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_第1页
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_第2页
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_第3页
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_第4页
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GXD 广 西 电 网 公 司 企 业 标 准 Q/GXD 126.06-2007 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 2007-08 -30 发布 2007- 09-30 实施 广 西 电 网 公 司 发 布 Q/GXD 126.06-2007 I 目 次 目次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检验种类及周期.1 3.1 检验分类1 3.2 定期检验周期.1 4 阀控式蓄电池的检验.2 4.1 阀控式蓄电池的外观检查见表 3。 .2 4.3 开路电压试验:.3 4.4 蓄电池联接条压降试验:.3 4.5 阀控式蓄电池的容量试验:.3 4.6 阀控式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4 5 高频开关整流电源及相控充电机的检验.4 5.1 检查外观见表 8.4 5.2 装置定值的检查.4 5.3 装置功能检查.5 6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器的检验.5 6.1 检查外观见表 135 6.2 装置定值的检查见表 146 6.3 装置功能检查.6 7 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的检验.8 7.1 装置外部检查.8 7.2 装置整定值检验.8 7.3 绝缘监测装置的功能检验:.8 8 电池巡检仪的检验.9 8.1 检查外观见表 199 8.2 装置定值的检查见表 20、21 9 8.3 电池巡检仪的功能检查:9 9 直流系统的运行和维护.9 Q/GXD 126.06-2007 II 前 言 为加强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全过程管理,规范变电站直流系统的检验,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根 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广西电网公司实际情况,特编写本规范。 本规范由广西电网公司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广西电网公司生产技术部。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秦健忠 、熊金辉、覃家豪、韦恒。 本规范主要审核人:江革力。 本规范审定人:晏家进。 本规范批准人:王文。 本规范由广西电网公司生技部负责解释。 Q/GXD 126.06-2007 1 变电站直流系统检验规范 1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变电站直流电源装置(包含蓄电池、充电装置、微机监控器)的检验技术要求,适 用于公司系统变电所各部门直流电源检验和维护。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DL/T724-2000 电力系统蓄电池直流电源运行与维护技术规程 DL/T5044-1995 火力发电厂、变电所直流系统设计规范 DL/T781-2001 电力用高频开关整流模块 DL/T865-2004 电力用直流电源监控装置 TD/T724-2000 发电厂变电所蓄电池直流电源运行和维护技术规程 YD/T799-1996 通讯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GB/50172-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蓄电池施工及验收规范 3 检验种类及周期 3.1 检验分类 检验分为三种: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运行中装置的部分检验。 3.1.1 新安装装置的验收检验,在下列情况进行:当新的设备投入运行时;当设备停运时间达 6 个月 及以上者,再次投入运行时;当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较大的更换或改造时。未按本规范要求进行检 验的新安装及经过改造的设备禁止投入运行。验收检验按全检项目进行检验。 3.1.2 运行中装置的定期检验:当新的设备投入运行后,按规定时间周期及项目进行的检验。 3.1.3 运行中装置的部分检验,包括下列四种: a) 运行中的设备,按规定进行的部分项目检验; b) 运行中发现异常后进行的部分项目检验; c) 部分设备更换或改造后进行的部分项目检验; d) 系统或设备事故后进行的部分项目检验; 3.2 定期检验周期 3.2.1 定期检验周期计划的制定应综合考虑所辖设备的电压等级及工况,按照本规定要求的期限、 项目进行。220KV 电压等级及以上设备的全检和部分检验周期表分别见表 1 和表 2。 