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1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2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3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4页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很常见,除了功能性胃肠病、器质性胃肠病外,全身 性疾病如一些代谢、内分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常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表现形式多样,既有胃肠功能减弱、胃肠功能亢进,也有 胃肠功能紊乱,针对不同类型采用不同的药物是治疗的关键,而目前治疗这些 疾病的主要措施是调节胃肠动力,促胃肠动力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多年的临 床应用表明,这些药物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副反应,临床应用受到限制1、2。 胃肠运动是极为复杂、高度协调的神经肌肉活动,受神经和内分泌激素网 络的整体调控。中枢神经、自主神经(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以及被称为“肠脑” 的肠神经系统均参与支配胃肠运动。因此如何从整体上调节胃肠运动是治疗胃 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关键。而目前的促胃肠动力药都是针对特定受体的,很难 达到整体调节的作用,中医注重整体调节、辨证论治,中药具有多靶点、多系 统的作用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进行促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对于治 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和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药治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疗效可靠,副作用较小。 中医学虽无“胃肠动力”概念,但实际上已有不少方剂被广泛而有效地用于治 疗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3、4、5。近年来随着对胃肠动力研究的深入,关于中药 对胃肠动力的影响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研究显示某些中药包括单味药和中 药复方对胃肠蠕动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疗效的因素,作用机 制尚不明了,并提出了“胃肠动力中药”这一概念。指出胃肠动力中药是指能 增强蠕动,促进排空,具有降逆止呕、消痞除满、疏肝利胆、健脾化湿和胃及 攻积导滞等作用的一类中药6。 “胃肠动力中药”概念的提出明确了中医治疗胃 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研究方向,但目前的研究范围及深度有限,还无法揭示中 医药的奥妙,有待于进一步深入,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一、胃肠动力的中医认识 中医脏象学说常以“脾升胃降”来概括整个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早在 素问经脉别论中就有:“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之说。由此可见脾胃 功能正常与否不仅关系到饮食物的消化吸收,而且与全身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以升为顺;胃主受纳,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脾胃居中, 为升降之枢纽。升降之机者,在乎脾土之健运。中焦脾土失运,当升不升,当 降不降,是以上吐下泄” 。因此胃肠动力紊乱而出现的各种症状大多数与脾胃功 能异常有关。 中医认为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运动 (气化 )又 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形式。其中,气的升降运动是胃肠动力的具体的体现与 反映,两者之间直接或间接存在着生理与病理的密切联系。中医学的气机升降 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胃肠动力有许多类似之处。脾胃升降失常可导致胃肠动力障 碍。 中医理论认为,脾、胃、小肠、大肠是人体饮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脏器, 在生理情况下,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主要依赖胃的受纳和腐熟、脾的运化和输布、 小肠的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大肠的传化糟粕功能来完成,同时又受肝的疏泄、 肾的温养、肺之宣降的调节,化生人体所需的水谷精微和气血津液,以充养五 腑六腑,四肢百骸,故称“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 “后天之本” 。各个脏腑以经 络气血为媒介相互联系和传递信息,在生理上相互依存和彼此为用,形成一个 协调统一的整体,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活动。