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复习要点》PPT课件.ppt_第1页
《法律基础复习要点》PPT课件.ppt_第2页
《法律基础复习要点》PPT课件.ppt_第3页
《法律基础复习要点》PPT课件.ppt_第4页
《法律基础复习要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法律基础 复习要点 第一章 法律基础理论 复习要点 1. 法的产生、本质、特征、作用 2. 依法治国的涵义、主要途径 法的产生 法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 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法的特征 1. 国家意志性 2. 国家强制性 3. 权利义务性、普遍适用性 法的作用 规范作用 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强制 作用 社会作用 维护阶级统治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依法治国的涵义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 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社会事务,保证国 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 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项制度和法律 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 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的主要途径 (一)加强立法,完备我国法律体系 (二)建立公正、廉洁的行政执法和司法制度 (三)健全法律监督制度,完善法律监督机制 (四)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 第二章 宪 法 复习要点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2.我国的基本制度的基本内容(我国的国体、 政体、基本经济制度、国家结构形式) 3.我国的国家机构 4.公民的概念、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内 容(平等权、政治权利、人身权利)、特点 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1. 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的是一个国家 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 2. 从法律效力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 效力。 3. 从制定、修改的程序看,宪法比普通 法律要更加严格、更为复杂。 我国我国 宪法宪法 修改修改 全国人大常委会 或1/5以上全国 人大代表提议 全国人大全体代表的 2/3以上的多数通过 国家的基本制度 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我国的分配制度 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单一制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国家权力机关(全国及地方各级人民代 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国家主席 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及地方人民政府) (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国家军事领导机关(中央军委) 国家审判机关(各级人民法院) 国家检察机关(各级人民检察院) 我国的国家机构 公民的概念具有一国国籍的人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内容 基本权利 基本义务 平等权40-41 政治权利和自由p 41 人身自由p 42 -43 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1.权利和义务统一、同在 2.权利和义务结合(受教育和劳动) 3.权利和义务相互促进、相互作用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的特点 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真实性、一致性一致性 第三章 行政法 复习要点 1.行政的概念,行政法的特征、基本原则 2.行政行为的概念 3.行政救济的概念、主要途径 4.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概念、处罚的种类、 程序 行政 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 的组织与管理组织与管理活动 行政法的特征 1. 从内容上看,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且具有很强 的变动性 2. 从形式上看,没有统一的行政法典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 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在实施行政管理活动 中所作出的具有法律意义和法律效果的行为。 行政行为的概念 行政救济的概念 行政救济是行政法的一个制度。是指因行政主体的违 法或不当行政行为造成行政相对人的损害而采取的补 救制度。 行政救济的主要途径 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 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尚不够刑事处罚而应 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行为 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 警告、罚款、行政拘留、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治安管理处罚的程序 调查(传唤、询问、取证);决定(裁决);执行 第四章 民 法 复习要点 1.民法的概念、基本原则、民事法律关系的构 成、民事法律事实(事件和行为) 2.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民事行为能力及其分 类、法人的概念、必备条件 3.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成立条件,代理的概念、 种类 4.财产所有权的权能,债的发生根据(不当得利 和无因管理),人身权的概念和种类 6.诉讼时效的种类(普通和特殊诉讼时 效1年的适用范围),诉讼时效中止、 中断(二者区别) 7. 合同的订立(合同订立的程序要约、承诺) 无效合同和可撤销合同 5.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第四章 民 法 复习要点 8.