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1页
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2页
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3页
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4页
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绍军 (巴中市中医院 四川 巴中 636001)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效。 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逐步实施骶管阻滞、静脉输液、床旁骨盆牵引、穴 位注射、推拿、功能锻炼等治疗方法,并于 30 天后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 评定。结果:优 68 例(66.02%)、良 23 例(22.33%)、可 10 例(9.71%)、差 2 例(1.94%)。结论:根据病情逐步实施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 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主题词 综合疗法 腰椎间盘 疗效 自 2000 年起笔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 显著的临床疗效,并对 103 例住院患者进行了系统观察,现总结报告如 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 2000 年 2 月至 2005 年 2 月共观察 103 例,均为我科住院病人, 全部病例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其中男 62 例,女 41 例;年 龄最小 19 岁,最大 65 岁,平均 42.6 岁;疗程最短 1 天,最长 31 天, 初发者 68 例,复发加重者 35 例;突出节段 L4,5 者 48 例;L5S1 者 34 例;L4,5 和 L5S1 者 16 例,L3,4L5S1 者 5 例。 1.2 纳入标准: (1)腰骶部疼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打喷 2 嚏及排便)时疼痛加重。 (2)病变部位椎旁压痛,并向下肢放射,直腿 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 (3)神经体征:下肢感觉异常,腱反射 异常,运动无力等。 (4)CT 或 MRI 检查证实腰椎间盘突出。 (5)采用 Budzynski 疼痛 11 点数字评分法1,测评结果为 8 以上者。 1.3 排除标准: (1)合并严重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异常,活动性 出血,肿瘤、结核、精神病患者、妊娠妇女。 (2)按照胡有谷等关于腰 椎间盘出症的区域定位法2,其突实出物位于矢状位层面第四层、水平 位分区第 4 区,额状位分域 d 区域的患者。 (3)不愿意接受综合治疗法 中任一一项治疗方法或对普鲁卡因、维生素 B1过敏者。 2、治疗方法 2.1 骶管阻滞疗法 患者俯卧、髂部垫 15cm 厚枕。皮肤常规消毒、戴无菌手套、铺无 菌洞巾,用 7 号或 8 号注射长针,针尖斜面向头部,于骶管裂孔垂直进 针,过皮后针体向尾部斜 45,有阻力消失说明已穿过骶尾韧带,将针 体与皮肤成 20(男)40(女)角,边进针左手在针入口处按压针 体,进入骶管 23cm,回吸无血或脑脊液、无阻力、也无皮肤隆起,证 实针头确在骶管腔内,即可注复合液(由 2% 利多卡因 5ml、维生素 B12500ug,地塞米松 5mg,灭菌注射用水 35ml 组成)5ml,观察 5 分钟 无不良反应后,将余下的药液按需注入骶管内,身体高大者注入 40ml, 身体矮小者注入 30ml35ml。注射完毕,嘱患者俯卧 30 分钟。每周 1 次,连续 3 次,入院当天开始实施。 3 2.2 静脉输液 静脉滴入 20%甘露醇 250ml,加入地塞米松 5mg;5%葡萄糖注射液 150ml 加入香丹 20ml,上述两组药物,每日 1 次,入院第一天开始执行, 连用 3 天。 2.3 床旁骨盆牵引 病人仰卧于病床上,自然放松,固定骨盆牵引带与胸带,松紧适宜, 以不滑脱为准,而后将胸带末端固定于病床头侧,骨盆带末端悬挂约自 体体重 1/41/3 重的砝码,每次牵引 2 小时,每日 3 次,自入院后第 4 天开始。 2.4 穴位注射 药物组成:2%普卡因 2ml,复方当归注射液 4ml,人胎盘组织液 4ml,维生素 B1100mg、维生素 B12500ug。主穴:相应突出节段华佗夹 脊穴。配穴:按脏腑辨证属风湿寒型配阴陵泉、足三里;血瘀气滞型配 肝俞、血海;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按经络辨证属太阳膀胱经配委中、 昆仑;属少阳胆经配阳陵泉、绝骨。操作方法:穴位常规消毒,将上 述药物吸入 20ml 一次性注射器内,换上一次性牙科 5 号穿刺针,针刺 得气后除主穴每穴注药 2ml 外,配穴注药每穴 1.5ml,每日 1 次,连用 10 天后休息 2 天,再予续用,本法于第 4 天开始。 2.5 推拿 松解放松:用扌衮法、拿法、按揉法在腰腿部施术 35 分钟。解 痉止痛:用点、按、揉法在肾俞、大肠俞、气海俞、关元俞、委中等穴 处施治,每穴 1 分钟,阳性结节处用弹拨手法,弹拨 35 遍。理筋 4 整复:用腰部斜扳法,先扳患侧后扳健侧以调整紊乱的后关节,对于有 旋转移位的椎体,给予冯氏旋转定位扳法3。上述手法每日 1 次,于入 院后第 4 天开始。 2.6 功能锻炼 入院 1 周后开始进行仰卧举腿、仰卧蹬空锻炼,每侧下肢每种锻炼 24 次早晚各 1 遍。疼痛缓解后开始进行飞燕点水、五点支撑锻炼,每种 锻炼 24 次,早晚各 1 遍。上述锻炼建议患者出院后长期坚持。 