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章 中药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中药、中药制剂和天然药物制剂的概念 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疾病 及保健的动物药、植物药及矿物药。 天然药物:经现代医药体系证明具有一定药理活 性的动物药、植物药及矿物药等。 中药制剂:将饮片加工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 用于临床的药品。 天然药物制剂:将有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加工成 具有一定规格的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二、中药制剂的特点 1.中药制剂的优点 药性持久、性和力缓,尤其适于慢性疾病 的治疗; 疗效多为复方成分综合作用的结果; 中药在治疗疑难杂症、骨科疾病及滋补强壮 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中药制剂原料多为天然物质,毒副作用较小 ,患者较易接受。 2.中药制剂的缺点 相当多中药制剂的药效物质不完全明确,影响 了对工艺合理性的判断及生产规范化的监控, 也影响质量标准的制订; 产品质量标准较低,目前已有标准未能全面反 映产品的内在质量,无法对产品质量作出客 观、全面的评价,最后导致临床疗效的不确定 ; 部分制剂由于生产技术及剂型滞后影响疗效的 发挥; 药材因产地、采收季节、储存条件差异,质量 较难统一和稳定,影响制剂投料、质量控制及 临床疗效。 三、中药剂型的改革 1.中药剂型的改革意义 有效成分不完全明确,制剂工艺比较落后、 服用量大、质量标准水平较低等,影响了中 药制剂的国内外竞争力,也给中药制剂的发 展带来严峻挑战。 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及多学科联合公关,研究 出安全、有效、稳定、质量可控、服用方便 的中药新剂型是中药制剂研究的主要目标。 2.中药剂型的改革原则 坚持中医药特色; 坚持对传统中药剂型的继承和对新剂型的 研究并重; 坚持以临床疗效来评价剂型是改革的金标 准; 坚持剂型改革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学 性。 3.中药剂型的选择原则: 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剂型; 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及生物学性质选择剂型 ; 更加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为原则。 第二节 中药的提取 入药形式 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粗提物全粉 传统剂型多全粉 现代化中药制剂多有效成分、有效部位 一、中药提取物的形式 1.中药的有效成分 起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 ,一般指单一化合物 2.中药的有效部位 起治疗作用的一类或几 类有效成分的混合物 3.中药粗提物 中药提取物经初步的分离、 纯化后制得的含有效成分、辅助成分及无 效成分的混合物。 二、中药材的前处理 1.药材的品质检查 药材鉴定,属真伪鉴别; 药材检查,属优劣鉴定. 2.药材的炮制 将药材净制、切制、炮炙处 理制成一定规格饮片的操作 3.药材的粉碎 根据药材种类、提取及制剂 需要,粉碎成适宜粒度 三、中药的提取方法 提取是指用适宜的溶剂和方 法,最大限度地将药材(或饮片 )中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转移至 提取溶剂中的过程。 (一)煎煮法 是在药材适当粉碎加水浸泡微沸一定时间,提 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方法。 1.工艺流程 饮饮片 饮饮片 浸泡煎煮 汤剂汤剂 浓缩浓缩其他剂剂型 加适 量水 2.煎煮法注意事项 煎煮前,将药材冷浸3060分钟; 煎煮时每次加水量约为药材的68倍;沸腾 后改为文火,每次煎煮12小时,通常煎煮 23次; 适用于对湿热稳定且成分溶于水的药材; 提取成分复杂,杂质较多。 3.常用设备 敞口倾斜式夹层锅。 适合用于小批量生产。 多能提取罐 适用范围: n有效成分溶于水 n对湿、热稳定 n杂质多 n易霉变 (二)浸制法 饮饮片粉碎 置有盖容器中 密闭闭浸泡一定时间时间 收集浸出液 过滤过滤 过滤过滤浸出液 不时搅时搅 拌 压压榨 残汁 静置24h 是将药材置于溶媒中,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一段时 间,提取有效成分的方法。 1.工艺流程 冷浸法:常温下(1525)溶媒中浸 渍。 温浸法:4060溶媒中浸渍。 一次浸渍法:定量溶媒一次浸渍完毕 多次浸渍法:定量溶媒多次浸渍,减小药 渣吸液损失。 2.浸制法注意事项 浸制时间较长,因此不宜用水浸制,多用不同 浓度的乙醇,故浸制过程应密闭; 浸制过程中应加强搅拌,促进溶剂循环,提高 浸出效果; 对热不稳定药材可采用冷浸法; 不适于贵重、有毒及有效成分含量低的药材提 取; 适于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膨胀药材; 重浸制法可减少单次浸渍时药渣吸附浸液所引 起的有效成分的损失。 