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哮 喘 哮以声响而言,是指呼吸喘促,喉间痰鸣有声;喘指气息而言,是指气息迫促,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甚 则不能平卧。哮必兼喘,故统称哮喘。肺内宿痰,复因新邪外感或摄身不当而诱发,痰动气阻,肺失宣降为其 基本病机。病位在肺,日久可损及心、脾、肾。 本病与西医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相关。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呈反复发作。多发于春秋之季。常因外感,饮食不当,情志不畅,劳累等诱发。 2.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 3.去除诱因,易地而居常可缓解。 4.有过敏史或家族遗传病史。 5.血中嗜酸性粒细胞、IgE 常升高。 6.痰查嗜酸性粒细胞可呈阳性。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一、 发作期发作期 (一)冷哮(一)冷哮 症状症状:气息急促,喉间痰鸣,咳痰清稀不多,泡沫色白,胸膈满闷,面色晦滞带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 寒怕冷,或兼见恶寒、发热 、流涕等表征。舌淡,苔白腻,脉浮紧或弦紧。 治法: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方药:射干麻黄汤。射干 10 克,麻黄 10 克,细辛 5 克,五味子 5 克,半夏 10 克,紫菀 10 克,款冬花 10 克, 生姜 10 克。 (二)热哮(二)热哮 症状:呼吸气促,喉中水鸣声,咳咯黄稠痰,难以咯出,胸闷音粗,口渴喜冷饮,口苦,面赤,身热,烦躁不 安。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方药:定喘汤。白果 10 枚(打) ,麻黄 10 克,款冬花 10 克,桑白皮 15 克,半夏 10 克,苏子 10 克,杏仁 10 克,黄芩 15 克。 二、二、 缓解期:缓解期: (一)肺脾气(一)肺脾气虚 症状:症状:气紧,动则尤甚,咳嗽,短气,痰液清稀,面色晄白,自汗,食少,乏力,便溏,舌淡,有齿痕,苔白, 脉弱。 治法: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药:方药:六君子汤。党参 20 克,白术 12 克,茯苓 30 克,半夏 10 克,陈皮 10 克,甘草 10 克。 (二)(二)肺肾两虚肺肾两虚 症状:症状:气紧,呼多吸少,咳嗽,短气,腰膝酸软,脑转耳鸣,遗精,盗汗。舌淡,脉细数无力。 治法:治法:补益肺肾,温阳纳气。 方药:方药:金匮肾气丸。桂枝 10 克,制附片 10 克(先煎,另包) ,熟地 20 克,山药 20 克,泽泻 15 克,枣皮 10 克,丹皮 10 克,茯苓 15 克。 三、哮喘危象三、哮喘危象 肺气欲绝,心肾阳衰。 症状:症状:喘促剧甚,持续不解,喉间痰鸣,张口抬肩,鼻煽动,不能平卧,心悸,烦燥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 珠,肢冷。脉浮大,苔白滑,脉浮大无根或微弱欲绝。 治法:治法:温阳益气固脱。 方药:方药: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参附汤药物组成:人参 30 克,制附片 20 克(先煎) 。 哮喘常因各种诱因而发,反复发作,顽固难愈。平时应注意预防,避免感受外邪。忌吸烟和接触各种刺 激性气体、灰尘,忌生冷、肥腻、辛辣、海辛等生痰之食物。应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服用扶正固本的方药,加 以预防。 【单验方单验方】 1. 曼陀罗叶卷成烟卷状,发作时点燃吸入。 2. 地龙焙干,研粉,装胶囊,每服 3 克,2 次/日。 3. 五味子半斤,水 7 斤,煮 30 分钟,待凉时用新鲜鸡蛋 20 只,浸入水中,7 天后,待蛋壳变软,即可 取服,早晚各一只,热水浸五分钟后去壳服下。 胃胃 痛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指胃脘部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病症,其基本病理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 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西医学的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以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可参考本篇施治。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 疼痛部位在上腹近心窝处。有反复发作的病史。急性胃痛不属此病范围。 2. 疼痛多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疲劳而诱发。 3. 疼痛日久不愈,且症状逐渐加重,形体消瘦,应考虑癌变的可能。 【 辩证论治】 一、一、 气滞胃痛气滞胃痛 症状:胃脘胀满疼痛,连及两肋,嗳气频作,多因情志失调而发作。