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的液压系统设计【全套图纸】_第1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的液压系统设计【全套图纸】_第2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的液压系统设计【全套图纸】_第3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的液压系统设计【全套图纸】_第4页
机械毕业设计(论文)-数控车床的液压系统设计【全套图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引言 .1 1 概述 .2 1.1 液压技术起源 .2 1.2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2 1.3 液压系统的发展方向 .4 2 液压系统的设计依据和负载特性分析 .5 2.1 液压系统的设计依据 .5 2.2 液压系统的负载特性分析 .5 2.2.1 托料油缸的负载计算 .5 2.2.2 中心架定位装置负载计算 .7 3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10 3.1 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10 3.2 执行元件主要参数的确定 10 3.2.1 托料油缸参数的确定 10 3.2.2 中心架油缸参数的确定 11 3.3 执行元件流量的确定.13 4 液压系统的方案选择和原理图的拟定 15 4.1 基本方案的拟定 15 4.1.1 油路循环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15 4.1.2 调速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16 4.1.3 液压回路的分析、选择与合成 17 4.1.4 液压原理图的拟定与设计 17 5 液压元件的基本参数计算和选型 19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 5.1 液压泵的选择 19 5.1.1 液压泵的类型选择 19 5.1.2 液压泵站组件的选择 19 5.1.3 液压泵的计算与选择 19 5.2 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22 5.3 液压附件的参数计算和选择 23 5.3.1 管件的尺寸的确定.23 5.3.2 油箱容积的确定.25 6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26 6.1 液压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26 6.1.1 托料油缸的压力损失验算 26 6.2 系统效率的估算 27 6.3 系统的发热和温升计算 29 7 液压传动系统的结构设计 31 7.1 液压系统总体布局 31 7.2 集成块的设计 31 7.3 液压阀的结构设计 32 8 液压系统密封装置的选用 33 8.1 影响密封装置性能的因素 33 8.2 密封装置的选用要求 33 8.3 密封装置的使用要素 33 8.4 密封装置的选择 33 9 液压系统工作介质的选择 35 9.1 工业生产对液压油的使用要求: .35 9.2 液压油的选用: 36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3 10 液压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 .37 10.1 液压传动系统的安装 .37 10.1.1 液压管路的安装 .37 10.1.2 液压元件的安装 .38 10.2 液压系统的清洗与试压 .39 10.2.1 第一次清洗 .39 10.2.2 第二次清洗 .39 10.2.3 液压系统的试压 .40 1111 结论结论42 参考文献 43 全套图纸,加全套图纸,加 153893706153893706 摘要 在本次的毕业设计中,我设计了数控车床液压系统。在设计的过程中,我通过查阅 资料,应用了液压传动的一般原理及系统的设计原理并且应用了液压系统执行元件的选 择,阀类元件的选型,集成块设计,系统布局,密封及液压油的选择等知识。最后我设 计的这个液压站完成了系统的设计要求,该液压站在满足原有要求的情况下实现重量轻、 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的要求。 在机床行业,尤其是在中心定位和拖料架等需要往复运动并且频繁换向的机构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4 选用液压系统作为其控制系统是最为合理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液压传动与 其他传动形式相比所体现出的长处,把液压系统的缺点限制到最小,还必须符合重量轻、 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尽量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 关键词:数控车床;液压系统;液压站; Abstract In this time graduation project, I have designed