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_第1页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_第2页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_第3页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_第4页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1部分横腹杆式支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 1 部分横腹杆式支柱.txt 如果你同时爱几个人,说 明你年轻;如果你只爱一个人,那么,你已经老了;如果你谁也不爱,你已获得重生。积极 的人一定有一个坚持的习惯。 本文由 zys5609 贡献 doc 文档可能在 WAP 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 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ICS 29.280 29. S 82 TB TB/T 2286.12008 代替 TB/T 22862003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铁 道 行 业 标 准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第 1 部分:横腹杆式支柱 Prestressed concrete pole for overhead contact system of electrified railway Part1:Acrossed-webmember pole 2008-01-25 发布 2008-01-25 实施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 TB/T 2286.1-2008 2286.1- 目 前 1 2 3 4 5 6 7 8 9 范 次 言 II 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2 分类与命名 3 技术要求 11 试验方法 15 检验规则 19 标志与出厂证明书 21 保 管及运输 22 附录 A(规范性附录) 支柱预加应力反拱值 24 I TB/T 2286.1-2008 2286.1- 前 言 TBT 2286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分为两个部分: 第 l 部分: 横腹杆式支柱; 第 2 部分:环形支柱。 本部分为 TBT 2286 的第 1 部分。 本部 分代替 TBT 22862003电气化铁道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 本部分与 TBT 22862003 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调整了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 增加了支柱规格 系列; 进一步完善了支柱结构性能的试验方法: 修改了支柱柱顶挠度值的规定。 本部分的附录 A 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归口。 本部 分起草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保定制品有限公司、铁道部产品质量监 督检验 中心、中铁电气化局集团德阳制品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魏齐威、安湘英、 刘峰涛、季增元、刘鲁丽、仲新华、苏立勋、戴贤兴、 李玖红。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 版本发布情况为: TBT 22861991、TBT 22861 997、TBT 22862003。 II TB/T 2286.1-2008 2286.1-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预应力混凝土支柱 部分: 第 1 部分:横腹杆式支柱 1 范 围 本部分规定了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的产品分类、技术 要求、试验方法、 检验规则、标志和出厂证明书、保管及运输等。 本部分适用于电气化铁 路接触网横腹杆式预应力混凝土支柱(以下简称支柱),对城市轨道交通 采用的同类接触网 支柱可参照本部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巾的条款通过 TBT 2286 本部分的 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 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 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 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小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 部分。 