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制史00223_第1页
中国法制史00223_第2页
中国法制史00223_第3页
中国法制史00223_第4页
中国法制史002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全国 2001 年 10 月自考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223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 ) 是 ( ) 殄、炮烙、剖心、人殉 、劓、宫、大辟 、刖、宫、大辟 、劓、墨、大辟 ) 些成文法的中心内容是 ( ) 周王的土地所有权 改变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旧习俗,颁布了 ( ) A.垦草令 B.为田开阡陌令 C.分户令 ) 、比、式 、科、比 、式、课、程 、格、式 章律是在法经六篇的基础上增加了 户律、兴律和 ( ) A.具律 B.盗律 C.杂律 D.厩律 书中监、令为长官,始设 ( ) 9.晋律颁行后,张斐、杜预两大律学家为之作注,经朝廷批准颁行天下,称为 ( ) A.法律答问 B.大杜律 C.小杜律 D.张杜律 律 之刑名篇分为刑名与法例两篇的律典是 ( ) A.九章律 B.晋律 C.北魏律 D.北齐律 ) 、科的修撰 、科的修撰 、科的修撰 、科的修撰 令明审,科条简要”而著称的律典是 ( ) A.新律 B.泰始律 C.北齐 律 D.大律 为后世所沿用的律典是 ( ) A.新律 B.泰始律 C.大律 D.北魏律 皇律和 ( ) A.大律 B.泰始律 C.武德律 D.大业律 ) A.名例 B.刑名 C.法例 D.具律 ) A.淳熙条法事类残本 B.淳 礻 右条法事类残本 第 2 页 C.庆元条法事类残本 D.淳化条法事类残本 ) A.至元新格 B.大元通制 C.经世大典 D.元典章 律专门设立 ( ) A.“谋叛 ”罪名 B.“奸党”罪名 C.“盗贼窝主”罪名 D.“谋反”罪名 ”为名的法典为 ( ) A.武德令 B.开皇令 C.大明令 D.大清令 ) 位进一步上升种类繁 多、实用性强,成为主要法律形式的是 ( ) 括 ( ) 、死刑 刑 军、死刑 、死刑 23.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公布于 ( ) 24.大清民律草案仿照的是 ( ) 责起草重要法令,其主持人是 ( ) ) A.暂行新刑律 B.暂行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 D.暂行现行刑律 占比重很大、地位极隆的是 ( ) 28.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于 ( ) 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 ) 30.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案件的机构是 ( )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即是战争,刑起于兵说的 是 ( ) 国制定法律的活动有 ( ) 法 庐之法” 刑” 寅“铸刑鼎 ) 第 3 页 法合一制度,在中央除天王为最高裁判者外,还有 ( ) 律规定出租人必须在下列情况下才能收回土地 ( ) 交租 中取利 能力交租而故意不交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秦律 ) 39.“天坛宪草” 40.“五四指示”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 、墨、贼”三种犯罪的规定。 议”入律。 949 年华北人民政府颁布的 解散所有会道门封建迷信组织的布告的主要内容。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 观律的主要变化。 全国 2001 年 10 月自考 中国法制史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223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36.(1)西周婚姻成立的条件。 (2)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37.(1)封,指查封财产。 (2)守,指看守家属。 (3)封守要详细记录财产的情况,并轮流看守家属。 第 4 页 38.(1)元朝类似前 代大理寺的中央审判机关。 (2)元世祖二年设置。 (3)审理上都、大都所属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相犯的案件。 39.(1)1913 年 10 月 31 日(仅答“北洋政府时期”亦可)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体现了国民党以法律制袁的要求。 (2)因委员会的地点设在北京天坛祈年殿,故这部宪法草案又称“天坛宪草”。 (3)1913 年 11 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故“天坛宪草”并未颁布。(只回答“未颁布”亦可 40.(1)1946 年 5 月 4 日中共中央发布的 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的简称。 (2)将抗战时期以减租减息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实行土地改革的土地政策。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 41.(1)“昏”,是指自己做了坏事而窃取别人的美名。 (2)“墨”,是贪得无厌,败坏官纪。 (3)“贼”,是肆无忌惮地杀人。 (4)这三种犯罪,都要处死刑。 42.(1)魏新律将周礼中的“八辟”,改为“八议”,首次入律。 (2)“八 议”指作八类人犯罪,依法可以享有免刑或减刑的规定。 (3)指“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43.(1)解散一切会道门封建迷信组织,不得再举行活动。 (2)会道门首要分子必须向公安部门登记,如与匪特勾结进行破坏活动,必须逮捕严惩。 (3)一般会员如停止参加活动,即不予以追究。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 44.(1)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贞观初,确定用加役流作为宽恕死刑 的刑罚。为封建立法提供了死罪减刑较现实的办法。 (2)区分两类反逆罪,缩小缘坐处死的范围。唐太宗认为反逆有两类:一是“兴师动众”;一是“恶言犯法”,两者情节轻重不同,处理应有区别。确定“反逆者,祖孙与兄弟缘坐;恶言犯法者,兄弟配流而已。” (3)确定了五刑、十恶、八议、请、减、赎,以及类推、断罪失出入、死刑三复奏、五复奏等断罪量刑的主要原则。 45.