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及其影响因素 基于珠三角地区的调查 吕惠琴 内容摘要 针对 珠三角农民工群体的抽 样调查表明:第一,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很高:农民工普遍 劳动保护程度低,工作强度大,个体安全防范意识较低。第二,工伤事故受农民工年龄、教育程度 和是否技术工人、个体安全防范意 识影响明显。年 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者、技术工人、个体安全 防范意识较低者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更大;用工单位安全防范对工伤事故有影响,但不显著;这 与很多用工单位安全培训、安全 检查流于形式, 发放劳动防 护用品不达标不无关系;工伤认定范围 过窄,使得劳动强度等引起的疾病很 难受到保护。 应加大政府 对安全生产投入,完善激励性法律机 制,第三方介入和劳动者民主参与 职业安全管理,以及 扩大 现有工伤认定范围等举措降低工伤事 故发生,保护劳动者职业安全 权益。 关键词 职业安全;工伤事故;农民工;珠三角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在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中,职业灾害风险也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负外部性问题。所有职业 都具有职业灾害风险,部分行业属于职业灾害高危行业,如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行 业。据统计,我国建筑业的 90%,煤矿采掘业的 80%,纺织服装业的 60%是农民工 1。由于农民 工属于高危行业、高危职业的主体劳动力,因此,因工受伤人员绝大多数属于农民工。国家安全 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工伤人员中绝大多数是农民工。特别是在矿山开采、建筑施工、危险化 学品等农民工作为劳动主体的行业,农民工占总伤亡人数的 80%以上 2。 现有研究表明,工伤事故会对个体、经济、社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Weil(2001)等人认为工 伤和职业病对个人劳动力市场收入有着长期的影响 3;Reville(1999)经实证研究发现,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工伤劳动者在受伤后最近 5 年内收入减少约 40%。 4Leigh,et,al(1997)认为工伤还会 对整体经济造成巨大成本,美国 1992 年职业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当年 GDP 的 3%。 5我国 每年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损失约 250 亿元,相当于 GDP 的 2。 1工伤事故除带来巨大财产损 失和经济损失,还造成劳动者因工受伤,致残乃至死亡。工伤不仅损害劳动者健康权,破坏劳动 者劳动力再生产机制;且控制不力还将会导致社会人力资源的大规模萎缩以致损害生产力和经济 发展的持续性。因工受伤群体的增加不但会导致社会医疗成本和福利成本的增加;如处理不当还 会引起矛盾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6 较早对劳动者职业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对工作场所物理环境的解释。随着工业心 理学的发展,精神病学和心理分析技术也用于解释工伤发生主体心理层面的关联度。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农民工权益保护视角下的工伤保险制度构建以珠三角为例” (编号:11YJCZH118)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吕惠琴(1979-) ,女,汉族,河南扶沟人,华南农业大学公 共管理学院讲师,西南政法大学博士生。 1详情请参见新华网:中国安全生产事故每年折损 GDP2% ,2005 年 12 月 19 日, /fortune/2005-12/19/content_3941948.htm 2 Nichols(1997)认为工伤事故影响因素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性质、经济周期的运行、劳资力量的对比、 经济组织的规模等。 7 20 世纪以来,随着后工业化、全球化加速,新自由主义的兴起,雇佣关 系模式的变化,欧美学者将注意力转到了企业层面因素和工伤发生率关系方面。认为用工单位缺 少劳动防护用品、安全检查及设备陈旧等是造成工伤事故的重要因素 8。乔庆梅(2010) 、余积云 等(2007) 、宋乃军(2011)等学者经过理论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工伤事故的主要原因除了宏观 层面在工伤保险制度上存在重待遇补偿、轻工伤预防;微观层面上则主要在于用工单位安全意识 淡薄,安全管理环节薄弱以及劳动者个体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91011。 我国职业安全风险现状及工伤事故主要影响因素是否基于上述学者所探讨的原因,鲜有学者 进行实证研究。鉴于农民工系工伤事故的主要受害群体,以农民工为调查对象探讨职业安全风险 及影响因素,则更具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研究思路 既有理论研究表明,造成工伤事故的原因在微观层面而言主要是因为安全设施缺少或存在 缺陷、生产环境不良、安全检查不足、教育培训不够以及劳动者安全防范意识不足等。因此,文 中重点从用工单位安全防护措施、个体安全防范意识以及超时工作情况三个层面对农民工职业安 全风险现状进行调查和研究。对农民工工伤事故影响因素的研究,重点从个体特征、职业安全卫 生、加班以及个体安全防范意识四个方面选取并形成以下研究思路。 (一)研究假设 1.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 ,是美国著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当一 个企业有 300 个隐患或违章,将约发生 29 起伤害或故障,其中又必然包含一起重伤、死亡或重 大事故 12。基于该法则,工伤事故的发生在于存在诸多安全生产隐患或违章的用工单位。因此, 基于此,提出经验假设 1:用工单位安全管理意识越淡薄,安全保护措施越差,工伤事故发生率 越高。 2.任何机械操作、生产过程均需通过劳动者予以完成。因此,缺少劳动者自觉遵守安全操作 规程的意识和技能的运用,单纯靠用工单位的安全监管和培训,工伤事故将难以避免。宋乃军 (2011)认为,人的从众心理、惰性心理、侥幸心理、习惯心理、逞能心理、图快心理、糊涂心 理等是造成劳动者违章操作的根源 13。基于该研究,提出经验假设 2:劳动者不遵守安全操作规 程的与职业安全风险之间有显著的关联性:即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意识越差,工伤事故发生率越高。 3.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解释,劳动时间因素直接影响劳动者身体状态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直 接与工作场所的安全风险相关。朱玲(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长期超时劳动,使劳动者难以 恢复体力和经历,容易形成“慢性疲劳”进而引发其他生理和心理疾病,影响职业健康 14。由此, 3 提出经验假设 3:农民工工作时间越长,休息时间越短,工伤事故发生比率越高。 (二)指标的测量 因变量测量的问题是“是否发生工伤?”是=1,否=0。自变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指 标予以测量: 1.人口社会经济特征变量。年龄(连续变量) ;性别:(男=1,女=0);教育程度(连续变量) ;工作性质:技术工人=1,非技术工人=0。2.个体安全意识变量。测量的问题:(1)安全知识 和操作规程, “依照使用”=1, “应付检查”=2, “随大流”=3, “无所谓”=4。 (2)参加安全教 育培训态度:“非常愿意”=1, “比较愿意”=2, “不太愿意”=3, “不愿意”=4。3.单位安全状 况变量。测量的问题:(1)配备劳动防护用品,是=1,否=0;(2)单位安全生产检查,有 =1,无 =0。4.工作时间变量。测量的问题:(1)平均每天工作时间。8 小时以下=1,812 小 时= 2,1216 小 时=3 ,16 小时以上=4。 (2)平均每周休息时间:2 天=1,少于或等于 1 天=2, 几乎没有休息日=3 。 二、 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取自于“珠三角农民工工伤保险权益问题研究”课题组,2013 年在珠三角 进行的问卷调查。以户口在农村,在珠三角地区务工的劳动者为调查对象。调查采取非随机抽样 的方式,共收回有效问卷 1143 份。在受调查农民工群体中,未发生工伤的 905 名,占 79.2%, 发生过工伤的有 238 人,占 20.8%。农民工总体年龄结构较轻,低于 35 岁的农民工占 67.4%; 男性农民工有 951 人,占 83.2%,比例稍高于女性。 1整体受教育程度在初中文化水平以上的占 86.6%;务工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占 40.2%;其次为建筑业,占 20.0%。工作性质以技术工人为 主,占 50.7%;工作单位规模多集中在中小企业: 500 人以下规模的占 71.3%;工作单位性质则 主要集中在私营企业,占 61%;未参加过职业培训即上岗的比例为 49.5%,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 比例为 33.3%,还有 7.2%的农民工不清楚自己是否有参加工伤保险。 三、分析结果 (一)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状况 从对 1143 名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状况描述性统计分析来看,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较高(见 表 1) 。 (1)从农民工所在单位安全保护来看,33.8%单位没有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 ,28.9% 单 位没有为员工发放劳动防护用品,13.1%的单位从来没有进行安全生产检查, 39.3%单位即使进 行安全检查也频率较低,甚至有 13.1%的单位从未进行过安全检查。 (2)从农民工工作强度来看, 1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 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2012 年男性农民工为 66.3%,女性占 33.6% 。因男性农民工从事职业相比女性更加具有职业危险性,发生工伤的比率更高,因此调查样本男女比比较合适。 /gzdt/2013-05/27/content_2411923.htm。 4 超时劳动情况比较严重。71.3%的农民工存在超时加班,26.3% 的农民工几乎没有休息日。 (3) 农民工职业安全意识普遍不足。21.8%的被调查者不愿(不太)愿意参加安全教育培训。 