GB 175 通 用硅酸盐水泥 GBT 7002006 碳素结构钢(IS0 630:1995,NEQ) GBT 701 低碳钢热轧 圆盘条(GBT 7011997,neq ISO 84572:1989) GB 748 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 GB 1499 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 14991998,neq IS0 69352:1991) GBT 1596 用于水 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 GBT 46232006 环形混凝土电杆 GBT 5223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 丝(GBT 52232002.ISO 6934 2:1991,NEQ) GB 8076 混凝土外加剂 GB 13013 钢筋混 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 GBT 14684 建筑用砂 GBT 14685 建筑用卵石、碎石 GBT 18046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 GB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 GBJ 82 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 GBJ 107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 标准 1 TB/T 2286.1-2008 2286.1JGJ63 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 TBT 30542002 铁路混凝土 工程预防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件 YBT 5294 2006 一般用途低碳钢丝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 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moment 标准检验弯矩 Standard test bending moment 支 柱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卜,地向或基础顶面处(支柱法兰盘底面)悬挂方向的弯矩标准值,即 支柱的标称容量,用“Mk”表示,此时风速对应结构设计风速。 3.2 露筋 exposed steel 支柱内部的钢筋未被混凝土包裹而外露。 3.3 裂缝 crack 支柱表面伸入混凝土内部的缝隙。 3.4 蜂窝 honeycomb 混凝土表面因漏浆或缺少水泥砂浆而引起的蜂窝状空洞。 3.5 麻面 pitted surface 支柱外表面呈现的密集微孔。 3.6 粘皮 peeling 支柱外表面的水泥浆层 被粘去后留下的粗糙表面。 3.7 cor 碰伤掉角 unfilled corner for crash 支柱面积较大 并有一定深度的混凝土被碰掉。 支柱面积较大并有一定深度的混凝土被碰掉。 3.8 漏浆 leakage 支柱表面因水泥浆流失而露出集料。 3.9 龟裂 plastic crack 2 TB/T 2286.1-2008 2286.1 支柱表面呈龟背纹路,无整齐的边缘和明显的深度。 3.10 水纹 water graining 支柱外表面湿润时呈现可见微细纹路,水分蒸发后纹路随之消失。 4 分类与命名 4.1 分 类 支柱按使用场合分为腕臂支柱和软横跨支柱。腕臂支柱的规格与外 形尺寸见图 1 和表 1。软横 跨支柱的规格与外形尺寸见图 2、图 3 和表 2。 支柱按结构 设计风速分为:结构设计风速为 30m/s 的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35 m/s 的支柱及结 构设 计风速为 40m/s 的支柱。三种结构设计风速的支柱外形相同。 4.2 支柱规格表示方法 规 格结构按下式表示: 4.2.1 规格结构按下式表示: 支柱代号 地面以上高度 埋入地下深度 支柱标称容量 其中: 支柱代号:结构设计风速为 30m/s 的横腹杆式支柱用 H 表示,结构设计风速 为 35ms 的横腹杆 式支柱用 H35 表示,结构设计风速为 40ms 的横腹杆式支柱用 H40 表示。 支柱标称容量:表示支柱垂直线路方向的标称容量,单位为千牛米(kNm)。 地 面以上高度:表示支柱地面以上高度,单位为米(m)。 埋入地下深度:表示支柱埋人地下的 深度,单位为米(m)。尢此项者表示带法兰盘支柱。 4.2.2 规格示例如下: 示例:H 60 8 .7 + 3 .0 表示为结构设计风速为 30ms 的横腹杆式支柱,其垂直线路方向的标称容量为 60kNm,地面 以上高度 8.7m,埋入地下深度 3.0m。 3 TB/T 2286.1-2008 2286.1- L柱高; L1荷载点高度; L2支持点高度(支柱埋人地下的深度); L3 柱顶至检验荷载点距离(为 0.1m); h支柱截面处的高度; h1柱底截面高度; h2柱顶截面高度; b支柱截面处的宽度; b1柱底截面宽度; b2柱顶截面宽度。 图 1 腕臂支柱外形图 4 TB/T 2286.1-2008 2286.1- L柱高; L1荷载点高度; L2支持点高度(支柱埋人地下的深度); L3 柱顶至检验荷载点距离(为 0.1m); h支柱截面处的高度; h1柱底截面高度; h2柱顶截面高度; b支柱截面处的宽度; b1柱底截面宽度; b2柱顶截面宽度。 直埋式软横跨 横跨支柱外形图 图 2 直埋式软横跨支柱外形图 5 TB/T 2286.1-2008 2286.1- L柱高; L1荷载点高度; L3柱顶至检验荷载点距离(为 0.1m); h支柱截面处的高度; h1柱底截面高度; h2柱顶截面高度; b支柱截面处的宽度; b1柱底截面宽度; b2柱顶截面宽度。 法兰式软横跨支柱外形图 图 3 法兰式软横跨支柱外形图 6 TB/T 2286.1-2008 2286.1 表 1 腕臂支柱外形尺寸 柱高 支柱规格 M 柱底尺寸 mm 柱顶尺寸 mm 锥 度 L H 8.7382.6 + H 38 9.2 + 2.6 L1+L3 8.7 9.2 8.5 8.7 9.0 9.2 8.5 8.7 9.0 9.2 8.5 8.7 9.0 9.2 8.5 8.7 9.0 9.2 L2 2.6 2.6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3.0 h1 550 550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705 b1 290 290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291 h2 267 255 418 413 405 400 418 413 405 400 418 413 405 400 418 413 405 400 b2 196 192 214 