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书法36-唐朝书法家2_第1页
爱上书法36-唐朝书法家2_第2页
爱上书法36-唐朝书法家2_第3页
爱上书法36-唐朝书法家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上书法 36-唐朝书法家 2.txt 你无法改变别人,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无法改变天气,但 你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改变生命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唐朝书家 李邕 李北海,即李邕,唐高宗凤仪三年(公元 678 年)唐玄宗天宝六年(公元 747 年) , 终年 70 岁,杨州江都人,曾“旨至北海太守,故人称李北海。 他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乎其外。李后主说:“李邕得右将军之气而失于 体格。 ”恰道出李邕善学之处。 宣和书谱说:“邕精于翰墨,行草之名由著。初学又将军 行法,既得其妙,乃复摆脱旧习,笔力一新。 ”魏晋以来,碑铭刻石,都用正书撰写,入唐 以后,李邕改变用行书,名重一时。后人也多采用行书写碑。李邕书法的个性特点比较明显, 字体左高右低,笔力遒劲舒展,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他反对机械地摹仿,提倡创新,曾 说:“似我者欲俗,学我者死。 ” 叶有道碑 、 岳麓寺碑 、 云麾将军碑为其代表作。他 的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 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风度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他能诗文,工书法,尤善行楷书。当时的中朝衣冠以及很多寺观常以金银财帛作酬谢, 请他撰文书写碑颂。他前前后后共为人写了数百篇,得到的润笔竟达数万之多。但他却好尚 义气,爱惜人才,常常用这些家资来拯救孤苦,周济穷人,以致家里很少积蓄。 有一次,李邕重返故乡,见到一位衣衫褴褛的远房族弟,由于屡屡落第而穷得不堪。李 邕对这位族弟的境遇十分同情,除了每月供给他生活费用外,还随时邮去他所需要的典籍和 文房四宝。后来,这位族弟登上仕途,对李邕感激不尽,差人给他送银子去,但李邕却婉言 谢绝。 李邕撰文书写的碑文,常请伏灵芝,黄仙鹤和元省己鑴刻。据明代杨慎的丹铅录考 证,这三人很可能也是李邕的化名。 他的传世书迹以岳麓寺碑 、 李思训碑最为后人重视。 、 岳麓寺碑 ,也称岳麓山碑:行书。此碑笔势雄健,与李思训碑同为佳作。 、 李思训碑 ,也称云麾将军碑:行书,以碑笔法瘦劲是他行书中的佳作,一向 为后人看重,唐玄宗开元八年(公元 720 年)立。 相关碑帖: 岳麓寺碑 亦称岳麓寺碑 ,李邕撰文并书,唐开元十八年(公元 730 年)立,在湖南长沙岳麓公园。 行楷书 28 行,满行 56 字,碑额阳文篆书“麓山寺碑”四字。 麓山寺碑是李邕行楷书的代表作。笔法挺拔,气势纵横。黄庭坚评其书曰:“气势 豪逸,真复奇崛,所恨功力太深耳。 少令功损相半,使子敬复生不过如此。 ”此碑笔力雄健,如五岳之不可撼,历来于李思 训碑并称为李邕的书法杰作。 李思训碑 全称唐故云麾将军右武卫大将军赠秦州都督彭国公谥曰昭公李府君神道碑并序,亦称 云麾将军碑,李邕撰文并书。 李思训碑唐开元八年(公元 720 年)六月立。行楷书 30 行,行 70 字。此碑书法劲 健,凛然有势。明杨慎在杨升庵集中云:“李北海书云麾将军碑为其第一。其融液 屈衍纡徐妍溢一法兰亭 。但放笔差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询下朝,风度闲雅,萦 辔回策,尽有蕴藉。 ” 颜真卿 颜真卿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 709 年)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 785 年) ,终年 77 岁, 琅邪临沂(山东临沂)人。字清臣。是中唐时期的书法创新代表人物,楷书端庄雄伟,气势 开张。行书遭劲舒和,神彩飞动。