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回归模型预测_第1页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_第2页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_第3页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_第4页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预测与决策 线性回归模型预测 1 问题背景 从 1978 年改革开始到 80 年代中期,由于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改革、提高农 产品收购价格以及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居民收入以 15的年增长幅度迅速提 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但在 80 年代后半期和 90 年代期间,随着农 村改革的剩余潜力逐渐释放和城市改革加快,同时也由于缺乏农村后续改革措 施以及某些政策方面的缺陷,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持续扩大的趋势。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正在将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头指向国内市场,扩大 内需成为 GDP 不断增长的前提条件。国内市场的扩大不能单纯依靠提高城镇居 民的购买力水平,也要激发农村居民的购买热情。在农村人口占 55%以上的中国, 农村消费水平的巨大提升空间正在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自 2001 年以来, 我国农村人均年总收入以 9%左右的速度平稳增长。2007 年,农村人均年总收入 为人民币 5791.1 元,比 2006 年同期增长 15%。与此同时,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2001 年至 2007 年,农村人均年生活费用支出平均增速约为 8.2%,2007 年达人民 币 3223.9 元,比 2006 年同期增长 8.6%。2001 年至 2007 年,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远 高于支出增速,同时城镇人均消费性支出保持 3 倍多于农村人均生活消费,说明农 村居民消费还存在较大潜力。现阶段,不断加深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摸清农村 居民消费规律,有利于政府政策的合理制定与贯彻落实,符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 要求。 目前国内对农村居民消费的研究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基于凯恩斯主义研究的 消费函数较多,主要分析了消费者收入对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对更多的、重要 的影响因素考虑得不够充分。第二,国内学者多将目光定位于城镇居民的消费行 为上,对人口众多的农村居民没有足够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除了收入 因素以外,影响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因素越来越多,尤其是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具 体的影响因素又会有新的内容。因此,研究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特点并提出预测其 发展趋势的合理模型,对于拉动农村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均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2 方法简介 回归预测模型是一种重要的预测方法,如果某预测对象与其他因素有关,那 么从因果分析多角度来说,常常可以用回归预测模型。回归模型可以分为线性 回归模型和非线性回归模型。线性回归模型是最简单,最忌本地回顾模型,有 相当丰富的内容。 在经济生活中,经济现象之间往往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他们互相影响, 互相牵制,一般来说是十分复杂的。这样,在研究,预测某种经济现象时,就 必须做适当的简化与假设。如果能分析出预测对象主要是由另外一些经济现象 引起的,造成的,那么在对这样的预测对象进行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因果 分析。其中,回归分析属于较为有效,使用比较普遍的方法。 回归一词最早是由英国统计学家高尔登提出。一般认为,高个子夫妇所生的子 女比较偏高,矮个子夫妇所生的子女偏哎,这样,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上的 人应该两极分化,即高个子的人和矮个子的人占大多数。但高尔登发现实际上 并不是这么回事。他收集了 205 对夫妇及其子女的数据,建立了一个先行试验 方程。发分析这个经验方程,他发现英国人的身高虽然下带比上代高,但有想 平均回国的趋势,这样。高尔登成功的解释了没有出现高矮两极分化的事实, 通过这个历史事件的简单回顾可见,所谓回归分析就是针对某些具有一定脸的 变量建立一个经验函数关系,进而利用这个函数关系进行相关的计算并解释。 在经济预测中,常常把数学上的变量和应变量成为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 用 Xi 表示第 i 个解释变量,y 表示被解释变量,由于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解释 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除了可能存在的一些确定的函数之外,还有一些无法确 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一般是随机的。 毫无疑问,大多数模型都会有一个或多个承诺书,我们的任务就是西安则河 南队测试对象进行分析并初步选定是现行的还是非线性的模型,然后通过解释 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历史数据估计这些参数,由于他们是经验的,因此,参数 估计完了以后,需要对模型的尅年度,可靠性等进行模型的检验。最后才是利 用检验通过后的模型进行预测以及其他方面的讨论。 在这里我们选择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对象进行分析。 