213 211 210 214 213 211 210 214 213 211 210 214 213 211 210 i1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1 40 i2 1 120 1 12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1.3 11.8 11.5 11.7 12.0 12.2 11.5 11.7 12.0 12.2 11.5 11.7 12.0 12.2 11.5 11.7 12.0 12.2 H 8.5603.0 + H 8.7603.0 + H H 60 9.0 + 3.0 60 9.2 + 3.0 H 8.5783.0 + H 8.7783.0 + H H 78 9.0 + 3.0 78 9.2 + 3.0 H 8.5933.0 + H 8.7933.0 + H H 93 9.0 + 3.0 93 9.2 + 3.0 110 H 8.5 + 3.0 110 H 8.7 + 3.0 H H 110 9.0 + 3.0 110 9.2 + 3.0 注:表中 i1 为支柱正面(悬挂方向的支柱面)锥度, i2 为支柱侧面(平行线路方向的支 柱面)锥度。 7 TB/T 2286.1-2008 2286.1 表 2 软横跨支柱外形尺寸 柱高 支柱规格 M 柱底尺寸 mm 柱顶尺寸 mm 锥 度 L H 1290 .5 +3 130 H 12+3.5 170 H 12+3.5 L1+L3 12 12 12 13 15 13 15 13 15 15 15 15 15 L2 3.5 3.5 3.5 0 0 0 0 0 0 0 0 0 0 h1 920 920 920 820 900 820 900 820 900 900 900 900 900 b1 403 403 403 h2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b2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300 i1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1 25 i2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 150 15.5 15.5 15.5 13 15 13 15 13 15 15 15 15 15 H 150 13 H 150 15 H H H H H H H H 200 13 200 15 250 13 250 15 300 15 350 15 400 15 450 15 387 400 387 400 387 400 400 400 400 400 4.3 检验弯矩 4.3.1 支柱的标准检验弯矩见表 3 至表 8。 表 3 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30m/s 的腕臂支柱标准检验弯矩 支柱规格 H 8.7382.6 + H 38 9.2+ 2.6 单位为千牛米 H 8.5933.0 + H 8.7933.0 + 100 87 11 70 18 H H 93 9.0+3.0 93 9.2+3.0 H 8.5603.0 + H 8.7603.0 + 65 54 11 65 20 H H 60 9.0+3.0 60 9.2+3.0 H 8.5783.0 + H 8.7783.0 + 85 73 11 85 20 H H 78 9.0+3.0 78 9.2+3.0 情况一 悬挂方向弯矩 悬挂方向弯矩 40 35 7.5 40 15 65 54 12 65 21 85 73 12 85 21 100 87 12 70 19 情况二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情况三 情况四 反悬挂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注 1:表中情况一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悬挂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检验弯矩。 注 2:表中情况二是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同时检验支柱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 准检验弯矩。 注 3:表中情况四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 检验弯矩。 8 TB/T 2286.1-2008 2286.1 表 4 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35m/s 的腕臂支柱标准检验弯矩 支柱规格 H35 8.5603.0 + H35 8.7603.0 + 65 51 15 65 22 H35 9.0603.0 + H35 9.2603.0 + 65 51 16 65 23 H35 8.5783.0 + H35 8.7783.0 + 85 70 15 85 22 H35 9.0783.0 + H35 9.2783.0 + 85 70 16 85 23 单位为千牛米 H35 8.5933.0 + H35 8.7933.0 + 100 84 15 70 20 H35 9.0933.0 + H35 9.2933.0 + 100 84 16 70 21 情况一 悬挂方向弯矩 悬挂方向弯矩 情况二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情况三 情况四 反悬挂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注 1:表中情况一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悬挂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检验弯矩。 注 2:表中情况二是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同时检验支柱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 准检验弯矩。 