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专业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思考题 第一章 秦汉政论散文 一熟读谏逐客书 、 过秦论 、 二名词解释 : 吕氏春秋 、: 是由秦相吕不韦组织其门客集体编撰的,其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约在公元前 239 年前后。它向来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思想成分更多些。其文章多短小,以事实 说理,平实畅达,其主要文学成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四论述题 1李斯谏逐客书的文学成就。 A、本文最突出的写作特点是论证方法的高超。文章主要采用了以事实说理的方法。 (1)以历史史实论证。 (2)以秦国的现实来论证。 (3)以陈说利害关系来论证。 (4)以正反对比来论证。B、文章辞采华美,气 势宏放,善用排比对偶句式进行铺排渲染。排偶句与散句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流利畅 达而又富于气势,被后人称为骈文初祖。文章颇具战国纵横家的论辩技巧和语言风格。 2、贾谊和过秦论 (上)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A 过秦论是在汉初总结亡秦教训、探索治世方略的思潮中产生的作品。全文分为上、中、下三篇。 上篇总论秦得天下的形势及其灭亡的主要原因。中篇剖析秦在统一后没有实行正确的政策和秦二世未能改 正始皇政治上的错误。下篇指出在紧急危难关头,秦王子婴没有挽救危亡的能力。是一篇史论与政论相结 合的出色散文作品。 过秦论的写作特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文章的主题十分明确,就是论述秦“过”,而一切选材与论证都是围绕这一中心。 (2)文章的在论证方法上,主要采用了陈述史实与议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史实的分析中揭示其论点 与结论。 (3)文章采用了比喻、夸张、铺排、渲染等文学表现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说服力,也造成了一 种雄健奔放的气势。 (4)文章的结构是按历史进程的顺序而展开的,清晰而谨严。句式灵活而多变,奔放而流畅。语言酣畅 淋漓,纵横驰骋,雄辩滔滔,颇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B、文学成就:a、富议于叙,卒章显志、文章一、二两段写秦的富国强兵,图谋统一天下,意在点出秦取 天下靠的是武力和权谋;三、四段写始皇立国,秦朝速亡,与前对照,意在紧扣“仁义不施”,为托出中心 论点提供依据,为以后的发展蓄势。因此第五段承上叙述,稍加论证,就水到渠成,收束全文;卒章显志, 有千钧笔力;显示了我国古典议论散文中寓议于叙的优秀传统。b、对比映衬,波澜层析、 , 过秦论以 对比映衬的笔法,写得疏密有致,详略得体,虚实相间,富于变化而又极其严谨,堪称“凤头,猪肚,豹 尾”的好作品 c、排比对偶、敷陈渲染、排比对偶本来是遣词造句的功夫, 过秦论运用它不仅增强了文 章气势,而且在渲染映衬之中,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从而加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因而又是一 章节问题。 第二章 汉代辞赋 一了解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赵壹的汉赋代表作品。 二名词解释: 汉赋汉赋: : 汉代流行的文学体裁。吸取楚辞 、荀卿赋篇体制词藻、纵横家铺张的手法而形成。有小赋 和大赋之分,小赋多为抒情作品,大赋多写宫观园苑之盛和帝王穷奢极侈的生活,在篇末有时寄寓讽谏之 意;间有辩难、说理之作。为当时统治者所喜爱。 骚体赋骚体赋: 汉赋发展的第一个时期是从高祖初年到武帝初年。当时的社会是“大汉初定,日不暇给” 。封建 统治者在思想文化上禁锢不严,儒家思想尚未占据统治地位。从当时诸王纳士和著书的情况来看,西汉初 2 年的文化思想还是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追随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 身世感慨之作,而在形式上与楚辞比较起来初有转变,但是不大。这时较有成就的作家是贾谊、淮南小山 和枚乘等。贾谊有吊屈原赋和鹏鸟赋 。淮南小山有招隐士 ,枚乘有七发 。汉大赋: 汉大赋 兴起于汉初,衰落于汉末,历时四百多年。汉大赋是汉赋的典型形式。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 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 比拟的气魄与声威。 抒情小赋抒情小赋: 东汉中叶以后,是汉赋发展的第三个时期。这一时期,汉赋从思想内容、体制和风格上都开始 有所转变,那就是歌颂国势声威、美化皇帝、专以铺采摛文的散体大赋开始衰微,而反映社会黑暗、讥讽 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开始兴起。这一转变,主要是因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张衡是这一转变 开始的代表作家,其后有蔡邕、赵壹、祢衡等人。 归田赋是张衡抒情小赋的代表作。