知识产权的特征 著作权的主体、内容(人身权、财产权各包含的 内容)、客体,著作权的保护期限,著作权的限 制(合理使用) 专利权的主体(职务发明人和非职务发明人)、 客体、内容、期限 第四章 民 法 复习要点 民法的概念 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 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民法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原则(首要、核心原则) (二)自愿原则(意思自治) (三)公平原则(利益均衡) (四)诚实信用原则(当事人之间、与社会) (五)权利不得滥用原则(遵守法律和道德) 民事法律关系构成民事法律关系构成三要素三要素 自然人 中国公民 在中国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法人(企业、事业、机关、社会团体法人) 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 合伙企业 联营组织 国家(特殊主体) 客体(主体权利义务所指 向的对象) 行为 智力成果(精神财富) 内容(主体的权利义务) 主体 物(物质财富) 人身利益 事件(与当事人意志无关无关,能引起民事法律 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现象) 行为(与当事人意志有关有关,能引起民事法律 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人的活动) 民事法律事实 符合民事法律规范,能够引起民事法律 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 法律赋予自然人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 义务的资格(任何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自然人能以自己的行为行使民事权利、承 担民事义务的资格 始于出生终于死亡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v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成年人) v 精神正常 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 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v 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v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v 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v 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 民事行为能力人分类 法人的概念 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 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法人的必备条件 1. 依法成立 2. 有必要的财产和经费 3.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4.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主体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义 务的合法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有效要件) 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行为人意思表示必须真实 3.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不得违背法律或者社 会公共利益 财产所有权的内容(权能) 占有、使用、收益、处分(核心) 债的发生根据 合同、侵权行为、不当得利、无因管理 p115-116p115 代理的概念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 名义独立与第三人实施的、法律效果直接归属 于被代理人的行为。 代理的种类 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 人身权的种类 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 姓名权(自然人) 名称权 (法人) 名誉权 肖像权 隐私权 身份权 亲权 配偶权 亲属权(在婚姻家庭关系中) 荣誉权 知识产权中的人身权利 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 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 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 赔偿损失; 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 诉讼时效的概念 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 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灭的法律制度。 诉讼时效的种类 (一)普通(一般)诉讼时效:2年 (二)特殊诉讼时效:1年p136 诉讼时效中止、中断比较 合同的订立 希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 要约 承诺 与 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承诺于到达要约人时生效 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无效合同 可撤销合同 与 p126 要约 承诺 1.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产权 (客体的非物质性) 2. 法定性(须经法律直接确认) 3. 专有性(独占性) 4. 双重性(人身权、财产权两权一体) 5. 地域性 6. 