他的书法,既有以往书风中了气韵法度,又不为古法所束 缚,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规,自成一幅,称为“颤体” 。宋欧阳修评论说:“斯人忠义出于 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宋朱长文续书断中列其 书法为神品。 ”并评说:“点如坠石,画如夏云,钩如屈金,戈如发弩,纵横有象,低昂有 态,自羲、献以来,未有如公者也。 ” 鲁公是书史上居承先启后地位的伟大人物,他的正书,向以博厚雄强着称, 锋绝剑摧, 惊飞逸势 ,以颜世家庙碑为代表;至于摩崖大家,气势磅礴,以大唐中兴颂最着;至最高 境界,表现冲和淡远之韵致者,则推李玄靖碑。行草道劲秀挺,古意盎然,以祭姪稿为第一。 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书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后辉映的,就是 颜真卿了。他的书法,以楷书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书所写之碑,端正劲美,气势雄厚。他 生于楷书流行之际,与王羲之之典型相对,导开书法新风气。 颜真卿是进士出身,他是在任平原太守时始闻名于世。安禄山起兵范阳时,河北各郡皆 降服,唯有颜真卿固守平原城,为义军盟主,为唐朝尽力。最后他奉德宗之命,前往叛将李 希烈处劝降,不幸遇害。而他一生忠烈杯壮的事迹,更是提高其于书法界的地位。颜真卿的 字宛如其人,自始至终均用正锋,因此所谓颜法的定型化笔法其艺术价值较少,但此笔法却 能充分发挥男性的沉着,刚毅。 中唐以后,由于藩镇割据,兵连祸结,旧有的制度已经呈现瓦解之势。颜真卿起而建立 楷书新典范,正是重建新秩序的一种心经呈理反映。但是,规矩森严的楷书与当时的社会背 景毕竟是有距离的,因此唐末以后,书法艺术的发展便集中表现在行草书方面,古典的典范 终于让位给个人主义的抒情作风了。 颜真卿的书法,号称颜体,有他独特的风格和笔法。他所留下的碑帖很多,后世的书法 家认为从他的一些碑帖中可以找到圆笔的痕迹,和其他书法家的方笔不同。 颜真卿被使用圆笔的书法家奉为开创者。他和使用方笔的王羲之,都对后世产生既深且 远的影响。 颜真卿现存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祭伯文 稿等。他和唐诗另一位以楷书成名的书法家柳公权,被人合称为颜柳 。 他的书迹作品众多,据说流传下来的有 130 多种。为后人重视的楷书有楷书多宝塔 、 东方画赞碑 、 麻姑仙坛记 、 郭家庙碑 , 颜勤礼碑等,这些碑刻楷书,有个性,有 特点,有正面不拘,庄而不险的气势,但笔画横细竖粗及捺脚空腹过大之处,在学习时应求 其神韵,不应单纯追求形似。他的行书祭侄季明文稿是怀着悲愤的心情创作出来的佳作, 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行书还有争座位帖 、 裴将军帖等。 多宝塔碑 ,全称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楷书,岑勋撰文,徐浩题额。 字体匀称,丰腴。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公元 725 年)四月立。碑存陕西西安碑林。 相关碑帖: 颜勤礼碑 大历十四年,颜真卿撰并书。除集古录 , 金石录著录外,他书无言及者。1922 年 10 月在长安出土,现藏于西安碑林。 此碑是颜真卿为其曾祖所立,因久埋土中,故未受损,历历如新,雄迈遒劲能传颜书之 本来面目,宜于初学。 东方朔画赞 东方朔画像赞的楷书作品有两件,其一传为王羲之小楷,另一为颜真卿的大楷。此 碑额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 ,唐天宝十三年十二月立于德州,时年颜真卿四十 六岁。碑阳赞 12 行,阴记 17 行,行楷 30 字。额亦二,一篆书,一隶书,皆十三字。 苏东坡曾学此碑,并题云:“颜鲁公平生写碑,唯此碑为清雄。字间不失清远,其后见 王右军本,乃知字字临此书,虽大小相悬,而气韵良是。 ”明人有云:“书法峭拔奋张,固 是鲁公得意笔也。 ”原石多经剜刻,面目全非。传世有宋拓佳本。 多宝塔碑 乃颜真卿墨迹,作于天宝十一年他四十三岁时,楷书。碑文结体严密,笔画粗细变化不 大,是他继承传统的作品,与他后来所书的颜家庙碑 , 麻姑仙坛记风格迥异,而与唐 人写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说明颜真卿在向前辈书法家学习的同时,也非常注重从民间的书 法艺术吸取营养。 