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1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2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3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4页
高中地理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第 2 2 章章 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城市与城市化章末综合测评 (时间 45 分钟,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2016临沂高一检测)某城市东西相距 25 千米,甲、乙、丙、丁分别表示该城市不同 的区域。下图为该城市沿东西方向人口密度与土地价格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 12 题。 【导学号:36460054】 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可能位于( ) A甲区 B乙区 C丙区 D丁区 2若甲、乙、丙、丁为四个功能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区人口密度小,工业区位条件最差 B乙区土地价格高,以仓储和绿地为主 C丙区住宅用地为主,人口密度大 D丁区基础设施完善,土地价格低 【解析】 第 1 题,中心商务区建筑物高大稠密、经济活动繁忙,在城市中土地价格 最高。第 2 题,甲区人口密度小、土地价格低,有利于工业布局;乙区土地价格高,以商 业用地为主;丙区人口密度大,以住宅用地为主;丁区土地价格低,基础设施较差。 【答案】 1.B 2.C 下图为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景观图。读图回答 34 题。 3上图中的功能区类型分别是( ) A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工业区 C住宅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D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4形成该街道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行政因素 2 【解析】 第 3 题,读图分析位于城市中心,是高层建筑物,符合中心商务区的特 征,和有烟囱景观,应为工业区,和中都有绿化带,位于商业区和工业区之间, 应为住宅区。第 4 题,由市中心向外依次为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这是由经济因素决 定的。 【答案】 3.C 4.C 下图为“某城市内部功能分区示意图” 。读图,完成 56 题。 【导学号:36460055】 5在图中,区(CBD)( ) A是城市的生产中心 B常住居民最多 C内部分区明显 D环境质量最差 6是以住宅用地为主的卫星城。造成它们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并不是( ) A与市中心的距离 B自然环境条件 C基础服务设施 D交通通达度 【解析】 第 5 题,区为中心商务区,常住居民不多,大多为流动人口,但内部分 区明显。第 6 题,两地与市中心距离差别不大,但两地自然环境、交通通达度、基础 服务设施的差异可能导致地价差异。 【答案】 5.C 6.A (2013安徽高考)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 78 题。 3 7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8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解析】 第 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2005 年以来,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迅速上升, 说明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应该处于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第 8 题, 读图,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说明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第二产 业就业比重有所提高,但并没有迅速提高,也没有超过第三产业。 【答案】 7.B 8.D 下图是“某城市 1990 年和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 910 题。 【导学号:36460056】 9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 千米附近 B4 千米附近 C8 千米附近 D10 千米附近 10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 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 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 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 【解析】 本题组提供了两条曲线,可以看出距市中心远近人口密度变化的特点。第 9 题, “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 ,即 2010 年大于 1990 年且差值最大。从图中可以看出, 距市中心 6 千米范围内都是 1990 年大于 2010 年;距市中心 6 千米范围以外是 2010 年大于 1990 年,其差值 8 千米附近小于 10 千米附近。故选 D。第 10 题,与 1990 年相比,2010 年该市人口向市中心集中程度明显降低,边缘部分人口密度升高,这是城市化进一步发展 的必然现象,而不是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这一过程会导致地租水平的变化,但与城市 4 等级提高无关,人口分布的变化反映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 D。 【答案】 9.D 10.D 国际上形成了两大类城市化扩容模式,一类是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为代表的 “外延式” ,该模式建筑密度较低,主要在两维空间内扩大城市空间容量;另一类是以日本、 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的“内含式” ,该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 用地下空间。据此回答 1112 题。 【导学号:36460057】 11美、加、澳三国之所以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 B人口密度 C人口数量 D经济发展水平 12若在我国的城市发展中,效仿美、加、澳的模式,追求宽马路、大广场等低密度、 高标准建筑的布局,将会带来的后果是( ) A城市中心区萎缩加剧 B增加就业困难,失业人数增多 C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D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解析】 第 11 题,美、加、澳三国均为地广人稀的国家,人口密度小,所以采用 “外延式”的城市扩容模式。第 12 题,我国土地资源有限,尤其是耕地资源,效仿美、加、 澳模式,势必降低土地资源的利用率,甚至蚕食有限的耕地资源。 【答案】 11.B 12.C 二、非选择题(共 40 分) 13(2016莆田高一检测)下图是 T1T3三个阶段某城市用地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下列问题。(20 分) (1)说出 T2和 T3阶段商业用地的分布特点。 (2)据图总结 T2到 T3阶段工业用地变化趋势并说出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3)T3阶段住宅区出现了明显分化,分析判断甲住宅区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解析】 第(1)题,图示 T2阶段商业用地分布于城市中心;T3阶段商业用地不仅出 现在市中心,而且在城市边缘的交通干线附近也有分布。第(2)题,变化趋势可以通过比较 两图得到,原因主要从经济和环境两个方面回答。第(3)题,住宅区分化一般指高级住宅区 5 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高级住宅区一般位于交通便利、快捷、环境优美、地势高的地区。 【答案】 (1)T2阶段商业用地位于城市几何中心;T3阶段多个新的商业用地出现在交 通干线交会处。 (2)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城市环 境和降低生产成本。 (3)甲处应为高级住宅区。形成原因:位于城市外缘,地势较高,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 向,环境优美且交通便利。 14(2016高昌高一检测)下图是某城市土地利用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20 分) 【导学号:36460058】 (1)市政府计划将传统工业区 A 的工业外迁,在此建立大型文化广场和娱乐休闲之地, 此举是否合理?为什么? (2)该城市的规划是住宅区向东部发展,工业区向西部发展,是否科学?为什么? (3)拟在 B、C 两地中规划一处商业用地,你认为选择在何地?为什么? 【解析】 第(1)题,A 区位于市中心,工业区在此会造成环境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 来很大不便。第(2)题,工业区向西发展交通便利,东部远离工业区则环境质量好。第(3) 题,商业区要接近消费市场并且交通便利。 【答案】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