3.常用设备 不锈钢罐、搪瓷罐及陶瓷罐 (三)渗漉法 将药材粗粉装入渗漉筒中,不断添加浸出溶媒, 由于重力作用使其渗过药粉,从下端出口流出浸出 液,在流动过程中浸出有效成分的方法。 1.工艺流程 饮饮片 粉碎(粗粉 ) 润润湿 装筒 排气泡 浸渍渍 渗漉 渗漉液过滤过滤 浓缩浓缩 至规规定浓浓 度 渗漉 液 加入 溶剂剂 特点: 良好的浓度差,提取完全 省去分离浸出液的时间和操作; 粒度和操作要求高; 不适宜易膨胀、无组织结构的药材提 取。 渗漉具体操作方法 1.润湿 药材6070溶媒 粗粉 湿粉 浸润、搅拌、密闭、膨胀 2.装筒 垫脱脂棉分次装入药材湿粉压平盖滤纸加重物 3.浸提 开活塞加入溶媒排除空气流出液和添加的溶媒倒入筒内 加盖放置浸提2448h 4.渗漉 打开活塞,控制渗漉液流出速度 2.渗漉法注意事项 将药材放入渗漉筒前,先润湿药材,使其 充分膨胀,以免药材在筒内膨胀,造成药 材过紧使渗漉不均匀,润湿时间一般为15 分钟至6小时; 装柱应分次加入,每次应均匀压平,且应 松紧适宜、四周均匀,渗漉筒装粉量一般 不超过筒容积的2/3; 装柱后药材粗粉上部以滤纸等覆盖,防止 加溶剂时药粉浮起,然后打开渗漉筒底部 阀门,自上部缓慢加入溶剂以利气泡排除 ; 渗漉前应浸制2448小时,完成溶质在溶剂 中的溶解、扩散过程; 渗漉速度以1000g药材计,一般为 13ml/min(慢速),35ml/min(快速) ,用48份溶剂完成浸出过程; 初滤液的85%另器保存,续滤液浓缩后与初 滤液合并。 3.常用设备 连续渗漉装置 传统渗漉装置 (四)水蒸气蒸馏法 p是指将药材与水共蒸馏,挥发性成分随水蒸气 馏出,经冷凝后分离挥发油的方法,常用于中 药材中挥发性成分的提取 p适用于具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 ,与水不发生反应,又难溶或不溶于水的化学 成分的提取、分离。如挥发油的提取。 p分为直接加热法、通水蒸气蒸馏法、水上蒸馏 法 (五)超临界流体提取法 1.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SCF) 随着环境温度及压力的变化,任何 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即气相、液相、固 相,三相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共 存的点称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 力称为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 2.超临界流体提取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为非凝缩性高密度流体, 同时具有液态和气态的优点,即粘度小、 扩散系数接近气体,密度接近液体、有很 强的溶解能力,使得超临界流体能够迅速 渗透进入物质的微孔隙,提取速度比液体 快速而有效,尤其是溶解能力可随温度、 压力和极性而变化。 3.CO2 超临界流体提取的特点 (1)CO2超临界流体提取的优点: 萃取温度低,避免热敏性成分的破坏; 无有机溶剂残留,安全性高; 萃取 物中无细菌、霉菌等,具有抗氧化、灭菌 作用,有利于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提 取和分离合二为一,简化工艺流程,生产 效率高; 超临界CO2 纯度高,价廉易 得,可循环使用;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 以改变,一定温度条件下,只要改变压力 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即可提取不同极性的 物质,选择范围广。 (2)超临界流体提取的缺点: 较适用于亲脂性、小分子物质的提取,对 极性及分子量较大成分的提取需加入夹带 剂,且要在较高的压力下进行; 超临界CO2 萃取产物一般是多组分混合物 ,要得到纯度高的化合物单体,必须对萃 取产物进行适宜的精制; 设备较昂贵。 (六)超声波提取法 1.超声波提取原理 u机械效应: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使介质产生振动,强 化介质的扩散与传播。 u空化效应:声压达到增大到一定值使介质内部的微气 泡增大,产生共振腔后突然闭合的现象。 u热效应:介质吸收超声波能量并转为热能,使介质或 药材组织温度升高,从而增大药物的溶解速度。 2.超声波提取特点 不需加热,适于对热敏感物质的提取,而且节省能源 ; 提取效率高,有利于中药资源的充分利用; 溶剂用量少,节约成本; 超声波提取是一个物理过程,在整个浸提过程中无化 学反应发生,不影响大多数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理活性 (七)微波提取法 微波提取原理 利用微波能的强烈热效应提取药材中有效 成分。微波加热时溶剂与药材中偶极分子在微 波电磁场作用下产生瞬时极化,并以2.45亿次 /秒的速度作极性变换运动,从而产生键的振 动、断裂和粒子之间的相互摩擦、碰撞,产生 大量的热量,使有效成分易于溶解于提取溶剂 中,同时,细胞内温度突然升高,连续的高温 使其内部压力超过细胞空间膨胀的能力,从而 导致细胞破裂,细胞内的物质自由流出,加速 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剂中。 2.微波提取的特点 加热快、污染小,但电能消耗大。 (八)仿生提取法 是从生物药剂学的角度,以口服给 药后制剂中有效成分在胃肠道内溶解、被 机体吸收的机制为依据而设计的一种新的 提取方法。 u系指溶剂进入细胞组织溶解其有效成分后 变成浸出液的全部过程。主要供内服,也可 供制备其它制剂。 u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浓度梯度。 u一般药材的浸出过程包括以下相互联系的 几个过程: 1. 浸润、渗透过程 2. 解吸、溶解过程 3. 扩散过程 4. 置换过程 四、浸出过程及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 一)浸出过程 1、浸润 浸润过程系指药材粉粒与浸出溶剂接触后, 浸出溶剂首先附着于粉粒表面使之湿润,然 后通过毛细管和细胞间隙进入细胞组织中的 过程。不能附着于粉粒表面的溶剂无法浸出 药材中有效成分。浸出溶剂能否湿润粉粒表 面取决于二者的界面情况。所以,一般非水 溶剂不易从含水量多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 ,必须先行干燥;而极性溶剂则不易从富含 油脂的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对于这些药材 应先用溶剂脱脂,或榨取油脂,再用水、醇 浸出。 2、溶解 溶剂进入细胞后溶解其可溶性成分,形 成溶液。药材中各成分被溶出的程度决定 于选择的溶剂和被溶出成分的性质。 溶剂进入细胞内溶解可溶性成分的速 度取决于药材的特性和溶剂的特性。一般 疏松药材溶解得快;用乙醇为溶剂比用水 溶解的速度快,因前者穿透能力强。 3、扩散 进入细胞的溶剂溶解了大量可溶性成分后 ,便造成了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此时,细胞内 具有较高的渗透压,从而形成扩散点,不断向 细胞外扩散其溶解的成分,以平衡其渗透压, 而溶剂又不断地进入细胞内,如此反复,直至 达到动态平衡。在此过程中的浓度差是浸出的 动力。浸出成分的扩散速度可用Ficks第一扩散 定律来说明。 扩散速度与药材表面积、浓度梯度、浸出 温度成正比,而与浸出物的分子半径、浸出液 的粘度成反比。 4、置换 浸出的关键在于保持最大的浓度差, 否则D、F、t均失去作用。搅拌或不断更 换新溶剂,以及利用浸出液的相对密度造 成内部对流等都是置换作用,即将粉粒周 围的溶液变稀,增加浓度梯度以利于浸 出。 常见浸出制剂的种类: 1.水浸出性浸出制剂 : 系指在一定条件下,以 水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而制得的浸出制 剂。 2.醇浸出性浸出制剂 : 系指在一定条件下,以 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从药材中浸出有效成分 而制得的浸出制剂。 3.其他浸出制剂:指以上浸出制剂为原料制成的 各种制剂。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软膏剂 等。 浸出制剂的特点 优点: 1.处方中药材的综合成分体现出了药物的综合疗效。 2.浸出制剂中的复方应用,适应了中医辨证论治的需 要。 3.服用量减少。 4.药效一般比较缓和,不良反应小。 缺点: 浸出制剂中由于多种成分共存,有效成分会发生水解、 氧化、沉淀、霉变等理化性质的变化,有时会严重影响 制剂的质量和药效。 1.浸出溶剂(水、乙醇):溶剂的性质与用量对提取 率有较大的影响 2.药材的粉碎粒度:物料越细小,浸出速度越快, 但是粒度过磨也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3.浸出温度:一般浸出温度越高,浸出速度也越快 ,但会达到一定的极限。这与控制步骤有关。 4.浓度梯度 :一般浓度梯度越高,浸出速度越快 ,浸出率也越高。搅拌或强制循环是提高浓度梯 度的有效措施。 5.浸出压力:增加浸提压力对质地坚实的药材有 利。 6.提取时间:浸提时间越长,浸提越完全。但一定 值后有不好影响。 7.提取方法:超声波、流化浸出、电磁场浸出、电 磁振动浸出、脉冲浸出等。 (二)影响浸出的因素 第三节 中药提取物的分离与纯化 一 、提取液的分离 1.沉降分离法:固体与液体之间密度相差 悬殊,且固体含量多、离子较大时采 用。 2.离心分离法:在离心力作用下,利用浸 液中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密度进行分离的 方法。 3.过滤分离法:中药提取液通过多孔介质 时截留固体粒子而实现固液分离。 二、提取物的纯化 1.水提醇沉法与醇提水沉法:利用不同陈芬在 水或乙醇中的不同溶解度达到分离的效果。 2.大孔树脂法:利用高分子聚合物的特殊结构 和选择性吸附将不同分子量的有效成分或有 效部位通过分子筛均等截留在树脂里,再用 适宜溶剂洗脱回收。 3.酸碱法:加入适量酸或碱调节PH,使溶解度 岁PH变化的单体成分溶解或析出。 4.盐析法:加入无机盐至一定浓度,或达到饱 和状态,可使某些成分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 沉淀析出,而与水溶性大的杂质分离。常用 作盐析的无机盐有氯化钠、硫酸钠、硫酸 镁、硫酸铵等。 5.结晶法:利用混合物中不同成分对某种溶 剂溶解度的差异,是其中一种成分以结晶 状态析出的方法。 6.透析法:利用小分子物质在溶液中可通过 半透膜,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 性质,达到分离的方法。 7.澄清剂法:利用一定量的澄清剂降解某些 高分子杂质,加速悬浮粒子的沉降,经过 滤除去沉淀物而获得澄清液。 