若饮食不节、感受外邪、情志所 伤、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机不畅、寒热失调、脾胃失和,则可出现一系列病理 变化:胃失和降则胃不受纳,浊气上逆,引起食欲减退、胃脘疼痛、脘腹胀闷、 嗳气呃逆、恶心呕吐;脾失健运则脾失健运,水谷不化,引起神疲乏力、腹胀 泄泻、水湿留滞、久泻脱肛;小肠欠顺达,则清气不上,浊气不下,引起腹部 胀痛、恶心呕吐、便秘泄泻;大肠传导失司,则糟粕不利,引起肠鸣腹痛、大 便溏泄或里急后重、大便秘结;肝失疏泄则肝脾不和,土壅木郁,引起胸胁胀 满、腹痛不适、呃逆反酸、抑郁不舒;肾失关约,则火不生土,水湿泛滥,引 起腹中冷痛 ,下利清谷、四肢水肿;肺与大肠相表里,肺失宣降,腑气不通, 则引起腹胀、便秘。以上诸症都是胃肠动力障碍的具体表现,进一步说明中医 的脾胃气机升降理论对胃肠动力障碍的诊治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因此从脾胃 升降的角度来研究整个消化系统的病理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将胃肠动力功能障碍大致归纳为肝郁气滞型、脾虚胃弱型、湿热蕴结 型、气滞血瘀型等证型。其中以肝郁气滞型为疾病初发时期的基本证型。随着 病情发展,则可以衍生出其他证型,或为兼证,或为并病,一般多为本虚标实、 寒热错杂证多见。其病位在脾、胃,涉及肝、肾、肺、大小肠。病情的发展多 由气及血,由实而虚。中医治疗胃肠动力功能障碍着眼于整体,应用辨证论治 的方法收到较好的疗效。现降其治法概括如下: 理气解郁法 肝郁气滞的治疗原则是理气解郁。适用于气机不畅的胸胁胀满、腹痛不适、 呃逆反酸、抑郁不舒的症状。其代表方剂有枳实导滞丸、六味安消丸、木香顺 气丸、越鞠丸、气滞胃痛冲剂等。根据近年来的药理学实验研究证实,理气药 对胃肠道的运动功能有调节作用。 兴奋胃肠道、增强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强肠蠕动的中药有:枳实(壳) 、 厚朴、木香、大腹皮、槟榔、柴胡、川楝子、苏叶等。此类药物能加强胃肠道 收缩,提高其紧张性,治疗脘腹胀痛、纳呆早饱、恶心呕吐、便秘燥结等消化 功能低下和胃肠运动减弱等症。 抑制胃肠道运动的药物有陈皮、香附、吴萸等,降低肠道紧张性,收缩幅 度减弱和解除胃肠痉挛等。其药理作用可缓解迷走神经兴奋现象,可治疗呃逆、 溏泄、绞痛等症。 促进胃液分泌的药物有陈皮、枳实、桔皮、佛手、沉香等。此类药物皆具 有挥发油类物质,有缓和的局部刺激作用,也有排气通便作用。 具有兴奋和抑制双向作用有的药物有枳实、厚朴、木香等,此为中药作用 的特色之一。 健脾和胃法 肝脾不和的治疗原则是健脾和胃法,该法具有健脾助运,和胃降逆的功能, 主治脾虚胃弱的病证,适用于脾失健运、胃失和降而产生的腹泻便溏、脘腹胀 满、纳呆食少、全身无力、四肢疲惫的症状。其代表方剂有半夏泻心汤、四君 子汤、香砂六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异功散、参苓白术散、黄芪建中汤、吴茱 萸汤、旋覆代赭汤、理中汤、丁香柿蒂汤、桔皮竹茹汤、香砂养胃汤和建中汤 等,其药理作用能兴奋消化功能,排除胃肠积气,反射性地促进胃功能,增强 蠕动,止呕镇吐。 健脾药中人参、党参、白术能补中益气,三药均能增强平滑肌的张力,白 术作用平和,低浓度时有缓和胃肠运动的作用,可治疗慢性泄泻,但在较大浓 度时,又能增强胃肠推送能力而帮助消化。 和胃降逆药有干姜、吴茱萸、肉桂、丁香、荜拔、小茴香等,温胃舒是代 表方剂之一,临床观察,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胀痛症,效果良好。吴茱萸有镇 吐作用,与生姜同服能增强止吐的协同效能,说明古方吴茱萸汤组方的合理性, 发挥了全方的增效作用。 健脾化湿药主要用于脾虚湿困证患者,在健脾助运的基础上加上芳香化湿 药物,因为脾喜燥恶湿,湿邪易犯脾胃,脾阳为湿所困,则出现食欲不振、消 化不良、脘腹胀闷、舌苔厚腻等症状。常用方剂有藿香正气散、平胃散等。芳 香化湿药如藿香、厚朴、佩兰、豆蔻、草果等,含有芳香挥发油,有驱风排气 作用,可刺激胃肠运动,加强其推进性蠕动,有助于胃肠内容物的排空,此即 中医所谓的“醒脾”功能,而厚朴、苍术的苦味健胃作用,对促进食欲也有作 用。 健脾化食药主要用于脾虚食滞证患者,可以在健脾助运的基础上,加上消 积导滞、降逆和胃的药物。用于宿食不消而引起的脘腹胀满、消化不良、食欲 不振等症,常用方剂有保和丸、五积散、肥耳丸等。健脾化食药如鸡内金、山 楂、谷芽、麦芽和神曲等。根据近代药物研究这类药物含有脂肪酶、淀粉酶及 多种维生素,确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的作用。 温中散寒药主要用于脾胃虚寒患者,因脾阳不足,水谷不化,可以出现腹 泻便溏、脘腹胀满、全身无力、四肢厥冷、遇寒则发的症候,可以应用温中散 寒的方药,代表方剂有附子理中汤和吴茱萸汤。其中主要药物为附子、肉桂、 高良姜、荜拔等,其性味均甚辛辣,能兴奋消化功能,排除胃肠积气,肉桂能 刺激嗅觉,反射性促进胃功能增强蠕动,其中桂皮油能促进肠蠕动,使肠管兴 奋,为古人认为“肉桂暖脾胃,除积冷”之说提供了科学依据。 清化燥湿 清热燥湿法主要用于脾虚湿困,湿蕴化热,形成湿热蕴结。其代表方剂香 连平胃散、葛根芩连丸、加味香连丸、左金丸等。方剂中多用黄连、黄柏、苦 参、苍术、黄芩、秦皮等。胃肠湿热证中若是热性呕吐可用左金丸,热性泄泻 可用香连丸,黄连、黄柏、黄芩除都有抑菌作用外,黄连还能缓解胃肠紧张性 收缩,黄柏则能增强家兔离体肠管的收缩,使收缩幅度增高和促进胰液分泌。 黄芩对犬肠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和抗乙酰胆碱作用,亦可抗毛果芸香碱引起的肠 运动增强,切断迷走神经,不影响其作用。说明对平滑肌本身可能也有直接松 弛作用,有明显的解痉作用。 燥湿温化法,具有燥湿温化的功能,主治湿从寒化,寒湿互结,而形成寒 湿蕴结证。其代表方剂有胃苓汤、金不换正气散等。在健脾温中的基础上,加 苍术、藿香、蔻仁、砂仁等药,既能温化寒湿,又能健脾和胃,促进脾升胃降, 痛泻自止。 活血祛瘀法 活血祛瘀法具有疏通血液瘀滞,增强血液循环的作用,主治各种病因引起 的瘀血证,临床上单纯瘀血证比较少见,多和其他证型并存,故活血祛瘀法也 可分为益气祛瘀、行气祛瘀、利湿祛瘀、清热祛瘀等法。代表方剂有血府逐瘀 汤、化痞汤、核桃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方中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元 胡、郁金等能比较规律性的引起肠管兴奋,加强收缩,提高张力。桃仁、红花 合用的作用比单用为好,三棱、莪术合用既能提高肠管张力,又能保持一定的 收缩幅度,具有两者的优点。 理气活血法是理气药与活血药同用,主治各种气滞血淤证。