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必备】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3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_第1页
【高考必备】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3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_第2页
【高考必备】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3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_第3页
【高考必备】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3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_第4页
【高考必备】语文人教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2.3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雨辋川庄作 旅夜书怀 新城道中(其一) 扬州慢 长相思 “白鹭翩飞,黄鹂鸣啭”的清丽,蕴含着王维隐居生活的宁静;“星垂 平野,月涌大江”的雄浑,反衬着杜甫漂泊生涯的孤独;“野桃含笑,溪 柳自摇”的秀美,洋溢着苏轼闲来山行的怡情;“废池乔木,荠麦青青” 的颓败,抒写着姜夔面对兵燹后的扬州的哀痛;“山水程程,风雪更更 ”的苍凉,则浸透了纳兰性德远赴边塞军旅途中的悠悠乡情。情由 景生,景由情现,一切景语莫不含带作者之情。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此读诗至理也。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1.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诗、画成就都 很高,被苏轼赞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 以山水诗成就为最。 辋川庄,即王维在辋川的宅第,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 居之地。唐代安史之乱后,社会急剧变化,朝政混乱,王维厌倦官场 生活,晚年曾经在此隐居,“居常蔬食,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彩”, 信奉佛教,寻访山林,过着怡然自得的生活。表现隐居山林、脱离 尘俗志趣的积雨辋川庄作即作于此时。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2.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 堂。四月,严武去世,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人由成都乘舟东 下,经渝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重庆忠县)。旅夜书怀即为途 中所作。 3.新城道中(其一)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二月,苏轼视察 杭州属县,自富阳赴新城(今浙江富阳新登)途中。诗人沿途看到山 岭白云缭绕,树梢朝阳悬挂,野桃笑脸迎人,溪柳摇曳多姿,溪水清澈 见底心中无限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4.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 诗词作家。其词作多记游咏物,抒写个人身世及离别相思,情真意 切,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隽。 扬州慢写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至日,词前的小序对写 作时间、地点及写作动因均做了交代。姜夔因路过扬州,目睹了遭 战争洗劫后扬州的萧条景象,抚今追昔,抒写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 念和对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5.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大学士明 珠之子。清词三大家之一。长相思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 词人随康熙帝出巡山海关外的途中。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1.注字音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2.写汉字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3.解词义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4.解多义 新课助读自主梳理 5.积名句 (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2)(2015山东高考)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 情。 (3)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苏轼新城道中(其一) )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姜夔扬州慢)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1.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译文: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月随波涌,大江滚滚向东流 去。 点评: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平野地上江道宽 直,水流无阻,月色又把江水与天色连成一片,月逐潮涌。“垂”“涌” 二字极富个性化,把平原星夜和江流朗月,表现得极为逼真。诗人 以乐景写哀情,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 了反衬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2.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 译文:矮矮的竹篱旁,野桃花点头含笑;清清的沙溪边,柳条轻舞多 情。 点评:前句以“野桃含笑”这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反映出野生 的桃树鲜花绽开的情景,而以“竹篱短”三字侧面烘托“野桃”高过竹 篱。后句写溪边柳的枝条在春风吹拂下摇曳多姿,翩翩起舞。这样 便写活了“野桃”“溪柳”,使山村自然景物充满了勃勃生机,洋溢着欢 快的气氛。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3.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译文:经过昔日繁华的扬州一带,全是青青的野生麦子。 点评:词人只用十个字就概括了扬州浩劫之后的荒凉。一方面用 “春风十里”和上句的“竹西佳处”相呼应,铺叙昔日扬州的繁华,反衬 今日扬州的荒凉;另一方面,用“尽荠麦青青”铺写荒凉景象,一个“尽 ”字,以夸张手法突出今日扬州萧条的景象。同时“荠麦青青”的情 景又和诗经黍离中的“彼黍离离”相吻合,从而真切地表达出 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含义丰富。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4.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译文:二十四桥仍然存在,水波荡漾,清冷的月亮悄然无声。 点评:这三句融情于景,以景衬情。特别是点化杜牧“二十四桥明 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意,融入新的境界,情意婉转,娓娓动 人。这里以“仍在”点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感慨,以“波心 荡,冷月无声”描摹名都的空寂寥落。其中一个“荡”字勾联名桥、 冷月,静中有动,含情脉脉,似乎是在默无声息中,如怨如慕,如泣如 诉,从而形象地描写了盛衰兴亡的巨变,勾勒出一片凄清的景象。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5.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译文:走一程山,走一程水,向榆关那边前行。 点评:“山一程,水一程”,句式循环,形成“行行复行行”的远离动作, 动作的方向是榆关,与“故园”遥遥相对,行程的越来越远,造成空间 上的巨大张力,使词人产生对“故园”的依恋、渴望。前两句用“一” 字,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也更加缠绵。“身” 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在关内,表明词人心系故园之情。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1.请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一联为例,简要分析王 维“诗中有画”的艺术特点。 提示:这两句写自然景色,同样是诗人静观所得。辋川之夏,百鸟 飞鸣,诗人只选了形态和习性迥然不同的黄鹂、白鹭,联系它们各 自的背景加以描绘:雪白的白鹭,金黄的黄鹂,在视觉上自有色彩浓 淡的差异;白鹭飞行,黄鹂鸣啭,一则取动态,一则取声音。“漠漠”,形 容水田广布,视野苍茫;“阴阴”,描写夏木茂密,境界幽深。两种景象 互相映衬,互相配合,把积雨天气的辋川山野写得画意盎然,所谓“诗 中有画”,这便是很好的例证。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2.旅夜书怀一诗“书”了诗人怎样的“怀”? 提示:这首诗前四句描写“旅夜”的情景,后四句 “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说,名声 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 而被罢退。这两句都是反其意而写的。诗人素 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 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 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 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两句说,飘然一身像什么呢?