赵壹刺世疾邪 赋也很有名。 “劝百讽一劝百讽一”::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出处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扬雄以为靡丽之赋,劝百而讽一,犹驰骋郑卫之声,曲终而奏雅,不 已亏乎?”: 汉赋四大家:指汉赋的四位大作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其中以司马相如为杰出代表,他的子 虚赋和上林赋代表着汉大赋的最高成就,并成为后世效法的典范。 3、简答题:简述汉赋的发展阶段、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 汉代辞赋的发展演变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西汉开国至武帝初年,是汉赋的形成期。这一时期的辞赋呈现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 并最终确立了汉大赋这种新体赋的形式。代表作家有贾谊和枚乘。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 成。 第二阶段,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是汉赋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新体赋即汉大赋的创作为主流,并达 到了完全成熟和极度兴盛的境地。武帝、宣帝之时是汉赋创作的鼎盛时期,西汉末年以降则出现了创作中 的模拟风气。形成了劝百讽一,润色鸿业,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刘勰文心雕龙诠赋 )的内容和艺 术上的特点。代表作家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 第三阶段,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是汉赋的转变期。这一时期汉大赋的创作趋向于衰落,带之而起的是抒 情小赋创作的蔚起。张衡首开其风,其后的重要作家有赵壹、蔡邕、祢衡等。 第三章 汉代史传文学 一熟读项羽本纪 、 李将军列传 、 苏武传 。 二名词解释: 本纪:本纪:“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它的内容并不简单是帝王的传记,其 主要的作用是按照编年的形式来记载一朝的大事。 世家世家:.“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 列传:列传:中国纪传体史书的体裁之一。司马迁撰 史记时首创,为以后历代纪传体史书所沿用 互见法互见法:指司马迁所创作的一种述史方法,靳德俊先生总结为:“一事所系数人,一人有关数事, 若为详载,则繁复不堪,详此略彼,详彼略此,则互文相足尚焉 李陵之祸李陵之祸: 三简答题 1. 司马迁生平中哪些事件对他写作史记产生了重要影响? 史官家庭的环境和教育。师从董仲舒习公羊春秋和师从孔安国习古文。 博览群书与青年时期的漫游经历。任职太史令和修史记 。李陵之祸。 2. 汉书与史记相比有哪些不同特点? 笔法精密,史实记载等详尽严谨。内容丰富、反映了广泛的社会生活。评述人物重点在忠臣保皇、而史 3 记重豪侠仗义。注重交代事件的始末在篇末缀以轶闻佚事、往往意味深长。 3、简述汉书的成书和体例。 A、 汉书的成书 史记的汉代史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曾写史记后传欲补足汉史。在此基础上, 班固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汉书的部分是由班昭和马续补写的。 B、 汉书的体例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上基本承袭史记 ,只是改“书”为“志”,将“世家”并入“列传”。 汉书开创了纪传体断代史的体例,对后代史家多有影响。 汉书不仅增补了武帝后的历史,也对武 帝前的历史进行了一番加工、整理和补充。 汉书还增添了刑法志 、 五行志 、 地理志 、 艺文志 等。总之汉书承史记的体例而更加详备严整。 四、论述题:.结合项羽本纪 ,分析史记塑造人物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项羽本纪比较集中地刻画了项羽的性格,他勇武豪壮、叱咤风云,而又刚愎自用、优柔寡断。作者 从多角度展示了一代霸主项羽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本文人物描写的艺术成就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围绕中心人物选择材料,以人物命运的变化为线索,串联起人物的事迹和历史事件,来结构全篇。 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则是文章布局中由成功到转折至失败的关键。作者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 气质与形象做到了精心选材与组织结构。 (2)善于将人物事迹和历史事件故事化,善于构造矛盾冲突和戏剧性的情节、场面,从而使人物形象在 故事化、戏剧性的情节和矛盾冲突中展示出来。 (3)善于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特征,以典型的细节描写和人物性格化的语言刻划人物的性格。同时,加 强了一些场面描写,来创造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此外,还运用了对比及侧面描写的手法。 