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的和谐思想 编者按:震古烁今、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 的精华,一直以来,对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方式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鹿邑县老子文化研发中心成立后,从老子思想 的源头道德经入手,扎实学习,热烈讨论,深入研究,不断 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这里介绍一篇老子研发中心由魏嵬同 志撰写的漫谈老子和谐思想,供大家学习参考,希望能给 大家一些思考和启迪。 漫谈老子的和谐思想 魏 嵬 两千多年前,针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新旧交替,天 下混乱的社会状况,老子从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冷静 观察中,提出了以“道”为统领的一系列和谐思想。构建和 谐社会,张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具有全新的意义和 价值。 一、老子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 阳,冲气以为和。”是老子的宇宙本体论和宇宙生成论。老 子的“道”,是“万物之宗”,“象帝之先”,“先天地生”,是万 物生成的动力、本源,“道”化生天地万物,为万物所共有。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辩证规律准确 的概括。道生万物过程中,万物都存有阴和阳,阴阳两气 互相冲突,互相激荡,对立统一,其落脚点是和谐。万物阴 阳成和谐,和谐之中生万物,和气致祥,和气生物,和谐是 万物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条件。“天地相和,以降甘露。 ”天地之间,阴阳两气相合,所以天降甘露。甘露者,天地 之和气也,天降甘露,泽及万物,万物在和谐境界中生成、 发展。自然,是宇宙万事万物最根本的特性。“道法自然” 就是“道”以自然为归,是老子生态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规 律,只有人、地、天、道,互不相违,互不冲突,处于相互间 的和谐状态,各守其分,各得其所,人与人、人与天地共守 “道法自然”的原则,一切都顺应自然规律而为,“以辅万物 之自然。”“希言自然”乃是大道的至言,以人“配天”,才顺 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若是人为地违反自 然,不能和谐相处,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随着人类实践的发展,人成了主宰世界的主体,毫无 顾忌,为所欲为。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天、地、人之间的平 等和谐关系。一面是生产能力不断地提高,科学技术、文 明不断地进步,物质生活不断地丰富;一面却是“失道而后 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竭泽而渔, 乱采滥伐,乱排滥放,任意克隆、杂交,恣意侵占耕地,等 等,社会秩序、人际关系、精神境界却越来越异化、越来越 沦落,越来越远离了自然大道。 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全球人口已达 64 亿。饮水、 空气、土壤等自然资源被污染、破坏并不断退化。全世界 每年失去 500 万到 700 万公顷的农业用地。森林每年减 少 1700 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已达全球陆地面积的 1/4。全 球 1/3 的人口住在城市里,到 2025 年将会升到 2/3,如此 高度城市化的社会重负必然导致新的社会弊端和危机。大 自然已经用温室效应、臭氧空洞、“厄尔尼诺”现象、突发 性灾难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等多种反常的自然现象,不断 向人类警示:只有尊重自然,善待地球,地球才能善待人 类。 老子的警世恒言,一针见血,切中时弊,为人类医治 环境顽症,开出了良方。人类由崇尚自然到改造自然,由 战胜自然到回归自然、顺应自然的观念转变,是人类认识 人与自然关系的又一次飞跃,必将产生人与自然和谐的新 的绿色文明。 二、老子人与人的和谐思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执,即执行; 大象,指大道;安者,安定;平者,太平;泰,平安、安定,泰 然自若,通泰和谐。严复在老子评语中说“安,自由也; 平,平等也;泰,合群也。”又说:“使生今日,则当言平等、 自由、博爱。”“博爱是一种群众的和谐幸福。”老子主张: 让大道科学,行之于天下,使天下安定、太平,国泰民安, 社会和谐。安平泰是人们理想的真善美的境界,让人们过 着共同富裕、安居乐业、永享太平、美好和谐的生活。老子 的这种理想社会有类于今天的“和谐社会”思想。老子指出 在社会的具体治理过程中:“道莅天下”,“以正治邪”,“爱 民治邦”。“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善之;不 善者,亦善之;德善也。信者,信之;不信者,亦信之;德信 也。圣人之在天下也,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 耳目焉,圣人皆孩之。”老子教导执政者不能有私心,应以 百姓之心为心,热爱百姓,为民服务。但是,百姓之心,有 善与不善、信与不信之分,各有所思,反映不一,为道者都 应一视同仁地对待他们。一切言行以百姓的利益与幸福为 准绳,顺遂其性,而求醒悟,广泛听取百姓意见,使百姓乐 于接受,而和谐协作。 “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必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也,必 以其身后之。故居上而民不重,居前而民不害,天下皆乐 推而不厌也。”这是讲执政者与百姓的关系,应以慈心爱 之、信之、感之,谦下待之,居上而人民不感到有重压,居 前而人民不感到有伤害,天下百姓皆拥护而乐推,从不厌 弃,和谐相处,正如老子所说“鱼不可脱于渊”、“高必以下 为基”。 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 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提出自化、自正、自 富、自朴四项主张。也就是说,要从社会治理传统的危机 中摆脱出来,惟有采取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方法,才能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社会生活的治理上来说,应该根据 人的本性来加以管理。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尊重每个人的 自主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政府管理的 重点应放在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秩序的确立和维护上,政 府最好的办法就是无为而治,不进行直接的干预,特别是 经济生活,政府更不能直接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克制私 欲,和睦相处,发展生产,创造财富,让百姓“甘其食、美 其服,乐其俗,安其居”。 