CK3180QZ-4001 on the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the center rest and hold the material equipments hydraulic system. In the design process, I through the consult material, have applied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general principle and systems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has applied the hydraulic system functional elements choice, valve class parts shaping, integration block design, system layout, seal and hydraulic fluid knowledge and so on choice. Finally I design this hydraulic pressure station has completed systems design requirements, this hydraulic pressure stands in satisfies the original request in the situation to realize the weight to be light, the volume is small, the cost is low, the efficiency is high, the structure is simple, use maintenance convenient request. In engine bed profession, particularly in the centralized positioning and tows material and so on to need the reciprocal motion, and commutates frequently on the organization, selects the hydraulic system to take its control system is most reasonable. In the design process, must display th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as far as possible the strong point which compares with other transmission form manifests, limits hydraulic systems shortcoming is smallest, but must conform to the weight to be light, the volume is small, the cost is low, the efficiency higher characteristic, satisfies customers all requests as far as possible. Key words: Numerical control lathe; Hydraulic system; Hydraulic pressure station; 引言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生产进入以计算机、数控和液压技术为主体的发展 阶段,进而迈入以网络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经济发展阶段。由于液压技术独特的优越性, 使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液压技术介于机械和电子技术之间,同时又包含了机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5 和电子的有关内容。所以研究液压系统的应用应有很好的应有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4 液压系统已经在各个工业部门及农、林、牧、渔等许多部门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而且越先进的设备,其应用液压系统的部分就越多。 在造纸、纺织、塑料、橡胶等轻工行业,造纸机、纺织机、注塑机、橡胶压块机等 机械设备上都大量使用着液压系统。在矿山、石油、冶金、压力加工等重工业中,由于 液压系统能传递很大的能量而设备的重量相对其他传动方式来说又较小,所以有着更广 泛的应用。例如矿井支架、石油钻井平台、高炉炉顶设备、钢坯连铸机、压力机、快锻 机等设备上液压系统被更广泛地应用。其他在电力、建筑、水利、交通、船舶、航空、 汽车等行业,液压系统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至于航天、军工等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的部 门,液压系统更是得到广泛应用。机床行业是最早使用液压技术的行业之一,目前虽然 由于电机传动技术中交流变频技术的发展而使电动机驱动夺回不少液压驱动的应用范围, 但在大功率驱动或往复运动的场合,液压系统还是处于不可取代的地位。 