(1)实行“不干涉原则”,又称“不干涉审理主义”或“当事人进行主义”也可称为“绝对的处分原则”。 (2)特定案 件的法院调解制度。调解事件。一是强制调解事件;二是任意调解案件。调解日期。调解应于起诉前进行。调解组织。由调解法官和调解人组成。调解方式。不用开庭形式,得不公开。调解结果。不能成立调解,转入诉讼程序;调解成立。 (3)规定琐细,文字晦涩。 第 5 页 浙江省 2002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223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 分,共 20 分 ) 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 ) ) 继承制 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布反对或推翻秦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为 ( ) 代沿用的 (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新元史 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 二等 迟二等 、陵迟三等 、枭首、陵迟四等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 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第 6 页 C.礼律 D.名例律 ) ) A.天朝田亩制度 B.太平刑律 C.资政新篇 D.太平条规 监候、绞立决、绞监候始于 ( ) 清新刑律中规定的刑种 ( ) 其章程规定,其性质是 ( ) 华民国临时约法所规定的民主共和制度,而代之以袁世凯的个人独裁制度的是( ) A.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训政时期约法 )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 ) ) 4.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律例不同之处有 ( ) 、礼、兵、刑、工六律总目 时事推移”已不适施用的条款 ) 三、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 央设 _辅佐周王全面行使司法权。 _。 _,类似近世的窝藏法。 第 7 页 _,职责是教授法律,培养司法官吏。 人及其家属如有不服,可以依程序逐级进行申诉,称为 _。 _,这是农务繁忙季节 中停止民事审判的制度。 代法律一般规定向罪犯家属征 _给苦主 (受害人家属 ),这有一定的损害赔偿性质。 _与榜文是最重要的法律形式。 9.天朝田亩制度宣布:“凡天下婚姻 _,”否定了封建买卖婚姻。 政”的核心是“ _”。 四、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 3.“秋审”制 4.“礼法之争” 五、简答题 (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 律的特点。 六、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浙江省 2002 年 1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参考答案 课程代码: 00223 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 、多项选择题 (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10 分 ) 5.“理雪” 6.“务限法” 7.“烧埋银” 第 8 页 四、名词解释 (每小题 4 分,共 16 分 ) 1. (1)汉津中定罪量刑的一项原则。 (2)指在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外,均可互相隐匿犯罪行为,而且减免刑罚。 2.(1)为宋太祖建隆四年 (963 年 )所创。 (2)是把笞、杖、徒、流四种刑罚减轻刑量或折抵为杖刑的制度。 (3)是宋代统治者慎刑思想在刑罚制度上的体现。 3.(1)清朝的会审制度之一。 (2)由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各省上报斩、绞监候案件的审判制度。 规定由各省先对斩、绞监候案件提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留养承祀”等处理意见,然后上报刑部,由中央各部院长官会同复审,再报皇帝批准。 4.(1)指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之间两种不同立法思想的交锋。 (2)虽以“法理派”的失败而告终,但这场争论客观上对传播近代法律思想和理论上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五、简答题 (每小题 6 分,共 24 分 ) 1.(1)不许商人穿丝绸衣服,不许乘车或骑马。 (2)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3)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 (4)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 (5)迁徙商人到边远地区戍守。 (6)颁布“告缗令”,即鼓励人们告发商人对其财产税隐瞒不报或报而不实, 告发者可获被告人财产的一半。 2.(1)增加篇条,由汉津九篇增为十八篇。 (2)规范体例,将九章律中的具律改为刑名,列于律首,起提纲挈领的作用。 (3)改革刑罚,使刑罚制度进一步规范化。 (4)“八议”入律,使礼律进一步融合。 3.(1)华人与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国民之间的民事、刑事诉讼案件,均依被告主义原则适用法律和实行司法管辖。 (2)同一享有领事裁判权国家的国民之间的诉讼案件,由所属国领事法庭审理,中国官员一律不得过问。 (3)享有领事裁判权的不同国家的国民之间的诉讼案件,一般均适用被告主义原则,由被告一方所属国的领事法庭审理。 (4)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与不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的国民间的诉讼案件,如前者是被告,适用被告主义原则,如后者是被告,由中国法院管辖。 4.(1)包括成文法和例两大部分。 (2)成文法通常概括为“六法”,其汇编称为六法全书,包括宪法、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及相关法规。 (3)例包括判例和解释例,是成文法的重要补充。 六、论述题 (每小题 10 分,共 20 分 ) 1.