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摘 要 目前,我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石油开采的中期和后期,原油含水率达 7080%,有的油田甚至高达 90%。油水分离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水,如不经处理 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严重时将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经济 损失。因此,开发适合我国油田实际情况、高效经济的污水处理及回用技术已 成为油田污水处理站改造和新建的重要问题。利用粗粒化方法对含油废水进行 一级处理,可以大大降低含油量,再进行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能使油份及各 项指标达到低渗透油藏对回注水水质的要求。 本课题通过粗粒化材料的确定、反应器的选型的对比实验,发现疏油性陶 瓷填料的粗粒化性能明显优于其他材料,并且陶瓷填料堆积式粗粒化反应器的 除油率高于斜板式反应器,且有效周期也要明显较长。根据实验结果,探讨分 析了聚结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得出当聚结机理为润湿聚结和碰撞聚结同时作 用时,聚结效率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的结论,并提出聚结填料的表面性质和空 间构成是影响聚结效率的重要因素。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粗粒化技术,本课题进行了影响因素的试验。结果表明, 13mm 的填料粒径可得到较好的粗粒化效果;碱性、高温有利于聚结;上向流 更有利于粗粒化;在流速为 6m/h 时,可得到较好的粗粒化效果。 结合试验确定的参数,设计了内循环连续流粗粒化反应器。通过实验室试 验和油田现场试验得出,该反应器在选用 1.63mm 的疏油性陶瓷填料,上升流 速为 6m/h 时,油份去除率高达 80%,且持续 12 个小时以上。另外,将整个填 料层反冲洗干净的时间约为 20min,单独反冲洗有效粗粒化填料层的时间为 5 8min。 与传统的粗粒化装置相比,这种装置具有截污量大,周期长,反洗水耗小 等特点。该装置处理过的油田水大大降低了含油量,减轻了后续工艺的负荷, 能够满足低渗透油藏对回注水水质提出的更高要求。 关键词关键词:油田废水;碰撞聚结;粗粒化;内循环连续流 ii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oilfields in china have entered into mid-late oil exploitation stage. crude oil moisture content was generally 7080%, even reach 90%. large amount of oily wastewater was produced from oil-water phase separation process. discharge of untreated wastewater would put hazardous risk to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therefore, development of highly effective economical treatment and reusing technologi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blem of the modification and establishment of oily wastewater processing station. the per-treatment of oily wastewater by coalescence can reduce the oil content greatly, and then secondary and deep treatment can make oil content and other indexes reach the standard of water quality for reinjection in the low permeability oil reservoir. through the comparison experiment on the selection of coalescence material and reactor type, this paper discovered the efficiency of coalescence of ceramic packing is better than others significantly, and the oil removal efficiency of heap type reactor is higher than swash plate type as well as effective particle velocity