3 数学计算 经过数据的收集我们可以得到以下表格 序号人均消费政府收入CPI人均收入年份 146952052101.295602003 250522450103.998772004 355362455101.8103222005 463802873101.5117342006 572882990104.5109052007 683333124100.5119552008 795363220104.5121812009 经过计算我们的到参数 b0,b1,b2,b3 分别为:4025.5 300 295 314 通过我们得到的参数并对其进行检验得到有理数据 1.标准离差(s)检验 主要用来检验回归预测模型的精度。经过检验,我们可以得到的数据 10%s15%,精度较高,可以用于一下的分析。 2.相关系数(r)检验 3.显著性(F)检验 用于判断全部自变量的整体作用与因变量的现行关系是否显著,经过计算我们 得到的 F 之符合要求,可以用于一下的分析。 4.t 检验 用于检验每一个自变量的现行关系是否显著,通过我们的计算得到的数据,bi 符合其要求,因此不必剔除 bi 变量 (数据均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2008 年中国统计年鉴 。 ) 4 结果预测 通过对农村人均消费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初始推导和后续验证,证明了该模型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较为准确的预测出当年的农村人均消费。更重要的是,该模型 对今后政府制定的针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因素有很多,这里我们做一下简要的 分析: 由我来看造成农村人均收入不高的主要一项原因是农村种植结构的不合理。 一是种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农民仍然把粮食生产作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 买方市场的条件下农民增收产困难加大;二是品种不合格,突出表现在经济作 物中“大路”品种多,特色品种少;三是产业化经营程度低,不能形成主导产业 品牌做大做强。 近年来,党中央 国务院 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连续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 是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的一个中心 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非凡。 “农业兴,农村富;农业稳,农村稳。 ”可见“三农” 问题是当前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大的紧迫而繁重的政治问题经济 问题。对于燕郊这样一个农业大乡来说,要实现富民强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目标,就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 抓好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因此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和新举措,采取综 合性措施,在发展战略、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上有一个大转变。针对上述原因, 我认为,要使农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应该如是做。 解放思想,增强市场意识,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加大 农业产业增收结构调整力度,自觉按照市场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想要发展就必须拥有市场,这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一是增强市场 主导意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靠市场引导生产,大力发展“市场农业”和“订 单农业”。按照市场的要求来进行生产,不仅仅要以当前市场为导向,还要以未 来的市场变化趋势为导向,形成“人无我有”的局面,抢占先机;二是增强 质量 效益意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在农产品相对过剩的背景下进行的,因此调整 产业结构必须要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把提高农产品质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 优”的格局,提高农业产业经济效益;三是增强特色创新意识,调整农业结构不 能盲目跟随,别人怎样调整就跟着怎样调整,这不仅仅会严重挫伤农民调整农 业结构的积极性,还会使农民减收,因此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必须树立创新意识, 注重特色,形成“人优我特”,促进农业增收 扩大劳动力转移输出,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认真落实省市县关于加快农村剩余 劳力转移输出的政策意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措施来抓。 一是要强化 宣传 ,大力营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的良好氛围,切实转变 农民“死守家门、固守土地”的封闭观念,提高劳动力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二是 坚持就地转移的和外出转移两手抓,推动农民 就业 多元化,鼓励农民自主创 业,促进农民持久稳定增收。 农民经营生产方式粗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产规模过于狭小,规模 经营还只是少数;二是 科技 含量低,农户缺少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 病虫害有效预防等技术,新种一种家作物要花上三年五年的时间去培育;三是 管理粗放,缺少精细耕种的田间管理以及精确的经济核算,造成了生产资料的 极大浪费和生产成本的增加。 农民的信息来源渠道单一。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户从真正意义上相对独立的 生产经营单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