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会转型时期的春秋战国政治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的春秋战国政治与经济 魏开方 (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 邮政编码:431616) 【目标导航】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社会形成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政 治上的争霸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痛苦,使社会生产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是 却由此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此外诸侯在争霸战争中,为了 战胜对方,各国都十分重视选贤任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改革,重视经济的 发展,以实现富国强兵,这些在客观上都有利于封建因素的增长,加速了奴隶制的崩溃, 推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 【考点精析】 1正确认识春秋战国历史发展的三种趋势 (1)由分裂走向统一。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大国兼并小国,诸侯数目逐渐 减少;战国时,较大的诸侯国只剩下齐楚等七国,七国继续进行兼并战争,给人民带来了 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经商鞅变法逐渐富强,秦王赢政经过大规模兼并战争,于公元 前 221 年统一全国。 (2)由奴隶制瓦解到封建制确立。春秋时期,由于铁器、牛耕的使用,私田增多,鲁国首 先采取按亩收税的方法,承认土地私有。一些贵族将土地出租,收取地租转化为地主, 奴隶转化为农民,井田制瓦解,意味着奴隶制的瓦解。战国时期,在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 各诸侯国经过 100 多年的变法,废除了旧制度,封建制度最终确立。 (3)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同周边地区各少数民族的关系都有了发展,在前代的基础上, 在频繁的战争和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快,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些 为后来秦朝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成为我国民族融合的重要历史时期。 2如何认识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 (1)经济方面:由于铁器、牛耕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封建制的生 产方式,形成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 (2)政治方面:周王室衰微, “征伐自诸侯” ,世卿世禄制被军功制取代,以分封制、 宗法制为主要内容的奴隶社会政治制度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取代。 (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 对人的重视在社会上普及开来,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 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4)民族关系方面:“华夷”观念削弱,华夏族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在征伐和生产中逐渐开 始了融合。 (5)军事方面:诸侯国在争霸称雄的战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推行改革,富国强 兵,这在客观上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成长,促进了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大国在争霸战争中 相互兼并,实现了区域性的局部统一,加快了全国统一的步伐。 【学法指导】 1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和社会转型时期。其中贯穿着三条主线即从分裂走向统 一、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以及各民族之间相互融合的趋势,这三条主线,互相促进, 互相影响。政治上方面注重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社会制度的转型 等内容。经济上方面突出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生产力的发展 引起了生产关系的革命,封建土地私有制通过各国变法得以确立,以中原地区长期领先经 济格局的特点形成和重农抑商思想的产生。民族关系把握经济文化的交流和频繁的战争促 进了民族融合。 2春秋战国时期这一内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学习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需要加以注 意:深入挖掘春秋大国争霸图和战国兼并形势图所隐含的隐性知识;从自然环境 的角度探析这一时期秦国在争霸过程中崛起的有利条件;重视对古文化常识的学习,如历 史典故、姓氏起源、历史文物、区域文明等;注意本章知识与热点知识的结合,如初税亩 与我国的农业税的取消、三农问题与奖励耕织等。 【跟踪训练】 1下列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典故的表述,真实的是 ( ) A“退避三舍”源于城濮之战,城濮之战是奠定楚庄王霸主地位的决定性战役 B“朝秦暮楚” 、 “秦晋之好”都与商鞅变法后秦国实力迅速上升有关 C“图穷匕见”典出荆轲刺秦王 ,其中“秦王”是指秦孝公 D“车水马龙” 、 “摩肩接踵” 、 “挥汗如雨”是战国时齐国都城临淄繁华的写照 2关于春秋争霸战争的理解,正确的有( ) 目的是扩大领土和财富 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加快了中国统一的步伐 A B C D 3鼎曾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 “楚王问鼎”的故事说明 ( ) A 周天子拥有九鼎,可以号令诸侯 B 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处于瓦解时期 C 楚国综合国力强大,已经掌握中原政权 D 各诸侯国纷纷变法,掌握政权 4 孟子一书记载黄河洪水多次泛滥殃及多个诸侯国,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分析,解决 的根本之道在于( ) A委托东周政府专力治黄 B各诸侯国通力合作,统一治黄 C统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各自为政,加强治理 5司马迁说:“(齐)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 ” “修善政”的具体措施是 A 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 B 兴修水利,开河凿渠 C 尽地力之教,发展生产 D 尊王攘夷,扩充势力 6 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解释春秋而作。