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_第1页
真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_第2页
真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_第3页
真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_第4页
真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空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其对地绝缘由支持绝缘子承受,一旦真空断路器 所连接的线路发生永久接地故障,断路器动作跳闸后,接地故障点又未被清除, 则有电母线的对地绝缘亦要由该断路器断口的真空间隙承受;各种故障开断时, 断口一对触子间的真空绝缘间隙要耐受各种恢复电压的作用而不发生击穿。因 此,真空间隙的绝缘特性成为提高灭弧室断口电压,使单断口真空断路器向高 电压等级发展的主要研究课题。 真空度的表示方式真空度的表示方式 绝对压力低于一个大气压的气体稀薄的空间,称为真空空间,真空度越高 即空间内气体压强越低。真空度的单位有三种表示方式:托(即 1 个 mm 水银柱高), 毫巴(103bar)或帕(帕斯卡:Pa)。(1 托=131。6Pa,1 毫巴=100Pa)我们通常所说 真空灭弧室内部的真空度要达 10-4 托是指灭弧室内的气体压强仅为“万分之一 mm 水银柱高“,亦即是 1。31x10-2Pa。 “派森定理“亦有译为“巴申定律“,是指间隙电压耐受强度与气体压力之间 的关系。图 1 表示派森定理的关系曲线呈“V“字形,即充气压力的增加或降低, 都能提高极间间隙绝缘强度。其击穿机理至今还不清楚,因为真空灭弧室内部 真空度高于 10-4 托,这样稀薄空气的空间,气体分子的自由行程为 103mm,在 真空灭弧室这么大小的容积内,发生碰撞的机率几乎是零。因此不会发生碰撞 游离而使真空间隙击穿。派森定理的“V“形曲线是实验得出的,条件是在均匀电 场的情况下,其间隙击穿电压 Uj 可表示为: Uj=KLa L-间隙距离; a-间隙系数(间隙5mm 时,a=0。5) 由派森定理的“V“形关系曲线中看出,当真空度达 103 托时出现拐点,拐点四周 曲线变得平坦,击穿电压几乎无变化。 当真空度和间隙距离相同时,其击穿电压则随触头电极材料发生变化,电 极材料机械强度高,熔点高时,真空间隙的击穿电压亦随之提高。 真空绝缘的破坏机理真空绝缘的破坏机理 前面已说过,在真空灭弧室这样高度真空度的空间内,气体分子的自由行 程很大,不会发生碰撞分离而使真空间隙在高压电作用下会击穿又是客观存在, 于是就有种解释真空绝缘会破坏的机理,场致发射引起击穿,微块引起击穿和 微放电导致击穿。 场致发射论对真空间隙所以能发生击穿的解释 间隙电场能量集中,在电极微观表面的突出部分发生电子发射或蒸发逸出, 撞击阳极使局部发热,继续放出离子或蒸汽,正离子再撞击阴极发生二次发射, 相互不断积累,最后导致间隙击穿。 闻名的 FowlerandNoraheim 场发射电流 I 表达式为: I=AE2e-B/E 式中 E-电场强度; A-常数,与发射点的面积有关; B-常数,与电极表面的逸出有关。 在小的间隙(C 值,故按 C 值去校核其绝缘,试验时 亦不会发生击穿。而老产品的 A值是大于 C 值,出厂新品按 C 值考核,当然 能通过,开断故障后,由 A“值降到 B“值。 提高真空灭弧室绝缘耐受能力的措施提高真空灭弧室绝缘耐受能力的措施 真空断路器要向高电压使用领域发展,提高真空灭弧室断口极间绝缘耐受 能力制成额定电压较高的单独断口真空灭弧室的经济意义是巨大的,不但可减 少串联断口的数量,而且使断路器结构简单,从而提高了设备可靠性并使设备 造价亦相应降低。提高单断口真空灭弧室的绝缘耐受能力主要在下列三方面采 取措施。 