注 3:表中情况四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 检验弯矩。 表 5 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40m/s 的腕臂支柱标准检验弯矩 支柱规格 H40 8.5783.0 + H40 8.7783.0 + 85 68 19 85 25 H40 9.0783.0 + H40 9.2783.0 + 85 68 21 85 27 H40 8.5933.0 + H40 8.7933.0 + 100 81 19 85 25 H40 9.0933.0 + H40 9.2933.0 + 100 81 21 85 27 单位为千牛米 110 H40 8.5+3.0 110 H40 9.0+3.0 110 H40 9.2+3.0 H40 8.7933.0 + 115 95 19 85 25 情况一 悬挂方向弯矩 悬挂方向弯矩 115 95 21 85 27 情况二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情况三 情况四 反悬挂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注 1:表中情况一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悬挂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检验弯矩。 注 2:表中情况二是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同时检验支柱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 准检验弯矩。 注 3:表中情况四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 检验弯矩。 9 TB/T 2286.1-2008 2286.1 表 6 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30m/s 的软横跨支柱标准检验弯 矩 支柱规格 H 1290 .5 +3 90 130 H 12+3.5 170 H 12+3.5 单位为千牛米 300 15 H 150 13 H 150 15 150 H H 200 13 200 15 H H 250 13 250 15 H H 350 15 H 400 15 H 450 15 悬挂方向弯矩 情况一 平行线路方向弯 矩(3偏角产生 的附加弯矩) 悬挂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 情况二 矩(30m/s 的柱风 弯矩和 3偏角产 生的附加弯矩) 情况三 反 悬挂方向弯矩 130 17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 7 9 8 11 13 16 19 21 24 78 115 150 130 170 220 260 300 360 400 27 29 31 44 46 49 51 53 55 57 90 45 90 45 90 45 90 55 90 55 90 55 90 55 90 55 150 65 150 65 情况四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注 1:表中情况一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悬挂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检验弯矩。 注 2:表中情况二是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同时检验支柱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 准检验弯矩。 注 3:表中情况四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 检验弯矩。 表 7 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35m/s 的软横跨支柱标准检验弯矩 支柱规格 悬挂方向弯矩 情况一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3偏角产生的附 加弯矩) 悬 挂方向弯矩 情况二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35/s 的柱风弯矩和 3偏角产生的附加 弯矩) 情 况三 情况四 反悬挂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130 170 H35 1290 .5 H35 12+3.5 H35 12+3.5 H35 +3 200 13 单位为千牛米 400 15 H35 250 13 H35 200 15 H35 250 15 H35 300 H35 350 H35 15 15 300 350 H35 450 15 90 130 170 200 250 200 250 400 450 5 7 9 11 13 11 13 16 19 21 24 75 110 145 165 214 165 214 252 290 347 385 36 38 40 48 53 68 70 72 74 77 79 90 52 90 52 90 52 90 65 90 65 150 90 150 90 150 90 150 90 150 90 150 90 注 1:表中情况一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悬挂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检验弯矩。 注 2:表中情况二是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同时检验支柱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 准检验弯矩。 注 3:表中情况四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 检验弯矩。 