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研究 课程与教学论 专业 研究生 黄静 指导教师 王曦 摘要 摘要 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和期望。在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世界经济 一体化的今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呈现多元化,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 荡,使人们对人生幸福的把握迷失方向,对幸福的理解出现偏差,这将影响个 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的 希望,大学生幸福观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国家的繁荣昌盛。要 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需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 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认识,提升大学生的精神境界,有 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和完善,是学校教育突出“以人为 本”思想的重要体现。 文章分四个部分论述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第一部分通过对中西方思想家、 哲学家幸福观历史考察,总结了幸福、幸福观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涵,概 括了幸福的类型与特征。第二部分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指 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 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第三部分剖析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 在的问题,并从学校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实践四个方面入手 分析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不足的主要原因,指出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相统一的意 识淡漠;德福一致观教育有所忽视;幸福观的理论教育与体验、实践教育脱节; 幸福观教育未被作为“三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加以体现。第四部分在对大学生 幸福观教育不足的原因分析基础上,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征,提出 了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主要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幸福观为主 导,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幸福问题;加强大学生精神世界的建构,培养大学生 乐观、进取的态度;指导大学生正确评价需要,提升大学生的需要层次;引导 大学生辩证认识不幸,提高大学生抗挫折的能力;提供必要的社会实践锻炼机 会,增强大学生体验、创造幸福的能力等措施。 关键词:幸福 大学生幸福观 幸福观教育 studies for the happiness concept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major: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methodology postgraduate: huang jing tutor: wang xi abstract: happiness is humans eternal pursuit and expectations. social development is rapid,and the world economy integrates fast. because of this, ideology and personal value is multiple, and cultural trends is mixed. so, people can not grasp the real meaning of happiness definitely,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 will be affected.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the builders and successors of socialism and hope of motherland. whether university studentss happiness concept is correctly or not will affect the prosperity of the motherland and chinese nations bright prospect on the road to revival. university students should be guided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concept of happiness. the education of happiness concep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is good for their development、enhancing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mental outlook. it is also good for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turity of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t is the expression of people-oriented education. this paper is separated into four parts to deal with the education in view of happiness concep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first part researched western thinkers, philosophers, summed up the meaning of happiness, the meaning of happiness concept and education of happiness concep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generalized the ty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happiness. the second part explained the