period. the mechanism and reaction dynamics of coalescence were explored 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sults showed that as the collision coalescence and the wetting coalescence mechanism were coexistence and the efficiency of coalescence was enhanced remarkably. the surface property and spatial constitution form of the fillers had important effect on the oil removal efficiency of coalescenc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coalescence technology more clearly, the experiment of influence factor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ill be better efficiency of coalescence at particle size of 13mm; alkaline condition and high temperature favored coalescence reaction; up-flow direction can accelerate coalescence; its resulted the better efficiency of coalescence at 6m/h. combined with the parameters determined by experiment, internal recycling continuous flow reactor for coalescence was designed. the oil removal efficiency of this reactor can be high up to 80% for over 12 hours, when particle size of ceramic packing at 1.63mm and the velocity of the up-flow at 6m/h. otherwise, it takes iii about 20 minutes to make the total packing layer clean by backwashing, and 58 minutes to backwash the effective packing layer for coalescence.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oalescence equipments, this equipment has advantages of larger capacity of pollutant removal, longer period, and no medicine needed. the oil content in oilfield water treated by the equipment was greatly decreased, which relieved the loading of the sequenced process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effluent water satisfied the higher requirement of injected water in exploiting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 keywords: oilfield wastewater; coalescence of collision; internal recycling continuous flow; coalescence iv 目 录 第第 1 章章 绪绪 论论- 1 - 1.1 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1 - 1.2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及油污水性质- 2 - 1.2.1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 2 - 1.2.2 含油废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5 - 1.3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7 - 1.3.1 物理法 - 7 - 1.3.2 物理化学法- 9 - 1.3.3 化学法 - 10 - 1.3.4 生物化学法- 11 - 1.2.5 电化学法 - 12 - 1.3.6 其他处理方法- 14 - 1.4 粗粒化法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与应用- 