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毕业论文.doc_第1页
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毕业论文.doc_第2页
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毕业论文.doc_第3页
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毕业论文.doc_第4页
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毕业论文.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多元回归模型 摘要本文通过对19902006年我国出口贸易量历史数据的研究,分析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因素,确立主要影响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软件求解模型,分析各个因素对出口贸易量的影响,根据求解的模型结果进行预测,并对预测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给出恰当的建议对策。关键词贸易现状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对策建议1 引言 改革开放后,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越来越明显,特别是近期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加凸显了贸易在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正向影响。于是越来越多的经济学专家、学者对对外贸易产生兴趣,并且为之通过各种数学与经济学方法,进行研究、探讨,经过不断的努力,已经卓有成效,越来越多的研究理论,为国家与个人在对外贸易经济活动中,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对于出口贸易的研究,大多采用多元回归模型的方式,通过建模的方式,对以往的数据进行研究,然后利用各种软件,分析各数据之间的相符作用,最后通过这些数据对未来情况做出预测,为未来国家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提供理论指导。对于出贸易,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课题,它包含很多方面,人们对其研究时,往往选择一个方面进行单独研究,例如服务出口贸易研究、出口贸易结构研究、出口贸易成分研究等,琳琅满目,硕果累累。本文通过对出口贸易的整体研究,分析其影响主要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最后分析整理出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这些因素对出口贸易的整体影响,最后对今后几年的出口贸易进行预测1 。有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很显著,有的运用经济增长模型进行的实证分析进一步表明出口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明显拉动作用。有的则通过将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分解,得出出口贸易对非出口部门乃至整个经济增长推动作用不强的结论。相对来说,得出出口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不大的结论主要存在于早期的研究中,而近期的研究则倾向于认为出口具有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一系列改革以及90年代的对外开放,我国出口贸易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出口总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也由1981年的1.1%上升到了1998年的3.4%,2004年,出口总额达到5933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5,世界排名第三位,27年这一比重提高到8.8%,世界排名跃居到第二位。并且世界贸易组织(wto)近日发布数据显示,在金融风暴过后的2009年上半年我国商品出口价值达到5217亿美元,成为全球商品出口冠军。说明我国已成为世界出口贸易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3 。1.1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分析1.1.1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结构变化(1)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变化从改革开放之前到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所占的份额较小但保持缓慢上升,然而初级产品所占的出口份额较大但是缓慢下降。1970年,初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53.5%,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额46.5%的份额;到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依旧保持在1970年的水平;甚至到1980年工业制成品浅谈中国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建议徐艳艳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的比例仍保持在50%以下。总体上初级产品所占的出口份额高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份额。1981年至1985年期间,尽管多数年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份额超过了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但是其变化的幅度并不大,并且有反弹的趋势。1986年至今,进入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稳步上升的阶段。1990年,初级产品的出口份额降至25.6%,并且在2001年进一步降到了9.9%,甚至在2006年降至5.05%;与此同时,工业制成品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持续上升。200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比例已经达到94.95%。