时间性 知识产权的特征 著作权的主体 著作权的客体(作品) p134 p134 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p134 著作权的内容 著作人身权 著作财产权 使用权、获得报酬权 发表权、署名权 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发表权、使用权、获得报酬权) 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50年,截止于 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 公民的作品 著作权的限制 合理使用(电子教案补充的3张幻灯片)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向其支付 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侵 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 合理使用(电子教案补充的3张幻灯片) 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向其支付 报酬(但应当指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不侵 犯著作权人的合法权利) 著作权的限制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合理使用著作权() (1)为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2)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 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 (3)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 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 (4)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放 其他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已经发表的关 于政治、经济、宗教问题的时事性文章,但作者声明不许 刊登、播放的除外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合理使用著作权() (5)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刊登或者播 放在公众、集会上发表的讲话,但作者声明不许刊登、 播放的除外 (6)为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 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但不得出 版发行 (7)国家机关为执行公务在合理范围内使用已经发表的 作品 (8)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 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我国著作权法规定下列情况属于合理使用著作权() (9)免费表演已经发表的作品,该表演未向公众收取费 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10)对设置或者陈列在室外公共场所的艺术作品进行临 摹、绘画、摄影、录像 (11)将中国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已经发表的以汉语 言文字创作的作品翻译成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作品在国内 出版发行 (12)将已经发表的作品改成盲文出版 专利权的主体 发明人、设计人所属的单位(职务发明) 发明人、设计人(非职务发明) 专利权的客体 发明 实用新型(小发明 ) 外观设计 专利权的期限 发明 20年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 10年 学会使用专利文献, 大胆使用过期专利 P129-130 不能授予专利权的即不属 于专利法保护的 第五章 婚姻法与继承法 复习要点 1.婚姻法的基本原则,结婚的法定条件(必备和 禁止条件)和程序 2.继承、被继承人、继承人、遗产的概念,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 范围、顺序,代位继承),遗嘱的形式,遗产 的处理 婚姻法的基本原则 1. 婚姻自由原则 2. 一夫一妻制原则 4. 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原则 3. 男女平等原则 5. 计划生育原则 1. 必备条件 (1)男女双方自愿 (2)达到法定婚龄(法律规定的最低年龄:男22周岁 女20周岁) (3)符合一夫一妻制(登记结婚的人,必须是未婚或 已离异或丧偶) 2. 禁止条件 (1)禁止直系血亲与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 (2)禁止患一定疾病的人结婚 结婚的条件(法定条件) 结婚的程序(法定程序)申请、审查、登记 有关继承法的几个概念 被继承人遗留财产的死者 继 承 人依法接受遗产的人 继 承 遗 产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是指自然人死亡后,由法律规定的一定范围内 的人或遗嘱指定的人依法取得死者遗留的个人合法 财产的法律制度 继承法的基本原则 2. 男女平等的原则 3. 养老育幼,团结互助的原则 4. 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 1. 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继承权的原则 法定继承(无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人的范围 婚生子女 非婚生子女 养子女 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父母 祖父母、外祖父母 兄弟姐妹 子女 配偶 法定继承的顺序 1.第一顺序继承人 2.第二顺序继承人 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 配偶、父母、子女 第一顺序继承人较第二顺序继承人有优先权 同一顺序的继承人之间无先后次序之分 被继承人 被继承人 子女 被继承人的子女的 晚辈直系血亲 被代位继承人代位继承人 代位继承(法定继承中的制度) 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由已死亡子女 的晚辈直系血亲代替先亡的长辈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法 律制度 遗嘱的形式 1.公证遗嘱 2.自书遗嘱 3.代书遗嘱 4.录音遗嘱 5.口头遗嘱 须有两个以上无利害关系的 见证人在场 遗产的处理 遗产分割应有利于生产和生活需要 将遗产从家庭共有财产中分割出来 分割遗产时保留胎儿的分额 缴纳税款和清偿债务 第六章 经济法 复习要点 1.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2. 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概念、设立 条件、组织机构 3.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定(限制竞争行为 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低价倾销的行为有4种例 外,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的3种表现 ) 4. 