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一、爱爱情情来来临临的的阶阶段段 爱情来临至少有几个阶段:一是爱情产生的第一个表现是迷醉, 当一个人着了迷时,他是在恋爱,情人眼里看到的心上人的秀丽、完 美、无与伦比的人品,爱情许诺的是幸福与快乐。二是激情与热恋阶 段。男性开始占有理想的情人,他的激情燃烧得更加旺盛,更加明亮, 因为隐约模糊的性的欲望如今被鲜明的、令人忐忑不安的爱情感所代 替,而女性也表现出前所未见的光彩。爱情要求所爱的人品质恒久不 变,同时又要求这种品质具有可塑性,不断翻新,它崇敬传统、习俗, 但又渴望理想的美,渴望生活的完美,渴望双方关系文明化。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恋父情结 ”与 “恋母情结 ”可以有效地解 决人们的恋爱选择。年轻男女在选择自己的恋人时,女性倾向于选择 与其理想父亲相一致的男性,而男性倾向于选择与其理想母亲心中意 向相一致的女性,这归因于人类最初的恋父情结与恋母情结。 生物学流派认为:男性喜欢更年轻、在生理上更有吸引力的女性, 因为正是这些女性,能够引起男性的生理与心理唤醒水平;而女性也 着重寻找能为她们的孩子提供物质来源的男性。这些男性的特征是身 体强健,能引起女性的关注与关爱,这些研究有着明显的局限性。 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爱分D 型与 B 型爱两种: D 型爱以 缺失为基础的,我们需要这种爱满足缺乏他们时产生的空虚,这是一 种自私的爱,关注的是获得而不是给予,但它又是B 型爱发展的 基础。 B 型爱是一种无私的爱,以成长需要为基础,B 型爱永远 不可能因为有了新的爱而满足。它是一种丰富的、愉快的和其他人一 起成长的。 D 型爱的特征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而 B 型 爱的特征是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两性吸引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社会角色的 定位与影响而形成的。社会学习包括榜样学习、替代学习与自我学习。 儿童时期,父母是学习的榜样;而少年时期朋辈群体是重要的学习榜 样,青少年时期积累的学习形成的经验会影响到青年时期恋爱对象的 选择。比如,一个在缺乏爱的学习榜样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在恋爱时 往往缺乏正常的经验与引导。一个缺乏爱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更易较 早恋爱。 二二、大大学学生生恋恋爱爱的的动动因因 1、生理发育成熟 2、情感需要 男女大学生都是经过十年寒窗之苦,奋力拼搏才进入大学校园的。 中学阶段由于升学的精神压力而被暂时压抑的丰富的青春期情感此时 得以爆发,自我形象逐渐清晰,渴望情感需要的满足。而恋爱则是其 情感满足的一种重要方式 3、从众心理 在高校中经常可发现一种现象,即同宿舍里的几个同学,一旦有 人谈恋爱,其他人很快也开始谈恋爱,这是从众心理的表现。有些同 学本来暂时没有谈恋爱的需要,如果没有其他同学的影响,可能不会 那么快地萌发恋爱的念头,但是当看到身边的同学在谈恋爱,就激发 起恋爱的意识和行为。 4、社会和家庭的影响 5、价值观念的变化 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引起了人们价值观的变化,部分大学生价值取 向中的消极因素反过来影响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如淡化政治意识, 回避社会问题,学习动力不足,甚至玩世不恭,一味追求享乐等,于 是试图用谈情说爱来弥补精神上的空虚。 6、外来文化的影响 在对外开放的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中,海外影视、书籍等大众传媒 中不乏有男女拥抱、接吻等镜头、它们猛烈冲击着民族传统的伦理道 德。一些大学生受西方性文化观念的影响,视谈情说爱、婚前性行为 是个人的自由。 7、引导失误 很多高校对大学生谈恋爱都采取“既不提倡,也不反对”的模 糊态度,缺乏必要的引导,其实这是一种消极回避的做法。由于校方 态度含糊,就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自由度,既然“不反对 ”,何乐 而不 “谈 ”呢?他们得不到必要而正确的引导,不知如何对待爱情,只 有根据自然本能之需要,盲目地去谈,去尝试。 可见,从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角度来看,大学生恋爱是一种无 可厚非的正常现象。但是,由于影响大学生谈恋爱的因素很多,而其 中有的因素是消极的,因此对大学生的恋爱需要结合不同的情况,给 予一定的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在学习期间恋爱的利与弊,培养 正确的恋爱观。 