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城镇部分讲义)_第1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城镇部分讲义)_第2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城镇部分讲义)_第3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城镇部分讲义)_第4页
第二次土地调查培训(城镇部分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 镇 地 籍 调 查 1、综述 1.1 项目建设目的 为了全面查清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 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调查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 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实现土地的信息化管理和建立国土电子政务“窗口式” 办公机制,满足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和为建立永州 “数字国土”提供基 础数据,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通知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总体方案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 建设技术规范 、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等要求、规范、规程和规定,永州市 国土资源局决定开展永州市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本 技术设计书。 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任务是:在城市建成区和县城所在地建制镇建成 区范围内,建立包括土地利用、土地权属、基础地理等内容,集影像、图形、 属性和文档于一体的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2 项目建设内容、范围 .1 建设内容建设内容 本次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内容主要包括: 数据库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1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四等、一级 GPS 平面控制点、1:500 地形、 地籍图; 22土地权属数据:包括宗地、界址线、界址点等; 33土地利用数据:包括地类图斑、地类界线、线状地物等; 44栅格数据:包括 DEM、DOM、DRG 和其他栅格数据; 55元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元数据、DOM 元数据、DEM 元数据等; 66表格、报告文本、扫描文件、1:1 万地形、地籍图缩编等其他数据。 .2 建设范围建设范围 永州市第二次土地调查 培 训 讲 义 本项目城区地籍数据建库部分具体范围为:冷水滩区城镇地籍调查约 80.28 平方公里(1:500,有控规地形图),其中建成区约 36.43 平方公里, 规划区约 43.85 平方公里,建立城镇土地调查数据库;冷水滩区专项用地调查 36.43 平方公里。 .3 城区地籍数据建库测区概况城区地籍数据建库测区概况 自然地理情况 本区为典型的丘陵地貌,地貌较为复杂、破碎。 测区最高海拔高程约为 200m、最低海拔高程约为 90m;山上植被大多为 松树林及灌木林,且极其浓密;测区中部为镇区及城郊,地势较为平坦,但建 (构)筑物密集;测区北部为起伏山岭,地形较为破碎且树林密集。 交通与水系情况 永州地理位置优越,南连两广,是中原地区和湖南向南部沿海地区和港 澳开放的前沿基地。交通较为发达,衡昆高速、两广高速、G322 国道均可到达 测区,省道 S217 线自测区中部南北纵贯;湘桂铁路、和洛湛铁路从测区通过; 湘江自南向北在测区中央流淌。 市区人口稠密、建筑密集;老城区街巷狭小,房屋密集并散乱;新建城区建筑造 型各异,层间交错,给测量工作带来不便。 2 作业依据 【1】 法律法规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2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3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44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通知 (湘政发20077 号) 【2】 行政规章 11 土地登记规则 (1995,国土法字第 184 号) 22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 (1995,国土籍字第 26 号) 33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 (2003,国土资源部 17 号令) 【3】 技术标准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11 城市测量规范 (1999,CJJ8-99) 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 (1997,CJJ73-97) 33 1:500、 1:1000 、1:2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 44 地籍图图式 (国家土地局 CH5003-94) 55数字测绘产品质量要求(GB/T 17941.1) 66数字地形图系列和基本要求(GB/T 18315) 77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1014-2007) 88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 导小组办公室 99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1010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国土调查办发20077 号) 1111 湖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1212 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 TD1001-93(以下简称规程) 1313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21010-2007) 1414 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1515 永州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分地籍、地形、地类部分,2008,地方标 准) 1616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 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1717国土资源信息核心元数据标准(TD/T 1016-2003) 1818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 191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 (GB/T17798-1999) 2020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1:50000 数字高程模型 CH/T 1008-2001) 2121基础地理信息数字产品 (1:10000、1:50000 数字栅格地图 CH/T 1010-2001) 2222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 18316-2001) 2323 湖南省城镇地籍调查成果预检办法(湘土调办发20081 号) 【4】 工作方案 11 永州市城区地籍数据库建设工作方案 22 永州市城区地籍数据库建设招标方案 【5】技术方案 11经批准后的本技术设计书 永州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是以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为基础,保留了原标准所有分层、字段属性等,针对永州市电子政务的特殊要求,添 加了部分内容。如为今后分户发证预留的分户信息,房屋属性结构对产权类别、建造 年份的描述,地类图斑属性结构描述表对面积属性的增加等,分地籍、地形、地类部 分建立的三个地方标准。 3、数学基础 【1】比例尺比例尺:1:500; 【2】【2】坐标系统:坐标系统:采用 1980 西安坐标系 1.5 度带,其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11 00; 【3】高程基准:高程基准:采用“1985 年国家高程基准” ; 【4】基本等高距:基本等高距:0.5M 【5】图幅分幅:图幅分幅:图幅分幅采用 4050矩形分幅; 【6】图幅编号与文件命名:图幅编号与文件命名:直接引用 GB/T 1398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 幅和编号的相关规定或采用图幅左角坐标值。采用图幅左角坐标值作为图幅命名规 则,应将小数部分扩大成整数,先描述 X 坐标,再描述 Y 坐标,X 坐标和 Y 坐标的位 数应相等; 以行政区划为基础的城镇地籍数据文件命名规则为:比例尺代码(字符码) +区、街道、街坊代码+扩展文件名。比例尺代码 1:500 为 K;区、街道、街 坊代码见 。 4 4 已有资料情况已有资料情况 14.1 测区已有资料情况如下 【1】【1】平面控制资料平面控制资料 本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国家三角点经华东、华中区域大地水准面精化的 GPS 网成果有:芝山 1986(B 级) 、芦洪市 u416(C 级) 、黄阳司 u417(C 级) 、端桥铺 u423(C 级)、冷水滩 u427(C 级)、石期市 u436(C 级)、黄田埔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u437(C 级)、岚角山 u428(C 级)等八个点,以上高等级控制点为 1980 西安 坐标系 6 度带成果,要求踏勘后使用。 【2】高程控制资料 本区及其周边区域的国家水准点有湘水 PB53-49() 、湘水 PB53- 50() 、湘水 PB53-54() 、湘水 PB53-104()经踏勘点都在可利用和 水-27、水-17、水-23 等三个,经踏勘水-27 被埋要开挖,其它点未 查找。 以上成果,平面为 1980 西安坐标系,6带第 19 带成果,其中央子午线为 111;高程为 1956 年黄海高程系。 