药物如枳实与 三棱、桃仁结合,既有活血药提高张力的作用,又保持有效收缩的作用;川芎、 丹参、赤芍和五灵脂等能对抗乙酰胆碱作用,解除肠肌痉挛性疼痛,乳香、没 药、元胡有较强的镇痛作用。 总的来看,活血药大多具有提高肠管张力的作用,而理气药大多具有双向 调节作用,因此对与胃肠运动功能亢进的气滞作痛,多用理气药为宜;对于胃 肠运动功能降低的瘀血作痛,宜用行气化瘀药为宜。在运用上述诸法的同时临 床运用“胃以降为顺”的原理,适当加入攻下之品可以加强疗效,但必须注意 中病即止,切不可克伐太过,以免损伤正气,当下不下,亦可延误病情,所以 临床运用一定要辨证用药,方可效如桴鼓。临床常用的攻下方剂有:寒下方: 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润下剂方:麻子仁丸;攻补兼施方:黄龙 汤、增液承气汤;消食导滞方:保和丸。 综上所述,中医辨证论治可以根据不同的患者、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疾 病的不同性质、不同的地域而采用不同的治法,是提高疗效、治疗胃肠动力功 能障碍的最佳选择,值得深入研究。 二、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概况 单味中药的促胃肠动力研究 1. 木香 研究表明:木香煎剂可明显增强受试者的胃排空,并使血浆胃动 素浓度升高7;木香煎剂服药后 30min 可明显促进胆囊收缩,使胆囊体积显著 缩小8;不同剂量的木香煎剂对胃排空和肠推进均有促进作用,并呈剂量依赖 关系。阿托品预处理后,可部分阻断木香促胃肠动力作用。酚妥拉明及心得安 则对木香的促胃动力作用无明显影响。说明木香的促胃肠动力效应部分由胆碱 能受体介导,与肾上腺能 、 受体无相关性9;木香可刺激胃粘膜 EC2 细 胞产生内源性胃动素加速胃排空服,服木香 30min 后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升高 10。 2. 枳实 研究表明:枳实煎剂对动物胃瘘、肠瘘术的胃肠运动有兴奋作用, 可使胃肠收缩节律增加11;枳实可增强狗小肠的肌电活动,并且被阿托品阻滞 12;枳实含黄酮甙类及挥发油,枳实煎剂可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其作 用可能与血浆胃动素水平升高有关13;枳实分离出的活性成分 R-(+)-marmin 及川皮苷具有比硫糖铝更强的溃疡抑制作用14。 3. 枳壳 研究表明:用枳壳研极细粉末,装入卷烟内治疗阑尾炎切除术后 肠胀气 30 例,1 天内症状消失者 23 例,2 天内症状消失者 4 例15;枳壳水煎 剂及辛弗林(枳壳的有效成分之一)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功能无明显影响,但能 加快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功能。两者皆能显著拮抗肾上腺素所致的胃排空、小 肠推进抑制作用,但对阿托品的抑制胃排空、小肠推进作用无显著影响。对新 斯的明引起的胃排空、小肠推进亢进没有影响。提示:枳壳促进胃排空、小肠 推进的机理可能与肾上腺素能系统有关,与上述乙酰胆碱的关联不大。说明: 枳壳和辛弗林主要影响偏抑的机能状态,故能体现其“破气消痞除满”的功效 16;水煎剂能显著抑制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活动,拮抗 Ach、Bacl2、5-HT 引 起的小肠收缩的加强,拮抗肾上腺素、多巴胺引起小肠收缩的抑制,对胃肌条 收缩有抑制作用。柠檬萜(枳壳的成分之一)能够增强大鼠胃电活动并调整其 周期。增强狗小肠电活动。辛弗林显著抑制家兔离体小肠的自发活动,使收缩 力降低、紧张性下降17;水煎剂可显著增强正常小鼠及阿托品抑制模型小鼠的 小肠推进运动,对离体肠平滑肌则呈抑制作用,对乙酰胆碱、氯化钡所致肠痉 挛有解痉作用18。对本品的研究各家说法不一,有待进一步研究。 4. 大腹皮 研究表明:大腹皮促胃肠动力作用与大鼠血浆及胃窦、空肠组 织中的 SP 水平显著升高、VIP 水平降低、胃动素水平的增加及胃肠道胃动素细 胞分布变化有密切关系19、20、21。 5. 砂仁 研究表明:砂仁对正常小鼠的小肠运动有促进作用22;砂仁的促 胃肠动力作用与血浆及胃肠道 MTL 的增加有关。应用砂仁水提液后随其促动 力效应的减弱,血浆及胃肠道 SP 的含量升高也随之呈下降趋势,提示砂仁还 可能会通过促进 SP 的释放来提高胃肠道的兴奋性,增强胃肠运动23;砂仁对 血浆及胃肠道 VIP 的含量无明显影响,表明 VIP 可能未参与砂仁的促胃肠运动 效应24。 6. 柴胡 研究表明:柴胡粗皂甙能明显增强乙酰胆碱对豚鼠离体小肠的收 缩作用,但对组胺引起的收缩无影响,提示粗皂甙可能具有抗胆碱酯酶作用25; 柴胡多糖对动物实验性胃黏膜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作用基于胃黏膜分泌 黏液的增加26;柴胡总皂甙及柴胡皂甙元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对大鼠的条件性回避、逃避反应均有明显抑制,并延长环巴比妥钠对小鼠的睡 眠时间,拮抗咖啡因和去氧麻黄碱的中枢兴奋作用25。 7. 大黄 研究发现:大黄可使胃肠平滑肌肌电活动明显增强,血浆胃动素 水平也显著增高27;使用大黄煎剂治疗大鼠坏死性胰腺炎,结果发现大黄煎剂 可以改善胃肠动力并预防肠道细菌移位。另有研究发现大黄素可增强乙酰胆碱 对离体豚鼠回肠和结肠的收缩作用,但随剂量增加收缩作用反而减弱直至停止, 若加入 CaCl2 后作用恢复,提示大黄素对离体豚鼠肠管有双向调节作用,并涉 及 Ca2+参与28。 8. 白术 研究发现:白术对离体家兔胃、十二指肠平滑肌有明显收缩作用, 且认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平滑肌细胞的 M 受体有关,而与 、 受体无关 29;大剂量白术煎剂能促进豚鼠的胃肠运动,且随剂量增加而作用加强,认为 其作用机制主要与 M 受体有关,但 受体也参与调节30。另有报道白术提取物 抑制胃运动,但对小肠运动有促进作用。