不过像广阔的 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诗人即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内心漂泊无 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一)手法精当绘风物 新城道中(其一)赏析 此诗描写诗人出巡时途中所见的美丽景色,赞美了山村人家平和 的劳动生活。 绵绵春雨多日不停,诗人有事需要进山,只好准备冒雨前行。不 料天快亮的时候,房檐下滴滴答答的雨声忽然止住了,天放晴了。 诗人兴奋至极,心想,这是东风知道我有进山的打算,特意把阴云吹 散了吧。 雨后的早晨,山中景色焕然一新。一座座峰峦眉清目秀,头上顶 着洁白的云朵,宛如戴上轻软的丝绵帽子;太阳刚刚升起,挂在高高 的树梢,好像一面黄澄澄的铜钲。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诗人一路前行,路旁景色使人目不暇接。你看,矮矮的竹篱后面, 盛开的山桃花探头探脑,红扑扑的脸儿满含笑意;清清的沙溪边上, 柳树摆着轻盈的枝条,自由自在地翩翩起舞。一花一木都是这样春 意盎然,这样殷勤好客啊。 诗人正为满山花木左顾右盼时,忽见西面山间炊烟袅袅,那里的 农妇,有的正在烧饭做菜,有的已经提着饭篮走下山来。山下平原 上,早有人吆喝着牛儿,趁雨过天晴,忙着春耕了。优美的山野风光, 无忧无虑的劳动生活,世间最快乐的,恐怕莫过于此了!诗人在这次 山行中确实感受到了极大的乐趣。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中间四句组成一套山水画屏。颔联描写远 景,用的是拟人、比喻手法:山峰戴上洁白的絮帽,树枝挂着明亮的 铜钲。把晴天云朵和初升的太阳写得形象生动而富有神采。颈联 描写近景,用的是拟人手法:山桃花倚篱而笑,杨柳枝无风自摇。自 然景物被赋予人的神态举止,真是妩媚极了。新奇的比喻、巧妙的 拟人,不仅描绘出山野花木之美,而且烘托出诗人山行之乐,内心之 乐和景色之美互相影响,互相渗透。这就是人们最爱追求的那种艺 术境界:情景相生。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二)今昔对比 感慨强烈 扬州慢赏析 用今昔对比的手法来写景抒情,是扬州慢的特色之一。 上阕将扬州做了今昔对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概写了昔日扬 州的繁盛;而待词人经过时,则“尽荠麦青青”。用昔日的“名都”来反 衬今日的“空城”,以昔日的“春风十里扬州路”来反衬今日的一片荒 凉景象。昔日花团锦簇的繁华长街,已面目全非,呈现出一片荒凉 景象。这里的盛衰对比,何其强烈,抒发了词人对国事的痛惜伤感 之情。 下阕以昔日的“杜郎俊赏”“豆蔻词工”“青楼梦好”等风月繁华,来 反衬今日的风流云散、深情难赋。以昔时“二十四桥明月夜”的乐 景,反衬今日“波心荡,冷月无声”的哀景。词人用桥下“波心荡”的 动,来映衬“冷月无声”的静。 句段点评多维探究审美鉴赏 这首词写昔日的繁华,正是为了表现今日的萧条。在今昔对比 中,我们感受到词人为祖国山河的残破、人民的不幸而怀有的极其 沉痛的心情。 肩 膀 辽宁一考生 他将至情流动成笔下四溢的华彩,他将真我交织成理念奔腾的旋 律,他将挚意挥洒成行云流水的文字,他用厚实的肩膀承担起生命 的重量 在这个有着惨白月色的夜晚,他独坐短松冈,一壶清酒伴着泪千 行,他的面容在月光下憔悴而又落寞。他一定是赶了好久的路才回 到这里,他来不及洗去脸上的浮尘,来不及整理泛白的鬓角,他只想 快快回到这里,再好好看看那个让他魂牵梦绕的女子,他仿佛又看 见她凭栏倚窗,乌黑的长发倾泻而下。可如今,只有那棵棵松树掩 映下的坟冢默默地回应他的呼唤,他的手轻轻抚过坟头,将清酒缓 缓洒在坟前,深深凝望后毅然转身。这是怎样的悲痛!曾经伉俪情 深,如今只剩下形单影只,但他没有沉沦,他用坚实的肩膀撑起这份 悲痛,撑起残破的家,撑起对亡妻深深的思念,化作一首千百年来被 人传诵的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 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亡妻的思念。 左牵黄犬,右擎苍鹰,身着锦衣华服,骑匹高头大马,浩浩荡荡踏过 平冈。他挽弓射箭,呼啸声射透天边云朵,霞光万丈,那是对他豪迈 忠义的褒奖、勇敢无畏的表彰。他在军帐中端起一碗酒,二话不说 干脆饮下,一擦嘴角,再度斟满酒,全然忘了鬓角的银丝,他口出豪言 誓将大宋一统于吾王!他再一次用肩膀撑起报效祖国的铁胆丹 心,用肩膀承担起统一大宋的豪情壮志。一杯酒,映着发红的双颊, 将忠心与道义用肩挑!他泼墨写下: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持节 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是苏轼的肩膀,苏轼用肩膀承担起对国家的忠心。 他满腔报效祖国的热血被群小破坏殆尽,他被一贬再贬,从京城 到黄州,到密州,到杭州,到惠州,甚至到了荒凉的儋州,他却执着地挂 念天下苍生,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杭州有苏堤,惠州有苏公祠,朝廷 待他不好,但他待百姓不薄,他把民生扛在肩膀上,兴修水利,解缓灾 役,他如此坦荡的胸怀,没有装下半分钩心斗角的邪气,却将社稷与 百姓放在比自己的荣辱还重要的位置。他用他的肩膀,撑起热爱生 命、关怀百姓的爱民之心,用他的肩膀承担起“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