10 TB/T 2286.1-2008 2286.1 表 8 支柱结构设计风速为 40m/s 的软横跨支柱标准检验弯 矩 支柱规格 悬挂方向弯矩 情况一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3 偏角产生的附加弯矩) 悬挂 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情况二 (40m/s 的柱风弯矩 和 3偏角产生的附 加弯矩) 情况三 情况四 反悬挂方向弯矩 平行线路方向弯矩 130 65 130 65 140 70 140 70 150 110 150 110 150 110 150 110 150 110 150 110 48 50 60 63 85 88 90 92 94 96 130 170 H40 12+3.5 H40 12+3.5 H40 200 13 单位为千牛米 400 15 H40 250 13 H40 200 15 H40 250 15 H40 300 H40 350 H40 15 15 300 350 H40 450 15 130 170 200 250 200 250 400 450 7 9 11 13 11 13 16 19 21 24 100 135 160 208 160 208 245 280 335 370 注 1:表中情况一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悬挂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检验弯矩。 注 2:表中情况二是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同时检验支柱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 准检验弯矩。 注 3:表中情况四是用卧式悬臂试验检验支柱平行线路方向结构性能的标准 检验弯矩。 4.3.2 本部分适用于支柱结构设计风速小于或等于 40 ms 的情况。 4.3.3 所有支柱 都可兼作打拉线下锚柱使用(垂直分力小于或等于 65 kN),但悬挂方向的弯矩与由 下锚所 产生的悬挂方向附加弯矩之和不应大于支柱悬挂方向的标准检验弯矩。 5 技术要求 5.1 一 般要求 支柱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按技术文件制造,但经供需双方协议,也可生产其他规 格的支柱。 5.2 原 材 料 5.2.1 水 泥 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 42.5, 其性能应 符合 GB 175 及 GB 748 的规定。 5.2.2 集 料 细集料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为 3.22.3。粗集料宜采用碎石或具有破碎面的卵碎 石,其质 量应分别符合 GBT 14684 和 GB/T 14685 的规定。 5.2.3 水 混凝土拌和用水 的质量应符合 JGJ63 的规定。 5.2.4 外加剂 外加剂的质量应符合 GR 8076 的规定,不应 掺人氯盐类外加剂。 11 TB/T 2286.1-2008 2286.15.2.5 掺合料 掺入混凝土中的 I 级粉煤灰和磨细矿渣粉应 分别符合 GBT 1596 及 GBT 18046 的规定。 5.2.6 钢 材 5.2.6.1 预应力钢筋宜采用螺旋肋钢丝或刻痕钢丝,其性能应符合 GBT 5223 的规定。 5.2.6.2 非预应力钢筋宜采用 HPB235、HRB335 钢筋和乙级冷拔低碳钢丝,其性能应符合 YBT 52942006、GBT 70l、GB 13013 和 GB 1499 的规定,构造筋宜采用乙级螺旋肋 冷拔低碳钢丝, 其螺旋肋形式应符合 GBT 5223 的规定。 5.2.6.3 底座法兰盘用钢板采 用 Q235B 钢,支柱的工作温度低于-20时,不应采用沸腾钢。所用 的钢材应具有质量证 明书,其质量应符合 GBT 7002006 的规定。 5.3 混凝土 5.3.1 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 级 不应低于 C50,施加预应力时不应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 75。出厂时应达到混凝土的设 计强度 等级。 5.3.2 混凝土的总碱量 当骨料具有碱活性时,混凝土的总碱量应符合 TBT 30542002 的规定。 5.3.3 混凝土耐久性能 具有耐久性能要求的支柱,其混凝土 应符合 GBJ 82 的规定,并满足如下要求: a) 56 d 龄期混凝土抗冻性(快冻法)300 次合 格。 b) 56 d 龄期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电最不大于 l000 C。 5.4 构造要求 5.4.1 混凝土保 护层 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 20mm,保护层厚度允许偏差见表 9。 5.4.2 钢筋和钢丝加工 5.4.2.1 钢筋和钢丝应无油污,调直下料后,不应有局部弯曲,端面应平 整。其下料长度的相对误 差应符合 GB 50204-2002 的规定。 12 TB/T 2286.1-2008 2286.1 表 9 各部尺寸允许偏差 序号 1 2 3 4 5 6 7 8 项 目 名 称 项点类别 B B B B B B B B 允许偏差 mm +30 ? 20 柱高 支柱截面的高度 支柱截面的宽度 翼缘厚度 工字型断面腹板厚度 横腹杆高度 表 面平整度(用 1m 钢板尺量) 预应力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正面弯曲度 +8 ?4 +10 ?5 +4 ?2 +5 ?3 +5 ?3 5 +8 ?2 L/800 A L/600 10 B 15 9 弯曲度 侧面弯曲度 柱底 10 端部倾斜(测量侧向) 柱顶 横向 位置 纵向 腕臂底座两孔间距 直径 预埋管端外露 高度 底板长度 底板宽度 5 10 B 3 +2 0 +4 ?2 11 预埋管及预留孔 5 5 B 0.5 1.5 12 法兰盘 底板厚度 螺孔中心距 垂直线路的正面弯曲度应扣除因非对称布筋引起的反拱值后(见附录 A) ,符合本标 准的规定。 注:A 为关键项点,B 为主要项点。 