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作为为技技术术和手段的媒介和手段的媒介 “媒介”一词,最早见于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 必因媒介。 ”在这里, “媒介”是指使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在英语中,媒介“media”一词大约出现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 初,其义是指使事物之间发生关系的介质或工具。这两种对 媒介的解释与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大师麦克卢汉笔下所言的 “媒介即万物,万物皆媒介”“中提到的媒介一样,都是广义的 媒介理解,然而这种过于宽泛甚至艺术化的理解方向同我们 一般意义上理解的传播媒介不尽相同。 在传播学领域,对媒介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 是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术手段。例如 我们可以说语言、文字是传播媒介,可以说电话、电脑、报纸、 书籍、电视等是传播媒介;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 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比如我们也把广播电台、 电视台、报社等成为传播媒介。因此,从传播学角度定义的 作为技术和工具的媒介及作为组织的媒介代表了对媒介理 解的两个视角。 “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 送的工具”,传播学大师施拉姆给媒介的定义显然代表了对 媒介认知的技术及手段理解方向。从这个层面来理解媒介, 人类的传播活动发展史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现和创造新的 传播媒介的历史。美国传播学家 A哈特将有史以来的传播 媒介分为三类:一是示现的媒介系统。即人们面对面传递信 息的媒介,包括口语、表情、眼神和动作等,它们是由人体的 感官或器官本身来执行功能的媒介系统。二是再现的媒介系 统。包括绘画、文字、印刷等。在这种系统内,对信息的生产 和传播者来说要使用物质工具或机器,但对于信息接受者来 说则不需要。比如出版机构借助于各种机器设备制作出书籍, 而读书的人则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工具,因为人本身的感官或 器官已足以完成从书中接收信息。三是机器媒介系统。包括 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等。传播者和被传播者都需要借助 于机器才能完成。不难看出,这三类媒介是按照先后顺序依 次累积出现的,表征了人类传播的媒介手段日益丰富的过程。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人类在传播阶段上的分野。 传播学领域把语言的产生作为人类传播活动的开端,把 人类的传播活动概括为四个阶段:一是口语传播时代;二是 文字传播时代;三是印刷传播时代;四是电子传播时代。如今, 人们又把网络媒介的出现和网络技术的进步所带来的传播 活动的变革称之为第五次媒介革命或网络传播时代。然而与 媒介的演进过程一样,这个历史过程并不是一个相互取代的 过程,而是一个依次叠加的进程。它是一个人类使用的传播 媒介不断丰富的过程,更是社会信息系统日益发达、不断趋 于复杂化的历史。 媒介的产生和发展也是随着人类对信息需求的不断扩 大而不断发展的,我们的老老祖宗们通过简单的语音符号来 交流协作,共同完成狩猎任务并对周围环境的变动作出反应。 随着社会结构的不断演进,人类生活的环境规模扩大了,现 实社会的传播需求又要求信息的传递达到更远的距离,保存 更长的时间,于是,结绳记事、象形文字和甲骨文等视觉语 言就出现了,通过这些媒介形式,人类可以了解更远距离的 信息,把握更远距离的环境,人类文明开始可以被储存积累, 人们的生活视角也扩伸了许多,整个社会的发展因此又得到 了一次飞跃。之后,社会的发展又因为印刷技术和广播电视 技术、网络技术的出现而再次加速。 从信息传递的工具层面来认识媒介,研究者认为任何传 播媒介的构成都可以被归为三个要素。物质属性是媒介的第 一构成要素。 易经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 契。 ”而后“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 ”这里无论是绳还是木 片都是真实可见的物质。墨子所言:“恐后世子孙不能知也, 故书之竹帛,待遗后世子孙;咸恐其腐蠹绝灭,后世子孙不得 而记,故琢之磬盂,镂之金石以重之”同样是对媒介物质属性 的另一种解释。符号是构成传播媒介的第二要素。一般的物 质实体上若没有负载特定的文字、图像、声音等人类能够识 别的信息符号,那它可能就是普通的石头、木板、金属、砖块、 骨头等,而不是传播媒介。只有在绳子上打上表示特定事件 的“结”,在木板上刻上表示特殊含义的“契”,在树皮或羊皮等 东西上面写上表示特点讯息的文字或图案,这些绳子、木板、 树皮和羊皮等才能够称之为传播媒介。