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1页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2页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3页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红安县油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根据国家和省林业局的文件精神,县林业局组织调查人员深入油茶基地,访问油茶种 植大户,调查、座谈,收集了油茶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资料,现将我县油茶发展情况汇报 如下: 一、红安油茶产业发展现状 我县现有油茶林大部分栽植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县油茶栽培面积有 8.43 万亩, 占林业用地的 7.6%;种植面积在 50 亩以上有 164 处,属集体造林个体承包,近几年来也 有积极性高的农民自发小面积造林。主要分布在华家河镇的金牛山、金湾村、邓湾村;七 里坪镇的和尚头、黄石岩、上新集镇的大庙村、龙井冲村、水口寺村、王家店村;二程镇 的大山背村、三里岗村、静居庵村、三里桥村、大赵家村、光山岗村;城关镇七峰山村、 建中村、云台山村、李太村、况家畈村;杏花乡的邓家边场、大坡林场、精华村、狮子村; 高桥镇的寨洼村、四岭铺村、觅儿寺镇的茶庵庙村、八里镇袁岗村以及太平桥镇的七丈山 场等 20 多个油茶场,还有天台山、老君山等六个国有林场(苗圃)栽培的油茶林。在现有 油茶林中,集中成片油茶林面积 3.11 万亩,油茶、马尾松混交林和散生油茶林面积 5.31 万亩。据红安县统计年鉴统计全县 2008 年产干油茶籽 69.85 万公斤,产值 335.28 万元。在 油茶加工方面,除有少量民间作坊式加工外,没有成规模的加工企业;油茶籽大部分由经 销商销往湖南郴州、宜昌五峰等地。 二、油茶产业发展的显著特点 一是油茶栽培面积较大,且相对集中。我县有油茶栽培面积 8.426 万亩,占林业用地 面积的 7.6%,这些油茶林主要分布在红安中南部的低山丘陵区,栽培面积相对集中。我县 的 31000 多亩成片油茶林主要分布在二程、华河、七里、杏花、高桥等乡镇的 20 多个村和 场,每个村和场油茶种植面积均在千亩左右。 二是油茶栽培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我县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开 始大面积营造油茶林,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人们在油茶栽培的实践中,逐步掌握了 油茶的生物学特性,总结出一整套有关油茶栽植、抚育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生产经营管理 经验,经营油茶林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七里坪镇吊桥村曾秀英自己看准了油茶的前景, 2006 年承包油茶场后,举家搬到和尚头油茶场,做了新的场房,维修了旧场房,以场为家, 把油茶当庄稼种,去冬今春投资 8.5 万元对 465 亩油茶进行了全面的管理,尽管前两年由 于雪灾和金融危机对油茶产业的不利,收入不很理想,但今年丰收在望。通过疏林去杂、 整形修剪、恳复施肥等技术措施对 350 亩油茶林实行了改造。二程镇大山背村周国雄 2004 年承包了村油茶场 845 亩油茶林,只进行砍抚和看管,2004 一 2008 年分别产油茶籽 4.2、2.9、2.9、2.7、2.3 万公斤,销售茶籽累计收入达 42 万多元。省林科院将上述两个油 茶场选定为油茶采穗基地,并选择了大量的优树供油茶芽苗砧嫁接采穗。 三是选育油茶优良品种,发展良种生产基地,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在 长期的油茶生产实践中,人们发现了不同油茶品种其产量、油质、经济效益差异较大,因 此十分关注油茶优良品种选优工作;进行了湖南攸县良种油茶对比造林试验,1984 年县林 业局与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共同进行攸县油茶与本县油茶栽培对比试验,用亚林所培育的湖 南省攸县良种油茶(树形矮、适宜密植、春季开花、秋季结果、产量高)与本县油茶栽培 对比,在城关镇峰山管理区李太村直播造林 30 亩,共分 3 个对照区,1 个对照区攸县油茶 与本地油茶各 5 亩。1984 年春直播,1985 年苗高 20-30 厘米,1989 年开花,1996 年 7 月 初调查,油茶叶片厚、大,树势强壮,结果籽大、多,优于其它品种(品系) 。亚林所在全 国共定有 4 个栽培对比点,这是其中之一。湖北省林业局已开始实施油茶良种培育工程。 2009 年在我县建设 150 亩的油茶良种培育苗圃,计划年产油茶良种苗 225 万株。通过油茶 良种选择、培育油茶良种苗,为加快油茶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是油茶加工业已开始起步,加快了油茶产业发展步伐。我县在 2005 年以前油茶加工 几乎是传统的作坊加工,没有加工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设备、工艺落后,出油率低, 生产的茶油难以保存,经济效益低下。有少数油茶大户只能跑到邻近的省、市生产精制茶 油。目前,我县计划在近几年内发展 1-3 家油脂加工企业,打造红安的品牌,为完善油茶 产业链,推动油茶基地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五是领导注重发展油茶产业,可发展油茶基地面积大。我县领导十分重视油茶产业发 展,分别在 2008 年抽调了与油茶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对本地油茶产业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通 过看基地、访大户、调查企业、外出考察,对油茶生产、经营等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分 析,调研结论对发展油茶产业是肯定的。县政府为了推进油茶产业发展,把油茶产业发展 事宜纳入了议事日程。提出了油茶产业发展目标、产业布局、发展模式、扶持政策、科技 措施和组织措施。全县有适宜栽培油茶面积 20 多万亩,规划近五年新造油茶林 6 万亩,规 划通过五年努力,把我县油茶栽培总规模扩大到 15 万亩以上,年总产值过 2 亿元,争创全 国“油茶之乡” 。 三、油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油茶基地规模小、产量低,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格局。我县仅有油茶纯林面积 31150 亩,占林业用地面积的 2.8%,平均亩产干茶籽仅有 22 公斤,只有正常产量的 20% 左右。无论是生产面积,还是茶籽总产量,距规模化生产要求相差甚远。 二是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经济效益低下。