(1)唐律集历代封建法典之大成,对于保障和促进唐初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封建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2)对后世封建法典有极大影响。宋朝唯一的律宋刑统几乎是唐律的翻版;元朝在司法实践中,也“每引(唐律 )以为据”;明清律虽体例与唐律不同,但内容及原则基本因袭唐律。 (3)对东亚邻国的法律也有深远影响。如日本 761 年制定的大宝律令其十一篇的名目与次序一如唐律,内容也多相似,而且明治六年以前,唐律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始终鲜明地反映在 日本法律中。此外,朝鲜、越南、流球和西域的古代法典无不或多或少受唐律影响。 (4)唐律中的规定与唐朝法制的实际状况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回事,不能混同。 2.(1)完善人民法院体制。各行政大区一般都建立了大区、省 (行署 )、县三级审判体制,审判机构一律改称人民法院,推事改称审判员,各级人民法院一般设有院长及审判委员会。 (2)确定各级公安机构职责。规定对于汉奸、特务、内乱、反革命案件,必须由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并根据情节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或不起诉。对于普通刑事案件,公安机关有权采 取紧急必要措施,然后将案犯、材料移交人民法院处理。 第 9 页 (3)设立土地改革人民法庭,专门审理违抗、破坏土地改革的案件。 (4)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确定解放区司法原则。 全国 2003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223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夏商通行的“五刑”包括墨、劓、刖、宫、大辟,前四种以残害人的肢体为特征,后世统称为( ) 2夏朝法的主要形式是假借天意发布的( ) 3在商朝,伪托神意,实行所谓神判的是( ) 4西周时期的刑事诉讼称为( ) 5西周刑罚基本上 沿用以前的五刑,此外还有鞭刑、扑刑等等,合称为( ) 6春秋末期,在晋国“铸刑鼎”的人是( ) 第 10 页 7自商鞅变法之后,中国古代的法典都称为( ) 8在秦律中,男子服筑城的苦役、女子服舂米的劳役称为( ) 9秦律将诉讼分为( ) A.“公室告”与“非公室告” B.“狱”与“讼” 10汉初的法制指导思想以黄老思想为主。黄老思想的特点是( ) A.“明德慎罚” B.“一断于法” C.“专任刑罚” D.“无为而治” 11汉律规定,非嫡系正宗而继承爵位者,构成( ) 12第一次将“服制”列入律典中,作为定罪量刑原则的是( ) A.新律 B.大律 C.北魏律 D.晋律 13晋律共有( ) 14最早把“重罪十条”改为“十恶”的是( ) A.开皇律 B.大业律 C.武德律 D.贞观律 15根据唐律的规定,一家人共同犯罪,一般只处罚( ) 16唐律所规定的笞刑被分为( ) 17宋朝初期在后周显德刑统的基础上制定的本朝刑律是( ) A.大中刑律统类 B.同光刑律统类 C.庆元条法事类 D.宋刑统 18宋朝的法律往往对典当与买卖连同作出规定,合称为( ) 19元英宗时期由地方官吏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称之为( ) A.经世大典 B.大元通制 C.至元新格 D.元典章 20中国法制史上最后一部以“令”为名的法典是( ) 21“热审”制度始于( ) 第 11 页 22清朝特别创立的刑罚是( ) 23清代重案的中央复审机构是( ) 24太平天国政权规定,凡敢念诵孔孟之书等“妖书”者,一律处以( ) 25中国近代第一部专门的刑法典是( ) A.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新刑律 C.暂行新刑律 D.中华民国刑法 26在清末修律的“礼法之争”中,“法理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27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普通教育办法规定: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 ) 28南京国民政府实行三级立法体 制,其中第二级是( ) 29南京国民政府的票据法属于( ) 30人民陪审制度确立于( )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西 周时期,丈夫把妻子赶出家门的七种理由即“七出”,包括( ) 32两晋的法律形式有( ) 33明初在对百姓进行教化方面采取的创新措施有( ) 明亭” 民榜文” 五服以制罪”原则 34南京临时政府发布“革除前清官厅称呼”命令,宣布此后官厅人员相互 不得再称( ) 第 12 页 35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政权刑事立法的主要内容是( )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吕刑 37廷行事 38永徽律疏 39“贿选宪法” 40十九信条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41简述战国时期的法制指导思想。 42简述汉代的法律形式。 43简述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的主要精神。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44试述大清律的制定过程。 45试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背景及其主要内容。 第 13 页 中国法制史答案 2003 年 10 月 第 14 页 第 15 页 全国 2005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法制史试题 课程代码: 0022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 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中国古代以羞辱、恐吓为特征的象征性惩罚称为( ) A象刑 B赎刑 C鞭刑 D流刑 2商朝初期的立法有( ) A 吕刑 B禹刑 C政典 D汤刑 3夏朝的“五刑”有墨、劓、膑、宫和( ) A罚金 B杀 C鞭刑 D徒刑 4西周法律规定,民事诉讼须向官府交纳( ) A束矢 B钧金 C路鼓 D肺石 5西周时期全面负责中央司法事务的是( ) A司寇 B小司寇 C大司寇 D士师 6上古时期拥有土地最高处分权的是( ) A国王 B诸侯 C卿大夫 D士 7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者是( ) A赵鞅 B赵盾 C荀寅 D子产 