necessity to strengthening the happiness concept of education, pointed out that college students education of happiness concept is conducive to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for college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s the objective need of building a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the third part analyses the problems of happiness concept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nalyses the main reason for inadequate education of happiness concept for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he concept of school education, educational content, forms of education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t points out that the awareness the unity between knowledge of education and the individual well-being is indifference, ignoring consistency of moral and happiness education, gapping between theories of education and experience and practical education of happiness concept, and the happiness concept education had no been emphasized in the educati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ducational morass for the university students happiness concerpt, associated with the students actual thoughts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fourth part of this paper provides the ways and approaches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happiness concept education, to adhere to the marxist concept of happiness as the leading and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of happines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piritual world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ulture the students optimistic and aggressive attitude; and advise the students to evaluate their requirements reasonably, then enhance the students depth of requirements; to guide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unfortunate things correctly and improve the ability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gainst setbacks.to give necessary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practice and make them easily to experience and create the happiness. keywords: happiness happiness concep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ppiness concept education 目 录 前 言. 1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概述 8 (一)幸福的内涵 8 1幸福的概念 . 8 2幸福的分类与特征 . 9 (二)幸福观的概念及历史追溯 . 10 1幸福观的概念 10 2.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 11 (三)幸福观教育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涵义 . 14 二、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必要性. 16 (一)幸福观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 16 1能提升精神境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16 2能化解消极情绪,改善大学生的精神面貌 17 3能激发创造意识,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完善自我 18 (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 19 1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原则的完善 19 2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充实 20 (三)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 . 20 1体现人的内在精神和谐幸福的要求 21 2体现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21 3体现人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23 4体现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要求 23 三、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归因分析. 25 (一)当代大学生对幸福的误读 . 25 1.追求物质享受、忽视精神需求 . 25 2.注重幸福享受、忽略幸福创造 . 26 3.重视个人幸福、忽视集体幸福 . 27 (二)当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问题的教育归因 . 27 1.在思想认识上,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相统一的意识淡薄 . 27 2.在教育内容上,德福一致观教育有所忽视 . 29 3.在教育形式上,幸福观的理论教育与体验、实践教育相脱节 . 30 4.