以上成果中,平面成果可直接利用,高程成果要求转换成 1985 国家高程基 准后使用。 芝山 1986(B 级) 、岚角山 u428(C 级)有 1985 国家高程基准三等水准成果。 【3】图件资料 11 永州市规划局 2008 年组织施测的城区 1:1000 地形图、1:10000 地形图; 22 永州市国土资源局编制的 1996 年2020 年 1:10000 土地利用规划图; 33 永州市国土资源局编制的 1:10000 的土地利用现状图 以上图件虽然其坐标系统不一,但可作为设计、生产工作的计划与参考用图。 【4】地籍资料 11区内部分区域有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历年来组织实施的地籍调查资料,可作为 本次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22永州市国土资源局历年来已发证的和进行了地籍调查的宗地界址点资料,可 作为本次地籍调查的参考资料; 4.24.2 已有地籍数据及已发证地籍档案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已有地籍数据及已发证地籍档案资料可能存在的问题分析 及处理及处理 11宗地编号宗地编号:由于实施年代的不同和实地的变化及本次调查的街坊的重新划分, 宗地编号原则上需要按新的街坊统一编号; 22界址点编号:界址点编号:由于街坊已进行重新划分,界址点需按新的街坊统一编号; 33宗地资料的完整性:宗地资料的完整性:对有缺项的宗地资料,应按要求予以补充; 44准确性问题:准确性问题:资料的不准确表现在界址点位置不正确,界址线相互交错,或 本应接边的地方没有接边(交错或留有缝隙) ,宗地面积计算有误等; 55资料的现势性:资料的现势性:因变更不及时或在变更周期内进行了相关建设,现实情况变 化较大,促使资料的现势性有其局限性;对此应采取加强巡视与调查相结合的措施; 66标准的不一致性引发资料内容的完整性:标准的不一致性引发资料内容的完整性:对地籍调查,本次城镇地籍建库增 加了许多新的调查内容,如楼栋表;对此应根据要求,对已有资料进行补充; 77地理与数学基础的不一致性:地理与数学基础的不一致性:由于各种资料实施年代与实施单位的差别,各 期数据间可能存在地理与数学基础的不一致性,因此,在利用各种资料时,应分细期 所采用的地理与数学基础,并换算为本次建库要求所采用的坐标系系坐标和高程系高 程。 由于上述原因,原地籍档案资料在本次地籍调查时仅作为参考资料。 5 5、技术路线及标准约定、技术路线及标准约定 本次城镇地籍数据库建库主要包括项目区内 1:500 地形图全野外数字化测绘、权 属现状调查和地籍测量、地类调查以及内业建库。其基本技术要求是建库成果要满足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和市局国土资源电子政务系统对地籍数据的入库要求。 根据市局电子政务系统的要求,结合试点区的工作经验,采用 MAPGIS 平台下的数 字测图系统 MAPSUR 进行外业成图、建库。但考虑到 MAPSUR 功能较弱,可以采用其它 外业采集数字测图系统(如南方 CASS6.0)进行成图后转换为 MAPSUR 格式和 MapGIS 地籍数据库格式。 15.1 技术路线 地籍调查、建库工作不仅技术要求高,而且工序繁多、系统性强。因此,科学的 工作流程、合理的组织方式、严密的监控体系,是优质、高效、按时完成任务的保证。 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已有资料与实地变化情况,按下述 原则分类实施: 第一种:基于外业电子数据采集 (1)采用 GPS、全站仪等测量设备采集数据。根据数据计算控制点、界址点坐标,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导入转换成图; (2)电子文档转换:将控制点、界址点坐标成果表录入,建立坐标文件,或将原 始的电子文档,经过数据转换成图; (3)测量数据编辑:将外业测量数据,如测量草图中的边长、角度等,按其测量 方法计算坐标,编辑成图; 第二种:矢量数据转换 当数据源为矢量数据或已建城镇地籍数据库时,应先进行数据格式、数学基础、 数据精度、现势性、数据分层等方面的检查,然后进行数据转换和相应处理。 5.2项目工作流程 图 15-1 工作流程图 资料分析 技术设计 内业资料处理 控制布设、地形测 量 组织机构设置 人力、设备资源配置 料准备 人员教育培训 资料收集与踏勘 控制分析 相关政策、文件分 析 地形、地籍、用地资料分析 权属调查 地籍测量 内业数据处理建库 成果提交、验收 外业成果验收 无 地 籍 资 料 空间数据格式及坐 标转换、整理 已有属性文本资料 核对、整理、补充 地籍修测 准备工作 5.3 地籍建库工艺流程 11采用专业测量软件,对地形、地籍和地类数据进行外业采集,构建地形数据 库,形成符合建库要求的数据; 22对界址数据进行编辑,建立点、线、面拓朴关系,生成宗地图; 33宗地属性数据编辑与入库; 44土地利用现状数据调查与入库; 55建立城镇地籍现状数据库; 66成果汇总统计。 5.4 标准约定 5.4.1 1980 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的确定: 在 1954 年北京坐标系 3带第 37 带中,本区 y 坐标区间为: 37556km37572.5km 之间,即其 y 坐标自然值为 56km71km。测区平均高程取 Hm=130m,高程异常查值为 hg=38m。则每 km 水平距离的高程归化改正和高斯 投影改正值分别为: So=D1-(Hm+hg)/Rn +( Hm+hg)2 /Rn2=999.9736m So= So1+Ym2/2 Rn2+y2/24 Rn2=1000.023m 式中,取 ym=63.5km,y=0,Rn=6370 km,很显然,其长度变形值为 2.3cm/km,能满足城市测量规范长度变形值不大于 2.5cm/km 的要求。 