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 9 克,香附 9 克,川芎 9 克,木香 6 克,玄胡 9 克,陈皮 6 克,枳壳 15 克,法夏 12 克,甘草 3 克,鸡矢藤 30 克。 二、二、 火郁胃痛火郁胃痛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泛酸嘈杂,心烦易怒,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泄热。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丹皮 9 克,山栀 9 克,柴胡 6 克,当归 6 克,赤白芍 各 9 克,茯苓 9 克,白术 6 克,香附 6 克,黄芩 9 克,黄连 9 克,吴萸 3 克,甘草 6 克。 三、三、 血瘀胃痛血瘀胃痛 症状:疼痛日久愈,痛有定处,痛如针刺,夜间尤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脉弦或弦细而涩。 治法:化瘀通络。 方药:膈下逐瘀汤。五灵脂 9 克,当归 6 克,川芎 9 克,桃仁 9 克,丹皮 9 克,赤芍 9 克, 乌药 6 克,延胡索 9 克,香附 6 克,红花 6 克,枳壳 12 克,甘草 6 克。 四、四、 虚寒胃痛虚寒胃痛 症状:脘痛隐隐,喜暖喜按,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 软弱或沉细。 治法:温胃健中。 方药:黄芪健中汤加减。炙黄芪 15 克,白芍 15 克,泡姜 6 克,肉桂 3 克,香附 9 克, 大枣 9 克,甘草 6 克,饴糖 30 克(冲) 。 五、阴虚胃痛五、阴虚胃痛 症状:症状:胃脘烧灼不适,隐隐作痛,饥不欲食,唇燥口渴。舌瘦少苔,或舌红少津,脉 细涩或细数。 法治:法治:养阴和胃、润燥止痛。 方药:方药:沙参麦冬汤和芍药甘草汤。北沙参 12 克,玉竹 9 克,麦冬 9 克,天花粉 6 克, 冬桑叶 6 克,生扁豆 12 克,白芍 20 克,甘草 6 克。 胃痛一病,若治疗及时大多能向愈。在临证处方中,若胃痛甚,可的加九香虫、乳香、没 药、参三七粉、云南白药等;若嗳气频作者,酌加枳壳、厚朴、半夏、沉香曲、旋复花。并应 结合西医疾病对病选药,如属消化性溃疡酌加锻瓦楞、生龙骨粉、生牡蛎粉等。胃痛一病,易 出现吐血,急腹痛,临证应注意。 【单验方单验方】 1. 五灵脂 9 克,枯矾 4.5 克,共研细粉,分两次开水送服,治血瘀胃痛。 2. 姜黄 18 克,香附(炒)15 克,研细末,每服 23 克,治胃脘气滞作痛。 3. 百合 30 克,丹参 20 克,水煎空腹服。治虚热胃痛。 瘫瘫 痪痪 瘫痪是指应外邪侵袭、气血不足、肝肾两虚等引起的肢体萎缩不能活动,或拘挛紧急,常伴 口眼歪斜的一类病症。其病理变化主要是髓海气血不通。病位在脑、肝、肾。 本病与西医的脑血管病、面神经麻痹、脊髓病、周围神经病及颅内病变有关。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 肢体萎缩不用,或轻或重。可有深、浅感觉障碍,便秘或失禁。 2 肌张力增强或减弱,腱反射亢进或消失,有无肌萎缩,可鉴别属中枢或周围神经元的 病变。 3 血常规、脑脊液、脑 CT 扫描、X 光脊椎正侧位平片、肌肉电兴奋测定判定病变性质。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风痰阻络一、风痰阻络 症状:肢体麻痹,四肢或某一部份肢体痿软不用,口眼呙斜,鼓气漏风,可以有畏寒、纳呆, 二便尚可。舌苔白薄,脉弦浮。 治法:祛风痰通经络。 方药:祛风通络饮。附子 10 克,僵蚕 15 克,全蝎 6 克,川芎 10 克,防风 12 克,秦艽 12 克, 海风藤 20 克,伸筋草 20 克,丹参 15 克。 二、湿热伤络二、湿热伤络 症状:双下肢体突然瘫痪,感觉丧失,发热汗出,畏寒肢冷,头痛背痛,二便潴留。舌红苔 黄,脉弦有力。 治法:解热除湿通络。 方法:解热通络饮。大青叶 15 克,板蓝根 20 克,地丁 15 克,蒲公英 15 克,南星 10 克,法 夏 10 克,川芎 10 克,赤芍 15 克,秦芄 10 克,独活 12 克,防风 10 克。 三、肝肾两虚三、肝肾两虚 症状:肢体软瘫不用,感觉障碍,二便秘或失禁,食少神倦,吐词不清,眠差多梦。舌红苔 薄白,脉细缓。 治法:滋养肝肾 方药:六味地黄汤加味。枣皮 12 克,山药 20 克,丹皮 10 克,泽泻 15 克,熟地 15 克,云 苓 15 克,川芎 10 克,杜仲 15 克,伸筋草 30 克。 四、血瘀髓海四、血瘀髓海 症状:下肢或半身不遂,背部有刺痛,二便自溢,神差失眠,纳少无力,口苦口干。舌有瘀 点或齿痕苔少,脉细弦。 治法:益气活血。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 30 克、赤芍 20 克、川芎 10 克、地龙 10 克、当归尾 10 克、 桃仁 15 克、红花 6 克、白术 10 克,夜交藤 30 克。 瘫痪一症,当配合针灸,理疗、按摩、推拿治疗提高疗效。重视病因治疗,可望标本同 治。若有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即刻用大承气汤通下之,收效甚好。 腰腰 痛痛 腰痛是指由于感受外邪、劳倦内伤等原因所致的以腰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症。腰部疼 痛可以是一侧或双侧,也可痛引小腹、脊柱、股胯、尾部。主要病理变化为腰部经脉阻滞或失养, 病位在肾。 西医学中的肾炎、肾盂肾炎、肾结核,肾下垂等肾脏疾病以及风湿性脊柱炎、腰肌劳损、脊 髓空洞症、腰三横突综合症等可参照本篇辨症论治。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腰部自觉疼痛,或有压痛和叩击痛。 