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白术,作为健脾益气药对胃肠动力的作用,反证了中医 “脾主运化”理论的科学性,研究表明:小剂量白术(6.25%)对豚鼠离体回肠 呈轻微的抑制,较大剂量(12.5%以上)则表现兴奋效应,并呈效量关系;白术 煎剂灌胃对小鼠小肠推进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阿托品预处理可以使这种作用基 本消失;白术煎剂灌胃后,在体大鼠小肠平滑肌肌电出现明显异化现象,并可 为阿托品消除;白术为主组方灌胃,对小鼠胃肠推进有明显促进作用,但阿托 品仅起部分拮抗作用;白术为主组方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16 例,15 例症状改 善,在症状改善的同时,胃动力仪观测到胃动力增强,提示健脾益气重中药的 疗效与胃肠动力有关140。 9. 莱服子 研究发现:莱服子对离体家兔的胃、十二脂肠平滑肌有显著收 缩作用,并认为与兴奋 M 受体有关31。有人报道莱服子具促进胃肠运动及润 肠通便等作用,因而对便秘有效。 10. 藿香 研究证实:藿香具有协调和促进胃肠运动功能的作用,其机制在 于不改变胃肠平滑肌基本电节律的前提下,增强其峰电活动和胃动素的释放27。 11. 番泻叶 研究表明:腹部术后应用番泻叶浸剂灌肠,对恢复肠鸣音,缩 短排便、排气出现时间,减少切口感染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P大枣炙甘草,使张力减小的作用大小依次为干姜黄芩黄连半夏, 党参和大枣及两者配伍可使胃底条运动张力明显增加,干姜和黄芩及两者合用 可使张力明显减小,而黄连、炙甘草和半夏作用不明显65。 半夏泻心汤及其各组拆方对正常大鼠十二指肠平滑肌电活动的影响:甘调 药组、辛开苦降药组、辛开甘调药组和全方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幅与快波持续 时间起到增强作用。而辛开药组、苦降药组、苦降甘调药组对十二指肠快波振 幅与快波持续时间起到抑制作用66。 半夏泻心汤不同配伍组合对药液中桉叶素、黄连中小檗碱、巴马丁、甘草 酸的含量、干姜 15 种挥发性成分的含量以及黄芩甙煎出量的影响:与单味干姜 煎煮比较,半夏与干姜共煎使桉叶素煎出量增加。辛温组+甘补组和辛温组+苦 寒组共煎时,桉叶素的煎出量进一步增加,并且辛温组+苦寒组桉叶素煎出量的 增加更加明显。当辛温组+甘补组+苦寒组共煎,即全方合煎时桉叶素煎出量没有 进一步增加。结果显示从挥发性成分桉叶素煎出量考虑,干姜合煎优于单煎67; 不同组合中小檗碱、巴马丁及甘草酸的煎出量不同,与药材中小檗碱、巴马丁 含量相应,各组合中小檗碱含量高于巴马丁68;桉叶素、龙脑、姜黄烯等三种 成分在单味干姜中含量较高,配伍情况不同时各种情况都可以使这些成分的煎 出量增加69;,与单味药相比,黄芩、黄连共煮使黄芩甙煎出量下降。苦寒组 与辛温组合煎时,黄芩甙煎出量进一步降低,苦寒组与甘补组合煎,黄芩甙煎 出量比苦寒组增加。全方合煎及分煎混合时黄芩甙煎出量与苦寒组与辛温组共 煎接近70。 由此可见,药物不同性味以及不同配伍对不同化学成分的影响不同,煎煮过 程对其有效成分的煎出有影响,说明中药配伍奥妙无穷,值得深入研究。 对胃溃疡及胃炎的拆方研究 在复制大鼠慢性胃炎的基础上,使其感染幽门螺杆菌,然后再分别给予辛 开剂、苦降剂、辛开苦降剂、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同时设有正常对照组和西 药 (“三联”)对照组,测定各组大鼠血清及胃黏膜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含量。结果:模型组血清及胃黏膜 NO 较正常组均显著增 加 (P苦降组苦甘组辛开组全方组辛苦组辛甘组。扶正药物在半夏 泻心汤中的抗溃疡作用不容忽视71。 半夏泻心汤能够促进溃疡灶肉芽组织的良好生长,促进溃疡灶表面黏膜的 生长覆盖,从而达到促进溃疡愈合、降低愈合后溃疡复发的治疗目的。半夏泻 心汤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 甘补组及与甘补组配伍的药物组均能表现出良好的治疗效果,提示本方甘补组 药物“人参、甘草、大枣甘温调补,和脾胃,补中气,以复中焦升降功能”作 用72。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粘膜细胞增殖作用。拆方 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呈协同的作用趋势,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全方组 表现出最佳效果,苦降甘补组辛开苦降组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胃粘膜上皮细胞 增殖作用,特别是苦降甘补组是否具有抗肿瘤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73。 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调节胃分泌(胃液游离酸、总酸 度、胃蛋白酶活性等)的作用。拆方各组中,部分药组之间有相互协同的作用趋 势,而部分药组之间呈制约趋势。综合评价其总体效果,以全方组最佳,从而 印证了仲景组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发现,拆方各组中,甘补组的疗效颇 为显著,提示扶正药物在本方中的作用不容忽视74;该方具有良好的调节胃分 泌、改善胃功能作用,推测起作用机理可能与本方减轻胃粘膜炎症、促进萎缩 腺体再生、逆转肠上皮化生等有关。部分药组间有协同作用趋势,而部分药组 间呈制约趋势,总体效果以全方为最佳 75。 综上所述,半夏泻心汤对胃溃疡及胃炎的拆方研究表明,甘补组在溃疡的 修复,炎症的逆转以及抗肿瘤方面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方中部分药组间有 协同作用趋势,而部分药组间呈制约趋势,总体趋势,全方效果最好,说明本 方配伍科学合理,临床上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提高疗效。通过对本方的进一步 深入研究,可能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更多的机会。 对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半夏泻心汤对 HP 具有高度的敏感性76。且经 34 株不同的 HP 试验均能重 现77。改良半夏泻心汤较原方抑菌效果更为理想78。单独应用半夏泻心汤对 HP 的抗菌活性较弱,应与胃酸分泌抑制剂和抗菌素等联合应用,以获得满意杀 菌效果79。 