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doc_第1页
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doc_第2页
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doc_第3页
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doc_第4页
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 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原文地址: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作者:春晖QQ 527074182章标题:从工业重镇到轴承之都-瓦房店市工业强市之路作者:刘福国来源:大连日报省份:辽宁日期:2008-10-08所属类别:新闻报道文章出处:大连日报30年前,提起瓦房店,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起闻名遐迩的瓦轴、瓦纺、瓦房店客车厂、瓦房店拖拉机厂、瓦房店机床附件厂等。瓦房店的工业企业遍地开花,它们所创造的经济总量,为瓦房店赢得了辽南工业重镇的美誉。众多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羽翼下,无忧无虑地生存着,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断奶断粮之后,突然间变得不知所措。市场经济如大浪淘沙,到上世纪70年代末,瓦房店市80%的地方国营、集体企业陷入亏损或不景气的状态,大批职工下岗、失业,大批企业破产、关闭,数以万计的下岗职工成了瓦房店的一景,也成了政府领导日夜思虑的心病,工业重镇一下子变成了政府难以摆脱的重负。辽南工业重镇难道从此一蹶不振了吗?从上到下,瓦房店人苦苦寻求着答案。大胆改制以小痛换取全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政策,如一缕清风搅动了瓦房店市工业的一泓池水。痛定思痛之后,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清醒地认识到,瓦房店工业的衰落,首先是旧的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要重振工业重镇雄风,就必须对旧的体制进行手术刀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有旧思想观念的强大阻力,有新旧体制的剧烈碰撞,还要主动牺牲部分人和单位的利益,但最终的结果使瓦房店人都认识到,这种变革是完全正确的。瓦房店市委、市政府没有回避压力,同时也看到了动力:瓦房店工业虽然陷入低谷,但雄厚的工业基础犹在,雄厚的人才优势犹存。体制机制健全了,企业就会活起来,人也会动起来。于是,瓦房店市对工业企业由承包、租赁向彻底改变经营体制的高层次改革方向迈进。到2003年,瓦房店市大刀阔斧地对全市最后一批227家国营企事业单位进行改革,全市国营资本基本退出,国营职工获得妥善安置,全市工业经济彻底摆脱了计划经济的桎梏,走上了良性的市场化运作轨道。一批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工业企业消亡了,另一批充满创新活力和庞大市场潜力的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蓬勃而出。新生代的工业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力军,为瓦房店市工业重振雄风注入了无限生机。截至2007年末,瓦房店市民营工业企业实缴税金、企业增加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达到9.2亿元、175.9亿元和77亿元,分别占全市民营经济总量的77.7%、68.9%和66.4%。在工业强市的发展战略下,瓦房店市以园区为载体,以项目为支撑,以创建品牌拉动,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多种手段,全力推进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全市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业为主体的轴承、机床、铸件、化工、电子、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条,工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到2007年末,全市工业企业9723家,从业人员达16.5万人,是1998年企业职工人数的十倍;工业企业实缴税金13.2亿元,同比增长32%,是1998年的14.7倍;工业总产值完成588亿元,同比增长25%,是1998年的2.73倍;工业出口交货值完成50亿元,同比增长20%。2007年全市营业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达52户,比上一年增加170户,其中超亿元企业达24户;规模工业总产值达252.2亿元,同比增长5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87.4亿元,同比增长57%。2007年,瓦房店工业企业呈现出发展质量最好、经济增长最快、综合实力提升幅度最大的局面。全市城乡面貌发生巨变,民生条件大大改善。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728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470元,分别同比增长21.3%和18.9%。在第八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由2003年的第68位跃居第31位,在辽宁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瓦房店荣居榜首。如今,在曾经的瓦房店客车厂旧厂址上,矗立起了富贵家园,在陶瓷厂旧址上,建成了百姓安居的封闭小区。曾经的职工们正在各类企业担当着重要角色。在瓦房店市整体城市规划中,这些旧厂区变成了商住区,而新兴工业项目正迅速向工业园区集聚,崭新的工业格局向人们昭示着,瓦房店市的工业不仅已经重振雄风,而且如凤凰涅盘般再塑新姿。明确思路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工业的兴衰,对瓦房店人的记忆是沉重的:衰落的时候,经济发展陷入停滞,政府几乎无钱可用,捉襟见肘;兴盛的时候,政府财政充足,花钱左右逢源,农业、社会事业等其他方面也随之大发展。