在教育实践上, “三观”教育未将幸福观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加以体现 31 四、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思考. 33 (一)正确认识幸福,坚持马克思主义幸福观 . 33 (二)建构精神世界,培养乐观进取的态度 . 35 (三)正确评价需要,不断提升需要层次 . 37 (四)辩证认识不幸,提高对抗挫折的能力 . 39 (五)提供实践平台,增强体验幸福的能力 . 41 结语. 43 参考文献. 44 致谢. 48 研究生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49 1 前 言 (一)课题的研究意义 幸福是人们的重大需要、欲望和目的得以实现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 验。追求幸福是人类永恒而常新的话题,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幸福观“包 含着人的价值渴望与价值追求,构成人的内在动机,是一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 活的认识结果。 ” 人们对幸福的认识是可以塑造、培养与提升的,幸福观体现、 展示并影响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确立。因而对幸福的追求,直接指 导着人生的实践,对个人和社会而言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二十一世纪的中国, 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 极、负面的影响。西方腐朽的文化思潮不断涌入社会,冲击着人们的思想意识, 尤其是对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发展时期的大学生产生了负面 效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在大学生群体中有所抬头,重索取 轻奉献、重享受轻创造的心理正在滋生,导致他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把握出现了 偏差。大学生作为青年人中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人的主流 和方向,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直接影响着社会文明进步。当前大学生的 幸福观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也不乏有部分大学生把随心所欲、 “金钱至上” 、 吃喝玩乐当成人生最大的幸福,这是一种消极、狭隘的幸福观,如果任其发展 将会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在当今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既 要让大学生从好高骛远、不劳而获的错误意识中醒悟,又要使大学生从悲观、 迷茫、消沉的状态中走出来,勇敢面对生活,通过辛勤劳动创造幸福,领悟幸 福真谛,这就迫切需要对大学生进行幸福观教育。对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就是 以大学生的幸福为本,而思想政治教育又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只 把幸福观教育融入其中,才能更好地弘扬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因此,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 研究,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不断改革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及途 径,是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创新的必然要求。 通过幸福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幸福观,引导大学生采取正确的 方式追求幸福,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增强大学生承受挫折和打击 张立民、周红英.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幸福观定位j.学术论坛,2007(9):57. 2 的能力,使他们敢于挑战艰难困苦,树立乐观的生活信念;通过幸福观教育, 引导大学生用一颗感恩的心为社会、为他人服务,使大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 任感和事业心。总之,在提倡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实施 和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对于幸福问题的探讨是不断演化和发展的,曾相继出现过理性主义幸 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基督教幸福观和功利主义幸福观等几种极具代表性的 幸福观。理性主义幸福观强调人的幸福要以理性为指导才能实现,关注人的内 在精神幸福,藐视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不重视甚至摈弃物质幸福;感性主义 幸福观把幸福看作是感官上的趋乐避苦,认为 “肉体的快乐、物质需要的满足 高于一切” ;基督教幸福观认为人的幸福并不来自于现实生活而是来自于对 上帝的虔诚信仰, “把顺从、忍耐、禁欲看成是通往幸福的必经之路” ;功利 主义幸福观强调幸福要符合功利原则,标榜“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在对待 个人幸福和社会幸福的关系时,认为个人幸福是社会幸福的基础。综上所述可 知,基督教幸福观把幸福寄托于超然于人类自身之外的虚幻的事物上,是一种 唯心主义的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错误地将社会利益视为个人利益的简单相 加,有其局限性;感性主义幸福观和理性主义幸福观将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完 全割裂开来定义幸福是有失偏颇的。这几种幸福观虽然暴露出了片面性和消极 性,但也有其合理的成分,给人们认识和思考幸福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西方对幸福问题的研究发展到近现代已经比较成熟。许多学者分别从哲 学、社会学、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幸福。英国哲学家罗素在罗素论幸福人生 中阐释了不幸的源泉和幸福的来源, 指出 “巨富和赤贫都不能带来幸福” 、 “幸 福的秘诀在于:使你的兴趣尽量广泛,使你对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人和物尽量友 善,而不是敌视” 。英国的詹姆斯爱伦在幸福的蹊径中认为幸福源于 黄晓天.西方幸福观的历史回眸与现实思考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3):120.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17. 罗素.罗素论幸福人生m.杨玉成,崔人元.