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广路道路新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1页
潘广路道路新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2页
潘广路道路新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3页
潘广路道路新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4页
潘广路道路新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总体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 审核人: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项目经理部2013年6月9日目 录编制说明61工程概况91.1工程总体概况91.2道路工程概况91.3桥梁工程概况111.5排水工程概况201.6驳岸工程概况201.7工程地质条件211.8施工现场条件241.10管理目标321.11参建单位332总体安排342.1施工组织体系342.2施工准备412.3 施工总体安排432.4 施工总平面布置443老桥拆除施工方案453.1施工准备工作453.2 施工工艺选择453.3 施工总体流程463.4拆除原则及流程473.5 主孔拆除473.6边孔拆除503.7安全生产保证措施503.8应急预案措施514新建桥梁工程施工方案524.1施工测量524.2钻孔灌注桩施工584.3墩台施工654.4墩柱施工714.5盖梁施工784.5.1施工流程794.5.2施工准备794.5.3支架搭设794.5.4底模铺设804.5.5钢筋加工与安装804.5.6模板制作、安装814.6预制小箱梁施工834.6.1小箱梁预制厂预制834.6.2现场预制小箱梁834.6.2.1、梁场布置834.6.2.2箱梁外模844.6.2.3、箱梁内模844.6.2.4、预应力混凝土浇筑844.6.2.5、预应力钢束张拉854.6.2.6、孔道压浆864.6.2.7封锚874.7预制小箱梁的架设884.8桥面附属结构施工885 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的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925.1荻泾桥和潘泾桥水中墩施工925.2小箱梁现场吊装施工956道路工程施工方案966.1路基施工966.1.1 施工准备966.1.2 路基施工测量放样966.1.3 路基挖、填、运施工966.1.3.1一般 路基挖、填、运施工976.1.3.2填浜路基施工986.1.3.3桥头接坡路段的路基施工(水泥搅拌桩地基处理)986.1.4 砾石砂垫层施工1006.1.5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1016.2混凝土面层施工1026.3侧平石及缘石的安装1076.4人行道道砖铺筑1076.5道路照明、监控施工1086.6道路标志施工1096.7道路标线施工1108排水工程施工方案1118.1排水工程施工(非顶管管道)1118.1.3 基槽开挖与支护1128.1.4 管道基础1148.1.5 管道铺设1148.1.6 管道接口1148.1.7 窨井砌筑1158.1.8 沟槽回填1158.2顶管管道施工1169河道水工工程施工11610工期、劳动力、设备、材料安排和保证措施11610.1进度目标11610.2节点控制目标和施工总体进度计划11610.3各阶段进度的保证措施11710.4人员、设备动员周期11810.5人员进场11910.6大型设备配备11910.7材料供应计划11911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及保证措施12111.1质量方针12111.2质量目标12111.3质量标准12111.4质量管理网络12111.5质量管理措施12311.6过程质量控制措施12312安全生产、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2412.1安全生产12412.2 文明施工13312.3环境保护13512.4突发事件应急预案13913消防与治安措施14313.1防火组织措施14313.2 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措施14313.3电气防火技术措施14413.4施工现场保卫14514交通组织方案14614.1 规划设想14614.2 组织方案14614.3 交通组织管理机构及职责15214.4 交通配合措施15315季节性施工及其他施工措施15415.1冬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5415.2雨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15515.3防汛、防台施工措施及应急预案15515.4夜间施工措施15715.5节能降耗措施15815.6民工工资发放的保证措施15815.7材料等款项的支付保障措施15916管线及周边建筑物的加固和保护措施15916.1管线的加固和保护措施15916.2周边建筑物保护措施161编制说明1、编制原则1、严格按照施工招标文件的具体要求编制。2、严格遵守现行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遵守设计图纸的要求。