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简史大题 - 副本_第1页
翻译简史大题 - 副本_第2页
翻译简史大题 - 副本_第3页
翻译简史大题 - 副本_第4页
翻译简史大题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翻译发展史有五个翻译时期,分别是哪五次?中国翻译发展史有五个翻译时期,分别是哪五次? 汉隋唐宋的佛经翻译时期 明清之际的科学翻译时期 清末明初的西学翻译时期 “五四”运动后的社会科学和文学翻译时期 新中国翻译时期 2 2、简述玄奘的、简述玄奘的“五不翻五不翻”的内容。的内容。 (1)秘密故不翻:具有神秘色彩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2)多义故不翻:具有多种含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3)此无故不翻:目的语文化中没有的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4)顺古故不翻:对以前已经存在并广泛使用的约定俗成的音译词语 不用意译,而应遵循习惯沿袭其原有的音译。 (5)生善故不翻:有些词语用音译能令人生尊重之念,否则容易等闲 视之,所以对这类词语不用意译,而应采用音译。 3 3、简述傅雷、简述傅雷“神似说神似说”翻译思想的三个要义。翻译思想的三个要义。 1) “化为我有化为我有” 傅雷认为,传神,首先在于理解、体会、感受、领悟原作,吃透原 作的精神和全部细节,将原作“化为我有” 。这是他“神似”的第一 要义。 “化为我有”应该像“蚕造丝” ,翻译的人应当把原文彻底弄 明白、完全消化之后,再重新写出来。 2) “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行文流畅,用字丰富,色彩变化” 了解与体会原作是“神似”的第一要义,第二要义就是需要进一步 把所了解的、体会的,忠实而生动地表达出来。译笔如行云流水, 自然流畅。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 3) “气息贯通气息贯通 文脉贯通文脉贯通” 所谓神似神韵,既指原作内容表达,也 指原作风格的体现。傅雷认 为,一篇译品气息贯通就是文脉贯通。 “气息不贯” ,甚至没有气息, 通篇自然就变成“一杯清水” 。文章脉络一定要贯通,如果意脉不贯, “句句断,节节段” ,支离破碎,全篇真就会变成一个徒具形式而拼 凑内容的“散”文了。 4 4、简述林语堂翻译美学的思想。、简述林语堂翻译美学的思想。 翻译审美标准论即忠实标准,通顺标准,美的标准。 (1)忠实标准:所谓的忠实标准并非字字对译,而是译者在忠于原 文的基础上,做到达意传神。绝对的忠实是不存在的,因为但凡文 字都有声音,意义,传神,文体和形式之美,所以译者不可能完全 兼顾。 (2)通顺标准:语句通顺可被译入语读者所理解。译文不但要对原 著负责,也要对译入语读者负责。 (3)美的标准:翻译是一门创作的艺术。要求译者应将其工作当做 一门艺术,并且不仅要求通用,而且要求文字之美。 林语堂翻译审美标准论的中心思想是“达意传神”,其中传神是其核 心。他明确提出了译文必须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做到字神句气和 言外之意,用语言的暗示力量使读者获得一种共鸣。 5 5、简述佛经翻译对中国翻译理论,思想,语言,文化四方面的历史、简述佛经翻译对中国翻译理论,思想,语言,文化四方面的历史 影响影响。 1)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初步基础:佛经翻译事业从最早的重 直译到后秦时期鸠摩罗什的重意译,再到隋代的彦琮又倾向于直译, 最后到唐朝时期的玄奘创出的“新译” ,奠定了中国传统翻译理论的 初步基础。 2)思想方面的影响思想方面的影响: 自佛经输入以后,印度佛教的唯心主义哲学逐步与中国原有的老庄 相结合。而佛教的发展又推动了道教的创立,道教徒吸收佛教思想, 著书立说,想与佛教一争高低。自此,儒道佛之间展开了剧烈争斗。 儒家与佛家在南北朝时展开了一场有神论与无神论的论战,促进了 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使范缜的神灭论闪耀着光辉。唐代儒道 佛的斗争继续。 南宗禅学奠定之后,儒与佛调和,佛与道也有所调和. 宋代理学兴起,是儒佛道的混合物 唐代玄奘翻译了佛教因明如正理论 、 因明正理门论 、 大乘掌 珍理诸书,介绍印度因明学,使唐以后的学者得以运用逻辑学治 学。 3)语言方面的影响语言方面的影响: 1.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佛经翻译大大丰富了汉语词汇。在唐宋人编写的一切经音义 和翻译名义集中,所收的佛教词汇,不下千条。梁启超先生在 佛教大辞典中发现其中共收录有“三万五千余语” ,足以看出佛 教语言与汉语文化的密切关系。如“菩萨、阎罗王、世界、刹那、 五体投地、因缘、解脱、一尘不染、有缘、 ”等等。