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主 改革开放_第1页
私营企业主 改革开放_第2页
私营企业主 改革开放_第3页
私营企业主 改革开放_第4页
私营企业主 改革开放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改革开放的 30 年,是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 30 年,是中国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 30 年!30 年来,我国 GDP 总量由 1978 年的 3645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246619 亿元,由 世界第十位跃至第四位;国家财政收入从 1978 年的 1132 亿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51300 亿元; 国家外汇储备从 1978 年的 1 亿多美元增加到 2007 年的 15282 亿美元。 改革开放的 30 年,也是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的 30 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GDP 年均增长 9.8%,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则达到 20%以上。不仅如 此,站在更高层面,非公有制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完善 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促进了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的形成,推动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 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30 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从无到 有的进化史,从小到大的发展史,从弱到强的振兴史。非公有制经济 30 年的理论演进与实 践探索,展现了我国改革开放 30 年发展的基本脉络,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好 证明。 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演进 1.政策初定期: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1978 年1991 年) 伴随着中国经济重新扬帆起航,非公有制经济从个体经济发端。 1979 年 3 月,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提出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此 后,短短几年时间,个体经济的地位大幅提高,从公有制经济的附属和补充、我国多种经 济成分的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直至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87 年 8 月,国务院发布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 ,对改革开放以来的个体 经济政策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梳理。 条例不仅对允许从事个体经济的人员作出明确规定, 同时强调:“个体工商户的合法权益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害。 ”它成为新 时期发展和管理个体经济的基本政策和法规依据。 个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催生出私营经济的幼苗。 1987 年,出现了改革开放后第一份允许私营经济存在的文件,私营经济开始登上历史 舞台。 1988 年 6 月,国务院发布私营企业暂行条例 ,提出:“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此后,国家出台了私营企业所得税暂行条 例 、 私营企业劳动管理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章,我国私营经济的发展由此步入法制化 轨道,私营经济不仅在理论上得到承认,而且在实践中得到保障。 2.政策确定期:非公有制经济稳定快速发展(1992 年1996 年) 以邓小平南巡谈话为标志,大量的经济特区在国内崛起,越来越多的外商投资企业进 入中国市场,个体私营经济飞速增长,中国经济掀起了快速发展的新高潮。 1992 年 10 月,党的十四大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确立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指出:“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 所有制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为补充,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 不同经济成分还可以自愿实行多种形式的联合经营。 ” 1995 年 10 月,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 同发展,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 ” 3.政策稳定期: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997 年年) 由于国家对各类企业一视同仁,为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 和条件,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社会的贡献不断加大,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了 重要作用。 1997 年 9 月,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 组成部分。对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要继续鼓励、引导,使之健康发展。 ” 2002 年 11 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 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 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这“两个毫不动摇”与“一个统一”,明 确地勾勒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向。 宏观政策的引导,使非公有制经济拥有了强大的发展动力,但在现实生活中,非公有 制经济还面临着一些难以逾越的“玻璃门”。 2005 年 2 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 干意见 ,明确提出: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力 度,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 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监管,加强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 和政策协调。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最全面、最系统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 策性文件。它的出现被认为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破冰之举,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从业 人员欣喜地表示,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 非公有制经济政策的宪法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非公有制经济被写入宪法,是对其最 高规格的承认,为其存在提供了最稳固的法律支撑,为其发展提供了最强大的制度保障。 从 1982 年开始,每次宪法修正案,都有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而且一次比一次更明 确、更具体、更具突破性。 1982 年 12 月 4 日,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 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第一次确立 了个体经济的宪法地位,明确了个体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宪法关系。 1988 年 4 月 12 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 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私营经济的宪法地位得以确立。 