3、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从现有的施工能力、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出发,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工程质量、安全、文明施工、工期的各项指标。4、本技术方案建立在对工程周边建筑、道路交通、管线状况详细调查研究,对设计图纸及设计要求仔细研读,对招标文件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同时考虑本工程交通组织、管线搬迁保护等特定因素,做到方案编制切合工程实际,有针对性,保证周边道路、管线及建筑安全。5、施工组织方面,发挥专业施工队伍的优势,同时采用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从而达到施工整体优化的目的。2、编制依据本工程法律法规及管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投标文件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招标文件; 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合同文件; 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施工图;上海市建设工程文明工地建设标准及管理规定;本工程质量标准、技术规范及作业指导书通用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镇建设部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6-2006)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程(dg/tj 08-020-2005)施工现场工程质量保证体系(dg/tj 08-1201-2005)桥梁工程部分: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 土建工程)(jtg f80/1-2004)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bj08-202-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范(jgj107-2010);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66-2008);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01);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后张预应力施工规程(dgj 08-235-1999);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 14370-2007);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50214-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91);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t 194-2009钢管扣件水平模板的支撑系统安全技术规程dg/tj08-016-2004道路工程部分:城镇道路工程施工和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 034-2000)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排水工程部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疏浚工程施工技术规范sl17-90上海市排水管道通用图其他: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现场实际情况。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未述及的内容,按有关标准、规范、规程之规定执行。3、编制计划本方案为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道路新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总体篇,各分部分项工程以及专项的施工方案将另行编制。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包括: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承台立柱施工方案、预制小箱梁施工方案、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方案、道路工程施工方案、排水工程施工方案等。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施工临时用电专项方案、老桥拆除施工专项方案、潘泾桥荻泾桥水中墩承台基坑施工专项方案、预制小箱梁预制吊装专项施工方案、等。4、编制人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为姚坤,校核人为 朱廷 。