5.4.2 计量单位 表表 15-115-1 数据计量单位表数据计量单位表 名称单位精度备 注距离m0.01 面积 m20.1 X、Y、Z 坐 标 m0.001 角度弧度 0.01 容积率 0.01 费用元 0.01 地价元/m2 0.01 5.4.3 注记要求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11高程注记:0.01M; 22宗地面积注记:0.1; 33边长注记:0.01M; 5.4.4 地籍编码规则 地籍号编码规则 地籍号按区、县(市)编码 6 位街道号 3 位街坊号 3 位宗地号 4 位进行编号。 其编号规则如下: XXXXXX XXX XXX XXXX XXX 行政区划代码 (数字码) 街道(街区)号(三位数字码) 街坊号 (三位数字码) 基本宗地号(四位数字顺序码) 宗地支号(三位数字顺序码) 永州市行政的划代码为:430400; 各区代码为:珠晖区:430405,雁峰区:430406,石鼓区:430407,蒸湘区: 430408; 地籍调查表上的市级行政区划代码 4304 可以省略而以区代码表示; 街道(街区)号根据永州市国土资源局的相关规定采用三位编码进行; 街坊号以街道(街区)号为单元,采用三位编码进行; 宗地编号以街坊号为单位,采用七位编码进行;其中前 4 位为基本宗地编号; 后 3 位为宗地支号; 若宗地编号无支号,则宗地支号为“000” 。描述时,宗地编号可用 4 位基本宗地 号表示,本次调查原则上不用宗地支号。 界址点编码 界址点编号由“区、县(市)编码 2 位街道号 3 位街坊号 3 位界址点号 4 位”共 12 位数组成,如:080070010005 表示为冷水滩区 7 街区 1 街坊第 5 号界址点。 其中界址点号以街坊为基本单位进行顺序编号 块地编号规则 块地编号按“行政区划代码+街道(调查区)+街坊+块地号”四级编号码。街道号 3 位,街坊号 3 位,块地号 4 位,基本块地号(K)+支号,共计 12 位。如蒸湘区 007 区 2 街坊的第 6 块地的块地号为 08007002K006。 5.4.5 属性代码标准 11城镇地籍要素属性结构见永州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 22建库图层物理名和属性表物理名命名规则为“表 2 属性表物理名 + # + 图 件类别代码” ,如果是扩展属性表,中间连接符统一采用“_”符号。 33数据生产和制图输出电子文件根据图件类别和实际要求抽取不同层。 44按照永州市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输出标准文件,满足数据上交的需要。 55注记的要素子类代码与对应要素子类代码相同。 66如果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复合对象” ,则采用“复合对象”表达复合 要素,从而不需要相应分解点、线、面层;如果地籍数据库管理系统不支持“复合对 象” ,则采用分解点、线、面要素进行表达,同时根据要素的实际特征,抽象为点、线、 面并分别归并到相应点、线、面层。 77内图廓层内容为按照图幅方式输入图件的内图廓,根据坐标系统和比例尺划 分。 88空间位置重合但性质不同的要素,采用空间坐标一致的多个对象表达。 99内图廓数据,如果采用的不是理论内图廓,则放入 C50 层,否则统一采用 E20。如 1:10000 土地利用现状图内图廓如果与现 1:10000 标准理论图幅内图廓不一致, 则其对应内图廓层放入图件类别 2 的 C20 层。 1010以描述城镇土地用途为主要目的,使用地类界、权属界、地物界等对宗地 内部或宗地外部的土地划分为若干地块,形成面状地类。 1111集体土地所有权指乡(镇) 、村集体所有的土地范围。 5.4.6 注记要素字体、字号规定 注记要素字体、字号规定参照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 。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5.4.7 图廓整饰规范 图廓整饰规范参考: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 (GB/T79291995)附录 C; 地籍图图式 (CH500394)附录 B。 6、基本控制测量 6.1 现有控制成果现状与分析 根据坐标系统的选择和 对已有资料的分析,测区需要以湖南省 2006 年大 地水准面精化成果 B、C 级点作为起算点,对 2004、2006 年布设的 C、D 级 GPS 点国土 局、保险公司等 235 座点以四等 GPS 网的要求进行观测、平差,加密一、二级 GPS 网 或导线网,按要求布设图根控制,以满足本次建库项目对控制的要求。 6.2 等级控制网的布设和施测 6.2.1 四等 GPS 点的确认 2007 年布设的 C、D 级等 25 座点基本满足四等点布设要求,本次测量应充分利用, 有利于确定永州市的转换参数。但应实地确认。 6.2.2 选点、埋石 四等点选点、埋石要求 11根据原有 GPS 布网图进行布点,所有破坏的点位原则上在原点位附近进行布 点;如因新增建筑物等原因影响通视,不能满足常规测量方法加密的要求时,在点间 应加点布设,保证通视;如点位已破坏,可在保证有一个以上点通视要求的条件下在 原位置或附近重新埋设。恢复的破坏点(或附近点) ,其点名采用原有点名;新布设点 的点号从 100 号后统一续号、并按实地地名或单位名进行点名命名。城区范围计划新 增 63 座,具体见附图“四等点布网方案” 。 22控制点点位应满足下列要求: 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 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观测卫星的平面高度角应15; 点位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33点号为 D,为顺序号,从 100 开始; 44恢复与加点的标心规格按照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73-97)附 录 B.0.1 金属标志图要求执行;原有点只进行外部整饰; 55恢复与加点的混凝土标石规格:12cm20cm60cm,屋顶标石规格: 20cm30cm15cm; 66在坚实水泥地面设置的埋心标石时,其规格如下: a.