表 1 全检周期表 序号 直流设备及相关回路 全检周期年 检验项目 1 阀控式蓄电池 2 外观检查、核对容量放电试验 2 直流系统监控器、高频开关电源 4 设备所有功能及回路试验 Q/GXD 126.06-2007 2 3 蓄电池巡检仪 4 设备所有功能及回路试验 4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仪 4 设备所有功能及回路试验 表 2 部检周期表 序号 直流设备及相关回路 部分检周期年 检验项目 1 直流系统监控器、高频开关电源 2 设备主要功能及绝缘试验 2 蓄电池巡检仪 2 设备主要功能及绝缘试验 3 直流系统绝缘监测仪 2 设备主要功能及绝缘试验 3.2.2 制定部检周期计划时,设备运行维护单位可视装置的电压等级、运行工况、运行环境和条件, 适当增减其检验周期。 3.2.3 新安装装置投运后一年内必须进行第一次全检,但如果发现装置运行情况较差或已暴露出了 需要予以监督的缺陷,此时部检周期可考虑适当缩短,并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检验项目。 3.2.4 220kV 电压及以上变电站直流系统设备检验的安排,应在高峰负荷之前进行;110kV 电压及以 下变电站直流系统设备检验,结合全站停电检修时一起进行。 4 阀控式蓄电池的检验 4.1 阀控式蓄电池的外观检查见表 3。(打有 “ ”符号的为全检设备,全检设备包括部检项 目;打有 “ ” 符号的为部检;未标注的为新设备投产前的检验项目。) 表 3:“ ”外观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蓄电池的外壳不应有裂纹、漲肚,变形及污迹。 2 检查电池连接处有无松动,极柱、安全阀周围是否有渗酸 与酸雾逸出,电池壳体有无渗漏和变形。 3 电池联接桩头和联接片有脏污和氧气层时,应清洁干净,并拧紧联接片。 4 阀控式蓄电池的壳体应清洁干净,电池桩头不应有酸气渗漏、腐蚀的现象。 5 蓄电池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远离火源,不能置于大量放射性、红外线辐射、有机溶剂和腐蚀性气体环境中。 6 蓄电池的环境温度,应在为 25以下。 4.2 蓄电池的绝缘电阻的检测 在新安装蓄电池时,进行绝缘电阻的检测,(用 500 伏摇表测量蓄电池引出线的绝缘电阻) ,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 4。 表 4: 绝缘电阻的检测(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直流电压 检测内容 检测结果 备注 1 220V 20 2 110V 10 3 48V 5 4.3 开路电压试验: 在新安装蓄电池时,进行开路电压试验。蓄电池在环境温度 25的条件下,完全充电后静止至少 Q/GXD 126.06-2007 3 24h,测量蓄电池的开路电压应符合表 5 的规定值。 表 5:开路电压最大最小电压差值(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标称电压(V) 开路电压最大最小电压差值 (V) 检查结果 备注 1 2 0.03 2 6 0.04 3 12 0.06 4.4 蓄电池联接条压降试验: 在新安装蓄电池时,进行蓄电池联接条压降试验。蓄电池组按 3 I10 电流放电时,在蓄电池极柱 根部测量两蓄电池之间的连接条,蓄电池间的联接条压降应不大于 8mV。 4.5 阀控式蓄电池的容量试验:(“ ”) a ) 新装蓄电池在投运前,进行全核对性放电试验。将试验用蓄电池组完全充电,然后静置 1h24h, 待电池温度与环境温度基本一致时开始放电。 b ) 蓄电池开始放电时,测量并记录蓄电池的开路电压(表 5) 、温度、放电电流和放电开始的端 电压。蓄电池组 10h 率的放电电流为 I10,放电过程中电流波动不得超过1,若需人工调整, 放电电流不得超过规定值5,调整时间不得超过 20S。 c ) 蓄电池组放电期间,应测量并记录蓄电池端电压、环境温度、放电电流和放电时间。 d ) 当其中有一只蓄电池端电压降至表 6 的规定值时,放电结束,计算容量。10h 率容量应在第 一次循环不低于 0.95C10,第 5 次循环应达到 C10,放电终止电压应符合表 6 规定。 表 6 放电终止电压 标称电压(V) 蓄电池放电终止电压(V) 检查结果 备注 2 1.80 6 5.25(1.753) 12 10.5(1.756) e ) 蓄电池放电特性曲线试验。应使用电池放电仪进行放电,放电特性曲线自动生成。 f ) 浮充蓄电池组运行电压偏差值(现场试验) 蓄电池组在正常浮充状态下运行 36 个月,蓄电池端电压与平均值的偏差应不大于表 7 规定值。 表 7 浮充运行电压偏差值 标称电压(V) 偏差值(V) 检查结果 备注 2 0.05 6 0.15 12 0.3 4.6 阀控式蓄电池的核对性放电(“ ”) Q/GXD 126.06-2007 4 长期使用限压限流浮充电运行方式或只限压不限流运行方式的蓄电池,无法判断阀控电池的现有容 量,内部是否失水或干裂,只有通过核对性放电,才能找出蓄电池存在的问题。 a ) 一组运行的阀控式蓄电池 变电站中只有一组蓄电池,不能退出运行,也不能作全核对性放电,只能用 I10 恒流放出额定容 量的 50。在放电的过程中,电池组端电压不得低于 2VN。放电后应立即用 I10 进行恒流限压 充电恒压充电浮充电。若有备用电池组作为临时代用,该组阀控蓄电池也可作 80核对性放 电。 b ) 两组运行的阀控式蓄电池 变电站中若具有两组阀控式蓄电池,可先对一组阀控蓄电池进行 80核对性放电,用 I10 电流恒 流放电,当电池组端电压下降到 1.85VN 时,停止放电。隔 12h 后,再用 I10 进行恒流限压充 电恒压充电浮充电。蓄电池组容量均达不到额定容量的 80以上,可认为此组阀控蓄电池使 用年限已到,应安排更换。 