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培训课件(ppt 38页)_第1页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培训课件(ppt 38页)_第2页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培训课件(ppt 38页)_第3页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培训课件(ppt 38页)_第4页
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培训课件(ppt 38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章 生产计划 生产运作计划是根据需求和企业生产运作能力的限制,对一个 生产运作系统的产出品种、产出速度、产出时间、劳动力和设备 配置及库存等问题所预先进行的考虑和按排。本章以加工装配型 企业的生产计划为主,主要讨论综合计划和主生产计划。 第一节 计划管理概论 计划管理包括编制、执行计划,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 拟定改进措施。计划管理包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 方面:生产、技术、劳资、供应、销售、设备、财务、 成本等等。 一、企业的职能计划及其相互关系 (1)战略层 产品发展方向,生产发展规模,技术发展水平,新 生产设施的建造等。 (2)战术层 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应该 达到的目标,如产量、品种、产值和利润。 (3)作业层 确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 表9-1 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 项目战略层计划战术层计划作业层计划 计划期长(5年)中(1年)短(月、旬、周) 计划的时间单位粗(年)中(月、季)细(工作日、班次 、小时、分) 空间范围企业工厂车间、工段、班组 详细程度高度综合综合详细 不确定性高中低 管理层次企业高层领导中层、部门领导地层、车间领导 特点涉及资源获取资源利用日常活动处理 图9-1 企业各种计划之间的关系 生产运作计划 市场需求预测用户订货 经营计划 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研究与开发计划 销售计划 物料 供应 计划 劳动 工资 计划 技术 组织 措施 计划 设备 维修 计划 生产技术 准备计划 品种 质量 计划 新产 品开 发计 划 技术 发展 计划 职工 福利 计划 职工 培训 计划 设备 更新 改造 计划 基本 建设 计划 成本计划财务计划 二、生产计划的层次 (一)综合计划 n又称生产大纲 根据企业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 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等问题出决策。 (1) 产品 按产品需求特征,加工特性、所需人员和设备的相似性等,将产品综合 为几大系列,以系列为单位来制定综合计划。 (2) 时间 计划期通常为1年,使用计划单位为月、双月或季。采用滚动式计划方式 :未来3个月采用月,以后9个月采用季。 (3) 人员 将人员按产品系列分成相应的组,亦可按产品的工艺特点和人员所需的 技能水平分组。能力不足时采用加班、或扩大聘用等基本方针。 (二)主生产计划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n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的生产数量,时间单位一般为 周,亦可以是旬、日或月。 n(书表10.2,P286)为自行车厂的综合计划和与其相对应的主生产计划。 (三) 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MRP) n确定MPS相关物料的需求问题(下章介绍) 表9-2 生产计划的层次及特征 层次 项目 计划层执行层操作层 计划的形式及种类生产计划大纲、产品出产计 划 零部件(毛坯)投入出产计 划、原材料(外购件)需求 计划 双日(周)生产作业计划 、关键机床加工计划等 计划对象产品(假定产品、代表产品 、具体产品)、工装配件 零件(自制件、外购件、外 协件)、毛坯、原材料 工序 编制计划的基础数据产品生命周期、成品库存产品结构、加工制造提前期 、零件、原材料、毛坯库存 加工路线、加工时间、在 制品库存 计划编制部门经营计划处(科)生产(处)车间计划科(组) 计划期一年一月一季双日、周、旬 计划的时间单位季(细到月)旬、周、日工作日、小时、分 计划的空间范围全厂车间及有关部门工段、班组、工作地 采用的优化方法举例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等MRP、批量算法各种作业排序方法 第二节 综合计划的制定 一、所需主要信息和来源 表9-3 综合计划所需信息及其来源 所需信息信息来源 新产品开发情况、主要产品和工艺改变(对投 