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docx_第1页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docx_第2页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docx_第3页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docx_第4页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一: 在空闲时间里,我每 天都坚持读叶澜教授撰写的新基础教育 ,这本书的理论 性很强,我觉得有的地方我还没有能力去真正地理解,但 有的地方我觉得很与我们的教育教学切实际,比如叶澜教 授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追求的学校效应概括为四句话: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留给学 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 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 生机。这四句话,我觉得非常有针对性,形象生动地勾勒 了转型前后学校日常实践的不同形态,呈现了“新基础教 育”理念所追求的“生命活力” 、 “教师智慧” 、 “学生成长” 和“主动发展”等主题词。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够在工作之处就接触到叶澜 教授的新基础理论,我觉得我很幸运,这本书我还需要一 遍遍地拜读才能慢慢地透彻地领悟其精华和寓意,我的感 受很深,其中,我对书中教师角色理想重建感悟较深。 书中指出,教师要主动从传统的角色定位中走出,形 成新的角色理想,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实现自我更新。我 认为,传统的教师角色就是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自古 就有的真理,然而,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还想再加上几 个词:创新,与时代接轨。 今天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完成传递人类文化、知识、 技能上,停留在让学生只知学习与继承,不思也不会创造 的水平上。把学生生命中探索的欲望点燃起来,创造的潜 能开发出来,让他们拥有一个充满信心、勇于开拓发展的 积极人生,树立起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高远志向, 才是当代中国教育特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价值。与此同时,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和作为教育专业人员的教师,其自身的 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也以从未有过的鲜明方式突 显出来了。因为, “一个墨守成规的教师对于学生创造力的 发展无疑是一种近乎灾难的障碍” 。 所以,我会不断进行自我的创新,以造福于我的学生 们。 叶澜新基础教育读后感二: 利用假期阅读了“新 基础教育“这本书,书中给了我很多教育实践中曾经历过, 却未细细揣摩的教学真谛,我久久的徜徉在这片书海中, 深深的懂得教书育人的不易,我们得时时反省自己,时时 反思自己,才能将工作落到实处。 “新基础教育“理论提出的“三观十性” ,以及“把课 堂教学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 “把班级还给学 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 “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 满智慧的挑战” 、 “把发展的主动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 勃生机”的“四还“目标等为教师们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育活动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把 学生看作“对象“、 “主体“,还要看作是教学“资源“的重 要构成和生成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精力放在研究 学生、倾听学生发展学生上,而不是把学生在课堂中的活 动、回答看作是一种对教师的配合,而是看作对教学过程 的积极参与和教学过程创生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叶澜教授在阐述新教育观念下的学 生观时,认为新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潜在性、主动 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这是教师在教育中努力探索的最大 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逐渐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人这 一教育行为产生的观念性前提。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最关注的是生命的整体性 和人的发展的能动性。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我很 好地把每一个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了吗?回答是否定的。 以前我们或多或少地存在把学生看作认知体,只要让他们 认真学习,养成好习惯,在各式各样的考试中有一个好成 绩,但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育对于学生和教师生命成长的 意义是什么。叶教授的文章让我真正开始认真思考:怎样 的教育活动是最利于生命成长的? 首先我认为要改变我们教师自己与学生的关系,关注 学生的表现,倾听学生的意见,开放课堂,给学生创造一 个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氛围,改变学生的发言方式,用 “我有个建议” 、 “我还想补充” ,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其次 做好自我反思,就是针对课堂中出现的种种弊端进行思考, 然后确定在以后的教学中该如何改进。出了问题,我不能 只是一味的寻找学生的问题,也要反思自己。以前我认为 只要上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发言踊跃,看起来热热闹闹, 这堂课基本上就算成功了,就可以说把课堂还给学生了, 实际上这是错误的想法。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要看这 种表面的“活” ,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思维深处真正活起来, 学生表面的“活”是基于他们经过理解而来的,而不是为 了纯粹的表现。 “以学生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 堂焕发生命活力”不是一句简单的话。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特别仔细地去研读了其中第十章 班级建设改革,给我极大的触动。首先,叶老师对“班级 建设”这一概念进行重新的界定。 “新基础教育”是将“班 级建设”作为一个完整的词来理解,用是指称学校中相对 独立的实践领域,放在学校教育实践的总框架中来认识和 研究。 “新基础教育”把“班级”看作因学校行政划分而处 于同一个班的学生组成的同伴群体。而“建设”是不断创 造着班级内涵与个性的过程。 “班级”与“建设”所构成的 “班级建设”一词,不只是两个词的简单组合,而是作为 有着内在关联、相互限定的复合概念来理解。 “班级建设” 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有关学生在班级中日常的 社会生活质量提升型的建设;另一部分是有关班级集中进 行的有主题、有设计的,具有专题性的班级活动系列的建 设。只有真正理解了“班级建设”这一概念,才能明确 “班级建设”是师生合作进行的教育实践,老师和学生是 班级建设实践的共同主体。它和课堂教学相通,同样需要 师生、生生之间的积极、双向的互动。由此也进一步提出 了对班主任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去探究学生的社会性和 个性的发展需求;研究、关注学生相关的成长;思考如何 让学生提升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意识与能力,如何促进 学生社会性发展等一系列的核心问题。 其次,叶老师又从独生子女人格的健康发展问题、当 代中国社会的未来公民养成问题及学生自我意识与成长需 要的发展问题,分析了当前形势下班级建设的意义。的确, 如今我们接触的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是家中的小太 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父母的经济收入都很高,生活条 件相当优越,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中长大,他们更多的感受 是他人为自己服务,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特点强。父 母长辈一方面“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另一方面又无形中 去溺爱孩子。这样的状态,如何培养孩子心中有他人?如 何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高素质人才?“新基础教育”向实 验班主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改革现有班级管理状 况, “把班级还给学生!”在“新基础教育”推广性研究过 程中,又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 息”的重建班级的口号。要让这一口号实实在在地融入平 时的教育工作中并非一件易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