因此符号是传播媒介 与其他普通的物质实体相区别的一个重要标志。信息则是构 成传播媒介的第三要素。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是与生俱来的, 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取信息,而后对信息作出思考和判断,最 后再落实到行动上往往是生存的第一步。信息只有借助于特 定的媒介才能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完成传递,可以说信息 是传播者与受传者发生关系、形成互动的理由和前提,传播 信息是传播媒介的基本功能和唯一使命。 在媒介技术欠发达的年代,我们的祖先们获取或传递信 息几乎都要通过身临其境才能实现,正所谓:“思想就像随身 携带的部分行李,是靠人的双脚传播的”。然而想实现对信息 更大范围、更远距离的传播并实现对信息的留存,就会遭遇 技术瓶颈。打个比方,如果卡扎非生活在那个久远的年代, 曾骑着骆驼来中国进过贡,你心怀鬼胎对他尽了一下地主之 谊,把卡扎菲感动的不仅把你垂涎已久的贝都因帽送做纪念, 而且临走还留下他的帐篷地址希望你去做客。若干年后,你 有点想他了,你只能自己骑着骆驼一路向西历时九九八十一 个月来到地址上所说的那个帐篷,然而有人可能会提醒你说 那个叫卡扎非的家伙已经被一个叫做北约的部落给杀了,你 谎称自己是来讨债的并心有不甘,在征得同意后去看了尸体, 果然就是那个曾经来你家串过门的卡扎非。于是你带着点惆 怅依然骑骆驼又用了九九八十一个月才返回家里,除了可以 静心写点沿途见闻你最大的收获可能就是对周围其他也曾 经见过卡扎非的人说”这厮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当然那些 人也许会提醒你说:”天呐,你去了整整近 16 年就告诉我们这 些?这个比方有点穿越,但至少它还是描述了一些关于媒介 的现实。应该说在经历了文字传播时代和印刷传播时代后的 今天,得益于媒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对信息的获 取和传递已经不需要完全保持现场性接触就能实现,而信息 传递的效率和规模也都被无限扩大。 然而,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科技改变生活”一直在让 我们深思:科技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句话用到传播领域 更是如此。技术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因素,在对科技与文明之 关系上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科技的进步并不一定与人类文 明的进步相对等,技术也不可能自行解决技术本身所带来的 问题。上世纪六十年代,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传媒理论家 麦克卢汉,神谕般地预测着未来媒介发展,他提出了“媒介 即讯息”的著名论断,其含义为: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信息。因为正是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 传播和其他社会活动,因此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来看,真 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 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 带来的社会变革。这些大胆而极具前瞻性、高度概括性的理 论,在当时传媒界引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在第四、第五媒体、 博客一族纷纷兴起的今天,学术界有不少人开始重新回过头 去认真审视这位先哲。 实际上,就媒介的形式或者工具特性对个人及社会影响 的研究从麦克卢汉之后就一直作为媒介研究的一个重要方 向。在这个领域日本学者的研究非常具有代表性。林雄二郎 将印刷媒介环境和电视媒介环境中完成社会化过程的两代 人加以比较,提出了“电视人”的概念:指伴随着电视的普及 而诞生和成长的一代,他们在电视画面和音响的感官刺激环 境中长大,是注重感觉的“感觉人”表现在行为方式上是“跟 着感觉走”,这一点与在印刷媒介环境中成长的他们父母重 理性、重逻辑思维的行为方式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由于收 看电视是背靠沙发、面向荧屏的狭小空间中进行的,这种封 闭、缺乏现实社会互动的环境,使得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养成 了孤独、内向、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社会责任感较弱。