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三家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年四川省遂宁市三家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 学试卷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8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D彩色的图画 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 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5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 毫升;倒出 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A小于 6 毫升B大于 6 毫升C等于 6 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5.3g(1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 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请分析该同学称得药品的质量是( ) A5.6g B4.7g C5gD5.3g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9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物理变化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水为化学变化 C利用蒸馏的办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是物理变化 D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氢气为化学变化 10如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 A B C D 11如图是某元素 X 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 10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2+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原子不能 C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比值 D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 得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名称是钠 B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22.99 14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某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 86,相对原子质量为 222,这种氡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A50B86C136D222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646 分分 ). . 15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其中_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 子 16电解水实验中,两电极上有_,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能_,负极上产 生的气体是_,能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属于_反应(填“分 解”或“化合” ) 17如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 处推到 B 处时,看到的现象是_,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 A 处推至 B 处说明了溴分子间 _ 18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 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 A 到 B 变化的实质是_; 从微观角度解释由 B 到 C 变化的实质是_ 19A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变成_(填离 子符合) ,属_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B 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子带 _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_个电子 20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能源” (1)从微观角度看:下列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_ (填写图示编号) 3 (2)从能源的角度看: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燃烧文字表达式为 _属于_反应(填“分解”或“化合” ) 三三. .实验与简答(共实验与简答(共 1010 分)分) 2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 (2)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_,再加热; (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_保持水平 22小明在实验室做加热硫酸铜晶体试验的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 因 (至少两个原因) (1)_ (2)_ 三、实验题(三、实验题(1616 分)分) 232014 年 8 月 3 日 16 时 30 分云南省鲁甸县发生 6.5 级强震,灾后灾区人民急需干净的 饮用水李敏同学利用学习过的知识,对获取到的水进行处理,解决暂时的用水问题 (1)用纱布滤去水中的泥沙,她采用的操作方法是_ (2)灾后政府有关部门已紧密调入大量的活性炭用来净水,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性 质 24保护水土资源人人有责,为了测定一定量黄河水中泥沙的质量,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 示的实验操作: (1)该实验还应补充的仪器名称是_,其作用是_; (2)补充上述仪器后,该实验还有两处错误: _; _ (3)改正错误后,若滤液仍然浑浊,则可能的原因_;_ (答两点) 4 2016-20172016-2017 学年四川省遂宁市三家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学年四川省遂宁市三家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13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828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中) 1在绚丽多彩的物质世界里,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 ) A雨后的彩虹B夜晚的霓虹灯 C节日的礼花D彩色的图画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性质进行分析雨后的彩虹、夜晚的霓虹灯、彩色的 图画的形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燃放礼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引起的,属于物理变化 B、夜晚的霓虹灯五光十色,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放礼花的过程中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彩色的图画是由于光的反射和折射引起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 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 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 A向老师请教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考点】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分析】小军同学在家做家庭小实验时,发现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未变蓝色实际上 受热时大米中的淀粉结构发生了变化,看不到蓝色了小军应该反复实验、查阅相关资料 或者请教老师,而不应该不自信、随便放弃 【解答】解:A、向老师请教也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间接经验也很重要故正确; B、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故正确; C、第一次实验失败了,还要反复试验,看是不是普遍情况故正确; D、认为自己做错了,不予理睬是错误的,没有探究精神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方法很多,但是实验探究中的态度必须严谨 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花香四溢 B海市蜃楼 C百炼成钢 D木已成舟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 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 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花香四溢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属于物理变化,故 A 错; B、海市蜃楼是水中倒映的影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B 错; 5 C、百炼成钢是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 D、木已成舟是木头制成船,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 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 状的变化 4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都非常重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 ) A B C D 【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A、根据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药品的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解:A、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 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或仰视读数,图中所示操 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 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5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考点】绿色化学 【分析】由题意知,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体现在化学上就是使用药 品时要节约、实验室废水废渣废液等要处理后再排放,尽可能使原料的利用率提高 【解答】解:A、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故 A 错误; B、实验室废液应先处理后再排放,故 B 错误; C、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故 C 错误; D、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故 D 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属于环境保护类试题,只要抓住题干中所给出的“绿色化学”的要求,即可 顺利作答 6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 