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湖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湖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内内 容容 摘摘 要要 现代旅游已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旅游业。当今世 界,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 一。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其具有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推动 经济的增长,我们需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树立发展旅游产业的观点。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都非常 丰富,有着自身不同的特色。然而,小地区旅游业的崛起也是不可 忽视的,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重视用物质的能力来换取身心的愉悦, 再加上 2008 年小黄金周短途旅游的兴起,向往宁静悠闲的旅游,慢 慢在各中小城市中被发掘,并且日益壮大。本文就以湖州地区为例, 突出介绍其别具一格的旅游资源。 本文主要运用宏观到微观,国家到地区,逐渐缩小范围的方式 来阐述,正文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经过资料的整理和归纳, 借鉴了产业经济学和城市旅游的竞争力的理论体系;第二部分先分 析了我国旅游业的现状,与国民经济的相关性,再找出发展存在的 问题;最后则是缩小到湖州地区旅游业的概况与可行性措施。以文 化旅游为主方向,重点以竹文化旅游为例,利用发展的优势,寻找 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发展的思路和对策,鼓励旅游消费成为 湖州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关键词:产业经济、旅游、城市竞争力、文化旅游 II The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industry in Huzhou ABSTRACT Modern travel has become a relatively independent economic industry - tourism. In the world, tourism has become the most robust development momentum and one of the largest industr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As an industry of the economy, it is relevance, integrated and strong, and also can promote economic growth greatly, we need to foster the point of view that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industry. China is a plenty-resource country with ancient civilizations, it has rich tourism resources in various regions, and has its own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the rise of the small region tourism can not be ignored, more and more groups began to use the material for physical and mental capacity to the good, coupled with the small Golden Week in 2008, the rise of short-distance travel, leisure travel longing for the quiet, slowly in several of small cities in the excavation, and growing stronger. This article is an example to Huzhou, highlighting its unique tourism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macro economy to micro economy, country to region can be used, and gradually narrow the scope of the way to elaborate. The first part is the view of economics point. After the collation of data and summarized, it gives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tourist city. The second part, it analysis the situation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the relevance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n find 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last is narrowed to Huzhou in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status measures. To cultural tourism oriented direction, focus to bamboo culture tourism as an example, the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development, which fi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clud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deas and measures to encourage tourism consumption in Huzhou become the hot spot consumption and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KEYWORDS:industrial economics, tourism, city