5.4.2.2 钢筋焊接接头的抗拉强度不应低于该材料抗拉强度,并符合 GB502042002 的规定。 钢筋骨架、 5.4.3 钢筋骨架、网片及地线 应按设计图纸制作,焊接要牢固,并 按 GB 502042002 的规定进行验收。 5.4.4 地线焊接要求 为了保证地线牢固和导电良好, 其地线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00 mm。所有施焊部位一律采用双面 13 TB/T 2286.1-2008 2286.1 焊,焊缝高度不应小于 4 mm、宽度不应小于 10mm、长度不 应小于 60 mm。 5.4.5 底座法兰盘 按设计图纸制造,其质量应符合 GB 50205200l 的规 定,并进行热浸镀锌防腐处理。 5.5 施加预应力的技术要求 主筋编组及张拉时,应保证钢 丝或钢筋受力均匀。预应力主筋的张拉力不应低于设计值。可采 用超张拉工艺,并应符合 GB 502042002 的规定。预应力主筋不得断筋。 5.6 养护与脱模 5.6.1 支柱养护 支柱采 用蒸汽养护时,静停时间不应少于 2h。 5.6.2 支柱脱模 支柱脱模后, 应在室外洒水养护 14d, 经常保持支柱表面的湿润状态,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5时, 不再洒水。 支柱出厂 前,两端主筋应切除,并作防腐处理。 5.7 外观质量 外观质量应符合表 10 的规定。 表 10 外观质量指标 序号 内容 项点类别 项目要求 翼缘不允许有裂缝,但龟裂、水纹不在此限。 横 腹杆不应有裂缝(包括支柱翼缘与横腹杆联结处),但当一根横腹杆裂缝数 不超过 2 条,支 柱每侧横腹杆总裂缝数不超过 5 条且未贯通时,允许修补。 1 裂缝 A 下部第一芯模孔 下腹板处的裂缝不应超过 2 条,允许修补。 其他部位的裂缝(也包括紧靠矩形截面处的 变截面段)不应多于 2 条,且裂缝 宽度不应大于 0.1mm,长度不应延长到裂缝所在截面高 度的 1 ,允许修补。 2 翼缘不应有碰伤、掉角,但当碰伤深度不超过主筋保护层厚度时, 允许修补。 2 碰伤掉角 B 其他部位不应有碰伤,但当碰伤面积不大于 100cm 时,允许 修补。 3 4 5 6 7 漏浆 露筋 蜂窝 麻面、粘皮 预留孔 B A A B B 翼缘不应漏浆,但当漏 浆深度不大于主筋保护层厚度时,且累计长度不大于柱 高的 5时,允许修补。 支柱表面 不允许露筋。 支柱表面不允许有蜂窝。 支柱表面不应有麻面和粘皮,但当局部麻面和粘皮 面积不大于 25cm 并未露主 筋时,允许修补。 预留孔不应倾斜,且应贯通。 2 2 注:A 为关键项点,B 为主要项点。 14 TB/T 2286.1-2008 2286.15.8 允许偏差 各部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9 的规定。 5.9 结构性能检验 5.9.1 抗裂检验 支柱加载至标准检验弯矩的 100时,不应出现裂缝,即 cr cr,(cr=1.0)。法兰盘上 部 150 mm 范围内卸荷后不闭合的无规则裂缝不 影响试验结果。 式中: cr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 0 0 标准检验弯矩作用下的抗裂检验系数实测值。 cr 5.9.2 挠度检验 支柱加荷至标准检验弯矩的 100时,柱顶挠度不应大于 5.9.3 承载 力检验 支柱加载至标准检验弯矩的 200时,不应出现下列任一种承载能力极限状态标志: a) b) 受拉区混凝土裂缝宽度达到 1.5 mm,或受拉钢筋被拉断;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 0 1 .5 (Ll+L3)。 100 即实测承载力检验弯矩,应符合 M 式中: Mk 的要求。 M 0 支柱承载力检验弯矩实测值; Mk标准检验弯矩; 支柱承载力综合检验系数允许值(=2.0)。 6 试验方法 6.1 混凝土抗 压强度 6.1.1 混凝土应在灌注工序中随机取样制作立方体试件,3 个试件为一组。 6.1.2 6.1.2 每生产班拌制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一次,每次至少成型三组,且与支 柱同条 件养护。 6.1.3 6.1.3 一组试件用于检验脱模强度,一组用于检验评定混凝土 28 天抗压强度,另一组备用。 6.1.4 6.1.4 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应符合 GB 5008l 一 2002 的规定。 6.1.5 6.1.5 具有耐久性能要求的支柱混凝土应在生产前及每年按 5.3.3 要求进行耐久性能试验。 1. 15 TB/T 2286.1-2008 2286.16.2 结构性能试验 6.2.1 情况一和情况四采用卧式悬臂试验 方法试验,卧式悬臂试验方法与测量仪表布置如图 4。 6.2.2 卧式悬臂试验方法的加载程 序如下: 第一步 由零按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矩 20的级差加载至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矩 的 80, 每次 静停时间不少于 1 min;然后按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矩 10的级差继续加 载至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 矩的 100,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 3 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 并测量和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 第二步 卸荷至零。 第三步 由零按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 矩 20的级差加载至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矩的 80, 每次 静停时间不少于 1 min;然后 按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矩 lO的级差继续加载至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 矩的 100,每次静 停时间不少于 3 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并测量和记录裂缝宽度及挠度值。 