16 - 1.4.1 粗粒化技术的发展概况- 16 - 1.4.2 粗粒化技术存在问题- 19 - 1.5 本文研究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20 - 1.5.1 课题产生的背景- 20 - 1.5.2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21 - 第第 2 章章 乳状液聚结的理论基础乳状液聚结的理论基础- 22 - 2.1 乳状液的定义 - 22 - 2.2 乳状液的类型 - 22 - 2.3 乳状液的物理性质和评价方法- 22 - 2.3.1 分散相粒径分布- 23 - 2.3.2 流变性 - 23 - 2.3.3 稳定性 - 23 - 2.4 乳状液稳定机理- 24 - 2.4.1 分层 - 25 - v 2.4.2 聚集(絮凝)和聚结- 25 - 2.5 粗粒化除油机理及其动力学解释- 26 - 2.5.1 粗粒化除油机理- 26 - 2.5.2 粗粒化除油机理的动力学解释- 27 - 第第 3 章章 粗粒化形式选择试验及其机理探讨粗粒化形式选择试验及其机理探讨- 32 - 3.1 实验部分 - 32 - 3.1.1 试验内容 - 32 - 3.1.2 实验装置与试验方法- 32 - 3.1.3 分析方法和仪器- 34 - 3.2 结果与分析 - 34 - 3.2.1 含油废水类型的鉴定实验- 34 - 3.2.2 粗粒化材料选择实验- 35 - 3.2.3 粗粒化反应器选择实验- 37 - 3.3 粗粒化机理探讨及其动力学分析- 38 - 3.3.1 聚结机理的探讨- 38 - 3.3.2 聚结反应动力学分析- 39 - 3.4 本章小结 - 41 - 第第 4 章章 粗粒化工艺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粗粒化工艺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42 - 4.1 实验部分 - 42 - 4.1.1 试验内容 - 42 - 4.1.2 试验材料与实验装置- 42 -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 - 4.2.1 粗粒化材料性质的影响- 42 - 4.2.2 含油废水性质的影响- 46 - 4.2.3 运行条件的影响- 48 - 4.3 本章小结 - 51 - 第第 5 章章 内循环连续流粗粒化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内循环连续流粗粒化装置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52 - 5.1 粗粒化反应器的设计思路- 52 - 5.2 粗粒化反应器的基本特点- 53 - vi 5.3 粗粒化装置的基本尺寸- 54 - 5.4 油田现场实验 - 55 - 5.4.1 填料粒径的选择- 56 - 5.4.2 完整周期实验- 57 - 5.5 本章小结 - 59 - 第第 6 章章 结论与建议结论与建议- 60 - 6.1 结论- 60 - 6.2 建议- 61 -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62 - 附录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66 - 致致 谢谢- 67 -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 - 第 1 章 绪 论 1.1 含油废水对环境的危害 石油作为一种能源,是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石 油制品不但是交通运输、电力、机械制造等工业的重要能源,也是石油化工、 轻工、纺织和食品等工业所必需的原料。由于石油在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 的广泛使用,石油对水体的污染具有很大的影响范围。要保持我国比较高的经 济增长速度,实现四个现代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供应和有效利用,但 是石化工业的生产活动不可避免地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这些危害反过来又 对石化工业生产产生制约作用。因此,在合理开发石油资源的同时,又要保护 生态环境。 水体中的石油主要来自炼油厂、石油化工厂的废水,沿海、河口和海底石 油开采及事故泄露,油船事故和各种机动船的压舱水、洗舱水等含油废水。当 前,石油对海洋的污染已成为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据估计,因人类活动每年排 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达 1000103m3左右。被污染水体中的石油主要靠自然降 解和微生物降解,少部分挥发到大气中,微量的粘附于泥沙表面而沉积于底泥 中。 石油比水轻,且不溶于水,因此进入水体后漂浮于水面,并迅速扩散,形 成一层极薄的油膜,阻止大气中的氧进入水中,妨碍水生浮游微生物的光合作 用。