competitiveness, culture tourism 正文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基本内容 2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3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4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与旅游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4 第二节 城市旅游竞争力5 第三节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6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9 第三章 湖州地区旅游业的概况与制约因素 11 第一节 湖州旅游的总体概况 11 第二节 湖州旅游业存在的制约因素13 第四章 湖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17 第一节 湖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17 第二节 湖州竹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 18 第三节 湖州地区发展竹文化旅游的思路 19 第四节 湖州地区旅游业展望 20 第五章 总结 22 参考文献 23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一章引言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社会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谐社会当然有着丰富的内 容,人的精神层面的和谐,应该是和谐社会题中的应有之义。从社会经济发展 的历程来看,旅游活动的开展以及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以社会经济的一定程度 的发展为前提的。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才有能力从事旅游 活动,旅游产业也才会产生。改革开放初期,不可能有今天如此大规模的旅游; 而近年来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兴起,也恰恰说明,经过近三十年来的不断发展, 我们在经济方面已经具备了从事旅游活动的实力;在精神层面,已经产生了这 一方面的需求。从这个方面来说,促进旅游活动的开展,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水平,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旅游业是投入少、效益好、创汇多、可带动一些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增加就 业,并促进国际经济交往的产业。自 1992 年起,旅游业已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 产业。不论从它的总收入、就业、增值、投资和纳税等方面,旅游业发展对于 世界和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重大贡献。我国的旅游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已经 初具规模,在国际上排名也比较靠前。但与国际先进的发达国家,仍然有很大 的距离。 从产业的角度来分析,大力发展我国的旅游产业,也有着重要的意义。旅 游产业是新兴的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是,旅游产业能耗低、环境污染小、 能够吸纳较多的就业人员、产业关联度高、创造附加值的能力强。因此,可以 说发展旅游产业,也就是发展国民经济。而从整个经济的角度来看,由于经济 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国的经济运行中,存在着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 这样的经济结构,不利于可持续的发展,需要调整。调整的方法,一是改造传 统的产业,再有就是大力发展新兴的产业,比如说旅游业。 然而,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文明古国,各个地区的旅游资源都非常丰富, 有着自身不同的特色。北京的天安门颐和园,海南的天涯海角,湘西的青山绿 水,西安的兵马俑等等,都是众所周知的旅游胜地,于参观,于游玩,不仅娱 乐身心,还能增长见识。同时,近几年小地区旅游业的崛起也是不可忽视的, 越来越多的群体开始重视用物质的能力来换取身心的愉悦,向往宁静悠闲的旅 游慢慢在各中小城市中被发掘,并且日益壮大。以浙江为例,乌镇、西塘、西 湖、普陀山等都是发展当地经济的重要保证。当然,湖州地区也有着其别具一 格的旅游资源。因此,对于发展小规模的地区经济有着十分积极和重要的影响。 2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与基本内容 “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灵魂,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效益”。1当今世界,旅 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是人们尤 其是21世纪的人们最为喜爱的休闲活动之一。一项消费意向调查结果显示,排 在第一位的是成为富翁,排在第二位的就是环游世界。旅游作为产业对经济发 展的贡献也十分突出。旅游产业在我国虽属新兴产业,但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旅游产业作为一个经济性的产业,具有关联度大,综合性强,能极大推动经济 的增长,我们需要在地区经济发展中树立发展旅游产业的观点。 旅游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提高,在国际多双边各 种交流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实现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 大国的历史性跨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和深远。第一,旅游业 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与其他产业相比,旅游业具有“投入少、产出高”等优 势。同时,旅游业是创造高附加值的产业,全球旅游业每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 一直处于稳定增长的状态,它的增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第二,发展旅游 业可带动其他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增加就业岗位。