月,夜深还过月墙来” ,张九龄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 此时” 杜牧泊情怀 “烟龙寒水月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 。 流水。多传达人生苦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李煜浪淘 沙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 斜阳(夕阳、落阳) , 。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怀古幽情。 李商隐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王维 使之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征帆 去棹残阳里,背风酒旗斜矗” 。风烟霜,多传达哀愁、惆怅、凄苦、 苍凉等情思。李清照 醉花阴 “暮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 花瘦” ,柳永 雨霖铃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陆 游 蝶恋花 “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 2.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 杨柳(垂柳、柳枝、柳) , “柳”与“留”谐音,多传达怨别、 怀远等情思。 诗经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所思,雨雪 霏霏” ,戴叔伦 堤上柳 “垂柳万条丝,春来识别离” 。 落花(落红、残阳)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 和哀愁。晏殊 浣溪纱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 陆游 落花 “满地残红电绿苔” 。 松菊梅。多传达高洁、坚贞之志;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 “三径就荒,松菊郁存” ,陆游 卜算子 “零落成泥碾作沉, 只有想如故” 。 梧桐、萍、芭蕉,多传达光阴易逝,青春不再的惆怅与哀愁。 李清照 声声慢 “梧桐更兼细雨,至黄昏,点点滴滴。 ”文天 祥过零丁洋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萍雨打萍。 ”又如“一声 梧桐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 3.动物类:鸦、杜鹃(杜宇、布谷、子规) 、蝉、雁、青鸟 鱼、鸳鸯、鹧鸪等。 鸦、杜鹃、蝉,多传达衰亡、凄楚、衰惋之情。辛弃疾永遇 乐 “可堪回首,佛俚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白居易琵琶行 “此 间旦暮为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雍陶蝉 “高树蝉声入晚云, 不唯愁我易愁君” 。 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多传达情思、相爱、离愁、孤 寂的情思。张若需春江花月夜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 纹” 。李商隐无题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欧阳修 渔家傲 “叶笼花罩鸳鸯侣,白锦顶丝红锦雨” ,金志章鹧鸪塘 “忽听一声行不得,鹧鸪塘外鹧鸪鸣” 。 二、 人或事意象 1.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 、镜、灯(烛、蜡、 炬)等,多传达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杜甫夔州歌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 ,李白送孟 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聚雨初歇” ,马致远天净沙 “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白居易照镜 “皎皎青铜镜,斑斑白丝鬓” , 欧阳修“古屋醉吟灯艳艳,画廊愁听雨萧萧” ,杜牧赠别 “蜡烛 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2.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笙、饮酒、折柳、捣衣(练) 等。 登楼、凭栏、多传达相思之情,报国之志和壮志难酬的悲伤与 激情。杜甫登高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 ,岳飞满 江红 “怒发冲冠,凭栏处,萧萧雨歇” 。 吹笛、吹萧、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 王之焕的凉州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李白 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冯延已抛球乐 “且莫思 归去,须尽笙歌次夕欢” 。 饮酒,多传达豪情、悲愁、苦闷和郁郁不得志。李白宣州谢 胱楼饯别校书叔云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清照 醉花阴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 折柳,多传达惜别久远,思乡之情。杜牧独柳 “含烟一株柳, 拂地谣风久。佳人不忍折,怅望回纤手” 。 捣衣,捣衣有时是为了给远行之人赶制寒衣,多于秋夜进行。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凄冷的砧杵声又称为“寒砧” ,往往表现征人 离妇,远别故乡的惆怅情绪。又,妇女洗衣时以杵击衣,使其洁净, 也称“捣衣” 。李白, 子夜吴歇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李煜捣练 子令:“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 另外,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 得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周曲 “采莲南塘秋,莲花 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 “莲子”即“怜子” ,青即情, 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 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以梅子的成熟比喻 少女的怀舂,以“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 以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意,如“浮云游子意,落日鼓人情” (李 白送友 ) 。丁香,指愁思或情节,如“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洁” (唐人牛峤感恩多 )等等。 三、 古诗词鉴赏四法 1、 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谈到这一点,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诗词鉴赏不一定非得 搞清写作背景。此言差矣。清楚写作背景是准确理解诗词内容非常 关键得一步,因为作者写诗常常与时代背景有关,或是评论时事, 或是伤时感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举好些例子,比如,我们学毛 泽东的沁园舂、长沙 ,如果弄清词的写作背景,就可以迅速而准 确地把握词的内容。