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 一背诵有所思 、 上邪 、 陌上桑 、 战城南 、 十五从军征 , 二熟读东门行 、 焦仲卿妻 。 三名词解释: 乐府:原指朝廷设立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是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乐府始于秦,根据汉书礼乐志记载,汉武帝时,设有采集各地歌谣 和整理、制订乐谱的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并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 者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诗歌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这种形式却相沿下来,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 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 四简答题 1 乐府诗集把乐府诗分为哪几类?两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哪几类中? 汉乐府诗歌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纂的乐府诗集中。 乐府诗集集录了两汉至唐五代的乐府诗, 也兼及先秦歌谣,全书共一百卷,是保存乐府诗歌最完备的总集。郭茂倩将乐府诗分为十二类:(1)郊 庙歌辞、 (2)燕射歌辞、 (3)鼓吹曲辞、 (4)横吹曲辞、 (5)相和歌辞、 (6)清商曲辞、 (7)舞曲歌辞、 (8)琴曲歌辞、 (9)杂曲歌辞、 (10)近代曲辞、 (11)杂歌谣辞、 (12)新乐府辞。其中汉乐府诗歌主要 保存在郊庙歌辞、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中,而以相和歌辞数量最多 2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反映人民的悲苦与反抗的诗歌。汉代社会经济强盛,但贫富差距悬殊,上层贵族富足,下层百姓困苦。 因此,民歌中的这类题材常吟出生活的悲歌,传达出反抗的呼声。如陌上桑 、 平陵东 、 妇病行 、 东门行等。 2反映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诗歌。如战城南 、 十五从军征 、 饮马长城窟 、 古歌等。 3反映了爱情、婚姻与家庭生活的诗歌。如上邪 、 有所思 、 白头吟 、 怨歌行 、 上山采靡芜 、 4 孔雀东南飞等。 4此外,还有一些用于郊庙祭祀的诗歌。如刘邦妃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 、司马相如等人所作的 郊祀歌等 3. 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有什么特点? 选取富有诗意的生活镜头入诗。以典型生活片段或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叙述。叙述详略得当。通过语言和 行动表现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寓言诗的创作。 五、论述题:结合作品谈谈两汉乐府诗的叙事艺术。 孔雀东南飞在艺术上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作品成功地塑造了男女主人公的典型形象,同时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也颇为鲜明。刘兰芝的刚强理智 、焦仲卿的忠贞厚道、焦母的刁蛮专横、刘兄的趋炎附势,都刻画得入木三分。 (2)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 主要艺术手法:首先,运用人物个性化的语言来刻划人物性格,篇中大量地使用了人物对话及自述。沈德 潜说:“杂述十数人口中语,而各肖其声音面目,岂非化工之笔?” (古诗源 )其次,是叙述描写的手 法,有人物的外在形象描写,有细节描写,有环境场面描写,并运用了铺排、渲染及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等多种表现手法。 (3)作品的叙事按事件的时空顺序而展开,结构完整紧凑、情节起伏跌宕。作品采用了双线并进的方式 ,一条主线是以焦、刘与焦母及刘与刘兄之间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一条辅线是以焦、刘二人的情感为线索 。而且,开头的起兴和结尾的象征,既起到结构的作用,又于悲剧之中增添了一抹浪漫的色彩。 (4)作品的语言的基本风格质朴自然、生动流畅,但“质而不俚”(王世贞艺苑卮言 ) ,也有较强的抒 情性。 第五章 东汉文人诗 一背诵行行重行行 、 迢迢牵牛星 。 二名词解释: 古诗十九首:组诗名,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 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 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 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艺术上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同时, 古 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3简答题: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 (1)抒写游子思妇的离别思念之情。