真空灭弧室内触头间耐压强度的提高真空灭弧室内触头间耐压强度的提高 前面以说过,在灭弧室内部高度真空的情况下,触头间存在的气体非常稀 少,不会受极间电压而产生游离,但极间发生击穿是客观存在,从而产生几种 真空绝缘破坏机理的解释。真空间隙实际击穿时,有可能是几种机理同时发生 作用,而且击穿途径中总是有游离气体存在,这是由施加电压后产生的金属蒸 汽或触头释放了所吸附的气体提供的。基于此点出发,采取下列措施以提高真 空灭弧室触头间隙的耐压性能: (1)选择熔点或沸点高,热传导率小,机械强度和硬度大的触头材料; (2)预先向触头间隙施加高电压,使其反复放电,使触头表面附着的金属或绝缘 微粒熔化,蒸发,即所谓“老炼处理“; (3)清除吸附在触头或灭弧室表面上的气体,即进行加热脱气处理; (4)选择合适的触头外形,改善触头的电场分布。 提高开断电流后触头极间的绝缘恢复速度提高开断电流后触头极间的绝缘恢复速度 通常断路开断电流成功的要害在于电弧电流过零后,触头间隙绝缘恢复速 度快于触头间隙间的暂态恢复电压速度,就不会发生重燃而达到成功开断。真 空灭弧室开断电流时,电弧放出的金属蒸汽在电弧电流过零时会迅速扩散,碰 到触头或屏蔽罩表面会立即凝聚。因此欲求在开断电流相应的触头尺寸,材质, 形态,触头间隙以及电流开断时产生的金属蒸汽密度,带电粒子密度等影响因 素进行反复实验取得试验数据作分析研究。发现触头直径越大且触头间隙越小, 电流开断后的绝缘强度恢复越快;纵向磁场触头结构的采用,有极为良好的弧 后绝缘恢复特性。 提高真空灭弧室的外部绝缘提高真空灭弧室的外部绝缘 真空灭弧室的外部表面,如处于正常的大气之中,则绝缘耐压是很低的, 不能适合高电压条件下使用,随着真空断路器向高电压,小型化方向发展,对 真空灭弧室外部表面采取下列强化措施: (1)用环氧树脂绝缘包裹真空灭弧室陶瓷外壳表面,环氧树脂具有高绝缘性能, 其冲击电压为 50kV/mm,工频耐压为 30kV/mm,而且其制品机械强度高,浇注加 工性能好,可以较轻易成型复盖于陶瓷外壳表面,从而达到灭弧室外表面绝缘 强化的目的。并提高了耐污性能,使所需对地绝缘更趋合理化。户外真空断路 则往往采用带有裙边的硅胶外套作管,复盖于陶瓷外壳的表面,具有更好的抗 雾闪性能,但机械强度则不如环氧树脂制间。 (2)将真空灭弧室置于 SF6 气体之中,使陶瓷外壳为 SF6 气体所包围,由于 SF6 气体只起绝缘作用,其充气压力一般是不高的。 断路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真空的断路器分类按使用条件分为户内 ZNX 和户外 ZWX 两种类型, 主要由框架部分,灭弧部分(真空泡),和操动结构部分组成 断路器本体部分由导电回路,绝缘系统,密封件和壳体.整体结构为三 相共箱式,其中导电回路由进出线导电杆,进出线绝缘支座,导电夹,软 连接与真空灭弧室连接而成. 机构为电动储能,电动分合闸,同时具有手动功能,整个结构由合闸弹 簧,储能系统,过流脱扣器,分合闸线圈,手动分合闸系统,辅助开关,储能 指示等部件组成 工作原理 真空断路器利用高真空中电流流过零点时,等离子体迅速扩散而熄 灭电弧,完成切断电流的目的。 动作原理 储能过程:当电机 14 接通电源时,电机带动偏心轮转动,通过紧靠 在偏心轮上的滚子 10 带动拐臂 9 及连扳 7 摆动,推动储能棘爪 6 摆 动,使棘轮 11 转动。当棘轮 11 上的销与储能轴套 32 的板靠住以后, 二者一起运动,使挂在储能轴套上的 32 上的合闸弹簧 21 拉长。储 能轴套 32 由定位销 13 固定,维持储能状态,同时储能轴套 32 上的 拐臂推动行程开关 5 切断储能电机 14 的电源,并且储能棘爪被抬起, 与棘轮可靠脱离。 合闸操作过程: 当机构接到合闸信号后(开关处于断开,已储能状态) ,合闸磁铁 15 的铁心被吸向下运动,拉动定位杆 13 向逆时针方向转动,解除 储能维持合闸弹簧 21 带动储能轴套 32 逆时针方向转动,其凸轮压 动传动轴套 30,带动连板 29 及摇臂 27 运动,使使摇臂 27 扣住半 轴 25,使机构处于合闸状态。此时,连锁装置 28 锁住定位件,使 定位牛不能逆时针方向转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