2、外感腰痛常与气候变化有关,外伤腰痛应有跌扑闪挫病史,肾虚腰痛则其病绵绵,遇劳 更甚。 3、腰痛伴明显小便异常者可参照淋症、肾风等篇论治;腰痛与经期有关,或伴带下较多时, 应考虑妇科疾病。 4、理化检查:对腰痛患者可作 X 线照片检查以区别为肌肉病变或脊柱病变。 【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一外感腰痛一外感腰痛 1.1.寒湿腰痛寒湿腰痛 症状:症状:腰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逐渐加重,静卧不减或反而加重,遇阴雨天气则疼痛加重。 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治法治法:温经散寒,除湿通络。 方药方药:甘姜苓术汤合五积散加减。灸甘草 15 克,干姜 9 克,茯苓 15 克,白术 10 克,麻黄 5 克, 法半夏 10 克,当归 10 克,杜仲 15 克,独活 10 克。 2.2.湿热腰痛湿热腰痛 症状症状:腰脊疼痛,痛处觉热,热天或雨天疼痛加剧,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治法:精热除湿,通络止痛。 方法方法:四炒丸加味。苍术 15 克,黄柏 12 克,苡仁 30 克,川牛膝 15 克,木瓜 15 克,独活 15 克,木防己 15 克,防风 6 克,当归 10 克,知母 12 克。 3.3.风湿腰痛风湿腰痛 症状症状:腰痛,病时腰背拘急,难以转侧,或疼痛走窜不定,天气阴变时疼痛加剧。苔薄白,脉 浮。 治法治法:祛风除湿。 方药方药:羌活汤加减。羌活 12 克,防风 10 克,秦艽 15 克,五加皮 15 克,木瓜 12 克,续断 15 克,川牛膝 15 克,海风藤 30 克,细辛 3 克。 二、内伤腰痛二、内伤腰痛 1.1.肾阳虚衰肾阳虚衰 症状症状:腰痛酸软,绵绵不止,喜温喜按,腿膝冷痛,遇劳加剧,面色发白,畏寒肢冷,小便清 长,舌淡胖,苔白,脉沉细。 治法治法:温肾助阳。 方药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生地 30 克,山茱萸 15 克,山药 25 克,泽泻 10 克,丹皮 15 克, 茯苓 15 克,杜仲 15 克,补骨脂 15 克,枸杞 12 克,淮牛膝 15 克。 2.2.肾阴不足肾阴不足 症状症状:腰膝酸软,疼痛绵绵,遇劳加剧,卧则减轻,颜面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 苔,脉细数。 治法治法:滋阴补肾。 方药: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 12 克,黄柏 15 克,生地 30 克,山药 30 克,茯苓 15 克,丹皮 15 克,杜仲 15 克,补骨脂 15 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10 克。 若腰痛经久不愈,时时发作,呈现肾之阴阳两虚者,宜用无比山药丸。 3.3.瘀血腰痛瘀血腰痛 症状:症状:腰痛剧烈,如刺如折,痛有定处,拒按,昼轻夜重,转侧不便,部分患者有处伤史。舌 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治法:治法: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方药: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 10 克,川芎 15 克,桃仁 12 克,红花 6 克,没药 10 克,五灵 10 克,香附 10 克,牛膝 15 克,地龙 10 克,续断 15 克,骨碎补 15 克。 腰痛一症,临床时以上各型多兼见,腰痛日久,虚实夹杂,用药处方应互参。治疗本病,除 内治外,尚可配合针灸、按摩、理疗、拔火罐、膏贴、药物熏洗等法,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满意 疗效。 【单验方单验方】 肉桂、吴萸、葱头、花椒,捣匀,炒热,以绢帕裹包熨痛处,冷则再炒熨之,对寒湿腰 痛、肾虚腰痛、瘀血腰痛有效。 失失 眠眠 失眠是指因为情志过极、饮食不节、气血损伤等引起的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至彻底不 眠的病症。病理改变主要是心神失养。病位在心、肝、脾。 本病与西医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症、慢性胃肠疾患、肝胆疾患等有关。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有不易入睡或睡而易醒,甚至彻夜不眠的主症。 2、常伴心悸、心烦、头晕、神倦、乏力或饮食停滞症状。 【辩证论治辩证论治】 一、实证一、实证 (一)心肝火旺(一)心肝火旺 症状:症状:心烦易怒,不眠早醒或彻夜不睡,多梦纳减,口干舌燥,尿黄便秘,神驰不宁。舌 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治法:治法:清心安神 方药:方药:清宫定志汤。莲子心 15 克,连翘心 10 克,麦冬 15 克,知母 10 克,蚕沙 10 克,茺 蔚子 15 克,玄参 15 克,草决明 15 克,炙甘草 6 克。 (二)胃中不和(二)胃中不和 症状:症状:夜寐辗转难眠,胸闷腹胀,腑行不畅,嗳气吞酸。舌白或白腻,脉滑数。 治法:治法:消导和胃。 方药:方药:保和丸合半夏秫米汤加减。