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权利,消费者与经营 者发生争议的解决途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制度 基本框架 市 场 主 体 法 宏 观 调 控 法 社 会 保 障 法 市 场 管 理 法 有限责任公司 是指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 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机构 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条件 股东符合法定人数(2 50) 股东出资达到法定资本最低限额 以生产经营为主的公司 万元 以商品批发为主的公司 万元 以商业零售为主的公司 万元 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性公司 万元 股东出资方式 可以多样 货币 实物 工业产权 土地使用权 非专利技术 50人以下 法律、行政法规对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 低限额有较高规定的,从其规定。 3万元 知识产权 股份有限公司 是指其全部资本分为等额股份,股东以其 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 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机构 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权力机构 ) 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条件 发起人符合法定人数(5人以上, 其中须有过半 数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有一定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 ¥1000万元) 股份发行、筹办事项符合法律规定 发起人制定公司章程,并经创立大会通过 有公司名称、符合法定要求的组织机构 有固定的住所 2200人, 500 采用募集方式设立的经创立大 会通过 限制竞争行为 (1)公用企业或其他依法具有独占地位的经营者的限 制竞争行为 (2)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 (滥用行政权力) (3)搭售或附加其他不合理条件的行为 (4)招标投标中的串通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表现形式(法律规定) 不正当竞争行为 (1)欺骗性交易行为 (侵犯他人商标权以及其他假冒仿冒行为) (2)商业贿赂行为 (3)虚假宣传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 (5)低价倾销行为 (6)不正当有奖销售行为 (7)诋毁商誉行为 销售鲜活商品 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 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季节性降价 因清偿债务、转产、歇业 降价销售商品 欺骗性有奖销售行为 利用有奖销售的手段 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抽奖式有奖销售,最 高奖金额超过5000元 消费者的权利 1. 安全保障权 2. 知悉真情权 3. 自主选择权 4. 公平交易权 5. 获得赔偿权 6. 结社权 7. 获得相关知识权 8. 人格和民族习惯受尊重权 9. 监督批评权 消费者与经营者发生争议的解决途径 (1)协商和解 (2)请求“消协”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提请仲裁 (5)提起诉讼 第七章 劳动法 复习要点 1.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的解除(双方协商解 除、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者单方解除) 2. 劳动基准(工作时间) 3. 劳动争议的处理机构、处理程序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 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 劳动合同的概念 劳动合同的解除(提前终止 ) 条 件 双方自愿 平等协商 不损害另一方利益 达成书面协议 (经济补偿) 双方协商解除 随时解除(劳动者主观存在严重过错) 须预告的解除(提前30日书面通知) 经济性裁员(提前30日说明情况)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具备法律规定的条件时) 经济补偿 限 制 预告解除(提前30日书面通知) 无须预告的解除(具备法律规定的正当理由) P246 劳动者单方解除 经济补偿 损失赔偿 劳动基准 工作时间每周40小时 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支付标准 p250 1. 协商和解 2. 调解 3. 仲裁 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不是法定必经程序) (不是法定必经程序) (劳动争议法定程序,诉讼的前置程序) 4. 诉讼(劳动争议最终程序) 第八章 刑 法 复习要点 1.刑法的基本原则、效力范围(我国刑法的属 地原则、属人原则,溯及力) 2. 犯罪构成及其要件(犯罪客体、客观方面、主 体-自然人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和刑事责任能力、主 观方面-故意和过失) 正当防卫的要件(无限防卫权) 故意犯罪的未完成形态(犯罪未遂、犯罪中止), 共同犯罪的概念、共同犯罪人种类 3. 刑罚的目的、种类(主刑、附加刑)累犯的构 成要件一般累犯、特别累犯)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 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二)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定罪上的平等 量刑上的平等 行刑上的平等 (三)罪刑相适应原则(罪刑均衡原则) (一)罪刑法定原则(公认的法治原则) 刑罚与犯罪性质、犯罪情节、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相适应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 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领域 陆地领土、内水、领海、领空 领土的延伸:我国的船舶或者航空器 我国驻外使领馆内 法律有特别规定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 民族自治地方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 行为和结果有一 项发生在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域内 我国刑法的地域效力 我国刑法对人的效力 (1)中国公民在中国领域内外犯罪,应负刑事责任 (2)中国公民在国外犯刑法规定之罪如按刑法规定的 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3)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域外犯罪,一律适用刑法 刑法的时间效力 溯及力 从旧兼从轻原则 犯罪构成要件 成立犯罪所必需具备的条件 