入资源的影响)、工作标准(人员和设备) 技术部门 成本数据、企业的财务状态财务部门 劳动力市场状况、现有人力情况、培训能力人事管理部门 现有设备能力、劳动生产率、现有人员水平、 新设备计划 制造(生产)部门 市场需求预测、经济形式、竞争对手状况市场营销部门 原材料供应情况、现有库存水平、供应商、承 包商的能力、仓储能力 物料管理部门 二、综合计划的主要目标及其相悖关系分析 表9-4 综合计划的目标 成本最小/利润最大 顾客服务最大化(最大限度满足顾客需求) 最小库存投资 生产速率的稳定性(变动最小) 人员水平变动最小 设施、设备的充分利用 三、两种基本的决策思路 (一)稳妥应变型 w 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计划。通常应变方法有: (1) 调节人力水平,(聘用和解聘); (2) 加班或部分开工来调节能力(人员和设备); (3) 安排休假; (4) 利用调节库存; (5) 外协。 (二)积极进取型 w 力图调节需求模式来影响、改变需求、调节对资源的不平衡要 求,来达到有效、低成本地满足需求的目的。 n(1) 导入互补产品 n(2) 调整价格,刺激淡季需求 w w 一般说,稳妥应变型的候选方案由生产运作管理人员审定,而一般说,稳妥应变型的候选方案由生产运作管理人员审定,而 积极进取型方案则主要由市场营销人员来考虑。亦可两者结合积极进取型方案则主要由市场营销人员来考虑。亦可两者结合 。 四、两种制定策略 (一)追赶策略 n调节生产速率和人员水平,从适应需求,而不使用调节库存或部分开工(要求生 产系统有较大柔性,并有较高生产管理水平) (二)平衡策略 n保持生产速率和人员水平不变,使用调节库存或部分开工不适应需求。 (三)混合策略 生产量 销售量 时间 图9-2 混合策略 五、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及滚动式计划 (一)步骤1 n需求信息:需求预测、现有订单、未来库存计划、来自流通环节(批发商)或零售商的信息( 订单意向)等。 (二)步骤2 (1) 基本相关关系 l人员关系(人员组):本期人员=上期末人员+本期初(聘用解聘) l库存水平与生产量关系:本期末库存=上期末库存+本期(库存需求) (2) 其它约束条件 l 物理性:空间限制,生产能力限制; l政策性:组织经营管理方针上的限制,如:最长订单积压时间、加班最大数量、外协百分 比上限、最小安全库存等。 (3) 成本在可接受范围内,包括: l正式人员的人员成本; l加班成本; l聘用和解聘费用; l库存成本; l订单积压成本和库存缺货成本。 (三)步骤3 制定可行的综合计划 n是一个反复过程。要确定计划期每一时段内生产量、库存水平和允许的订单积压 量、外协量以及人员水平。 (四)步骤4 批准综合计划 图9-3综合计划的制定程序 确定市场需求 确定初步候选方案 l基本相关关系 l其他约束条件 l成本 初步计划(期望) 批准计划 可行? 执行 是 否 六、制定综合计划的优化方法 (一)图表法(运输表法) 表 9-5图表法模型 计划方案计划期未用生产能力 1234 计划期起初库存250(0)h(0.3)2h(0.6)3h(0.9)0I0(250) 1正常生产50 r(1.0)400 r+h(1.3)r+2h(1.6)r+3h(1.9)0R1(450) 加班生产c(1.5)c+h(1.8)90 c+2h(2.1)c+3h(2.4)0OT1(90) 外协s(1.9)s+h(2.2)20 s+2h(2.5)s+3h(2.8)180S1(200) 2正常生产450 r(1.0)r+h(1.3)r+2h(1.6)0R2(450) 加班生产c(1.5)90 c+h(1.8)c+2h(2.1)0OT2(90) 外协s(1.9)200 s+h(2.2)s+2h(2.5)0S2(200) 3正常生产750 r(1.0)r+h(1.3)0R3(750) 加班生产150 c(1.5)c+h(1.8)0OT3 ( 150 ) 外协200 s(1.9)s+h(2.2)0S3(200) 4正常生产450 r(1.0)0R4(450) 加班生产90 c(1.5)0OT4(90) 外协110 s(1.9)90S4(200) 需求D1(300)D2(850)D3(1500)D4+I4(650)2703570 例: I0=250, I4=300; D1=300, D2=850, D3=500, D4=350; h=0.3, r=1.00, c=1.50, s=1.90; R1=R2=R4=450, OT1=OT2=OT4=90; S1=S2=S4=200, R3=750, OT3=150, S3=200。 表9-6 公司综合计划 季度正常生产加班生产外协调节库存245090200400 37501502000 44509011300 调节库存=前期库存+本期库存-本期需求, 例:510=250+(450+90+20)-300 (二)图表法的进一步应用 n改变生产能力,得最优生产计划,再比较; n考虑允许任务积压的情况。 (三)线性规划法 n目标函数:成本最小; n约束条件:人员数量关系、库存量关系、加班量关系等。 n多目标规划。 第三节 主生产计划的制定 一、生产计划的制定程序及其约束条件 w 计划确定每一具体最终产品在每一时段内的生产数。 w 约束条件:生产总量等地综合计划的生产总量; w 资源约束:设备能力、人员能力、库存能力(仓储空 间大小)、流动资金总量等。 w 将关键资源用于关键产品。 