其次,由于旅游业具有良好 的经济效益,使它成为包括外资在内的投资热点。第三,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 加深和世界经济的增长。通过国际旅游的频繁交往,加深各国间的经济生活联 系和相互合作。不仅推动旅游及其相关联产业的发展,并带动一系列经济上的 连锁反应。 因此在研究小范围如湖州地区的旅游业过程中,可以抓住某几个有特 色的旅游景点为例,比如安吉、南浔,研究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关系,然后更 深入的分析和提出问题,总结出该特色的旅游业对湖州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且 提出自身认为可行性较高的策略,鼓励旅游消费成为湖州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 济增长点。 第三节 研究的方法及思路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的方法,其 中比较重要的是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和进行访问调查等。在此过程中,从图书 馆和互联网上寻找并阅读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方面的资料,大至整个中国,小至 湖州地区。 而在思路的研究中,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意义是非常深远的。从湖州 地区来看,应先抓住有特色的旅游景点为例,在资料对比中发现他们与经济发 11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 年第 2 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展的关系,然后更深入的分析和提出待解决的问题,其次总结在整个过程中所 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最后的整理。 4 第二章 相关理论文献综述 第一节 产业经济学与旅游产业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产业经济学源远流长,最初把产业组织概念引入经济学,并提出其研究方 向的是新古典学派经济学家马歇尔(A.Marshall)。他的名著经济学原理出 版于 1890 年,他首先指出,组织可以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经济福利,并提出: (1)分工能提高效率;(2)专门工业集中于特定的地点能提高效率;(3)大 规模生产也能提高效率。由于产业组织可以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率,从而产业经 济学(Industrial Economics)也称产业组织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1 到 20 世纪初,随着现代制造业的兴起,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开始了。张伯伦 (E.A.Chamberlin)于 1933 年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一书,这本书重视寡头 垄断这种市场结构在现代产业中的重要地位,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对产业经 济学也作出了贡献。贝利和米恩斯(A.Berle & G.Means)于 1932 年发表了现 代公司与私有产权一书,详尽地分析了 20 年代到 30 年代美国的垄断产业和 寡头垄断产业的实际情况。还有,梅森(E.Mason)第一个发表了有关产业组织 体系的论文。并于 1939 年出版了大企业的生产及价格政策一书。正是以上 述一系列的理论研究为基础,才产生了产业经济学。 旅游产业地位研究是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准宏观研究领域,其对象是旅游产业 整体,旨在运用产业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关联理论和方法,具体分析旅游产业与 其他产业的关联关系及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结构地位,从而制定着眼于国民经 济整体健康持续发展的总体性旅游产业政策(见图 2-1)。 1马波.试论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建立.第 1 页.旅游学刊.1999 年 9 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旅游企业 旅游产业部门 旅游产业 国民经济 产业内 产业细划分 产业粗划分 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旅游产业 旅游产业内部 旅游产业 组织研究 结构及关联研究 地位研究 产业 经济学 旅游产业政策研究 经济政策学 垄断价格理论 国民生产总值的结构分析 一般均衡理论 国民收入理论的多部门化 图 2-1 旅游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示意图 1 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及关联研究是旅游产业经济学的中观研究领域,其理论 基础同上述旅游产业地位研究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研究的对象降至旅游产业 各部门的投入结构和销路结构,以及相互之间联系的广度、深度和比例关系, 其目的在于提高旅游产业自身的结构效应。 在旅游产业组织研究中的“产业”概念范围相对较小,仅指提供具有密切 替代关系的旅游企业群。因此,旅游产业组织研究是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准微观 研究领域,其具体研究对象又可分为两块,一是同类旅游企业间的垄断、竞争 关系,以揭示不同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差异、市场地位差异和市场效果差异;另 一是同类旅游企业相互联结的组织形态,如企业集团化、分包化、企业系列等, 以充分发挥规模经济的有效竞争态势。旅游产业组织研究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贝 恩的SCP框架、交易费用理论、规模经济理论等。 第二节 城市旅游竞争力 1 马波.试论旅游产业经济学的建立.第 4 页.旅游学刊.1999 年 9 月. 6 我国学者对城市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研究多集中于如何 把具体某一城市建设成国内著名旅游城市或国际化旅游城市,而较少从竞争力 的角度进行分析。