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进步思想_第1页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_第2页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_第3页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_第4页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课标要求】: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1、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总体特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制度逐步走向衰落。 具体特征: (1)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强化,政治日益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2)经济:封建经济发展水平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 (3)文化:心学的出现和儒家思想的活跃;出现了反封建的早期民主思想和世俗化的文学艺术作品。 (4)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5)外交:由较为开放走向闭关锁国;中国与外来侵略势力矛盾尖锐,发展为侵略与反侵略斗争。 二、核心概念 (1)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 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2)时间概念: 明朝:13681644 清朝:16361912。 3、知识梳理(基础决定高度) 1)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 阅读教材导言和大字第一段, 总结明清之际出现进步思潮的原因。 1、政治上: 加强,社会矛盾尖锐,人民起义风起云涌。 2、经济上: 蓬勃发展, 产生并缓慢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发生变化。 3、思想文化: 理学占统治地位, 禁锢人们思想;西学东渐,西方文化传入中国;一些士 人试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追求个性发展。 二)、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1、“异端”思想家李贽 根据材料分析李贽的思想主张 材料一: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取待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 终不得为人乎? 焚书答耿中丞 材料二:“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欤。 ” 追求物质享受乃是“秉赋之自然”, “各从所好,各驰所长”。 材料三:李贽宣称“有好女子便立家,何必男儿”,赞扬汉代卓文君私奔再嫁司马相如是“正获身,非失身”, “当大喜,何耻 为” 。李贽也招收女弟子。 材料四:万物皆生于两”,源于矛盾着的阴阳二气,而 “不生于一” ,并非生自 “三纲五常” 的天理。 1)主要的思想主张: 批判 ,否定 和“四书五经”的权威(思想权威) 。 批判封建伦理道德,追求物质享受,主张 ,主张 。 提出“ ”从根本上否定“ ”的存在,摇撼了 “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基础。 2)思想特点:将矛头直指 和整个 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3)著作:焚书 、 藏书 4)评价: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 冲击迂腐的纲常名教,推动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有利于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 1)共同生活背景:三大思想家都处在动荡的年代,都参加了抗清斗争,后来都隐居著书立说。 2)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及其主张 人物简介:世称船山先生,著作有读通鉴论 、 船山遗书 。 思想主张:(哲学、政治、经济思想) 材料一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 材料二 王夫之认为“ 气”是物质实体, “理”是客观规律,即物质是普遍存在的,客 观规律也是普遍存在于物 质本身的;又说:“ 气者,理之依也 ”,这里的“ 理”是指精神,即精神是依赖于物质的,由物 质产生的,离开物质, 精神就不存在。 根据材料,总结王夫之哲学思想,并与宋明理学 对比,认识其思想。 程朱理学 王夫之(思想主张) 世界本原 道(理)在气先 认识论方法论 格物致知 天理与人欲的关系 存天理,灭人欲 政治思想: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批判 经济思想: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王夫之黄书大正) 。-主张 评价:批判宋明理学,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体系。 黄宗羲及其主张 (1)人物简介:世称梨洲先生,著作有 、 (2)主张: “君主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 乐”。他公然宣称皇帝乃是 “天下之大害者”。 ”还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天 下 为 主 ,君 为 客 。” “天下之法”取代“ 桎梏天下人之手足 ”的“一家之法”, “世儒不察,以工商 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主张: 批判 ; 提出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 A、倡导言论自由,建立自下而上的监督机构。 B、反对“人治”主张法治;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 C、是非取决于学校。 主张 。 (3)评价:一定意义上反映了 萌芽时代的要求,具有解放思想的历史进步性。 君主批判意识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顾炎武及其主张 (1)人物简介:世称亭林先生,著作有 和 (2)主张: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 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 顾炎武 日知录 (提示:明确提出“亡国” 和“ 亡天下 ”的区别,将维护一家一姓的王朝利益的愚忠,与保卫祖国、民族的生死 存亡的大义严格区分开来,这 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 第 3 页 共 6 页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而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矣”。 思想:具有 。发出“ ”的呼唤。 学风:主张 。认为为学应求务实,应关乎国计民生,致力于社会变革,强烈反对八股 取士、文化专制造成的不切实际的学风。 经世致用影响: A、重视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博学考据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 B、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为后世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提供了重要思想源泉。 政治:反对独治、提出众治,批判君主专制 三) 、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内容与共同特点: 1、主要内容: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主张工商皆本。 学术上:为学求务实,倡导经世致用。 思想上:批判继承传统儒学 2、共同特点: 反传统、反教条; 反对封建专制统治; 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为什么中国的民主批判思想没能实现社会的转型? 原因: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脆弱、发展缓慢,使早期民主思想缺乏有力的物质基础; 政治:专制集权制度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思想文化:礼教纲常,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缺乏思想文化基础。 国人风貌:人们深受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缺乏群众基础。 四) 、明清进步思想的影响: 1、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 ,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 。 2、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冲击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对后世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具有启蒙作用。 3、思想上,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 步意义。 4、学术上,经世致用思想影响深远。 5、其实质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因此, 宋明理学始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的地位。 (局限性) :一、 【历史解释】(理解历史解释的多元性) 1、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批判和发展表现在哪里? 批判: 抨击君主专制和脱离实际的学风 继承: 继承先秦民本思想、积极入世和关注现实的儒学传统 发展: 提出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倡导经世致用 2、四位思想家反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 (1)李贽:提倡个性自由; (2)黄宗羲:提出民主思想,主张工商皆本; (3)顾炎武:主张因地制宜,发展工商业。 (4)王夫之:鼓吹“大贾富民者,国之司命也” :二、发展性选择:做一个有历史智慧的现代公民 (即能够具有独立分析历史问题与现象,并能够予以正确解决的能力人) 分析黄宗羲思想中的民主、民本因素,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民主思想:公然宣称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 ,反对“人治”主张法治 民本思想:天 下 为 主 , 君 为 客 儒家民本思想的历史发展变迁 孔子主张仁、以德治国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荀子主张君舟民水黄宗羲天 下 为 主 , 君 为 客 :单元小结: 1、儒家思想在不同时期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的比较 1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 “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2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 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 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时期 春秋战国 秦朝 西汉 宋明时期 明清之际 维新 变法 时期 辛亥 革命 时期 北洋 军阀 时期 新文 化运 动时 期 特征 创立与 发展 受压制 完善与 独尊 转型与 成熟 批判与 继承 被利 用 遭批 判 尊孔复古 全盘否定 历史 地位 受冷落 遭压制 正统 思想 巩固 主体地 位 焕发 生机 宣传 变法 的手 段 受冲 击 尊重 统治 地位 动摇 原因 是否顺应了时代发展及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 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 欧洲启蒙思想 时间 17世纪初至 18世纪初 17世纪至 18世纪 政治 条件 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十 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阶段,封建统 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经济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受到封建制 度的阻碍。 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内容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 一定的民主色彩;未明确提出建立新 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 系。 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为资本主 义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 的理论体系。 影响 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但 还未能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对 亚洲革命运动也起了鼓舞的作用 第 5 页 共 6 页 3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4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5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6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 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7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8、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9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 ,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 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 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10 “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11(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 “某人”是指( )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12.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君主立宪制 13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 C民主科学 D重农抑商 14儒学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5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其共性是( )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16、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A封建王朝的更替 B国家危难和整个民族的沦亡 C统治者不施仁政,民不聊生 D统治阶级内部纷争,国家分裂 17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经世致用” D “工商皆本” 18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 ,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 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 A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 C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19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正确评价是( ) A都是片面的 B都是进步思想 C其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