图9-4 MPS的制定程序 MRP 已授权的综合计划 MPS方案 批准MPS 满足资源约束? YES NO 二、制定主生产计划的基本模型 (一)计算现有库存(projected on-hand Inventory, POH) (9-5) MPS产量 预计需求 准备发货的顾客订货量 (二)决定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 nMPS的生产量和生产时间应保持POH非负 表9-7 3型产品MPS量的计算 生产批量:80 周起初库存 - 需求量(需求预计,顾客订货)是否缺货 + MPS量 = 期末库存 145 - 23 (20 , 23) 否 + 0 = 22 222 - 20 (20 , 15) 否 + 0 = 2 32 - 20 (20 , 8) 是 + 8 0 = 62 465 - 20 (20 , 4) 否 + 0 = 42 542 - 40 (40 , 0) 否 + 0 = 2 62 - 40 (40 , 0) 是 + 80 = 42 742 - 40 (40 , 0) 否 + 0 = 2 82 - 40 (40 , 0) 是 + 80 = 42 (三)计算待分配库存(Available-to-promise Inventory, ATP) nATP指营销部门可答应顾客供货的产品数量。 n第1周:ATP量=POH量+MPS量-至直F-MPS量到货前的全部订货量 n其余各周只有MPS量发生时段才计算: nATP量=MPS量-至直F-MPS量到货前的全部订货量 n满足3,4,5周定单后尚可承诺新定量: l满足新订单1后,第2周ATP=7-5=2; l满足新订单2后,第3周ATP=68-38=30; l满足新订单3后,第4周ATP=30-24=6; l而第4个新订单不能满足(2+6=815),可与买主协商延期在第6周交货,否则只好放弃 。 n当接受了新订单1、2、3后,MPS又发生了改变,其结果如图9-5括号中数字示意。 n可见: (1)只要营销部门接受的订单数量未超过ATP量,且MPS量按时完成,则不会发生订单延 误交货的情况; (2)POH量估计到了最坏的情况(取订货和预测的最大值),如POH为负,计划人员就需 要考虑改变MPS量,其方法与前一样。 表9-8 3型产品的新订单 订单序号订货量(个)交货时间(周序号) 152 2385 3243 4154 图9-5 3型产品的ATP量 4月5月 周次 12345678 需求预计 2020202040404040 顾客订货 2315(20 ) 8(32 ) 40(38 ) 000 现有库存 22262(50 ) 42(30 ) 2(-10 ) 42(30 ) 2(-10 ) 42(30 ) MPS量 00800080080 ATP量 7(2 ) 68(6 ) 8080 期初库存:45 生产批量:80 三、粗生产能力计划 w 根据资源约束看所制定的MPS 是否可行。而资源的约束主要指 生产能力约束,通常用粗生产能力计划(Rough-Cut Capacity Planning ,RCCP)来检查MPS方案的可行性。 w 粗生产能力计划的几种制定方法: (1)“能力清单”法(Capacity bill); (2)“资源描述”法(Resource Profile),利用能力清单来确定产品在其整 个生产周期中每一时段对关键资源的需求量; (3)综合因子法(method of overall factors) (一)综合因子法 (1)全部关键工序的总劳动时间=每一MPS量全部关键工序的直接劳动因子; (直接劳动时间/件) (2) 某关键工序所需劳动时间估计值(负荷估计量)=某时段全部关键工序的 总劳动时间该关键工序的负荷因子( ) (3) 计算MPS各时段的负荷估计量; (4) 比较关键工序实际能力和上述负荷估计量,决定MPS是否可行。 为运用该方法,需要: (1) 确定关键工序; (2) 估计每一产品的直接劳动因子; (3) 找出每一关键工序的负荷因子。 例 EE公司粗能力计划。 图9-6 EE公司的MPS 产品 周次 总计 12345678 A2525252535353535240 B50505050200 C72755668271 表9-9 EE公司的直接劳动因子(h) 产品 关键工序 非关键工序 总计 A1.600.001.60 B6.078.0014.07 C5.044.009.04 表9-10 EE公司的直接劳动时间数据和负荷因子 工序 季度 总计 负荷因子 (%) 1234 0810(h)(关键工序) 1140128511751300490034 0820(h)(关键工序) 2430254021002380945066 全部关键时间(h) 357038253275368014350100 全部非关键时间(h) 520051505000530020650 表9-11 EE 公司MPS方案的负荷估计量 工序 周次 总计 12345678 0810A(34%) 1371171421171151221361221008 0820B(66%) 2662272762272232382632381958 全部关键时间(h) 4032444183443383603993602966 全部非关键时间(h ) 2884003004002244002724002684 全部劳动时间(h) 6917447187445627606717605650 (二)几种方法的利弊分析 四、主生产计划制定中的技巧问题 (一)MPS与综合计划的连接 nMPS 是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