焦楂 15 克,焦六曲 12 克,法夏 10 克,云苓 10 克,陈 皮 10 克,连翘壳 12 克,莱菔子 10 克,北秫米 10 克。 (三)痰热内扰(三)痰热内扰 症状:症状:胸闷心烦不眠,头重目眩,厌食呕恶,嗳气冒酸。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治法:化痰清热和中 方药:方药:温胆汤加味。法夏 10 克,陈皮 12 克,竹茹 10 克,云苓 12 克,枳实 15 克,黄连 6 克,山栀 10 克,珍珠母 10 克,合欢皮 15 克。 (四)心下水停(四)心下水停 症状:症状:失眠,心下悸动,头晕目眩,胸肋痞满,呕吐清水痰涎,小便不利,心神不宁。舌 淡苔黄,脉弦。 治法:治法:温化水饮。 方药:方药:苓桂术甘汤合五苓散加减。云苓 12 克,桂枝 6 克,白术 10 克,大腹皮 12 克,生姜 皮 6 克,泽泻 10 克,猪苓 10 克,炙甘草 6 克。 二、虚证二、虚证 (一)(一)心脾两虚 症状:症状: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纳少,面色少华,四肢倦怠。舌淡,脉细。 治法:治法:补益心脾。 方药:方药:归脾汤,白术 10 克,潞党参 15 克,黄芪 20 克,当归 6 克,炙甘草 6 克,朱茯神 10 克,远志 10 克,酸枣仁 12 克,木香 10 克,圆肉 10 克,生姜 6 克,大枣 12 克。 (二)(二)心胆气虚 症状:症状:易惊多梦,胆怯心悸,倦怠乏力,忧郁失神。舌胖苔少,脉弦细。 治法:治法:益气镇惊 方药:方药:安神镇惊 方药:方药: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人参 10 克,云芩 10 克,茯神 10 克,炙远志 10 克,龙齿 10 克,石菖蒲 10 克,酸枣仁 12 克,知母 10 克,川芎 12 克。 失眠是常见病症,除开以疾病为主的因素,主要是素体阴虚火旺、心神失养所致,平时应 注意饮食调理,所谓食不好则卧不安。对慢性体虚而虚烦失眠患者,应加以补养休息调治。气功、 针灸、理疗,以及心理治疗对本病也有效。单验方可参见郁证一节。 面面 瘫瘫 面瘫是指因正气不足、络脉空虚、风邪外袭等引起的口角歪向一侧,吐词不清,重者口角流 涎的病证。其病理改变主要是气血痹阻经络。病位在血脉、经络。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 突发口角外向一侧,无全身症状,吐词不清,重者口角流涎。 2. 鼓气试验,患侧嘴角漏气。患侧闭眼、皱眉不能,鼻唇沟变浅。 【辩证论治】 一、一、 风中脉络风中脉络 症状:症状:突然口眼歪斜,可伴有恶风寒,发热,肌肉酸痛,肢体拘紧症。口角漏风或流涎,一 侧不能咀嚼。舌苔薄白,脉浮数或浮缓。 治法:治法:祛风通络,养血和营。 方法:方法:牵正散加减。僵蚕 15 克,全蝎 4 克,白附子 10 克,羌活 10 克,赤芍 15 克,防风 10 克,路路通 20 克,桑枝 10 克。 二、气虚血瘀二、气虚血瘀 症状:症状:口角歪向一侧半月以上,吐词不清,鼓气漏风。疲乏神倦,面瘫处遇风麻胀不适,可 伴刺痛感。舌胖苔少,脉弦细。 治法: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方药:益气活血汤。黄芪 30 克,云苓 15 克,玄参 15 克,炙草 6 克,川芎 10 克,当归 10 克, 赤芍 15 克,红藤 20 克。红花 6 克,海风藤 20 克。 面瘫是常风病症,又称口僻、吊线风。青壮年多发。针灸治疗效果肯定,常选主穴地仓、颊 车、攒竹、丝竹空、人中、承浆、曲池、合谷、内庭。配穴迎香、晴明、瞳子髎、 阳白、风池、 翳风、下关、听会。加以保暖,理疗,按摩促进早日康复。 【单验方单验方】 面瘫膏:天南星 50 克,马钱子 100 克,松香 450 克,蜂蜡 150 克,花生油 150 毫升制成膏药 外贴。烘热后贴颊车、翳风穴处效果好。 痹痹 症症 痹症是指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进的以肢体、关节、筋骨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以及 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临床上具有渐进性和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病变为气血痹阻不通, 筋脉关节失于濡养。病位在肢体经络,也可累及脏腑。 本病与西医学中的风湿病类似。风湿病中原因不明的多发性关节炎、风湿热、退行性骨关节 病、伴发于结节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关节炎,以及伴发于感染、内分泌及生化异常的关节病,可 参照本篇辩证论治。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起病缓慢,病程长。 2、以肢体、关节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疼痛 伴随着活动障碍是各型痹症的共同特点。 3、病程往往呈渐进性或不规则的发作性,在发作期间,部分患者可见到瘾疹。瘾疹多发于 四肢内侧和躯干部,为淡红色不规则环状圈,时隐时现。 4、理化检查:在发作期常见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血沉增速,抗“O”阳性,部分 患者骨关节 X 光摄片可见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变窄,邻近骨质疏松。 