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最后的常青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最后的常青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最后的常青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最后的常青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最后的常青藤》同步训练 苏教版必修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的常春藤叶 一、基础考查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饯别(jin) 晦涩(hu)铁栅栏(zh) 浑身解数(xi) B扒手(p) 吱声(z)和稀泥(h) 步履蹒跚(pn) C畜养(x) 寒噤(jn)露马脚(lu) 扪心自问(mn) D顺遂(su) 什锦(sh) 蒸馏水(li) 兵不血刃(xu) 解析:选 A。B 项, “和”应读作“hu” ;C 项, “扪”应读作“mn” ;D 项, “遂”应读作 “su”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般配 一愁莫展 草菅人命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B耐烦 怙恶不悛 不落窠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根茎 挺而走险 流言蜚语 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D暴燥 徒有虚名 莫名其妙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解析:选 B。A 项中“愁”应为“筹” ;C 项中“挺”应为“铤” ;D 项中“燥”应为“躁”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冥冥中似乎有什么使那片叶子不掉下来,_了我过去是多么邪恶。 (2)靠近叶柄的颜色还是深绿的,但是锯齿形的边缘已染上了枯败的黄色,它_挂在 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一根藤枝上面。 (3)医生抓住苏艾瘦小的_的手说, “只要好好护理,你会胜利的。 ” A启示 傲然 颤抖 B启事 傲然 颤动 C启示 毅然 颤动 D启事 毅然 颤抖 解析:选 A。启示:启发提示,使有所领悟。启事:为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 上的文字。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毅然:坚决地;毫不犹豫地。颤抖:发抖;哆嗦。颤 动: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在春游的路上,肖克成总是磨磨蹭蹭的,耽误了大家不少时间,对于这个不速之客,我 们都表现出了极大的不满。 B我们班的李老师对那些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对于这种扶弱济困的举动, 全班同学都很敬佩。 C面对琼珊一直不想面对生活的心态,苏艾是一筹莫展,只好向老贝尔曼求助。 D当听到老贝尔曼因救自己而感染肺炎去世的消息时,琼珊惊得明目张胆,呆坐在那儿。 解析:选 C。A 项, “不速之客”是指没有被邀请而自己前来的客人。B 项, “扶弱济困”是 指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D 项, “明目张胆”是指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苏艾和琼珊相互一谈,发现艺术、饮食、衣着的口味对于她们十分相投,结果便合租下 了那个画室。 B可是每逢我的病人开始盘算有多少辆马车送他出殡的时候,我就得把医药的治疗力量减 少一倍了。 C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钱。 D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意,讽刺地咆哮 了一阵子。 解析:选 C。A 项,主客体颠倒“对于”应放在“艺术”前面。