三、老子人与自身的和谐思想 当今世界,物质极大丰富,社会迅速发展,文明有序 进步,但同时物欲主义、享乐主义也伺机作怪,腐化堕落、 盲目攀比、自我中心等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当你痛苦、无 奈、没有方向时,在人类文明的奇葩中,你会发现老子道 德经灿烂的光芒,并把它作为心灵的归宿,浮躁的冷却 剂。老子说:“知和曰常、知常曰明。”“常”是大道的根本规 律,物以和为常,知和曰常,是永恒的。阴阳和谐,把握万 物的根本规律,才能“曰常”,才能“曰明”,才能“自胜者强”。 心正气顺,心平气柔,心慈气和。“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 损不足,以奉有余。”老子反对极端,说:“去甚、去奢、去泰。 ”他认为极端必然会走向反面,只有平衡、和谐、稳定,才 能处于最佳状态。老子又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 长久。”“咎莫大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老子对世人指 点迷津,不要人们贪得无厌,并告诫人们侵害国家和个人 的利益,私妄作祟,是不会长久的。老子在第十二章继续 阐述物欲之危害:“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 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指 出“五色”、“五音”、“五味”、“驰骋田猎”、“难得之货”是诱 使人“目盲”、“耳聋”、“口爽”、“心发狂”、“行妨”的根源, 指出只有“为腹不为目”,去浮躁,除名利,才能达到清静 无为的自然境界。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营魄(即魂魄)指人们的形 体和精神,抱一,即合一,这是说,一个人要健全自己的思 想,必须形体表现和精神思想合一,要明礼诚信,处于和 谐的境界,不能说的一套,干的一套,口是心非,两者偏离。 又在第五十六章说:“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陈鼓应在老子注译及评介一 书中说:“玄同,玄妙齐同的境界,即道的境界。”理想的人 格形态是挫锐、解纷、和气、同尘,而达到玄同的最高境界。 玄同的境界是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封闭的隔阂,超 越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的局限,以开阔的心胸与无偏的心 境去待人接物。老子在这一章又说:“故不可得而亲,亦不 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 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这就是说,人要同心同德,心相 印,意相随,信相交,息相通,讲真话,办实事,讲诚信,要 文明,“故为天下贵”,这样,才能达到“玄同”的境界,即和 谐的境界。 总之,无论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还是构建和 谐社会,抑或抚慰心灵,修养自身,都可以从老子和谐思 想中汲取有益的养分。正因如此,我们应该加大老子思想 的研发力度,充分发掘老子文化的精华,为构建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提供思想文化资源,共同努力,创建老子描绘的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美好家园,享受“见 素抱朴,少私寡欲”的平和人生。 诗说老子诗说老子 编者按:编者按:对博大精深的老子思想,各有各的理解方式 和感悟思维,魏嵬同志以诗的形式来说老子的“不争”、 “道法自然”、“无为”、“贵德”思想,感悟颇深。 (一)唱给心灵的歌 假如我是月亮,何必贪恋太阳的华美?为什么我不展 示自己的冷艳?假如我是流水,何必仰望高山的峭拔?为 什么我不演绎自己柔情?假如我是小草,何必惊叹大树的 伟岸?为什么我不守住自己的坚韧?假如我是燕雀,何必 妒忌雄鹰的高远?为什么我不独享自己的快乐?把眼睛盯 住别人的梦幻,哪如闭目安神,给自己须臾宁静?别人自 有他的精彩,但我也有我的意义。活着,就活一个真实的 自己,活一个无悔的人生,活一片独特的风景。 注:这是对“不争”思想的体悟。道德经第八章 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 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二)静湖 涟漪的碧湖,旖旎了八百年。一座美丽的城堡,在湖 里翩然。清新的和风,迷离了游人的醉眼。现实与梦的笑 脸,生与死的边缘。忘了几月天。投一石进去,湖里的城 堡四散。光与影越来越暗,美正在走远。 注:这是对“道法自然”的体悟。万事万物源与“道” ,只有符合“道”,事物才能健康发展、自由成长。道 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 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 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 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失眠 夜的眼睛黑到了极致。风儿也睡着了。窗外,依稀可 见的,只有一星儿亮光,也许是天边有一颗小星星,和我 一样也没睡。除了妻儿轻柔的呼吸声,我什么也听不到, 兴许他们正做甜美的梦吧。默念睡眠歌,还是干脆不 睡了。放飞诗的翅膀,让梦的潮水穿越长夜,迎来新的日 出吧。 注:这是对“无为”的体悟。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说:“道常无为 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 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四)亲情 亲情,柴米油盐一样平常。它天天给你温暖和力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施工方案软件编制(3篇)
- 简单节日的活动方案策划(3篇)
- 露营活动游戏策划方案案例(3篇)
- 扩展基础施工方案(3篇)
- 实验诊断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徽省铜陵市郊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考题及答案
- 心理咨询考研题目及答案
- 2025年7月轻型商用车市场预测研究报告
- 心理测试题目及答案分析
- 校青协会问的题目及答案
- 考研保录取合同
- CJ∕T 453-2014 地铁隧道防淹门
- 2019译林版高中英语全七册单词总表
- 《湖北省安全生产条例》考试复习题库80题(含答案)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原文
- 《建筑防排烟工程》 课件 1火灾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 墙体 砌块墙的构造(建筑构造)
- 离网光伏发电系统方案
- 研学旅行教师指导手册
- 锂资源行业的合规管理与风险控制
- 电商运营专员劳动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