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57. 罗素.罗素论幸福人生m.杨玉成,崔人元.北京: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7:98. 詹姆斯爱伦.幸福的蹊径m.李旭大.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5: 3,48,60,94,108,153,163. 3 内心的平和,善良、宽容、有同情心、有奉献精神等高尚品格,具备克服困难, 消除困惑的能力,善于自省、自立等是人们通向幸福的蹊径。德国心理学家斯 特凡克莱因在幸福之源 中表达了对幸福的看法,他认为幸福源于躯体, 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感觉,幸福是可以学会的,社会应当提供一个公正的,机会 均等的,有一定自由的环境,人们才能过上幸福生活。以上关于幸福问题的理 论探讨给人的启示是:人对幸福的内心感受与人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劳动 创造是密不可分的。为本文研究幸福问题起到了很大的参考作用。但上述著作 并没有对幸福作明确的概念界定,对幸福的阐释仅停留在经验层面,还缺乏一 定的理论深度。 随着西方关于幸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学者们开始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 幸福进行研究, “格兰特、马斯洛、西里格曼等从人的心理健康、幸福感和自我 实现等问题入手,提出了一些有关幸福心理的重要理论和测量工具。 ” 目前, 国外对幸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研究上,主观幸福感成为 了解人们对生活质量是否满意的重要依据。 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局限于研究与幸福相关的人 口统计学变量如收入、婚姻、教育背景等, 而是将重点转移到研究主体对幸福 的理解和体验,研究实现幸福的途径和方法上。认为影响感知幸福的因素包括 “个体的人格特质、价值观念、目标、对待事物的态度和取向等与认知有关的 因素。” 总体来看,西方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启迪我们多维度地分析、考察影 响幸福体验的原因, 为本文对大学生幸福观的分析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2、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我国提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民生问题,人的 幸福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同时也涌现出许多对幸福问题展开广泛 而深入研究的学者。 国内对幸福问题的研究主要包括幸福的涵义, 幸福的要素, 幸福观,幸福观教育等方面。现将主要研究成果概括如下: 关于幸福的界定, 不同的学者对幸福有不同的理解和看法。 “林永鸿等人认 斯特凡克莱因.幸福之源m.方霞.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8,22-24. 田若飞.国内外关于幸福的跨学科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7,(7):31. 江传月.现当代中西方幸福观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9,(4):44. 4 为幸福就是快乐或者是持续的快乐,是对不幸的否定,它既包括肉体快乐也包 括精神快乐。 ” 唐凯麟在伦理学中指出“幸福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 活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而产生的一种精神上的满 足和愉悦。 ” 檀传宝在幸福教育论中认为幸福不过是人生意义实现和体味 时的积极的心理感受。孙英在幸福论 中给幸福下的定义是: “幸福是人生 重大的快乐,是人生重大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重大目的得以实现,生存和发 展达到某种完善的心理体验。 ” 以上学者关于幸福的界定是十分值得借鉴的。 但对幸福的阐释还不够全面,只谈到了幸福内涵的某些方面。笔者认为幸福虽 然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但快乐并非就是幸福,快乐与幸福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幸福虽然是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或愉悦的心理体验,但它与客观条件的实现是分 不开的,幸福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并且,人们对幸福的心理体验是受一定的 历史条件所限制的。需要站在时代发展变化的角度来界定幸福,才能总结出更 为科学的幸福概念。 关于幸福的要素,国内许多学者认为道德、知识、创造、才能、理想与幸 福的感知有密切联系,是影响幸福实现的主要因素。如:王海明在伦理学原 理中提出 “欲、才、力、命、德是幸福实现的充足且必要的五大要素” 。 陈 根法教授在幸福论 中从需要与欲望入手展开对幸福的论述,指出幸福存在 于希望和理想中,知识是增进幸福的杠杆,高尚的道德是达到幸福的阶梯,幸 福实现于人的创造过程中。陈瑛教授在人生幸福论 中认为幸福在于需要的 满足,在于能战胜挫折,抓住机遇,积极创造,树立崇高理想,不断调整、完 善自我。这些理论思想为本文对幸福标准的考察和衡量,对幸福内涵的深入分 析提供了可资借鉴的依据,也为幸福观教育的对策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石。 关于幸福观的研究方面,国内学者对幸福观的理论研究并不多。在大学生 的幸福观研究方面,黄希庭在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中分析了青年幸 贺家红.幸福观研究概述j.哲学动态,1998,(2):14. 唐凯麟.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530. 参见檀传宝.幸福教育论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1). 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 王海明.伦理学原理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90. 陈根法、吴仁杰.幸福论 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189,211. 陈瑛.人生幸福论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6: 186,322,492,514,580. 5 福观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他认为大多数青年对幸福的理解是积极、 向上的。 “但 是,也应看到,还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将自由自在看作是最大幸福,虽然我 们不能认为这种自由自在就是不受法律、道德约束的随心所欲,但也不能 完全排除这种可能性,而且还有少数人追求吃喝玩乐,追求金钱,这些都应引 起青年工作者的注意” 。 