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研究开始于近几年。 城市旅游竞争力是指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城市的旅游业在与其他 城市的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差别优势和城市综合素质。1从旅游供给方面看,城 市旅游竞争力具体表现为旅游资源的丰裕程度、旅游交通的可进入性、旅游景 区的数量、档次和级别,旅游企业的接待能力等;从旅游环境来看,城市旅游 竞争力表现为城市市容环境、交通环境、治安环境、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质量 等;从旅游市场促销方面看,城市旅游竞争力体现为城市旅游促销费用总额, 人均促销费用,联合促销的组织机制等;从旅游经济活动的最终效果来看,城 市旅游竞争力表现为旅游总收入,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接待国际旅游者人数 和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和收入,国外旅游者人数占入境旅游者总数的比 例,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人均旅游消费额,旅游者平均停 留天数,市民出游量等。从动态角度来分析,旅游竞争力又可以分为现有旅游 竞争力、潜在旅游竞争力和未来旅游发展竞争力。 旅游评价指标体系分四个方面:城市旅游竞争业绩评价:从现在的旅游 收入、旅游接待量和旅游企业的经济效益三方面来评价。旅游竞争潜力评价: 从旅游资源条件、旅游资金来源和旅游技术人才三个方面来评价。城市整体 环境支持力评价:从城市社会经济环境、自然环境和其他环境三个方面进行评 估。旅游业综合竞争力的评价:即对城市旅游竞争业绩、竞争潜力和城市旅 游环境支持力进行综合评价。2 第三节 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国内旅游是社会公民一种重要的消费形式,其发展是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 平提高的象征。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和影响,但从总 的方面看,仍处于一种自发无序的状态。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国内旅游尽快发 展起来,首先必须提高对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第一,发展国内旅游业具有回笼货币,促进市场繁荣,保证国民经济稳定 发展的作用。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居民购买力大大增强。 1980年底,全国居民剩余购买力仅为804亿元,1985年就增加到2500亿元,1990 年则增加到7034亿元。十年内,平均每年增长25。如此巨大的剩余购买力, 一方面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是稳定 1王秉安.陈振华.叶穗山.区域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证.(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0.78-116. 2联合研究组.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R).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市场、稳定社会的隐患。如何引导好居民剩余购买力是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发展 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证券投资、高档耐用消费品消费已成为引导居民剩余 购买力的重要途径,但都不能完全解决居民剩余购买力的货币回笼问题。近几 年,居民证券投资有较大发展。但由于投资市场的发育还处于初始阶段,将居 民剩余购买力引向投资的规模还是有限的,消费品市场中高档耐用消费品对于 吸纳居民剩余购买力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几年又趋饱和状态。在证券投资、 高档耐用消费品都难以完全缓解居民剩余购买力的压力的情况下,发展国内旅 游业,大量吸纳消费资金,回笼货币已成为引导居民剩余购买力的又一重要途 径。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1990年全世界国内旅游收入达2.4万亿美元,加上国 际旅游收入总计达2.65万亿美元,与能源、汽车制造等重要产业并驾齐驱,已 成为世界经济中三个最大的产业之一,我国国内旅游业近几年发展也相当快, 经济效益也不断提高。“七五”期间,我国国内旅游者共13.9亿人次,年均2.7 亿人次,收入753亿元,年均收入150.6亿元。1992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3.3亿 人次,回笼货币则达到250亿元。实践证明,适当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发展国 内旅游业确实不失为一种回笼货币、减少市场压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 途径。1 第二,发展国内旅游业可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就业机会。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极强的服务行业。要满足旅游者多方面的需要,就要 发展相应的直接间接的提供服务的行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一个直接就业 人数,社会间接就业人数就可增加五个以上。因此,发展旅游业促进第三产业 的发展,可以为人们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 第三,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改善国民经济结构。 旅游业的发展,必须既建立在一定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基础上,同时又能促 进经济部门的发展,起着改善国民经济的作用。这是因为旅游业的发展能刺激 旅游者的消费,从而可以形成和扩大新的消费市场。要满足因旅游业的发展而 扩大的消费,就要增加生产扩大服务。由于旅游而刺激的消费,是一种较高水 平的消费,对消费品和服务的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说都比较高。 在更新换代方面,某些旅游消费品的周期更短,这就对生产和服务部门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因此,旅游消费这种新形式就成了推动生产发展的新动力,为其 他部门、行业开辟新的生产门路提供了可能。