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代诗歌的研究型教学_第1页
略谈古代诗歌的研究型教学_第2页
略谈古代诗歌的研究型教学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略谈谈古古诗诗歌歌的的研研究究型型教教学学 嘉善新世纪学校 薛海峰 内容提要:古诗歌是我们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特别面对的是一群中学生,作者力图从教学的现状、 韵律、意蕴、情感把握几个角度去讨论古诗歌教学。 关 键 词: 古诗歌 教学 研究 韵律 意蕴 情感把握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哺育我们民族的 甘甜乳汁。特别在诗歌方面,人才辈出,名篇不断,到了唐朝诗歌发展到了巅峰状态,上 到王公贵胄下到凡夫俗子,对诗歌都有特别的爱好。综观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伟大的诗人 如夜晚的星辰,光耀千古。学习古诗文,在物欲横流,西方文化大举进入的情况下,显得 尤为重要而迫切了。无论是从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角度, 学习古诗歌,提高文化修养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还得下大工夫不可。 我们现在的中学课本中选的诗,不很有系统,显的较为凌乱,让学生学了没有整体感, 如一盘散珠,虽然很美但缺乏整体内在的联系。学生学了只见树木而不见森林,更无法从 宏观角度来把握诗的发展历史,有点鱼好吃,而不知鱼从何处来的味道。 我个人以为我们可以打破教材安排的顺序来教。如从初一开始,现在选的第一篇是三 国时曹操的龟虽寿 ,带给学生的印象是三国前是不是就没有诗呢,好像三国的诗就是最 早的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从诗的起源开始教,而不是仅停留在个别诗文的赏析上。可 以 从诗经开始教,我国的春秋时代是“诗教盛行”的年代,能熟读诗经并能引用 得体这是“君子”的重要标志。连孔子也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对诗 的功用作了准确的说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儒家要求弟子学习的“六艺” 之一,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作品,如关雎 、 氓 、 伐檀 、 硕鼠等都是 非常好的名篇。而汉朝的诗歌特别是乐府民歌,也是不可不学的内容,然后再接上现在课 文的三国曹操的龟虽寿就显得很联贯了。 我们知道诗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强烈节奏美、韵律美,高度集中反映生 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裁。古人在诗的韵律上是非常讲究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吴世 昌先生说:“近体的律诗和绝句,尤其是律诗,却不可不注意平仄,否则念起来非常别扭, 就不成为律诗了。因为律诗的定义就是合乎格律之诗,而格律即不外平仄和用韵。 ”联 系初一的新教材中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家” 、 “斜” 、 “麻” 、 “花”都押同一个韵”“” (“斜”古音念“xi) 再如杜牧的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这首诗中的“沙” 、 “家” 、 “花”也都押同一个韵“” 。 这里上课的时候可以和龟虽寿 、 过故人庄比较一下,从体裁上看, 龟虽寿是 古体诗,而过故人庄则是近体诗,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一,古体诗传自汉魏, 那时读字并不严格分平仄,传统如此,没有改变的必要。近体诗是唐代新创的作品,在唐 以前的诗人中,已有人注意到平仄在诗歌中的作用。故欲写近体诗就必须遵循其格律。 ”比 较以后就明显发现龟虽寿不讲究平仄,而过故人庄很讲究平仄。二,古体诗可以 写的很长,若通篇每句要严守平仄格律,不但束缚太多,而且也太单调、呆板。长诗而严 守平仄格律者是排律。人们不喜欢排律就因为它太呆板、单调。 ”的确如此, 龟虽寿比 过故人庄长多了,容量大。三,古体诗适合于叙事,比较接近散文,最重要抒写自如, 不受拘束。近体是抒情诗,比较短,需要读起来和谐悦耳,才能和抒情述怀的情调相称, 和谐要靠节奏,而平仄的错综配置,正是构成节奏的重要因素。 ” (吴世昌的诗词论丛 ) 第二 我们学习古诗文可以多从意蕴上挖掘美。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 感情等各种内容,属于本文结构的纵深层次。 从历史内容看,如我们现在的初一教材中的咏史诗杜牧的泊秦淮就很有历史的苍 桑之感。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我们可以经常性地给学生讲授些这类诗,带着学生走进历史长廊,去听一听不知亡国之 恨的歌女正唱着的玉树后庭花 ,诗人那种强烈的对国事的忧虑和歌女背后的昏庸统治者 的纸醉金迷的生活形成了极大反差,不知不觉中向学生灌输了忧患意识和爱国深情。 