第四步 如 果在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矩 100时出现裂缝,则卸荷至零。如果未出现裂缝则继 续按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矩 10的级差加载至裂缝出现,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和挠度 值,每次静停 时间不少于 3 min。 第五步 由初裂弯矩(裂缝宽度小于 0.02 mm 时的弯矩 值)卸荷至零,卸荷后静停时间不少于 3 min,观察裂缝是否闭合,并测量其残余挠度值, 作好记录。 第六步 由零按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矩 20的级差加载至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 矩的 160,测 其裂缝宽度及挠度值,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 l min,然后,按情况一的标 准检验弯矩 10的级差继 续加载,递增至情况一的标准检验弯矩的 200,每次静停时间 不少于 3 min,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 和挠度值,检查是否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然后卸 荷至零。 第七步 由零按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矩 20的级差加载至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矩 的 160,测 其裂缝宽度及挠度值,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 l min,然后,按情况四的标准 检验弯矩 10的级差继 续加载,递增至情况四的标准检验弯矩的 200,每次静停时间不 少于 3 min,测量并记录裂缝宽度 和挠度值,检查是否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然后卸荷 至零。 6.2.3 情况二采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方法试验。立式双向加载试验的加载方式如图 5。 16 TB/T 2286.1-2008 2286.1- l混凝土台座; 2弹性滚动支座; 3测力器; 4挠度测定架; 5 宽 150mm 硬木制成的垫板。 注 1:如柱高大于 15m,可采用三个弹性滚动支座,图中括号 内数字为支点位置。 注 2:A 支点处于垫板中线上,到支柱根端的距离等于 150mm,B 支 点右端面到支柱根端面的距离等于 L2。 注 3:图示弹性滚动支点位置可以左右移动 0.6m,滚动支点处地面水平。 图 4 卧式悬臂试验方法示意图 Fx悬挂方向所加荷载; Fy平行线路方向所加荷载。 立式双向加载试验方法示意图 图 5 立式双向加载试验方法示意图 17 TB/T 2286.1-2008 2286.16.2.4 立式双向加载试验方法的加载程序如下: 第一步 由 零按各向标准检验弯矩 20的级差在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方向同时加载至各向标准 检验弯 矩的 80,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 l min;然后按各向标准检验弯矩 10的级差继续加载至 各 向标准检验弯矩的 100,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 3 min,观察是否有裂缝出现,并测量 和记录裂缝宽 度及挠度值。 第二步 如果在标准检验弯矩 100出现裂缝,则卸荷至零。 如果未出现裂缝则继续按各向标 准检验弯矩的 10的级差加载至裂缝出现,测量并记录裂 缝宽度和挠度值,每次静停时间不少于 3 min。 第三步 由初裂弯矩(裂缝宽度小于 0.02mm 时的弯矩值)卸荷至零,卸荷后静停时间不少于 3 min,观察裂缝是否闭合,并测量其残余 挠度值,作好记录。 第四步 由零按各向标准检验弯矩 20的级差在悬挂方向和平行线路 方向同时加载至各向标准 检验弯矩的 100时,测其裂缝宽度及挠度值,递增至各向标准 检验弯矩的 160,每次静停时间不 少于 1 min。然后按各向标准检验弯矩 10的级差继 续加载,递增至标准检验弯矩的 200,每次 静停时间不少于 10 min,测量并记录裂缝宽 度和挠度值,检查支柱是否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然 后卸荷至零。 6.2.5 带法兰盘的支 柱采用立式双向加载试验(情况二),所加荷载可为水平,加载程序按 6.2.4 的 规定进行。 6.2.6 在进行承载力试验后,测量支柱的两端及中部保护层厚度。 6.3 实测抗裂计算 6.3.1 支柱的抗裂检验系数 cr 是以初裂弯矩与标准检验弯矩之比求得: 0 0 = cr 式中: Mf Mk Mf实测初裂弯矩值,单位为千牛米(kNm)。 6.3.2 实测初裂弯矩值的确定如下: a) 当在加载过程中第一次出现裂缝时:裂缝宽度 小于或等于 0.02 mm 时,取当前荷载作为实 测初裂弯矩值;裂缝宽度大于 0.02 mm 时, 取当前荷载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实测 初裂弯矩值。 b) 当在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 内第一次出现裂缝时,取当前荷载与前一级荷载值的平均值作为 实测裂弯矩值。 c) 当在 规定的荷载持续时间结束后第一次出现裂缝时:裂缝宽度小于或等于 0.02 mm 时,取 当前 荷载作为实测初裂弯矩值;裂缝宽度大于 0.02 mm 时,取当前荷载与前一级荷载值的 平均 值作为实测初裂弯矩值。 