1工程概况1.1工程总体概况本项目位于上海宝山新城的杨行和顾村地区内,为东西走向次干路,西起沪太路,东至蕴川路与已建友谊路相连,全长约5.7 km。沪太路至富长路段道路红线宽度为45米,富长路至蕰川路段红线宽度为50米,按城市次干路标准建设。本工程地理位置见图1-2-1。并包含潘泾路交叉口改造,两侧沿潘泾路方向延伸总共240m的范围。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道路、桥梁、排水系统,以及河道驳岸、道路照明、标志标线、无障碍设施、隔离护栏、行道树和绿化等附属设施。 图1-2-1本工程地理位置图1.2道路工程概况道路工程:道路近期建设规模为双向4快2慢,横断面采用四幅布置形式,沪太路至富长路段标准横断面布置为:4.0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4.5m机非分隔带+7.5m机动车道+6.0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4.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4.0m人行道=45m道路横断面设计如下:图1.5-1 潘广路(沪太路富长路)45m红线标准断面图富长路至蕰川路路段标准断面布置为:6.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4.5m机非分隔带+7.5m机动车道+6.0m中央分隔带+7.5m机动车道+4.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6.5m人行道=50m。道路横断面设计如下:图1.5-2 潘广路(富长路蕰川路)50m红线标准断面图路基采用石灰改善土填筑,路堤掺灰46。确保路基回弹模量值不低于25 mpa(辅道)30mpa(主线)。对桥台后填土采用二灰土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为30cm(10cm粉煤灰、20cm土),桥控制台后最大填土高度在2.5m左右。明、暗浜塘采用二灰(粉煤灰:石灰=95:5)回填。首先将浜塘范围内淤泥全部清除并挖至原状土,边坡按1:1.5挖成台阶。浜塘底铺砾石砂,平均厚度控制在30cm左右并压平、挤密和稳定。然后在路基范围内的河床上铺土工布,土工布质量不小于400g/m2,土工布搭接宽度为50cm,河浜上部边上各留1m的包裹压边宽度。填浜材料应分层回填、压实。填浜基坑内设集水井,及时收集并排除坑内积水,不得带水回填。新建潘广路主线路面结构采用重型交通结构,主线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机动车道4cm sma-13(sbs改性沥青)5cm ac-20c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7cm 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0cm 粉煤灰三渣基层15cm 级配砾石砂辅道车行道路面结构组合:4cm ac-13c沥青混凝土(sbs改性沥青)8cm 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40cm 粉煤灰三渣基层15cm 级配砾石砂人行道路面结构6cm同质砖3cm干拌水泥黄砂找平层10cmc20混凝土10cm碎石1.3桥梁工程概况1.3.1新建桥梁设计标准1、潘广路新建桥梁设计标准(1)、荷载等级:汽车:城-a级;人群:按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取用。(2) 水利及航道要求据宝山区航务管理所20126号文,关于征询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沿线航道规划控制要求的回复函,荻泾河为七级航道,通航净空顶面标高不得低于6.5m,通航净宽不小于18m控制。潘泾河为六级航道,通航净空顶面标高不得低于7.5m,通航净宽不小于22m控制。其它河道主要功能为防洪除涝,均无通航要求。根据上海市水务局2007365号文上海市跨、穿、沿河构筑物河道管理技术规定,嘉宝片区梁底控制标高定为4.8m。沿线河道规划要素见表1.3.1由宝山区水务局提供。表1.3.1 潘广路(沪太路蕰川路)沿线河道规划要素表序号河道名称河口宽(m)河底宽(m)河底标高(m)两侧路域宽度(m)1荻泾3820-1.0102规划支河1231.063老湄浦1630.564刘家宅河2040.565苏家浜2040.566潘泾47.520-1.0207星星河2050.068刘老宅河1640.569池浜1640.5610湄沈河2350.06(3) 地震作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平向设计基本地震动加速度峰值为0.10g。抗震设防类别为丁类,抗震设计方法为b类。(4) 水位常水位2.5m,设计高水位3.90m。(5) 防撞护栏防撞等级:sb级。(6) 桥梁设计安全等级通航的荻泾桥和潘泾桥:一级,构件重要性系数:1.1。单孔跨径20m的非通航的桥梁(包括老湄浦桥、刘家宅河桥、苏家浜桥、刘老宅河桥和池浜桥):一级,构件重要性系数:1.1。(湄沈河桥、星星河桥)单孔跨径20m的非通航的桥梁(包括规划支河桥、星星河-2700原水管桥和湄沈河桥):二级,构件重要性系数:1.0。(7) 环境类别:i类。(8) 设计基准期:100年。(9) 设计使用年限:50年。1.3.2桥梁工程概况全线共拆除老桥三座,自西向东依次为谭南桥、新开河桥、跃进桥,面积约912平方米,谭南桥上部结构为三跨空心板梁,跨径为3x18m,钢筋混凝土栏杆,下部为盖梁立柱承台排架墩, 桩,桥宽约9.6m,桥长约54m,面积约523m2。