方框刻划线规格 20 cm20 cm 的正方形。 b.标石面的点号刻字应清晰、端正,并用红油漆涂描; c.刻字与刻线深度应5; 77点之记的制作:按点之记表格要求严格执行。位于山地无明显地物交会时, 在说明栏中应准确、具体地说明点位情况。 一、二级控制点布设、选点与埋石要求 11布设密度要求:布设密度要求:一、二级控制点的密度按每平方公里含二级以上点 612 座 布设,项目区共约布设 1600 点; 22布设方式与要求布设方式与要求 一、二级控制点可采用 GPS 测量或导线测量方式进行; 33选点、埋石要求选点、埋石要求 应根据设计图进行布点,当采用 GPS 方式测量时的,应保证有一个方向以上的点 相互间通视; 为利于原有成果的转换和利用,应尽量利用项目区原有一、二级点,特别是 07 年 规划局在管线项目中的一、二级点; 利用原有点时,不需重新埋石,其点号在原有点号前加新布设等级类别代码即可; 如原有点号为 I23,则本次测量的点号为 I123;如原有点号为 II23,则本次测量 的点号为 II123; 点位基础应坚实稳定,易于长期保存; 应便于安置接收设备和操作,观测卫星的平面高度角应15; 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附近不应有强烈干扰接收卫星信号的物体; 标心规格统一采用 12mm,长13cm 的不锈钢钢芯,钢芯上刻“”字; 混凝土标石规格:12cm20cm60cm; 屋顶标石规格:20cm30cm15cm; 一、二级点为在坚实水泥地面设置的埋心标石时,其规格如下: a、方框刻划线规格 20 cm20 cm 的正方形。 b、标石面的点号刻字应清晰、端正,并用红油漆涂描。 c.刻字与刻线深度应5; 44点号编号规定点号编号规定 点号按 I1(II1),为顺序号,I1、II1分别代表一、二级点; 6.2.3 点之记制作要求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11四等点及一、二级控制点均应制作点之记并提交电子文档; 22等之记应按规范模范制作; 33点位交会距离数应不少于 2 个并取位至 0.1M;山地或空旷地的点位无明显 地物交会时,在说明栏中应准确、具体地说明点位情况。 6.2.4 GPS 技术测量技术要求 【1】GPSGPS 网的精度指标网的精度指标 表表 6-16-1 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要求静态相对定位测量的仪器要求 等级等级平均边长平均边长 D(km)D(km)GPSGPS 接收机性能接收机性能观测量观测量同步观测接受机数同步观测接受机数流动站重合数流动站重合数 四等2.0双频载波相位不少于 21 一级1.0双频载波相位不少于 21 二级1.0双频载波相位不少于 21 表表 6-26-2 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设计指标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技术设计指标 等级 卫星高度 角() 有效观测 卫星总数 时段中任一卫星 有效观测时间 (min) 平均重复 设站数 观测时段 长度 (min) 数据采样间 隔 (s) 点位几何 强度因子 (PDOP) 四等154151.64510-606 一、二级154151.64510-606 【2】观测要求观测要求 11应严格按照调度表规定作业,保证同步有效观测时间; 22天线安置应在安置好接收机后进行,定向标志应指向正北,定向误差不宜超 过5; 33仪器对中误差应3mm; 44应在开、关机前后两次量取天线高,两次量高互差不得大于 3mm,并取平均 值作为最后结果; 55仪器工作正常后,作业员应及时逐项填写测量手簿中各项内容; 66观测时段内不得进行以下操作: 关闭接收机又重新启动; 进行自测试; 改变卫星高度角; 改变数据采样间隔; 改变天线位置; 按动关闭或删除文件等功能键。 77GPS 测量应尽量避开中午 12:0015:00 的观测时段。 【3】平差计算平差计算 11平差计算采用随机软件进行; 22计算检核 平差计算时,应按下述内容及要求进行检核计算 1 1)同步环检核)同步环检核 采用单基线处理模式时,对于采用同一种数学模型的基线解,其同步时段中任一 三边同步环的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和全长相对闭合差见下表。同步时段中的多边形同 步环,可不重复检核。 等级 限差 四等(10- 6) 一、二级 (10-6) 坐标分量相对闭 合差 6.09.0 环线全长相对闭 合差 10.015.0 2 2)异步环检核)异步环检核 在整个 GPS 网中选取一组完全的独立基线构成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 差和全长闭合差 W 应满足: Wx2; Wy2; Wz2; W= 2 nnnWx2 + Wy2 + Wz2 ; 3n 其中: Wx、Wy、Wz坐标分量闭合差; n独立环中的边数; 相应级别的精度;其计算公式为:= a、b 为仪器精度,d 为 a2 + (bd)2 相邻点间平均边长。 3 3)复测边检核)复测边检核 复测基线的长度较差应满足:ds2; n n复测基线边数; 相应级别的精度; 33计算方法计算方法 当各项要求符合标准后,按如下方法进行计算: 1)应以一个点的 WGS-84 系三维坐标作为起算数据,进行 GPS 网的无约束平 差。基线向量的改正数(Vx,Vy,Vz)绝对值应不大于 3; 2)在无约束平差确定的有效观测基础上,在 1980 西安坐标系下进行三维约 束平差;约束平差中,基线向量的改正数与剔除粗差后无约束平差结果的同名基线相 应改正数的较差(dVx,dVy,dVz)应不大于 2。 