本文正是从此处入手,对数控机床的中心架和托料装置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并 设计出专门供数控车床中心架和托料装置使用的液压站。在设计的过程当中使用了液压 传动的一般规律和设计原则,最后完成设计使其满足系统的设计要求,符合设计宗旨。 1 概述 1.1 液压技术起源 液压技术的发展是与流体力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工程材料、液压介质等相关学科的发 展紧密相联的。1650 年帕斯卡提出了封闭静止液体中压力传播的帕斯卡定律;1686 年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6 顿揭示了粘性流体的内摩擦定律;到 18 世纪,流体力学的两个重要方程连续性方程和 伯努力能量方程相继建立,这些理论成果为液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1795 年英 国人布拉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水压机,是他首先利用水不仅进行了能量传递,而且传 递控制信号,标志现代液压技术工程应用的开始。水压机的发明还与当时铸铁等工程材 料及一些新的制造方法的出现密切姓关。1851 年阿姆斯特朗发明重锤式蓄能器之后,促 使液压传动的应用迅速增加,到 19 世纪 90 年代,液压传动已应用于压力机、起重机、 卷扬机、包装机、实验机等许多工业部门。 由于水的润滑性差,易产生锈蚀。电力传动的兴起曾一度使水压传动应用减少。知 道 1905-1908 年威廉斯和詹尼两位美国工程师发明了用油作介质的轴向柱塞式液压传动 装置以后,液压技术这种停滞不前的情况才有所改观。加之,1910 年肖研制出用油做介 质的径向柱塞泵,威克斯于 1936 年又发明了先导式溢流阀,特别是 20 世纪 30 年代定睛 橡胶等耐油密封材料的出现,使液压传动逐步取代了水压传动,并迅速发展。到了现在, 随着液压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它已经在工农业生产的各个部门占据了主导地位。 1.2 液压传动的优缺点 1.2.1 液压系统的优点 1.2.1.1 易于获得较大的力或者力矩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的压力来传递力或力矩的。液压泵可以获得较高的压力,目前 液压泵可以达到 35MPa 的压力,因此液压刚可获得很大的力或者力矩。例如一个 30cm 直 径的液压缸,压力为 21MPa 时,可获得 1480kN 的推力,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需要很大力或 者力矩的重型机械上。 1.2.1.2 功率重量大 功率重量比是指其输出功率于其重量的比值。功率重量比大的设备即重量和体积较 小而输出较大的功率。例如飞机上的液压泵,每 1kW 功率的重量只有 0.209kg,而电动机 每 kW 的重量将达到 1.52kg。所以在要求传递大功率而又不允许有较大体积的情况下应 采用液压传动。 1.2.1.3 易于实现往复运动 液压缸对实现往复运动是最方便的,而电动机则须通过齿轮、齿条等机构把旋转运 动变成直线往复运动。 1.2.1.4 易于实现较大范围的无级变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7 液压传动通过调节液体的流量就可以方便地实现无级变速,而且速比范围大。例如 用节流阀调节流量时,其流量变化可从 0.02变到 100速比可达 5000,其 1 minL A 1 minL A 他传动形式的速比是无法比拟的。 1.2.1.5 传递运动平稳 由于液压流体的控制可以在非常小的流量时仍然很均匀,所以设备的运动速度可以 很平稳。 1.2.1.6 可以实现快速而且无冲击的变速和换向 这是由于液压机构的功率重量比大,所以液压设备的惯性小,因此反应速度就快。 例如液压马达的旋转惯量不超过同功率电动机的 10%,故启动中等功率电动机要 12s, 而同功率的液压机械的启动时间不超过 0.1s。故在高速换向频繁的机床上(如平面磨床、 龙门刨床)采用液压传动可使换向冲击大大减少。 1.2.1.7 与机械传动相比易于布局和操纵 液压传动部件由管道相连,故在安装位置上有很大的自由度,各部件可以安放在设 计人员所希望的位置上。例如把泵源放到不影响机器布局的地方,把操纵机构放在最方 便的地方,这是用机械传动很难实现的,而液压传动则没有困难。 1.2.1.8 易于防止过载事故 在液压传动中可以方便地用压力阀来控制系统的压力,从而防止过载,避免事故的 发生,而且可以通过装在系统中的压力表来了解各处的工作情况和负载大小,而在机械 传动中各处的负载大小就不易观察。 1.2.1.9 自动润滑、元件寿命长 液压传动中使用的介质大多为矿物油,它对液压部件产生润滑作用,因此液压元件 有自动润滑作用,其寿命较长。 1.2.1.10 易于实现标准化、系列化 各种液压系统都是由液压元件构成,因此对液压元件实现标准化、系列化,可大大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生产质量。 1.2.2 液压系统的缺点 1.2.2.1 易于出现泄漏; 1.2.2.2 油的黏度随温度变化,引起动作机构运动不稳定; 1.2.2.3 空气渗入液压油后会引起爬行、振动、噪声;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8 1.2.2.4 用矿物油做液压介质时,有燃烧危险,应注意防火; 1.2.2.5 矿物油与空气接触会发生氧化,使油变质,必须定期换油; 1.2.2.6 液压件的零件加工质量要求较高。 