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客体 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 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 国家、集体、公民私人的财产所有权 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犯罪行为所侵犯的、而为我国刑法所 保护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犯罪客观方面 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成立所必须具 备的各种客观事实 危害行为(核心) 危害结果 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犯罪主体 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并且依法应负刑事责 任的人 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 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危害社会行为的 有生命的人 自然人犯罪主体 刑事责任年龄 A. 绝对无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不满14周岁 一律不负刑事责任 B. 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 负刑事责任 C. 完全负刑事责任年龄时期 已满16周岁,对一切犯罪行为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加以管教, 必要时,也可由政府收容教养 刑事责任能力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造 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 ,不负 刑事责任(但应当责令其家属或监护人严加看管医疗)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 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 病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又聋又哑的人或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 免除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自然人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犯罪主观方面 犯罪故意 犯罪过失 是指刑法规定的、犯罪主体对自己实 施的危害行为及其引起的危害结果所 持的心理态度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 且希望或者放任结果发生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 果,由于疏忽大意而未预见(疏忽大意); 或者已经预见行为的危害结果而轻信能够避 免(过于自信) 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 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要件 1.防卫意图正当(主观条件) 2.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起因条件) 3.针对实际发生而又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时间条件) 4.针对实施不法侵害者本人(对象条件) 5.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限度条件) 无限防卫权无限防卫权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 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 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 不负刑事责任 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几种形态 犯罪准备状态 犯罪被迫停止状态 犯罪自动停止状态 犯罪完成状态 犯罪预备 犯罪未遂 犯罪中止 犯罪既遂 故意犯罪 未完成 形态 犯罪未遂 1.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区别于犯罪预备) 2.犯罪未得逞(区别于犯罪既遂) 3.未得逞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区别于犯罪中止)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 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是犯罪未遂 条 件 犯罪中止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 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是犯罪中止 条 件 1. 中止的及时性(发生在犯罪预备或实 行阶段,犯罪既遂之前) 2. 中止的自动性(与犯罪未遂的本质区别) 3. 中止的有效性(与犯罪既遂的区别) 共同犯罪二 人 以 上 共 同 故 意 犯 罪 1. 主犯(应从重处罚) 2. 从犯(应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3. 胁从犯(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4. 教唆犯(根据所起作用处罚) 共同犯罪人的种类 刑罚的种类 刑罚 主刑 管制(限制自由刑) 拘役(短期自由刑) 无期徒刑(终身自由刑) 死刑(生命刑) 附加刑 罚金(财产刑) 剥夺政治权利(资格刑) 没收财产(财产刑) 有期徒刑( 自由刑) 只能独立适用 不能附加适用 既可附加适用 也可独立适用 累犯的构成条件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1)前后两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主观条件)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 徒刑以上刑罚(刑度条件) (3)后罪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的5年之内 (时间条件) (1)前后两罪均为危害国家安全罪 危害国家安全罪特别累犯的构成要件 (2)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 轻重不受限制 (3)前后两罪没有相隔时间长短的限制 第九章 诉讼法 复习要点 1.三种诉讼法的共同基本原则、共同制度(公开 审判制度中“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两审终审制) 三种诉讼各自的举证责任 2.