5 高频开关整流电源及相控充电机的检验 5.1 检查外观见表 8 表 8: “ ”外观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模块应采用防锈蚀、防老化、防火、不产生有害气体。 2 摸块或控制板外壳应完好无损,四周应无突出异物,平整 光滑。 3 摸块及充电机操作按键应牢固,信号灯具标字符号应正确、整齐完整。 4 摸块及充电机应方便接线,交流输入电源、直流输出电源、通信接口等接线端子应正确完整,标字符号明确清晰。 5 模块或控制板之间的连接及对外连接应采用接触紧固、插头不易松动,抗干扰能屏蔽的多芯连接电线、电缆。 6 充电装置的各部件、元件应紧固可靠,不易松动。 7 模块背面应有明显接地标字,应通过屏柜可靠接地。 5.2 装置定值的检查 a ) 充电装置的精度及纹波系数允许值见表 9。 表 9“ ”充电装置的精度及纹波系数允许值 相控型 充电浮充电装置类别 项目名称 高频开关电源型 检查结果 稳压精度 0.5% 1% 0.5% 稳流精度 1% 1% 1% 纹波因数 注:、表示充电浮充电装置的精度分类 Q/GXD 126.06-2007 5 b ) 高频开关整流电源及相控充电机参数的检查见表 10: 表 10“ ”直流系统阀控电池(微机)充电装置参数的检查 序号 设置项目 直流 220V、110V、48V 检查结果 备注 1 交流输入过压值 Ue+15%Ue 2 交流输入欠压值 Ue-10%Ue 3 浮充电压值 2.25N 4 均充电压值 2.35VN 9 充电机输出过压值 均充 Ue+5%Ue 10 充电机输出欠压值 Ue-10%Ue 17 限流值 根据直流厂家要求制定 c ) 相控型继电保护整定值见表 11 表 11 “ ” 继电保护整定值 继电保护整定值 名 称 直流电压 48V 直流电压 110V 直流电压 220V 检查结果 过电压继电器 Ue+10%Ue 欠电压继电器 Ue-10%Ue 直流绝缘监察继电器 1.7K 7K 25K 5.3 装置功能检查 高频开关整流电源及相控充电机的充电装置功能检验表 12 表 12“ ”直流系统阀控电池(微机) 充电装置报警功能检验 序号 报警设置项目 直流 220V、110V、48V 动作方式 检查结果 1 交流输入过压值 Ue+15%Ue 显示交流输入过压 2 交流输入欠压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3 充电机输出过压值 均充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4 充电机输出欠压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5 过电流保护 直流电流超过整定值时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6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器的检验 6.1 检查外观见表 13 表 13: “ ”外观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Q/GXD 126.06-2007 6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监控装置外壳应采用防锈蚀、防老化、防火、不产生有害气体。 2 监控装置外壳应完好无损,四周应无突出异物,平整光滑。 3 监控装置面板上的操作按键、指示、信号灯等元器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并整齐、美观、安装牢固,字符正确、清晰。 4 监控装置的背面应能方便接线、检测、和试验。电源输入、信号输入、 输出接口等接线应正确、完整,标志、符号应明确、清晰、耐久。连 接电缆应采用屏蔽良好的多芯电缆。端子和引线应采用阻燃产品。 5 各部件、插件应紧固可靠,不易松动 6 监控装置背面应具有接地端子,并有明显的标志,通过屏柜可靠接地。 6.2 装置定值的检查见表 14 表 14“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装置定值的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设置项目 直流 220V、110V、48V 检查结果 备注 1 交流输入过压值 Ue+15%Ue 2 交流输入欠压值 Ue-10%Ue 3 浮充电压值 2.25 VN 4 均充电压值 2.35VN 5 合母过压值 均充 Ue+5%Ue 6 合母欠压值 Ue-10%Ue 7 控母过压值 Ue+10%Ue 8 控母欠压值 Ue-10%Ue 9 充电机输出过压值 均充 Ue+5%Ue 10 充电机输出欠压值 Ue-10%Ue 11 电池组过压值 均充 Ue+5%Ue 12 电池组欠压值 Ue-5%Ue 13 单电池过压值 均充 Ue+5%Ue 14 单电池欠压值 Ue-5%Ue 15 接地绝缘阻值 见表 18 16 电池容量 按照各站实际容量而定 17 限流值 根据直流厂家要求制定 18 温补系数 按照电池生产厂家要求制定 19 定时浮/均充转换时 间 按照电池生产厂家要求制定 6.3 装置功能检查 a )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装置报警功能检查见表 15 表 15“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装置报警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报警设置项目 直流 220V、110V、48V 动作方式 检查结果 备注 Q/GXD 