老桥拆除后在原桥位新建潘泾桥。图1.3.2-1 现状潘泾桥图1.3.2-2 现状潘泾桥新开河桥上部结构为三跨空心板梁,跨径为3x8m,钢筋混凝土栏杆,下部为桩柱式排架墩, 桩,桥宽约7.6m,桥长约24m,面积约184m2。老桥拆除后在原桥位改道路路基,无新建结构。图1.3.2-3 现状新开可河桥跃进河桥上部结构为三跨空心板梁,钢筋混凝土栏杆,跨径为6+6+5.6m,下部为桩柱式排架墩, 桩,桥宽约7.5m,桥长约17.6m,面积约133m2。老桥拆除后在原桥位新桥星星河桥。图1.3.2-4 现状跃进河桥 新建荻泾河桥、规划支河桥、老湄浦河桥,刘家宅河桥、苏家浜桥、潘泾河桥、跨星星河-管径2700毫米原水支管桥、刘老宅河桥、池浜桥、湄沈河等10座桥。总体布置见表1.3.2-1沿线跨河桥梁布置一览表。表1.3.2-1 沿线跨河桥梁布置一览表序号桥名河道中心桩号桥宽(m)跨径组合(m)交角(度)桥长(m)1荻泾桥k0+478.96020+204*22+23+4*22逆18199.882规划支河桥k0+841.31020+2018正交18.843老湄浦河桥k1+115.50020+2021逆321.844刘家宅河桥k1+493.73020+2223正交23.845苏家浜桥k2+026.00020+2023逆2123.9026潘泾桥k2+731.50022+20/20+203*24+(25+30+25)+4*25正交252.847星星河-2700原水管桥k4+102.180(20+22)(26.9+32.4)16+16顺1032.7178刘老宅河桥k4+528.21022.5+22.521顺821.8489池浜桥k5+044.09022.5+22.521顺521.84410湄沈河桥k5+525.00022.5+22.510+16+10正交36.842、新建桥梁标准横断面布置根据规划道路断面,潘广路近期方案采用双向4车道规模,并预留远期拓宽的空间,远期方案拓宽为双向6车道。为避免桥梁断面近远期分开实施带来拼桥二次建设施工难度较大的风险,桥梁断面按远期断面一次实施。1)沪太路富长路路段桥梁外侧总宽45m,横向分2幅桥布置。每幅桥标准桥宽20m,标准横断面如下:0.25m(栏杆)3.7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0.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5.0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0.5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75m(人行道)0.25m(栏杆)45.0m。(见图1.3.2-5)图1.3.2-5 标准横断面一以上横断面布置适用于荻泾桥、规划支河桥、老湄浦河桥、苏家浜桥、潘泾桥东段。刘家宅河桥离电台路交叉口较近,经路口渠化后,左侧机动车道为10.5m,右侧机动车道加宽至13m,左幅桥桥宽20m,右幅桥桥宽22m,横断面布置如下:0.25m(栏杆)3.7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0.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3.0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3m(机动车道)1.0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75m(人行道)0.25m(栏杆)45.0m。(见图1.3.2-6)图1.3.2-6 标准横断面二潘泾桥西段离潘泾路较近,经路口渠化后,左侧机动车道加宽至13m,右侧机动车道为10.5m,左幅桥桥宽22m,右幅桥桥宽20m,横断面布置如下:0.25m(栏杆)3.7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0m(机非分隔带)13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3.0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0.5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3.75m(人行道)0.25m(栏杆)45.0m。(见图1.3.2-7)图1.3.2-8 标准横断面三以上横断面布置还适用于星星河桥。2)富长路蕰川路路段桥梁外侧总宽50m,横向分2幅桥布置。每幅桥标准桥宽22.5m,标准横断面如下:0.25m(栏杆)6.25m(人行道)3.5m(非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10.5m(机动车道)0.5m(防撞护栏)5.0m(中央分隔带)0.5m(防撞护栏)10.5m(机动车道)1.5m(机非分隔带)3.5m(非机动车道)6.25m(人行道)0.25m(栏杆)50.0m。(见图1.3.2-9)图1.3.2-9 标准横断面四以上横断面布置适用于刘老宅河桥、池浜桥和湄沈河桥。上部结构采用简支后张法预应力砼小箱梁结构。跨径10m、16m、18m小箱梁梁高1m,跨径21m、23m小箱梁梁高1.2m。桥宽20m由6片小箱梁组成,2片边梁,4片中梁,梁距3.28m,单片小箱梁中梁顶板宽2.4m、边梁顶板宽2.9m,梁间通过宽0.88m湿接缝横向连接。桥宽22m由7片小箱梁组成,2片边梁,5片中梁,梁距3.067m,单片小箱梁中梁顶板宽2.4m、边梁顶板宽2.9m,梁间通过宽0.667m湿接缝横向连接。桥宽22.5m由7片小箱梁组成,2片边梁,5片中梁,梁距3.15m,单片小箱梁中梁顶板宽2.4m、边梁顶板宽2.9m,梁间通过宽0.75m湿接缝横向连接。