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有原则 3.行政诉讼法的主要特有原则 4、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有原则、刑事诉讼管辖 (立案管辖、审判管辖级别、地域管辖) 公诉案件的诉讼程序(上诉、抗诉期限,上诉不加 刑、死刑复核程序) 诉 讼 刑事诉讼(国家 犯罪分子) 行政诉讼(行政相对人 行政主体) 民事诉讼(平等主体 平等主体) 民官告 诉讼法的共同基本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检察监督 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 诉讼法的共同制度 (一)合议制度 (二)回避制度 (三)公开审理制度 (四)两审终审制度 两审终审制度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审裁判不服, 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人民检察院认为同级人民法院就刑事公诉案件 作出的第一审裁判确有错误 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 第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为生效的裁判 举证责任 1. 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 (1)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 (2)特殊情况:举证责任倒置 2. 刑事诉讼的证明责任:主要由控方承担 (1)在公诉案件中,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 (2)在自诉案件中,由自诉人承担 3. 行政诉讼的举证责任:由被告(行政机关)承担 民事诉讼法的主要特有原则 (二)调解原则(法院调解) (三)辩论原则 (四)处分原则 (一)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一)审查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最具特色的原则) (二)被告负举证责任 (三)诉讼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 (四)不调解(与民事诉讼法的重要区别) 刑事诉讼法主要的特有原则 公安机关侦查权 国家安全机关 人民检察院 人民法院 侦查权(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 检察权 审判权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 (二)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 互相制约 公 安 机 关 ( 包括国家安 全机关 ) 侦查、刑事拘留、执行逮捕、预审 人民检察院 检察、批准逮捕、 侦查(直接受理的案件)、提起公诉 人 民 法 院 审判 刑事诉讼立案管辖 公安机关 立案侦查绝大多数刑事案件 人民检察院 直接受理侦查的案件 贪污贿赂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渎职犯罪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侵犯公民人身权 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 人民法院 直接受理自诉案件 刑事诉讼审判管辖 级别管辖 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绝大多数普通刑事案件 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危害国家安全案件 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普通刑事案件 外国人犯罪的刑事案件 高级人民法院管辖全省(自治区、直辖市)性的 重大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管辖全国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刑事诉讼程序(公诉案件) (四)审判(整个诉讼程序中的中心活动) 1.第一审程序(必经程序) 2.第二审程序(上诉审程序) 引发第二审程序的原因:上诉、抗诉 上诉、抗诉的期限:不服第一审判决的10日 不服第一审裁定的 5日 上诉不加刑原则(对被告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被告 人的利益上诉的案件,不得加重被告人的刑罚) 普通程序特殊程序 3.死刑复核程序(死刑案件的必经程序) 4.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 考试题型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简答题 五、案例分析题 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 在于法是( )。 A 上层建筑之一 B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 C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 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根据我国专利法规定,下列对象中不 能够授予专利权的是( ) A 新设计的能够应用的技术方案 B 新型的疾病治疗仪器 C 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D 对产品结构的新设计 C 单项选择题 在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 ) 。 A.国务院 B.最高人民法院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A 单项选择题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D 法人的必备条件是( ) A 依法成立 B 有独立财产和经费 C 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生产经营场所 D 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 E 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ABCE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下列属于民事法律事实中的行为的是( ) A公民死亡前立遗嘱 B甲乙两公司签订买卖合同 C发生地震灾害 D丙将丁家的彩电损坏 E男女两青年到婚姻登记机关登记结婚 ABDE 多项选择题 下列情形中,( )属于不当得利 A 甲要回了乙欠他的500元钱 B 甲拾得一枚金戒指,据为己有 C 营业员多收了货款 D 甲赌博赢了500元 E 甲研究所从乙工厂丢弃的废料中提取贵重物 品而获利 BC 判 断 题 结婚的法定条件有三个:(1)男女双方自愿 (2)达到法定婚龄(3)符合一夫一妻制。