书中记载“郤绮夺夷阳五田” 、 “郤犨与长鱼 矫 争田” 、 “晋郤至与周争堠田” (注:“ ”部分为人名)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贵族间的争权夺利 B 土地日渐私有化 C 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D 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冲击 7下列图片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用动力革命的是( ) 春秋时期的铁锸 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 战国铁口犁 商鞅铜万升 (1) (2) (3) (4) A B C D 8春秋时期的诸侯国通过赋税制度改革默认土地私有制的是( ) 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 鲁国实行“初税亩” 秦国商鞅实行“废井田,开阡陌” 魏国李悝实行“尽地力之教” A B C D 9墨子说:“尽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 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 ”上述引文反映了战国时期 ( ) A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悲惨困苦 B 农夫地位低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C 铁器牛耕推广,奴隶主役使奴隶开荒 D 生产方式改变,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10 (公元前 338 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 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 (战 国 策秦策一 ) 。上文中的“人说惠王”的“人”在客观上代表当时谁的利益 ( )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 11春秋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位于图中的 ( ) A B C D 12下列言论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经济思想内容的有( ) “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A B C D 13读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完成下题。 春秋形势图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战国形势图 对比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政治局势变化是( ) A 尊王攘夷 B 楚王问鼎C 三家分晋D 秦修万里长城 14战国前期,诸侯国出现了“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等事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 A 诸侯国国君的统治地位越来越不巩固 B 新兴地主开始抢夺奴隶主贵族的政权 C 奴隶主贵族的争权夺利的斗争 D 晋国和齐国在春秋时期的争霸中实力大为削弱 15阅读下图,该图反映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 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的形势 B 少数民族灭亡西周的情况 C 华夏族与少数民族融合的情况 D 战国时期主要诸侯国的分布 16战国时期,秦孝公去世,力主变法的商鞅被车裂而死,但新法并未被废除,故史书上 说“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商君之法”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 B 新法适应时代发展趋势 C 秦孝公及其继任者坚决拥护和支持新法 D 变法措施得当,未给秦国带来消极影响 17公元前 8 世纪到公元前 3 世纪,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是 ( ) 国家由分裂割据走向统一 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融合加强 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的主体 A B C D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阅读以下材料 A 、B、C A BC (1)以上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用字 母表示)你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二 商鞅舌战群儒图 管仲对(齐桓公) 曰:“美金(铜) 以铸剑戟,试诸狗 马;恶金(铁)以铸 锄,试诸壤土, 则甲兵大定。 ” 国语齐语 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 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 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 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 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 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 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 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春秋时期的铁锄 (1953 年于湖南长沙 子弹库出土) (2)商鞅舌战群儒的“儒” ,都代表哪一阶级的利益?他们为什么要与商鞅争论?商鞅变 法最主要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材料三 (3)对比图 1 和图 2,从政治格局、经济状况、民族关系等分别发生了哪些变化?并说明 变化的依据? 【参考答案】 1D 2D 3B 4C 5A 6B 7B 8A 9D 10A 11D 12B 13C 14B 15C 16B 17A 18 (1)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正确表达铁器使用的状况即可) ; 最有价值:A(答出长沙出土的铁锄也可以) ; 理由:第一手材料、实物史料 (2)奴隶主阶级(或答:旧贵族) 。因为商鞅变法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改革了许多旧 制度,损害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 权制度,使秦国强盛,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政治格局: 变化:社会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统一趋势增强。 依据:晋被韩赵魏三国所取代,宋、鲁、吴、越等国消失,形成了战国七雄局面, 经济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综合提升测试卷含答案详解【综合卷】
- 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约束合同
- 2025年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题库高频难、易错点100题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名校卷)
- 感恩策划方案
- 安全督察管理培训课件
- 安全生产用品讲解
- 基于2025年市场需求的智能硬件产品功能性质量分析报告
- 人才与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提升税务效能
- 安全生产许可证规范讲解
- 劳动教育读本中职版专题一崇尚劳动学习资料
- 学校食堂员工培训方案
- 教学查房流程
- 《建筑材料与构造》课件-3.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与选用
- 《员工行为准则培训》课件
- 仓管员晋升组长述职报告
- 《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22年版)-》解读
- 《厨房安全操作培训》课件
- 第七讲推动构建新时代的大国关系格局-2024年形势与政策(课件)
- 机场安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