三三、大大学学生生恋恋爱爱的的心心理理特特征征 1、大学生恋爱的特点 ( 1)浪漫色彩浓厚 大学生的恋爱,对爱慕之情、人生看法较多,而很少甚至根本不 谈结婚、家庭等具体问题。这是因为大学生的客观条件所决定的。大 学生恋爱的这种浪漫色彩,掩盖了理想和实际之间存在着的矛盾,因 此,爱情缺乏挫折的磨练和必要的现实基础,比较脆弱,一旦遇到问 题,容易破裂,这是大学生恋爱成功率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 2)自主性较强 大学生谈恋爱,都是自己作主,个性特点强,不信奉什么统一的 模式。社会上的青年在明确恋人关系前,一般征求家人的意见;明确 恋人关系后,双方家人来往密切,成人指导贯穿于各个环节。而大学 生因离家住校独立生活,常常自己看准了对象就去追求,甚至确定关 系后家长都不知道。 ( 3)盲目性较大 大学生把在校期间谈恋爱作为一种取得生活经验的实践活动,或 想作为一种消遣,千方百计想跟异性交往,但他们在与对方恋爱中究 竟爱是什么、为什么爱都没有弄清楚。有的学生甚至一学期谈了好几 个,甚至互相攀比,看谁找的对象多,看谁的漂亮。 ( 4)公开性 随着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传统观念覆盖下的两性关系的 幕帘被撩开。过去许多高校禁止大学生谈恋爱,因而,谈恋爱属于“地 下活动 ”,恋爱双方不让其他同学知道,更不希望老师知道。现在, 校方虽然没有明确赞同,但态度较过去宽松,大学生的恋爱活动便由 地下转为公开 ( 5)情感随意性 现代大学生谈恋爱一扫传统的以含蓄、内在、深沉为美的形式, 与之相反的是在公开场合下,手拉手,肩并肩,整日形影不离,甚至 搂搂抱抱,招摇过市,致使旁人不得不退避三舍。有的同学甚至对婚 前性行为持认可和宽容态度,偷吃禁果的男女同学并不罕见。这些不 良行为不仅破坏了学校的学风,也影响了学生自身的正常学习和心理 健康。 2、大学生恋爱的类型 ( 1)慰藉型 处在青春期年龄阶段的大学生,正值“心理断乳 ”时期,他们 渴求社会与他人的理解,常有一种莫名的惆怅和孤独。当周围的气氛 不能满足这种心理需要时,有的学生往往以恋爱的方式向异性伸出求 援之手。在外人看来,他们在谈情说爱,其实只不过是在寻找心理慰 藉,以排除内心的孤独 ( 2)友情型 有的恋人原先是中学同学或同乡,本来就有感情基础,双方考上 大学后,凭借天时地利发展恋爱关系。这种恋爱关系发展较稳定,成 功率也较高。但也有的同乡同学,虽然长期交往,感情上却缺乏共鸣, 尽管一方有些美意,但最终难以发展为爱情。这部分同学基本上能处 理爱情或友情与学习的关系。 ( 3)理想型 这些同学往往缺乏冷静思考,对爱情充满理想色彩,一旦认定某 个异性与自己理想中的偶像吻合,就会不顾一切地去追求,并甘愿为 之牺牲一切。这类同学把爱情理想化,情感比较脆弱,一旦遭受挫折 便会非常痛苦,常易导致心理障碍。 ( 4)志趣型 把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事业成功作为爱情基础。这种注重事业 和精神生活的恋爱,恋爱双方道德高尚、互相尊重,行为端庄大方, 感情热烈而举止文明,注重思想上的沟通,以和谐的精神生活和事业 的共同追求为满足。这些同学一般能较好地处理好感情与学业的关系。 ( 5)功利型 这是一种非常势利的实用主义恋爱类型。有的同学恋爱首先看的 是对方的物质条件,或留城市的优势,或看中对方父母或亲戚的名利 地位等。没这类大学生往往基于利益关系而谈恋爱,在此之前已把对 方算计得一清二楚,把爱情当作谋取功利的手段。 ( 6)情欲型 一些大学生受青春期性本能的驱使或受有性爱描写的影视文学作 品的影响,控制力较弱,进行模仿尝试,追求性刺激,以满足性欲望 为目的与异性同学交往、恋爱。有的甚至把恋爱当作娱乐,逢场作戏, 玩弄异性。这些学生只注重异性的外表,追求感官上的喻悦,而忽视 或无视爱情内涵中应有的伦理因素。无疑,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恋爱类 型。 四四、什什么么不不是是爱爱情情 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能背诵大话西游 中那段经典的台词: “曾经有一份真实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珍惜,等它失去时我才 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能够给我一个再来 一次的机会,我一定要对你说我爱你! 如果非要在这份爱情加上 一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这是大学生心中的理想的爱情。但 是,理想并不等于现实,当大学生心中的理想之爱最终注定只能是空 想时,这种爱就会化作烟雨,一切都将随风而逝,留给当事人的只能 是无尽的愦憾、懊恼与失落。因此,大学生在首先需要澄清的是什么 不是爱情。 1、偶像化的爱情 一个没有达到产生高度自我知觉的人,倾向于把自己所爱的人“神 化 ”,他同自己的力量异化并把自己的力量反射到他爱的人身上,将他 爱的人当作一切爱情、光明与祝福的源泉而受到他的崇拜。