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集古城丰韵配音稿_第1页
第六集古城丰韵配音稿_第2页
第六集古城丰韵配音稿_第3页
第六集古城丰韵配音稿_第4页
第六集古城丰韵配音稿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丝弦戏,古名“弦索腔”,是河北省一个古老的地方剧种,它起源于元末明初, 迄今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 丝弦深受当地百姓们的喜爱。 “纺纱织布唱秧歌,耕田耪地哼丝弦。”是过去滹 沱河流域一幅日常生活的画卷。 新中国成立后,石家庄丝弦剧团先后五次到北京,周恩来总理五次观看丝弦 演出,四次亲切接见演员,并亲笔题词勉励全体同志。 2006 年 6 月,石家庄丝弦被国务院正式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作名录。 丝弦剧种的具体起源不详。但基本上可以认为早期的丝弦戏是在元人 小令的基础上衍变而成。元杂剧中的曲牌在丝弦戏里都可寻见。 后人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与滹沱河流域的一座千年古城有关。金元时代, 元曲三大摇篮之一的正定,就是这一剧种的起源和创作中心。 片头片头 璀璨时空璀璨时空- -石家庄历史影像志石家庄历史影像志 第六集:古城丰韵第六集:古城丰韵 2000 年 6 月 22 日,在正定城内的一处建筑工地上,一个长 8.4 米,宽 3.2 米,高 2.6 米,重达 107 吨的庞然大物被发现。据专家考证,此物为赑屃残碑 基座,是五代时期后晋的遗物,距今约 1200 余年。这是研究我国五代史的重大 发现。 位于滹沱河畔的这座千年古城,又一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正定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千百 年来一直是滹沱河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1600 年前一个冬天的黄昏,鲜卑族首领拓跋珪率领 40 万大军跨过滹沱河, 击败了驻守真定的守军。富有军事眼光的拓跋珪对真定的战略地位极为看重, 为了避免滹沱河洪水泛滥给城市带来的威胁,他下令把真定城的位置从滹沱河 的南岸移到了北岸,建在了军事堡垒安乐垒这个地方。 从此,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在这里碰撞融合,给这座城市增添了无尽的鲜 活和厚重。 后人用三组数字浓缩了这座千年古城的历史:1600 多年的建城史,1200 多 年的立郡史,1100 多年的立府史。也有研究者这样描述:24 里周长的城区内, 有 8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列全国县级市第一名。 罗哲文: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梁思成学生 我一直这样说,正定这么一个小的县城,保存了这样多的重要的古建筑, 2 那是全国没有的。 关于这座千年古城的文物古迹,当地老百姓作了这样形象地概括:“9 楼 4 塔 8 大寺,24 座金牌坊” 。 9 楼在正定历来就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九楼包括阳和楼、开元寺钟楼、 崇因寺藏经楼、府前街钟鼓楼、隆兴寺内大悲阁、御书楼、集庆阁、慈氏阁、 转轮藏楼。另一种说法是阳和楼和四座城门楼及四座城角楼。 九楼中的钟楼可谓是楼中之楼。 钟楼高 14 米,砖木结构。楼中心粗大的木架上悬挂着重约 11 吨的唐代铜 钟,千年不坠,堪称世界奇观。 四塔则包括临济寺的澄灵塔,开元寺的须弥塔,天宁寺的凌霄塔,广惠寺 的华塔。这四塔均为佛教舍利塔。 四塔中的华塔可谓是塔中之塔。 华塔由中塔、四角四座小塔五座塔组成,圆形的中塔上部周身浮雕“多宝” , 所以又称“多宝塔” 。是供奉金刚界五部主佛舍利的塔。这样的华塔造型独一无 二,为国内佛塔中一孤例。 武威振: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武威振:河北省赵子龙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据说当时是彩绘的非常漂亮,它为什么叫华塔,当地人叫花塔,因为过去 这个花和华,花卉的花跟中华的华是一个意思,所以当地老百姓叫花塔,远看 远望着像一束鲜花。 八大寺中则有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隆兴寺、崇因寺、洪济 寺、舍利寺。 八大寺中的隆兴寺可谓是寺中之寺。 寺内造型独特的摩尼殿,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中国最古老的木制转轮藏 (ZANG),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碑刻隋龙藏(ZANG)寺碑,世界最高的千年铜 铸立式大佛,国内最高大的铜铸千佛尊,6 处国宝级文物堪称全国之最。尤其 是这座铜铸千佛尊,其铸造工艺之精美,让人叹为观止。 