同时,旅游业的发展还会促进各 种经济信息的交流,为新产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国内旅游业这些作用都能促 进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善。 第四,发展国内旅游可以振兴繁荣地方经济。 1 世界旅游组织统计资料.1992 年. 8 我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各地都可以从本地实际出发,因地制 宜发展国内旅游业,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水平较低而旅游资 源又较丰富的地区,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繁荣本地经济是一条较好的路子。陕 西省汉中地区的南郑县,曾经是一个长期吃国家财政补贴的贫困县,但近年来, 工农业总产值却跃居汉中地区之首,成为全省财政收入突破5000万元的县之一。 实现这一巨大变化的原因之一,是这几年南郑县新开辟了一个南湖风景区,大 力发展旅游业。贵州黄果树瀑布附近的村寨农舍,过去多是低矮简陋的石板房, 村民中不少人靠政府救济过日子。这几年随着游客增多,各种旅游服务设施都 建起来了,过去与经商无缘的农民,现在也做起了生意,有的还发了大财。 第五,发展国内旅游业还可为国家建设积累资金,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 益有积极作用。 大力发展国内旅游业,鼓励人们在旅游方面多消费,将会给国家、社会实 现更多的利润,从而为国家经济建设积累资金。同时,由于旅游业具有特殊的 产业功能,发展旅游业所产生的乘数效应对提高全社会的经济效益作用更为明 显。按照我国目前国内旅游一年3亿人次的规模,以1991年对赴京旅游者调查测 算,以每次旅游消费606元来计算,国内旅游收入则可达1818亿元,约等于我国 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17400亿元的10.45,按目前我国消费水平计算,每1元的 直接收入可以产生3.03元的总经济效益,那么1818亿元的直接经济收入将产生 5508.5亿元的总经济效益,可见,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确 实是一项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措施。 第六,发展国内旅游业有利于国民文化交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促进 精神文明建设,提高生活质量。 首先,发展国内旅游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随 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旅游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出门旅游 的人数与日俱增,发展国内旅游业就成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 要的不可缺少的途径。其次,发展国内旅游业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 增进人们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具有较大的作用。旅游者游览祖国锦绣山 河和名胜古迹,对其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扩大信息交流,增强身心健康都有 积极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内旅游发挥的作用更为 明显。过去开展的“夏令营”学习周等活动,寓思想教育和传授知识于旅游之 中,使青少年学到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激发了青少年振兴中华的热情,这 些形式可以为发展国内旅游所借鉴。再次,发展国内旅游还可以促进思想观念 的更新,从而提高人民的素质。国内旅游发展所形成的游客流是信息流、观念 流的载体。这些信息、观念、思维、生活方式的传播,可以起着打破当地封闭 保守思想、引发思维观念更新的作用。中国社会经济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闭塞、愚昧的观念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通过发展国内旅游业,强化人们之间的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思想文化交流,更新思想观念,其意义比因发展旅游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要深远 得多。至于国内旅游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前 世界旅游组织主席阿瑟霍洛德认为:“我们必须尽一切努力把旅游维持在最高 文化水准和精神水准上,我们必须把旅游组织起来,使它不仅成为不错的经营, 而且成为一个创造更加文明、更加和平的世界的良机。”这确是一既适用于国 际旅游,同样适用于国内旅游的真知灼见。综上所述,国内旅游业是一项具有 特殊作用的行业。无论对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 的促进作用。因此,发展国内旅游业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旅游界的充分重 视。 另外,发展文化旅游可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 持续发展。文化的本质在于创新,文化旅游不是旅游和文化的简单相加,也不 是各种文化的大杂烩,它是传统文化和旅游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文 化形态。 对于文化旅游来说,其他各种文化都是“原材料”。在旅游活动中,旅游 者头脑中原有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思维方式等文化因素与目的地的异质文 化因素的相互碰撞与结合,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形态。 而旅游经营者经过潜心地研究本国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并进行适当的取舍, 吸收一些外来文化,精心加工、组织和开发成为供旅游者观赏或享受的旅游文 化产品,创造了文化旅游;旅游客体本身反映着人的智慧和力量,有相当的文 化因素的成分,它是人们内心的价值观、审美观等精神因素的外在表现,其本 身也是文化旅游的不可缺的组成部分。 因此,所谓文化旅游实际上是以一般文化的内在价值为依据,以行、吃、 住、游、购、娱六大要素为依托,以旅游主体、旅游客体、旅游介体和旅游研 究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基础的,在旅游活动过程中业已形成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 表现的总和。