从哲学意味看,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说:“写诗这种活动比历史更富于哲学意 味。 ”在古诗中,有很多是有哲学味的,特别是宋人对哲理诗更是偏爱,如初一新教材中选 的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优秀的哲理诗总是讲究意蕴,所以如不看题目,以为朱熹只不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简单 的道理半亩方塘清如许的原因是因为有源头的活水,但联系到诗题目观书有感我们就 会发现,作者这首诗告诉我们人要不断学习才能进步,事物要不断革新才能保持旺盛的生 命力。再如教材中的另一首诗宋人杨万里的送松源晨炊漆公店: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给学生讲述了“人们总说上山难下山易,却不知下山之后仍要上山。诗人把行 人 下龄时的心理写得生动有趣,虽未明言劝诫,而读者自知其中蕴含着人生的普遍道 理。这就是诗歌用形象的比喻讲述深刻道理的好例子。 ” 从美学的角度看,我们还是以过故人庄为例,这首诗既没有很深的历史背景又没 有什么深文大义,但还是那么让人喜爱,原因就在于正如课文引言所说:“绿树俩句 写出了农村的优美风光, 开轩俩句写出了农家的劳动生活。这些看起来平淡无奇,却充 满了回归自然的情趣。 ”这首诗和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样都给人以平淡 之美,如二泉之水,淡淡的没有味道,慢慢的品,还有点甜。这样的古诗在教的过程中让 学生不知不觉得到美的教育。 第四 我们学习古诗歌可以多从情感上把握。我们知道每首诗的作者在创作上都渗透了 个人的感情,不过有些明显,有些含蓄,在教学中,我们就应尽力培养挖掘学生的情感, 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以期能透过字面而能与诗人达到共鸣。教学诗歌不能停留在苍白的 传授知识和无情说教的低层次。我国现代作家孙犁说:“在创作上,不能吝惜情感。情感 付出越多,收回来的就越大。 ” 同样,我想这在学习诗歌上也同样适用,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没有情感的认识是科 学的认识。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 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 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 ”情感把握中应有的 正确的情感态度,而正确的情感态度有一个特点就是诚挚性,也就是庄子中所讲的 “真” 。要的是真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笑者,虽笑不严” 。 (庄 子?渔夫 ) 。这是对诗的创作者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我们作为诗歌欣赏者提出的要求,希望 我们能在吟诗中品出“真”,因为每首诗都有真情。真情来自何处?真情来自体验。正如高 尔基在比较文学家与科学家不同之处说“科学家研究公羊用不着想象自己也是一头公羊”而 文学家则“虽慷慨,却必须想象自己是个吝啬鬼,他虽无私心,却必须觉得自己是一个贪婪 的守财奴;他虽意志薄弱,但却必须令人信服地描写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高尔基论 文学技巧 ) 。 我们在讲授诗歌时想让我们的学生引起共鸣,可充分调动学生曾经经历过的事来寻找诗 歌的某种相似之处,学生一旦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容易有“身临其境”之感。如 在讲曹操的观沧海时,可先问学生可否见过大海,你见到的是什么样?让学生自己来 讲。想象自己是曹操。 在情感把握中要以审美的视角和艺术的方式,把情感把握寄寓于“境”的创造之中。诗 人在创作诗歌时,总力图将情、境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诗歌是典型的情感艺术,但载体 是境。 ”清魏源说“情不可以激”应“有譬而喻”就是这个意思。列夫 托尔斯泰说得更明 白:“每一种富有诗趣的情感,都得由抒情风格、场面、人物、性格或大自然的描写等等 流露出来。 ” “可不要议论” 。 (列夫 托尔斯泰日记 ) 。 这段在我们的课文中也有很好的例子,那就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以“枯藤、 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这十个意象组成了一幅凄凉的深秋晚景图,作者没有说出当时自己的心情但是我们在昏 鸦老树下,枯藤小桥边,流水旁的古道上一个孤独的行者骑着瘦马,走在夕阳落霞中,怎 能不让人断肠,作者那种在“九儒十丐”文人地位极端低下的元代,这个可怜的“断肠人” 形象其实又何尝不是我国古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