他指出“幸福观是人生观系统中有关人生幸福问题的 部分,是人们关于幸福目标、幸福动机、幸福手段、幸福标准、幸福效果等问 题所持态度的观念系统。 ” 栾传大在论幸福观教育中认为幸福观与德育 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心育观是相互影响的。幸福观体现并影响德育 观, “三观”与心育观的确立。这些成果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在实践研究方 面,国内对幸福观的实证调查颇多,尤其是对大学生幸福观的调查研究,为本 文的撰写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也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幸福,如:张 兴贵的幸福与人格 ,陈姝娟、周爱保的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等主要 研究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以及影响主观幸福感的因素。认为主观幸福感与个体的 人格特质,与人口统计学因素,社会环境等密不可分。但笔者认为主观幸福感 与幸福观并不是同一个概念,主观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质量的一种评价,而幸 福观是人生观的一种,它反映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人们对人生幸福和人生 意义的一种认识。幸福观在范畴上更宽泛,幸福感的获得源于人的幸福观。 关于幸福观教育的研究一直比较缺乏。但随着“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提 出,关注大学生幸福问题,关注大学生的幸福观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学 者们开始围绕当前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意义、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这 些问题的有效对策进行研究分析。其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对幸福观教育意义的论证,范双利、刘新秀等认为加强大学生幸福 观教育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新形势下加强和 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龙溪虎认为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人 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45. 黄希庭.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435. 参见栾传大.论幸福观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2002,(4). 参见张兴贵.幸福与人格m.暨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 参见陈姝娟、周爱保.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3). 参见范双利、刘新秀.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11). 6 文关怀维度。 第二,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问题的反思,王玉良认为,当前大学生幸 福观教育面临大学生幸福观片面,幸福观教育的方法单一等问题。 吴璇认为, 当前的幸福观教育功利化,抽象化,教育把人塑造成获取知识的工具, “用知识 的多少来评价幸福, 以人的幸福能力为本的教育理念被扭曲” 。 方红,王帅 在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知识幸福观视野下的教育反思 中认为,当前的 知识教育漠视个体的生命幸福,教育对“知识”的误读,会导致对生命的扭曲, 进而可能给个体带来不幸,教育要以人为本,即必须了解生命的所是帮助 学生实现生命自我和幸福自我。 第三,对幸福观教育内容的阐释,许多论者认为应当进一步丰富大学生幸 福观教育的内容。陈贻忠 、范双利、刘新秀等认为,幸福观教育可以从精神 幸福观教育、过程幸福观教育、社会幸福观教育、德福一致观教育等方面来加 强幸福观教育。王玉良在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 中认为大学生幸 福观教育还应包括感动教育、挫折教育、理财教育等特殊教育内容。 第四,对加强幸福观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陈虹岩 、龚鹰、王卫东、常淑 芳 等论者作了多方面论述。概括起来,其主要观点在于:一是要引导大学生树 立科学、合理的幸福观;二是要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三是要 提高大学生承受挫折和不幸的能力; 四是要培养大学生感知、 创造幸福的能力。 在如何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方面,学者们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办法, 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但在具体论述上还不够全面、深入。笔者认 为既然幸福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那么要抓好幸福观教育,就必 须着重在学校教育上下功夫,立足社会现实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全面分析思想 参见龙溪虎.幸福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维度j.求实,2009,(12). 参见王玉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河南社会科学,2008,16(5). 吴璇.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现实困境探讨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9,7(2):177. 方红、王帅.知识教育与个体幸福知识幸福观视野下的教育反思j.大学教育科学,2008,(1):10, 12-13. 参见陈贻忠.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2003,25(4). 参见范双利、刘新秀.加强与改进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现代教育论丛,2007,(11). 王玉良.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8):11. 参见陈虹岩.试论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6). 参见龚鹰.当代大学生幸福观教育论略j.当代青年研究,2006,(2). 参见王卫东、常淑芳.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教育增进学生幸福的价值j.教育科学研究,2008,(3). 