表 1 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状况(N=1143) 人数 比率(%) 人数 比率(%) 安全教育(培训) 安全操作规程 有 712 62.2 依照使用 739 64.9 没有 386 33.8 应付检查 186 16.3 不清楚 41 3.6 随大流 135 11.9 劳动防护用品 无所谓 79 7.2 有 764 67.1 安全教育(培训) 没有 329 28.9 非常愿意 318 28.1 不清楚 45 4 比较愿意 530 46.8 单位安全检查 不太愿意 157 13.8 有 经常 540 47.6 不愿意 91 8 有 较少 446 39.3 不清楚 37 3.3 从来没有 149 13.1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 平均每周休息时间 8 小时以下 339 29.7 2 天 256 23.1 812 小时 721 63.3 少于、等于 1 天 561 50.6 1216 小时 73 6.6 几乎没有休息日 292 26.3 16 小时以上 4 0.4 (二)农民工工伤事故影响因素 在表 2 中,将数据分四层进入回归模型,分别为:第一层为基本人口和经济特征变量;第二 层加入用工单位安全状况变量;第三层加入农民工个体工作安全防护意识变量;第四层加入工作 强度变量。 表 2 工伤事故影响因素 logistic 模型 模型一 模型二 模型三 模型四 B Exp (B) B Exp (B) B Exp (B) B Exp (B) 年龄 0.726* 2.067 0.741* 2.097 0.768* 2.155 0.762* 2.138 性别 -0.006 0.994 -0.024 0.977 0.076 1.079 0.081 1.084 教育程度 -0.24* 0.786 -0.228 0.796 -0.22 0.802 -0.199 0.82 技术工人(1=是) 0.55* 1.734 0.527* 1.694 0.485* 1.625 0.466* 1.594 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0.19 1.21 0.172 1.188 0.167 1.182 单位安全检查状况 -0.216 0.806 -0.128 0.88 -0.103 0.903 适用安全规程态度 0.372* 1.451 0.368* 1.445 参加安全培训态度 -0.076 0.927 -0.082 0.922 平均每天工作时间 0.169 1.185 平均每周休息时间 0.014 1.014 常量 -2.563* 0.077 -2.626* 0.072 -3.212* 0.04 -3.558* 0.028 负2对数似然值 649.555 648.304 640.044 639.06 模型卡方 85.051 86.302 94.562 95.546 Nagelkerke R 方 0.179 0.181 0.197 0.199 注:*P0.05,*P0.01,*P0.001 5 (1)人口与经济特征因素对工伤事故的影响 年龄、是否技术工人与是否发生工伤之间具有显著的正向相关性,说明年龄较大、是技术工 人的农民工工伤的发生比显著高于年龄较小、非技术工人农民工。在模型一中,技术工人的工伤 发生比是非技术工人的 1.734 倍。在模型四中,年龄较大者工伤发生比是年龄较小者的 2.138 倍。 教育程度与是否发生工伤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从模型一来看,教育程度较高者工伤发生比仅 是教育程度较低者的 78.6%。说明教育程度越高,发生工伤事故的可能性越低。 技术工人、年龄、教育程度是影响工伤事故的基础性要素。技术工人因从事的工作技术性更 强,职业危险性增加,因而发生工伤的可能性更大。随着农民工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体力下 降,也会增加其职业危险性,容易造成工伤事故的发生。教育程度高者因多从事管理性工作,职 业安全危险性相对较小;即使部分从事基础操作性工作的,因教育程度高而其操作技能和安全防 范意识更强,因而也导致其工伤事故发生率更低。 (2)单位安全防护措施对工伤事故的影响 对于用工单位提供安全防护措施情况,用了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情况及安全检查情况 2 个指标 予以测量。结果看到劳动防护用品发放和安全检查情况对工伤是否发生没有显著影响。假设 1 没 有得到验证。其中劳动防护用品与工伤发生之间呈现负相关,有劳动防护用品与没有劳动防护用 品工伤发生比在模型二中最高,为 1.21。分析结果表明,用工单位的安全防护措施对于预防职业 危险,降低工伤事故发生率未起到相应的作用。一方面因为用工单位所采购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 不达标,使用过程中出现破损未及时更新而起不到职业危害防护作用,甚至会起反作用;另一方 面因为很多用工单位安全检查频率不够,技术不够专业,检查人员责任心不够,对于检查出来的 安全隐患情况,因更新成本过高没有消除安全隐患,导致安全检查未能有效降低职业安全风险。 (3)农民工安全意识对工伤事故的影响 农民工个体工作安全意识是工伤事故的重要预测变量,从模型三开始加入适用安全规程态度 和参加安全培训态度,模型的决定系数从 0.181 猛增至 0.197。其中适用安全操作规程态度有明 显影响,B 值在模型三中为 0.372,在模型四中为 0.368。说明遵守安全规程消极者发生工伤可能 性显著高于遵守安全规程积极者。参加安全教育培训态度与工伤发生关系虽然呈负相关性,没有 显著性。假设 2 未能得到完全验证。这或许与很多用工单位提供的安全教育培训流于形式、经常 占用劳动者下班休息时间有关。 结果表明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直接影响着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系数。但很多劳动者基于侥 幸、懈怠、过于自信、疏忽大意等心理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从而造成了工伤事故悲剧的发 生。这种心理的形成跟农民工年龄、教育程度、是否是从事技术性工作以及安全教育培训是否到 位均有一定关联性。 (4)工作强度对工伤事故的影响 6 工作时间对工伤发生与否的影响,运用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和平均每周休息情况 2 个指标予以 测量。将工作时间与其他变量一起纳入模型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时,发现工作时间与休息状况 对工伤发生没有显著影响,假设 3 没有得到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工作时间较长、休息时间较 短者工伤发生比仍然高于工作时间较短、休息时间较长者。