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心电图基本知识 ppt课件_第1页
u心电图基本知识 ppt课件_第2页
u心电图基本知识 ppt课件_第3页
u心电图基本知识 ppt课件_第4页
u心电图基本知识 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 电 图 彭正禄 【学习目的要求】 1、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 2、掌握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 3、了解正常心电图的产生机理,某些心电 图有关的检查。 临床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的概念 在心脏发生机械收缩之前,首先发生电激 动。电激动沿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下传,使房、 室按序活动产生电变化,形成微弱的心电流, 传到人体表面。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不同部位,利用 心电图机将心脏电变化描记成曲线图,即为心 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 (一)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规律 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表现为细胞膜内 外的电位变化。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1、极化阶段 静息状态 (极化状态):此时不产生电位变化。 极化状态 2、心肌细胞除极 (受刺激): 电偶、电源(正电荷)、电穴(负电荷)。 除极状态 除极状态 3、心肌细胞复极: 复极过程与除 极过程方向相同, 但电偶是电穴在前 ,电源在后,因此 记录的复极波方向 与除极波方向相反 。 (二)影响心脏电位强度的因素 1.与心肌细胞的数量成正比: 2.电极的位置。 3.电极的方位与心肌除极方向所构成的角 度,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 愈小,电位愈弱。 (三)心电向量 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向量(即 具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 。 某一瞬间许许多多大小、方向不同的向 量按照: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 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 减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综合起来形成的瞬 时心电向量叫做心电综合向量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心电向量环、空间向量环 0 0 空间向量环在三个平面上的投影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 与命名 (复习)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窦房结(sinoatrial node, SAN):窦房结位于右心 房的右上后方上腔静脉 入口处 。 结间束(internodal tracts, IT):结间束是窦房结与房 室结之间的传导通路,分 为前、中、后结间束,是 房内的传导组织。 房室结(atrioventricular node,AVN):房室结位 于房间隔的右下后部 。 房室束(希氏束,bundle of His,BH):房室束至室间 隔顶部分为左、右束支 , 分别位于室间隔左、右侧 心内膜下。 心脏起搏传导系统 束支(bundle branch,BB): 左束支( LBB)在室间隔左侧上 中13交界处分为: 左前分支(left anterior fascicle,LAF) 左后分支(left posterior fascicle,LPF) 左间隔分支 右束支 浦肯野纤维(Purkinie fibers,PF):两侧束支在 心室内膜下形成浦肯野 纤维网(PFA)。 典型心电图 、波,- 、-、-段,- 、-间期和点。 1、P波:心房除极波 。 代表左右心房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2、P-R间期: 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 时间,即激动从窦房结传到心室所需要 的时间。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3、QRS波群:代表左右心室肌除极时的电 位变化和时间变化。 R(r)波:即第一个向上的波。 Q(q)波:即R波之前向下的波。 S(s)波:即R波之后向下的波。 R,(r,)波:即S波之后向上的波。 QS波:整个波群完全向下。 注:1、每个波的成立必须是这个波超过基 线,若未超过基线的称为粗钝或切迹。 2、波幅0.5mv,用大写Q,R,S表示 QRS波群的命名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4、ST段:代表心室复极的早期(缓慢复极 )电位变化。其与QRS波的交界点称为J点。 5、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的电位变化 。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成与命名 6、Q-T间期:代表心室除极和复极全过程 所需要的总时间。 7、U波:代表心肌的激后电位。胸导联 V3 最清楚。 8、T-P段:T波结束至下一个心动周期P 波开始的平段。通常作为等电线(基线 )。 三、心电图的导联 导联(1ead)在电子学的原意是导线,指在电 路中连接两点的电线。 心电图导联则是指将两电极置于人体的任何 两点与心电图机相连接,就可描记心电图,这种 放置电极与心电图机连接的线路,称为心电图导 联。其装置包括电极板和导线。 (一) 双极肢体导联 (bipolar limb leads) 双极肢体导联是双极标准导联,反映两肢 体间的电位差变化。有三个: 1标准导联I(标I): 正极置左上肢(+) 负极置右上肢() 2标准导联(标): 正极置左下肢(+) 负极置右上肢() 3标准导联(标): 正极置左下肢(+) 负极置左上肢() 导联:主要反映左室,尤其侧壁的电位变化。 导联:主要反映左室,尤其下壁的电位变化。 导联:主要反映左室,尤其下壁的电位变化。 (二)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augmented unipolar limb leads) 1加压单极右上肢导联(aVR): 右上肢接心电图机正极 (+) 左上肢+左下肢接于负极() 2加压单极左上肢导联(aVL): 左上肢接心电图机正极 (+) 右上肢+左下肢接于负极() 3加压单极左下肢导联(aVF): 左下肢接心电图机正极 (+) 右上肢+左上肢接于负极() 【注:负极(中心电端)的电位接近零,正极处即为实 际电位改变】 aVR:主要反映右心室的电位变化 aVL:主要反映左心室,尤其侧壁的电位变化 aVF:主要反映左心室,尤其下壁的电位变化。 (三)胸导联(chest leads) 常规胸导联是单极心前区导联(unipolar precardial lead)。 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接心电图机负极( ) 胸前不同部位接心电图机正极(+) (三)胸导联 常规探查电极在胸前有6个部位,并可根 据需要增加附加导联。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连线的中心。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临床意义: V1、 V2 反映右心室壁的电位改变。 V3 V4反映左右心室移行处的电位改变。 V5 V6反映左心室壁的电位改变。 (四)其他有关的心电图导联: 1、附加导联 是一种单极心前区导联,作为一般常规导 联的补充。疑后壁心肌梗死时可加作V7、V8、V9 导联,疑右室壁心肌梗死时可加作V3R、V4R、 V5R导联。其正极可根据需要置于: V7-左腋后线V4水平处 V8-左肩胛线V4水平处 V9-后正中线左侧脊柱旁V4水平处 V3R-右胸V3处 V4R-右胸V4处 V5R-右胸V5处 心电图机的导线连接方法 红色右上肢; 黄色左上肢; 绿或蓝色左下肢; 黑色右下肢 白色胸前相应各点。 红黄绿黑白,red-right开始。 2、监护导联 是一种双极导联。多在心脏监护病房,危 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及麻醉中观察心脏情况时使 用。 CL1-正极置于V1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CL5-正极置于V5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CL6-正极置于V6导联的位置上 负极多置于左肩部 每次可选择1或2个导联使用;使用时应注意 避开心脏听诊及必要的治疗部位。 (五)导联定位组 左室侧壁导联组-I、aVL、V6 左室前壁导联组-V4、V5 左室下壁导联组-、aVF 左室后壁导联组-V7、V8、V9 右室导联组-V1、V2、aVR、V3R V5R 左右室过渡区-V3 V4 前间隔导联组-V13 (六)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两极之间的假想连线称导 联轴。方向由负极指向正极。 肢导联的导联轴 将I、II、III导联的导联轴平行移动,使之与 aVR、aVL、aVF的导联轴一并通过坐标图的轴 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