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发热_第1页
幼儿发热_第2页
幼儿发热_第3页
幼儿发热_第4页
幼儿发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热的概念、病因 2 发热的诊断、如何使用体温计 3 4 发热幼儿的处理方法 高热惊厥 发热的概念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 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 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 正常范围,称为发热。 发热,是人体对疾病的一种防御反应。小 儿发热,是儿科许多疾病的一个共同症状 。 传染性发热 呼吸道病毒:如麻疹病 毒、腮腺炎病毒、流感 病毒、风 疹病毒、腺 病毒等。 肠道病毒:如脊髓灰质 炎病毒、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 、人类轮状病 毒、肠道腺病毒等。 疱疹病毒:如 单纯疱疹病毒 、水痘-带状疱 疹病毒、巨细 胞病毒、EB病 毒等。 肝炎病毒:包括甲 型、乙型、丙型、 丁型及戊型。 虫媒病毒:如乙型脑 炎病毒、汉坦病毒、 森林脑炎病毒 逆转录病毒:如人 类免疫缺陷病毒(艾 滋病)、人类嗜T细 胞病毒。 传染性发热 支原体 球菌:阳性球菌有金黄 色葡萄球菌、甲型及乙 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 球菌等。阴性球菌有脑 膜炎球菌、淋球菌等 肠道杆菌:如 埃希菌族的大 肠杆菌、痢疾 志贺菌,沙门 菌族的伤寒杆 菌,克雷伯菌 族的肺炎杆菌 、产气杆菌、 哈夫尼亚菌, 变形杆菌族的 普通变形杆菌 等。 衣原体 立克次体 其他 根据体温的高低可分为 正常体温:正常成人清 醒状态 口腔体温为36.337.2 C, 肛温36.537.7C, 腋温3637 C。 低热:37.338 C 中等度发热:38.139C 高热:39.141C 超高热:41C以上 我们现在保健室用的是水银的体温计, 所以我们就介绍水银体温表的使用方法 测体温前,先将体温表水银柱甩到35摄氏以 下,再用酒精棉球消毒体温表。腋下测温法 :先擦去腋窝的汗液,将口表有水银柱的一 端置于腋窝深处,帮助宝宝用对侧手握住测 温手臂,10分钟后取出。 37.338 38.5 一般来说,如果体温在38 左 右,可不必急于给予降温处理 ,这样既可以观察热型,又不 妨碍身体逐渐产生抗病能力。 如果体温在385以上,则可适当进 行降温处理,特别是有高烧抽风史的小 儿,更应积极给予降温。 一般来说,发现宝宝发烧,通知宝宝 的家长将其带回去看病。 在等家长的时候,我们要认真的观察 宝宝的情况,让宝宝多喝温开水或糖盐 水,帮宝宝擦干身上的汗水。 当宝宝体温达到38.5或以上时,我们就 要采取一些温和的(物理性)降温方法! 口服退烧药: 保健室常用的是-美林(布洛芬混悬液) 原则上我们保健室是尽量不给宝宝吃药,如果要用 药时一定要得到家长同意! 物理降温作用迅速,安全,尤适用于高热: 保健室常用的是-退热贴 酒精擦浴:用30%-50%酒精重点擦抹额头、 背部及四肢皮肤,但不擦胸腹部。 儿童惊厥的原因有很多,高热惊厥 较为常见,多见于6个月至6岁的儿 童。高热惊厥通常是由发热引起的 其特点就是意识突然丧失并伴有 全身肌肉不自主收缩和肢体抽动 ! 持续时间:持续数秒钟或数分钟, 一般不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无复 发,发作后意识恢复正常快。 简单型的高热惊厥长期预后良好 ,对智力、学习、行为均无影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大脑发育逐 步建全,一般不会再发生高热惊 厥。 高热惊厥的处理 方法 1镇定,保持安静,禁止给孩子一切不必要的刺激; 2保持呼吸道通畅。让孩子左侧卧位,头偏向一侧, 及时清理口腔内的分泌物、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并 防止舌后坠阻塞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 3不要把任何东西塞进孩子口中; 4.一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