游子漂泊的凄苦、思亲思乡的情结、思妇寂寞孤独的心态,诗中都 有细腻而深刻的表现。如行行重行行 、 涉江采芙蓉 、 青青河畔草 庭中有奇树 、 客从远方来 等。 (2)伤时感乱,慨叹人生。抒发一种对死的恐惧和对生的欲望的情绪,体现了生命意识的觉醒和人生价 值的思考,反映了人生观的巨大变化。如青青陵上柏 、 今日良宴会 、 回车驾言迈 、 驱车上东门 、 生年不满百等。 四论析题: 结合行行重行行 、 迢迢牵牛星等作品,分析其中的思妇形象及写作特点。 、 行行重 行行 1这首诗是萧统昭明文选所选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一首思妇诗。它以思妇的口吻抒写了 妻子对远行在外丈夫的思念之情和内心的愁苦。 2这首诗的主要艺术特点: (1)诗歌抒情委婉含蓄、深沉曲折。开头两句先追叙当初的离别, “重行行”和“生别离”就已曲婉地离别的 缠绵和痛苦之情。接着的六句写相距遥远,天各一方,道路险阻,无从会面,又以胡马与越鸟为喻,暗喻 物尚有情,何况于人,写得委屈而含蓄。随后的四句先刻写自己消瘦的形貌,暗示刻骨的相思之痛,然后 5 疑虑丈夫不归的,也是情至深处而产生的猜疑。最后四句在无望的思念中,只好自我宽慰。它以含蓄曲折 的笔法将思妇的相思之情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2)首先,诗歌采用了层层推进的手法,很符合人物情感层次的进展和变化,把感情的脉络与层次的展 开结合在一起,而且“结构天然,绝无痕迹”(胡应麟诗薮 ) ,达到了天然浑成的艺术境地。其次,诗歌 也吸取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如“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诗句以胡马、越鸟心向故土暗喻物尚有情, 何况于人,这又是思妇的设想之辞,也反映了思妇对游子的深深思念之情。还有“浮云蔽白日”也是同样的 写法,以自然物象巧妙地隐喻丈夫为人所惑。比兴手法的运用使诗歌的表达形象而含蓄,又使诗歌具有深 刻而丰富内涵。诗歌还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与君生别离”,用屈原九歌少司命 “悲莫悲兮生别离”的 句意;“道路阻且长”,用诗经蒹葭 “道阻且长”的句意;“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化用韩诗外传 的“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文选李善注) ,这也是文人诗歌常有的特征。此外, “相去日已远,衣 带日已缓”是以形貌的刻画来暗示人物的心理情感,平常口语却成为后人赞赏不绝的佳句,柳永“衣带渐宽 终不毁,为伊消得人憔悴”(凤栖梧 ) ,便是从此句脱出。 (3)诗歌语言浅近自然,意蕴丰厚。它不假雕饰平平道出,有如家常语,却又造成委婉含蓄、耐人寻绎 的艺术效果,而且格调高古,意境浑成。胡应麟评曰:“畜神奇于温厚,寓感怆于和平。意愈浅愈深,词 愈近愈远,篇不可句摘,句不可字求。 ”(诗薮 ) 第三编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章 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 一背诵短歌行 、 步出夏门行观沧海 、 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 燕歌行 、 杂诗 (高台多悲风) 、 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 、 咏怀诗 (夜中不能寐) 。 二名词解释: 建安风骨建安风骨:这是对汉末魏初时期的优秀诗歌创作特色所做出的概括。建安文学以曹魏集团为中心,主要成 就在诗歌。建安诗人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 展现了广阔的时代画面。后人把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 ,其内涵主要是政治理想的高扬, 人生短暂的哀叹,强烈的个性表现和浓郁的悲剧色彩。 “建安风骨”被后世的诗人们追慕。 三曹三曹: :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 响,所以后人合称之为 “三曹”. 建安七子建安七子: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这七人大体上代表了建安时期除曹氏父子而外的优秀作者,他们对于诗、赋、散文的发展,都曾作出过贡 献。 三简答题 1简述曹操的文学史贡献. 简述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 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 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 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 蒿里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 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 例如短歌行 、 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 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 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 不加润饰。