这一过程 中,人失去了对自己力量的觉悟,在被爱者身上失去了自己,而不是 找到自己。从长远观点看,没有一个人能符合崇拜者心愿,当然不可 避免地会出现失望,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寻找新偶像 这种偶像式的爱情在最初的体验是强烈性与突发性。这种爱常常被看 作是真正的与伟大的爱情。恰恰是这种所谓的强烈性和深度却表现了 那些恋爱者的饥渴和孤独。 2、完美的爱情 这种爱情的本质只能存在于想象之中,而不是存在于同另一个人 实实在在的结合之中,这种爱情往往是用代用品使自己满足;另一种 表现是将现时推移过去。我们常常将恋爱的对方想象得极其完美。特 别是校园爱情被称为“真空爱情 ”或 “玻璃爱情 ”就是因为大学生扩 大了爱情的完美性而忽视了其现实性。当真实的生活摆在面前时,大 学生的爱情显得脆弱不堪,因为完美本身拒绝缺点。 3、爱的投射 投射效应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己具有某种特性,认为他人也一定 会有与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对方身上, 就是常说的 “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投射效应会使一个人对他人 的感情、意向作出错误的评价,这种效应常常使人产生爱情错觉,如 当一个人对一个异性产生好感或爱上对方时,则对方的每一个眼神或 微笑在他(她)看来都传递着喜欢自己的信号,于是错误的认为对方 也对自己有意。 当恋爱失败或受挫后,将注意力放到“所爱者 ”的错误和缺点 上,对他人的细微错误的反应十分灵敏,而对自己的问题与弱点却不 闻不问。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指责对方或者教育对方。那么,二者 之间的爱情关系就成为相互投射。事实上,当恋爱受挫后,当事人需 要认真反思自我,而非投射。 4、爱情的非理性观念 认为爱情意味着甜蜜,意味着没有冲突。恋人之间的相互冲突, 那些属于人的内在现实并能在人的心灵深处体验到的冲突决不是毁灭 性的,这些冲突会带来净化,会带来心灵的沟通与理解。关于爱情的 非理性观念主要有以下十类:一是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失败的;二 是爱情是靠努力可以争取到,即付出总有回报;三是爱不需要理由; 四是因为相爱而发生的性关系无可非议;五是恋人是完美的,爱情是 至高无上的;六是爱是缘分也是感觉;七是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 曾经拥有;八是爱情重在过程不在结果;九是爱情能够改变对方;十 是失恋是人生重大的失败。由于受非理性观念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将 恋爱置于其他重要人生任务比如学业之上,甚至因为爱而荒废了学业。 有的学生坚信爱情中付出总有回报,做爱情的守望者,耐心地等待, 有的甚至采取极端举措。 关于爱情的非理性观念影响着他们的人生选择,经常在咨询中听 到学生讲, “我一直在努力,为什么得不到她的爱?我的爱可以感动神 灵,唯独不能令她感动。”还有单相思的“我只是默默地爱他,我不 在乎他是否在乎我”; “为什么随着交往的深入,我发现他不是我生 命中等候的人”等等,都是受到自己头脑中非理性观念的影响。 5、产生于孤独无助时的爱恋 爱情产生于何时?我们无法精确计算。但很多悲剧产生于开始, 因为开始本身就意味着错误。特别是大学新生,来到陌生的城市,面 对陌生的环境,显得无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生态考试题目及答案七
- 车辆工程考试题库及答案
- 经营管理中的新质生产力应用
- 新质生产力的四大主要特点
- 医患关系处理方法
- 民族民间考级课件
- 七夕超市促销活动策划方案
- 民族政策教学课件
- 解读新质生产力核心内涵
- 2025年全科医学常见病诊断治疗能力模拟考试答案及解析
- 精益管理在医疗方面的应用
- 超声引导下的星状神经节阻滞
- 2022年度服务基层行:基层卫生院绩效考核方案、制度、各科室考核细则
- 广西柳州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0月月考 数学试题(含答案)
- 《PBR次世代游戏建模技术》(微课版)课件 邱雅慧 0 课程导引、1 前期准备、2 -低模制作
- 班费收支情况明细表格
- 中国偏头痛诊治指南(第一版)2023解读
- GB/T 44412-2024船舶与海上技术液化天然气燃料船舶加注规范
- 电动吊篮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 抚养费协议书范本电子版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梅溪湖中学2024-2025学年上学期八年级入学考试数学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