石油在自然降解及微生物分解过程中要消耗水中大量溶解氧,造成严重缺 氧,使水体变黑发臭。 石油烃中含有多种有毒物质,其毒性按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的顺序逐渐 增加。现已确认,在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潜在性的化学物质中,有许多就 是石油或石油制品中所含的物质(如 3、4 一苯并芘、苯并蒽等)1。石油进入环境 后,将对动物、水生物和人类等产生严重的危害。石油烃可以使水体中植物体 内的叶绿素及其脂溶性色素在植物体外或细胞外溶解析出,使之无法进行正常 的光合作用而大量死亡,破坏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石油污染对鱼类和鸟类的危害最大。油膜堵塞鱼鳃,使其呼吸困难直至死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2 - 亡。当水体石油浓度超过 0.05mg/l,即可使水和鱼染上异味;浓度大于 0.5mg/l 使鱼致死;超过 1.2mg/l 时,浮游生物和水底生物可致死2。石油污染可使水产 品带油臭味,失去使用价值。另外,水中形成的油膜,能阻碍空气与水体之间 氧的交换,严重影响了水体的复氧功能,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迅速降低,危及 水生物的生存。石油对水生生物的危害除此之外,还表现在油中的致癌烃类会 被鱼、贝类生物富集,从而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石油中的低沸点饱和烃易引起动物麻醉、昏迷,浓度高时能破坏细胞,致 动物死亡。能对动物及人体造成危害的主要是石油中具有致突变、致癌作用且 能在人体中富集的多环芳烃及其衍生物(pahs)。采油废水中强致癌物苯并(a)芘 (bap)(pahs 的一种)的含量在 0.0149.0g/l 之间,城市生活污水中的含量为 0.0151.8g/l,而真正未受污染的地下水中 bap 的含量仅为 0.0010.01g/l3。 低分子烃对植物的危害比高分子烃严重。沸点在 15275以内的烃,如粗汽油 和煤油对植物危害最大,它能穿透到植物组织内部,破坏正常的生理机制。高 分子烃虽然难以穿透到植物组织内部,但易于在植物表面形成一层粘膜,阻塞 植物气孔,影响植物的蒸腾、呼吸和光合作用。致癌作用的多环芳烃,可通过 水生生物的食物链而富集并进入人体,石油进入人肺后,能溶解细胞膜,干扰 酶系统,引起肾和肝等内脏发生病变并诱发癌症。 石油类污染物进入土壤后,影响土壤的通透性。石油中除低分子组分中有 少量微溶于水外,高分子组分几乎不溶于水,而积聚在土壤中的石油烃,绝大 部分是高分子组分,它们粘着于土壤颗粒表面上,改变了土壤性质,破坏了土 壤结构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4,在植物根系上形成一层粘膜,阻碍根系的呼 吸与吸收,引起根系腐烂。 石化废水种类繁多,组成十分复杂,而且性质变化很大。本章将就工业生 产中含油废水的来源、传统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目前粗粒化技术在该领域中 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现状作一综述,确定本论文的工作内容。 1.2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及油污水性质 1.2.1 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 在工业生产中含油废水的来源极为广泛,如油气田开发过程来自地层的采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3 - 出水、金属表面的清洗废液、金属零件切削研磨所用的润滑剂废水、冶金工业 中轧制过程所排放的乳化废水、石油化工生产的废水,又如在油品贮运、轮船 事故、车辆清洗、食品加工等过程中均会产生含油污水。含油废水的主要来源 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油气田采出水及回注水 在油气田的勘探、开采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含油废水和污水,全国每年大 约有 5 亿吨的油田采出水需要处理。这些采出水经过处理后大部分用于油气田 的回注水,这样既解决了注水水源又保护了环境5 、6。但回注的结果又导致油田 出水量增加(一些油田的开采后期,原油含水率甚至高达 90%以上),加重了油田 采出水的处理任务。从原油脱出的水中含有油(或烃类)、可溶性有机物、固体颗 粒、无机离子、细菌等,它们的存在使采出水中的 cod、油、悬浮物等含量偏 高,造成既不能满足排放水质要求,更达不到回注水的标准。表 1-17,表 1-28 分别是美国 texas 州西部的 permian basin 油田和印度尼西亚 arun 油田采出水水 质。由表可看到由于各油田采出水的物理化学性质差异较大,要求的回注水质 标准也不一样,因此各油田采出水处理要求也不尽相同9。特别是我国已开发的 陆上油田中约占 10%为低渗油田,在已探明储量中有 50%以上为低渗油田。