又如“劫、大劫、 魔、天堂、地狱、庄严、觉悟、享受、自由、平等、信心、生老病 死、借花献佛、安详、方便等等。 2.在语法方面,在语法结构方面受了梵文影响在语法方面,在语法结构方面受了梵文影响。汉语助词“于”字, 在先秦两汉书籍中从来不用在动宾之间,但魏晋六朝时,为了凑韵 文字数,才有这种用法,如鸠摩罗什译的法华经中就有“击于 大法鼓” , “供养于诸佛” 。此种用法,后来传到皮簧戏词里,就出现 了“打骂于他” , “取笑于我”的说法。 3.使汉语的反切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使汉语的反切法有了进一步发展。佛经翻译接触到拼音的古梵文, 而译经时要求音译正确,于是汉语的反切四声就产生出来了。跟着 有人把许多汉字汇集起来,按反切法加以分门别类,就成了各种韵 书。到隋朝,我国出现了一部切韵书籍。唐末僧人制定了一套 共有三十个字母的辅音体系,后形成完整的辅音体系。后来,陆法 言的切韵与孙缅的唐韵建立起完整的元音体系。有了辅音 和元音,使我国原来就有的用两个字合起来注音的“反切”法有了 进一步的发展。 4)文化方面的影响:文化方面的影响: 1.佛经中譬喻颇多,想象力丰富。佛经翻译,大量譬喻传入,影响 中国文化。 2. 佛经中铺排描写非常多见,对我国古诗形式影响颇深。 3.佛经里保存了不少古代印度的民间故事和寓言。 4. 佛经往往带有小说或戏曲的形式。 6 6、总结徐光启的翻译思想并对其进行分析、总结徐光启的翻译思想并对其进行分析。 思想: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 特点:1. 求知 ,求真理 , “裨益当世” ; 2.抓重点 ,抓 “急需” ,并能从哲学方法论角度着眼; 3. “超胜”必先“翻译” 。 如果说“翻译”是起点, “会通”是实践,那么“超胜”才是徐 光启的最高目标。继承传统,而“不安旧学” ,翻译西法,但又“志 求改正” ,这样才能超越前人,超越西人,这正是徐光启的伟大抱负。 他认为,翻译工作就是虚心吸取别国的长处,将他们多年积累的科 学成果以最快的速度为我所用,以此超越前人。 这一翻译与超胜的思想突出了翻译的社会功能,这是中国翻译 史上的第一次。 7 7、论述严复翻译三个时期的翻译特点,译作代表及其信达雅的翻译、论述严复翻译三个时期的翻译特点,译作代表及其信达雅的翻译 标准意义。标准意义。 严复的三个翻译时期。严复的三个翻译时期。 (一)早期(1896 译天演论1902 年译完穆勒名学 ): 对所译原著选材精严,目的明确。所译之书正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 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其早期翻译偏重意译,略亏于信。 (二)中期(19021909):译作有原富 、 群学肆言 、 群 己权界论 、 社会通诠和名学浅说等。其中期的译品具有坚 强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基本采用直译,对拟译著作悉心研究,在译 述时,能写出非凡的译例言和序跋,旁征博引,对原著多做阐释。 (三)晚期:1914 年译中国教育议以后。译作不多,仅译 出中国教育议 、 支那教案论 、 欧战缘起等作品,译作“更 为随便” 。 严复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讲到:“译事三难:信、达、雅。 ”并提出观点:“翻译作品内容忠实于原文谓信,文辞畅达谓达, 有文采谓雅。 ” “信”指意义不背原文,即是译文要准确,不歪曲, 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达”指不拘泥于原文形式,译文 通顺明白;“雅”则指译文时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 古雅,简明优雅。 他首创的“信、达、雅”翻译标准,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意 义。 8 8、论述林译小说的历史贡献。、论述林译小说的历史贡献。 (1)开创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先行者和奠基人。他开创了译介西方 文学的的新风气,最早将欧洲莎士比亚、狄更斯、大仲马、小仲马、 列夫托尔斯泰等西方文豪的文学作品介绍到了中国,当时的中国 文人皆受其小说的深刻影响。 (2)中国新文学运动所从而发生的“不祧之祖” 。推动了中国新文 学的革新,从而孕育和催发了“五四新文学”的胚胎和萌芽;革新 了近代小说创作的艺术形式,打破了传统的章回体的旧格式;借鉴 了外国文学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创作方法以及引进 西方文学擅长的细腻的静态的心理描写、静物描绘、人物刻画等技 巧。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