工业兴,则瓦房店兴,工业对瓦房店的全面发展举足轻重。因此,瓦房店几届领导班子的工作思路也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坚持工业强市路线不动摇。2003年,国家确定了重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大决策,并出台了相关政策。瓦房店市紧紧地抓住了这个机遇,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国家给予的扶持政策。振兴中,瓦房店市总结以往工业建设的经验教训,在新字上大做文章。老工业基地之所以老,除了设备、管理水平落后之外,还因为思想观念不够新、政府服务水平不到位、投资环境不够好等。围绕这几条,瓦房店人重新理清了思路,除了振兴,还要把瓦房店创造成为一个新型的工业基地。近年来,工业强市政策一直是瓦房店市委全会工作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首要内容,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力求所得的大工业理念,最终转化成为一个个看得到、摸得着的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内各种亿元大项目迅速集聚,在瓦房店市城乡绽放着眩目的光彩。瓦房店市引入先进的招商理念,大力引进高科技、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工业项目;以最贴心的无干扰服务,打动投资人;在投资环境上,瓦房店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为切入点,加强招商引资的软硬件建设,告别脏乱差,彻底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城市功能,全体瓦房店人树立了我就是瓦房店,我就是投资环境的理念,大家安商、亲商、扶商、富商,营造了大好的投资氛围。工业园区是瓦房店市重新规划工业格局、重振工业重镇雄风的大手笔。以西郊、祝华、松木岛化工园区为龙头,以炮台、老虎、太阳等乡镇特色工业园区为节点,瓦房店形成市乡两级21个布局合理、产业特色鲜明的工业园区,它们是瓦房店市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的希望,也是城乡招商引资的有力载体,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西郊、祝华、松木岛三大市级工业园区中,西郊工业园区以高新产业和装备业为主;祝华工业区以机床装备业为主;松木岛园区以化工产业为主,瓦房店市为三个市级工业园区投入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了25.4亿元,已经开发的18.8平方公里,引进了125个项目,总投资达到了223亿元,开工或投产项目104个。乡镇工业园区建成千万元以上项目173个,在建项目41个。以轴承、机床、化工、电子、纺织、建材、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链条基本形成。建立于2003年的西郊工业园区,是大连市十大工业园区之一,也是大连市高新园区分园,规划面积12.6平方公里,它与新开发的瓦房店市商贸区、住宅区连为一体,构成了新城区。到目前,瓦房店市政府投资了12.7亿元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整个工业园区实现了五通一平,已开发的10平方公里园区里,已有65家企业签定了入园合同,总投资额113.8亿元,现在开工企业60家,投产50家,年产值达100亿元,累计完成税收4亿元,吸纳就业人员达1.2万人。已经开工或正在建设的企业,不乏著名的工业巨子和业内新秀。大连久九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捷足先登,前期投资4.1亿元的LED照明项目已正式投产,久九光电投资5亿元大功率芯片项目已紧锣密鼓进入前期规划和设计阶段;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投资48亿元的风电关键部件制造及总装基地正在紧张的建设之中,这家工业大户一期投资10亿元即将形成生产能力,今年10月将投入试生产。2009年年产值将达到20个亿元,该项目全部生产后,将实现年产值100个亿,税收10个亿。目前,该园区已形成了以大连重工起重为代表的风电生产基地,以久九光电为代表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以齐二、黑猫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和以大连础明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产业基地,这四大金刚与周边的中小企业形成了错落有致的产业格局。到2010年,西郊工业园区12.6平方公里全部开发出后,将引进100家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将达100个亿,实现产值270亿元,税收达15个亿,吸纳就业人员达2万人。位于瓦房店市区北部的祝华工业园区,是大连市总体规划的一岛十区重要组成部分,园区建设伊始就遵循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效能服务的总体要求,围绕做大轴承、扩大机床、引进高新、集中配套、规模发展、形成产业,以大项目做强产业,以产业集群推动园区建设。自2004年开工建设以来,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亿元,已引进投资额在2000万以上的项目30个,总投资44亿元。投资6亿元以上的4个项目,已成为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首家落户的大连机床集团瓦房店工业园,总投资13亿元,其中高速精密数控机床、炮塔铣床两个主要产品已经投产。项目全部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35亿元,税金2.3亿元,可吸纳6000人就业。瓦轴集团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随后也落户该工业园区。总投资12亿元,项目全部生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税金1亿元。以大化集团搬迁改造为契机,始建于2005年的松木岛工业园区,被省政府列入五点一线经济带开发范围,去年11月又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园区总体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园区产业定位以海洋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合成气化工、化工产品深加工等为主。