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_第1页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_第2页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_第3页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_第4页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胁痛(胆石症)中医辨证护理常规 胆石症多因情志不舒、饮食不节、久病耗伤、劳倦过度或外感湿热所 致。病位在胆,与肝、胆、脾、胃等有关。单纯性胆囊炎参照本病护理。 【临床表现】 1、腹痛:呈绞痛,为持续性发作。阵发性加剧,常伴有右肩背部放射痛。 2、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腹部不适等症状。 3、高热寒战:体温高达 3940,呈弛张热。 4、黄疸:黄疸多呈间歇性和波动性变化。 辨证: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脓毒壅滞症。 【临证护理】 按外科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1、疼痛的护理:遵医嘱予四黄散调水蜜外敷右上腹,必要时应用镇痛药。观 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有无腹膜刺激征。如腹痛加重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2、消化道症状: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管通畅。 3、高热:遵医嘱予物理或药物降温,或协助医师针刺大椎、曲池穴以退热。 密切观察寒战、高热情况。 4、黄疸:观察黄疸的进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 5、脓毒症者,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的变化,遵医嘱纠正水、电解质和酸 碱平衡失调,应用抗菌药物等抢救。 【手术护理】 1、按外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2、术前护理: (1)遵医嘱应用维生素 K1,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2)胆肠吻合术者,术前三天予半流质饮食,遵医嘱口服肠道灭菌药。术前一 日晚餐后开始禁食,术晨清洁灌肠。 3、术后留置 T 管护理 (1)告知患者留置 T 管的重要性,嘱其翻身或活动时勿压迫或拉脱管道。昏 迷或烦躁者予适当约束。 (2)T 管引流的观察:每日观察记录胆汁引流量、性状、色泽的变化。术后 24h 内引流量为 300500ml,恢复饮食后可增至每日 600700ml,以后逐渐减少 至每日 200ml 左右。术后 1-2d 胆汁呈浑浊墨绿色或淡黄色,可夹有泥沙样 物,以后逐渐清亮、呈黄色。若胆汁突然减少甚至无胆汁流出,提示管道可 能有受压、扭曲、折叠、阻塞或脱出,若引流量多,提示胆道下端有梗阻的可 能,应立即检查处理并报告医师。 (3)拔管:一般在术后 2w 以上,夹管试验患者无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发热、 黄疸等不适,医师考虑拔管。拔管前开放 T 管 1d,使造影剂排出;拔管后用 凡士林纱块填塞窦道,23d 内可自行闭合。 【饮食护理】 1、术后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进低脂全流饮食,逐步过渡到普通饮食,宜清 淡、低脂、易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 2、行胆肠吻合术者,应适当延长禁食时间:一般术后 3-7d,遵医嘱开始进食。 3、肝气郁滞者,宜少食多餐,多食疏肝理气之品,如茴香、芹菜、橙子等,肝 胆湿热者,多食清热利湿、疏肝之品,如豆腐、绿豆、苦瓜等;脓毒壅滞者, 宜暂禁食。 【给药护理】 1、告知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遵医嘱正确用药,生长抑素持续泵入。 【并发症护理】 1、黄疸 (1)观察黄疸的进退情况及大小便的颜色,若黄疸不减退反而加重,可能为 胆汁引流不畅或肝功能受损。及时报告医师,遵医嘱肌注维生素 k1.每日保 证充足补液,以利黄疸消退。 (2)修剪患者指甲,以防抓破皮肤,温水擦洗皮肤,以保持皮肤清洁(忌肥皂 水)。 2、出血 (1)观察引流的血量,如每小时出血量大于 100ml,持续 2h 以上者,应立即 报告医师处理。 (2)出现血压下降、脉细速、面色苍白、肢冷、汗出等休克征象时,应立即报 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3、胆漏 切口处有黄绿色胆汁样引流物或渗出液,或患者出现腹膜刺激征。 (1)观察切口敷料、胆汁引流情况并做好记录。 (2)长期大量胆汁漏出者,遵医嘱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热量、维生素;宜食低 脂、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少量多餐。 (3)注意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及时更换渗湿的敷料,保持局部清洁,涂以氧 化锌软膏保护。 