第四节 中药提取物的浓缩与干燥 一、中药提取液的浓缩 浓缩在沸腾状态下,经传热过程 ,利用气化作用,将挥发性大小不同 的物质进行分离,从液体中除去溶剂 得到浓缩液的工艺操作。 浓缩的手段蒸发、反渗透、超滤 法、膜蒸馏法等。 (一)蒸发(传热)原理 : 沸腾蒸发器效率与生产强度关系: U:生产强度 K:传热系数 r( KJ/ kg ):二次蒸汽的汽化潜能 ; A:蒸发器传热面积;W:蒸发量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1.1.影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1. tm的影响: 提高加热蒸汽压,使tm ; 减压蒸发降低浓缩液的沸点使 tm 溶液的沸点随浓度增加而逐渐升高而使 tm 控制适宜的液层深度。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2.传热系数K的影响 加热管垢层使K降低; 改进蒸发器结构、加快流体流动、减少污垢等 一、影响浓缩效率的因素 3.其它 蒸发面积影响:增大表面积 效数:采用多效蒸发 搅拌 液面蒸气浓度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一)常压蒸发 特点:液体表面压力P 大 ,蒸发需较高温度, 液面浓度高,粘度也增大,因而使液面产生结膜 现象而不利于蒸发,搅拌有利蒸发 应用:耐热物料 2.2.蒸发蒸发方方式与设备式与设备 (二)减压蒸发 原理: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减压抽掉并排除液面上 的空气和蒸汽,以降低其内部压力、使液体沸 点降低而沸腾蒸发的一种操作. 特点: 1.沸点降低,汽化潜能增大(耗能) 2.温度低、速度快 应用:易因热分解失效的成分、有机溶剂的蒸 发,回收 设备:真空浓缩罐、减压蒸馏设备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三)多效蒸发设备: 原理: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低温低压(真空)蒸气含有 的热能与高温高压含有的热能相差很小而汽化热 反而高而设计。 多效蒸发类型: 顺流式:浓缩液浓度依次逐渐加大、蒸汽温度逐渐 降低;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2. 逆流式:稠度加大、温度升高,适合粘度大的药 物。 3. 平流式(并流式):药料与蒸汽走向一致,适宜易从 各效析出结晶的料液.。 4.错流式:蒸气从一效二效三效;药液从二效 三效一效;所以料液最后一效浓缩温度高。 (四)薄膜蒸发:又称薄膜浓缩 原理: 减压条件下使液体形成薄膜而增加了巨大蒸 发表面迅速蒸发的方法 特点 1 .蒸发速度快,受热时间短。 2 .不受料液静压和过热影响,成分 不易被破坏 。 3 .可在常压或减压下持续操作 4 .能将溶液回收重复利用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两种方式: 1. 液体薄膜快速在加热面流动而蒸发; 2. 使药液剧烈沸腾产生大量泡沫,以泡沫内外 表面为蒸发面。 设备:升膜式蒸发器、降膜式蒸发器、刮板器 式薄膜蒸发、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1、升膜式蒸发器 加热室管束长 应用:适用于蒸发量较大、有热敏性、粘度不大 于0.05pas,以及易产生泡沫的药料液。高粘 度、有结晶析出或易结垢的料液不宜选用。 2、降膜式蒸发器 液体重力与蒸汽作用从上到下流动; 应用:粘度大、浓度高药液 二、浓缩方法与设备 3、刮板式薄膜蒸发器 刮板转子将药液刮涂成薄膜进行蒸发的高效浓缩设 备。 应用:易起泡、易结垢的药液 4、离心式薄膜蒸发器 原理: 药液经离心分离、分散成薄膜而蒸发 。 料液锥形盘传热面中央高速离心分散 成膜 蒸发 应用:中药提取物、抗生素、生化制品 蒸发方式 敞口倾倒式夹层蒸锅 罐真空浓缩 减压三效蒸发 常压蒸发 减压蒸发 薄膜蒸发减压压蒸发发 多效蒸发发 旋转薄膜蒸发器 (二)蒸馏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是蒸馏将溶液进行浓缩的 同时回收溶剂。生产中多为减压蒸馏,可 降低蒸馏温度。 (三)反渗透浓缩 高于溶液渗透压的压力下,借助反渗透膜只 允许水分子透过的截留作用,将水分从溶 液中分离出去,从而达到浓缩溶液的目 的。 二、中药浸膏的干燥与设备 干燥利用热能将湿物料中的湿分( 水分或其他溶剂)气化除去而获得 干燥物的工艺操作。 增强提取物稳定性,有利于贮存; 有利于控制原料及制剂规格; 有利于制剂的制备。 (一)物料中所含水分(一)物料中所含水分 性质性质 1.结晶水: 化学结合水,除去结晶水在药剂化学结合水,除去结晶水在药剂 学中不视为干燥过程学中不视为干燥过程 2. 结合水: 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和细胞中的存在于细小毛细管中和细胞中的 水分水分, ,结合力强结合力强, ,难除去难除去 3.非结合水: 润湿、粗大毛细管、物料孔隙中润湿、粗大毛细管、物料孔隙中 的水份的水份, , 结合力弱结合力弱, ,易除去易除去 一、干燥的原理 一、干燥的原理 4. 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 物料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相物料与一定温度、湿度的空气相 接触,会发生排出水分或吸收水接触,会发生排出水分或吸收水 分的过程。