由此可见,工业制成品已经占据我国出口产品的绝对主导地位。(2)工业制成品内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比例变化1992年至2007年期间,劳动及资源密集型的产品出口份额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从1992年的74.14%下降至2007年的44.69%。与此同时,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则持续上升的态势,并且在2003有关产品(sitc5)的比例有所下降,1992年占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比例为6.4%,2007年这一比例降至5.22%;同时,原料类制品及杂项制品的比例都有不同程度下降;然而机械及运输设备(sitc7)比例却呈现大幅提升的趋势,从1992年的19.46%提升至2007年的49.91%4。1.12我国出口贸易的市场结构变化从世界的出口市场来看,我国出口贸易额呈现大幅增加的态势.2007年的出口额达到了1992年的14.3倍,占世界出口市场的份额由1992年的2.3%增长至2007年的8.8%。从出口的洲别看,1992年我国出口亚洲市场的比重为71.97,到2007年这一比重已经下降到50%以下。同时,我国出口欧洲和北美洲市场的比重分别上升了大约1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我国出口贸易过分依赖于亚洲市场的局面得到一定改观,出口贸易呈现出均衡发展的良好态势,出口市场的多元化战略成效明显。从十大主要的出口市场来看,从90年代末开始,我国主要的出口市场开始发生变化。1999年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首次以419亿美元超越了中国对香港出口额,从此美国位居我国出口市场的第1位,而香港和日本分别由原来的第1、第2位退居至第2、第3位。同时,韩国排在了第4位,德国排在第5位。荷兰、英国则分别由1992年的第8、第9位上升至2007年的第6、第7位。新加坡则由原来的第7下降至2007年的第8位。俄罗斯联邦排名则由1992年的第6位下降至2007年第9位。根据数据显示,1992年中国在台湾市场上的出口额仅仅是6.98亿美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0.82%,排在出口市场的第13位;2006年排名升至第9位。这说明中国台湾已经逐渐成为中国大陆出口贸易增长的主要市场之一。我国出口贸易主要的市场整体发展比较平稳,同时在调整中趋于优化,市场仍然很集中,但是我国出口市场依旧过度依赖香港市场及美日欧等发达国家市场的状况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善5。1.2出口贸易的重要性(1)有力地促进了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调整。 (2)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加强了重点项目和国民经济薄弱环节的建设。 (3)引进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填补了我国某些技术的空白,使一些重要产品的生产技术日趋现代化。(4)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积累了资金。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办企业,扩大了国家的利税来源。(5)通过国际援助在促进社会发展事业方面也起了一定作用。(6) 扩大了劳动就业,有利于安定团结局面的巩固和发展。 (7)改善了国内市场供应。引进的先进技术和设备、进口的生产原材料、扩大了国内商品生产、增加了商品种类,改进了花色品种、提高了商品档次。 1.3研究出口贸易的目的及意义通过研究出口经济贸易活动,了解出口贸易活动规律,把握贸易经济脉搏,使得我国经济实现稳定快速增长,同时增强我国国际地位,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并且出口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力地配合了我国的外交工作,对创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良好国际环境也作出了贡献。2.影响我国出口贸易的因素对外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国对外贸易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值,用于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依赖性的高低。外贸依存度可以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是指外贸出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进口依存度即外贸进口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用依存度来揭示国民经济的增长是恰当与合适的。2.1人民币汇率因素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改善贸易条件与调整产业结构。人民币适度升值会迫使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 (2)减少贸易顺差,改善和各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关系。人民币适当升值可增加我国进口总额,有利于减少贸易顺差、缓和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和贸易的和谐发展。 (3)有利于我国对原料、能源产品的进口。在国际能源和原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提高国际购买力,不仅有利于吸收海外资源,而且会缓解国内资源瓶颈,减轻我国进口能源、原料的负担。 人民币汇率制度变化对进出口贸易的消极影响 (4)人民币过快升值导致出口竞争力下降。如果人民币升值过快,劳动密集型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出口产品价格将有所提高,这将削弱其国际竞争力。 (5)影响了进出口企业的经济收益,增加外汇风险。 (6)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不断加大6。2.2出口贸易结构因素2.2.1加工贸易的发展30多年来,我国的加工贸易蓬勃发展。1978年8月,广东珠海签订的第一份来料加工合同,拉开了我国开展加工贸易的序幕。加工贸易从1996年首次占据我国对外贸易50%之后,这一地位已经延续至今。2007年,加工贸易总额为3021.6亿美元,其中出口为1799.4亿美元,进口为1222.2亿美元。出口加工贸易占总出口额的55.3%,而进口加工贸易占进口总额的41.4%。