半夏泻心汤具有抗胃溃疡作用,是一有效的胃粘膜保护剂,其机理可能是 加强胃粘膜、粘液屏障作用,促进粘膜细胞再生修复、胃粘蛋白分泌及加强粘 蛋白合成等有关80-87;半夏泻心汤对应激性溃疡不仅直接作用于消化系统,而 且通过介导脑内情感系统和中枢抑制作用而发挥作用88。 半夏泻心汤对胃运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能根据不同条件、状态显示不 同的适应原样效应。即可抑制胃肠蠕动亢进,解除肠道平滑肌痉挛,其作用强 于吗丁啉;又可兴奋抑制条件下的胃肠蠕动,而吗丁啉则无此作用,对正常的 胃肠运动无明显影响或呈轻微抑制倾向,对恢复肠道平滑肌蠕动与张力的平衡, 改善胃肠功能紊乱是十分有利的。这一作用是本方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non- ulcerdyspep-sia,NUD)的机理之一89、90;该方能促进肠蠕动,增强幽门括约 肌张力,抑制胆汁返流91。对 60COy 线 8Gy 照射引起的大鼠小肠运动紊乱有明 显的调节作用,可延长其存活时间92、93。对炎症性腹泻有效,对肠管收缩反 应及正常小肠输送功能没有影响,其止泻作用机制为抑制消化管内 PCE2 的产生, 并增强肠管对水分的吸收功能94、95。 对正常生理状态下小鼠用传统饮片和免煎颗粒饮片组成的半夏泻心汤灌胃, 结果均具有镇痛作用,尤其是有明显的利胆作用,能够增加胆汁流量、降低血 清胆红素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等。故据以上初步推测,半夏泻心汤临床治疗 心下痞证(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理可能与上述作用有关。这可能是该方 常用于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石证有效的药理基础150。 制备胃电节律失常模型,用 RT-PCR 法检测半夏泻心汤及其拆方对胃电节 律失常大鼠胃壁组织 SCF 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用药组均能下调 SCF 基 因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8gkg-1;亚急性毒性试验:给药 5 周后及停药恢复 2 周后大鼠未出现死 亡,对体重和摄食量亦无影响,尿检查、眼科学检查、血液化学检查及病理组 织学检查均未发现与该方有关的异常改变,认为其无毒性剂量为 2gkg-1,且 无性别差异。提示该方毒性较低,可安全使用98。 临床研究 临床广泛运用于内科各种疾病的治疗,对消化系统疾病,尤其是功能性胃 肠病,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其疗致的可靠性被后世尊为调和脾胃的祖方,刘 渡舟教授称:“实为内科治疗胃病开辟了法门” 。慢性胃炎患者中,寒热夹杂痞 证(其归为半夏泻心汤证)占 36.3%,比例最高,这个证 HP 感染比例亦最高,用 本方治疗虽未获得对 HP 感染的满意疗效,却在缓解症状、胃镜和组织学检查 方面报道了较好的效果。二联疗法加用本方后可能接近于西药三联疗法的疗效, 结果令人满意100-103;本方可能是治疗以慢性胃炎为特征,伴 HP 感染或胃运动 分泌功能障碍一类疾病的中医典型方剂104;在治疗 CAG 及胃癌前病变方面已 收到令人满意的疗效105-107;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症状不仅与胃排空延迟、 胃肠激素释放异常有关,还与情志、心理因素有关,临床资料表明本方对改善 FD 患者的临床症状有良好的疗效108、118,但在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应加强多因 素对同一靶点以及多靶点影响的规律性研究,深层次揭示半夏泻心汤这一经方 作用的实质。 自拟方的促胃肠动力研究 临床上许多医家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组成方剂,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收到较 好的效果,如李永渝等研究表明:健胃灵(由陈皮、木香、藿香、神曲、黄连 等组成)与多潘立酮均能使胃平滑肌的峰电活动更活跃,两组无显著差异,而 对十二指肠的促进作用优于多潘立酮119;余林中等研究发现:枳实消痞丸(由 枳实、厚朴、麦芽曲、人参、白术、茯苓、黄连、干姜、半夏及炙甘草组成) 能增加家兔胃电幅值,促进消化道运动功能,在家兔离体小肠运动实验中,有 兴奋和抑制双向调节效应。在整体动物实验中,枳实消痞丸显示能促进炭末在 小鼠胃肠中的推进,酚红定量测定则也表明它能促进大鼠胃排空120;王振华等 通过动物实验及临床治疗胃肠功能紊乱,表明胃肠通(由白芍、大黄、甘草等 组成)有促进胃排空及小肠推进运动121;江汉才等应用越鞠保和冲剂(由香附、 白术、山楂、陈皮、枳实、木香、半夏、莱服子等组成)治疗 40 例胃排空障碍, 并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症状缓解,胃排空时间、半排空 时间明显缩短,胃窦运动指数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123;王晶等研 究表明:力胃颗粒(由百合、枳实、乌药、虎杖四味中药组成)对实验动物的 胃动力有一定影响 ,它可显著减少多巴胺导致的小鼠胃反流量且显著抑制多巴 胺所致的胃排空,它可通过抑制多巴胺神经系统而起到一定的促胃动力作用124; 。孙维峰等研究发现:自拟效验方升降汤可提高组织中胃动素水平及降低生长 抑素水平,可能通过对激素的调节达到调节胃肠运动,达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的目的125。因此根据疾病的特点,按照辨证论治原则组成新的方剂是今后中医 药研究的方向之一。 三、针灸对胃肠动力障碍的研究 针灸是通过针刺和药灸的方法,刺激穴位,通过调节经络气血运行,进而 调节脏腑功能的目的,针灸治疗的优势是起效快,疗效好、成本低、副作用小, 尤其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效果更好,其疗效已被众多的临床和基础研 究结果所证实,除药物治疗外,针灸亦是一种高效、低毒、经济的治疗方法, 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中医脾胃的功能与消化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是胃肠道 生理、病理变化的反映,脾虚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 126。