直到处于动态平衡状分的过程。直到处于动态平衡状 态时所含的一定量的水分称为平态时所含的一定量的水分称为平 衡水分。其与物料性质空气状态衡水分。其与物料性质空气状态 有关。有关。 自由水包括全部非结合水和部分自由水包括全部非结合水和部分 结合水。结合水。 干燥过程中可除去自由水干燥过程中可除去自由水, ,不能不能 除去平衡水除去平衡水. . (二)干燥速率与干燥速率曲线 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干燥速率:单位时间内,在单位干燥面积上被干 燥物料中水分的汽化量。燥物料中水分的汽化量。 可用下式微分形式表示可用下式微分形式表示 U= U= dd /s /s dtdt U U为干燥速率,为干燥速率,S S为干燥面积,为干燥面积, 为气化水分量为气化水分量 t t为干燥时间为干燥时间 一、干燥的原理 物料干燥过程是被气 化的水分连续进行内 部扩散和表面气化的 过程 干燥速率取决于内部 扩散和表面气化速率 ,可以用如图干燥速 率曲线来表示 等速阶段:发生在干燥的 初期,此时物料内部扩散 速率大于表面气化速率, 此时干燥速率主要由表面 气化速率决定,出现等速 现象。 降速阶段:发生在干燥的 中后期,此时物料内部扩 散速率小于表面气化速率 ,物料没有足够水分满足 表面气化的需要,出现降 速现象。 (一)(一)被干燥物料的性质被干燥物料的性质:是影响干燥速率的主要 因素 湿物料的形状大小 料层厚薄; 物料水分结合方式、含水量; 物料性状 二、影响干燥的因素 (二)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二)干燥介质的温度、湿度与流速: : 相对提高温度通过加快蒸发速度使干燥速 率加快 降低有限空间相对湿度可提高干燥效率( 除湿机、排风、吸湿机) 加大空气流速通过减小气膜厚度降度表面 汽化阻力加快干燥速率 (三)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三)干燥速度与干燥方法 干燥速度:不宜过快,太块:易使表面假干 现象 干燥方法: 静态干燥要逐渐升温,否则易出现结壳、假 干现象 动态干燥, 大大增加其暴露面积,有利于干 燥效率(必须供给足够热能) (四)压力(四)压力: :压力与蒸发量成反比压力与蒸发量成反比 减压干燥优点: 改善蒸发、加快干燥; 降低干燥温度,加快蒸发速度 产品疏松 易碎 质量稳定 三、干燥方法与设备 1.烘干法 2.减压干燥法 3.喷雾干燥法(动态) 4.沸腾干燥法(动态) 5.冷冻干燥法 6.红外干燥法 7.微波干燥法 8.其他 ( (一一) ) 烘干法烘干法 是将湿物料摊放在烘盘内,利用热的干燥 气流使湿物料水分气化。 特点:适用范围广,干燥速度较慢 应用:各类物料干燥 干热灭菌、 设备:烘箱、烘房(生产) ( (二二) )减压干燥减压干燥 ( (真空干燥真空干燥) )法法: : 它是在密闭的容器中抽去空气减压而进行 干燥的一种方法 特点:干燥温度低,速度快,产品成松脆的海 绵状,易粉碎 。 但生产能力小。 应用:热敏性物料或高温下易氧化物料; 排出气体有使用价值需回收利用、有毒害, 有燃烧性的物料 (三)喷雾干燥法(三)喷雾干燥法 它是将液态物料浓缩至适宜的密度后,使 雾化成细小雾滴,与一定流速的热气流进 行热交换,使水分迅速蒸发,物料干燥成 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方法 特点:动态、瞬间干燥 ,粉粒疏松,溶解性好 应用:热敏性物料 、微囊制备、成型制剂 (四)沸腾干燥(流床干燥)法(四)沸腾干燥(流床干燥)法: : 它是利用热空气流使湿颗粒悬浮,呈流态 化,热空气在湿颗粒间通过,在动态下进 行热交换,带走水气而达到干燥的方法 特点:速度快、热利用率高、产品外观好 应用:湿粒性物料:片剂、颗粒剂 、水丸、 微丸的干燥。 (五)冷冻干燥法(升华干燥)法(五)冷冻干燥法(升华干燥)法: : 是将被干燥液体物料冷冻成固体,在低温 减压条件下利用冰的升华性能,使物料低 温脱水达到干燥目的的方法。 特点: 物料在高度真空,低温条件下干燥;干 燥品多孔疏松,易于溶解,含水量低1%-3%; 可 长期储存 应用:避免高温分解变质、极不耐热物品, 如抗生素,血浆,血清(青霉素,天花粉) (六)红外线干燥法(六)红外线干燥法: : 是利用红外线辐射器产生的电磁波被含水 物料吸收后,直接转变为热能,使物料中 水分气化而干燥的一种方法。 特点:干燥速率高较热风干燥高约10倍 应用:热敏性药物、溶点低、吸湿性强、物 体表层的干燥 (七)微波干燥法(七)微波干燥法 是把物料置于高频高变电场内,从物料内 部均匀加热,迅速干燥的一种方法 特点:干燥由物料内部向外,热效率高、 产品外观好兼有灭菌作用(2450MHZ)。 应用:利用微波穿透力强用于饮片、蜜 丸、水丸、袋泡茶等。 ( (八八) ) 其他其他: : 1.1.鼓式干燥法鼓式干燥法 湿物料蘸附在被加热的金属转鼓上 热传 导方式提供汽化所需热量干燥物料。 适用:浓缩药液及粘稠液体的干燥 浸膏的 干燥 设备:单鼓式薄膜干燥器,双鼓式薄膜干燥 器 2 2. .带式干燥法带式干燥法: : 湿物料平铺在传送带上传送入箱内 ,经箱 内干热气流或红外线、微波干燥物料后传 送出干燥箱外。 应用: 药材饮片生产、易结块物料、茶剂 干燥灭菌等湿固体物料 3.3.吸湿干燥法吸湿干燥法: : 置干燥器中加干燥剂吸湿而使物体干燥 。 设备:干燥器(真空,常压)、电子吸湿干燥 机。 减压干燥 喷雾干燥 冷冻干燥 第五节 浸出制剂 汤剂 酒剂 酊剂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煎膏剂 一、汤 剂 汤剂(decoction):指中药材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制 成的液体剂型,亦称汤液。 