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国民经济和进出口贸易发展水平较低,而当时发达国家将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的贸易机会很多,一些新兴工业国家通过发展加工贸易达到经济起飞成功经验,促使我国政府下决心大力发展加工贸易这种贸易方式,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今天加工贸易在我国经济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率巨大的变化,得到了不断的升级和优化,经历了从以出口一般贸易为主逐渐向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转变,从以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为主逐渐 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化7。2.2.2加工贸易的积极作用(1)推动我国经济和外贸的快速发展外贸出口(包括加工贸易)是拉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快速发展的“三大马车之一”。中国从贸易小国跃身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与我国加工贸易长足发展密不可分。(2)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重要方式加工贸易利用了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劳动力,与国外优势资源-配件、加工设备和技术结合,就爱工成产品后再出口到国际市场。(3)是利用外资的重要方式我国政府鼓励外资从事加工贸易,并给予了政策优惠。加工贸易的投资经营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通过接受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我国承接了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劳动力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再进行加工贸易的过程中,我国企业学会了国外的先进的管理模式,增长了管理经验,为我国企业的发展积蓄了条件。(4)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升级在我国宏观产业结构调整上,加工贸易的技术转让促进了我国加工制造贸易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我国轻重工业发展长期失衡的问题。我国加工贸易开始走出劳动密集型的局限,涉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乃至高科技产业。同时,也推动了出口商品结构调整和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上升。加工贸易的技术转让推动力我国纺织、电子、机械、家电、it等行业的技术进步,是相关行业的技术、工艺和生产水平明显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2.23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1)造成我国贸易依存度过高,使我国外贸出口潜在风险较大当前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超过50%,原因之一就是我国加工贸易是典型的大进大出模式。近年来,我国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中相当大的成分是由进出口数量扩张构成的,这是一种具有潜在风险的状况,在市场开放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进程中,我国经济要保持稳定增长,就需要承受国际经济波动的冲击。(2)不利于带动我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工贸易是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形式,但是在加工贸易,特别还是来料加工中,外商投资企业完全掌握市场和销售渠道,控制关键技术,把技术和产品的开发能力大多留在境外,我国企业只参与简单的加工装配环节。此外,有些外商投资企业将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严重的产品转移到我国生产,给我国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加工贸易以外商投资企业而非国内企业经营为主的格局,造成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阻碍了国内工业生产和一般贸易的升级及产业调整。(3)存在海关监管问题由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基本政策是对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实行免税政策,在我国进口关口税较高的情况下,借助加工贸易名义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为成品后在国内市场销售,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偷逃税款,导致国家税收的大量流失,同时也对国内相关行业造成巨大的压力,造成了不平等的市场竞争。2.3 其他因素(1)如金融危机因素首先,外需下降导致出口减少,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使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下降,国外订单数量大幅减少,这成为导致我国出口贸易恶化的主要原因。其次,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各国政府为了减缓经济衰退,保证产业安全,保护本国企业不受外来竞争者的影响和减少失业,利用技术、环保等各种贸易壁垒对我国商品进行阻碍,再次,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很多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贬值,而人民币相对坚挺,外贸企业的价格优势减弱,这给出口企业造成巨大压力。最后,企业融资不顺,金融危机造成的信贷亏损打击了银行的信心,银行收紧信贷标准,导致信贷短缺。特别是对于某些中小型的外贸企业。面对信贷融资的不顾,再加上原材料、劳动力价格上涨所导致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上升,纷纷承受不了压力,缩小生产规模甚至倒闭。 (2)国际市场的商品价格走势对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国际市场主要商品,特别是原油和初级产品价格继续上涨。2011年铁矿石价格达到170美元每吨,1-2月全国原油进口价同比增长23%,大豆上升50%,纸浆上升18%,钢材上升30%。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是拉动我国初级产品出口增长的因素,部分抵消了对“两高一资”产品出口紧缩政策的力度。同时,其价格上涨,又增加了我国成品生产和出口的成本,使部分企业的出口贸易条件受到不利影响,尤其是对石油铁矿高度依赖的企业,同时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尽管我国是经济大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但是对国际商品价格的控制力还很弱,很多方面都要受制于人83建立初步模型1990-2006年我国出口贸易量及其他贸易数据 表3.1年份人民币汇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年出口量1990478354.6254.212.1620.91991532381.2324.313.6719.11992551436.8396.216.4849.41993576432442.543917.41994862615.6569.824.71210.11995835713.773737.11487.81996831628.4843.338.81510.51997829779.74996.0252.141827.91998828742.351044.5450.221837.11999828791.351108.8249.141949.320008281051.811376.5263.7249220018281118.811474.3367.83266120028281361.871799.2894.82325620038281820.342418.51143.454382.320048282436.063279.7217.445933.220058193150.634164.67304.237619.5200679741625103.55423.819689.4 注:数据来自统计年鉴2009。根据19902006年我国出口贸易量数据,对这20年出口贸易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设定人民币汇率为,一般贸易为,加工贸易为,其他贸易为,作为自变量,年出口贸易为y,作为因变量。根据所选的人民币汇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四项指标建立如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年出口贸易量 -人民币汇率-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未知参数 是剩余残差,与三个变量无关9。3.1初步回归模型检验根据3.1数据,利用spss软件求解模型,得出以下结论:3.11 拟合优度检验决定系数检验 表3.1.1模型rr 方调整r方标准 估计的误差11.0001.0001.000.025a. 预测变量:(常量),其他贸易,人民币汇率,加工贸易,一般贸易。b. 因变量:年出口贸易量。c.从表3.1.1中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方为1.000,从相对水平来看,回归方程能够减少因变量y的100.00%的方差波动。说明说明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的拟合优度较高。3.12 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 方差分析 表3.1.2模型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sig1回归1.082e8427040208.9474.223e10.000a残差.00812.001总计1.082e816a. 预测变量: (常量), 其他贸易, 人民币汇率,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b. 因变量: 年出口贸易量.从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到,f=4.223e10,sig=0.000,说明其远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y与x的线性回归高度显著,这与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3.13回归系数检验相关系数检验 表3.1.3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 的 95.0% 置信区间b标准 误差试用版下限上限1常量-.0780.46-1.717.112-178.021人民币汇率2.354e-60.000.000.034.973.000.000一般贸易1.0000.000.4149229.854.0001.0001.001加工贸易1.0000.000.54317773.676.0001.0001.000其他贸易0.9980.001.0441583.248.0000.9971.000a. 预测变量: (常量), 其他贸易, 人民币汇率,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b. 因变量: 年出口贸易量.从系数表中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模型13.2初步回归模型分析分析表3.13,从数学角度上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在显著性水平=0.05时,的p值为0.9730.05,而其他变量的p值都小于0.05,这说明只有、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从经济学角度上看,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如汇率表小会导致出口贸易的收入较之人民币汇率大时会减少,但是从另外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减少,人民币的购买力同时也就增加,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以前的物资。因此,这样看来人民币汇率对于出口贸易量的影响是微小的9。3.3归模型修正基于以上的分析,本文拟剔除多余变量,为此本文选用后退法剔除。由于在模型1中,经过分析多余的变量只有,于是本文直接剔除。然后再次使用spss软件检验模型的各项显著水平。3.41拟合优度检验决定系数检验 表3.4.1模型汇总模型rr方调整r方标准 误差的估计11.0001.0001.00000.2431 a. 预测变量:(常量),其他贸易,加工贸易,一般贸易。 b. 因变量:年出口贸易量。从表3.4.1中可以看出,决定系数r方为1.000,从相对水平来看,回归方程能够减少因变量y的100.00%的方差波动。说明说明回归直线与样本观测值之间的拟合优度较高。3.42.