它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 1 第四节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 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旅游发展迅速,覆盖 面广,但总的说来仍然处于一种低消费、大众化、低水平、中近距离旅游的状 况。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仍不能适应国内旅游发展速度 的要求。主要表现在: 1林永匡.”弘扬优秀文化,强化阵地意识”N.中国旅游报.2000 年 1 月 17 日. 10 第一,从总的旅游人数和回笼货币来看,旅游人次数稳步增加,旅游消费 额逐步提高。每一年人数平均增长 10%以上,旅游消费总额平均年增长率亦在 10%以上。 第二,从旅游消费方式和旅游消费结构来看,绝大部分属于观光旅游,文 化型、享受型极少。即走马观花式的参观型旅游活动多,而修学、健身、寻根、 考察、探奇、了解风土人情的专项特点旅游较少,一般游客住低档旅馆,饮食 简单。 第三,从旅游的地域性和客源分布来看,国内旅游热点多集中在经济较发 达,知名度较高,旅游基础设施较完善的旅游胜地,如北京、江浙沪、广东等 地,像敦煌、九寨沟、西双版纳、黄果树瀑布等风景点由于交通不便相对处于 温冷点。从距离上看,一般以中近距离旅游为主,远距离旅游为辅。如桂林主 要以粤湘鄂的旅游者为主。从客源分布来看,以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为主,内 地县镇为辅。旅游者停留时间较短,一般在 2.5 天3.5 天“一日游”也占有很 大比重。 第四,旅游人员构成广泛、公费旅游占有很大比重。目前国内旅游人员的 构成大体是:先富裕起来的农牧民外出旅游,离退休干部的疗养旅游,职工干 部的奖励旅游,企事业单位人员以及教师学生的度假旅游以及各种公务旅游。 虽然随着消费观点的改变和经济收入的提高,社会各阶层、各行业都有相当数 量的人加入自费旅游队伍的行列,但是,公费旅游仍占主要地位。 第五,所谓旅游业,实际包括住、吃、行、游、娱、购六要素。改革开放 十几年来,由于我国对上述旅游服务设施仅有少量直接投资,而在利用外资方 面,因有的项目开放,有的不开放,以致服务设施不配套。从总体上看,外资 主要局限于饭店宾馆,其他旅游配套设施项目如交通、商业购物尽管也都涉及, 但比重很小,投资十分有限。对景点建设,除国家指定的度假区外,外资不能 插足,因而景点内设施落后,其中突出的是卫生条件差。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三章 湖州地区旅游业的概况与制约因素 第一节 湖州旅游的总体概况 湖州,江南水乡一座因太湖而得名的城市,太湖南岸一方古老而美丽的宜 人之地,历来被誉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帮。湖州,地处浙江省北部, 东邻上海、南接杭州、北濒太湖,是苏浙皖交汇之地、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 现辖有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吴兴、南浔两区,总面积5818平方千米。 318、104国道和杭宁高速、申苏浙皖高速贯穿南北东西,京杭古运河连接苏、 杭、锡旅游名城,交通十分便利。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 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 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清明 时令含山轧蚕花和新市蚕花庙会已是流传至今最古老的蚕乡民间民俗活动,蚕 丝文化渗透到了家家户户。湖州因“茶圣”陆羽在此进行茶事活动撰写世界上 第一部茶经,身后长留于此而成为世界茶人的朝圣地,长兴顾渚山曾建有 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安吉有连续三年获中国国际茶博会国际名茶金奖的 安吉白茶,长兴有大唐起就尊为贡茶的紫笋茶。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 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的书法大家古有曹 不兴、赵孟頫,近有吴昌硕。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 湖州风光独特,东部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情,西部中国竹乡林海飞瀑高山草 甸的风韵,孕育了“太湖、竹乡、名山、湿地、大宅门、古生态”六大旅游品 牌。中心城市的飞英塔,以塔中有塔而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佛寺中 的铁观音,以东方维纳斯的美誉而名播海外;中国竹乡安吉,黄浦江源头的龙 王山,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全国面积最大、竹种齐全的 中国竹子博览园,彷佛是长江三角洲的一条绿色长廊,伴着竹乐清纯的旋律, 向游客展示着“绿色生态”的旅游定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凉世界莫干山, 与庐山、北戴河、鸡公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德清的下渚湖是江南最大 的湿地风景区,这是新开发的一个自然生态景区;江南大宅门南浔,以堪称世 界文化遗产的内涵,成为水乡古镇的标志;位于江浙皖三省交界处的长兴,以 12 十里古银杏长廊、“活化石”扬子鳄、第二冰川期遗址金钉子和唐代贡茶紫笋 茶而成为古生态的见证。 2003 年,湖州地区接待海内外旅游者709.20万人次,旅游创汇1415万美元; 接待国内旅游者704.44万人次,旅游收入40.15亿人民币,旅游业总收入41.32 亿元;现有专门化旅游产品开发企业2家,其中旅行社27家,星级饭店52家,对 外开放景区、点60家;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近2.8万人。1虽然湖州旅游业在 “长三角”经济圈中起步较晚,且相对落后,但近年来,湖州市对旅游基础设 施和旅游产品开发的投资力度逐步增加,已开发了一些新奇景点和特色旅游线 路。市行政领导对旅游业给予高度重视,对湖州旅游业进行了年度规划,提出 了“今年打基础、明年树形象、后年上台阶,努力实现新跨越”的口号。2004 年,湖州出现了旅游投资热,新景点层出不穷,老景点焕发生机。在建和规划 建设的18个旅游项目中总投资12.26亿元,初步形成了以“太湖、古镇、名山、 竹乡、古生态”为主的湖州旅游资源特色。正是在市领导和旅游从业人员的共 同努力下,旅游业得到迅猛发展,成为湖州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湖州旅游 业虽然发展迅速,但与“长三角”其他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相比,在旅游接待、 观念、管理、创新、旅游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同时还存在一些亟待解 决的问题。 