类型: (1)煮剂 (2)煎剂 (3)煮散 (4)沸水泡药 用途: 内服(口服) 外用(洗浴、熏蒸、含漱用) 汤剂的特点 适应中医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 制备简单易行,溶媒来源广,价格低廉; 多为复方,充分发挥药多种成分的综合疗效和特点; 具备液体制剂的特点,即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 汤剂所含成分相当复杂,是真溶液、胶体、混悬和乳浊 液的混合液; 受溶媒的限制,有些脂溶性成分和难溶性成分煎出不完 全,而且病人自制,质量不易保证和统一; 须临时煎制,使用和携带不变,易霉变; 口服体积大,味苦等缺点。 汤剂的制备方法 制备制备 方法方法 1 2 3 4 5 煎器的选择:砂锅、陶器、搪瓷、不锈钢 药材的加水量:药材量的510倍 饮片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煎煮次数 药材的加工:切制成饮片或粗颗粒 药物的加入顺序与特别处理 饮片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煎煮次数 浸泡:冷水室温2030min(花、叶茎),60min(根、 根茎、果实、种子) 煎煮次数:23次 火候:武火(未沸前)文火(沸后) 煎煮时间:一般头煎2025min,二煎1520min 解表药头煎1015min,二煎10min 滋补药头煎3040min,二煎2530min 服药法 服药温度 温服、冷服、热服 服药时间 一般在早晚各服一次或在两餐之间服 服药剂量 分服、顿服 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麻杏石甘汤 【处方】麻黄 6g; 杏仁 9g; 生石膏 24g; 甘草 6g 【制备】先将生石膏加水250ml,煎煮 40min,加入其余药物煎煮30min,过滤取 其药液;药渣加水200ml,煎煮20min,过 滤取其药液,合并两次药液既得。 中药合剂:指中药材经提取、浓缩而制成的内 服液体剂型。又称浓煎剂,属于汤剂改进的剂 型。 协定处方、浸出方法多样、可适量加防腐剂与 矫味剂、便于服用携带和储存。 汤剂改革的探讨: 处方、工艺、分发形式等的改革 二、合剂与口服液 合剂(mixture)与口服液(oral liquid) :饮用水或其他溶剂,采用适宜的方法提 取制成的口服液体制剂。单剂量包装称为口 服液。合剂特点: 可大批量生产,应 用方便;经浓缩后单剂量包装,服用剂 量小、计量准确,便于携带,贮存; 适 量加入防腐剂,并经灭菌后质量稳定; 但不能像汤剂一样随症加减,不能代替汤 剂。 小青龙合剂 【处方】麻黄125g;桂枝125g;白芍125g; 干姜125g;细辛62g;法半夏188g;五味子125g; 甘草(蜜炙)125g。 【制备】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 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 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 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 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O), 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 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 至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桂枝挥发油, 搅匀,即得。 三、酒 剂 酒剂(medicinal liquor):指药材用 蒸馏酒浸取的澄清的液体制剂,又名药 酒。药酒可供内服或外用,为矫味着色可 加适量糖或蜂蜜或着色剂。 制备方法:(1)冷浸法 (2)热浸法 (3)渗漉法 (4)回流提取法 注意事项:澄清度 蒸馏酒浓度 舒筋活络酒 【处方】木瓜45g 桑寄生75g 玉竹240g 续断30g 川牛膝90g 当归45g 川芎60g 红花45g 独活30g 羌活30g 防风60g 白术90g 蚕砂60g 红曲180g 甘草30g 【制法】上十五味,除红曲外,其余木瓜等十四 味粉碎成粗粉,然后加入红曲;另取红糖555g, 溶解于白酒11100g中,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 的渗漉法(附录O),用红糖酒作溶剂,浸渍 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 集漉液,静置,滤过,即得。 三、酊剂(TINCTURE) 定义:酊剂系指药物用规定浓度乙醇浸出或溶解 而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 成。可供内服或外用。 质量要求:含有毒剧药品(药材)的酊剂,每 100ml相当10g; 其它酊剂每100ml相当原药物20g。 制备与储藏注意: 选择适宜乙醇浓度,最低浓度 为30% ;久贮发生沉淀,可过滤除去,调整乙醇 含量和有效成分含量至规定标准,仍可使用。 酊剂的制备方法: 溶解法 按处方称取药物,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溶解至需要量, 即得。适用于制备化学药物及少数的中药酊剂。 