到目前已签约入园企业38家,协议投资额80多亿元,在建企业22家。达产后可实现税收7亿元以上;园区建成后可实现税收40亿元,可安置8万多人就业。不久后,该园区将成为大连市引人瞩目的新兴的工业生产基地。瓦房店市的工业经济已经走出低谷,正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520家,产值246亿元,分别是2002年的5.8倍和7.1倍。瓦房店市工业所贡献的税源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越来越大,成为瓦房店市振兴发展的有利保障。抓住龙头做足轴承之都大文章瓦房店是中国轴承工业的发祥地和摇篮。自1938年瓦轴集团的前身-瓦房店轴承厂诞生,瓦房店轴承工业历经70年的辉煌历程。中国第一套工业轴承、第一套核工业轴承、第一套坦克诱导轮轴承、第一套铁路货车无轴箱轴承、第一套大型跟踪望远镜轴承等就诞生在这里。瓦房店援建了哈尔滨轴承厂、洛阳轴承厂、西北轴承厂、襄阳轴承厂等新中国轴承行业骨干企业,为民族工业发展及国防建设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瓦房店轴承行业与其他工业项目一起,创造了辽南工业重镇的辉煌。在今天,轴承产业仍然是瓦房店市标志性产业和第一工业品牌,是瓦房店人引以自豪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瓦房店市工业企业无可争议的龙头。瓦房店轴承集团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ZWZ商标早已名扬海内外。在经历了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强烈阵痛后,瓦轴由蛹到蝶的蜕变是成功的,新的瓦轴呈现给我们的,是代表国内最先进、代表当今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制造业工业巨人。由她领军的瓦房店市500余家轴承企业及160余家配套企业,以及这些企业所创造的高科技产品、巨额产值和利润,是瓦房店市获得国内唯一轴承之都称号的坚实基础。轴承之都的创建,也是瓦房店市工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强市战略实施过程中,决策者发现,在瓦房店市财政收入里,来自工业的税收占有一半以上,而在工业税收里,轴承产业带来的税源是绝对的主力。瓦轴集团作为瓦房店市第一纳税大户,每年向财政贡献了数以亿计的税收。一定程度上,瓦房店工业强市目标的实现,取决于轴承产业能否发展壮大。为此,瓦房店市委、市政府顺势力推,提出轴承兴市的目标。政策上扶持,资金上首要保证。2006年,瓦房店市出台扶持轴承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2007年4月,又出台了关于加快轴承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心就是在轴承产业建设过程中,在发展环境、财税支持、投资优惠、贷款扶持、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最有力的支持。国家及省市所有对工业的资金扶持,首要保证轴承行业;每年本级财政安排1000万元,扶持规模企业增资扩建、技术改造;对重大项目实行重点保护,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日制度,除必要的安全检查、税收征管、环境监测及司法部门办案外,禁止对企业进行骚扰。在空间布局上,以西郊工业园区、祝华工业园区两个市级园区为主导,四个乡镇工业园区为侧翼,打造轴承工业产业带;引导轴承企业向园区集中,推动轴承产业集聚;产业布局上,强化生产、流通两大环节,加快轴承产业基地和产品集散地建设;以9家轴承企业集团为主体,推动全市轴承产业结构调整、资产重组、资源整合;引导中小企业为大轴承集团进行产品配套,拉长轴承产业链;向高新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转向,推动轴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在新一届政府工作报告里,轴承兴市成了一项重要内容,要突出瓦轴龙头企业作用,围绕瓦轴,依托瓦轴,支持瓦轴,将瓦轴纳入全市工业总体发展规划,继续提供发展空间,优化服务环境,为瓦轴做强做大给予全力支持,拉动瓦房店轴承工业快速发展。目前,瓦房店已建立起生产布局基本合理、产业门类比较齐全、大中小企业并存的较为完整的轴承工业体系。区域轴承企业近500家,部件配套160余家,企业集团9家,产品涵盖10大类型3万多个品种,畅销国内并远销海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被广泛用于航天、重工、机床、化工等领域。2007年实现轴承销售收入98亿元,区域轴承工业销售收入140亿元,占全国轴承市场份额的20%以上。几年来,瓦房店轴承集团投资12亿元建设的精密技术与制造工业园项目,采用了最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工艺,主导产品已部分投产,从其所创造的产值看,3年内有望再造一个瓦轴;冶矿轴承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占全部产品的70%;正达冶金轧机轴承制造有限公司引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热处理多用炉生产线,生产工艺实现质的飞跃;远东轴承集团投资5000万元进行的三期技术改造,进一步提高了企业装备水平。几年来,瓦房店轴承企业共完成重大技术装备改造20多项,累计投资20亿元;获新产品专利100多项,年开发新产品3000种,为二次创业奠定了雄厚基础。瓦房店目前还拥有全国最大的轴承试验检测中心、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了以ZWZ为代表的世界知名轴承品牌。借助这些雄厚的基础,瓦房店充分利用几十年积淀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壮大产业规模,奏响了用中国装备支撑中国制造的最强音。2007年12月26日,瓦房店市被正式授予中国轴承之都称号,从此确立了瓦房店市在中国轴承工业中独一无二的地位。专家组在多次深入考察瓦房店轴承产业后,对瓦房店市近年来轴承产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瓦房店有独特的历史和地理优势,瓦轴集团有强大的生产能力,瓦房店轴承质量优、品种全、品牌好;瓦房店市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