荻泾桥和潘泾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制预应力砼小箱梁结构,先简支后连续体系。日期工种2013年2014年2015年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主要管理人员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20测量工6612121212121212126666666633钻孔与机械操作工024242424000000000000000起重工066618181812121212121212666220电焊工06121218181818181812666660000钢筋工01224483030303030303012121212120000木 工012244830303030303030121212121210550架子工01020203030303030302020202020200000混凝土工010202030303030303020202020202020101010预应力张拉工0000000202020202020202000000电工06121212121212121212666666333机修工012121212121212121212333333330普通工1030303050505050505050505050303030201515合计36154222270268262262276276276238181181181161141916961511.5排水工程概况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体制。排水工程设计范围同本工程潘广道路设计范围,西自沪太路,东至薀川路,总长约5.7km。排水工程主要解决道路及周边开发地块的雨、污水出路问题。根据污水专业规划,本道路上污水管接纳沿线街坊污水及沿线支路转输污水,分段接至沪太路、潘泾路、富联路、富长路污水管。根据排水规划,潘广路(沪太路潘泾、富长路 川路)雨水管道属于自排管道,道路上设置雨水单管,管径6001650,就近排放至沿线河道;潘广路(潘泾富长路)雨水管道属于强排管道,道路上设置雨水单管,管径8003000,经泵站提升后排入潘泾,由于雨水泵站尚未建设且晚于本段雨水管的建设,因此设置临时雨水泵站,以解决本段雨水出路问题。排水管道工程:全线新敷设600-3000雨水管道11740米,dn300-dn600污水管道5090米,以及一座临时雨水泵站。附属工程:道路照明、标志标线、无障碍设施、隔离护栏、行道树和绿化等附属设施。1.6驳岸工程概况1.7工程地质条件1.7.1 地形、地貌拟建道路工程位于宝山区西部,宝安公路北侧,沪太路与蕰川路之间,场地74潘泾路以西主要为村庄、农田、苗圃等,潘泾路以东大部分为工厂、堆场及集装箱中转站等,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开阔,地面高程一般在6.143.04m之间。根据拟建场地的地理位置及地基土特征,按上海地貌类型划分,属滨海平原类型。1.7.2 地基土的构成与分布经勘探揭示,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基土分布较稳定,土层自上而下可分为8大层及8个亚层及1个透镜体。其中上部1层为近代填土、2层为浜底淤泥、3层为浜填土,3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沉积层,及以下各层为晚更新世q3沉积层。地基土层构成、特征及分布情况详见表1.7.2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表1.7.2 地基土构成与特征土层序号土层名称成因类型厚度(m)层底标高(m)状态压缩性土层描述1填土0.43.50.883.83以粘性土为主,含较多碎石等建筑垃圾及植物根茎等。2浜底淤泥0.51.20.211.30含大量有机质及杂物,有臭味。3浜填土2.43.20.051.47含大量有机质,以素填土为主,有臭味黄灰黄色粉质粘土滨海河口0.52.60.672.84可塑中含铁锰质结核,氧化铁条纹,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高等。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滨海浅海0.55.1-4.42-1.46流塑高土质不均,局部为淤泥质粘土,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t灰色砂质粉土0.55.0-3.860.49松散稍密中夹薄层粘性土,局部为粉砂,土质不均,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等。灰色淤泥质粘土7.013.1-16.19-10.10流塑高土质较均匀,局部夹少量薄层状粉土,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2灰色砂质粉土滨海、沼泽未穿未穿稍密土质不均,局部夹薄层粘性土,具交错层理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等。 3灰色粘土夹粉砂溺谷3.54.1-19.69-18.07软塑高土质不均,含有机质,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等,韧性高等。暗绿黄色粉质粘土河口湖泽1.95.8-18.68-14.07硬塑可塑中土质不均匀,含氧化铁斑点,底部夹粉性土较多,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草黄灰色砂质粉土河口滨海4.311.2-26.72-20.70中密中土质不均,夹薄层粘性土,摇震反应迅速,干强度低等。