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自查报告_第1页
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自查报告_第2页
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自查报告_第3页
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自查报告_第4页
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自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浪乞讨人员医疗卫生服务情况自查报告 现在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我县社会救助工作情况,请予审议。 一、基本情况 (一 )整体谋划,统筹推进,健全社会救助政策体系 社会救助,原称社会救济,是指国家和社会对于失去劳动能力、遭受灾害,或因其他原因无法维持生活的低收入群体给予物质和精神帮助的各项扶贫济困措施。社会救助是解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发展需要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是社会大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县从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 利益问题出发,按照 “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同、社会参与 ”的方针,加快制度创新,整合救助资源,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建立健全了覆盖城乡、惠及全民,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援助、法律援助等为一体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2016年以来,我县出台了一个主体文件,即中共绍兴县委 绍兴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县委 201643 号 ),完善了六个专项政策,包括调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绍县政发 201711 号 )、完善医疗救助政策 (绍县政办发201762 号 )、临时救助实施办法 (绍县政发 201557 号 )、基本生活价格补贴 (绍县政发 201615 号 )、慈善助学 (绍县政办发201563 号 )、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绍县政办发 201573 号 )等。在此基础上,我县还印发了低收入家庭收入核定实施细则、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即时结算办法等操作性规定,形成了 “1+X”的社会救助政策体系。这一体系既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又与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相呼应,基本实现了三个 “确保 ”的工作目标:一是确保不同层面的困难群众都能得到相应及时的社会救助,二是确保所有困难群 众都能过上体面而又有尊严的生活,三是确保我县社会救助工作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前列。 (二 )明确对象,分层分类,提升社会救助保障水平 为科学合理地界定救助对象,确保不重复、不遗漏,我县根据困难群众的家庭收入、支出和困难程度,将全县救助对象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是低保对象,即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对象 ;第二类是低保边缘对象,即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100%150%之间的对象 ;第三类是因病致贫对象,即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低保边缘标准,但家庭年收入减去家庭成员因患重大疾病支出的医疗费用 (扣除各种报销、救助 、保险赔付 )后,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 150%以内的对象 ;第四类是就学困难对象,即家庭人均月收入超过低保边缘标准,但家庭年收入减去家庭成员因就读全日制大学学费支出 (按每人每学年 6000 元计算,不足6000 元的按实计算 )后,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低保标准 150%以内的对象。上述四类对象既包括了传统意义上的无收入、低收入困难群众,又兼顾了虽有一定收入但医疗费、学费支出负担较重的 “支出型 ”困难群众,同时还包括了因病、因灾、因祸等特殊原因造成生活困难的外来建设者,体现了救助对象覆盖范围的普惠性。到今年 8 月底止,我县共有 各类困难对象 8224 户 16557 人,占全县户籍人口的 其中低保对象 5414 户 8902 人,低保边缘对象 1886 户 4907 人,因病致贫对象 732 户 2178 人,就学困难对象 192 户 570 人。困难对象实行即时动态调整。 在合理确定救助对象的基础上,我县始终从困难群众的救助需求出发,进一步完善救助内容、救助范围和救助方式,不断满足不同对象的救助需求。 1、生活救助。 (1)最低生活保障。建立了低保标准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联动机制,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从 2015 年的每人每月 400 元、 300 元提高到 2017 年的 520 元、 450 元,分别提高 30%和 50%。低保金按照低保标准与家庭人均月收入之间的差额按实发放。 2016 年全县发放低保金 3243 万元 ;2017 年 16 月已发放 1875 万元。 (2)集中供养。对 414 名农村五保和城镇 “三无 ”对象分别在 18 家镇 (街道 )敬老院实行集中供养,供养标准按不低于上年度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60%确定, 2016 年为每人 11020元, 2017 年为每人 13090 元,供养经费由县、镇 (街道 )两级承担。(3)孤儿生活保障。向 140 名社会散居孤儿发放基本生活费,发放标准与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性 支出挂钩。 2016 年为每人每月 740 元, 2017 年为每人每月 806 元, 2016 年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 150 万元, 2017 年 16 月已发放 68 万元。 (4)基本生活价格补贴。