【4】四等点、一、二级点的精度比较四等点、一、二级点的精度比较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分别在原 1954、1980 西安坐标系下,进行点间边长、角度反算,比较其精度。 角度较差=54-802m,四等=7.1,一级=14.1,一级 2 =22.6 边长较差 s=S54-S802a2+(bD)2 2 a、b 为仪器标称精度固定误差、比例误差,D 为边长。 54、S80分 别为 1954、1980 西安坐标系坐标反算角度、边长。 6.2.5 一、二级导线测 量 一、二级控制除采用 GPS 测量方式施测外,亦可采用导线测量方法施测。 当采用导线测量方式施测时,应采用不低于 J2 型仪器进行; 【1】一、二级测距导线主要技术参数一、二级测距导线主要技术参数 表表 16-316-3 一、二级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参数一、二级电磁波测距导线主要技术参数 等级 导线 总长 (km) 平均 边长 (m) 测距 中误差 (mm) 测角中 误差 () 测距 测回数 (单程) 测角 测回数 方位角 闭合差 () 导线全长 相对 闭合差 一级3.63001552210n1/14000 二级2.42001582116n1/6000 注: n为导线转折角个数; 表表 16-416-4 观测的技术参数观测的技术参数 仪 器 限差项目 J1J2 半测回归零差68 一测回 2C 互差913 同一方向测回较差69 【2】【2】布网要求布网要求 11一、二级导线应采用导线网或附合导线形式布设; 22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上表中 规定长度的 0.7 倍; 33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 1:3; 44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 大于 13cm; 55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上表规定的 1.5 倍,但其绝 对闭合差不应大于 26cm;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 12 条。 【3】观测要求观测要求 1边长单向观测 2 测回,每测回 2 次读数,二次读数较差与回较差均 应5mm; 2用于边长改化的垂直角采用中丝法观测 2 测回,指标差较差及垂直 角之差9。 【4】内业检查与计算内业检查与计算 1所有观测手簿,内业须经 200%检查并签名后,方可进行内业计算; 2当采用电子记簿时,应先打印出观测数据并进行校核检查后,才可 进行计算; 3内业计算时,外业边长观测值应进行固定误差、比例误差、周期误 差三项仪器误差改正后,再进行水平改算,其水平距离按以下两式计算: 直接用观测垂直角改平时:D=Scos(a+f),其中 D 为水平距离,S 为经仪 器三项误差改正后边长,a 为观测垂直角,f 为垂直角大气折光改正值; 4当用水准高程进行边长改化时:D=,其中 D 为水平距离,S s2 - h2 为经仪器三项误差改正后边长,H 为考虑仪器高与觇标高后的高差,h=(H1+K)- (H2+L)。其中 H1为测站高程,K 为仪器高,H2为觇点高程,L 为觇标高; 5内业计算应采用严密平差方法进行,其参数估算值应视仪器与等级 及实际情况确定,以免精度分配的失真; 6当定向边长超过 1km 时,定向角应考虑进行曲率改正计算; 7计算用 PC 机进行,取位规定为:中间过程角度取位至 1 秒,边长 取位至 0.1mm,最后坐标取位至 1mm; 【5】计算资料应包括的内容计算资料应包括的内容 1计算说明; 2仪器检定证书;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3控制点展开图; 4已知点成果表; 计算过程中的有关符号应在计算说明中用文字说明。 6.2.5 高程控制测量 1四等 GPS 点、一、二级 GPS 点的高程均采用四等水准联测,其起算点为 2006 年 GPS-四等水准联测点。四等水准测量采用附合路线或结点网形式布设,不得采用支 线,采用中丝法进行单程观测,仪器精度不低于 DS3 型的水准仪。 2水准仪、水准标尺使用前应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第 5.2 条表 4 的要求进行检验。 3对于电子水准仪采用的专用标配标尺(如条码铟瓦尺)在使用前应按照规范 的要求在稳定气象条件下进行分米分划线最大刻划误差、分划线刻划标准差、米间隔 长度平均值、一付尺米间隔长度平均值的检验。 4水准观测按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 第 3、6、7 款执行。 5四等水准测量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采 用单程测量。 6水准测量记簿可采用常规的记簿方法,也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电子记录应 提供测站原始数据,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其记录格式应尽量保持一致。 表 6-5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要求及观测限差 附合路 线长度 (km) 最大视 线长度 (m) 前后视 距较差 (m) 每站的前 后 视距累计 差(m) 视线高度 黑红面 读数差 (mm) 黑红面 高差的 差 (mm) 检测间歇 点 高差的差 (mm) 1580510三丝能读数355 水准网中结点间或结点与高级点间附合路线长度不应超过上表规定的 0.7 倍。 