以下(表4-1和表4-2)为湖州地区2007年2月与2008年2月旅游统计公报的 对比,实现旅游总收入在一年中由12.28亿元到13.53亿元人民币,可见旅游产 业的经济增长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影响是相当可观的。 表 4-1 2007 年 2 月旅游统计公报 2 2007 年 1-2 月,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 192.43 万人次,同比增长 12.75%;接待入境 旅游者 24253 人次,同比增长 59.77%;实现旅游总收入 12.28 亿元,同比增长 18.3%。 国内旅游 (万人次)入境旅游 (人次) 县 区 本月人次 累计人次 累计完成年目标 % 本月人次 累计人次 累计完成年目标 % 长兴县 21.2037.0021.766611,38199.28 德清县 15.0223.9710.427351,24129.41 安吉县 21.7837.689.422,1613,176134.56 吴兴区 17.4430.7416.1755789968.67 南浔区 32.5649.375.2512,87816,92148.69 1 湖州市统计局.湖州旅游新网.2003 年年报. 2 湖州市统计局.湖州旅游新网.2007 年 3 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太湖区 6.8213.6710.51301635143.30 合 计 114.82192.4313.3617,29324,25313.51 表 4-2 2008 年 2 月旅游统计公报 1 国内旅游 (万人次)入境旅游 (人次) 名 称 本月人次 累计人次 累计同比 % 本月人次 累计人次累计同比% 长兴县 19.70 43.40 17.30 723175526.40 德清县 19.53 31.61 31.87 904159228.28 安吉县 17.72 30.64 -0.18 2808357412.50 吴兴区 19.54 29.32 -4.62 9451820102.45 南浔区 30.70 44.63 -9.64 148791919413.59 太湖区 6.49 16.27 19.00 499104865.00 合 计 113.68 195.87 1.79 207582898319.50 累计国内旅游收入:12.74 亿元人民币, 同比+10.30% 累计创汇:1037.33 万美元,同比+14.05% 累计旅游总收入 13.53 亿元人民币,同比+10.18% 第二节 湖州旅游业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资源劣势 在“长三角”经济圈中,高档次、高品位旅游资源分布集中。相比之下, 湖州市的旅游资源个性不强,特色不明显,不具备比较优势,反而呈现出相对 的劣势。江南古镇南浔与“长三角”其他古镇如周庄、同里、西塘、乌镇等景 点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许多旅游者有相同的体验,认为江南古镇只要游一、二 个即可,各古镇的旅游纪念品也出现雷同;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与无锡太湖国 家旅游度假区和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都是打着太湖品牌,但由于交通等基 础设施、管理模式、度假区区位、自然风光存在一定差异,也无法与它们进行 竞争;莫干山亦无法与天目山、雁荡山等名山进行竞争;苏州是吴文化的发祥 地,绍兴是越文化的发祥地,虽然湖州文化底蕴深厚,但跟它们之间也存在一 定距离。由于湖州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城市规划、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基 1 湖州市统计局.湖州旅游新网.2008 年 3 月. 14 础设计建设相对其他城市而言还处于落后地位,与上海、苏州、杭州、南京、 扬州、无锡、绍兴等旅游城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决定了湖州市旅游资源和 发展传统旅游产业缺乏竞争力,呈现出明显的“灯下黑”现象。 二、产业化水平低 湖州旅游业起步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近年来虽然得到了市政府的高度重 视,旅游产业有较快发展,但整个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比较低,旅游“六要素” 中的食、住、行、游、购、娱都十分薄弱,基本以旅游服务接待为主,尚未形 成以“山水清丽、笔墨江南”为总体格局的旅游产业,旅游业总收入仅占GDP 的8. 1%,与“长三角”其他城市相比相差甚远。 三、信息制约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网络媒体已对旅游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达的 网络宣传、网络销售可以带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湖州旅游业在很大程度上还 沿袭传统的经营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比较有限,仅仅是少 量的旅游信息的介绍,缺少对不同旅游景点和旅游服务的详细而科学的介绍, 很少运用网络来进行旅游产业的运作、管理和销售等开发;旅游信息的传播途 径有限,信息的通达度不高,在网络上搜索到湖州旅游信息的网页、链接等较 其他旅游城市数量少。 四、人才、观念制约 就湖州旅游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而言,专业结构不是很合理,学历水平偏 低,专业技术训练不足,限制了旅游业服务水平的提高。就旅游主管部门而言, 人员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就旅游企业(包括景区)而言,创新意识不强,发 展后劲不足。湖州主要受到传统的农业文明的影响,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灾害 发生频率比较小,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使本地人群产生一种安逸感,缺 乏竞争、批判和怀疑精神,在这种意识形态和地域文化背景下,湖州的旅游业 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使得湖州旅游业很难走出中国、迈向世界。 五、经济基础薄弱 湖州经济基础较为薄弱,2003 年在“长三角”15个城市的GDP中仅超过舟 山,为490.75 亿元,这将直接影响政府对旅游业的扶持力度,缺少资金对交通 和环境的改善,以及对旅游景点的建设、包装和宣传。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 湖州周边城市经济都比较发达,如湖州2003年GDP仅为上海的7.85%、杭州的 23.37%、南京的31.13%、苏州的17.52%(具体见图4-3),这样就可以依托周边经 济较发达的大中城市,吸收他们的资金来湖州投资开发,吸引他们的人口来湖 州旅游,发展湖州的城郊休闲旅游,带动湖州旅游产业和旅游经济的发展。