1.3 液压系统的发展方向 1.3.1 提高效率,降低能耗; 1.3.2 提高控制性能,适应机电一体化主机发展的需要; 1.3.3 发展集成、复合、小型化、轻量化元件; 1.3.4 加强以提高安全性和保护环境为目标的研究开发; 1.3.5 提高液压元件和系统的可靠性; 1.3.6 标准化和多样化; 1.3.7 开拓新的应用领域。 综上所述,在机床行业,尤其是在中心定位和拖料架等需要往复运动并且频繁换向 的机构上,选用液压系统作为其控制系统是最为合理的。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尽量发挥 液压传动与其他传动形式相比所体现出的长处,把液压系统的缺点限制到最小,还必须 符合重量轻、体积小、成本低、效率高等特点,尽量满足顾客的所有要求。 2 液压系统的设计依据和负载特性分析 2.1 液压系统的设计依据 本次设计是完成数控车床液压系统的设计。其具体的设计要求如下: 托料装置要实现“托料油缸进料托料油缸卸料托料油缸后退”的行程循环。中 心架定位装置要完成“中心架前进中心架中心定位中心架后退”的工作循环。两个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9 装置全部采用滑台装置,其静摩擦系数0.2,动摩擦系数0.1,往复运动的加速、 s f d f 减速时间不希望超过 0.12s:运动行程如下表所示: 表 2-1 托料装置的设计要求 工况行程 /mm 速度/ 1 m sA 时间 /s 运动部件自重 /N 托料负载 /N 快进 5000.077 卸料根据使用要求 快退 5000.086 5000 3000 表 2-2 中心架装置的设计要求 工 况行程 /mm 速度 / 1 m sA 时间 /s 运动部件自重 /N 中心定位卡紧负载 /N 快 进 1000.061.6 定位卡紧 后 退 1000.081.2 20002500 2.2 液压系统的负载特性分析 2.2.1 托料油缸的负载计算 2.2.1.1 外负载 鉴于托料装置是一个自动送料装置,在运动过程中,除了承受物料重载外,在水平方 向上没有别的外负载。 2.2.1.2 惯性负载、 送料过程 (2- m Fm t 1) 0.07 800 0.12 400N 式中 惯性负载; m F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0 m物料的质量; 速度变化值;v 速度变化所需的时间。t 返回过程 m Fm t 0.08 500 0.12 330N 2.2.1.3 阻力负载 送料时,托料架与负载共重 800kg 对动力滑台的法向力为 (2-2) n Fmg 800 10 8000N 静摩擦力为 (2- fssn FfF 3) 0.28000 = 1600N 动摩擦力为 (2- fddn FfF 4) 0.18000 800N 返回时 托料架自重为 500kg 对动力滑台的法向力为 n Fmg 5001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1 5000N 静摩擦力为 fssn FfF 0.25000 1000N 动摩擦力为 fddn FfF 0.15000 500N 2.2.2 中心架定位装置负载计算 2.2.2.1 外负载 当中心架在定位卡紧时所受到的外负载为已知条件,大小为 2500N 2.2.2.2 惯性负载 机床中心架的总体质量为 200kg,所以惯性负载为 m Fm t 0.055 200 0.12 110N 2.2.2.3 阻力负载 因为 m200kg,对动力滑台的法向力为 n Fmg 20010 2000N 静摩擦力为 fssn FfF 0.22000 400N 动摩擦力为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2 fddn FfF 0.12000 200N 由此得到了托料架油缸和中心架油缸在工作的各个阶段所受的负载,见表 2-3 和 表 2-4。 表 2-3 托料油缸的负载分析 工况负载组成负载值 F/N 启动 F= ns F f 1600 加速 F= mfd FF 1200 恒进 F= fd F 800 反向启动 F= fs F 1000 加速 F= mfd FF 800 恒退 F= fd F 500 表 2-4 中心架油缸的负载分析 工况负载组成负载值 F/N 启动 F= ns F f 400 加速 F= mfd FF 310 恒进 F= fd F 200 中心定位F外负载 2500 工况负载组成负载值 F/N 反向启动 F= mfd FF 400 加速 F= mfd FF 310 恒退 F= fd F 200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3 3 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确定 3.1 系统工作压力的确定 根据液压执行元件的负载图可以确定系统的最大负载数,在充分考虑系统所需的流 量、性能等因素后,可参照表 31 或者表 32 选择系统的工作压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4 表 3-1 按负载选择工作压力 负载/kN 50 系统压力/MPa 57 表 3-2 按主机类型选择系统工作压力 主机类型设计压力/MPa 精加工机床 0.82 半精加工机床 35 龙门刨床 28 机床 拉床 810 农用机械、小型工程机械、工程机械辅助机构、 1016 液压机、大中型挖掘机、中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 2032 地质机械、冶金机械、地道车辆维护机械,各类液压机具等 25100 本设计根据主机类型是数控车床,初步选择系统压力为 3Mpa。 