书画跋:“此是鲁公最匀稳书,亦尽秀媚多姿,第微带俗,正是近世撰史家鼻祖。 ” 此碑最便于初学书法者临习,现藏于系西安碑林。 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 28.2 厘米,横 72.3 厘米,25 行,共 230 字。 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所以使此幅字写得神 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得自然之妙。张晏评云:“告不如书简,书简不如起草。盖 以告是官作,虽楷端终为绳约;书简出于一时之意兴,则颇能放纵矣;而起草又出于无心, 是其手心两忘,真妙见于此也。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 。在此帖真迹中,所 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之妙,对于学习行草 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 中兴颂 全称大唐中兴颂 ,元结撰文,颜真卿书于摩崖,时年六十三岁,楷书,现在湖南祁阳 县浯溪。 元结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罢官后居于浯溪,溪边山岩峰峦叠障,石壁嶙峋, 中兴颂就 刻在其中最大的一块石壁上。此文记平安禄山之乱,颂唐中兴之事。此刻石书风磊落奇伟, 石质坚硬,经千年尚保存完整。 集古录称赞此摩崖刻石“书字尤奇伟而文辞古雅” 。 广 川书跋评为:“太师以书名,中兴颂尤瑰玮,故世贵之” 。 麻姑仙坛记 全称有唐抚州南城县麻姑山仙坛记 ,颜真卿撰文并书。唐大历六年(公元 771)四月 立。碑旧在江西临川,明季毁于火。楷书,据传世剪裱本计共 901 字。 此碑楷书,庄严雄秀,历来为人所重,是颜体代表作之一,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作品。 此时颜真卿楷书风格已基本完善,不但结体紧结,开张一任自然,而且在笔画上也从光亮规 整向“屋漏痕”的意趣迈进了。欧阳修集古录中说:“此碑遒峻紧结,尤为精悍,笔画 巨细皆有法。 ” 颜家庙碑 全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右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颜君庙碑铭并序 ,颜真 卿撰文并书。唐建中元年(公元 780)七月立,碑在陕西西安。四面刻楷书,两面各 24 行, 行 47 字,两侧各 6 行,每行 52 字,额篆书“颜氏家庙之碑”六字,为李阳冰书。 明赵涵石墨镌华云:“此书结法与东方赞正同,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 ”王世 贞云:“余尝评颜鲁公家庙碑以为今隶中之有玉筋体者。风华骨格,庄密挺秀。真书家 至宝。 ” 争座位稿 亦称论座帖 , 与郭仆射书 ,是唐广德二年(公元 764)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行 草书,传有七纸,约 64 行,宋时曾归长安安师文,安氏以此上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 墨迹不传。 苏轼曾于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 ”此帖为颜 真卿行草书精品,后世行草书有成就者大都对此帖下过一定的功夫。通观全篇书法,一气贯 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故通 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 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 自书告身 楷书墨迹,传为颜真卿自书,然疑为伪托。共 386 字。 书法苍劲谨严,结衔小字亦一丝不苟,清淡绝伦。詹景风称此书:“书法高古苍劲,一 笔有千钧之力,而体合天成。其使转真如北人用马,南人用舟,虽一笔之内,时富三转。 ” 董其昌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