11灰色粘土滨海浅海9.018.5-41.06-31.73软塑为主中高土质不均,上部夹砂较多,含有机质,局部为粉质粘土,摇震反应无,干强度高等,韧性中等。12灰色粉质粘土夹粉砂5.514.2-47.53-42.39软塑为主中土质不均,局部夹砂较多,摇震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2灰色粉质粘土、砂质粉土互层未穿未穿软塑(中密)中土质不均,夹砂互层呈“千层饼”状,摇震反应较迅速,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1.7.3 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承载力建议值1)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参数本次勘察对拟建场地内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进行了分析、统计,提供了各地基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2)地基土承载力拟建场地浅层分布的土层,其地基土承载力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dgj08372012)和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2010)有关公式,采用剪切强度指标进行计算(计算时假定基础为条形基础,宽度为3.0m,埋深为1.0m,地下水位为0.5m),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浅层地基土承载力计算结果及建议值见表1.7.3地基土承载力建议值。表1.7.3 地基土承载力建议值层序土层名称重度(kn/m3)剪切强度(固快)静力触探ps(mpa)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 (kpa)ck(kpa)k()黄灰黄色粉质粘土18.921.015.30.8780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17.312.013.50.5255t灰色砂质粉土18.73.030.62.3290灰色淤泥质粘土16.710.010.70.6150注:1、表中承载力设计值fd仅作为评价土层工程特性之用,设计时应根据实际基础形状、尺寸和埋深进行修正。2、根据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条文说明)第3.0.4条,本表中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d在数值上与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的承载力特征值大体相当。1.7.4 地下水1)地下水的类型及分布本场地揭露的地下水,主要为浅部土层中的潜水。根据勘察资料,拟建场区潜水水位为地面下0.672.0m,标高为:3.872.56m。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地表径流。潜水位随季节、气候、地表径流、潮汐等因素变化而变化。上海市年平均水位埋深为0.50.7m,设计可按不同工况按不利因素选用。2)地下水及地基土的腐蚀性评价拟建场地地下水环境为类。根据现场踏勘调查,在本次勘察期间拟建场地及附近未发现污染源存在。本次勘察期间在工程范围内各取地下水和地表水水样3组进行水质简分析测试成果。根据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有关规定,按水质分析结果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及地基土在类环境下对混凝土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的钢筋,在长期浸水条件下有微腐蚀性,在干湿交替条件下有弱腐蚀性。1.8施工现场条件1.8.1 道路周边现状情况图1.8.1 潘广路沿线现状影像图从图1.8.1的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出,潘广路沿线现状主要是大片的农田、绿地以及一些小型工厂企业建筑和村镇居民宅基地,周边多数地块呈未开发状态。1.8.2 道路现状情况1)已建潘广路现状潘广路西起联杨路,向东过沪太路进入宝山区范围,穿过规划富长路与北蕰川路,向东连接友谊路线位,一直延伸同济路,进入宝山东城区。嘉定区内名为潘广西路,联杨路至蕰川路命名为潘广路,蕰川路以东为友谊路。按照道路的规划走向,潘广路是横贯嘉定、宝山的一条重要干路。目前,沪太路以西段潘广路已经建通车,红线宽度为45.0m,现状断面布置为四快二慢形式;现状两侧多为居住小区,道路路况较好。断面布置形式及现状照片见图1.8.1-1、图1.8.1-2。图1.8.1-1现状道路断面形式图图1.8.1-2 沪太路以西段潘广路现状情况蕰川路以东段友谊西路也已经建成通车,红线宽度为50.0m,道路规模为双向四车道,两侧设机非分隔带,中分带宽度为6.0m,两侧设8.5m宽机动车道,机非分隔带为4.5m,两侧设置3.5m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宽度为5.5m。现状道路两侧多为单位、居住区,路况较好,道路两侧设有绿化带。