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1页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2页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3页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4页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人类生活的地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海洋,海洋占 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李瑞环同志曾代表我国政府在 1996 年 11 月北京第 xx 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远瞩地指 出:“21 世纪将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 , “人类社会的 进步将越来越寄希望于海洋” , “未来文明的出路在于海洋” 。 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正在大举向海洋进军, 我国、我省乃至我县也同样正在积极行动,大力拓展海洋 事业。省委 xx 书记前不久亲赴舟山、宁波、台州等地考察 调研海洋经济,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 滨海城市和发展海洋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 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的口号。但海洋事业不应该仅仅是海 洋经济、海洋旅游以及海洋科技,还应包括海洋意识与海 洋观念,海洋与人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等,亦 即海洋文化。本文拟就象山海洋文化建设作些初浅探讨。 一、象山海洋文化发展现状 象山县是海的大县,渔业大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 在宁绍平原南端边缘,三面环海,唯北面与陆地相连接。 全县陆域面积 1175 平方公里,其中岛礁面积 180 平方公里 (共 608 个岛屿) ,海域面积 5600 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 800 公里。象山总人口 53 万,其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 产的人口约 8 万人。从古至今,象山人民的生产、生活与 海洋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县发现的塔山、姚家山、红庙山 和高塘珠门等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出土的一些器物足以 证明这一点。从某种角度来看,象山文化的主流应该是海 洋文化。象山南部的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国 内首创的中国开渔节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 颇负盛名;北渔山灯塔作为南洋航线和浙江沿海船舶航行 的重要标志,为国内首屈一指;象山(石浦)海鲜随着县 内大批民工冲出了宁波走向了杭州挺进了上海;还有中国 渔村、中国水产城、松兰山滨海旅游渡假区、红岩长廊、 花岙石林等,这些皆于海、港、渔、岩等有关的实体和活 动,或因“国”字号或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或因其秀美的 风景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这 也正是我县海洋文化发展的缩影。 本文所指的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对于大陆文化、中原文化而言,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 创造,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 化,又称“蓝色文化” 。具体来讲,海船,海防,航海,有 关海的风俗、神话传说、滨海名胜、海洋科学、艺术与宗 教等都是海洋文化。论象山的海洋文化,范围宽泛,涉及 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由渔文化、海商文化和海防军事文 化组成,最为重要的是渔文化。 渔文化。凡与渔有关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均可称为 渔文化。我县的渔文化应该说是特色文化所在,日本专家 曾二度来象考察。在渔文化范畴中,首推的是妈祖文化现 象。由于古时科技水平的低下,海难事故频频发生。