稀释法 以药物的流浸膏或浸膏为原料,加入规定浓度的乙醇稀 释至需要量,混合后静置至澄明,分取上清液,残液滤 过,合并即得。 浸渍法 常用冷浸法 渗漉法 制备酊剂较常用的方法 举例:颠茄酊 取颠茄草粗粉1000g,按渗滤法用85乙醇作溶剂,浸渍48h后, 以13ml/min的速度渗漉,收集初滤液约3000ml,另器保存; 继续渗漉,续漉液作下次渗漉溶剂用,至生物碱完全渗出; 将初滤液在60减压回收乙醇,放至室温,分离除去叶绿素、 滤过,滤液在60-70蒸发至稠膏状,加10倍量的乙醇,搅拌均匀 ,静置,待沉淀完全,吸取上清液,在60减压回收乙醇后,浓 缩至稠膏状。 测定生物碱的含量后,加85乙醇适量,并用水稀释,使含生物 碱和乙醇量均符合规定,静置,澄清后滤过,即得。 注 解 制备过程中,温度的控制极为重要,如温度过高、时间过 久,由于颠茄草的部分左旋体茛菪碱会发生消旋作用,变 为含有等量的左旋及右旋的混合物(外消旋体即阿托品) ,使原有的药效降低。易发生消旋作用的温度为60以上 ,因此工艺中乙醇回收等操作,宜控制在60左右。 颠茄酊的制备,是用颠茄草的浸膏,测定含量后,直接稀 释成成品的方法。该方法的应用较好地控制了成品的含量 和澄明度。 初滤液中的叶绿素在除醇后去除,使制得的酊剂用水稀释 时能得到较澄清的液体。 除叶绿素后的浓缩液已不含乙醇,此时水中难溶性杂质可 大部分沉淀滤除,可突出生物碱的作用,也减轻了含量测 定时乳化现象,利于含量测定。 远志酊 【处方】远志流浸膏200ml; 60乙醇1000ml 【制法】取远志流浸膏200ml,加60乙 醇使成1000ml,混合后,静置,滤过,即 得。 五、流浸膏剂 流浸膏剂(fluid extracts) 系指药材用适宜的溶剂提取,蒸去部分溶剂,调整 浓度至规定标准而制成的液体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有药材1g。 制备流浸膏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少数以水 为溶剂。若以水为溶剂,成品应酌加2025%的乙醇 作防腐剂。 流浸膏剂很少作为制剂服用,一般常用 于配制合剂、酊剂、糖浆剂、丸剂等。 可也作其他制剂的原料。 流浸膏剂,一般用渗漉法制备。 其制备过程主要有浸渍、渗漉、浓缩及 调整含量4个步骤。 所用溶剂的数量,一般为药材量的48 倍。若原料含有油脂应先脱脂,再进行 浸提 远志流浸膏 取远志中粉,照渗漉法,用60乙醇作溶剂, 浸渍24小时,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 ,收集初漉液850ml,另器保存, 继续渗漉,俟有效成分完全漉出,收集续漉液 ,在60以下浓缩至稠膏状, 加入初漉液,混合后滴加浓氨试液适量使微显 碱性,并有氨臭,用60%乙醇稀释使成1000ml ,静置,俟澄清,滤过,即得 当归流浸膏 【处方】当归粗粉1000g; 70乙醇适量 【制备】取当归粗粉1000g,照流浸膏剂与浸膏 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O),用70乙醇作 溶剂,浸渍48小时,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 850ml,另器保存,继续渗漉,至漉液近无色或 微黄色为止,收集续漉液,在60以下浓缩至 稠膏状,加入初漉液850ml,混合,用70乙醇 稀释至1000ml,静置数日,滤过,即得。 六、 浸膏剂(EXTRACTS) 系指药材用适宜溶剂提取,蒸去全部溶剂 ,调整至规定标准所制成的膏状或粉状的 固体制剂。 除另有规定外,浸膏剂每1g相当于原药材 25g。 浸膏剂可用于制备酊剂、流浸膏剂、丸 剂、片剂、软膏剂、栓剂等。 按干燥程度浸膏剂可分为稠浸膏和干浸 膏。稠浸膏含水量约为1520%,干浸膏 含量约为5%。 浸膏剂可用煎煮法和渗漉法制备。 浸膏剂应密闭于阴凉处保存。 甘草浸膏 取甘草,润透,切片,加水煎煮三次,每 次2小时,合并煎液,放置过夜使沉淀 取上清液浓缩至稠膏状,取出适量,测定 甘草酸含量 调节使符合规定,即得。 刺五加浸膏 【处方】刺五加1000g 【制法】取刺五加1000g,粉碎成粗粉,加7倍 量的75%乙醇,连续回流提取12小时,滤过, 滤液回收乙醇,浓缩成浸膏40g(醇浸膏), 即得。 七、煎膏剂 煎膏剂(electuary):系指中药材 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糖或炼 蜜制成的稠厚半流体状制剂,亦称 膏滋。 特点:膏滋味甜、可口,服用方 便、易于贮存,膏滋以滋补为主, 兼有缓慢的治疗作用。 举例:益母草膏、二冬膏、秋梨膏 二冬膏 【处方】 天冬 500g 麦冬 500g 【制法】 以上二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 次3 小时,第二、三次各2 小时,合并 煎 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1 1.25(80)的清膏。每100g清膏加炼蜜 50g, 混匀,即得。 第六节 中药成方制剂 一、丸剂 (一)丸剂的含义与分类 1.丸剂的含义 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加适宜的 黏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2.丸剂的分类 (1)按制备方法分类: 塑制丸;泛制丸 ; 滴制丸 (2)按赋形剂分类:水丸、蜜丸、糊丸、蜡 丸、浓缩丸 (二)传统丸剂 u水丸系将药材细粉用冷开水(或黄洒、醋、药汁 等)粘合制成的丸剂。