另一 位学者中野收在现代人的信息行为一书中用“容器人”这一 说法描述了现代人的行为特点:在大众传播特别是以电视为 主的媒介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现代日本人的内心世界类似于 一种“罐状”的容器,这个容器是孤立的、封闭的;“容器人”为 了摆脱孤独状态也希望与他人接触,但这种接触只是一种容 器外壁的碰撞,不能深入到对方的内部,因为他们相互之间 都不希望对方深入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保持一定距离便成 了人际关系的最佳选择。 “容器人”注重自我意志的自由,对任 何外部强制和权威都不采取认同的态度,但却很容易接受大 众传播媒介的影响,他们的行为也像不断切换镜头的电视画 面一样,力图摆脱日常繁琐性的束缚,追求心理空间的移位、 物理空间的跳跃,而现代社会中忽起忽落、变幻不定的各种 流行和大众现象正是“容器人”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具体写照。 如今,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社会已有的信息传播结 构也正在经历颠覆性的变化,随之一些社会性问题也层出不 穷。 “网虫”、 “网瘾”的概念,最初由美国心理学家格登博格 (Goldberg,1994)提出,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 冲动失控,表现为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个体明显的社 会、心理功能损害。尽管此概念所涉及到的测量方法在倾向 和程度方面没有统一的定论,但伴随网络媒介所引发的心理 问题、精神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重视。 总结起来, “电视人”、 “容器人”甚至“网瘾”概念是建立在 对现代人的一种社会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批判基础 上的,佐藤毅对“他律性欲望主义”的分析更是对电视这种媒 介玷污社会价值体系的直接批判。不过,正如媒介评论家所 说:“一种社会现象的产生,究竟是媒介工具形式引起的,还 是由它的传播内容引起的,或者是由其他社会因素引起的, 在理论和实证上作出严密的结论目前还是很困难的。但我们 必须承认,一种媒介技术或工具的出现和普及,对社会以及 人的行为产生的冲击和影响是巨大的,由于其活动的内在规 律和特性,人们在某些方面不得不受制于它,因此我们很难 完全以中性的视角来看待技术本身”。 近代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赫伯特马尔库塞对技术 中立性观点的批判如是:“面对这个社会极权主义特征,技术 中立性的传统概念不再能够维持。技术本身不能独立于对它 的使用,这种技术社会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在技术的概念 和结构中已经起着作用。 ”因此, “技术合理性已变成统治性,在 日益增长的生产力和日益提高的生活标准的双重基础上,我 们的社会用技术,而不是用恐怖手段征服社会的离心力量。 ” 实际上,媒介技术的进步带来的直接变化就是信息数量和信 息获取方式的增加,进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但这并 不会必然增强人们对信息的选择力,反而是对选择力的削弱。 阿尔夫托夫勒在未来的震荡也曾说:“有时选择不但不能 使人摆脱束缚,反而使人感到事情更棘手,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跨境电商物流行业监管动态考核试卷
- 2025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资格《流行病学》实践能力综合提升考核试卷(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新流程)
- 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考核试卷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光现象-光的色散章节练习练习题(解析版)
-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小学段课后延时服务实施方案:托管润童心拓展促成长
- 单位物业服务合同(标准版)
- 模具销合同(标准版)
- 锁具安装合同(标准版)
- 昭通市招聘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人员考试真题2024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定向测评试题(含详细解析)
- T/DZJN 20-2020家用和类似用途饮用水处理装置用炭棒和炭棒滤芯组件
- 抗洪抢险知识培训课件
- 离婚协议书正规打印(2025年版)
- 供应商申请书
- 2024年吉他授课教案
- 培训勇闯沙漠
- 《日常手语学习》课件
- 小学生微生物科普课件
- 青海省西宁市第十一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测试数学试卷(含简单答案)
- 100以内加减法列竖式练习题-1680题
- PRP注射治疗膝关节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