油茶林管理粗放在我县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人种天养” 、 “广种薄收”是我县油茶林管理的基本现状;原有栽培的油茶林演退为马尾 松、杂木、油茶混交林,杂草灌木丛生面积 5.3 万亩,占现有油茶林总面积的 37%,其余 的油茶纯林大多也只是砍抚、看管,少有实施垦抚、施肥、修剪、防治病虫害等技术措施, 一般平时不管不问,只待茶籽成熟采收,采多少算多少;因此,亩平茶籽仅有 20 公斤左右, 产初级茶油 5 公斤左右,亩平产值仅有 130 一 180 元,经济效益较低。 三是油茶品种混杂、良莠不齐。在油茶栽培区,主要品种有寒露籽、霜降籽,还有少 量的秋分籽,在同一品种中,不同的植株、品系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成熟期相差一个月 左右,茶籽大小不一,大的重 15 克以上,小的仅有 8 克,茶籽出油率高的达 45%,低的 只有 22%。在同一块油茶林中不同的品种、品系并存,良莠不齐,油茶生产经营管理极不 方便。 四是油茶加工业滞后,发展油茶生产缺乏市场拉动力。我县目前尚无一家成规模的油 茶加工企业,茶籽大多直销外地。没有一家从茶饼、茶壳中提炼皂素、茶酸、茶酐的企业, 大量的茶饼、茶壳当作肥料、燃料使用,造成极大的油茶价值、资源浪费。正是由于产地 油茶加工企业少、资源浪费大、被充分利用少,油茶价值大打折扣,导致油茶价格低,因 此,发展油茶生产缺乏市场拉动力。 四、油茶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料树种,全国现有油茶总面积 5500 万亩,年产茶油 22 万吨。 近年来,油茶综合效益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市场需求越来越大,国家对发展油茶产业支 持力度不断增强,油茶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一)油茶产业的发展趋势 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缓解能源危机的需要。油茶是名符其实的“铁杆庄稼” ,对立地 条件要求不严,老百姓可在耕地以外的宜林地发展油茶生产,既能为国家增加油料供应, 又能让出更多的耕地发展粮食生产,这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缓解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是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需要。茶油是绿色无公害食品,被称为“东方橄榄油” 。其不饱 和脂肪酸含量高达 90%以上,远高于菜籽油和花生油。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和美国白宫卫生 研究院检验结果表明:茶油各项指标均优于橄榄油,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降低血脂、软 化血管等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 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油茶经济价值高,据国家林业局调查测算,每亩优质油 茶林稳产期产值可达 2000 元以上,约为 4.2 亩油菜或 1.34 亩花生的产值;油茶稳产期可达 80 年以上,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一人种植,几代受益,是山区群众稳定增收的“摇钱树” 。 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油茶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四季常绿,适生范围广,耐寒、 耐旱、耐瘠薄,既能绿化荒山、增加植被,又能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是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俱佳的优良树种。 (二)油茶产业市场前景分析 纵观国内、国际市场,茶油、皂素等油茶产品需求量不断扩大,价格不断走高,市场 供不应求。 国内市场 茶籽提炼的初级油,价格达 2030 元/公斤,部分精品茶油达 100 元/公斤 以上,是花生油的 5 倍。目前市场上的精炼茶油是“皇帝女儿不愁嫁” ;阳新县富川油脂公 司生产的茶油长期供不应求。有资料显示,全国食用油市场总体上供小于求,高品质的食 用油每年缺口在 200 万吨以上,需要从国外进口。 国际市场 油茶全身都是宝,其叶、果壳、花、种子都是食品、制药、化工、化妆品 工业的优质原料。 据称高品质茶油出口到俄罗斯达 190 元/公斤,日本茶油价格是菜籽油 的 7.5 倍,精炼茶油求大于供。每 1000 公斤茶饼可再提取茶油 80 公斤,提炼皂素(水剂) 26.3 公斤,还可以从中提炼茶酸、茶酐,剩余部分可作饲料、肥料,这些副产品在市场上 都是“抢手货” 。皂素(水剂)目前价格为 140 元/公斤。每年,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 秦国、印尼、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都大量进口茶饼,用于深加工、 改良土壤和特种饲养。 (三)油茶产业宏观政策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发展油茶产业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国家林业局于 2006 年 12 月出台了关于发展油茶产业的意见 ,决定“十一五”期间,利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 在全国重点扶持 50 个油茶高产示范基地、30 个油茶加工龙头企业和 30 个茶油知名品牌。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强调把油茶作为我国食品的“金字招牌” ,重点予以开发。国家发 改委把油茶列入生物质能源树种,将从产业政策和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我省也 把发展油茶作为林业生态和产业建设的重点,大力支持发展。 (四)发展油茶产业对策与建议 1、认真做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油茶发展基地, 合理布局加工企业,强化营销体系建设。 2、创新油茶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油茶林地产权合理流转,培育典型示范,发展油茶专 业合作组织,推行“企业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油茶产业品牌。 3、加大对油茶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项目扶持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