低 渗油田对回注水有更严格的要求,其中油含量要求小于 5mg/l,悬浮物小于 1mg/l。 表 1-1 permian basin 油田采出水水质分析 项目 ph 油 mg/l 总硬度 caco3/ 总碱度 caco3/ ds mg/l 铁离子 mg/l 硫化物 mg/l 二氧化碳 mg/l 采出水 6.5 200 2000 2150 100000.5 500 600 表 1-2 arun 油田采出水水质分析 项目 ph 油 mg/l 氨氮 mg/l 酚 mg/l ds mg/l 铁离子 mg/l bod mg/l cod mg/l 采出水 4.8 2000 20 32 90 1.6 1200 3000 目前工业上对低渗油田回注水大规模处理技术尚未有合适的方法。因此, 解决油气田采出水的问题对保持我国天然气、石油的稳产和高产具有十分重要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4 - 的意义10。 (2) 石化行业及其它行业的含油废水 炼油厂的污水主要来自于各生产装置用水,炼油污水主要由含油废水和含 碱废水组成,去除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油,是炼油厂污水处理的主要目标之 一11,表 1-312为中原油田炼油厂的废水成分。 表 1-3 炼油厂含油废水水质分析 项目 油 mg/l ss mg/l ph 硫化物 mg/l 挥发酚 mg/l 矿化度 mg/l 金属离子 mg/l 指标 62.4 158.0 9.0 10.0 7.723 1805 610.0 大型合成橡胶厂的排放废水中也含有油,由于油存在使其与悬浮胶乳粒子 胶合在一起, 若不预先加以除油处理将大大地增加后续废水处理的难度, 表 1-413 为山东齐鲁石化公司橡胶厂排放的含油废水成分。化工企业中的化工厂、化纤 厂、合成树脂厂等都有大量的含有不同的油脂、烃类化合物的废水排放,由于 其来源复杂,处理尤为困难。 表 1-4 合成橡胶厂含油废水水质分析 项目 油 mg/l ss wt% ph 氨氮 mg/l cod mg/l 指标 124 0.957 8.39 22 235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植物精炼油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其精炼 过程排放的含油废水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表 1-514是采用化学 精炼工艺中水化过程、碱炼过程和油脂水洗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含油废水;表 l-614是采用物理精炼工艺中油脂脱溶或真空干燥过程、油脂脱色脱臭过程中产 生的低浓度含油废水。精炼油厂所排放的废水中一般还含有 25%的油脂,这部 分油脂若不回收,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对生产厂家也是一个很大的损失15 、16。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5 - 表 1-5 化学法含油废水水质分析 项目 油 mg/l ss mg/l ph cod mg/l bod mg/l 指标 23575 423 5.011.982383 46451 表 1-6 物理法含油废水水质分析 项目 油 mg/l ss mg/l ph cod mg/l bod mg/l 指标 331.8 113.6 5.76.5 1163.8 556.4 除上述来源外,在皮革、造纸、纺织、食品、餐饮等行业也有大量的含油 污水的排放;以燃油为原料的电厂,在发电过程中也产生大量含油废水;在交 通运输行业中,油船的压舱水、舱底水、洗舱水的排放;汽车排放尾气中含烃 类气体,因沉降和降雨又进入地面和海洋;工业生产的原料、燃料油的长期慢 性渗漏造成了地表土壤的油质化,从而导致地表水的油含量上升。总之,人类 的活动造成了含油废水以各种形式向周围环境进行着排放,污染着我们赖以生 存的地球。 1.2.2 含油废水的物理化学性质 尽管含油废水的来源很多,但一般系水包油(o/w)的分散体系。其分散的状 态与油、乳化剂、水的性质及其生成条件有关,一般认为主要是以漂浮油、分 散油、乳化油、溶解油等 4 种状态存在17 、18。 (1) 漂浮油 进入水体的油通常大部分以漂浮油形式存在,这种油的粒径较大,一般大 于 100m,占含油量的 70%80%,静置后能较快上浮,铺展在污水表面形成油 膜或油层连续相,用一般重力分离设备即能去除。 (2) 分散油 分散油以小油滴形状悬浮分散在污水中,油滴粒径在 25100m 之间。当油 表面存在电荷或受到机械外力时,油滴较为稳定,反之分散相的油滴则不稳定, 静置一段时间后就会聚并成较大的油珠上浮到水面,这一状态的油也较易除去。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6 - (3) 乳化油 在冷轧液、切削液中添加的表面活性剂大部分是烃基化合物,如阴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中的脂及酸皂、甘油一酸脂、乙二醇等,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醚 键型与脂键型以及阳离子型的胺盐、四胺盐等。