3.2 执行元件主要参数的确定 3.2.1 托料油缸参数的确定 根据公式(31)计算液压缸的工作面积。 12 () F A PP (31) = 6 1600 0.93(3 1.330.5) 10 =0.0005 2 m 式中 A油缸的有效工作面积; F油缸的外负载; 油缸的机械效率,一般取 0.90.96; m 系统的工作压力; 1 p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5 油缸的速比,可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 系统的背压,本设计取 0.5Mpa。 2 p 又由面积公式(32)和速比公式(33)得 22 1 () 4 Dd (32) =0.0005 2 22 D Dd (33) =1.33 D=0.033m d0.017m 其中 D液压缸内径; d液压缸内活塞杆的直径。 查机械设计手册,根据液压缸的技术参数,将两个参数进行圆整得 D40mm d20mm 3.2.2 中心架油缸参数的确定 同样由公式(31)计算得 12 () F A PP = 6 2500 0.93(3 1.330.5) 10 =0.0007 2 m 又由面积公式(32)和速比公式(33)得 22 1 () 4 Dd =0.0007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6 2 22 D Dd =1.33 D=0.036m d0.018m 查机械设计手册,根据液压缸的技术参数,将两个参数进行圆整得 D40mm d20mm 根据上述条件经计算得到液压缸工作循环中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如表 33 所示。 表 3-3 托料油缸工作循环各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 工作阶段 计算公式 负载 回油腔压力 工作腔压力 输入流量 输入功率 /N /MPa /MPa Q/ /w 2 p 1 p 1 minL A 快 启动 1600 2.5 1212 () m F pp AA 加速 Q= 1200 0.5 2.0 21 AV 进 恒速 N= 800 0.5 1.5 3.4 71 1 PQ 反向 快 启动 1000 1.23 1221 () m F pp AA 加速 Q= 800 0.5 1.0 12 AV 退 恒退 N= 500 0.5 0.8 6.3 86 1 PQ 上表中 油缸的工作腔面积; 1 A 油缸回油腔面积; 2 A 液压缸机械效率; m F外负载。 表 3-4 中心架油缸工作循环各个阶段的压力、流量和功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7 工作阶段 计算公式 负载 回油腔压力 工作腔压力 输入流量 输入功率 /N /MPa /MPa Q/ /w 2 p 1 p 1 minL A 快 启动 400 1.1 1212 () m F pp AA 加速 Q= 310 0.5 1.0 21 AV 进 恒速 N= 200 0.5 0.89 3.4 42 1 PQ 中 心 定 位 2500 0.5 3.5 3.5 163 反向 快 启动 400 1.1 1221 () m F pp AA 加速 Q= 310 0.5 1.0 12 AV 退 恒退 N= 200 0.5 0.89 6.3 89 1 PQ 3.3 执行元件流量的确定 液压缸所需最大流量按其实际有效工作面积和所要求的最大速度来计算,即 maxmaxv qA (34) 6.3L 其中 执行元件的容积效率,取 0.93; v A液压缸有效工作面积; 液压缸的最大速度。 max v 同理,液压缸所需最小流量按其实际有效工作面积和所要求的最小速度来计算, 即 minminv qA 3.4L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8 其中 执行元件的容积效率,取 0.93; v A液压缸有效工作面积; 液压缸的最大速度。 max v 4 液压系统的方案选择和原理图的拟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19 4.1 基本方案的拟定 液压系统方案设计是根据主机的工作情况、主机对液压系统的技术要求、液压系统 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条件以及成本、经济性、供货情况等诸多因素,进行全面、综合的设 计,从而拟订出一个各方面比较合理的、可实现的液压系统的方案。 4.1.1 油路循环方式的分析和选择 液压系统油路循环方式分为开式和闭式两种,他们各自的特点及相互比较见下表 表 4-1 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的比较 油液循环 方式 开式闭式 散热 条件 较方便,但是油箱较大较复杂,需要用辅泵来换油冷却 抗污 染性 较差,但可采用压力油箱 或者油箱呼吸器来改善 较好,但是油液过滤要求较高 系统 效率 管路压力损失较大, 用节流调速时效率低 管路腰里损失较小,容积调速时效率较高 限速 制动 形式 用平衡阀进行能耗限速, 用制动阀进行能耗制动, 引起油液发热 液压泵由电动机拖动时,限速及制动过程 中拖动电机能向电网输电,回收部分能量, 即是再生限速和再生制动 其他对泵的自吸性能要求高对主泵的自吸性能要求低 油路循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液压系统的调速方式和散热条件。