先民 们在寻求上天保佑外,将精神寄托于海底龙王,至宋代福 建的渔民大胆想象,又隆重推出了一位名曰林默的海上救 苦救难的大救星。渔民们以林默为海神,祈求生活平安幸 福,皇帝以她为厚德之女,宋以后历代帝王屡屡加封(封 号多达四十余个) 。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娘娘宫等遍 布沿海各地。我县是除了福建、广东以外,信奉妈祖比较 集中与兴盛的地方,昌国、石浦、东门、南田、晓塘、定 塘、大塘、涂茨一带历史上均有祭拜天妃的庙宇。据县文 物管理部门上半年实地普查得悉,妈祖庙在我县尚有一定 数量,共有 6 处。其中东门天后宫是宁波市保存最完好的 一座,并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岛渔民把祭祀妈 祖作为一件盛事,每年农历 6 月 28 都要举行谢洋妈祖赛会。 妈祖是渔民心中的神灵,是渔民团结的核心所在,是航海 第一保护神。妈祖已成为世界海洋之神,已成为团结全世 界华人和渔民的纽带,成为中国海洋文化观念的象征部分, 并与许多传统记载构成独特无比的海洋文化精神。近年来, 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海洋文化研究深入,妈祖文化研 究正在我县兴起,目前已形成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喜 爱妈祖文化的社会群体。 鱼师庙是象山半岛境内较为独特的一种渔文化现象。 半岛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妈祖庙,还建有与海相关的各种 庙宇,有海神庙、海潮庙、镇海庙、平水庙等。唯有鱼师 庙是这一方独有的。她的存在同是人类对自然崇敬的一个 真实反映。鱼师是鱼的太师,石浦渔民和居民全民性的崇 拜对象。其起源来自于石浦三湾路廊下海滩,即今渔港宾 馆一带的海豚(海)戏闹着游进港,由于潮流的原因, 先行冲着港面游动,而后借着潮流转向港口。当冲着港岸 时,满港的大小海豚酷似向港岸朝拜,百姓认为这一处土 地竟然引来历被渔家崇敬的海豚的朝拜,必有灵气,也就 在这神灵之地建了一座鱼师庙,以供奉鱼师。有些鱼师庙 由鱼骨来建,更显出了渔村的一种渔文化的内涵所在。在 爵溪的鱼师庙史载名为鱼师娘娘庙。 渔民耕海牧鱼的各种工具、方式的演变以及渔民劳作 装束变化可展示渔文化的嬗变、发展,渔民与内陆农耕居 民的商业交往。这一点石浦东门岛人以自己的慧眼给我们 做出了榜样。他们制作了古代小舢以来的多种船模,搜集 了早期渔民穿着的拢裤等多样什物加以陈列。这是一种渔 业风俗和渔传统的整理,具有地域性、专业性,富有观瞻 和欣赏价值。当然还有渔歌号子。我县已经依据采风、记 录、改编、创作了不少如一帆风顺 、 渔家情歌等渔 歌精品。依据渔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状态编排了如挂 灯 、 灯儿明、灯儿亮等许多舞蹈精品。这是渔文化的 一大精髓。近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一档反映渔文化 的四个文艺专题节目:象山新闻陈老大的心事 、敲梆谣 渔家新歌 、渔家走书妹为出海大歌唱一曲 、快板 天下海鲜数象山 ,将送往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 艺专家奖比赛。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 比如在我县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不在农历十五却在十四, 八月中秋不在十五却在十六等等,这就有当地民俗文化的 内涵所在。石浦的渔文化在我县境内应该说颇有代表,不 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鼓,有 风情独特的鱼灯会,有别具特色 的渔民秧歌,有庆贺 渔汛的渔家龙灯和渔家子女的马灯队,有渔区丝竹小调和 悠扬激越的渔工号子,还有造型各异的昌国抬阁,这些都 深受渔区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月三,踏沙滩” 、 “妈祖赛会” 、 “六月六迎神赛会” 、 “七月半放水灯”等民间文化活动在 县内外颇具影响,其中农历 7 月半放海灯(海灯又称水灯) 是流传于我县沿海渔村的一项特殊的民俗文化活动,石浦 港东门岛尤为盛行。农历 7 月 15,俗称“鬼”节。祭祀的 风俗在海港演化出了新的内容。沿海渔民为让死于海事的 亲人(即海鬼)尽情欢娱和享用,便家家户户扎起各色海 灯。一到晚上,便到海边投放,祈求神灵护佑已成为他 (她)们惟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是一种祈祷吉祥平 安的祭祀活动。如今在渔港石浦仍可见这一古老的民俗。 近年来,我县注重了对渔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曾投入 巨资挖掘塔山遗址,保护具有渔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古灯 塔,今年又着手保护性建设石浦渔港古镇古文化街区, 目前经过修葺的石浦镇古文化街区风貌一新,唤散着历史 韵味。