当月同比价格指数涨幅达到或超过 3%时,向全县低保等各类困难对象发放基本生活价格补贴, 2016 年共发放 469 万元,惠及 70247 人次 ;2017 年 16 月已发放 49 万元,惠及 17707人次。 (5)节日慰问。 2017 年向全县低保对象每人发放春节慰问金 1000 元、半年度慰问金 500 元,向低保边缘、因病致贫、就学困难对象每人发放春节慰问金 500 元、半年 度慰问金 200 元,向孤儿发放春节慰问金和 “六一 ”儿童节慰问金每人 4000 元。开展县、镇两级大走访慰问活动, 34 位县领导分组对全县 466 户最困难家庭进行实地走访慰问,每户送去慰问金 12 万元。 2016年全县共发放慰问金 628 万元,惠及 21594 人次 ;2017 年 16 月已发放 4581 万元,惠及 42650 人次。 2、医疗救助。在惠民医疗优惠的基础上,采取基本救助、特种救助和特殊救助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困难群众医疗救助,缓解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1)惠民医疗。向全县低保、低保边缘和因病致贫对象发放惠民医疗卡,享受惠民 医院的 28 项减免和 3 项优惠政策。 2016 年惠民医疗支出 1254 万元, 2017 年 16 月已支出 1017 万元。 (2)基本救助。在医保可报销范围内的自负医疗费用,各类困难对象均实行零起救线,救助比例从 70%100%不等,救助金额上不封顶。本县户籍的其他对象和参加本县基本医疗保险两年及以上外来务工人员,自负 2 万元以上部分按 75%的比例救助,上限 8 万元。 (3)特种救助。低保、低保边缘和因病致贫对象肾、骨髓、肝等器官移植患者分别按 12、 16、 25 万元的标准给予定额救助,其他对象分别按 6、 8、 10 万元的标准给予定额救助 。对尿毒症患者做常规血透,低保、低保边缘和因病致贫对象,经过惠民优惠、医保报销和医疗救助后,实行全额救助 ;其他对象做血透给予每次 30 元定额救助。 (4)特殊救助。对低保、低保边缘和因病致贫对象住院期间发生的不可报销的治疗性医疗费用,低保对象再给予 90%的救助,上不封顶,低保边缘、因病致贫对象再给予 70%的救助,上限 8 万元。特种救助和特殊救助属全省首创,在全省会议上作专题介绍。 2016 年全县共使用医疗救助金 2166 万元,惠及 3761 人次 ;2017 年 16 月已使用968 万元,惠及 2759 人次。 3、临时救助。 临时救助是指对因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家庭给予非定期、非定量的生活救助。救助标准按家庭人数 1月城乡居民低保标准确定,按照 “应急解困、保障基本、县镇联动、规范高效 ”的原则实行一月一救。 2016 年全县共发放临时救助金 658 万元,惠及 1698 户 ;2017 年 16 月已发放 165 万元,惠及 562 户。 4、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一是对主动来县救助站求助或护送来站的对象,做到 “应收尽收,应助尽助 ”;二是对街头流浪乞讨人员做到 “主动巡查,劝导救助 ”;三是有效破解了街头流浪精神病人、传染病人、危重病人救助管 理服务的难题。 2016 年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明确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部门职责及有关程序的通知,通过部门联动,落实资金,对上述对象进行有效救助。目前县救助管理站正在按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评定标准,加快推进软硬件建设。 2016 年以来共救助各类人员 1216 人次,使用救助经费 74 万元,其中街头流浪精神病人、危重病人 128 人次,使用救助资金 30 万元。 5、教育救助。建立健全起从学前教育到大学阶段的家庭贫困学生助学救助体系,确保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失学。实行困难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制度,推进免费 义务教育和爱心营养餐制度,落实职业高中学生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和奖学金制度,建立普通高中困难学生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制度。对贫困家庭大学生给予助学救助,低保家庭子女就读大学的,每人每年助学金8000 元,低保边缘、因病致贫和就学困难家庭子女就读大学的,每人每年助学金 6000元。 2016年发放困难家庭大学生助学金 618万元,惠及 827 人 ;2017 年该项工作正在实施中。 6、住房救助。 (1)廉租住房保障。保障对象为城镇户籍的住房和经济困难户,保障方式采取货币补贴、实物配租、租金减免等。目前享受廉租住房保障的困难对 象有 224 户。 (2)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救助对象为农村户籍低保标准两倍及以下的住房困难户,救助方式为新建、改建、扩建、修缮、置换、租用等。 2016年全县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对象 241 户, 2017 年目标 160 户。 7、就业援助。举办人力资源招聘会, 2016 年至今累计举办困难人员就业援助专场招聘会 8 场,共推出公益性岗位 3700 余个。开展 “充分就业村 ”创建,到 2017 年 6 月底,全县已开展创建 “充分就业村 ”375 个,累计开发公益性岗位 2577 个,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2600 余人。 8、法律援助。建立绍兴县法律援助中心和 28 个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各行政村 (居、社区 )及外来务工人员聚居地建立法律援助联系点。为低保户等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2016 年及2017 年上半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1529 件,涉及社会救助对象 1529 人,接待法律咨询 3241 人次,挽回经济损失 2018 万元。 9、残疾人救助。 (1)实施基本生活保障工程, 2016 年 2017年 6 月共发放各类残疾人经济补助 1273 万元,惠及 12149 人次。(2)实施康复工程,分别为 55 名残疾儿童、 332 例白内障患者提供免费康复救治和复明 手术,支出 96 万元。 (3)实施托 (安 )养工程,将生活不能自理的重度残疾人纳入集中托养或居家安养,支出 541 万元,惠及 2178 人次。 (4)对 3928 名轻症、重症精神病患者给予免费施药或救助,支出 220 万元 ;残疾人免费参加医保支出 532 万元,惠及 23346 人次 ;重度残疾人享受惠民医疗优惠支出 290 万元,惠及 2070 人次。 10、其他救助。 (1)向低保和低保边缘对象发放水、电、煤气和乘公交车补贴,标准按照家庭人口数每户每年 200500 元不等。 2016 年发放 304 万元,惠及 16338 户 ;2017 年 16 月已发放 137 万元,惠及 7331 户。 (2)免收低保和低保边缘对象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 (三 )落实资金,规范管理,确保社会救助公正公平 资金保障是社会救助工作的基础,对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我县通过县、镇 (街道、开发区 )两级财政安排、慈善资金、其他社会资金等多渠道予以全额保障。 2016 元,同比增长 42%;2017 年预计使用 元,预计增长27%。 为确保社会救助公正公平,我县切实加强困难对象管理,严把进口关,畅通出口关,建立健全了困难对象实地调查制度、逐级审核制度、 经济状况核对制度和年检年审制度,着力打造 “阳光救助 ”。今年 3 月份,由我局牵头,会同县监察局、财政局和各镇 (街道、开发区 )开展了困难对象核查清理工作。 3 月下旬我局召开困难对象核查清理工作专题会议,对核查对象、方式、内容作出具体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实事求是原则,不怕得罪人,不怕做 “恶人 ”,坚决把一些经济条件超标的对象清理出来,坚决纠正漏保、错保、骗保现象,坚决杜绝应保未保、应补未补、应退未退。经镇 (街道、开发区 )会同村 (居 )自查,县级重点检查,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县低保、低保边缘、因病致贫、就学困难对 象从 2016年底的 9237户、 18979人,减少到目前的 8224户、 16557 人,户数、人数分别减少 其中注销 1461 户、 3583 人,新增 448 户、 1161 人,实现了符合条件的对象 “一个不少 ”,不符合条件的对象 “一个不滥 ”的目标。 二、做法体会: (一 )在体系建设上,将社会救助纳入社会大保障范畴。在今年初召开的县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要以提升民生福祉为根本,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对低保及低保边缘户、因病因灾致贫等困难 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做好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近年来,我县始终按照这一目标要求,将社会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纳入 “五位一体 ”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社会救助在大保障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夯实。 (二 )在工作方法上,形成了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的救助工作新格局。社会救助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不仅需要村 (居 )、镇 (街道 )、县三级的上下联动,更需要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在救助对象的认定程序上,纵向方面由户主提出书面申请,村 (居 )进行调查评议,镇 (街道 )实地走访审核,县级审批把关 ;横向方面需 由县人力社保、建设、工商、公安、公积金等部门对申请对象的基本信息进行查询核对。在救助项目的实施上,由民政部门牵头抓总,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救助工作,人力社保部门负责就业援助工作,建设部门负责住房救助工作,司法部门负责法律援助工作,县残联负责残疾人的救助工作等,形成了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 (三 )在救助方式上,实现了传统救助和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救助工作也与时俱进、方式创新。按照信息化、规范化的要求,实现了传统救助与现代科技手段的有机结合。一是建立了困难对象基础信 息数据库,将低保等各类困难对象的基本信息实现网上审批、数据共享。二是建立了申请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系统,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须进行车辆、住房、社保、纳税等方面的信息核对,通过核对的才能列入救助对象。三是建立医疗救助 “一卡通 ”实时结报系统,实现困难对象在县内医院就医时惠民优惠、医保报销、医疗救助的“一站式 ”即时结算服务。 三、存在问题 (一 )顶层设计相对滞后,有关政策意见有待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政策性强,目前我省尚未出台统一的社会救助法规,有关最低生活保障、医疗救助、住房救助等制度分别依据不同的行政 规章,缺乏统一规范、重叠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省里原定于今年对社会救助工作进行立法,但到目前为止尚未出台,顶层设计的相对滞后对基层救助工作的开展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 )满足困难对象的救助需求与合理引导救助预期存在差距。准确核定救助对象是实现社会救助公正公平的基础。目前救助对象核定难度逐年加大,这存在主客观两方面因素:一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家庭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打零工等隐形就业和出租房等隐形收入不易掌握,家庭财产和收入状况核定难度增大 ;二是部分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 “只做好人、不做恶人 ”思想依然存在,或者为 了选票厚此薄彼、优亲厚友,部分低保对象经济条件好转后村 (居 )不主动上报导致 “应退未退 ”,这都对我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对救助对象的管理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基层工作力量不足,机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社会救助项目日益增多,基层民政工作力量与救助工作任务 “人少事多 ”这一不相适应的状况较为突出。在镇 (街道、开发区 )一级,部分镇街民政助理员只有一人,不仅要承担社会救助,还往往负责优抚安置、社会事务、殡葬、养老及慈善、残联等工作。在村 (居、社区 )一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基本都由文书兼任,工作任务更为繁重,民政、社保、残联等都需要由其负责。因此,基层民政工作经办力量因人员不足、精力有限,在开展救助工作中只能疲于应付,难免存在一定疏漏,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打算 (一 )修订完善绍兴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 2016 年 9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