一般来说,凡是有 较大空间可以存放油箱而且不需要另设散热装置的系统,要求结构尽可能简单的系统, 采用节流调速或者容积节流调速的系统,均宜采用开式系统。在本设计中,油泵向两个 液压执行元件供油而且功率较小,整个系统的结构也比较简单,所以本设计采用开式系 统。 4.1.2 调速方案的分析和选择 调速方案对主机的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调速方案包括节流调速、容积调速和容 积节流调速三种。选择调速方案时,应根据液压执行元件的负载特性和调速范围以及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0 经济性能因素,最后选出合适的调速方案。考虑到系统本身的性能要求和一些使用要求 以及负载特性,参照表 42 本设计决定采用容积节流调速 表 4-2 各种调速方式的性能比较 Tab.4-2 various forms of Speed Performance Comparison 节流调速容积调速 回路 容积-节流调速回路 简式节流调速系统带压力补偿阀的节 流调速系统主要 性能进油节流及 回油节流 旁路 节流 调速 阀在 进油 路 调速阀在 旁油路及 溢流节流 调速回路 变量泵 定量马达 流量适应功率适应 负载特 性 速度 刚度 差很差好较好好 承载 能力 好较差好较好好 调速范 围 大小大较大大 效率低较低低较低最高较高高功率特 性 发热大较大大较大最小较小小 成本低较低高最高 适用范 围 小功率 轻载或者低速的中 低压系统及工 程机械非经常性调速的场合 大功率高 速中高压 系统 负载变化小,速 度刚度要大中小 功率,中压系统 负载变化大速 度刚度较大的 中高压系统 液压系统的工作介质完全由液压源来提供,液压源的核心是液压泵。节流调速系统 一般用定量泵供油,在无其他辅助油源的情况下,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大于系统的需油量, 多余的油经溢流阀流回油箱,溢流阀同时起到控制并稳定油源压力的作用。容积调速系 统多数是用变量泵供油,用安全阀限定系统的最高压力。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1 为节省能源提高效率,液压泵的供油量要尽量与系统所需流量相匹配。对在工作循 环各阶段中系统所需油量相差较大的情况,一般采用多泵供油或变量泵供油。对长时间 所需流量较小的情况,可增设蓄能器做辅助油源。 油液的净化装置是液压源中不可缺少的。一般泵的入口要装有粗过滤器,进入系统 的油液根据被保护元件的要求,通过相应的精过滤器再次过滤。为防止系统中杂质流回 油箱,可在回油路上设置磁性过滤器或其他型式的过滤器。根据液压设备所处环境及对 温升的要求,还要考虑加热、冷却等措施。 本设计采用容积节流调速,所以使用变量泵供油。 4.1.3 液压回路的分析、选择与合成 4.1.3.1 必须设置的基本回路,包括调压回路、向回路、卸荷回路及安全回路等。 4.1.3.2 特性和特殊要求选择基本回路,在本系统中考虑到安全的要求,设置了背压 回路,同时由于是两个执行元件先后动作,且没有顺序联动关系,所以设置了互不干扰 回路。 4.3.33 本回路之后,配以辅助性回路,如控制油路,润滑油路、测压油路等,可以 组成一个完整的液压系统。 在合成液压系统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防止油路间可能存在的相互干扰;系统应力求 简单,并将作用相同或者相近的回路合并,避免存在多余回路;系统要安全可靠,力求 控制油路可靠;组成系统的元件要尽量少,并应尽量采用标准元件;组成系统时还要考 虑节省能源,提高效率减少发热,防止液压冲击;测压点分布合理等。 4.1.4 液压原理图的拟定与设计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拟定整个液压系统的原理图如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2 1油箱 2液压泵 3空气滤清器 4液位计 5液压泵 6电机 7单向阀 8压力继电器 9叠加式节流阀 10叠加式减压阀 11叠加式单向阀 12电磁换向阀 13-溢流阀 图 4-1 液压系统的原理图 电磁铁的动作顺序见表 43 表 4-3 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Tab.4-3 Action sequence table of the solenoid valve 动 作电磁铁工作状态 名 称 YV1YV2YV3YV4 托料油缸进料 +- 托料油缸退料 -+- 中心架定位 -+- 中心架松开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3 5 液压元件的基本参数计算和选型 液压元件的计算是指计算元件在工作中承受的压力和流量,以便选择零件的规格和 型号,此外还要计算原动机的功率和油箱的容量。选择元件时应尽量选择标准件。 5.1 液压泵的选择 5.1.1 液压泵的类型选择 液压泵站按照泵组的布置方式可以分为上置式、柜式和非上置式。液压泵组置于油 箱之上的上置式液压泵站,分为立式和卧式两种,上置式液压泵站结构紧凑,占地小, 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功率液压系统中。考虑到整个安装空间的布置,本设计选择上置式 的卧式安装。 