7 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实践等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力求使幸福观教育的措施 更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综上所述,国外当前对于幸福问题的研究,尤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方 面已趋向成熟,但对大学生群体的幸福观教育研究并不多见。国内在对幸福的 概念界定、幸福观的界定、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内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途 径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研究,提出了一些可行性措施。但是,这些研究都比较零 碎,仍处在摸索阶段,缺乏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专门性研究,该研究领域还 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和挖掘的潜力,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课题的创新性 本文在概括总结幸福、幸福观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当 代大学生幸福观存在的问题,以学校教育为主要研究范围探寻大学生幸福观出 现问题的原因,剖析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的思想认识上,从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实践上分析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 不足,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着 重对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策思考中关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不幸这一点进行辩 证分析和深入研究,以期对幸福观教育的理论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8 一、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概述 分析总结幸福和幸福观的深刻涵义是进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前提条件, 在 此基础上还需要吸收、借鉴前人对幸福的观点和看法,使人们对幸福和幸福观 的概念理解更加科学、全面,进而再概括出幸福观教育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 内涵,这个理论梳理过程是实施和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必要前提。 (一)幸福的内涵 剖析幸福内涵需要在对幸福的基本概念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继续分析幸福 的类型和特性,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体现幸福的内涵。 1幸福的概念 幸福是人们一生积极向往和渴求的。从古至今,每一个人都在为获得幸福 生活而努力奋斗,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寻。但是,人们在对什么是幸福, 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的问题的认识上是比较模糊和不一致的。不同的人对幸福有 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事业成功是幸福;有人认为成为达官显贵是幸福,有人 认为腰缠万贯是幸福;有人认为身体健康、家庭和睦是幸福,有人认为一生平 安是幸福,有人认为幸福在于物质需求的满足,有人认为幸福在于精神追求的 实现,有人认为物质享受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应该是幸福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 总之,不同生活环境、不同身份背景下的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是多种多样的,没 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判定到底什么是幸福。 因此, 总结人们对幸福的众多看法, 可以将幸福表述为:幸福是指处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们,在基本的物质需要 有所保障的前提下,人生重大的理想、愿望、目标得以实现所产生的愉悦的心 理体验。这里需要指明的是虽然幸福是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但不等于说只要 是快乐的就是幸福的,快乐和幸福是有区别的。一方面, “幸福都是快乐,快乐 却不都是幸福。 ” 快乐可以是重大的快乐,也可以是短暂的、渺小的快乐;而 幸福一定是人生重大的快乐。不能因为某个人看了一场电影、享用了一顿美餐 就说这个人得到了幸福,这只能说是一种快乐,因为幸福关涉一个人的生存和 发展的完满与否。显然,一场电影,一顿美餐对人生意义不够重大,并不怎么 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9. 9 关涉生存和发展的完满与否。另一方面,幸福必定是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而 快乐未必有利于生存和发展。 “幸福一定都是正常的、健康的,快乐有正常、健 康的快乐,也有反常、病态的快乐, ” 例如:吸毒、酗酒、赌博等产生的快乐。 幸福和快乐是不能完全等同的。 2幸福的分类与特征 如前所述可知,人的“需要、欲望、目的的性质和类型决定了幸福的性质 和类型” 。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依次有:生理 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 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 其中,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物质方面的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 要属于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人的需要主要可以划分为物质性需要和精神性 需要两类。相应的,幸福就可分为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物质幸福是指人的重 大物质性需要、欲望、目的得以实现的心理体验;精神幸福是指人的重大精神 性需要、欲望、目的得以实现的心理体验。人的物质幸福属于低层次的幸福, 精神幸福属于高层次的幸福。 有相当数量的一些人认为幸福就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只要一个人觉得自 己是幸福的,他就是幸福的。但是,这样的观点是不全面的,持这种观点的人 只看到了幸福的主观方面,而没有看到幸福的客观方面。