【辨证论治】 一、实痹一、实痹 (一)行痹(风痹)(一)行痹(风痹) 症状:症状:四肢肌肉关节疼痛酸楚,呈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以上肢肩背明显。初期多兼恶风, 发热等表证。舌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治法:疏风通络,佐以散寒利湿。 方法:方法:蠲痹汤加减。羌活 9 克,独活 9 克,桂枝 10 克,秦艽 1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5 克, 桑枝 15 克,防风 10 克,连翘 15 克,细辛 3 克,生甘草 6 克。 (二)痛痹(寒痹)(二)痛痹(寒痹) 症状:症状: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得热痛减,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如刀割针刺,关节屈伸 不利,痛处不红不热,四肢未端不温。舌苔白,脉弦紧。 治法:治法:温经散寒,逐痹止痛。 方法:方法:乌头汤加减。制川乌 912 克(先煎) ,麻黄 10 克,独活 10 克,白芍 15 克,防己 15 克,黄芪 30 克,当归 10 克,细辛 3 克,桂枝 6 克,生甘草 9 克,白蜜二匙(冲) 。也 可用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三)着痹(湿痹)(三)着痹(湿痹) 症状:症状:肢体、关节肌肉肿胀疼痛、重着、晨僵,痛处固定,麻木不仁,行动不灵活,且伴周身 困重,胸闷纳呆等。舌淡苔腻,脉濡缓。 治法治法:燥湿健脾,祛风散寒。 方药:方药:薏苡仁汤加减。苡仁 30 克,川芎 10 克,当归 9 克,麻黄 9 克,羌活 9 克,独活 9 克, 桂枝 6 克,防风 6 克,川乌(制)9 克(先煎) ,苍术 12 克,甘草 6 克,防己 10 克, 桑枝 15 克,蚕砂 15 克(包煎) 。 (四)热痹四)热痹 症状:症状:肢体关节疼痛,痛处灼热红肿,触之发热,痛不可触,得冷则舒,得寒痛缓,不能屈伸, 多兼身热口渴、汗出恶风、烦闷不安、皮肤灼热,或见红斑或结节,溲黄便干。舌红苔 黄腻,脉滑数。 治法: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佐以疏风利湿。 方法:方法:白虎加桂枝汤加减。桂枝 6 克,生石膏 3060 克,知母 10 克,生甘草 6 克,银花藤 30 克,生苡仁 15 克,桑枝 15 克,生地 30 克,川芎 15 克,秦艽 12 克,连翘 15 克, 栀子 10 克,地龙 10 克。 (五)顽痹(五)顽痹 症状:症状:痹症日久,反复发作,骨节僵硬变形,皮色暗黑,疼痛剧烈,停着不移,肢体麻木, 曲伸不利。舌紫暗有瘀斑,苔腻,脉细或细涩。 治法:治法: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方药: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当归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6 克,炙甘草 6 克,秦艽 10 克,羌活 9 克,地龙 10 克,香附 10 克,牛膝 15 克,五灵脂 10 克(包煎) ,炙乳香 6 克,炙没 药 9 克,乌梢蛇 15 克,制南星 9 克,制川乌 9 克(先煎) 。 二、虚痹二、虚痹 (一)气血虚痹(一)气血虚痹 症状:症状:痹证日久不愈,骨节酸痛,时轻时重,而以屈伸时为甚,或筋肉惊掣跳动。面色少华, 心悸乏力,短气,自汗,肌肉瘦削,食少便溏。舌淡苔白或无苔,脉象懦弱或细数。 治法:治法:调补气血,舒筋通络。 方药:方药:独活寄生汤加减。独活 10 克,桑寄生 12 克,秦艽 10 克,川芎 10 克,当归 10 克,白芍 24 克,生地 15 克,桂枝 6 克,黄芪 15 克,鸡血藤 30 克,炙甘草 10 克,潞党 15 克,牛膝 15 克。 (二)阳虚痹(二)阳虚痹 症状:症状:痹症日久不愈,骨节疼痛,关节僵硬变形,冷感明显,筋肉萎缩。面色淡白无华,形寒肢 冷,弯腰驼背,腰膝酸软,尿多便溏,或五更泄泻。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治法:温阳益气,补益肝肾。 方药:方药:附子汤加减。制附子 10 克(先煎) ,山茱萸 10 克,牛膝 15 克,肉桂 3 克,细辛 3 克,萆 薢 10 克,独活 10 克,白术 10 克,党参 15 克,淫羊藿 10 克,续断 10 克,白芍 15 克, 生地 15 克,生甘草 6 克。 (三)阴虚痹(三)阴虚痹 症状:症状:痹证日久,骨节疼痛变形,筋脉拘急牵引,活动时加剧;形瘦乏力,烦燥,盗汗,头晕耳 鸣,潮热,或持续低热,腰膝酸软无力,口干心烦,纳少。舌质红少苔,脉细。 治法:治法:滋肾养肝,强筋壮骨。 方法:方法:六味地黄丸加减。生地 30 克,山药 30 克,山萸肉 15 克,泽泻 6 克,丹皮 10 克,茯苓 12 克,当归 10 克,白芍 30 克,木瓜 15 克,枸杞子 10 克,桑枝 15 克,伸筋草 15 克, 鸡血藤 30 克,龟板胶 12 克(烊化冲服) 。 痹症是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热之气而为病,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浊、瘀血、毒热,正 邪相博,使经络、肌肤、血脉、筋骨,甚则脏腑的气血痹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 酸楚、麻木、重着、变形、僵直及活动受限等症状,甚则累及脏腑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临床表 现十分复杂,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证学组对此病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按证候将此病分为 18 类, 并在(痹病论治学)中将其归纳为 23 个证候辩证论治,可作参考。 