B 项, “减少”不能用倍数。 2 D 项, “不以为意”应为“不以为然。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老贝尔曼是住在楼下底层的一个画家,年纪六十开外,有一把像是米开朗琪罗的摩西雕像 的胡子,从萨蒂尔似的脑袋上顺着小鬼般的身体卷垂下来。贝尔曼在艺术界是个失意的人。 他耍了四十年画笔,仍同艺术女神隔有相当距离,连她的长袍的边缘都没有摸到。他老是 说要画一幅杰作,可是始终没有动手。除了偶尔涂抹一些商业画或广告画以外,几年来没 有什么创作。他替“艺术区”一些雇不起职业模特儿的青年艺术家充当模特儿,挣几个小 钱。他喝杜松子酒总是过量,老是唠唠叨叨地谈着他未来的杰作。此外,他还是个暴躁的 小老头儿,极端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保护楼上两个青年艺术家的看家恶狗。 苏艾在楼下那间灯光暗淡的小屋子里找到了酒气扑人的贝尔曼。角落里的画架上绷着一幅 空白的画布,它在那儿静候杰作的落笔,已经有二十五年了。她把琼珊的想法告诉了他, 又说她多么担心,惟恐那个虚弱的像是枯叶一般的琼珊抓不住她同世界的微弱联系,真会 撒手而去。 老贝尔曼的充血的眼睛老是迎风流泪。他对这种白痴般的想法大不以为然,讽刺地咆哮了 一阵子。 “什么话!”他嚷道, “难道世界上竟有这种傻子,因为可恶的藤叶落掉而想死?我活了一 辈子也没有听到过这种怪事。不,我没有心思替你当那无聊的隐士模特儿。你怎么能让她 脑袋里有这种傻念头呢?唉,可怜的琼珊小姐。 ” “她病得很重,很虚弱, ”苏艾说, “高烧烧得她疑神疑鬼,满脑袋都是稀奇古怪的念头。 好吧,贝尔曼先生,既然你不愿意替我当模特儿,我也不勉强了。我认得你这个可恶的老 老贫嘴。 ” “你真女人气!”贝尔曼嚷道, “谁说我不愿意来着?走吧。我跟你一起去。我已经说了半 天,愿意为你效劳。天哪!像琼珊小姐那样的好人实在不应该在这种地方害病。总有一天, 我要画一幅杰作,那么我们都可以离开这里啦。天哪!是啊。 ” 他们上楼时,琼珊已经睡着了。苏艾把窗帘拉到窗槛上,打手势让贝尔曼到另一间屋子里 去。他们在那儿担心地瞥着窗外的常春藤。接着,他们默默无言地对瞅了一会儿。寒雨夹 着雪花下个不停。贝尔曼穿着一件蓝色的旧衬衫,坐在一口翻转过来权充岩石的铁锅上, 扮作隐居的矿工。 6这段文字从哪些方面塑造了贝尔曼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_ _ 答案:这段文字是从外貌和语言描写两个角度来塑造贝尔曼的形象的。通过外貌描写告诉 我们:贝尔曼是一个其貌不扬、性格暴躁、酗酒成性、落寞潦倒不得志、极具个性、极温 情的老头儿的形象;语言描写则突出了贝尔曼的善良、富有同情心和无私的爱心。 7你觉得贝尔曼是在什么时候开始想到画叶子这个主意的,为什么想到用画画而不是其他 办法挽救琼珊? 答:_ _ 答案:(示例)极有可能是在扮作隐居的矿工期间想到的。他有挽救琼珊的良好愿望,同时 作为一个对艺术苦苦追求了一生的老艺术家,对创作动机、创作素材的出现肯定是相当敏 感的,在看到最后一片常春藤叶子的一瞬间,在扮老矿工静静思索的时候,贝尔曼找到了 灵感,也意识到如果常春藤叶不落,琼珊对活着的信心也将不会轻易丧失,因此他想到了 画画这个绝佳方案。 3 8假如贝尔曼没有死,他的事业会发生变化吗?由此你是怎样认识贝尔曼的死的? 答:_ _ 答案:假如贝尔曼没有死,他也会一举成名的。贝尔曼画叶子这一行为不仅是为友谊而奉 献,也是为艺术而奉献,伟大的人格和厚积薄发的艺术修养使他找到了两者的最佳结合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柔弱的人 俄安东契诃夫 前几天,我曾把孩子的家庭教师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请到我的办公室来。需要结算一下工 钱。 我对她说:“请坐,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让我们算算工钱吧。您也许要用钱,你太拘泥 礼节,自己是不肯开口的呶我们和您讲妥,每月 30 卢布” “40 卢布” “不,30我这里有记载,我一向按 30 付教师的工资的呶,您呆了两个月” “两月零五天” “整两月我这里是这样记的。这就是说,应付您 60 卢布扣除九个星期日实际 上星期日您是不和柯里雅一块儿学习的,只不过游玩还有三个节日”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 “三个节日一并扣除,应扣 12 卢布柯里雅有病四天没学习你只和瓦里雅一人学 习你牙痛三天,我内人准您午饭后歇假12 加 7 得 19,扣除还剩恩41 卢布。