的确,只要一个人觉 得自己是幸福的,他就是幸福的,但是他能否觉得幸福,是不以他自己的意志 为转移的,要看他的需要、欲望、目的能否得到满足或实现。如果他的需要、 欲望、目的没有得到满足或实现,他是不可能感到幸福的。根据幸福的概念我 们可以知道只有当一个人的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以满足或实现,生存、发 展得以完满的时候,这个人才会产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因为一切主观意识形式 都是被它所反映的客观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每个人幸福感的产生是由他的重大 需要、欲望的实现和生存发展的完满所决定的。其中,生存发展的完满又是一 个人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实现的动力和根本原因。因此,快乐的心理体验是 参见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7. 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30. 参见马斯洛.动机与人格m.许金声.华夏出版社,1987:4062. 10 幸福的主观形式,重大需要、欲望的实现是幸福的客观标准,生存发展的完满 是幸福的客观实质。 例如,一个农民家庭贫寒,每日粗茶淡饭,但家里人相处 和睦,整日有说有笑,关系融洽,所以,他觉得自己是幸福的。那么,这个农 民确实是幸福的吗?是的,因为一家人快快乐乐,和和睦睦是他人生的重大需 要和欲望,显然,他的重大需要、欲望实现了,生存发展得以完满了,所以他 是幸福的。综上所述,幸福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因此,幸福既具 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 (二)幸福观的概念及历史追溯 幸福观概念是对幸福观的本质的界定属于宏观、抽象的范畴。此外,还需 要通过对幸福观的历史考察,了解前人对幸福的具体观点和看法,以便从微观 的范畴分析幸福观,才能更深入认识什么样的幸福观是科学、合理的。 1幸福观的概念 对幸福的理解是人在后天的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对社会、对人生意义的 一种意识和评价。通过对幸福内涵的分析可以发现,幸福观包含着人的价值渴 望和价值追求,构成人的内在动机,在人们的价值活动中发挥着行为导向、情 感激发的作用,是人生观系统中的重要内容。简而言之,幸福观是指人们对什 么是幸福,如何追求幸福所持的观点、看法和态度。然而,不同的人,由于其 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经济状况、文化背景、生活环境、知识水平、认识能力、 个人修养、性格、兴趣、爱好不同,对幸福的理解和态度也有所不同。所以, 每个人的幸福观带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在众多的幸福观中有合理的、正确的 幸福观,也有不合理的、不正确的幸福观,幸福观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着人们 选择幸福途径与方法的正确与否, 其行为后果会影响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 因此,一种主流的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是我们需要探索和寻找的。 幸福观毕竟是社会的产物,其社会历史性决定了它会随着社会条件的发展 而发展,旧的、落后的幸福观必然要被新的、适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幸福观所取 代。但并不是说旧的、落后的幸福观都是不正确的幸福观,历史上主流的幸福 参见孙英.幸福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729. 11 观是有其合理性的,它蕴藏着哲学家们的宝贵思想,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所 以,在弄清幸福和幸福观的概念后,还应当考察一下幸福观的发展历程,探寻、 了解前人对幸福的理解和思考,并站在时代发展的角度,批判地加以借鉴和吸 收,这样有利于拓宽我们的思维空间,指引我们向科学、合理的幸福观不断靠 近。 2. 幸福观的历史考察 早在古代社会,中西方的思想家、哲学家们就开始了对幸福的积极思考和 探索,由于所处的历史条件和思想立场不同,他们的幸福观各具特色。 西方思想史上,哲学家们对幸福的理解和探讨,大致可概括为理性主义幸 福观、感性主义幸福观、功利主义幸福观和基督教幸福观四种观念。 理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理性 主义幸福观认为幸福与智慧、道德有密切关系,强调理性、美德在人们追求幸 福中的作用。苏格拉底认为,人要得到幸福,必须克服各种物质欲望,知识和 美德决定人的幸福;柏拉图认为人们应当去掉一切感官的欲望,反对人们追求 现实生活中的快乐;赫拉克利特认为人的精神快乐高于肉体快乐,他指出: “如 果幸福在于肉体的快感,那么就应当说,牛找到草料吃的时候是幸福的。 ” 由 此可见,一方面,理性主义幸福观强调幸福生活应有理性的指导,精神快乐高 于感官、肉体快乐, “重视道德的社会功能,提倡人们要有善的行为” , 这些观 点是具有合理性和重要价值的。但是,另一方面,理性主义幸福观中有些观点 是极力否定感官快乐和物质享受的,夸大了精神的作用,泯灭了人们追求正当 物质享受的愿望,带有禁欲主义色彩。 感性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费尔巴哈。感 性主义幸福观主张人的感官快乐、物质需要的满足高于一切,认为幸福就是为 获得快乐和避免痛苦。德谟克利特认为: “幸福不在于占有畜群,也不在于占有 黄金,它的居处是在我们的灵魂之中” , 他还强调应将肉体的基本需要同精神 快乐结合起来,以求得高尚的快乐;伊壁鸠鲁认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开始和目 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三联书店,1957:18.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46.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商务印书馆,1964:79. 12 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他提出: “我们认为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 的不受干扰” ; 费尔巴哈提出: “生命本身就是幸福” 。可以看出,感性主义幸 福观中的许多观点都把幸福范畴禁锢在了就人的生理需要而言的物质幸福的范 围,缺乏社会性和阶级性。 功利主义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边沁。功利主义幸福观强调幸福必须符 合功利原则,还提出了要“保证社会最大多数人获得最大的快乐” 的口号,其 实质是为了调和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但他所提出的只有“个人利 益是唯一现实的利益” , 这种观点带有强烈的利己主义色彩,难以实现他所倡 导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 基督教幸福观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 基督教幸福观认为金钱、 名誉、 权力的获得和享受都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对上帝的热 爱与信仰。