表 6-6 读数取位规定 中丝读数法中丝读数法光学测微法光学测微法 视距丝中丝视距丝平分丝 1mm1mm1mm0.1mm 表 6-7 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mm) 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每千米高差中数中误差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附合路线或环线闭合差 偶然中误差偶然中误差 M M 全中误差全中误差 M MW W平原丘陵平原丘陵山区山区 检测已测测段检测已测测段 高差之差高差之差 51020L25L30 i L 注:L 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Li为检测段长度,均以 km 计。 7平差计算前应进行水准标尺长度误差的改正;由于测段间距较短,纬差较小, 其正常水准面不平行改正值很小,故不进行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水准测量平差 前应计算附合路线及环线闭合差、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符合要求了再进行平差, 并计算高程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等精度指标。 8建筑物、山头上四等水准难以到达的四等、一、二级点采用四等水准总网平 差时的曲面拟合求出其高程。用于拟合的四等水准高程不少于 100 个,且均匀分布于 网内。 9观测成果的计算 各项观测手簿经二级检查通过后,观测数据和各项改正数据(包括气压、温度、 棱镜常数等)可输入计算机进行计算。 表 6-8 计算小数位的取位 平面计算(一平面计算(一 级)级) 高程计算(四等水准)高程计算(四等水准) 坐标 往(返)测 距离总和 (km) 往返测 距离中数 (km) 各测站 高差 (mm) 往(返)测 高差总和 (mm) 往返测 高差中数 (mm) 高程 (mm) 0.0010.01.01.0 计算结束后,对计算结果对照限差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符合相关限差要求时,打 印出计算过程和最终成果,同时建立控制点原始平差成果电子文档在上交成果目录下 保存备份。 6.3 控制点成果整理 控制点成果按下述样式编制: 表表 16-916-9 控制点成果表控制点成果表 序号序号点名点名等级等级纵坐标纵坐标(X)(X)横坐标(横坐标(Y Y)高程(高程(H H)点位描述点位描述备备 注注 表中坐标取位至 0.001m,高程取位至 0.001m,采用水准高程的在备注栏加注该点 水准等级。 7 7、地形测绘、地形测绘 7.1 一般规定 11采用全野外、全要素数字化测量方式进行; 22执行城市测量规范和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 ; 33地物编码规则及分层按城镇地籍图数据库标准执行; 44地形图采用 40cm50cm 的矩形分幅,等高距为 0.5 米; 55按前述相关内容规定的方式进行图幅编号;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66图名应采用地理名称(自然村) 、行政或企事业单位名称进行命名。图名 简练、唯一; 当上述名称中有多幅分幅图时,可采用方位词或序数表示;如“市政府南” 、 “中天 新城-1”等形式; 市属单位名称注记时,可简称为 “市” ; 7.2 图根控制测量 7.2.1 图根点布设要求 【1】布设方式布设方式 11图根点的加密可采用导线测量方式进行布设; 22采用导线测量方式进行布设时,应布设为附合导线或导线网; 33对较小的封闭的单位小区可采用双闭合导线或支导线进行布设; 【2】【2】布设密度布设密度 11图根点的密度应保证每幅图包括高级点在内不少于 4 点; 22对破碎与通视困难区,应以满足测图要求为原则进行布设; 【3】【3】布网要求布网要求 11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规定 长度的 0.7 倍; 22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应超过 1:3; 33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 1/3 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 应大于 13cm。 44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规定的 1.5 倍,但其绝对 闭合差不应大于 26cm;附合导线的边数不能超过 12 条; 【4】【4】编号方式编号方式 图根点的编号采用“分作业号+顺序号”的方式进行; 其中: 分作业区按给定的代码进行编号,作业号为: A、B、F、G、H、J、K、L、M、N、P、T、V; 顺序号按 4 位数表示,其区间为 1-9999; 7.2.2 图根点埋石要求 11图根点均设置永久性或半永久性标志; 22标心采用 12mm,长10cm 的不锈钢芯或螺纹螺钉,其上刻“”字。 33混凝土标石规格:12cm20cm40cm; 44埋心标石方框刻划规格为 15cm15cm 的正方形,刻划深度不小于 5; 7.2.3 图根点坐标施测方法 图根点坐标施测方法图根点坐标施测方法 仪器要求仪器要求 11测距精度不低于 5mm3ppm; 22测角中误差不低于 6; 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11布设与观测要求布设与观测要求 表表 17-117-1 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图根导线主要技术要求 测回数 测距测角级别 导线 长度 (km) 平均 边长 (m) DJ2DJ6 测回差 () 方位角 闭合差 ( ) 导线全长 相对 闭合差 座标闭合 差(m) 一级1.21201121824L1/50000.22 二级0.770140L1/30000.22 22精度要求精度要求 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 5cm。 