胃镜和 B 超观察到针 刺足三里能降低胃张力,解除贲门、胃体和幽门痉挛以及幽门的迟缓关闭,使 胃蠕动亢进者趋于平缓,胃蠕动迟缓者趋于正常,表明足三里对胃蠕动功能具 有双向调整作用127、128 ;研究发现,针和灸对副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肠运动亢 进均呈抑制作用,对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肠运动减弱则均呈增强作用129 ;对 于胃肠术后的患者,针灸可以缩短肠鸣音恢复的时间,针刺小肠俞可以增加肠 蠕动130 ;不同的手法对肠运动的影响也不同,针刺家兔足三里,强捻转刺激 对肠运动有抑制作用,而弱刺激或单纯留针则增加肠运动131;针刺足三里、中 脘、胃俞、内关可使胃动力障碍患者的胃电图不规则波明显减少,胃动频率紊 乱趋于正常132 ;针刺胃电节律紊乱的家兔足三里、内关,能明显降低过慢、 过快紊乱波和总紊乱波的百分数,调整胃电节律紊乱,使胃电基本节律趋于正 常133。可见针刺使胃电波幅过高者降低,过低者升高,使其接近正常水平;针 灸足阳明经的穴位能调整胃肠道运动的机制,可能是134:1 针刺的作用与外源 性阿片肽相似;2 通过神经反射介导;3 通过增加 5-羟色胺、胃泌素在胃窦组 织中的贮存,减少在血清中的释放来实现的。针灸对于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 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三、胃肠动力中药的分类 临床常用方剂 1.祛寒剂中的温中散寒方:理中汤、吴茱萸汤。 2.泻下剂中的寒下剂方: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 3.泻下剂中的润下剂方:麻子仁丸。 4.泻下剂中的攻补兼施方:黄龙汤、增液承气汤。 5.和解剂中的调和胃肠方:半夏泻心汤。 6.祛湿剂中的芳香化湿方:藿香正气散、平胃散。 7.消导剂中的消食导滞方:保和丸。 8.理气剂中的行气方:越鞠丸。 9.理气剂中的降气方:旋复代赭汤、桔皮竹茹汤、丁香柿蒂汤。 10.补益剂中的补气方:异功散、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 临床常用中药 1.具有抑制胃肠运动,松弛平滑肌的中药:干姜、丁香、毕拔、木香、陈皮、 青皮、白芍、黄连、黄柏、熟地、麦冬、甘松、赤勺、佛手、沉香、香薷、葛 根等。 2.兴奋胃肠运动、增强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强肠蠕动的中药:大黄、芒 硝、番泻叶、厚朴、干姜、枳实 (壳 )、柴胡、香附、石斛、小茴香、乌药、 川楝子、鸡内金、莱菔子、附子、桂皮、良姜、黄芪、丁香、巴豆、苏叶、翟 麦等。 3.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的中药:党参、砂仁、白术、吴茱萸、花椒、桂枝、山 药等。 四、中药疗效的影响因素 中药的疗效受品种、产地、收割时期、炮制方法、剂量、煎药方法以及 药物的配伍等影响,导致中药在临床应用中疗效的不稳定性,而其中品种的因 素是影响疗效的首要因素142。枳实水煎液能促进小鼠胃肠运动,其中促进小鼠 胃肠动力的有效成分为挥发油,且发现挥发油含量的多少与其促胃肠动力的药 理作用呈正相关,故枳实制剂过程中挥发油的回收情况可直接影响其疗效143; 北柴胡与酸橙枳实均有促进小鼠胃肠动力的作用,而南柴胡与甜橙枳实对小鼠 胃肠动力几乎无影响,与阴性对照组相似,酸橙枳实不仅对小鼠胃排空有促进 作用,对小肠推进功能也有促进作用。同时用北柴胡与酸橙枳实制成合剂,给 15 例健康志愿者服用 7 天后,发现其胃排空时间明显缩短,同时血浆胃动素水 平升高144;北柴胡与酸橙枳实制成合剂促胃肠动力作用优于单味药,亦优于分 煎后混合,合煎剂的 3 倍常用量优于常用量,有较强的促胃肠动力作用145;柴 胡枳实合剂在增强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同时,血浆胃动素含量呈明显增高 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故可以认为柴胡枳实及其合剂是通过刺激广泛分布在 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粘膜隐窝中 M0 细胞使内源性胃动素分泌增加,从而引起 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的增强146;柴胡皂甙在 110- 4 210- 4单位浓度时, 能兴奋离体肠平滑肌,且不为阿托品所拮抗,在 310- 6 单位浓度时能明显增 强乙酰胆碱引起的离体豚鼠小肠的收缩作用147;柴胡、枳实及其合剂均不能引 起胃条和肠管的紧张性收缩,甚至在一定浓度时对胃肌张力及肠管基础收缩波 的频率及振幅还有轻微的抑制作用。推断柴胡、枳实及其合剂促胃肠动力作用 的机制不是直接兴奋胃肠平滑肌,可能是通过体液因素使小鼠胃肠运动更加协 调148。 五、胃肠动力中药与促胃肠动力药的比较 中药资源丰富,品种繁多,各种药物的组成成分相当复杂,通过不同中 药的配伍以及药物的煎煮、剂型又会产生多种药理作用;而现代胃肠动力药则 仅有胃复安、吗叮啉、西沙必利等数种。相比之下统药物具有种类数量的绝对 优势,可利用空间比较大。 传统药物制剂(煎剂、丸剂、散剂、敷贴剂、注射剂等)和给药途径 (内服、外用、针灸、敷贴、灌肠等)呈现出多样化;现代胃肠动力药则多为 口服剂和注射剂,给药途径多为口服和肌肉注射。相比之下中药在临床应用时 可选择的余地较大。 中药的作用是多靶点、多系统的整体调节,对消化道的食道、胃、小肠 和大肠各个节段的胃肠动力均有疗效;现代胃肠动力药则是通过受体发挥调节 作用。胃复安、吗叮啉对胃、小肠疗效较显著,对食道和大肠的作用较差或无 效。西沙必利对整个消化道的动力作用较显著157。相比之下中药只要辨证准确, 其疗效不亚于西药。研究表明:传统药物与现代胃肠动力药疗效比较无显著性 的差异。如王启之等“四磨汤和西沙必利治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一文 研究结果是:四磨汤(成分为木香、桔皮、乌药、槟榔,皆为文中所列中药胃肠动 力药)治疗 2 周与 4 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56.76%和 72.97%。