依现行立法,因长期超时加班而引起 的肩周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身体性疾病、过劳死等均尚未纳入法定工伤范围。因此上述 分析结果与我国法定工伤认定范围,不包括加班等劳动强度过大引起的疾病和死亡有关。这造成 现实中大量因工作强度过大而引起的身体性、精神性疾病乃至死亡无法获得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 保护。 四、结论与对策 (一)结论 对珠三角农民工职业安全风险状况和工伤事故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如下。第一,农 民工职业安全风险较大。具体表现在用工单位超时加班现象比较普遍,安全防护状况不尽理想, 农民工个体安全防范意识相对较低。这表明诸多用工单位并未有效遵守我国现行安全生产法 所规定法定义务,普遍存在有法不依等违法行为。第二,农民工工伤事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年龄、 教育程度、工作性质、个体安全意识特征。年龄较大、教育程度较低者、技术工人、个体安全防 范意识较低者相对于年龄较小、教育程度较高者、非技术工人及安全防范意识程度较高者发生工 伤事故的可能性更大。用工单位安全防范状况对工伤事故发生影响并不显著。这与很多用工单位 安全培训、安全检查流于形式,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破损、不达标以及不愿意及时更新老化甚至故 障机器不无关系。第三,由于我国没有将超时加班、劳动时间过长、劳动强度过大引起的身体性、 精神性疾病甚至“过劳死”纳入工伤范畴,导致超时加班引起的系列身体性疾病、 “过劳死”无 法认定为工伤,也无法获得工伤保险制度的保护。而在日本,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已经将因工作 原因引起的抑郁症、自杀等精神性疾病纳入工伤的范畴,并通过工伤保险予以保护 15。 (二)对策 通过实证分析和文献研究,减少工伤事故发生,降低职业安全风险,我国应在以下几个层面 予以检讨和改善。 (1)应加大政府对安全生产预防的投入。职业灾害风险具有很高的负外部性,关乎国家人 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医疗资源利用及社会稳定等。而职业安全本身具有公共产品属性,需要政府 加大对安全生产预防的投入。但目前我国对安全生产预防的投入占 GDP 的比重不足;而在 发达国家,安全预防投资占 GDP 的 3.3%。 1应将工伤发生率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指标,促使 1 具体请参见张旭东、张晓松:对事故频发的再思考:无法省却的安全成本 ,新华网,2002 年 6 月 23 日报道, /newscenter/2002-06/23/content_453285.htm。 7 地方政府加大对生产安全预防的投入。政府还应通过公共服务项目针对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教 育程度较低及技术工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安全技能培训。 (2)应完善职业安全风险预防激励性法律机制。我国对于职业安全风险预防一直过于依赖 于控制性法律措施和政府监管,单纯的控制性机制难以有效解决雇主逃避监管的问题。应建立和 完善激励性法律规制,以走出单纯依靠约束性规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提高用工单位安全边际收 益,降低其安全投资成本。应对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及对机器设备及时更新的企业给予税收优 惠,以及通过企业社会责任、企业诚实信用等资质认证等制度促使用工单位加大安全投入。工伤 保险基金的巨额结余 1,说明基金利用非常不合理。鉴于工伤预防的重要作用,应进一步规范工 伤保险费率、浮动费率,以充分发挥工伤保险制度在工伤预防方面所起的调节作用。 (3)应通过第三方介入降低职业安全风险。用工单位和劳动者安全防范意识过低与其自身 专业化程度较低、专业知识不足及信息不对称等有相当的关系。一方面,应借鉴美国等在职业安 全风险预防中有效借用外部专业机构力量的举措和方法 16,通过 NGO 组织、市场专业机构等高 危行业和高危企业的安全生产现场咨询和不定期检查机制,及时发现工作场所潜在生产危险,增 强工人的安全知识技能和安全防范意识。还应通过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效发挥劳动者等对安全生产 的民主参与,实现对用工单位安全生产的协助、制衡和约束,促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工 伤事故。 (4)应扩大工伤认定范围。我国现行立法中工伤认定范围仍局限于突发性工伤事故和职业 病范畴。在我国超时加班现象十分严重、流水线作业、工作方式单一的用工环境下,应将因超时 加班、工作强度较大、工作姿势单一等因工作原因引起的身体性和精神性疾病、 “过劳死”纳入 工伤范畴,以促使用人单位变相加班,利润最大化思维等给劳动者带来的异化和隐性伤害,防止 对劳动力的过度透支,保证人力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臧文 丽:农民工关于欠薪问题的口述实录,人民网,/GB/shizheng/10 26/2246878.html。 2请参见师晓京:农民工占去年全国工伤死亡 13.6 万人中多数 ,载于农民日报2005 年 4 月 29 日,/wlb/nmrb/nb2/200504290045.htm 。 3Weil D. Valuing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Work Injury and Illness: A Comparison of Methods and Findings. American Journal of Industrial Medicine ,no.4, 2001,p18-37. 