24 座金牌坊更是个个造型各异,精美别致。 令人称奇的是在隆兴寺摩尼殿主佛上方屋顶,藻井周边也有木质构造的 24 座小金牌楼。它建于北宋,至今完好无损。 大小两个 24 座金牌楼,已经令人称奇。更奇的是,正定城墙周长 24 里, 也和金牌坊数正好吻合。3 个“24”说明是先人们有意而为,并非巧合。据专 家解释,这数字正符合了周易吉祥和谐的理念。 上世纪 30 年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经两次来正定古城考察,并对正定 的古建筑设专章论述,他发出了“这里是中国古建筑的宝库,为世界古建筑孤 例”的感慨。 罗哲文: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 梁思成学生 所以正定从梁思成先生来说,他很有感情,而且正定的文物、古建筑,他 都有深入地研究,评价很高。 当代文化学者余秋雨看完这座古城也是感慨万千,他说“在正定找到了中 华文明最辉煌时期的文化信号。 ” 北宋时期,真定成为河北西路的首府。这一地位的确立,对这座城市的发 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曾在此出任河北路都转运使,政声颇佳。最值得称道 的是他慧眼识珠,发现了埋没在寺院废墟中的龙藏(ZANG)寺碑 ,使这具 3 “隋朝第一碑”得以传世。 宋朝大科学家沈括,也曾出使河北,驻任真定。他的传世大作梦溪笔谈 中与河北相关的 20 余条科学记载,大都在这段时间完成。 梁梁 勇勇:石石家家庄庄市市社社会会科科学学院院研研究究员员 他描写太行山里边他说有一系列贝壳,他就推测这些贝壳原来是大海, 后来抬升成为陆地、一直成为山。那么这个记载可以说在世界科技史上是最 早的。 到金朝鼎盛时期,真定城是当时全国人口最密集,手工业、商业最发达的 城市之一。 至元朝时,真定仍然是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元大都以 南的第一名城,人口 10 万,与大都北京相同。 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留下了关于真定 城的精彩记述: “哈寒府是一贵城,盛产丝织品,能织金锦丝罗,其额甚巨。 此城领治一广大地域,所辖环墙之城及村镇甚多。 ” 梁梁 勇勇:石石家家庄庄市市社社会会科科学学院院研研究究员员 写这个地方当时经济发展,那当时是经济繁荣,宗教信仰多元,这个地方 反映的是中西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和多民族共融那么一个文化背景。 这片地域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共融,逐渐形成了自己 的文化特征。这一切在元朝达到了高峰。 其中最突出的一个例证,就是这里成 为了中国戏曲元杂剧的重要发祥地。 片花片花-1-1 在石家庄市戏剧学校的排练厅里,戏剧科的于冰老师正在教学生们练基本 功。 于于冰冰:石石家家庄庄市市戏剧学校戏剧学校戏戏剧剧科科科科长长 京剧有 200 多年历史,咱们这个戏曲得有好几百年历史,最老的元曲, 元曲的创始人之一 白朴就是咱们河北正定人,这个历史咱们得记住啊。 于冰老师所说的白朴,是元曲四大家之一。原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兼总编 辑邓子平,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元曲全集 。 据他考证,白朴出生于河南开封市,幼年时期,蒙古军队攻占京城,其母 遇难,与父亲离散。白朴由父亲的好友金代大诗人元好问照料,受到了良好的 教育。11 岁那年,白朴被元好问带到了真定,与在这里供职的父亲团聚。 当时,真定的最高统治者汉氏侯史天泽,礼贤好文,吸引了全国一大批文 人墨客来到真定,其中包括了不少散曲和杂剧作家,这为正定成为元杂剧创作 中心奠定了基础。 记者:现在看来,史天泽本身他应该也是元曲爱好者欣赏者。 梁梁 勇勇:石石家家庄庄市市社社会会科科学学院院研研究究员员 他不仅是一个爱好者、欣赏者,而且他也亲自写。史天泽也有元曲作品, 虽然他的水平可能不高,在整个正定元曲、元杂剧当中,他不是经典人物,但 是他这种引领或者爱好,对于成就这一方文化,重要的文化经典具有重要的支 撑价值。 白朴成年后不愿做官,迷恋上了元杂剧的创作。他经常往返于真定和大都 之间,和大都的元杂剧作家、艺人一起交流元杂剧的创作技艺。 邓子平:原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邓子平:原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元曲全集元曲全集总编纂总编纂 4 正定当时与保定、大都就是今天的北京距离相近,所以说包括白朴在内, 这些元杂剧作家与他们保定的作家、北京的作家和演员,包括关汉卿,包括天 然秀(元杂剧女艺人)这些著名的杂剧作家演员,他们经常有交往。 白朴吸收了大都元杂剧创作、演出的优点,大胆运用真定当地的杂曲和民 间语言,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成为了真定元杂剧作家群中的领军人物。 这是 1963 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昆曲戏剧电影墙头马上 ,原著作 者就是白朴。 