文化体育部门目前正在整理民间艺术鱼类剪纸作品、 象山渔歌 mtv 作品专辑、妈祖文化的历史与今天、保存大 量渔文化资料的象山县志等,编排大型渔文化广场 民间舞蹈象山海螺灯 ,以及建设县博物馆。特别是“三 月三踏沙滩” 、民间祭海、渔汛开船出海时简朴古老的仪式, 演化成了极具现代人意识的大型文化活动中国开渔节、 “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 活,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活动平台。1998 年以 来每年一届的“中国开渔节”把当地渔乡风情与海滨特色 渲染得如火如荼。古韵盎然的祭海活动、独具渔区民间文 化特色的开船仪式,开出了气势浩大、千轮竞发的出海场 面,缤纷闪烁的渔灯展示、名星荟粹的文艺晚会,勾画出 了当今渔区的风貌风情和渔家风采。北上青岛大连、南下 福建海南的蓝色保护者行动,更是唱响了保护海洋的国际 歌。 海商文化。即海洋商业文化,具体指与海洋有关 的商业行为形成的文化现象,表现在餐饮业、制盐业、航 海(运)业、造船业等商行为中。讲到餐饮业,自然会联 想起以鱼为主料和以鱼为帮衬的象山海鲜系列,这是鱼文 化在象山饮食结构中的全方位体现。近二十年来,黄鱼 (鲞) 、鲳鱼、带鱼、梅鱼、鱼胶、青蟹、望潮、白蟹、佛 手、跳鱼、泥螺、沙蒜、蛤子、虾姑等象山海鲜已在上海、 杭州、宁波等城市站稳了脚根,并有一定的名声。象山菜 给古板的传统菜系注上了强大的活力,使上述地区菜肴具 备了海味和象山胃口。这是不争的事实,是象山海洋文化 以鱼为载体的内辐射。在渔港古镇石浦,传统特产名点、 家常小吃实惠可口,回味无穷,点心类主要有鱼骨、水晶 饺子、鱼糍面、月饼筒等。家常菜系主要有鱼饼、鱼丸、 汤鳗、鱼骨酱、辣螺酱等。 海盐。海水通过曝晒、稀释、过滤等程序,可以晒 (烧)出盐来。盐作为饮食生活之必需品,历代来被人们 所抢购。贩卖盐的商人即盐商富甲天下,也曾名噪一时。 我县作为半岛县,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至今尚存有昌国 盐尝白岩山盐尝新桥盐尝旦门盐场等。据蒋中伟先生忆旧, 在时我县有一个较为知名的盐唱石浦玉泉盐常 谈起航海(运)业,首要的是海上航运通道。渔山列 岛和韭山列岛内侧的穿鼻山水道以及经渔山列岛外侧的海 上大通道在历史上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抗击外族入 侵的大动脉。渔山列岛内侧为古航道,也是一段海上丝绸 之路,是今天 7000 吨位以上船舶航线。据宋宝庆年间四 明志载,县城北的新罗岙曾是新罗国人泊舟之处。南宋 文天祥、词人李清照等均身历过此处的惊心动魄。文天祥 还留下了过乱礁洋的诗。我县大可以做“古航道游” 或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游”的文章。象山区域内有三个 港口,即石浦渔港、象山西沪港和三门湾,其中尤以石浦 渔港为著名。石浦港早时以其海埠,适为沪台、沪温、甬 台、甬温航运交通线必经之地,历史上是浙江沿岸的通商、 渔业重镇,商业繁荣。如今石浦港则成为国家二类口岸, 是民间对台贸易的集散地,可泊渔船万艘,可进万吨巨轮。 造船业是海商文化体现的另一重要行业。船分渔船、 客轮、货轮、油轮、军舰等,船又因大小分小舢板、机帆 船、大马力钢质渔轮、万吨巨轮之类。我县虽不曾造出万 吨巨轮,但造船业历史悠久。目前不包括木质渔轮、机帆 小舢在内,全县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轮近 1500 对是一个明证。 海防军事文化。我县拥有 800 多公里长的海岸线, 自象山港口至南堡一线,象山半岛岸线的“烽堠” 、 “炮台” 随处可见。卫、所、烽文台、炮台等军事设施要占浙江省 的三分之二,留下了一笔古代军事设施、军事文化的宝贵 遗产。据县志及有关资料记载,明洪武年间以来,在晓塘、 东门、石浦、昌国、松岙、东陈、丹城、爵溪、涂茨、钱 仓、贤庠、黄避岙、西周、泗洲头、新桥等地的山岙、山 头设立了近 60 个卫、所、寨、堠、巡检司、台。它们首尾 相望,组成了环半岛海岸线的一张巨大的防御网,在明和 清初时期则成为抗倭的强大堡垒群。明,当时世界上最强 盛的国度;清初,一个正辉煌的东方帝国时代。为什么要 在小小象山半岛,设置如此密集的军事机构和设施?“环 半岛防御网”是冷兵器时代历史留给象山后人“开放不忘 国防、国富不忘安危”的饱经沧桑的记忆。这是爱国主义 教育的宝贵财富。石浦东门岛上的原昌国卫旧址,不仅有 热心人复建的“浙东第一烽堠” ,还有刚筹建的古炮台及古 大炮,昭示着当年的幕幕壮丽。卫所下辖的军事设置是寨、 烽堠以及巡检司。历史上曾设巡检司 4 处,即陈山、爵溪、 石浦、赵岙巡检司,目前唯丹城赵岙巡检司遗址尚存。保 存较为完整的寨有赤坎游仙寨、周家山堠。现属丹城的赤 坎游仙寨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烽文堠是一道古 代遗留下来的军事设施风景线,俗称“炮台” 。在诸“炮台” 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爵溪“周家山堠” 。 以上军事设施都是为了抵御海外之敌的,但在象山南 端海域的花岙岛还有一座特殊的军事遗址,即就是明末清 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张苍水曾与 明代海防守将张名振以南田林门一带为主要根据地,修船 铸炮、招练义军 坚持抗清复明二十年。