一,沿用古体篇名却突破限制记录汉末实事,展现人民苦难; 二,诗文并善,风格慷慨悲凉 而沉郁雄健,时而流露人生短暂的感叹,时而抒发建功立业的壮志,境界阔达,感情真挚。 三,招贤纳 士,集结众多文人,开创建安文学彬彬之胜的局面。 6 2、简述曹丕的文学成就。 曹丕的诗歌有两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个是描写男女爱情和游子思妇题材的作品很多,而且写得比较好; 一个是形式多种多样,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无所不有。但成就较高的是五言诗和七言诗。 五言诗是建安作家普遍采用的新形式,曹丕的五言诗,如清河作写对深厚的爱情的向往, 于清 河 cihai2c_0139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写新婚离别的痛苦, 杂诗写游子思乡之情,都是较好的作品。 3、曹植前后期代表作是什么?分别体现出什么特点? 曹植前期代表作是白马篇 、始终所写慷慨赴国难的侠少年、实际是作者的自我化身,诗风豪迈慷慨、 洋溢着自信自负的少年意气。后期代表作是赠白马王彪 、此诗中、曹植前期那种豪迈自信、昂扬乐观 的情调以消散,代之出现的是深沉的愤激与悲凉。诗歌抒写了曹植对京城的留恋、对个人命运、前程的失 望、对曹丕集团的怨恨,对兄弟生离死别的感伤、对生命短暂的感叹、悲凉沉郁、鲜明感人。 4、以燕歌行简析建安文人笔下思妇形象的特点及其写作特色。 5. 王粲七哀诗 (西京乱无象)写了什么典型情节,这样写有何作用? 四论述题 1.钟嵘诗品评曹植作品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 ,结合作品谈谈你对此的理 解。 钟嵘称曹植诗为“骨气奇高,辞采华茂” 。前者主要是指曹植的诗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建安风骨的精神、前 期作品充满为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后期满怀悲愤、总体表现出慷慨多气、主体情致充盈丰沛的 特点、在建安一代中堪称代表。后者主要是指诗歌艺术上的美。曹植的诗艺术手段多样,词采丰富赡丽又 典雅流畅、主义词句精工、使用对仗,多用双声叠韵,讲究起调等等。可以说、曹植诗所以的抒情美和艺 术美、完成了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化。 2.结合曹植、阮籍的创作,谈谈建安诗歌与正始诗歌的异同 第二章 两晋诗坛 一背诵咏史 (郁郁涧底松、 归园田居 (少无适俗韵) 、 归园田居 (种豆南山下) 、 饮酒 (结庐 在人境) 。 二名词解释: 太康诗风太康诗风:西晋的代表诗风。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 风 游仙诗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就其本义而言,这指的是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其体裁多为五言,句 数或十句,或十二句,或十六句不等。关于游仙诗的类型,前人曾做过种种划分:或从作者思想倾向出发, 以富贵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正体,以坎坷者而游仙,为游仙诗之变体;或从表现形式出发,以作者同神 仙共游为古体,作者不在内,仅神仙自游为近体。 玄言诗玄言诗:一种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诗歌。玄言诗是东晋的诗歌流派,约起于西晋之末而盛 行于东晋。代表作家有孙绰、许询、庚亮、桓温等;其特点是玄理入诗,以诗为老庄哲学的说教和注解, 严重脱离社会生活。 三简答题 1太康“繁缛”诗风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 。 2、简述左思咏史的文学史意义。 左思咏史八首是中古咏史诗的杰作。其艺术特点,一、八首诗各自独立成章又互相承接,构成一个有 7 机的整体,组诗的形式可以容纳更丰富的内容;二、继承了建安诗人抒情与言志相结合的传统,名为咏史, 实为咏怀,将咏史与咏怀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三、表现上更加富于变化,如比喻、对照、比兴、议论等多 种手法兼用,进一步丰富了咏史题材的艺术表现力。 3、陶渊诗歌题材有几类,分别有什么代表作品? 陶渊明诗的题材主要分为 5 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田园诗的代表作有归园田 居5 首等。咏怀诗的代表作有饮酒 、 拟古 、 杂诗等。咏史诗有读山海经 、 咏荆轲等。行 役诗有始做镇军参军经典之作等。赠答诗有答庞参军等 。 4、简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妙处。 , “采菊东篱下”一句,明白如话,既表现了田园之美,又表达了隐逸之乐;既表现了闲适之情,又表达了 自励之志。不仅内容含蕴丰富,而且意境韵味隽永。