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 1925 年,当时革命运动尤 其是农民运动已经蓬勃开展起来,但是为了领导权问题,共产党内 部展开了激烈争论,陈独秀提出了“一切归国民党”的主张,毛泽 东地内心非常惆怅。他到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路过长沙,面 对辽阔无垠的秋景,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清楚了写作背景, 我们就可迅速地理解词中“怅寥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曾 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所表达地真正含义是:这样壮美地 大好河山,只有那些急流勇进、奋力搏击地年轻志士才是国家地中 流砥柱,才是国家的主宰。这样,词的中心内容我们就把握主了。 再比如,毛泽东的采桑子重阳写于 1929 年 10 月,当时毛泽东 正在闽西革命根据地。弄清这一点,我们很快就会把住词的下阕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舂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是借 景物描写来歌颂根据地的革命生活。 理解古典诗词是也是这样。比如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 亭 ,我们只需知道写这首词辛弃疾正被闲置,就可理解词中“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含义以及下 所用的三个典 故的意思。张可久的(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 ,是作者在仕途 不得志,晚年久居西湖以山水自娱的情况下写的,只需根据这一点, 我们就可迅速断定选项“后六句以叹兴亡转入现实,以读书、饮酒、 喝茶的生活方式表达了作者决心退居乡间,奋发读书,再求功名的 抱负”是错误的。总之,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在特定的情境着写的, 所谓“诗歌合为事而作” ,准确把握内容还是不能离开对背景是了解。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诗词与写作背景关系不十分紧密,不知道写作 背景也不大影响答题。比如卞之琳的断章 ,它将刹那间的感觉升 华为深邃的慧思,表达了一种相对、平衡的观念和对宇宙万物息息 相关、互为依存的关系的一种哲学性思考,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够 了。 在考题中,背景的介绍常常有三种方式:(1)才注释里加上对 背景的介绍。 (2)将对背景的介绍放在选项里。例如,2001 年高考 诗歌鉴赏题偶成 (戴望舒) ,其中 A 项就含有北京介绍的部分。 那么,一般情况下这个选项是不会错的,因为出题人决不会把背景 错误的介绍给你,除非诗词中描绘的事件是同学们十分熟悉的,比 如说岳飞的满江红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是谁阻挠岳飞抵抗金兵。 (3)在诗词后十分简单的背景介绍,有的在诗词结尾处给出写作年 代。比如,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写于 1935 年 2 月,据此我 们基本能把握词的大致内容。 3. 抓景物写点注意分析诗词中出现的意象 我们知道,托物言志是历代文人传统的表现手法, “物”便是客 观现象,也即“意象” 。一首诗从字面看诗词语的连缀,从艺术构思 的角度看便是意象的组合。所谓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情感内涵与 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如“苦藤、老树、昏鸦”中的“藤” 、 “树” 、 “鸦”本身并没有什么感情色彩,但在作品中被剪辑在一起,就烘 托出衰败、凄凉、孤寂的氛围。分析意象,就是分析文学物象所蕴 涵的意义,因为意象有着浓烈的主观意向和情感色彩。例如“游子 身上衣”是表现阳光普照般的母爱;“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 头万木春”中的“病树” 、 “沉舟”也不是现实事物的真实写照,而 是诗人惆怅而达观的思想表现;“飘飘何所似?天地以沙鸥”中的 “沙鸥”是诗人内心漂泊无定的象征。所有这一切,都不能用客观 事物的特性来衡量它们。意象是主体心灵的产物,正因为如此,我 们不会去计较意象有什么不同,而主要从物质特性的表象去感悟心 灵的语言。 在诗歌中,常常用一种反复出现的意象来表达特定的情趣和意 味,她代表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 “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 情及婚嫁有关,如刘永雨霖玲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聚 雨初歇” 。 “月”这个意象往往和思乡、怀念亲人有关,如“举头望 明月,低头思故乡” , “春花秋月何时了”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等。 “日暮” 、 “夕阳” 、 “秋天” 、 “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 命的短暂和对死亡的焦虑、伤感。了解这些原型意象的意义,对认 识作品的内涵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意象不但有传统的色彩,而且还附有诗人强烈的个性特 征。臧克家笔下的“老马”是一匹负重受压、苦痛无比,但在鞭子 的抽打之下不得不向前挣扎的老马,它不同于曹操笔下虽已伏枥仍 志在千里的“老骥” 。 综上所说,我们理解一首词离不开对意象的分析。纵观古典诗 词,较常见的意象是“西风” 、 “霜风” 、 “笛声” 、 “杨柳” 、 “雨” 、 “月” 、 “长烟” 、 “落日” 、 “残阳” 、 “梅” 、 “山” 、 “流水” 、 “落花” 、 “叶”等,这些意象的内涵也无非是表达戌边征战之难、离愁别绪 之苦,或是被贬 之愁、遭冷眼之恨,等等。所以,看到这些景象, 我们就不难把握诗人要抒发的情感以及诗词所表达的内容。 3、透过物象把握诗人抒发的情感 一首好诗,应该是情景交融的杰作。知道了意象常常代表什么 内容,透过这些意象,我们就不难把握作者的情感。例如,范仲淹 的渔家傲 ,当我们看到词中描绘的“雁” 、 “边声” 、 “嶂” 、 “长烟” 、 “落日” 、 “孤城”等意象,我们就会很快断定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内 容的词,而凡是这类内容的诗词,表达的情感不外乎是:当然戌边 征战之苦,军中苦乐悬殊,将士思乡及久戌难归之愁,等等。 ,在把 握情感时,我们还不能忽视诗人不同的个性特征。在八声干州、 对潇潇暮暮雨江天这里,我们可对比一下毛泽东沁园舂、长沙 、 和柳永,在这两首词中,所写景物都是秋景,但感情的基调与所抒 发的情感却是截然相反。我们只需抓住词中几处景物特征,就能把 握作者的情感。柳永的词中几组关键的字眼如“霜风凄紧” 、 “关河 冷落” 、 “残阳当楼” 、 “红衰翠减”就透露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低沉、 落寞的,而毛泽东词中的“万山红遍” 、 “鹰击长空” 、 “鱼翔浅底” 、 “万类霜天竞自由”无不透出澎湃作者心胸的以天下为己任、改造 世界的豪情壮志。总之,把握住了意象也就把握了情感,把握住了 作品的内容好坏,我们就能沉着地应付各种鉴赏类的考核了。 4、 注意体会此中所描绘的意境 诗词突出的特点集中体现在意境,欣赏诗词的具体的是要进入它地 意境, “意”指蕴含其中地思想情感, “境”指作品描绘地自然景物 和社会生活图景。意是境地灵魂,境是意地载体。所谓意境,就情 与景、心与物地和谐统一。对意境地把握,可分为三层:一是在脑 中再现诗人描绘地画面;二是把画面中没有直接写到那部分靠想象 补充出来,使之趋于完整;三是领会画面背后无限深远地意哟内蕴。 1999 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杜甫地慢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 风灯照欲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