至今,岛上仍 传颂着张苍水畜养白猿报警、叛卒领清军骗过白猿捕捉张 苍水、张苍水被捕后白猿跳崖而死等动人的故事。那里最 负名声的古迹,除了望之可见的大片军屯梯田外,还有雉 鸡山、高渡岙两座兵营。营城外有练兵尝哨所、水井、口 隘等设施。花岙岛是一座具有文史内涵的海岛,而抗清兵 营遗址与各处的地道、洞穴等军事设施更增添了海岛的神 秘色彩,对研究张苍水的抗清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灯塔是海洋船舶航行的重要标志。位处浙洋中路要冲 的象山,洋面多岛礁,所以自古以来就有许多灯塔。这些 灯塔,至今知名的尚有东门岛灯塔、北渔山灯塔。前者系 慈善家任筱和、任筱孚兄弟买山建成。后者建于光绪九年 (1883 年) ,曾称运东第一灯塔。这两座灯塔,是开发海洋 旅游的亮点。 二、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链 我们探讨海洋文化,研究海洋文化,旨在揭示传统、 揭示精神,在于现在和将来的开发,从而推进海洋经济以 及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对海洋文化的探究,相对 于海洋经济、海洋科技而言,目前还相对薄弱,处于初始 阶段。 人类开发、利用海洋的历史,也就是创造海洋文化的 历史。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海洋文化,包含了丰富的 历史信息。正确地解读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 经验,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文化与经济 的关系。海洋文化与海洋经济的关链,我们可以从以下三 方面加以论述:首先,人类发展的理想模式,理应是物质 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协调发展的,只见人不见物,或只 见物不见人,都是一种病态的社会,这两方面的教训,中 外古今都不乏其例。于此,海洋文化的建设和发展问题, 是万不能忽视的问题;其二,文化是“神” ,经济是“形” , 只有“形” “神”兼备,才会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文化的 作用具体可表述为思想引导、智力支持、振奋精神、提高 素质。文化工作的实质是提高国民素质、重铸民族精神的 传大工程。忽视海洋人文整体素质的提高,忽视海洋文化 建设,将会带来莫大的弊端。设想,如果上海、香港等当 年不是文化名人会聚、文化艺术发展繁盛、国际文化交流 频频,何来其现代大都市之有?何来其国内外知名度?新 都市深圳,试若没有深圳大学、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 的建设,只有高楼、工厂、码头、汽车,那么这座城市会 成为什么样子?其三,海洋文化建设,海洋人文资源的挖 掘、开发,是可以直接促进海洋旅游事业发展的,从而推 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总而概之,文化作为人类精神的花朵,只有根植于经 济的沃土才能茁壮成长。而不断提高经济的文化含量,为 物质产品注入文化之魂,已经成为当代经济进程中日益强 烈的文化呼唤。我们应当陶铸经济之犁,共同开掘人类文 明的原野。文化与经济结盟,建设共同繁荣、彼此支撑的 经济文化共同体。 三、实现海洋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途径 海洋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必定对海洋经济、海洋旅 游以及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要 实现海洋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方 面着手着力: 一是要统筹规划好海洋文化建设问题。规划是先导, 每一项成功的事业、工程,均需有一个合理、科学的规划。 通过对海洋文化建设的统筹规划、统盘考虑,并逐步加以 实施,必能取得我县海洋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与发展,实 现海洋文化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规划和建设,培育出更 多、更新的旅游人文和历史资源。同时要适时成立研究海 洋文化或渔文化或妈祖文化之类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海洋 文化课题的专业研究,为繁荣发展海洋文化事业献计献策 献力。 二是要协调处理海洋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使传统 的海洋优秀文化作为海洋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 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