毫升;倒出 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 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6 A小于 6 毫升B大于 6 毫升C等于 6 毫升D无法确定范围 【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分析】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 【解答】解:初次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读数为 15mL 是正确的量 液方法,倒出部分液体后,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 9mL,俯视读数偏大,但量 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即剩余体积小于 9mL,所以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是肯 定大于 6mL 故选:B 【点评】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度数大,实值则偏 小,仰视度数小,实值已超出 7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 5.3g(1g 以下用游码)药品,称量后发现误将砝码和药品在托 盘上的位置颠倒了请分析该同学称得药品的质量是( ) A5.6g B4.7g C5gD5.3g 【考点】称量器-托盘天平 【分析】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 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位置放反,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 列等式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药品质量+游码的质 量,所以药品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药品的质量=5.0g0.3g=4.7g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托盘天平的使用,掌握左盘质量=右盘质量+游码质量是解题的关 键 8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考点】硬水与软水;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分析】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 B、根据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进行分析; C、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一些不溶性杂质进行分析 【解答】解:A、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液态、固态、气态的相互转化完成的,是通过三 态变化实现的,故 A 说法正确; B、软水和硬水的鉴别方法:加入肥皂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故 B 说法正 确; C、硬水软化的方法是:加热煮沸或蒸馏; D、用活性炭可以除去水中色素、异味和不溶性的杂质,不能将所有的杂质除去,故 D 说法 错误 故选 D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水的循环、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和相互转化方法,熟悉 活性炭的性质 7 9水是生命之源,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都离不开水下面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 是( ) A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为物理变化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水为化学变化 C利用蒸馏的办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是物理变化 D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氢气为化学变化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自然界中水是以气、液、固三种状态的变化循环的;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是氧 化钙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水通直流电有新物质氧气和氢气生成;活性炭净化水是指活性 炭吸附水中异味、色素等杂质,只是吸附在活性炭的表面,并未发生化学变化 【解答】解:A、水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故 A 正确; B、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只是将其杂质吸附在表面,净化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 为物理变化故 B 错; C、利用蒸馏的办法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只是混合物的分离,是物理变化故 C 正确; D、水通直流电得到氧气、氢气为化学变化故 D 正确 故选 B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 变化 10如图是表示气体粒子的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分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 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不同元素组成属于化合物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 故 A 错; B、由图示可知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含有两种原子,属于化合物,故 B 错; C、由图示可知由两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 C 正确;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 D 错 故选 C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 混合物 11如图是某元素 X 的一种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是金属元素 B该粒子最外电子层已达到稳定结构 C该粒子的核电荷数为 10 D该粒子可表示为 X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分析】在结构示意图中,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离 核最远的电子层称为最外层;圆圈内的数字为微粒的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微粒为 8 原子;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小于 4,一般为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大于 4,一般为非金属元素;根据以上知识,对四个选项中的说法进行判断 【解答】解: A、由 X 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该结构为离子结构,而原子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因此,判断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不正确; B、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最外层有 8 个电子,该粒子最外电子层达到稳定结构 动故正确; C、由 X 元素的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该粒子的质子数 8故不正确;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粒子属于离子,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故不正确; 答案:B 【点评】了解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 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唯一粒子 B分子能保持物质的性质,原子不能 C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比值 D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 计算方法 【分析】A、根据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进行解答;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解答;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进行解答; D、根据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进行解答 【解答】解:A、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原子、离子也能构成物质,故 A 错误;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故 B 错误; C、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碳 12 原子质量的的比值,故 C 错误; D、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 D 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的性质和特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 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 别的物质的分子 13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 得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名称是钠 B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 D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 22.99 【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 用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 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9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钠,故选项说法 正确 B、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核内质子数为 11,核外电子数为 11,故选项所示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11,故选项说法正 确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该元素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2.99,而不是该元素在 地壳中的含量为 22.99;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 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4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某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 86,相对原子质量为 222,这种氡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为( ) A50B86C136D222 【考点】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某种氡原子的质子 数为 86,相对原子质量为 22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这种氡原子的核内 中子数=22286=136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并灵活运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 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二、填空题(共二、填空题(共 4646 分分 ). . 