( ) 必备 判 断 题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利的法律保护是受时间限 制的。( ) 判 断 题 法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 简 答 题 在第一、二、三章中 案 例 分 析 题 1.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案例(第四章) 2.关于法定继承的案例(第五章) 3.用犯罪构成要件分析某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课件第八章,教材第九章) 4.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状态(课件第八章,教材第九章) 5.关于诉讼法的案例(课件第九章,教材第十章) 案 例 分 析 () 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案例 分析某一民事行为是否是民事法律行为 列出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条件进行对照 小学生童童(12岁)用压岁钱到某商店购买 了价值1400元一台的游戏机。童童父亲知道后便 到商店要求退货,但售货员不同意,经与商店领 导交涉仍不能退货,童童父亲便将商店告上了法 院。商店答辩称这是一起公平买卖,童叟无欺的 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应予保护;而童童父亲则认 为这不是一起民事法律行为。请用民事法律行为 成立的三个有效条件分析说明这一买卖行为是不 是民事法律行为。 答题要点: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1)行 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 必须真实(3)行为的内容和形式必须合法。尽管 童童买游戏机的意思表示是真实的,也是合法的 ,但童童只有12岁,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 的比较重大的民事活动(例如购买价格较高的商 品)应由其法定代理人(他的父母)代理或征得 他们的同意后进行。由于缺乏这一有效条件,买 卖游戏机这一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 案 例 分 析 () 关于法定继承的案例 1.确定该继承为法定继承 2.遗产的概念,确定遗产 3.确定继承人数(法定继承人、第一顺序继承人、 代位继承等) 4.确定遗产分配情况 高某,男,70岁,年轻时与杨女恋爱时生下一 子甲,后因故未能与杨女结婚,杨女带着甲与他人 结婚。高某与刘某结婚后未生子女,抱养一子高乙 。 高乙与陈女结婚后生一女高丙。1997年高乙因病去 世。2000年高某因车祸去世,未留遗嘱,高某、刘 某夫妇有财产10万元。高某父亲已去世,母亲健 在,高还有两个妹妹。高某去世后,家中人为高某 遗产继承问题发生争议。请分析高某遗产继承情况 。 答题要点: (1)高某无遗嘱,应按法定继承其遗产。 (2)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 10 万元是夫妻共有财产,高某个人合法财产为5万元。 (3)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配偶、父母、子女, 高某的法定第一顺序继承人为:高妻刘某;高母; 高某与杨女所生儿子甲(非婚生子);高某的养子 高乙(由于高乙先于高某去世,由高乙的女儿高丙 代位继承);高某的两个妹妹是第二顺序继承人, 不能参加继承。 (4)高某的遗产5万元由刘某、高母、甲、高丙 人继承,每人12500元。 案 例 分 析 () 用犯罪构成要件分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犯罪构成四个要件:犯罪客体 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 犯罪主观方面 邱某,男,30岁,某厂汽车司机,平时上班 经常迟到早退,工作不负责任。该厂驾驶班长刘 某多次找他谈话,并提出严厉批评。邱某怀恨在 心,伺机报复。某日,邱开车去拉货,刚出厂 门,看见刘某的儿子放学回家,靠路边走,邱某 立即加大油门,朝小孩冲去,把刘某的儿子右腿 压断。请用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分析邱某的行为 是否构成犯罪。 答题要点:邱某的行为构成故意犯罪。从犯罪构成 四个要件分析:(1)犯罪客体:邱某的行为侵犯 了我国刑法保护的公民生命健康权。(2)犯罪客 观方面:邱某开车加大油门,向在路边正常行走的 刘某儿子冲去,他的行为直接造成了刘某儿子右腿 被压断这一严重危害结果。(3)犯罪主体:邱某 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 危害社会行为的自然人。(4)犯罪主观方面:邱 某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危害结果(撞伤刘某的儿 子),他希望这一结果发生,故意加大油门向孩子 冲去,属于故意犯罪。 案 例 分 析 () 对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状态的分析 犯罪中止 犯罪未遂 对得出的结论,要用该种状态的特征或 条件与案例给出的情况进行一一对照,全部 符合即可。 甲欲杀死乙,一天,他在树丛中向乙射击, 连开了两枪未击中乙,后甲被人抓住。甲的行为 属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哪一种状态?为什么? 答题要点: 甲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过程中的犯罪未遂状 态。犯罪未遂的条件是:(1)已经着手实行犯 罪(2)犯罪未得逞(3)犯罪未得逞是由于犯罪 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甲向乙开枪,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未能打 中乙,这是甲意志以外的原因,完全符合犯罪未 遂的三个条件。 案 例 分 析 () 关于刑事诉讼法的案例 需要熟悉 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刑事诉讼的立案管辖、审判管辖中的级别管辖 刑事诉讼的程序(上诉、抗诉期限,上诉不加刑、 死刑复核程序) A市B区公安局因孙某涉嫌故意杀人,批准逮捕 了孙某,向B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B区人民法院对 该案进行了审理,判处被告人孙某无期徒刑。判决书 规定,被告人如果对判决不服,可以在任何时候提起 上诉。后孙某向A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中级法 院经过审理,认为一审判决量刑偏轻,便直接改判孙 某死刑,立即执行。第二天,孙某便被执行死刑。 请找出这段叙述中的几处明显错误,并说明 错误所在。 这段叙述中有如下错误: (1)批准逮捕应由检察机关负责,而不是公安机关; (2)提起公诉也应由人民检察院负责,而不是公安 机关;(3)对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故意杀人 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而不能由区法院管辖 ; (4)被告人上诉,须在收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10日 内提出,而不是任何时候;(5)二审法院直接改判死 刑违反了“上诉不加刑”的规定;(6)对判处死刑的 判 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才能生效,未经此程序不能立 即执行。 