【情志护理】 关心体贴患者,多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思想状态,介绍成功病例,引导 患者放下思想包袱,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配合治疗。 【健康指导】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保持良好 心态。 (2)低脂、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少食酸味食物,忌辛辣、 油腻之品;按时进餐忌饱餐。肥胖者应节食,降低体重。 (3)留置 T 管的患者,尽量穿宽松柔软的衣服,以防引流管受压,沐浴时勿采 用淋浴,保持敷料干燥,以防感染。引流管口隔日换药一次,如辅料渗湿,应 立即更换。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如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 (4)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如出现腹痛、呕吐、黄疸、发热、厌油腻等症状时, 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胁胁痛痛(胆石症)(胆石症)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处处方方 保守治保守治疗疗指指导导: : 1、胆囊结石病人应少吃肥肉和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卵、蟹黄、 脑、肝、肾等食品,不吃油煎、油炸食品。 2、病人如有右上腹隐痛不适,应素食,右侧卧位,服用 654-2、阿托品等解 痉药物,消炎利胆片、金胆片、胆宁、胆通等任选一种口服。 3、病人如发生上腹剧痛,应到医院治疗,不要自己随便应用“止痛药” ,出 现黄疸时,应立即就医检查,查明黄疸原因,以作相应处理,切勿拖延。 胆石症的治疗有多种多样,有的可用药物治疗,有的可用震波治疗,有 的可作腹腔镜手术,有的则需剖腹手术治疗,应按医师的指示选择合适的治 疗方法。 术术后指后指导导: : 1、说明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观察引流的颜色、量、性质的意 义,及时了解病情变化,为治疗提供依据。 2、术后 6 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利于腹腔液体局限于盆腔,减少脏器 对横膈的压迫,改善呼吸。术后第 1 天在床上进行上下肢及翻身活动;尽早 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3、吸氧:术后氧气吸入可增加动脉血氧含量,改善呼吸困难,缓解心动过速 和呼吸频率过快等作用,嘱病人不能随意拨除鼻导管。 4、各种管道护理指导 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勿扭曲受压,经常从上向下挤压管子,防止堵塞, 并保持胃肠减压负压吸引。 腹腔引流管:观察腹腔有无出血、渗液,预防腹腔感染。 T 形管:注意观察胆汁的颜色及引流量,术后 34 天胆汁量应不少于 500ml/d。如胆汁引流少或无胆汁流出,病人出现黄疸不退、发热等,可能是 引流管堵塞或肝内胆管有堵塞及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能带引流 管下床活动时,应告诉病人注意勿将引流管脱出或污染,引流管和引流袋不 可高于引流口的水平位,以防胆汁逆流。T 形管引流 2 周左右,若流出胆 汁澄清无渣,色泽转为深黄,夹闭 T 型管后无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T 形 管造影显示胆总管下端通畅,无残结石,可拨除 T 形管。 5、疼痛 术后 12 天伤口疼痛属正常现象,应用止痛药后可缓解,用药期间如出 现心悸、气促时,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嘱病人咳嗽时用双手扶着刀口两侧向中央挤压,以减轻刀口张力,减轻疼 痛。 6、营养与饮食 术后禁饮食,待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拨出胃管后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 以后指导病人逐渐进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高蛋白、低脂半流质、普食, 以增加营养。 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术后 3 天开始滴营养液,配制时,注意营养液的 浓度、温度,点滴过程中要保暖,防止病人腹泻。 7、并发症的预防 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术后应坚持漱口或进行口腔护理,每日二 次。 进行正确有效地咳嗽,以排除呼吸道内分泌物,防止因痰液积聚而引起肺 部感染。痰液粘稠时可雾化吸入,咳嗽时应指导病人双手扶着切口两侧向中 央挤压,以减少疼痛。 病情允许时,尽早进行床上活动,如翻身、坐起活动四肢关节,并逐渐早 期下床活动,以增进肠蠕动,防止肠粘连。 保持 T 形管畅通,并观察引流液量及性质,防止胆瘘发生。严密观察病人 有无发烧、腹部有无压痛反跳痛,若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病人:监测病人生命体征,防止术后出血。观察病人 有无巩膜黄染,以排除胆管损伤。 出院指出院指导导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