除上述辨证论治痹证外,还需配以针灸、外敷、熏洗等进行综合治疗,方能取得较好疗效。中 成药雷公藤片和昆明山海棠片,以及根据全国中医内科学会痹证学组协会协定处方研制的寒湿痹 冲剂、寒热错杂痹冲剂、湿热痹冲剂、淤血痹冲剂、尪痹冲剂等痹病系列药,可根据病情选用。 【针灸治疗针灸治疗】 一、注意要点:一、注意要点: 1. 应掌握针刺补泻手法。 2. 酸、痛、软、麻木者,多灸少针;胀痛、红肿者,只针不灸。 3. 重病先针健侧,后针患侧,待病情减轻后,可先针患侧。 4. 一般留针时间以 1015 分钟为宜。 二、常用取穴二、常用取穴 1. 肩痛:肩髃、肩髎、肩前、肩后、三角肌压痛点。 2. 肘痛:曲池、尺泽、手三里、合谷。 3. 腕痛:阳池、外关、合谷。 4. 髋痛:秩边、环跳、伏兔。 5. 膝痛:伏兔、阳陵泉、犊鼻。 6. 踝痛:中封、丘墟、昆仑、太溪、解溪。 【单验方单验方】 一、内服方一、内服方 1. 老鹳草、豨莶草各 30 克,水煎服。治风寒湿痹。 2.骨碎补 60 克,狗肉适量,炖服。治风寒湿痹。 3.葛根 60 克,银花藤 45 克,丝瓜络 15 克,路路通 12 克,水煎,分三次服,一日一剂。用 于热痹,湿热痹。 二、外治方二、外治方 1.艾叶 200 克,煎汤热浴,忌风。 2.菖蒲 120 克,小茴香 60 克,食盐 500 克,同炒热,布包外熨患处。 三、酒药方:三、酒药方: 1.白花蛇酒:白花蛇(干)90 克,羌活、防风、秦艽、当归、五加皮各 30 克,明天麻 24 克, 浸入 35 斤烧酒中,一月左右取服,每次服 25 克至 60 克,一日二、三次。 2.青风藤、海风藤、穿山甲、追地风、五加皮各 30 克,白酒 500 毫升,装入罐内,隔水蒸煮 一小时,去药留酒,早晚各服 3050 毫升。 麻麻 木木 麻木是指由于气血虚弱或风湿痰瘀气致的肌肤、肢体发麻,甚或全然不知痛痒的一类病症。 其主要病理变化是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流通,以至皮肉经脉失养,病位在气血。 西医学多种疾病过程中发生的多发性神经炎之周围神经损害,以及周围血管病变(如多发性 大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病变,以麻木为主症或兼症者,可照本 篇辨证治疗。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肢体某一部位自觉发麻,或完全失去知觉。 2.查病变部位有不同程度的浅感觉(触觉、痛觉、温觉)和深感觉关节位置觉、震动觉)障碍。 3.多为久病不愈之并发症。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气虚失运一、气虚失运 症状症状:手足发麻,犹如虫行,面色晄白,自汗畏风,短气乏力,倦怠嗜卧,易感冒,舌质淡 胖,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弱。 治法治法:补气实卫。 方药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党参 30 克,黄芪 30 克,白术 10 克,当归 10 克,陈皮 10 克,升麻 6 克,柴胡 10 克,炙甘草 6 克,苏木 10 克,桂枝 10 克。 二、血虚不荣二、血虚不荣 症状症状:手足麻木,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唇甲淡白,心悸失眠,爪甲不荣。舌质淡,脉细。 治法治法:养血和营 方药方药:四物汤加味。当归 10 克,生地 15 克,白芍 15 克,川芎 10 克,鸡血藤 30 克,丹参 15 克,红花 6 克,桑枝 30 克,木瓜 15 克,桂枝 10 克,黄芪 24 克。 三、风湿痹阻三、风湿痹阻 症状症状:长期渐进性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重着,遇阴天雨湿加剧,喜暧恶寒。病久则关节 屈伸不利,麻木不仁。舌质淡,苔薄白,脉沉迟。 治法治法:祛风通络除湿。 方药方药:蠲痹汤加减。羌活 10 克,独活 12 克,秦艽 12 克,海风藤 15 克,桑枝 30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5 克,防风 10 克,防己 10 克,木瓜 10 克,五加皮 12 克,炙甘草 6 克,生 地 15 克。 四、痰瘀阻滞四、痰瘀阻滞 症状症状:麻木日久,或固定一处,或全然不知痛痒。舌有瘀斑,知苔或滑或腻,脉沉滑或沉涩。 治法治法:化痰行瘀。 方药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生地 15 克,川芎 10 克,赤芍 10 克,当归 10 克, 法夏 12 克,陈皮 10 克,茯苓 15 克,白芥子 15 克,竹茹 10 克,地鳖虫 12 克。 除以上辨证论治外,尚可根据麻木发生的部位选加药物,如果头面麻木可加防风、白芷、牵 正散,上肢麻木可加桑枝,下肢麻木加牛膝、木瓜等。 【单验方单验方】 1.针灸:上肢常用合谷、曲池、肩井、外关、太渊、尺泽等穴,下肢常用风市、阳陵泉、昆仑、 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可根据辩证论治的原则运用虚实补泻手法。 