方程显著性检验(f检验)方差分析 表3.4.2模型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sig1回归1.082e8336053611.9296.099e10.000a残差.00813.001总计1.082e816a. 预测变量: (常量), 其他贸易,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b. 因变量: 年出口贸易此时修正后的模型从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到,f=6.099e10,sig=0.000,说明其远小于显著水平=0.05,说明y与x的线性回归高度显著,这与相关系数的检验结果是一致的,而且比较模型1会发现,此时的f值明显增大,说明修正后的模型比原来的模型更好,显著性更高,更符合实际情况。3.43变量显著性检验修正模型的相关系数检验 表3.4.3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的b 的 95.0%置信区间b标准 误差试用版下限上限1常量-.077.021-3.590.003-.123-.031一般贸易1.000.000.4149641.285.0001.0001.001加工贸易1.000.000.54319760.773.0001.0001.000其他贸易.998.001.0441875.538.000.997.999a. 预测变量: (常量), 其他贸易, 加工贸易, 一般贸易。b. 因变量: 年出口贸易量 从表3.4.3可以看出,各变量的p值都显著水平=0.05,说明此时的各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再次说明了此模型的合理性与显著性。3.5修正模型回归分析从表3.4.3中可以看出,一般贸易与加工贸易的标准系数分别为:0.414和0.543,远大于其他贸易的标准系数0.44,这说明了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对于年出口贸易量的影响作用远远大于其他贸易。而从实际经济角度上看,确实如此,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带动经济的飞速发展,出口贸易也在呈几何势增长。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变,出口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其中加工贸易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出口贸易量的大幅增加,而一直作为出口贸易基础的一般贸易,在出口贸易中的比例正缓慢减少,但其仍占据我国出口贸易的中心位置。其他贸易作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的补充,占有位置相对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较低,这也符合实际经济情况10。为此此修正模型较好地体现了实际意义,并且较好地通过了实际检验,是恰当的实际模型。即最终建立的三元线性回归模型为: 模型23.6对所建模型的检验对比通过两个模型分析预测2001-2006年的出口贸易量与实际出口贸易量相比较,检验所建模型的准确程度。两个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得比较 表3.61项目年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其他贸易人名币汇率实际年出口贸易量模型一预测年出口贸易量模型二预测年出口贸易量20011118.811474.3367.83827.726612660.064342660.0543420021361.871799.2894.82827.732563255.010363255.0003620031820.342418.51143.45827.74382.34381.24314381.233120042436.063279.7217.44827.685933.25931.995125931.9851220053150.634164.67304.23819.177619.57618.151547618.14154200641625103.55423.81797.189689.49687.742389687.7323820075384.576175.6617.59760.412177.812175.7548212175.7448220086628.626751.14927.17694.5114306.914304.3056614304.29566根据以上三组数据做出图像折线图 表 3.62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实际出口贸易量模型一预测出口贸易量模型二预测出口贸易量由上数据可以看出,模型一与模型二的预测值和实际值非常接近(结果只差0.01),而从图像中也可以看出,实际出口贸易量、模型一预测出口贸易量、模型二预测出口贸易三条折线几乎重合,这既符合数据所反映的情况又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与合理性11。4 建议对策4.1稳定一般贸易 一般贸易一直作为出口贸易的核心部分,虽然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贸易的结构也在不断变化,尽管一般贸易在现在的出口贸易出口成分中的比重有逐年减小的趋势,但依旧无法改变其重要地位,所以仍旧要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的同时,大力发展一般贸易,增加出口贸易量。4.2 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由于加工贸易对于出口贸易的重要作用,所以应该大力发展加工贸易,但是在发展加工贸易的同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1) 改加工贸易大进大出的模式,以减少经济自由化的高风险。(2) 探索、掌握高新技术与自主开发能力,充分发挥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作用。(3) 健全海关关税制度,减少我国税收损失。4.3 增加其他贸易 在保证一般贸易和其他贸易的情况下,增加其他贸易的出口量,促进我国出口贸易量的增加12 13。参考文献:1张鸿.际贸易理论、政策、案例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25-582窦洁超.中国出口贸易增长及贸易转型对策分析m. 西南财经大学2008:126-1373费明胜.国经营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j 江苏商论2004.9:87-88.4国务院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5-2275马亚明,张岩贵.略竞争与跨国公司国际化经营m. 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9-266李京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