再如, “悠然见南山”的“见”字,十分传神地表现了诗 人在采菊之时漫不经心地偶然抬头见山的情状,与全诗顺其自然的情调和谐一致。如果改用“望”字,就显 得故意做作了,不仅使“悠然”的情态丧失无遗,而且破坏了全诗的意境。平平凡凡的一个“见”字,已充分 显示诗人选词用字之奇妙。又如, “心远”与“真意”四字,通俗易懂。 “心远”两字是全诗思想的关键;而“真意” 对全诗的精神、意境和情调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么浅近的四个字竟成为全诗的关键词、全诗的眼目、 全诗的灵魂,堪称是平淡中见醇美的范例。 四论述题 1. 钟嵘诗品评左思诗“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谕之致”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第三章 南北朝民歌 一背诵敕勒歌 ,熟读西洲曲 、 木兰诗 。 二简答题: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南北朝民歌在内容与艺术上的区别。 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代表作是抒情长诗西洲曲 。 题材内容: 南朝民歌内容比较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艺术风格:哀淫靡曼,清丽缠绵,语言清新浅近,风格艳丽 柔弱、哀怨缠绵。 形式特点: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中。主要 有吴歌、西曲两种,还有一些神弦歌。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大量使用双关语。 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代表作是叙事长诗木 兰诗 。 题材内容:广泛反映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因北朝社会战事频繁,所以北朝民歌中反映战争的诗 也比较多,还有不少反映游牧生活、羁旅行役、流亡生活的怀土思乡之作。也有一些反映爱情与婚姻题材 的作品,但风格与南朝民歌不同,更为坦率直截。 艺术风格:直率朴素、刚健豪放(与北朝以鲜卑族为 主的民族风俗习惯和性格气质有关) 形式特点:北朝民歌大多保存在乐府诗集横吹曲辞的梁鼓 角横吹曲中,横吹曲原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演奏的乐器有鼓有号角。北朝民歌原来大多是北方少数 民族的歌唱,以鲜卑族的歌辞居多。 第四章 南朝诗歌 一背诵登池上楼 、 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 、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 。 二名词解释: 大小谢大小谢:指的是大谢“谢灵运”和小谢“谢朓” 。谢灵运,东晋人,是山水诗的开创者,是我国文学史上 著名的山水诗人。谢聎,南朝齐人,因与谢灵运的经历非常相似,因此被称为“小谢” ,他的山水诗风格 清俊秀丽。 永明体永明体:齐梁陈三代是新体诗形成和发展的时期。所谓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其主要特征是讲究 声律和对偶。因为这种新体诗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其代表诗人是谢朓。永明 体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一大进步,为当时的诗坛注入了新的气息,树立了新的美学风范;他们 8 所积累的丰富的艺术经验,也为后来律诗的成熟及唐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宫体诗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 “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 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 。 后来因称艳情诗为宫体诗。 三简答题 1谢灵运和鲍照在诗史上的地位。 2为什么山水诗能在南朝宋初产生? 3鲍照诗歌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5简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一诗写景的特点。 四论述题 1. 结合具体诗歌,谈谈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的转变。 首先是从写意到摹像。陶渊明是一位写意的能手、他的生活是诗化的、感情也是诗化的、写诗不过是自 然的流露。因此他无意于模山范水、只是写与景物融合为一的心境。而对于谢灵运、山姿水态在他诗中占 据了主要地位、 “极貌以写物”和“尚巧似”成为其主要的艺术追求。他尽量捕捉山水景物的客观美、不 肯放过寓目的每一个细节、并不遗余力的勾勒描绘、力图把他们一一真实的再现出来。如入彭蠡湖口 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与体验十分细致、刻画也相当精妙、描摹动态的“回合” 、 “崩奔” 、月下悲鸣之声、 “绿 野秀”与“白云屯”那鲜丽的色彩搭配、无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2. 结合具体作品,谈谈大小谢山水诗创作的异同。 