5.1.2 液压泵站组件的选择 液压泵站一般由液压泵组、油箱组件、过滤器组件和蓄能器组件等组成。根据系统 的实际需要,本设计选择液压泵组、油箱组件、过滤器组件。液压泵组由液压泵,原动 机,连轴器及管路附件等组成。油箱组件由油箱面板,空气滤清器,液位显示计等组成。 过滤器组将是保持工作介质清洁度必备的组将,可根据系统对介质清洁度的不同要求设 置不同等级的粗过滤器,精过滤器等。 5.1.3 液压泵的计算与选择 液压泵的最大工作压力根据公式(51)进行计算。 = p p 1max pp (51) 其中 液压执行元件最大工作压力; 1max p 液压泵出口大执行元件入口之间所有的沿程压力损失和局部压力损失之和。p 初算时按经验数据选取:管路简单,管中流速不大时,取 0.2MPa0.5MPa;管路复杂而且管中流速较大或者有调速元件时,取p 0.5MPa1.5MPa。p 由上述选取0.5MPa,然后带入公式(51)计算得p =3.5+0.54MPa p p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4 在选择泵的额定压力时应考虑到动态过程和制造质量等因素,要使液压泵有一定的 压力储备。一般泵的额定工作压力应比上述最大工作压力高 2060,所有最后算得 的液压泵的额定压力应为 4(1+0.2)4.8MPa 液压泵的流量按下式计算 p q K p q max )q (52) 式中 K考虑系统泄漏和溢流阀保持最小溢流量的系数,一般取 K1.11.3; 同时工作的执行元件的最大总流量。 max )q 本设计取泄漏系数为 1.1,所以 1.16.37.0L/min p q 由维乐样本查的 VP12FA2 低压变量叶片泵满足上述估算得到的压力和流量要求: 该泵的额定压力为 5.5MPa,公称排量 V6.67 mL/r,额定转速为 1800r/min。现取泵的容 积效率0.83,当选用转速 n1450 r/min 的驱动电机时,泵的流量为 v Vn p q v (53) 6.670.831450 3 10 8.0L/min 式中 V泵的公称排量; n电机转速; 泵的容积效率。 v 由前面的计算可知泵的最大功率出现在定位卡紧阶段,现根据表 51 取泵的总效率 为0.75 则 根据公式(54)得 p p N pp p p q (54)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5 63 3.5 108 10 60 0.75 622W 选用电动机型号:由于内轴式电动机可以与相对应的泵直接连接,无需用连轴器, 从而减少安装空间,装配方便。所以由维乐样本查的 CT011HP4P3JV 式电 动机满足上述要求,其转速为 1450r/min,额定功率为 0.735KW。 表 5-1 液压泵的总效率 液压泵类型齿轮泵螺杆泵叶片泵柱塞泵 总效率0.60.70.650.800.600.750.800.85 根据所选择的液压泵规格及系统工作情况,可计算出液压缸在各个阶段的实际进出 流量,运动速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为其他液压元件的选择及系统的性能计算奠定了基础。 计算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 5-2 托料架油缸的实际工况 工 作 无杆腔 有杆腔 速度 时间 阶 段 / / / /s 1 minL A 1 minL A 1 m sA 恒 = = = q出 1 2 A q A 进 q进 p q 1 v 1 q A 进1 1 1 L t V 进 = =8 = = 8 12.56 9.42 3 4 8 10 60 12.56 10 0.5 0.1 =10.6 =0.1 =5s 恒 = = = q进 1 2 A q A P q出q进 2 1 A A 2 v 2 P q A 1 2 2 L t V 退 = = = = 8 12.56 9.42 10.6 9.42 12.56 3 4 8 10 60 9.42 10 0.5 0.14 =10.6 =8 =0.14 =3.6s 上表中油缸的工作腔面积; 1 A 油缸回油腔面积; 2 A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6 进油缸流量;q进 出油缸流量;q出 油缸的运动速度; 12 ,v v 油缸的运动时间。 12 ,t t 表 5-3 中心架油缸的实际工况 工 作 无杆腔 有杆腔 速度 时间 阶 段 / / / /s 1 minL A 1 minL A 1 m sA 恒 = = = q出 1 2 A q A 进 q进 p q 1 v 1 q A 进1 1 1 L t V 进 = = 8 = = 8 12.56 9.42 3 4 8 10 60 12.56 10 0.1 0.1 =10.6 =0.1 =1s 恒 = = = q进 1 2 A q A P q出q进 2 1 A A 2 v 2 P q A 1 2 2 L t V 退 = = = = 8 12.56 9.42 10.6 9.42 12.56 3 4 8 10 60 9.42 10 0.1 0.14 =10.6 =8 =0.14 =0.7s 5.2 液压控制阀的选择 根据本系统的设计要求,本系统需要有管式单向阀,叠加式单向节流阀,减压阀, 叠加式单向阀,电磁换向阀。 阀类元件的规格应按阀所在回路的最大工作压力和通过该阀的最大流量从产品样本 上选定。选用阀类元件时应考虑其结构形式、特性、压力等级,等等。选择压力控制阀 时,应考虑压力控制阀的压力调节范围、流量变化范围、所要求的压力灵敏度和平稳性 等.选择流量控制阀时,应考虑流量阀的流量调节范围,流量压力特性,最小稳定流量, 压力补偿要求或者温度补偿要求,对滤油器过滤精度的要求,阀进出口压差的大小以及 阀内泄漏的大小等。