1999 年 3 月 15 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 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 “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 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 2004 年 3 月 14 日,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规定:“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 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改革成败的唯一标准!非公有制经济改革发 展 30 年的成果也将由实践来检验。 1经济规模 1979 年,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第一年,也是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第一年, 安徽省凤阳县农民向国家卖粮 4450 万公斤,达到了过去 26 年的总和,而在这之前的 20 多 年里,政府拨给凤阳县的救济粮,比凤阳县卖给国家的粮食还要多。小岗村当年卖给国家 粮食 12497 公斤,超过政府计划的 7 倍,卖给国家油料 12466 公斤,超过规定任务的 80 倍。 1979 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由 1978 年底的 14 万人增加到 31 万人,一年就发 展了十几万人,增长了一倍多。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谈话之后,我国房地产公司总量较此前增长了 10 倍,贸易公司 总量增长了 100 倍。上海每天诞生 66 户私营企业,北京每个月有 2000 户新的私营企业注 册。1993 年,全国私营企业超过 23 万户,个体工商户超过 1700 万户,从业人员近 3000 万人。而 1988 年私营企业暂行条例颁布时,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只有 9 万多户。 1998 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后一年,我国私营企业突破 100 万户,达到 120.10 万户,仅 一年就增加了 20 多万户。个体工商户突破 3000 万户,从业人员超过 6000 万人。 2007 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实有经济主体户数 3292.84 万户,私营企业突破 500 万户,达到 551.31 万户,个体工商户 2741.53 万户。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7253.11 万人,较 改革开放之初增长了 44 倍;个体工商业从业人员 5496.17 万人,增长了 393 倍。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仅体现出“快”的增长势头,而且呈现出“好”的发展态势。 大量资金投入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2007 年全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资金总额(包括私营企 业的注册资本和个体工商业的资金数额)突破 10 万亿元,达到 101223.92 亿元。 同时,私营企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户均注册资本达到 170.27 万元,注册资本超 过亿元以上的私营企业超过 5000 户,达到 5734 户,私营企业集团 6412 户。这些上规模的 私营企业和私营企业集团不断推进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推动了私营经济上规模、上档次, 增强了私营企业的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组织形式 从一定意义上说,私营企业中公司制企业的比重越大,说明市场经济体制越发达、越 完善;企业组织形式越健全,意味着市场经济的现代化程度越高。目前,我国私营企业组 织形式主要包括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独资企业种。 统计数据显示,有限责任公司仍然是我国投资者首选的私营企业组织形式,截至 2007 年,全国私营企业中有 79.14%为有限责任公司,共有 436.3 万户,注册资本 8.74 万亿元, 占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额的 93.05%。 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的绝对数量不大,但是发展速度很快。截至 2007 年,全国私营股份 有限公司有 2186 户,注册资本 1084.53 亿元,而一年前其数量只有 1000 多户。选择股份 有限公司形式投资私营企业的投资者有 63879 万人,仅一年就增长 115.06%。 2007 年,全国独资企业实有 101.74 万户,注册资本 4631.23 亿元,从业人员 1045.54 万人。合伙企业实有 13.05 万户,注册资本 805.04 亿元,从业人员 187.25 万人。 从发展趋势看,我国私营企业的组织形式日趋完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公司治理 结构逐渐科学。 3产业结构 非公有制经济以其灵活多变的特点,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保持了绝对优势。就行业分 布来看,我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经济主体有 85.22%分布在第三产业。 从年的统计中看出,非公有制经济最集中的行业首先是批发和零售业,私营 企业有 188.61 万户,个体工商户有 1639.92 万户;其次为制造业,私营企业有 149.5 万户, 个体工商户有 251.98 万户;排在第三位的是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私营企业有 19.08 万 户,个体工商户有 275.57 万户。 私营企业集中分布在第三产业,全国私营企业中有 64.99%的企业从事第三产业,其中 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最多,每三家私营企业就有一家在从事批发和零售业;其次为租赁和 商务服务业,有私营企业 50.18 万户;再次为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有私营企 业 20.94 万户。 从事第二产业的私营企业有 181.43 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的 32.91%。其中,从事制 造业的私营企业有 149.5 万户,占第二产业中私营企业总数的 82.4%。而且,我国以股份 有限公司形式存在的私营企业也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占全国私营股份有限公司总量的比例 超过。 分布在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虽然数量较少,但是增速最快。2007 年,新增从事农、林、 牧、渔业的私营企业有 17700 户,比上年同期增长 18.09%,使得第一产业的私营企业达到 11.万户。同时,从整体发展来看,非公有制经济的投资取向和资金流向也在向第一产业 集中,2007 年,私营企业在第一产业中新增就业人员 12.万人,新增注册资本 375.96 亿 元,与上一年相比,分别增长 9.5%和 27.03%。 4区域差距 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分布上,总体呈现东部发达,中部、西部、东北部落后的主要特 征,但东部与其他区域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这种现象在个体工商业中表现尤为明显。 2007 年,东部十省有个体工商户 1158.37 万户,占全国总数的 42.25%。西部个省区市 与中部六省分布较为均匀,分别占全国总数的 26.55%和 21.88%。私营企业的分布则仍然 集中在东部十省,达 344.72 万户,接近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 2/3。 全国私营企业最多的 6 个省市都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江苏 67.55 万户,广东 62.27 万 户,上海 49.89 万户,浙江 45.03 万户,山东 37.14 万户,北京 33.67 万户。仅江苏一省的 私营企业数量就占据全国总量的 12.25%。 随着国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中部、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 小。2007 年,中部地区私营企业稳步发展,在企业户数、从业人数和注册资本上都有明显 增长。东北三省表现最抢眼的是黑龙江省,其私营企业在 2007 年增加了 20644 户,同比增 长 26.5%,居全国 31 个省区市之首。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 年西部个省区市的私营企业发展迅速,其中有 8 个省区 市的私营企业数量增幅超过 10%,其中重庆和西藏的增幅分别达到 24.75%和 24.08%,在 全国 31 个省份中位居前 5 名。私营企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增幅位列前 4 名的省份都集中在西 部地区,分别为西藏、宁夏、广西、云南,其中西藏的增幅高达 58.83%。从注册资本的增 长上来看,西部地区表现也很突出,全国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增幅位于前 3 名的省份也集中 在西部地区,分别是宁夏、内蒙古和西藏,其中宁夏的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增长最快,全年 增幅高达 70.99%。 5城乡结构 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先天因素,非公有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