同:在诗歌结构上、小谢诗承大榭、结构皆为写景加抒情与说理。都善于熔裁警句。区别:小谢诗已基本 剔除玄言说理成份。小谢诗风清新明丽、格调明净潇散、改变了大榭诗的繁复典重之风。相比而言,小谢 诗歌语言音律更协调、流畅自然。 3. 对比分析左思咏史 (郁郁涧底松)与鲍照拟行路难 (对案不能食)在主题与写作手法方面的差 异。 第五章 北朝诗歌 一背诵拟咏怀 (榆关断音信) 二简答题:简述庾信诗歌“乡关之思”的主要内容及其成就。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一熟读桃花源记 、 五柳先生传 、 归去来兮辞 。 二名词解释: 骈文骈文:也称“骈体文” 、 “骈俪文”或“骈偶文” ;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 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中国的散文从汉代到六朝,出现 了“文” 、 “笔”的对立。所谓“文” ,就是专尚辞藻华丽,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骈文。所谓“笔” ,就是专 以达意明快为主,不受字句和声律约束的散文。( 水经注水经注 、:水经注是公元 6 世纪北魏时郦道元所著,是我国古代较完整的一部以记载河道水系为 主的综合性地理著作,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 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 。 洛阳伽蓝记洛阳伽蓝记: 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于一身的名著(四库全书将其列入地理类) ,又 称伽蓝记 ,为北魏人杨炫之所撰,成书于东魏孝静帝时。书中历数北魏洛阳城的佛寺,分城内、城东、 9 城西、城南、城北五卷叙述,对寺院的缘起变迁、庙宇的建制规模及与之有关的名人轶事、奇谈异闻都记 载详核。与郦道元水经注一起,历来被认为是北朝文学的双璧。 三简答题 1简谈归去来兮辞的文学史意义。 2骈文主要有何特点? 中国古代魏晋以后产生的一种文体、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易于讽诵、是中国特有的文体。又称 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 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在声韵上,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 藻饰和用典。骈文注重形式技巧,往往束缚内容的表达,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南北朝 骈文中也不乏内容深刻的作品。如鲍照的芜城赋 ,通过对比广陵昔盛今衰的兴亡变化,揭露了统治阶 级的豪华奢侈,抒发了华屋丘山、人生无常的感慨;孔稚珪的北山移文辛辣地嘲讽了身在江湖、心在 魏阙的假隐士;庾信的哀江南赋描写了自己的身世之悲,谴责了梁朝君臣的昏庸,表达了对故国的怀 念之情。这些都不失为优秀的骈文。唐以后,骈文的形式日趋完善,出现了通篇四、六句式的骈文,所以 在宋代一般又称骈文为四六文。直至清末,骈文仍在流行。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小说 二、名词解释: 志怪小说:志怪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形式之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业会计实务》课件-项目三 3.3临时设施的核算
- 重庆市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第一次联合考试化学试卷(含答案)
-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护理
- 2025赠与合同公证样本
- 2025仓储保管合同范本3
- 浙江国企招聘2025宁波大通开发有限公司招聘6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股票交易授权代理合同
- 2025年初级银行从业资格之初级个人贷款通关考试题库带答案解析
- 2025年初级经济师之初级建筑与房地产经济综合检测试卷B卷含答案
- 发力新质生产力
-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小数乘法竖式计算练习100题及答案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中国健康成年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参考值》(编制说明)
- 食堂大米采购招标文件
- 医疗美容诊所规章制度上墙
- CJT 216-2013 给水排水用软密封闸阀
- CJ-T250-2018建筑排水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材及管件
- 大学遗传学期末考试题库和答案
- 2024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培训讲义全集
- 心脏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讲解
- DB64 1996-2024 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