选择方向控制阀时,应考虑方向阀的换向频率,响应时间,阀口的 压力损失以及阀的内泄漏的大小等。通过各类阀的实际流量最多不应超过其额定流量的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7 120。 根据以上要求,现选定此中心架和托料装置液压系统的液压元件型号如表 54 所示: 表 5-4 各种液压元件的类型选择 序号名称通过流量 /L 额定流量/ 1 minL A 额定压力 /MPa 额定压降 /MPa 型号规格 1过滤器8MF-02A 2单向阀840250.1CIT-02-A1 3压力继电器6PS-02-ML 4压力表W-21/2-70-A3 5叠加式节流阀840250.1TVCW-02-LX 6叠加式减压阀840250.1BRVP-02-LB 7叠加式单向阀840250.1CVP-02-B 8三位四通换向阀10.66331.50.2D5-02-3C2-D1 9空气滤清器HS-1162 10液位计LS-3” 5.3 液压附件的参数计算和选择 5.3.1 管件的尺寸的确定 由表 52 和 53 得知液压缸有杆腔和无杆腔油管的实际最大流量分别为 10.6L/min 和 8L/min,按照表 55 的推荐值取油管内油液的允许流速为 4m/min,按管径的计算公 式(55)得 d 4q (55) 式中 q通过油管的最大流量; V油管中允许流速; d油管内径。 将数值带入公式(55)得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8 d无 3 4 10.6 10 60 7.3mm d有 3 4 8 10 60 6.5mm 根据 JB82766,同时考虑到制作方便,两根油管同时选用 101(外径 10mm,壁 厚 1mm)的冷拔无缝钢管。由机械设计手册查得管材的抗拉强度为 412MPa,由表 56 取安全系数为 8,按公式(56)对管子的强度进行校核: (56) 2 b pdn 式中 p管内最高工作压力; d油管内径; n安全系数; 管材抗拉强度; b 油管壁厚。 将数值带入公式(56)得 63 6 3.5 108 108 2 412 10 0.2mm 因为 0.2mm1mm,所以选的油管壁厚安全。 表 5-5 油管中的允许流速 油液流经油管吸油管高压管回油管短管及局部收缩处 允许速度(m/s)0.51.52.551.52.557 表 5-6 安全系数 管内最高工作压力7717.517.5 安全系数864 5.3.2 油箱容积的确定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29 液压系统的散热主要是靠油箱,油箱大散热块,油箱小则油温较高。初始设计时, 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5.3.2.1 大的容积。一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散热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液压系统停止工作 时应能容纳系统中的所有工作介质;而工作时又能保持适当的液位。 5.3.2.2 应插入最低液面以下,以防止吸空和回油飞溅产生气泡。管口与箱底、箱壁 距离一般不小于管径的 3 倍。吸油管可安装 100m 左右的网式或线隙式过滤器,安装位 置要便于装卸和清洗过滤器。回油管口要斜切 45角并面向箱壁,以防止回油冲击油箱 底部的沉积物,同时也有利于散热。 5.3.2.3 之间的距离要尽可能地远些,之间应设置隔板,以加大液流循环的途径,这 样能提高散热、分离空气及沉淀杂质的效果。隔板高度为液面高度的 2/33/4。 油箱的容积可以按照经验公式(57)进行计算: V (57) v q 式中 液压泵每分钟排出的液体体积; v q 经验系数,低压系统取 24,中压系统取 57,高压系统取 612,行走机 械取 12。 将数值带入公式(57)得 V48 32L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30 6 液压系统性能验算 6.1 液压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由于系统的管路布置尚未具体确定,整个系统的压力损失无法全面的计算,故只能 先估算阀类元件的压力损失,待设计好管路布置图后,加上管路的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 即可。 6.1.1 托料油缸的压力损失验算 在油缸快进时,油液依次经过单向阀,叠加式减压阀,叠加式单向阀,电磁换向阀 叠加式节流阀, 。所以进油路上的压力损失按公式(61)进行计算。 v p() Q p Q 实 压降 额 (61) 0.2(+0.1+0.2+0.1 2 8 63) 2 8 35 () 2 8 63 () 2 8 35 () =0.02MPa 式中 总的压力损失; v p 各种阀的压降;P 压降 流经阀的设计流量;Q实 阀的额定流量。Q额 在油缸快退时,油液依次经过叠加式节流阀,电磁换向阀,所以退油路上的压力损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31 失为 v p() Q p Q 实 压降 额 0.2(+0.1( 2 10.6 63 ) 2 10.6 35 ) 0.015MPa 由此可以看出,系统阀的压力损失都小于原先的估计值,所以满足系统的使用要求。 因为中心架油缸的运动过程是一样的,所以对此油缸的压力校验过程和上面的计算过程 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