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名称的由来_第1页
疫苗名称的由来_第2页
疫苗名称的由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卡介苗研究综述 摘要:摘要:卡介苗是一种用来预防儿童结核病的预防接种疫苗。接种后可使儿童对结核病的特 殊抵抗力。这一疫苗是由两位法国学者卡迈尔与介兰发明,将有毒力的牛型结核分支杆菌 在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长期培养传代,得到的减毒杆菌,为了纪念发明者,将这一预 防结核病的疫苗定名为“卡介苗” 。目前,世界上多数国家都已将卡介苗列为计划疫苗必须 接种的疫苗之一。 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新生婴幼儿,接种后可预防发生儿童结核病, 特别是能防止那些严重类型的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 关键词关键词: :卡介苗;结核病;卡介苗多糖核酸;基因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前言前言 1.1. 卡介苗作用机理卡介苗作用机理 1.11.1 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 : 结核菌是细胞内寄生菌,因此人体抗结核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接种 卡介苗是用无毒卡介菌(结核菌)人工接种进行初次感染,经过巨噬细胞的加工 处理,将其抗原信息传递给免疫活性细胞,使 T 细胞分化增殖,形成致敏淋巴 细胞,当机体再遇到结核菌感染时,巨噬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迅速被激活,执 行免疫功能,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释放淋巴因子是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之 一,其中趋化因子(MCF)能吸引巨噬细胞及中性多核白细胞,使其趋向抗原物质 与致敏淋巴细胞相互作用的部位移动,巨噬细胞抑制因子(MIF)能抑制进入炎症 区的巨噬细胞和中性多核白细胞的移动,使它们停留在炎症或病原体聚集的部 位,利于发挥作用。MIF 可使巨噬细胞发生粘着,并使吞噬反应显著增加。巨 噬细胞激活因子(MAF)主要作用是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与消化能力,并加强巨噬 细胞对抗原进行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因此在结核菌侵 犯的部位,出现巨噬细胞的凝聚,大量吞噬结核菌。在分枝杆菌生长抑制因子 的作用下,还能抑制细胞内的结核菌生长,及至消化,最后消灭,形成结核的 特异性免疫。 1.21.2 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 : 在卡介苗进入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同时,还产生了比较广泛的非特 异性免疫作用,这与 T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T 细胞本身的直接杀伤作用及体 液免疫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发展历程发展历程 1.1.卡介苗的研发历程卡介苗的研发历程 1.11.1 国际的研发历程国际的研发历程: : 19 世纪 80 年代,法国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巴斯德,首先发明用减弱了毒力 的细菌预防某些疾病,效果很好。 法国另两位微生物学家卡尔美和介林从中受到启发,决心研究出一种预防 结核病的菌苗,为人类驱走结核病魔。1907 年,卡美尔和介林开始培养一株致 病力甚强的结核菌,该菌是从结核病牛乳汁中分离出来的。他们将该菌培养于 特制的培养基中,每隔 3 周移种一次,仔细观察结核菌的毒性改变情况。在培 养移种过程中,用豚鼠、家兔、猴子、小羊及小牛等进行多次试验,最后,终 于使该菌的毒力减弱许多,不但不会使动物发生结核病,而且对结核病产生了 免疫作用。 1921 年,卡美尔和介林将研制成功的结核菌苗,第一次应用于人类。被接 种者是巴黎一医院中的婴儿,他的父母均死于肺结核,抚养他的祖母也患肺结 核。医生把 10 毫克结核菌苗藏在乳汁内喂食,两天一次,共服三次,结果增强 了孩子对结核病的抵抗力。起初,为慎重起见,接种还只限于肺结核病人家庭 中的孩子,后来才逐渐地应用到其他的小孩身上。 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法国国家卫生与医学研究所和意大利比萨大学的研究 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改变结核杆菌的 ESX-5 基因组,可阻断 PEPPE 蛋白 的生产与运输。实验结果表明,感染变异结核杆菌的小鼠并不会患上结核病, 这证明 PEPPE 蛋白是影响结核杆菌毒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人员还发现, 感染变异结核杆菌的小鼠对结核杆菌产生了抗体,这表明人们可利用结核杆菌 的该活性减毒突变体研发出更有效的结核病疫苗。 卡介苗膀胱灌注是治疗表清性膀胱肿瘤一种有效的方法,治疗机理尚不清 楚,卡介苗治疗中包括局部细胞免疫,卡介苗的直接细胞毒性作用,细胞因子 的细胞杀伤以及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参与、与此同时, 卡介苗有效地克服肿瘤免疫逃逸,其中,细胞免疫是最重要的抗肿瘤成分,主 要有 CD8T 细胞,T 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NK) ,淋巴因 子激活杀伤细胞(LAK)和卡介苗激活的杀伤细胞(BAK)的参与。细胞信号传 导中,穿孔素粒酶途径和 Fas/FasL 途径构成了重要的细胞免疫杀伤分子机制, 对于治疗的免疫网络,树突状细胞(DC)也是不可或缺的,总之,这些发现有 助于对卡介苗的治疗机理认识的提高,以及改善卡介苗膀胱灌注治疗策略。 1.2 中国的研发历程中国的研发历程: 我国留法学者王良于 1933 年自法国引进菌株并在重庆筹办了我国第一个 BCG 实验室。1937 年刘永纯开始在上海巴斯德研究院生产 BCG。1948 年,陈正 仁、魏锡华、朱宗尧从丹麦血清疫苗研究所引进丹麦亚株 823,在北京组建 BCG 实验室,从事疫苗毒种、生产工艺的研究,并进行大批量的疫苗生产。为便于 农村、边远地区的使用,1985 年国内全部推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种子批菌 种 D2PB320S2 甲 10 株为生产疫苗株。 2.2.卡介苗的推广卡介苗的推广: : 2.12.1 在国际上的推广在国际上的推广: : 19221928 年,法国有 5 万多名儿童口服 BCG。嗣后采用了其他新的接种方 法,如皮内接种、多点针刺、划痕法。1923 年以后在全世界广泛使用。1928 年 将这株细菌取名为卡介菌(bacille Calmette-Guerin,BCG)用卡介菌制成的 活苗称卡介苗(bacille Calmette-Guerin vaccine) 。1948 年在巴黎召开了全 球第一次卡介苗会议,会议正式确认了 BCG 预防结核病的效果。1974 年,WHO 将 BCG 接种纳入扩大免疫计划,全世界已有 100 多个国家推广使用,已接种超 过 30 亿剂(每年约接种 1 亿儿童) 。 2.2 在国内的推广在国内的推广: 我国于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已开始在全国推广 BCG 接种工作,1978 年纳入 儿童计划免疫,目前全国使用数已超过十亿人次。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未来展望未来展望 卡介苗多糖核酸(BCG-PSN,是采用卡介苗经热酚法提取的多糖核酸类物质, 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增强 T 细胞、B 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使 用 BCG-PSN 治疗后,CD4、CD4/CD8 比值可明显升高5,6 ,BCG-PSN 能有效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