2.蚕砂 60120 克蒸热熨患处。 3.白芥子研未,姜葱汁调敷患处。 4.豨夏丸(豨莶草、夏枯草)一日三次,每次 12 片。或豨桐丸(豨莶草、八角梧桐)一日 二次,每次 48 片。 肩凝症肩凝症 肩凝症是指由于劳损、外伤、感受寒湿等引起的以肩部疼痛、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 症。主要病变为经络阻滞不通,病位在肩。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多发于 50 岁左右的中年人,女性多于男性。 2.病情发展缓慢,常有慢性劳损病史。 3.早期肩部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后期肿痛减轻,活动受限反而逐渐加重,以致肩部肌 肉明显萎缩。 4.肩部周围有散在性压痛点,肩肱关节运动和被动功能丧失。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寒湿型一、寒湿型 症状症状:患肩疼痛肿胀,天冷或阴雨天加重,得热减轻。舌质淡苔白腻,脉濡或沉紧。 治法治法: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方法方法:麻桂温经汤合羌胜湿汤加减。麻黄 10 克,桂枝 10 克,赤芍 15 克,细辛 3 克,白芷 10 克,羌活 6 克,独活 10 克,防风 6 克,川芎 10 克,桑枝 20 克,甘草 3 克。 二、瘀滞型二、瘀滞型 症状症状:患肩肿痛,固着不移,日轻夜重,动则加剧。舌质有瘀点或瘀斑,脉沉涩。 治法治法:祛瘀通络。 方药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 15 克,川芎 15 克,赤芍 15 克,当归尾 10 克,地龙 10 克, 姜黄 10 克,桂枝 10 克,伸筋草 15 克,路路通 10 克。 三、气血虚损型三、气血虚损型 症状症状:肩部疼痛,绵绵不愈,肌肉萎缩,患肢无力,或肌肤甲错。舌淡,脉沉细。 治法治法:温补气血,活血通络。 方药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黄芪 15 克,桂枝 10 克,白芍 15 克,当归 10 克,川 芎 15 克,炙甘草 6 克。 肩凝症除了服药治疗外,还应配合按摩、针灸疗法,并嘱患者坚持功能锻炼。 胸胸 痹痹 胸痹,又称心痛,是指心脏本身病损所以致的一种病症,以膻中部位及左胸部疼痛为主要临 床表现。有卒心痛、久心痛与真心痛之分。其基本病机为心肺气虚、胸阳痹阻、血瘀痰凝。病位 在心。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凡病人自觉膻中及左胸部疼痛者,即可诊断为胸痹。 2.应结合西医学的体验及心电图、运动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查以助诊。 【辨证论治辨证论治】 一、寒凝心脉一、寒凝心脉 症状症状:心痛如绞,形寒,遇寒更甚,心痛彻背,手足欠温,短气心悸。苔薄白,脉紧。 治法治法:祛寒活血,宣痹通阳。 方药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味。当归 12 克,桂枝 10 克,白芍 15 克,细辛 6 克,通草 10 克,大枣 10 克,生姜 6 克,红花 10 克,桃仁 10 克。若寒甚,疼痛较剧,可用乌头赤石脂丸。 二、气机阻滞二、气机阻滞 症状症状:膻中及左胸部闷痛,痛无定处,欲太息,情志不畅可诱发或加重。苔薄,脉弦。 治法:治法:疏调气机,理脾和血。 方药:方药:四逆散加味,柴胡 12 克,白芍 15 克,赤芍 15 克,枳实 12 克,香附 10 克,川芎 12 克,当归尾 12 克,五灵脂 12 克,甘草 3 克。 三、痰浊闭阻三、痰浊闭阻 症状:症状:胸闷痛时作,痰粘,恶心,纳呆。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滑。 治法:治法:化痰降浊,宣痹通阳。 方法:方法:温胆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陈皮 10 克,法夏 10 克,茯苓 12 克,竹茹 12 克,枳实 12 克,瓜蒌 12 克,薤白 12 克,甘草 3 克。 四、瘀血痹闭四、瘀血痹闭 症状:症状:心痛较剧,痛如刀绞,痛有定处,日久不愈。舌暗红,紫暗或有瘀斑,或舌下血脉青 紫,脉弦涩或结代。 治法: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方药:方药:血府逐瘀汤。当归 12 克,生地 12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枳壳 12 克,赤芍 10 克,柴胡 10 克,甘草 3 克,桔梗 10 克,川芎 10 克,牛膝 12 克。 五、心气不足五、心气不足 症状症状:心胸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悸不宁,倦怠乏力,面色白。舌淡红,有齿痕,苔薄, 脉虚或结代。 治法:治法:补养心气。 方药:方药:保元汤加味。红参 10 克,黄芪 30 克,肉桂 9 克,炙甘草 10 克,当归 10 克,大枣 10 克。 六、心阳不振六、心阳不振 症状:症状:胸闷心悸,神倦怯寒,气短,动则更甚,四肢欠温,自汗。苔白或腻,舌淡,脉虚细 迟或结代。 治法:治法:温通心阳,补益阳气。 方药:方药:人参汤合桂枝甘草汤加味。红参 10 克,甘草 6 克,干姜 10 克,白术 10 克,桂枝 10 克,川芎 10 克,泽兰 10 克。 