4 Reville R T .“The Impact of a Disabling Workplace Injury on Earnings and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in The Creation and Analysis of Employer-Employee Matched Data.New York. 1999.p89. 12012 年全国工伤保险基金累计结余达 861.9 亿元。国家统计局:2012 年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公报EB/OL,国 家统计局网站 /tjsj/zxfb/201305/t20130527_12978.html. 8 5 Leigh J P, Markowitz S B, Fahs M, Shin C, Landrigan P J. Occupational Injury and Ill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 Estimates of Cost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no14, 1997,p157. 6 翟玉娟:职业灾害救济法律制度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 1 页。 7Nichols T.The Sociology of Industrial Injury, Londo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 1997. 8赵炜:建筑业农民工职业安全问题研究基于对职业 安全问题的社会学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2013 年第 2 期,第 19-25 页。 9乔庆梅:中国职业风险与工伤保障演变与转型,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年,第 106 页。 10 余积云、匡小平:我国工伤保险预防机制的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2007 年第 12 期,第 98-102 页。 1113 宋乃军:企业安全管理与提升班组企业文化建设, 山东社会科学,2011 年第 12 期,第 177-178 页。 12 泰杰勒夫等著,樊运晓译:职业安全与健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年版,第 234 页。 14朱玲:农村迁移工人的劳动时间和职业健康, 中国社会科学,2009 年第 1 期,第 133-150 页。 15 郑晓珊:日本过劳自杀法律救济之借镜从富士康 “跳楼门” 事件之反思谈起, 民商法论 丛第 51 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2 年版,第 24-45 页。 16 吴伟:美国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监管(社会科学2006 年第 4 期,第 109 页。 On Migrant Workers Occupational Safety Risk and Affecting Effects Evidences From Pearl River Delta Lv Huiqin Abstract: Sampling survey on the pearl river delt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业品购销合同范本2篇
- 2025泰州中考数学试卷及答案
- 2025年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补充招聘中学编外教师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8月贵州黔南州荔波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招聘公益性岗位人员1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山东潍坊红旗机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渭南富平县淡村镇中心幼儿园招聘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山东日照力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招聘外包人员9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南京体育产业集团所属子企业招聘32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年铅笔模型试题及答案
- 2025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县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招聘工作人员(5人)备考练习题库及答案解析
- 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第107期稳定币 货币金融体系演进的新支点
- 真空熔炼工的试题及答案
- 感染伤口清创原则与方法
- 基孔肯雅热理论培训试题
- T-CFIE 002-2024 可持续供应链风险识别与管理
- 2025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70题及答案
- 金属材丝拉拔工职业技能鉴定经典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天翼云从业认证考试题库含答案
- 带状疱疹疑难病例讨论
- 法律谈判教学课件
- 2025年陕西中考道德与法治真题解读及答案详解讲评(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