8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提出的立法原则有( ) A约法省刑 B礼法结合 C独尊儒术 D法令由一统 9中国古代将以非法手段获得钱财的犯罪称为( ) A五刑 B六赃 C七杀 D十恶 10最早在全国范围内实行郡县制的是( ) A西周时期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11 秦朝时,乡一级负责调处民间纠纷的官吏是( ) 第 16 页 A三老 B啬夫 C有秩 D里典 12中国古代最早实行盐、铁、酒专卖的是(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13北齐时将中央审判机关廷尉改称为( ) A尚书台 B御史 C司寇 D大理寺 14唐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是( ) A门荫 B征召 C科举 D察举 15唐朝法律规定,凡拾得遗失物后,要( ) A上交官府 B归还原主 C自行占有 D任意处分 16在财产继承方面,唐朝法律沿袭的是( ) A嫡长子继承制 B诸子均分 C宗祧继承 D封爵继承 17正式将凌迟刑确定为法定刑的是( )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明朝 18暂行新刑律正式公布于( ) A清末 B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C北洋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19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民法典是( ) A大清民律草案 B中华民国民法 C商人通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0清末诉讼审判制度在审级上实行( ) A三级二审终审制 B三级三审终审制 C四级二审终审制 D四 级三审终审制 21清末第一次正式肯定了律师活动合法性的法律是( ) A大清刑事民事诉讼法 B法院编制法 C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 D大理院审判编制法 2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破产法公布于( ) A明朝 B清末 C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D北洋政府时期 23中国历史上唯一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是( ) A重大信条十九条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 17 页 24中华民国约法俗称( ) A“贿选宪法” B “袁记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重大信条十九条 25南京国民政府普通法院实行三级三审制,其中称为“法律审”的为( ) A第一审 B第二审 C第三审 D第四审 26南京国民政府使用时间最长的根本法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训政时期约法 C中华民国训政纲领 D中华民国宪法 27根据社会防卫理论最早在刑法中增加“保安处分”的是( ) A大清刑律 B暂行新刑律 C中华民国刑法( 1928 年) D中华民国刑法( 1935 年 ) 28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宪法性文件是( ) 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B重大信条十九条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 29革命根据地时期,在婚姻法中首次提出“男女平等”原则的是( ) A晋冀鲁豫边区婚姻暂行条例 B山东省婚姻暂行条例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婚姻法 D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 30“管制刑”创立于( )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工农民主政权时期 D新中国建立后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31西周时期的审理方法“五听”包括( ) A辞听 B色听 C气听 D耳听 E目听 32春秋末期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有( )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鲁国 E郑国 33以下各选项中,属于“十恶”的罪名有( ) A谋反 B谋叛 C泄密 D奸党 E大不敬 34近年以来,在中国攫取领事裁判权的国家有( ) A英国 B美国 第 18 页 C日本 D秘鲁 E印度 35南京临时政府的司法改革措施有( ) A禁止刑讯 B春秋决狱 C审判公开 D陪审制 E列刑五复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36质剂 37八议 38廷杖 39充军 40平政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21 分) 4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刑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42简述宋刑统与唐律疏议的区别。 43简述马锡五审判方式的特点。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44试述法经的特点及其影响。 45试析清末变法修律的历史意义。 2005 年 10 月自考中国法制史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1 A 2 D 3 B 4 A 5。 C 6 A 7 D 8 D 9 B 10。 B 11 C 12 B 13 D 14 C 15。 A 16 B 17 C 18 C 19 B 20。 D 21 B 22 B 23 D 24 B 25。 C 26 B 27 D 28 A 29 A 30。 B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 31 32 33 34 35。 第 19 页 三、名词解释 (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 36 (1)西周时期的买卖契约。 (2)质为长券,用以买卖牛马。 (3)剂为短券,用以买卖珍宝、武器 。 37 (1)是指八种贵族、官僚犯罪后减免刑罚的特权制度。 (2)曹魏时始人律。 38 (1)明朝成为常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