认为人世间充满了痛苦和不幸,只有苦于修行,在来世才能享有幸 福。基督教幸福观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它臆造了一个超然于人类之外的可以 支配人类的“上帝” ,是对人类自身能力的否定,其实质就是要人们放弃物质追 求,寄希望于来世,这种禁欲主义的幸福论成为了统治者禁锢人民头脑的精神 枷锁。 中国古代关于幸福问题的种种思索和探讨,主要由儒、道、佛三家展开讨 论,分别揭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儒家思想认为幸福与道德是同一的,有德就是幸福,无德则无幸福可言, 幸福在于对道德的追求,主张要以理性来支配感性欲望。儒家强调道德对人类 祸、福的重要影响,但是光靠道德的力量是无法解决一切问题的,它虽是人们 获得幸福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不过儒家思想对道德的极力推崇,在 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扬善抑恶的积极作用;道家则主张清静无为、顺其自然,遵 循自然规律,放弃人力的作为,过自然的生活,一切顺应天道。道家的幸福观 消极的一面就在于它否定人的力量和道德。但也存在积极的一面,它主张人们 对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一切应保持内心平和的态度,对于自己所不能及 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649.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360.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308. 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70. 13 的东西不要太过勉强;佛家认为人世间没有幸福可言,有的只是生老病死和无 尽的痛苦,而这些痛苦的根源就在于贪念和欲望,人只有远离欲望,积善行德, 与世无争才能到达幸福的彼岸,这些观点带有禁欲主义色彩。 通过对幸福观的历史考察,可看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理论学派的思想 家、哲学家们等曾经对幸福问题进行过深入思考,他们的幸福观虽然不乏其合 理性,但也逐渐暴露出消极、片面的一面,不可能成为科学的幸福观。而马克 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则为我们提供了关于幸福的科学论述。 马克思主义幸福观是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建立的,它 纠正了感性主义和理性主义幸福观对幸福的单一、片面的理解。马克思主义认 为, “幸福是指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和 意识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上的满足。 ” 幸福的基本条件是 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它的最高表现是人们能够自由全面地发展。马克思主 义幸福观强调社会生活是幸福的坚实基础,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生活,人的 社会性决定了社会生活是人类进行一切活动和追求幸福的载体;认为精神生活 和物质生活是幸福生活中缺一不可的,是幸福的主要内容。基本物质需求的满 足是追求幸福的必要条件,而高尚的精神生活是对物质生活的指导,没有高尚 的精神生活就不能领略幸福的真谛;马克思主义还认为人类首先要通过劳动创 造幸福才能享受幸福,创造幸福和享受幸福应当统一。同时也强调个人幸福与 集体幸福的统一,认为集体幸福是个人幸福的基础,只有对国家、民族、人类 幸福作贡献,个人幸福才能得到保障,而个人幸福又能转变成为推动和发展集 体幸福的力量。 综上所述,对待前人关于幸福的观点和论述,我们应当去其糟粕,取其精 华,中西方思想史上幸福观是哲学家们的智慧结晶,是人们经过长期的实践过 程提炼、总结出来的,在人类思想宝库中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而马克思主义的 幸福观是高度抽象概括的幸福观,为人类认识幸福提供了普遍性、科学性的指 导。通过对中西方的历史梳理,有益于启迪我们更科学地认识幸福问题,更加 全面地认识什么样的幸福观是不正确的,什么样的幸福观是科学合理的,以及 衡量幸福的标准有哪些,怎样才能实现幸福。 王卫东、常淑芳.由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教育增进学生幸福的价值j.教育科学研究,2008,(3):14. 14 (三)幸福观教育和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涵义 如前所述,幸福观是指人们对什么是幸福,采取何种方式追求幸福的主要 观点、看法和态度。幸福观一经形成,会成为一种相对稳定的思想观念,左右 着人们的意识和行为,在短期内不会随着社会的改变而迅速改变,但幸福观是 社会的产物,它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并且人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 又会重新审视幸福问题,根据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来评价、调整自己对幸福的 认识,因此,人们关于幸福的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账套的创建、备份、恢复与修改说课稿中职专业课-会计信息化-财经类-财经商贸大类
- 盖房协议书怎么写
- 公司考证签协议书
- 新疆精河县七年级生物上册 2.2.3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第三单元 维护国家安全说课稿初中地方、校本课程地质版生命与健康常识
- 2024秋一年级语文上册 识字(二)9 日月明说课稿 新人教版
-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中职基础课-职业模块 服务类-语文版-(语文)-50
- 第5课 互联网接入-教学设计 浙教版(2023)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海南家乡介绍课件
- 健身小达人说课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2019版三年级上册-粤教版(2019版)
- 2025贵州省贵阳市殡仪服务中心公开招聘(编外)工作人员25人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国家安全知识竞赛试卷(答案+解析)
- 2025年四川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执业核准考试复习题及答案二
- 2025年音乐学科会考练习卷及答案
- 化妆详细教程课件
- 良好学习习惯养成课件
- 2025年秋期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进度表
- 消防安全周巡查记录表
- 第三章 护理伦理学基本原则规范和范畴
- 能源化学与能源化工概论-第一章 能源简介
- FZ/T 52058-2021低熔点聚乳酸(LMPLA)/聚乳酸(PLA)复合短纤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