墙头马上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与王实甫的西厢记 、 关汉卿的拜月亭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并称为中国四大古典爱情喜剧。四 位作者一起被后人尊称为元曲四大家。 据统计,元杂剧兴盛时真定作家就有 7 人,作品 45 种。流传至今且较为完 整的作品有 12 种。真定成为了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中心。 白朴还是把北方杂剧最早带到南方的作家。他的另一部元杂剧代表作梧 桐雨就是在南方创作完成。 后来, 梧桐雨被戏剧界列为中国古典十大悲剧之一。 墙头马上被列 为中国古典十大喜剧之一。这些剧都被改编成了昆曲和若干地方剧,至今还出 现在戏剧舞台上。 邓子平:原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邓子平:原河北教育出版社社长元曲全集元曲全集总编纂总编纂 他的杂剧对后人创作,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比方说这个明朝的长篇 传奇洪生的长生殿,它就是在这个白朴梧桐雨的基础上然后创作而成, 而成为我国古代四大戏剧之一。 片花片花-2-2 贾贾建建文文:栾栾城城中中学学数数学学教教师师 起立,老师好,好,同学们好,首先了让我们看一个方程。 在河北省栾城中学,每年高一新生入学,老师们上的第一堂数学课,都是 讲一段关于天元术代数的故事。坐在这里的很多同学并不知道,世界上第一 个发明代数方程式的人,就是他们的 栾城老乡李冶。 贾贾建建文文:栾栾城城中中学学数数学学教教师师 李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一个数学家,李冶最初利用到这个,在我们校园 的东侧有一个小亭是不是,那个小亭的雕像,就是为了纪念数学家李冶,所 雕塑的一座雕像。 杨杨梅梅山山:原原栾栾城城县县史史志志办办公公室室主主任任 李冶是栾城人,根据考证他的老家在过去的旧城,就现在 308 国道西边, 他是在 1192 年出生的。 李冶的童年在真定元氏县求学。金哀宗正大 7 年,即公元 1230 年,他考中 进士,在钧州即河南禹县任知事两年。 1232 年,钧州城被蒙古军队攻破李冶不愿投降,只好换上平民服装,北 渡黄河避难。 在山西崞县,他开始从事数学研究。经过十几年的潜心写作,李冶测圆 海镜一书的初稿终于在 l248 年完成。 公元 1251 年,李冶回到了离真定城 20 多公里的封龙山。在真定汉氏侯史 天泽和学者元好问、真定督学张德辉等人支持下,他开始重振封龙书院。 5 封龙山是太行山南北走向向东的一条支脉,相传大禹治水把蛟龙封于此山 ,故名封龙山。 东汉著名学者常山元氏人李躬曾在此讲学。五代以后, 河北名士李防在 封龙山创办书院,开河北书院教育之先河。 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几处比较简陋 的讲堂遗址,读书洞中的壁窟是为了摆放图书文籍和灯具而开凿。 这两块静静躺在这间小屋子里的封龙山汉碑,是中国石刻中的珍品,它 见证了封龙山的历史。 到了元代,李冶主持封龙书院。他一边讲学,一边对 测圆海镜一书 的初稿进行补充、修订。李冶终于在封龙山完成了 数学史上的不朽名著 测圆海镜。 刘晓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晓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博士博士 他的测圆海镜可以说是现存的,人们可以找到的第一本记载天元数的 书。 梁梁 勇勇:石石家家庄庄市市社社会会科科学学院院研研究究员员 他用中国的方式来解析高次方程,所以他是世界数学史上的奠基人。 后来,李冶发现,由于内容深奥,天元术在当时的传播速度较慢。他决 定写一本深入浅出、便于教学的书。 l259 年,李冶在封龙山又完成了另一部 数学著作益古演段 。 刘晓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晓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博士博士 我想益古演段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本教材,而相比起来测圆海镜是 一个研究性的专业书籍。现代语言是这样说。 李冶不仅数学出众,在历史、文学、音乐等其他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在 封龙书院讲学期间,忽必烈曾经三次召见他并委以重任,但他多次婉拒,在封 龙山隐居讲学直至去世。 刘晓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刘晓波: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博士博士 我特别敬佩李冶,就是说他的这种信念、他的这种理想,不只是说我自己 在这里研究一下,满足一下我的好奇心就完了。他实际上是想把这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