126.06-2007 7 1 交流输入过压值 Ue+15%Ue 显示交流输入过压 2 交流输入欠压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3 合母过压值 均充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4 合母欠压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5 控母过压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6 控母欠压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7 充电机输出过压 值 均充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8 充电机输出欠压 值 Ue-10%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9 电池组过压值 均充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0 电池组欠压值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1 单电池过压值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2 单电池欠压值 均充 Ue-5%Ue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3 馈线脱扣 馈线故障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4 主屏绝缘降低 正、负极绝缘降低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5 分屏绝缘降低 正、负极绝缘降低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16 电池总熔断器 电池总熔断器熔丝熔断 显示故障并声光报警 b )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装置系统功能检查见表 16 表 16 “ ”直流系统微机监控装置系统功能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检 测 项 目 检验标准 检查结果 备注 1 显示及测量 监控器应能适时显示所采集的电压、电流值,蓄电池均/浮充、充电机开/关机。 2 调节及控制功 能试验 监控器能自动调节和控制高频开关电源模块的 输出电压;控制高频开关电源的均/浮充转换、 开/关机。 3 定时均充功能 试验 在本地工作方式时,系统应能以定时方式启动 均充,当定时均充结束后,自动转为浮充运行。 Q/GXD 126.06-2007 8 4 监控器均充电 程序试验 以整定的充电电流进行恒流充电,当电流逐渐 减少,减少到充电电流倒计时整定值的十分之 一时,自动转为浮充电运行。 5 程序试验 浮充运行 1 个月或 3 个月,监控器能自动转入均充电运行状态。 6 监控器能交流 中断恢复程序 试验 当交流电源故障超过 10 分钟并且蓄电池连续放 电时,在交流电源恢复供电后,监控器能自动 控制高频开关电源转入均充电运行状态。 遥测 在计算机上,应能监测到监控器发送直流系统 当前运行的交流输入电压、蓄电池电压及电流、 控母电压及电流、模块输出电压、总电流。 遥信 在计算机上,应能监测到监控器发送的直流系统故障报警信号。 遥控 通过计算机机,应能控制直流系统运行状态的 切换。如充电机的开机和关机,均充和浮充状 态的转换。 7 遥调 通过计算机机,可以设置浮充电压值、均充电压值、充电机限流值、输出欠压值。 7 直流绝缘监测装置的检验 7.1 装置外部检查 绝缘监测装置外部检查见表 17 表 17:“ ” 绝缘监测装置外观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绝缘监测装置或绝缘监测继电器的外壳,应采用防锈蚀、防老化、防 火、不产生有害气体。 2 装置绝缘监测外壳,应完好无损,四周应无突出异物,平整光滑。 3 装置的背面应能方便接线,信号输入、输出接口等接线应正确、完整, 标志、符号应明确、清晰、耐久。连接电缆应采用屏蔽良好的多芯电 缆。端子和引线应采用阻燃产品。 4 各部件、元件应紧固可靠,不易松动 5 装置应具有接地端子,并有明显的标志,通过屏柜可靠接地。 7.2 装置整定值检验 直流系统发生接地故障或绝缘电阻低于整定值时见表 18,直流绝缘检测装置应可靠的动作。 表 18“ ”绝缘电阻整定值(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系统电压(V) 绝缘整定值(K) 检查结果 备注 220 25 110 7 48 1.7 7.3 绝缘监测装置的功能检验: a ) 显示并记录接地支路编号、极性、绝缘电阻值(测量误差不大于整定值 10)及发生时间; Q/GXD 126.06-2007 9 b) 分别或同时检测直流母线正极、负极绝缘情况,显示并记录接地母线的极性、电阻值及发生 时间; c) 具备直流母线的电压监察功能,显示并记录母线电压数值(测量误差不大于整定值的 0.5) ; d) 具有报警延时、信号解除功能; 检查结果 8 电池巡检仪的检验 8.1 检查外观见表 19 表 19: “ ”外观检查(检查结果:正确的打“” ,否则打“” ) 序号 检查内容 检查结果 备注 1 巡检仪外壳应完好无损,四周应无突出异物,平整光 滑。 2 巡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