15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原子 、 分子 、 离子 ,其中 原子 是化学变化中 的最小粒子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分析】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原子、分子和离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原子, 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是原子、分子和离子,故填:原子,分子,离子;化学 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故填:原子 答案:原子,分子,离子;原子 【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观构成微粒,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6电解水实验中,两电极上有 气泡冒出 ,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氧气 ,能 使带火 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上产生的气体是 氢气 ,能 燃烧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氢气+氧气 ,属于 分解 反应(填“分解”或“化合” ) 【考点】电解水实验;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结论及生成气体的性质回答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和正 极氧气的体积比是 2:1,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10 【解答】解: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必须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的是由负极产生的气体,检查 时出现的现象是: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可以用带火星木条检验的是由正极产生 的气体,检验时产生的现象是能使用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由此可知,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 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能支持燃烧,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具有 可燃性,它们的体积比是 1: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该反应由一种物质 生成了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故填:有气泡冒出;氧气;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氢气;燃烧;水氢气+氧气;分解 【点评】熟记电解水实验中的现象,分清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和体积比,这点很重要 17如图,在一个透明密封的容器内,盛有一定量的红棕色溴蒸气将活塞从 A 处推到 B 处时,看到的现象是 气体的颜色变深 ,活塞在外力作用下能从 A 处推至 B 处说明了溴 分子间 有间隔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有一定的间隔,溴蒸气是由溴分子构成的,溴分子之间存在 间隔可依据分子之间存在间隔解释此现象 【解答】解:溴蒸气是由溴分子构成的,溴分子之间存在间隔,所以用活塞可以向内推 动当活塞向内推动时,溴蒸气的体积变小了,单位体积内溴分子的个数就增加了,所以 气体的颜色会变得更深 故答案为:气体的颜色变深,分子间有间隔 【点评】结合具体的事例形象逼真地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18用“”和“”分别表示氧原子和汞原子,如图是氧化汞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的 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 A 到 B 变化的实质是 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汞原子 ; 从微观角度解释由 B 到 C 变化的实质是 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 聚集成氧气,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分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由 A 到 B 变化的实质、由 B 到 C 变化的实质 【解答】解: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由 A 到 B 变化的实质是: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 汞原子;由 B 到 C 变化的实质是: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 氧气,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故答案为:氧化汞分子分解成了氧原子和汞原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 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 【点评】此题是对化学反应实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化学变化是分子的分开原子的 重新组合的过程; 19A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A 元素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得 电子变成 Cl (填 离子符合) ,属 非金属 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 ;B 元素的离子结构示意图为:,该离 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 13 个电子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11 【分析】由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知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通过得失电子 可以知道形成离子的情况,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解:A 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17,最外层电子数是 7,大于 4,所以在化学反应 中易得到 1 个电子而带负电荷,是氯离子,符号为:Cl;该元素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 素;B 元素的图示中核内质子数是 13,核外电子数是 10,所以该微粒带有 3 个单位的正电 荷,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总共有 13 个电子 故答为:得;Cl;非金属;3;13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结构示意 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0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能源” (1)从微观角度看:下列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B (填写图示编号) (2)从能源的角度看:电解水产生的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燃烧文字表达式为 氢气+氧气水 属于 化合 反应(填“分解”或“化合” )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水的合成与氢气的燃烧;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文字 表达式 【分析】 (1)根据水分子的构成分析; (2)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据此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1)每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能表示构成水的微粒 的 B (2)氢气燃烧生成了水,文字表达式为:氢气+氧气水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 质,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为:(1)B; (2)氢气+氧气水;(3)化合 【点评】本题考查了水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题干提供的信息进 行 三三. .实验与简答(共实验与简答(共 1010 分)分) 21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 (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 外焰 ; (2)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 预热 ,再加热; (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水平 【考点】加热器皿-酒精灯;测量容器-量筒 【分析】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加热试管中的物质时,为了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加热前应该先预热试管; 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答】解:(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 (2)给试管加热时,都要先要给试管预热,再加热; (3)用量筒量取液体度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故填:外焰;预热;凹液面的最低处 【点评】酒精灯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加热时利用外焰,不仅能使温度升 高的快,而且能够节约能源,要注意理解 12 22小明在实验室做加热硫酸铜晶体试验的过程中,试管炸裂,请你分析一下可能的原 因 (至少两个原因) (1) 试管外壁有水 (2) 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加热过程中试管接触灯芯 【考点】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分析】根据加热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反光背心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焙烧炉焙烧工数字化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电机车修配工转正考核试卷及答案
- 选矿供料工抗压考核试卷及答案
- 轻烃回收装置操作工作业指导书
- 橡胶割胶工作业指导书
- 金属玩具制作工作业指导书
- 施工技术方案编写规范及案例分享
- 幼儿园教师职业培训方案
- 2025年婴幼儿保健护理技术与全程护理要点模拟试题答案及解析
- 硒鼓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心脏猝死教学课件
- 子宫内膜病理课件
- T-CITSA 57-2025 高速公路基础设施主数据标准
- 质量风险预警系统-洞察及研究
-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2024)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星图研究院】2025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湖北省中考数学真题试题(含答案解析)
- 交叠影响域理论视角下的幼儿体育“家园社”协同共育模式研究
- 2025年全国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