水丸较蜜丸崩解、溶散快 ,吸收、作用快,易于吞服和储藏,适用于多种 疾病。 u蜜丸是药材细粉以蜂蜜为粘合剂制成的丸剂。有 柔软滋润,作用缓和而持久。并有补益和矫味作 用的特点,适用于慢性疾病及需滋补的虚弱忠者 ,需长期服用。此外,传统制剂中常将含有芳香 和易挥发成分等不宜久煎的药物,做成蜜丸 u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 成的丸剂。其崩解、溶散、吸收、作用较蜜 丸快,但逊于水丸,易吞服和储藏,多用于 补益药。 u浓缩丸系指配方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的清膏 或浸膏,与适宜的辅料或配方中部分药材细 粉以水或蜂蜜、蜂蜜和水为粘合剂制成的 丸剂。与传统丸剂比较,由于是以配方药材 提取物制剂,其体积减少,具有服用量小而 含药最大,易吞服、吸收,作用快,携带与 运输均方便等优点,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u糊丸是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的丸剂。质地坚硬,崩解、溶散迟缓。内服 后,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药物对胃肠道 的刺激。因此一些带有刺激性或毒性较大的 药物要求在体内缓慢吸收,常制成糊丸。 u蜡丸是药材细用熔化后蜂蜡作粘合剂制成的 丸剂。它是丸剂中崩解、吸收最为缓慢的剂 型,含刺激性或毒性大的药物较多的,该方 剂多制成蜡丸。 (三)中药微丸剂 以药物提取剂为原料加适宜的黏合剂或其他辅 料制成直径小于2.5mm的球形或类球形的一类 制剂。中药微丸剂是在传统中药丸剂基础上 结合现代制剂技术发展起来的现代丸剂。 1.中药微丸的特点 有效成分高度富集; 可根据临床需要制成缓控释制剂;杂质 含量低,药物稳定性好;生物利用度高。 2.制备方法及设备 离心造丸法、挤出滚圆 法、流化制丸法、液中制丸法 葛根芩连微丸 【处方】葛根1000g黄芩375g黄连375g炙甘草250g 【制法】以上四味,取黄芩、黄连,照流浸膏剂与浸 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 O),分别用50%乙醇 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漉液,回收 乙醇,并适当浓 缩;葛根加水先煎30分钟,再加 入黄芩、黄连药渣及甘草,继续煎煮二次,每次1.5 小时, 合并煎液,滤过,滤液适当浓缩,加入上 述浓缩液,继续浓缩成稠膏,减压低温干燥, 粉 碎成最细粉,以乙醇为湿润剂,机制泛微丸,得 300g,过筛,于60以下干燥,即得。 (四)中药滴丸 是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固体基质加热熔 融混匀后滴入冷凝剂中制得的中药小丸。 特点: 根据处方设计可达到速效、长效、高效; 可控制药物释放部位及多途径给药; 设备简单,无粉尘飞扬,有利于劳动保护 等 复方丹参滴丸 【处方】 丹参 三七 冰片 【制法】以上三味,丹参、三七加水煎煮, 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加入乙醇,静置使沉 淀,取上清液,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备 用;冰片研细。取聚乙 二醇适量,加热使 熔融,加入上述稠膏和冰片细粉,混匀,滴 入冷却的液体石蜡中, 制成滴丸,或包薄 膜衣,即得。 二、中药片剂 中药片剂系指提取物或饮片细粉或提 取物加饮片细粉,与适宜辅料混合后压制 而成的圆片状或异形片状固体制剂。 1.中药片剂的种类 提纯片 全浸膏片 半浸膏片 全粉片 2.制备方法 中药片剂与化学药物片剂制 备方法基本相同,如粉碎、提取、精 制、浓缩等之后,才能获得中间体。 牛黄消炎片 【处方】人工牛黄4.8g;珍珠母9.6g;蟾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应急安全培训软件课件
- 应急与安全培训演练总结课件
- 秋季腹泻自然病程规律与预后影响因素
- 购买电子产品合同(标准版)
- 中策职业学校钱塘学校钱塘校区设备项目网络攻防实训室项目(一期)招标文件
- 2025年法律硕士测试卷含完整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基础信息数据标准
- 养老院事故灾难应急预案范文(35篇)
- 2025年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生态修复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多方计算技术深度分析与市场前景展望报告001
- 胡蜂蛰伤培训课件
- JJF 2215-2025 移动源排放颗粒物数量检测仪校准规范
- 2025年天津市中考英语试卷(含标准答案)
- 智慧审计数字化场景DeepSeek+AI智算一体机设计方案
- 机械清扫队管理制度
- 第16课《田忌赛马》课件
- 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2025公需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解读与高质量发展》20学时题库及答案
- 普洱茶考试题及答案
- 节目演出安全协议书
- 酒店物件赔偿协议书
- 职业技能考评员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