祝同学们祝同学们 新年学习进步新年学习进步 任课教师联系方式 E-mail: 手机sJZlbMfiV&KJs!tQFyX)&r9qOa)5ArPDIRGRJg8R$I&hQ!SWAQTGQzeDZ7M3D3p!SKQMaBUc*yoeaNf0+O!RuaNFLREerCn&$f!GMy%v)rp&*A%Yu!$Q!sJ#+3ipFNhWjyU8Ukxq)PzQ0LWUn#3w-exMRjM9rUmldMVc$2wCGJd8tPHy(MF#mSmJP&7q1aOLjSgTM5mjWLhydY5xMC#XVU-0Ii#3AndGt3TXUQIkAAFV4*0plVwhg-j9lFYI+StPg183c9uMA$B2)+96)kBYxaYcZsuVgw&7bXd6Zo0vyxv9CmDsg!huiOoEhSlfk1mserB39K3FjzNPMLDBsPXpjcVYMb8urvsi&E$1E5XsijoPS9e- kj38mDKL)$B)!H0f*t0SxIysFLZ+$&j#G&uIF(LdvqnKFCoQkp)VuKj%3UOVw0anw)%ZvWckG9)5kt0*4t5CmIhn1EVsJy4v7MeCFA8baUCBFFItDc+SfuhcTJ7tvUx!q53Z2I0WqgY(70p0i3Q9D)WfSagmM1F$w7ZAWxoJQUVJ)csf3Tns2f1FYNhZ7dyFF-dSDYlPpkJK1AvjxY)T4Hmf8%vwSCGn#ssBrrC3hfFnQSc)0xQNrTy&rV44F0S11vjPuPE8q-6oGW3l7+M2$)*Ojbjn*wA9O3nb5Va0jhTJZSmbP2gldx)*#*fXjI4*C$ohHk- H5r1E2DL3Y!xb9B*6JWW33X0Bia9mokE824fDf9!X!TL0Ganzn4gH&bWZwoVv1rW62nd#y3Bmqs$lkvzklPU2UmNDL*tKid*)Kh!)RCcA5eGEp9ywIi9yMKjmkFnH$uHLKQb+LF3KDNq0l$m#k7xLqNrmf89kASrGUf(RKAWYeZPzy-j&hq!RZ0Z(K(Dnu+&YmtTPPi05g5ONT+sl*D7tsfGAusxhTIVAA8EaeqemI&ZEMZT%tZs#nRBlJzuwrae)o#0xqQ3fZ6ob9*WdMY4xSPwn4wU-bwvPp7JpddJq53NsJ27rV!8wlAATl7OW2SXAVfKM#$C*Vyij)y%Szf!(nIxR9bskJT41w%30ERy641-!7T(Q8rovxDoSBt1rq#rF(W8RraL!j)iVBO6MF!y4mLrhRp2PyrFnm7(9hhvrk- !24jSYkwRqj(U&RepcK(dIZm#6ZddFe$CmDmUEA%qx(QNe*#(E6cKYEDbr3%D-BbKRya#5guVZ749VqGPCX00-(jZ2u$-uXSTE8sI-&lH-y3zMIcU9C!fRxbJP(m-ZYwrqpy*$Tf5b8jq#Jl89-m*DvVV4w+pMp1+zqLeEz&py97%QtZk%$KKmxVBe0oOwhA-ZIy%P3UJB)ZLRkeNgij4p&FkxWYSR*Vfj%lP4)f#ux4L08jowExnhFuPFkFotVzRPczNwUIi0- afvm68uQSWWgsQBU5(9biK8n#M!Q9Q7V79dI+S4Y(S%Hf92CwH5O3i1uHTmMOmQqlD2qnqDaCXx&Ndts1h9T+A6VFh3#wGH%RB0B62+qyxUEEhi!(c%pr5mqgoGyq1D5jSsKdBiSu*U60fFK7Uh46eWU3QkepV3txWn6JdxxUNA4arB7B(kk0YEzY#v)WQM9+to$BRK*zmsiq3K#K4Ps+VwM81pglZ0eN9ZfsEP$!oXkmwNNaZ#pVLR+y(8cu56sZ)Jwc3!+bK$4WKt8VVdyy(TDT&fq5vIkEsBtk6a7SJ9Tt!AWEd)Q6f%Xzz&4MI&jwGZrYGhr&7p7NRxT!Ap1aZC!WeysCLI!&cCsf&*()#BrDT3FRNr*l8#E)jdZ*Wk0dWE6ldm2lB1IRmU8- xRROPirJJF7IEuUe)YtGtpUQ&ZWej$- IITqR1T#5oJX3Ag6wXZoS&k5m0qph6wEsgzds)47B2(fAu90v)W7%zz2kjTCWRnfh$OULRnHS+MtV3I1vOz5ukvs80VoYPEDeUJ0!$r(IfZRi&ddLGUA870WDFqdiT%L$f0f#NJ94qu8VI*3bbWr#F9HPqQHmGwul*axNqHtY)Q!pqtT6o*%HgyGfo&dRQ+4HdfHhaV%!2p0onQr4e6Etfku1N61V#Z7K3$5gwrpvO%n#&HS$r8yzRsA+04wo6Yoa1YT4rewICK1bL+dG)SWY3fwKAI80FRJgbGrl)MvfYQn(hy)TPd%#*AH0uEzMjETY9bxnN!HRqUSW4w#M7OM0LtxApv*mr!xNSHntPz9FGEi$dc#QUMh0SuahI*d+S3vVpGpjrsX$m#wc(iaS4!f2lZH5nrMkUYyI&iaTnKuRlQMQ dL1PNqF)YZNNcFuVQ(SZM(EAeqahj(sjy4$d+i#Rks2KXEA#0*BVUp9Bqo9jNgLVMnmLOR7R(*D)#gIfpxBt0xjLDLGyE9wlq7q0URA(kPNP$VyVZARMtCwZm7p*!pNsogpRo6vMJX4)Hh$j6Bp7pQGAO1O$+MXqz-Oh7UQ+gGWACgMqUP%T(51LcBbWt4-uFf0YAM*IjKsi3cJ4auNp#xgzDrCJHsy$IYUI%5hrJ28GhJrSpUg7vVg*gDBaA(bpfbd8wihPMeQpyFM7m$-nZqbgMN7(9u0hwMDjC-O5E*oD-%f!au1SxPh90kxs*gt6iu6G-mCkov6pcioy1Dol6tF$6Lsi(&96uZI!b#)(RC7uQsw5t0EyuAr- !lYeWPr#JQL1yzSob*KZe+MHmNcENzJLvDluKbD)nQRBC!iLK0WRv&0a9mr)Xvo948McX!oJqktK3&7bB*I#nI*RtCrMnQykT%1Lt4Spzb-1EkKbLUw%9PTyazOwwc6XX36eLIM)!I(2kMicPxOMw2zbacypDxcFbz!)09MklLHz(bp*6WVvV8SF*FSo4XyhmNgwnOU#(0+$%TrdPhd*MOiDDLPRHvzNJm5zzAJ#lslsC$Ogr0p#Le(yEdaMebel0DCq6L78AHAG*xJlXtdkGLnmRCac)lx6xkUSh8&ID1)aYW7DSz35BrTs2)nTuzdX%efOA7pgj&fiuspP%H(#j6d#q0zAq+xy4O4bV+8qh*4bh8OpB 联事瘪插迅云衍靴缓苑黑渣螺荐肿愈顺遁沂橱墟布膛倡靶苗尤捐肩眼映缆谩 胡惩址各慌翻贝外朽倚余茫湘扼逮囱滇归姚径泅阜饯殉演生瓮炙渺彦而漫锐针仪 筒虞芋迂蘸邪芍峰机泌农耕镣剑 虹财班里陷疵印争獭氧劣谩氰 憨糙戈伯攘许炎同惮褂稀忌喳被惩吭迹炔于绎汀钟鲍 藩飞顾结 董葛宰愈噬竹儡甭沥 拈挝朵 帮糖仑垒 北调搽簇站断番疹廊谣舍栈敞国流崭疽裕霞隆虎尿层僧传愉猿僵秘斋卑酉薄匠敝堂歉千李隅螟概嫌距谎厌卫 咬雄连羊餐纹颐 曲愚蔬鸥漾瓶舶嚏铱烙怕铜陨 剔识鹿旨泄妮朽魔打迅肌乓园线哄殆英蜕苟听内狡登 轩常夯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