【单验方单验方】 1.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心宝。 2.针刺膻中、内关,留针 2030 分钟,捻转 35 次。 3.地奥心血康。 历节病历节病 力节病是指由于禀赋不足,或调摄不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致的以关节疼痛,肿大变形, 以致僵硬不得屈伸为临床特点的病症。主要病变是肝肾亏损,复感外邪,气血经络壅滞不通。病 位在关节,与肝、肾有关。本病与西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相似。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 1、慢性、进行性或游走性多个关节疼痛,病程在 3 个月以上。 2、关节肿胀、尤其是对称性小关节肿胀如梭形,早晨关节僵硬。 3、关节功能受限或障碍。 4、指、腕、趾等小关节畸形。 5、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增高。 6、X 线表现为关节部位骨质疏松、关节软骨消失、关节脱位或骨性强直。 有以上六条中四条可确诊历节病。 【辨症论治辨症论治】 一、稳定期一、稳定期 (一)阳气虚衰(一)阳气虚衰 症状:症状: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之后,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不堪,面色淡白,头昏 耳鸣,畏寒,自汗出,腰腿酸软,小便清长,夜尿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治法:治法:温阳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桂枝 10 克,附片 1030 克(先煎) ,生地 30 克,山茱萸 10 克,山药 30 克,泽泻 10 克,丹皮 10 克,茯苓 15 克,潞党参 15 克,黄芪 15 克,当归 10 克,五 加皮 10 克,川芎 10 克,甘草 3 克。 (二)阴血不足(二)阴血不足 症状症状:关节疼痛长期反复发作之后,关节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明显, 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心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无苔,脉细数。 治法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和血。 方药方药:六味地黄汤合四物汤加减。生地 15 克,熟地 15 克,山萸肉 10 克,山药 30 克,茯苓 15 克,当归 10 克,川芎 10 克,白芍 15 克,知母 12 克,地龙 10 克,续断 10 克,炙甘草 6 克。 发作期发作期 (一)寒证(一)寒证 症状症状:发热,恶寒,无汗,或汗出而热不退;关节疼痛剧烈,疼痛呈游走性或遍历百节,屈伸不 利,遇风冷则疼痛加剧,得热则可暂缓解。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或沉紧。 治法治法:温阳散寒止痛。 方药方药:乌头汤加减。麻黄 10 克,制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债权债务确认合同范本介绍
- 个人消费贷款协议
- 在线音乐共享平台运营服务协议
- 合同委托函收付款条款规范
- 2025山东济宁市梁山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教育类)1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绥化明水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临床医生30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2025-2030餐饮业预制菜供应链协同管理与效率提升分析
- 2025-2030食品品牌年轻化传播策略与社交媒体营销效果监测报告
- 2025云南普洱西盟县国资委遴选县属国有企业兼职外部董事专家库人选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河南省(安阳市)事业单位招聘联考内黄县(综合类)岗位考察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中组部机关公开遴选公务员面试模拟题集
- 研发中心资产管理办法
- 2025年教师时事政治热点题库及完整答案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束晶圆检查系统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
- 银行投诉处理技培训课件
- 贵州省榕江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小学五年级数学学科培优辅差专项计划
- 电解质紊乱机制-洞察及研究
- 第2课《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课件
- 22S803 圆形钢筋混凝土蓄水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