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教学浅谈古诗词教学浅谈 古诗词教学值得研究,本文就古诗词教学作一探讨。 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诗经楚辞,唐诗宋 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 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 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 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 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 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它 带着雷霆之声走进了小学古诗教学改革的课堂。如何让小 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题以新的生命力,是摆 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 得研究、探讨与实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 ”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 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具体要 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 情感,领悟内容。 ”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 160 篇。因 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 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都给予格外重视。小学语文 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 宝贵遗产。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 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包含 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 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 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 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 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 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 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 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如何达到上述教 学目标呢?使古诗的教学充满灵秀之美呢?我们当以诵读为 重点,以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悟,感受情和美,进而学以致 用,使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重新焕发。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 ”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 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 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词 中的修辞对仗、声调平仄,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律美。 诵读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课堂学习中,重在诵读古诗词。 “诗是有声的画” 。在 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 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 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感情、 读出韵味。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 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 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 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 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 感。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是一 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 想火花的碰撞。诵读,就得让学生的感情飞扬。叶圣陶先 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 , “激昂处送它个激昂,委 婉处还它个委婉”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灵感,读出音 韵美。还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 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 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 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 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 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虽然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但时间毕竟有限。 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 实践活动。如开展“每天一诗” 、或“每周两诗”活动,一 学期至少背 30 首诗词,而且,我们拓增古诗词背诵的篇目, 学生可自由背诵课标要求之外的自己喜欢的古诗,不 设上限。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大赛” 、 “古诗词接力赛” 、 “古诗擂台赛” 让古诗的吟诵声充满校园,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采。 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韵律美、意境美,对语言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 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热爱。 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 为之神往。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 触人思、怡人情。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 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那么怎样使学生进入意境 呢? 那么怎么扣?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赏析诗的语言。 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 ,让学生先理解 “生”的本义是“产生” 。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 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 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 ”让学生 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当学生欣赏 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 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 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 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 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 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教“遥看瀑布挂前川”时,也用 这个方法赏析“挂”字。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 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 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 “过” “入” “满”等字 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 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了春天到了,还 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 来了。 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 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急剧而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再想 象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理解 体会“飞流” 、 “直下”的浩大声势。 在教学“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时,抓住一个“疑” 字发问:诗人为什么会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呢?让学生 联系上文进行讨论,学生就会产生瀑布从极高处倾泻直下 的表象。可现实中“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怀疑 而已。像这样的写法在李白的诗中不止一首,再让学生联 系旧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强化理解,让学 生体会,诗人这种以假还真的写法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 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美”之所在。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 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 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 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 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 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 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 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 。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 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 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 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 “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 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 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 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又如: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 ,诗人并没有正面 渲染离情别意, 只写了在烟花迷人的季节,故人的孤舟已在碧天绿水 间消失,自己还在黄鹤楼头凭栏目送,只看见滚滚江水流 向天际。如何体会到诗人洋溢在字里行间“黯然”的心境? 学生理解诗意后,我们可以用阳关三叠配曲,大家闭 目倾听古筝曲,边想象诗人分别情景,一波三折的旋律, 舒缓而又委婉的节奏,适度的起伏,犹如流水在低回、在 哀叹。渐渐的,在音乐的包围中,学生被打动了,他们的 情感随着音乐一起流淌。这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文字中 蕴涵的离别情在音乐声里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深深的 沉浸于自己的朗读之中。 又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 低各不同。 ”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 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 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 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 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们 可以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 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 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 义。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 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 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 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接着开展 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 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提倡:“学以致用” 。叶老也指出:“理解是必要的, 但是理解之后,必须加强运用。 ”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 虽似乎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但应是古诗教学的延续。让 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 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作文的练习中真正感 受到写作的独特乐趣,领略语言的美感,对于整个语文教 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 诗文源于生活,当然可还于生活。我们还可以据时、 节气等定时开展“最美诗篇”朗诵会。根据节假日及季节、 节气等开展诵诗活动,如国庆节让孩子搜集抄录古今以爱 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举办“爱我中华,卫我国土”的诗 歌朗诵会,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 根据孩子爱看电视剧三国演义 ,让他们背有关三国的诗 词,于是赤壁怀古念奴娇 观沧海 借箭等从他 们口中流出。元宵节背青玉案元夕 ,母亲节背游子 吟 ,春季背咏柳 、 元日 、 忆江南 、 春夜喜雨 , 夏季背小池 、 四时田园杂兴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秋天背山行 、 秋夕 、 水调歌头 、 月下独酌 ,冬天 背别董大 、 雪 、 梅花 、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 咏 寒松等,也可让让他们诵诗接龙,开展诵诗擂台赛,抢 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活动。书声琅琅,文以载道。一代 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 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 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 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 成为孩子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2031年中国视频采集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2026-2031年中国互联网+智能控制器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临床试验用药品销毁记录表
- 初中留学面试主题研究报告
- 造纸生产线节能改造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
- 加强建筑抗风性能的老旧小区加固措施
- 船舶产业园项目节能评估报告
- 装配式建筑项目构件调度与资源优化研究
-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及实施方法论分享
- 纸浆生产线升级改造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东方航空民航招飞英语试题及答案
- 粘花瓣绘梦想-小学美术课件
- 酒吧店长岗位职责与客户关系
- 校医室管理制度
- 购物中心招商培训课件
- QC/T 1206.1-2024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热管理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
- 财务总监招聘笔试题与参考答案(某大型国企)2025年
-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数学试卷
- 人民医院附属楼康养公寓装修设计任务书
- 挡土墙施工合同
- 课件:《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第十一讲 中华一家与中华民族格局底定(清前中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