西沙必利治疗 2 周 与 4 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 61.11%和 77.78%,疗效无显著差异149。中药最终发 挥作用,也要与机体的某些细胞受体结合,受体饱和后,即便加大剂量,疗效 也不会增加;中药的各种成分之间在加大剂量时产生拮抗作用,使药理活性降 低;中药里的某些成分或其中间代谢产物具有肝药诱导剂的作用,加快药物分 解代谢,失去药理作用158。 传统药物副作用鲜见,多由用药不当所致,只要辨证用药,一般不会出 现副作用;现代胃肠动力药反应多。胃复安与吗叮啉可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和血 浆催乳素的变化等。西沙必利的副作用因其药理特性,可出现腹泻、腹鸣或痉 挛性腹痛。 传统药物价格低廉,治疗费用约为现代胃肠动力药的 10%或更低。 六、胃肠动力中药的现状及展望 目前,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既有单味药,也有复方、自拟方,研究的范围 一般局限在对胃排空、小肠推进以及对胃肠激素的影响,也有从基因水平研究 的,但仅限于个别报道,存在着优秀中医药人才缺乏,西医对中医药认识的不 足,中医药研究思路的不明确以及政府的投入不足,以至于研究水准低,范围 狭窄,缺乏规模的不足。因此,如何能从浩瀚如烟的中药胃肠动力药宝库中挖 掘出一系列高效低毒的有效方剂是胃肠动力中药研究的最终目标,也是治疗胃 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希望所在。 胃肠动力中药的研究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从数量庞大的中药中筛选出 临床效果好的有效方药,然后进行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明确其作用机制及作用 强度,并采用合适的剂型以提高疗效。由于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因人、因时、 因地制宜,在研究的过程中如何解决辨证的问题,这也是中医科研中必须解决 的矛盾,到目前为止,中医证型的量化研究尚未取得进展,中医证型的量化能 否可行,仍然值得深入思考。因此必须依靠广大有志于从事胃肠动力研究的中 西医药专家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一问题,使这一研究能造福于人类。 展望 21 世纪,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一定有能力解决这一 问题,使胃肠动力药的研究因中医药的积极参与而辉煌,相信胃肠动力中药的 研究一定会取得娇人的业绩。 参考文献 1.Mc Callum R W. Clinical pharmacololgy Foru: Motility agenis and the gastrointestinai tract.Am J Med Sci,1996+,312(1):19-25 2.Rampe D, Roy M C, Dennis A, et al. A mechanism for the proanthythmic effects of cisapride:High affinity blockade of the human cardiac potassium Channel HERG. FEBS-Lett,1997,417(1):28-32 3Tatsuta M, Lishi H. Effect of treatment with Lin Jjun Zi Tang(TJ-4s) on gastric em ptying and gastric intesnal symptoms in dyspeptic patients.Aliment pharmacol Ther,1993,7(4):459-462 4王立春.健脾益肠汤治疗胃肠功能紊乱的近期疗效观察.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 杂志.1 997;5(2 ):88 5陈震,田桂卿,李世荣等.参夏和胃宁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2):833 6赵根生.试治消化动力中药.陕西中医函授.1997;(4):18-19 7Chen SF,Li YQ,He FY. Effect of saussura cappa(云木香)on gastric functions. Chung Kuo Chung Hsi I Chieh Tsa Chih,1994,14:406-408 8郑长青,李宇权,赵素云.利胆排石汤的单味药对健康人胆囊运动功能的影响.中 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159 9朱金照,冷恩仁,陈风.木香对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及其机制探讨.中国中西医结 合脾胃杂志.2000;8(4):236-238 10陈少夫,李宇权,何风云.木香对胃酸分泌及血清胃泌素乙生长抑素、胃动素水 平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406-408 11刘汶,张大炜.中药对胃肠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 998;(6): 192 12Huang ZH,Yang DZ,Wei YQ. Effect of atropine on the enhanceing action of fructus Aurantii Immaturus(枳实)on the myoelectric activity of small intestine in dogs. Chung Kuo ChungHis I Chieh Ho Tsa Chih,1996 ,16:292-294 13李岩,陈苏宁,李宇权等.芍药甘草汤、四逆散对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 拆方研究.中华消化杂志.1996;16(1):18 14平野裕之.枳实的抗溃疡作用及其抗溃疡成分.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95;17(6):41 15陈惠阳.