3、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按照 Nakai 疗效评定标准制定4:优: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恢复 原工作;良: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 ,直腿抬高70,恢复一般工作; 可:症状与体征有改善,能从事较轻工作;差:症状和体征无改善。 3.2 结果 103 例患者中,21 天出院者 3 人,24 天出院者 6 人,25 天出院者 13 人,27 天出院者 47 人,30 天出院者 34 人。所有患者均在 30 天后判 定疗效,其中优 68 例(68.02%) ;良 23 例(22.33%) ;可 10 例 (9.71%) ;差 2 例(1.94%) 。 4、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病人腰腿痛和麻木等临床症状的常见病,病 因很多,诸如外伤、劳损、工作的不良姿势、椎间盘的退变等。冯氏认 为腰段脊柱内外平衡失调是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的理论基础5。其所引 起神经根痛的机制目前主要有:机械压迫;化学性神经根炎;免 5 疫性炎性反应;局部微循环障碍。这些病理机制可同时存在或以某一 种病理机制为主。目前经过多家研究机构和众多作者的报道,现已被广 泛接受的理论是突出椎间盘产生的疼痛是由于炎症所致而不是来自压迫。 因此解决脊柱内外生物力学失衡和局部生物化学失衡便成了治疗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核心。要解决上述两个失衡,单一治疗方法疗效多不理想, 采用多种综合手段自然也就成了首选。 就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来说,剧烈的疼痛既是临床症状的核心,也 是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生存质量的核心,解决上述核心问题必须做的第 一步工作就是要阻断疼痛的恶性循环,因此笔者在治疗中把骶管阻滞和 静脉输液放在第一步。骶管阻滞疗法具有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阻断疼 痛的恶性循环、改善血液循环、抗炎作用6。上述方法所用的药物中甘 露醇不仅是一种有效的脱水剂而且是一种自由基清除剂,有利于清除因 神经根缺氧而致自由基增多,地塞米松有很好的清除无菌性炎症的效果, 两者合用可产生明显的消炎、消肿的作用,香丹注射液有活血化瘀改善 微循环的效果。经过第一步方案的实施,神经根的充血、水肿等无菌性 炎性反应便会得以改善,其生物化学失衡自然也就得到了调整,这就为 实施牵引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如果不有效地控制神经根的水肿、炎性 反应,相对变粗的受累神经在牵伸状态下受到激惹势必会加重无菌性炎 症病情,病情的加重又可以使腰椎的稳定性进一步减弱,影响腰部的其 它关节或软组织,或使腰椎间盘进一步突出7。在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得 到改善的条件下,通过床旁牵引可松弛椎旁肌肉,增宽椎间隙,减轻椎 间盘压力;促使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的回纳或改变与神经根相对位置关 6 系,有利于周围韧带、肌肉以及神经根充血水肿的吸收;促进炎症的消 退,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便紧张的肌肉得到舒张和放松,解除肌肉痉 挛;促使肌肉的功能和正常腰椎活动的恢复,解除腰椎后关节负载 , 使后关节恢复正常对合关系,重新调整脊柱功能的力线分布,在推拿手 法的结合下,使脊柱的内外力学失衡得以恢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痹、偏痹”范畴,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系 风寒湿邪侵袭、闪挫、劳伤致使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 为肝肾干足,气血亏虚致使肌肉、筋骨、经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按 照脏腑、气血、经络辨证给予穴位注射治疗一方面可起到调和脏腑功能、 益气养血、舒经通络的作用,同时由于注射于腧穴处的药物吸收有一个 过程,持续的经穴刺激使疗效更持久,有利于病变的修复;另一方面, 由于药物作用于局部,直达病所,有利于发挥抗炎镇痛、松解粘连组织、 加速血液循环的作用。 笔者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同时对临 床治愈患者进行了为期至少 3 年的随访,无 1 例复发。取得如此效果, 笔者认为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综合疗法应为首选;病例纳入需按 标准;审察病情逐步施治;功能锻炼持之以恒。总之应用该综合疗 法治疗重症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5、参考文献 1、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等.疼痛诊断治疗学.河南:河南医科大 学出版社,1999:208-209 2、胡有谷,吕成昱,陈伯华,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区域定位法.中 7 华骨科杂志,1998;18(1):14 3、冯天友,冯伟,冯宇,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 究.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2 4、Nakai O,Ookawa A,Yamaura I.Long-term roentgenographic functiknal changes in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with wide fen- estration.f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