图根高程测量图根高程测量 图根点的的高程测量可采用测距高程、图根水准高程等测量量方式进行。但其起 算点或基点高程应为四等以上水准点。 【1】【1】图根水准测量图根水准测量 11图根水准测量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直读距离,观测顺序为后-后-前-前; 22水准路线应布设为附和路线或或水准网; 33水准测量记簿可采用常规的记簿方法,也可采用电子记录方式;电子记录应 提供测站原始数据,无论采用那种方法,其记录格式应尽量保持一致; 表表 17-217-2 等外水准测量观测要求及观测限差等外水准测量观测要求及观测限差 等级 最大 长度 附合路线 或环线 闭合差 单位权 中误差 视线 长度 前后 视距差 视距 累积差 视线 高度 标尺 常数差 红黑面 高差 较差 等外8km 35mm L 15mm /km 10 0m 10m20m 三丝 能读数 3mm5mm 注:L 为附合路线或环线长度,以 km 计。 44水准测量平差前应对观测记录进行 200%的检查并验算附合路线及环线闭合 差、每公里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土地资源网 土地资源网 国内最大的土地流转平台 55平差方式可采用简易平差或严密平差。但应计算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等精度 指标。 【2】【2】测距高程测量测距高程测量 采用图根导线施测的图根点,如起算点满足上述要求时,可采用测距高程;如起 算点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采用图根高程与测距高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7.2.4 图根点的计算和成果整理 用常规导线作业时,采用近似平差软件平差。在使用软件输出计算结果时,应输 出图根点成果表。在表格形式的图根点成果表上,根据图根点选埋时对埋石点位的记 录,对图根点进行木桩、钢钉、埋石情况描述,成果表格式如表 4-3: 表 17-3 图根点成果表 序号序号点名点名等级等级纵坐标(纵坐标(X X)横坐标(横坐标(Y Y)高程(高程(H H)备备 注注 同时对测量图根点成果表进行编辑,整理出埋石图根点成果,并制作导线点分布 图,制作控制点分布图。 7.3 地形数据采集 7.3.1 数据采集方法及基本要求 【1】【1】数据采集方法:数据采集方法: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全数字化观测与绘制草图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外业数据采集; 【2】【2】观测要求观测要求 11 设站要求设站要求 仪器对中误差要小于 5mm; 定向点检查平面位置误差不应大于10cm;高程较差不应大于10cm; 仪器高、棱镜高应量记至毫米; 22 碎部点测绘要求碎部点测绘要求 最大测距与高程点间距:最大测距与高程点间距: 表 17-4 测距最大长度与高程注记点间距(m) 测距最大长度高程注记点间距 比例尺 地物点地形点丘陵地平地 1:5001603001522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必须符合表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必须符合表 4-54-5 和表和表 4-64-6 的规定:的规定: 表 17-5 界址点位中误差与间距(单位:cm) 级别 界址点对邻近 图根点点位中误差 界址点间距 允许误差 适用范围 一510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 二7.515城镇街坊内部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界址点 表 17-6 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与间距中误差(单位:cm) 地区分类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 城市建筑区与界址点无关地物2520 设站困难的旧街坊内部与界址点无关地物37.530 高程注记点的精度要求高程注记点的精度要求 1 1)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0.15m; 2 2)高程注记点应测设在街道中心线、道路交叉中心、建筑物墙基角和相应地面、 管道检修井井口、桥面、广场、较大的庭院内或空地上以及其它地面倾斜变换处。 距离与方向改化要求距离与方向改化要求 1 1)对实地不能到达定位点的地物(如电杆等)的有效观测值要进行距离或角度改正; 2 2)对于隐蔽无法放置棱镜的界址点,可以使全站仪处于 RL(无棱镜激光测距)测距 模式,以降低棱镜不能放置到点位而对点位精度的影响。 33属性调查要求属性调查要求 外业测绘时要认真对地物属性进行调查,地物的属性要有唯一性; 涉及几个作业小组的同一地物特别要注意地物属性的统一性和正确性,不能确 定时要共同到实地调查落实; 单位名称的注记,以权属调查资料为准,单位名称过长时可依习惯注记简称; 道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