道路断面形式及现状照片见图1.8.1-3、图1.8.1-4。图1.8.1-3现状道路断面形式图图1.8.1-4 蕰川路以东段友谊路现状情况2)湄星路现状沪太路至蕰川路之间,目前沿潘广路规划线位走向的道路有沪太路以东段潘广路及湄星路,规划潘广路与上述两条道路部分路线重合。现状潘广路、湄星路为约67m宽的水泥混凝土道路,供周边居民日常出入。但由于附近一些企业的快速发展,较低等级的路面结构难以承担日益增加的交通压力,造成路面裂缝、破损、错台等道路病害,严重影响道路服务水平以及通行安全。现状潘广路与湄星路照片见图1.8.1-5。图1.8.1-5 现状潘广路与湄星路情况3)主要相交道路情况沪太路至蕰川路潘广路沿线现状道路自西向东依次为:沪太路、潘泾路、富联路、富联二路、富新路、跃进路(规划富长路)、蕰川路。其中,沪太路与规划富长路、蕰川路为主干路,富联路规划为次干路。沪太路为城市主干路,道路断面形式为主线双向六车道,两侧设置辅道的断面形式。沪太路与蕰川路与潘广路相交路口未进行拓宽。图1.8.1-6 现状沪太路潘广路平交口潘泾路为城市次干路,规划为双向四车道,目前正在施工过程当中。图1.8.1-7 现状潘泾路潘广路平交口蕰川路为城市主干路,目前和已建友谊西路呈t字形交叉口。图1.8.1-8 现状蕰川路潘广路平交口1.9 沿线现状1.9.1河道现状工程范围内涉及河道除荻泾、潘泾有护砌外,其他河道现状均为自然土坡。1.9.2桥梁现状沿潘广路的规划线位走向,涉及现状桥梁主要为两座,分别为跃进河桥(跨越跃进河)、谭南桥(跨越潘泾)。现状桥梁为中小桥,原设计荷载为汽车-15级,挂车-80。现状桥梁见图1.9.2-1、1.9.2-2。 图1.9.2-1 跃进河桥现状 图1.9.1-2 谭南桥现状1.9.3 周边建筑情况道路沿线分布有村镇民宅、农田、小型企业。周边建筑情况见图1.9.3-1图1.9.3-3。 图1.9.3-1 小型企业 图1.9.3-2 民宅图1.9.3-3 路线周边现状建筑等1.9.4现状管线经现场踏勘,从杨行变电站伸出的7列高压走廊与现状潘广路成正交,潘广路该段从两侧的高压电塔当中穿越。现状潘广路沿线设有一排110v架空电缆。现状潘广路富长路口,沿富长路规划线位有一根原水管,管径约在2700。目前建设方已经委托管线公司对沿线地下管线经行全线的排查,但最终资料尚未提供。现状管线图见1.9.4-1、1.9.4-2。 图1.9.4-1 现状高压电线走廊 图1.9.4-2 现状架空电线1.10管理目标1.10.1进度管理目标计划开工日期:2013年1月18日;计划竣工日期:2014年8月9日;总工期:568日历天。1.10.2质量管理目标1、工序合格率达100%,确保本工程竣工验收一次性合格。2、无重大质量事故。1.10.3安全管理目标1、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控制重伤事故率0.05%;2、杜绝较大(及以上)火灾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为零;3、特种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率为100%;4、无重大设备事故、管线事故。1.10.4文明施工管理目标确保区文明工地,争创市级文明工地。1.10.5环境管理目标1、无违反环境和职业健康法律法规的事故;2、严格控制环境污染,无重大投诉和新闻媒体曝光;3、确保工程无重大管线损坏污染环境事故;4、确保工程无环境污染(主要体现在噪声、扬尘、光污染、废水);5、固体废弃物分类回收;6、有害废弃物合法化处理率100%。1.10.6成本控制管理目标在完成相关文件规定的工程量和工程规模的前提下,确保工程成本控制在预算内。1.11参建单位建设单位:上海市宝山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监理单位:上海浦桥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设计施工总承包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2总体安排2.1施工组织体系2.1.1施工管理体系网络 本工程管理体系将采取项目经理全面负责,项目部各部门管理人员明确责任、各施其职,各工段负责现场的施工组织管理。其管理体系网络如图所示。图施工管理体系2.1.2项目部主要管理人员及分工项目经理负责全面管理,分管经营成本;项目副经理负责生产管理,分管工段、材料设备、测量、计划统计;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技术管理,分管质量、试验、资料;安全主管分管安全文明施工、文明工地建设。具体主要管理人员如下:项目经理:王伟项目副经理:冯振伟项目技术负责人:朱廷质量员:赵聿祺材料设备员:金雄刚施工主管:张庚鑫安全员: 沈宝珍 河水清 陆伟国计量统计员:施超测量员: 姚坤资料员:杨阳试验员:万敏2.1.3工程管理特点由于本工程技术含量高,施工工艺复杂,工期较紧,因此必须保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保证各工序中技术措施、施工结构设计的准确性,合理性。2.1.4项目部岗位与职责1、项目经理参与组建项目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组合,参与任命项目机构及人员设置,参与制定管理部各岗位质量责任制和管理网络,建立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提出改进措施和实施意见并进行验证。项目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履行工程各类合同,为顾客提供合格的工程。