枳壳烟吸入治疗阑尾切除术后肠胀气.江苏中医.1993;(3):27 16官福兰,王如俊,王建华.枳壳及辛弗林对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1(6):1001-1003 17陈国志,连红波.中医药与胃肠动力.基础医学与临床.2003;23(增刊):35-36 18马亚兵.枳壳的胃肠作用及炮制前后的变化.中药药理与临床.1996;12(6):28-29 19李岩,孙思予,周卓.消食行气中药对小鼠胃肠动力的影响.新消化病学杂志. 1997,5(3):153 20朱金照,冷恩仁,周文.大腹皮促胃肠动力作用的机制研究.解放军医学杂志. 2000;25(2):133-134 21朱金照 ,冷恩仁 ,陈东风 .胃动素在大腹皮促动力效应中的意义 .华西医药 杂志 ,2 0 0 1 ,1 6 (2 ):93 95, 22陈大舜,易法根,邓常青等.健脾消导中药对消化道功能影响的初步筛选研究. 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96;16(2):41 23朱金照,桂先勇,冷恩仁.中药砂仁提取液对胃肠激素的影响.华西药学杂志. 2001;16(6):417-418 24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砂仁对大鼠胃肠运动及神经递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 结合消化杂志.2001;9(4):205-207 25季宇彬.中药有效成分药理与应用.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548 26孙晓波.柴胡多糖成分之研究(第 4 报)酸性多糖部分 BR-2 对急性胃溃疡模型 的作用.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1;13(6):359 27李永渝,魏玉,李莉娟.藿香、大黄等 CCB 中药影响胃肠运动功能的机制探讨.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7;(3):187-190 283chen X,Ran R. Rhubarb decoction(大黄煎剂)prevents intestinal bacterial translocation during necrotic pancreatitis. Hua His I Ko Ta Hsueh Hsueh Pao,1996,27:418-420 29李玲,谈裴.莱服子、蒲公英、白术对家兔离体胃、十二指肠肌的动力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脾胃杂志,1998;(6):107-110 30马晓松,樊雪萍,陈忠.白术对动物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中华消化 杂志.1996;(16):216-264 31邵金阶.莱服子治疗婴幼儿便秘.中医杂志.1998;(39):455 32王民,阎世明,王静远.番泻叶浸剂灌肠在腹部手术后应用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18):540-542 33孙颂三,赵燕洁,周佩卿.巴豆霜对泻下和免疫功能的影响.中草药.1993;(24): 251-252 34Zheng TZ,L i W,Qu SY,et al. Effect of Dang Sheng(丹参 )on isolated gastric muscle strips in rats. WJG 1998;(4):354-356 35杨颖丽,郑天珍,瞿颂义.槟榔对大鼠纵行肌条运动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2000;36(SUPP):43-45 36戴媛媛,刘保林,窦昌贵.吴茱萸氯仿提取物对胃排空的影响.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3;19(3):16-19 37杨德治.黄芪对小肠肌电活动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616-617 38倪慧.鸡内金对人体胃功能的著作用.江苏中医.1963;12(1):22-27 39李岩,孙思予,周卓.白术对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中国 医科大学学报.1996;10(4):186 40朱金照,冷恩仁,陈东风.15 味中药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筛选研究.第三军医大学 学报.2000;22(5):436 41于守志,马小丽,田在善.大承气汤对胃肠道推进机能及肠容积的影响.天津医 药杂志.1 995;7(1 0 ):790。 42解基良.大承气汤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天津中医.1994;11(1 ):44 43吴咸中,李世忠,裴德恺主编.急腹症研究.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185-190 44姬志伟,罗连城,何清宇.大承气冲剂对腹腔感染家兔肠运动功能的影响.中国 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142-146 45刘竞,崔乃强,赵琪等.通里攻下法对腹膜炎大鼠脏器组织中 PGFla/TB2 的影 响.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1998;(4):76-78 46上海第一医学院X 线诊断学编写组.X 线诊断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86;1035-1057 47杨文修,田在善,金正根.大承气汤和大黄对豚鼠结肠带平滑肌细胞电活动的影 响.中西医结合杂志.1993;13(1):133 48武广利,李国华,李杰等.大承气颗粒剂对胃肠动力影响的影像观察.中国中西 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6):435-437 49优胜义,吴咸中,刘满林.大承气汤对胆囊切除术后胃肠激素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