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图4-3 2003年长三角16城市GDP分布图1 六、区位、交通 在农业文明时代,湖州乃吴越古邑,东南望郡,它得天独厚,不仅土地肥 沃,物产富饶,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区内河网密布,交通便 利,且山水清远、风景秀丽。而在工业文明和信息文明时代,湖州原有的交通 和区位优势丧失殆尽,反而成了交通的死角,严重阻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沪 宁高速、沪杭高速、沪甬高速避开湖州,且湖州的铁路交通极不发达,内河和 湖泊水运的功能极其有限,且呈下降趋势,导致了湖州与周边的距离拉长,城 市之间的通达程度降低(见图4-4)湖州在地理上处于中间位置,游离在上海与南 京两个经济积聚区的外围,这样势必会制约湖州的旅游业发展。 1 何小勤.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第 2 页.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 4 月第 2 期. 16 1 七、管理与开发不力 湖州旅游业管理涉及到文化、园林、农业、城建、环保、交通等多个部门。 如中国湖笔博物馆、赵孟頫艺术馆隶属湖州市城建局;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归 属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管委会行政领导,现由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太湖 度假区管理处管理;而道场寺、万寿寺等景点还涉及到宗教等部门的多头管理。 这种多头管理模式势必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加大了旅游产品开 发、运营和管理成本,相关的市场、营销网络等资源也不能很好共享,导致资 源的闲置和浪费,不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另外,由于湖州的经济发 展水平比较落后,导致湖州旅游业开发实力不足,制约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从 旅游产品开发来看,沿袭传统政府买单的方式已不可能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 展,必须通过合法、科学的途径筹集资金进行开发,改变过去那种自上而下的 开发模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发与包装出一批具有湖州特色的旅游线 路和旅游景点。 1何小勤.湖州市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第 4 页.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 年 4 月第 2 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四章 湖州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第一节 湖州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与市场共同参与旅游开发“大开发、大接轨、大融入” 旅游产品开发必须以市场为依托,开发具有竞争力和需求旺盛的旅游产品, 尽量减少旅游产品的重复建设和刻板模仿。在旅游产品开发之前,应进行充分 调查、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以确保运行效率与效果。不能仅仅依靠政府领导 的主观意识而忽视市场需求来任意开发产品,这样只会导致资源的高度浪费。 同时,旅游产品开发资金的来源不能单靠政府提供,还必须借助私有企业、银 行和国际组织等机构。虽然基础设施大部分还是由政府提供,但现在已有越来 越多的私有部门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实行合资控股开发。浙江是我国私营企 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人均收入较高,闲置资金较多,政府可以合理引导和集中 市场上的闲置资金、私有资金进行旅游业开发,对湖州老的旅游景点进行更新 和升级,推出一批独具特色的新兴旅游产品,把湖州的旅游业做大做强。 湖州市是“长三角”15 个城市之一,处在“长三角”中心位置。湖州旅游 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在整个长三角旅游业一体化基础之上,接轨、融入整个“长 三角”之中。要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普查成果,认真做好新一轮湖州市旅游发 展总体规划的编制工作,研究和制定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起点 规划,高标准建设。要加强旅游资源整合,加快景区景点建设,挖掘文化内涵, 提高旅游产品档次。充分发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品牌效应,巩固“太湖、 竹乡、古镇、名山”四大特色,推出古生态和湿地等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动态流动管理办法
-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事业单位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边缘协同安全机制-洞察及研究
- 地区均衡与区域发展-洞察及研究
- 《指南》科学领域测试题(附答案)
- 宜丰辅警考试题库2025(有答案)
- 兵马俑公开课课件
- 八纲辨证的课件
- 社保轮岗制度管理办法
- 催收培训信息安全课件
- 砂石料供应、运输、售后服务方案-1
- BYK色差仪使用方法简介
-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入门-第2章
- 无损探伤工(技师、高级技师)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大全-下(多选、判断题汇总)
- 大陆与台湾《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比较
- 辩论赛PPT模板模板
- 陶瓷材料基础-陶瓷力学性能-课件
- 开展VIP商务旅客服务的项目策划书
- 广东省封开县金装神梧黄金开采有限公司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评审意见
- 一年级下册竖式计算题大全
- 大学英语六级(CET-6)试卷模拟真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