对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运行与活动和对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监察和测量。安排有关人员根据项目工程要求,选定适用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规章制度,编入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计划。根据总院文件要求,审查分包单位、材料分包商的资质和考察工作。审核分包方施工组织设计。审核分包单位的“工程款支付流转单”并严格把关。根据项目实际情况,明确分包性质、分包的具体内容、数量和工程价款,并编入项目工程工作计划。履行合同内容,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负责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检查、督促和落实。审核质量计划的相关内容,执行程序文件的相关规定,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抓好从前期、设计、施工阶段到竣工交付全过程的管理工作。安排有关人员编制项目工作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并按要求进行审批和报批。安排相关人员根据批准的项目工程工作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力资源需用计划;机械设备使用计划;材料计划;计量器具使用计划,并按规定进行审批的报批。安排有关人员,按时间要求对分包进行(工程质量、环保、职业健康安全、合法用工、工程进度、机械设备和材料等方面)综合考核。当实际施工与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有变化时,应安排有关人员组织编制相应的补正计划,并按要求进行审批和报批。根据批准的补正计划,布置有关人员精心组织施工。安排相关人员做好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面记录工作。安排相关性人员了解工程意图。参与图纸会审并解决会审过程中的问题布置有关人员按规定对相关的工程材料进行送检检测,并收集相关的原始资料做好记录。布置有关人员做好内、外部协商和沟通的信息管理工作以及相关记录。如:工作计划、施工组织设计交底(对员工、相关方交底或协商)落实有关人员对项目施工活动进行数据分析。如:qc小组活动向项目负责人和主管领导提供所需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反馈,完成总院分管领导布置的其他任务。2、项目副经理对本项目的工程进度、合同管理及安全和文明施工负领导和管理责任;协助制订并组织落实本项目的工程质量目标、计划、制度和措施;全面考虑工程的技术措施。按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认真组织施工,督促施工人员不得擅自改变;在领导和组织本项目施工任务的过程中,经常结合工程实际,教育有关人员增强质量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进度的关系,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全面完成各项施工任务;在布置生产任务的同时,要布置保证质量的具体措施;检查工程进度时,要检查工程质量;在总结施工生产工作的同时,要总结质量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协助组织并参与各项质量管理和检查活动,落实质量攻关,提高工程质量;组织和落实工程项目技术资料的搜索、整理、汇总和编制工作,组织和落实竣工资料的编制和归档工作;发生工程质量事故应及时上报,并组织有关人员按“三不放过”的要求认真处理。对片面追求产值和进度而忽视工程质量的部门和个人,有权提出处理意见。3、项目技术负责人对工程的质量技术工作负具体的技术责任;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合同文件和施工图纸;负责制定施工方案,组织相关人员编制施工工艺组织设计;参加图纸会审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图纸,坚决按图施工,如确需变更,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施工;主持工程的放样复核工作,负责对填报的复核单进行审定;在自检、互检的基础上,检查和督促质量员及时办理单位工程的隐蔽工程验收手续,交监理验签;督促健全内业资料管理,组织编制和审核工程竣工资料;负责本项目部承担的科研项目的管理工作;负责申报创优工程的技术措施计划;参加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分析,提出技术鉴定意见和改进措施。4、施工员对工程质量负具体责任;组织施工人员学习图纸,坚决按图纸施工,如确需要变更,应办理变更手续后方可施工;组织全体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操作规程,严格执行iso90012000标准和公司有关程序文件中的各项规定,组织实施质量技术措施;组织自检、互检、专检;要积极配合,支持专职检查人员的工作;记好施工日记,建立原始记录,便于竣工资料归总,便于总结;发生工程质量事故要及时向领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