18 TB/T 2286.1-2008 2286.16.4 实测挠度计算 6.4.1 卧式悬臂试验时,任一级荷载下的 柱顶挠度 f s,按下式计算: f s= f c 式中: f a + fb L+ f L2 a f c由测量仪器测得柱顶支点 c 的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 f a由测量仪器 测得支点 A 的变形值,单位为毫米(mm); f b由测量仪器测得支点 B 的变形值,单位 为毫米(mm)。 6.4.2 立式双向加载试验时,将经纬仪放置于垂直悬挂方向,任一级荷载下的柱顶挠度, 可用经纬 仪直接测出。 6.5 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设备的技术要求应符合 GB/T 4623- 2006 的规定。 7 检验规则 7.1 外观质量及尺寸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测工具与检测方法见 表 1 1。 表 11 外观质量和尺寸的检测工具与检测方法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检测项目 裂缝宽度 漏浆长度 漏浆深度 碰伤长度 碰 伤深度 蜂窝 端部倾斜 麻面、粘皮 柱高 支柱截面 保护层厚度 检测工具与检测方法 用 20 倍读数放大镜测量,精确至 0.01mm 用钢卷尺测量,精确至 1mm 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 精确至 0.1mm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精确至 1mm 用深度游标卡尺测量,精确至 0.1mm 观察 用规格为 500mm 直角尺测量 用钢卷尺(或钢直尺)测量,精确至 1mm 用钢卷尺测量, 精确至 1mm 用钢直尺或卡尺在同一断面测定,精确至 1mm 用钢直尺测量四个点, 在中部 上下翼缘及两端每个断面测一 点,翼缘三个面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均测,取最小值 将拉线 紧靠支柱的两端部,用钢直尺测量其弯曲处的最 大距离(矢高),精确至 1mm 用游标卡尺测 量,精确至 0.1mm 0.5 0.02 1 1 1 1 1 检测工具分度值 mm 0.01 1 0.02 1 0.02 12 13 弯曲度 法兰盘底板厚度 7.2 材料性能检验 所有原材料应有制造厂合格证书或检验报告单。材料进厂后应按规 定进行检验。 19 TB/T 2286.1-2008 2286.17.3 出厂检验 7.3.1 检验项目 包括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 尺寸偏差(不包括保护层厚度)、抗裂性和标准检验弯矩下的挠度 检验。 7.3.2 批 量 批量 确定如下: a) 当同一规格的腕臂支柱连续生产 3 1300 根或在三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 3 000 根时也应作为 一个验收批; b) 当同一规格的软横跨支柱连续生产 l 000 根或在三个月内生产总数 不足 l 000 根时也应作 为一个验收批。 7.3.3 抽 样 7.3.3.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所有支柱均应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 7.3.3.2 结构性能 从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合格的产品中,随机抽取 l 根按 6.2.2 或 6.2.4 的 规定,进行支柱 的抗裂检验和标准检验弯矩下的挠度检验。 7.3.4 判 定 7.3.4.1 混凝土强度检验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按 GBJ 107 的规定进行。 7.3.4.2 外 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每根支柱:A 类项点应全部合格;B 类项点的不合格判定数等于 3(Re=3)。 不合格支柱应剔除。 7.3.4 .3 修 复 外观缺陷允许修补的产品应修补完好.经检验合格后验收 7.3.4.4 结构性能 样品的抗 裂性和挠度检验均符合 5.9 规定时,则判该批产品结构性能合格。当结构性能检验不 合格 时,允许从同批产品中再抽取 2 根复验,其中仍有 l 根不合格时,则判该批产品结构性能 不合 格。 7.3.4.5 总判定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和结构性能均合格时,则该批 产品判为合格。 7.4 型式检验 7.4.1 检验条件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 a) 当首次投产或当结构、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 b) 当停产一年以上,恢复生产时; 20 TB/T 2286.1-2008 2286.1c) 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d) 当同一 规格的腕臂支柱各连续生产 6000 根或在六个月内生产总数不足 6000 根时; e) 当同一规 格的软横跨支柱各连续生产 2 000 根或在一年内生产总数不足 2 000 根时。 7.4.2 检验 项目 包括混凝土强度、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抗裂性、标准检验弯矩下的挠度和承载力检 验。 7.4.3 抽 样 7.4.3.1 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 每批随机抽取 10 根进行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检验。 7.4.3.2 结构性能 7.4.3.2.1 从外观质量和尺寸偏差合格的支柱中随机抽取 2 根,按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