这些表面活性剂从结构上看是 两性物质。它的一端是由碳氢长链等组成的非极性憎水基团,易溶于油中;另 一端是极性亲水基团,易溶于水中。图 1-1 所示为脂肪酸钠溶于水时的模型。由 于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使得原本是非极性憎水型的油滴变成了带负电荷的胶核。 由于极性的影响和表面能的作用,带负电荷油滴胶核吸附水中带正电荷离子或 极性水分子形成胶体双电层结构。这些油珠外面包有弹性的、有一定厚度的双 电层,与彼此所带的同性电荷相互排斥,阻止了油滴间相互碰撞变大,使油滴 能长期稳定地存在于水中,油滴粒径在 0.125m 之间,在水中呈乳浊状或乳化 状。由于表面活性剂降低了体系表面自由能,使体系界面总能量保持在较低的 水平,同时还由于双电层和同性电荷的存在使含油乳化废水较难分离。要达到 分离的目的,必须压缩胶体双电层厚度,降低 电位,为油水分离创造条件。 图 1-1 脂肪酸钠水触图形 (4) 溶解油 粒径在几个纳米以下的超细油滴,以分子状态或化学状态分散于水相中, 油和水形成均相体系,非常稳定,用一般的物理方法无法去除。但由于油在水 中的溶解度很小(515 mg/l),所以在水中的比例仅约为 0.5%19。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7 - 1.3 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 含油废水的处理技术及分离的难易程度取决于油份在水中的存在形式及处 理要求。本节对近年来所采用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进行回顾及评述(其中的粗粒 化技术在 1.4 中专门讨论)。根据分离原理,含油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分物理 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生物化学法。 1.3.1 物理法 物理法主要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在重力作用下,对漂浮油和分散油进 行重力分离,具体又可分为重力分离法,机械分离法和离心分离法三种。 (1) 重力分离法 重力分离法是典型的初级处理方法,是利用油和水的密度差及油和水的不 相溶性,在静止或流动状态下实现油珠、悬浮物与水分离。分散在水中的油珠 在浮力作用下缓慢上浮、分层,油珠上浮速度取决于油珠颗粒的大小,油与水 的密度差,流动状态及流体的粘度。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 stokes 和 newton 等定 律来描述。重力分离法的特点是:能接受任何浓度的含油废水,同时除去大量 的污油和悬浮固体等杂质,但处理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在稳定的流速和 油含量的特定条件下,可作为二级处理的预处理。常用的设备是隔油池,包括 平流隔油池(api)、斜板隔油池(ppi)、波纹斜板隔油池或称高效除油器(cpi)、斜 板式隔油池(tpi), 分别能够连续浮上分离油滴粒径大于 150m、 60m、 3060m、 3054m 的悬浮油, 处理后的油含量约为 1030mg/l, 作为炼油厂油水分离的预 处理装置被广泛采用20。 重力分离技术是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一种油水分离技术。通过对几种重 力油水分离设备的比较,hns-型分离性能最优,油中含水质量分数仅为 1.56%。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出现的立式斜板除油罐集立式除油罐与斜板隔油池 的优点于一体,大大提高了除油效率,可基本去除水中的浮油和分散油。该法 适用于除去废水中的浮油、部分分散油、重油以及油固体物等不与水溶解 的有害物质,但不能除去废水中的溶解油和乳化油。 (2) 机械分离法 隔油池方法虽较为简单,但占地面积较大。为克服这一缺点,可采用机械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8 - 分离设备,使含油废水在分离设备中形成局部涡流、曲折碰撞或用狭窄通道来 捕捉、聚并细小油滴,增加油珠粒径,降低停留时间,以达到更好的分离效果。 如, 日本 ihi 重工业公司开发出的多层波浪形板隔油池(mws), 有较高的油水分 离效率。 (3) 离心分离法 离心分离法利用快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密度大的水沿环状路径流向外 侧,密度小的油抛向内圈,并聚并成大的油珠而上浮分离。分离效率随转速而 提高,若采用超高速离心机,可分离水中的乳化油。旋流分离含油废水技术的 应用研究起源于英国 southampton 大学,1985 年首次成功地运用于英国北海油 田的含油废水21。1989 年,我国引进美国 amoco 石油公司旋流分离器技术,在 南海油田污水的处理上得到运用。由于旋流油水分离器的优点,目前国内外正 进一步致力于对这一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之中2224。 (4) 过滤法 过滤法是将废水通过设有孔眼的装置或通过由某种颗粒介质组成的滤层, 利用其截留、筛分、惯性碰撞等作用使废水中的悬浮物和油份等有害物质得以 去除。常用的过滤方法有 3 种:分层过滤、隔膜过滤和纤维介质过滤。含油废 水经过隔油、气浮或混凝沉淀气浮处理后,再用过滤法处理,可使废水中的 含油量降到 10mg/l 以下或更低。 常用的层滤工艺是硅藻土过滤(d.e.f)和砂滤(s.f),一般作为深度处理的预 处理。用砂滤池过滤时要求废水中不含重油,以免堵塞砂滤层。 膜过滤法又称为膜分离法,是利用微孔膜将油珠和表面活性剂截留,主要 用于除去乳化油和某些溶解油。滤膜包括超滤膜、反渗透膜和混合滤膜等。膜 材料包括有机膜和无机膜两种,常见的有机膜有醋酸纤维膜、聚砜膜、聚丙烯 膜等,常用的无机膜有陶瓷膜、氧化铝、氧化钴、氧化钛等。采用膜分离法处 理乳化油废水具有不需加混凝剂、不产生含油污泥、浓缩液可焚烧处理、透过 量和出水水质稳定等优越性,特别适合高浓度乳化油废水的处理。但采用膜分 离前必须先对含油废水预处理,降低进水的污染物含量,使进水水质能够保证 膜元件在一定时间内稳定运行,不产生膜污染。膜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采取适 当清洗方法再生。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9 - 1.3.2 物理化学法 (1) 溶气浮选法 溶气浮选法是利用在油水悬浮液中释放出大量的微气泡(10120m), 依靠表 面张力作用将分散于水中的微小油滴粘附于微气泡上,使气泡的浮力增大上浮, 达到分离的目的。该方法的关键是产生气泡的方式,采用较多的方式有分散法、 溶入法和电解法。溶气浮选法主要用于不含表面活性剂的分散油的分离。当污 水中含有表面活性物质造成悬浮液严重乳化时,为提高浮选效果,可在浮选前 向水中加入絮凝剂进行破乳。目前广泛采用的溶气浮选法实际上是将化学破乳 和溶气浮选相结合的絮凝浮气法。 溶气浮选法的特点是处理量大, 可把大于 25m 的油粒基本去除。该法的工艺较为成熟,被广泛应用于油田废水、石化废水、 食油生产废水等的处理25。 (2) 吸附法 吸附法是利用多孔吸附剂对废水中的溶解油进行或是物理吸附(范德华力)、 或是化学吸附(化学键力)、或是交换吸附(静电力)来实现油水分离。常用的吸附 剂有活性炭、活性白土、磁铁砂、矿渣、纤维、高分子聚合物及吸附树脂等。 活性炭是一种优良的吸附剂,在污水处理中,活性炭对油的吸附是三种吸附过 程的共同作用,活性炭的表面积可高达 51052.5106m2/kg,吸附处理后的出水 油含量可在5mg/l以下。 但由于活性炭的吸附容量有限(对油一般为3080mg/g), 成本较高,再生困难,所以一般只用于含油废水的深度净化处理。 此外,陈淑云等26采用亲水憎油性物质处理泥炭,制得的吸附剂对油的吸 附容量达到 5g/g,废水中油的净化率为 95%,但达到所需处理要求需较长的接 触时间。周久锐27采用廉价焦碳吸附处理机务段、车辆段排放的含油废水,取 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焦碳为亲油性物质,对油珠的物理吸附力大,加之焦碳的 表面粗糙、孔隙发达,比表面积大,所以吸附处理后油的净化率为 98.9%,出水 油含量可在 6mg/l 以下,失效后的焦碳可以作为燃料使用。日本在 1999 年开发 成功能浮在水面上、几乎不吸收水的选择性回收油的吸油材料 oil process。该吸 油材料是先用黑曜石锻烧加工成具有气泡发泡体的珍珠岩,再将油吸附剂用特 殊表面处理法固定在珍珠岩表面,制成直径为 7mm 左右的颗粒。吸附在此吸油 材料上的油可以回收,也可将其焚烧处理28。 (3) 粗粒化法 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10 - 粗粒化法是利用油水两相对聚结材料亲和力相差悬殊的特性,当含油污水 通过亲油的聚结材料时,水中细小油粒被截留而附着到材料表面或孔隙内,被 截留的油滴在材料表面润湿、展开,进一步与周围的油粒碰撞聚结,油滴逐渐 粗粒化,当油滴的浮力大于油固间的附着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妇科诊疗规范培训考试题及答案(宫腔镜手术操作)
- 2025年单招铁路运营考试题库及答案
- 安全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环保产业临时租赁厂房及环保技术合作合同
- 2025国际法自考试题及答案
- 城市综合体项目投资担保合同模板
- 2023年公开招聘“一村一警”警务辅助人员报名表
- 警察专业面试题目及答案
- 四会教学比武课件下载
- 高中教学课件插画素材库
- 高原蔬菜种植培训课件
- 实名认证管理制度
- 2025年海南省科技创新发展服务中心招聘事业编制人员2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零配件追溯管理办法
- 行政执法应诉培训课件
- 【2025年】北京京剧院招聘考试笔试试卷【附答案】
- (2025年标准)禁止学生早恋协议书
- 智能会计应用课件
- 2025年日语能力测试N1级试卷:真题模拟分析与预测模拟试题
- GB/T 45958-2025网络安全技术人工智能计算平台安全框架
- 三方委托付工程款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