对吧?” 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左眼发红,并且眼眶湿润。下巴在颤抖。她神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 擤鼻涕,但一语不发! “新年底,您打碎一个带底碟的配套茶杯,扣除 3 卢布按理茶杯的价钱还高,它是传 家之宝上帝保佑您,我们的财产到处丢失!而后哪,由于您的疏忽,柯里雅爬树撕破 衣服扣除 10 卢布女仆盗走瓦里雅皮鞋一双,也是出于您玩忽职守,您应对一切负 责,您是拿工资的嘛,所以,也就是说,再扣除 5 卢布1 月 9 日您从我这里支取了 9 卢布” “我没支过!”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嗫嚅着。 “可我这里有记载!” “呶那就算这样,也行。 ” “41 减 27 净得 14。 ” 两眼充满泪水,长而修美的小鼻子渗着汗珠。令人怜悯的小姑娘啊! 她用颤抖的声音说道:“有一次我只从您夫人那里支取了 3 卢布再没支过” “是吗?这么说,我这里漏记了!从 14 卢布里再扣除呐,这是您的钱,最可爱的姑娘! 3 卢布3 卢布又 3 卢布1 卢布再加 1 卢布请收下吧!” 我把 11 卢布递给了她她接过去,喃喃地说:“谢谢。 ” 我一跃而起,开始在屋内踱来踱去。憎恶使我不安起来。 “为什么谢谢?”我问。 “为了给钱” “可是我洗劫了你,鬼晓得,这是抢劫!实际上我偷了你的钱!为什么还说谢谢?” “在别处根本一文不给。 ” “不给,怪啦!我和您开玩笑。对您的教训是太残酷了我要把您应得的 80 卢布如数付 4 给您!呐,事先已给您装好在信封里了!可是何至于这样怏怏不快呢?为什么不抗议?为 什么沉默不语?难道生在这个世界口笨嘴拙行吗?难道可以这样软弱吗?” 她苦笑了一下而我却从她脸上的神态看出了一个答案,这就是“可以” 。 我请她对我的残酷教训给予宽恕,接着把使她大为惊奇的 80 卢布递给了她。她羞怯地点了 一下就走出去了 我看着她的背影,沉思着:“在这个世界上做个有权势的强者,原来如此轻而易举!” (卡夫卡文集) 9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在对众多“柔弱的人”发出呼吁:坚强起来吧!勇敢地去维护属于自己的真正利益, 努力地与自己的命运去抗争,成为自己的主人,成为社会的主人! B作者刻画主人公时,是始终抱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的。 C在文章中,我们既看到“强者”趾高气扬、专横跋扈、不近人情、强词夺理、随意地摧 残一个人的心灵的表现,又可以看到天性柔弱的弱者是怎样地忍气吞声和逆来顺受的。 D契诃夫写作的真正意图是为了彰显其“有权势的强者”的“威严”和“威力” 。 E作品中柔弱的人尤丽娅是个诚实的、涉世不深的姑娘,作者夸张地运用软硬兼施、强词 夺理、无中生有等卑劣手段,削减尤丽娅的工资,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写出尤丽娅在被剥 削时的神态。 解析:选 AC。B 项, “始终抱着一种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错误,应该是不仅仅 是同情,而更多的是愤懑和无奈。D 项,真正的写作意图是在于对“柔弱的人”发出坚强 起来的强烈呼吁。E 项, “语言描写”错误,应该是“细节描写” 。 10小说中的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 _ 答案:朴实、腼腆、诚实、忍气吞声、逆来顺受、毫不反抗的弱者形象。她天性柔弱,她 忍气吞声,她步步退让,她不敢反抗,居然还无可奈何、违心地说“谢谢” 。 11文中“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涨红了脸,牵动着衣襟,但一语不发”和“她神 经质地咳嗽起来,擤了擤鼻涕,但一语不发!”两处“一语不发”体现了什么呢? 答:_ _ 答案:两处“一语不发”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软弱和忍辱偷生,文中多处对尤丽娅瓦西 里耶夫娜这个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进行细致的描写,充分刻画了一个朴实、腼腆、诚 实的家庭教师的形象,与文中的“我”的表现呈鲜明对比。 12这篇小说以“柔弱的人”为题,有主题思想、人物塑造、结构方式等多方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