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病夏治ppt课件_第1页
冬病夏治ppt课件_第2页
冬病夏治ppt课件_第3页
冬病夏治ppt课件_第4页
冬病夏治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冬病夏治防治结合,事半功倍 1 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 化对 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 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 根据“春夏养阳”的原则,由于夏季阳气旺盛,人体 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 ,选取穴位敷贴,药物最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 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所以在夏季治疗冬病,往 往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如果在缓解期服药治疗,能 够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 目的。 2 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冬病夏治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其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 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 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 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此类患者常见症状有:咳、喘反复发作,鼻涕、痰液清稀而白,背部 怕寒,冬季及受寒后症状明显加重,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 弦、紧或滑。 需要注意的是,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禁用冬病 夏治消喘膏;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皮肤过敏者 要慎用冬病夏治消喘膏。 3 致病因素 其致病因素往往产生于夏季,因天气炎热,没有立即发作而潜伏于体 内,到了冬季则发作或加重。因此,冬病夏防十分重要。 一、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如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 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肢体麻木,往往天气寒冷时发作,天 热时症状消失。因此,夏季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水泥地,以 免风寒湿气蓄积于体内。 二、头痛,头痛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种中医称作“ 头风病”, 每遇风寒就头痛难忍。因此,在夏季应忌用冷水洗头。此外,还应禁 止直接对着电风扇长时间吹风。 三、逢冬怕冷,逢冬怕冷不论何种原因引起,在夏季应注意少食 生冷瓜果,不要贪凉,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其阳气。临床 实践表明,有些冬病,冬天治疗效果很差,而在夏天治疗往往能起到 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作用机理 “冬养三九补品旺,夏治三伏行针忙。”这是古时中医养生的一个 场景,讲的是对于身体虚弱者来说,三伏天针灸、拔罐能起到与冬 天吃补品一样的效果。 “冬病夏治”的原理归结起来只有两条:一是针对寒邪;二是针对 体质虚寒。自然界存在许多致病因子,古人将之概括为风、寒、 暑、湿、燥、火,称为“六淫”,其中寒邪引发的病,多发病于冬 季。 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反复感冒、心绞痛、风湿性关节炎、慢 性腹泻、冻疮等。将这些冬天好发、阳气虚弱的疾病于未发病而阳 气旺盛的夏季进行治疗和调摄,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现代实验室研究证实,穴位贴药后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皮质醇显著提高。穴位贴药通过刺 激穴位以及药物的吸收、代谢、对肺部的有关物理、化学感受器产 生影响,直接和间接的调整大脑皮层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机 体的反应性,增强抗病能力。 5 中医原理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较为 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中医理论讲的是阴 阳五行,“天人一体”。祖国医学认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一体 之赢虚,消息皆通于大地”,也就是说季节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说:“阴盛则阳病,阳盛则阴病。”说的是阴阳的对立失调, 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一些虚寒性疾病多半是体内阴盛阳衰,抵抗力明显下降,外邪容易侵入而发病。 冬为阴,夏为阳,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这时,利用 夏季阳旺阳升,人体阳气在夏季有随之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易解的状 态,运用补虚助阳药或温里散寒药物,天人合击,最易把冬病之邪消灭在蛰伏状 态,这也是中医强调“春夏养阳”的原因。夏季人体阳气充盛,气血流通旺盛, 药物最容易吸收,而夏季三伏期间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在三伏天进行贴 敷治疗,最易恢复扶助人体得阳气,加强卫外功能,提高机体免疫的效果。 另一个方面,中医认为虚寒疾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夏季治疗则以补 肾、健脾、养肺为主要法则,以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善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兴奋性使功能恢复平衡以增强机体免疫力,真正彻底改善体质。根据最新现代科 学研究表明,夏季穴位贴敷能明显地提高机体免疫的各项指标,调节免疫蛋白的 功能,减轻受体的反应,改善机体的免疫状态。 6 注意事项(一) 治疗期间,更应注意夏季特点,从饮食、药物及起居方面综合调养: 一是慎用辛燥之品,以防伤阴 夏季气候炎热,易伤阴液,而辛温香燥 之品容易导致燥热内盛,暗耗津精,所以应慎食肉桂、花椒、大茴香、小 茴香、狗肉、羊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等。 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 夏季炎热,往往易贪凉饮冷,若大量进食寒 凉之品,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及一身之阳气,轻则泄泻腹 痛、恶心呕吐,重则造成阳虚宿疾。 三是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 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 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合击人体。 四是忌过量运动 以免汗出过多,导致气阴两虚。 为确保疗效,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般药饼要贴46小时,刚贴 上去时感觉凉凉的,稍过一会儿,局部会有发痒发热的感觉,如果贴敷部 位疼痛或烧灼感厉害难以忍受,可自行早些揭掉,但一定要贴过午时。如 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但睡觉之前一定要揭掉。 第一次贴的时间不必太长,主要了解一下药性,最好别把皮肤贴出水泡, 以免影响第二、第三次的治疗。等到第三次,贴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 因为可以有较长的时间修复,有时候皮肤起泡效果更好。 7 注意事项(二) “冬病夏治”药物贴敷灸疗多在夏季79月进行,尤以三伏天为佳。每年 头、中、末伏第一天或前后二天各贴一次,连贴三年。 贴敷施灸前须清洁皮肤。严重皮肤疾病、过敏体质、吐衄者、妊娠勿 用。 小儿与孕妇为特殊人群。如咳喘较多,可以使用一些较为安全、副作用 少且每天使用时间短的益气贴。 每次贴灸46小时,小儿24小时。如局部有烧灼感、疼痛感或小儿哭 闹不止可提前取下;若温热舒适或微痒可多贴几小时,待药物干后取下。 贴药后不要过分活动以免药物移动脱落。个别病人有时局部起小水泡, 一般不需处理,但应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切勿抓破水泡以防感染,必要 时来医院门诊随诊。 贴药后当禁食生冷、肥甘、厚味、海鲜及辛辣刺激之品。 其次,药饼贴好以后最好不要去空调房,因为遇冷会使毛孔收缩,影响 药物吸收;也不要出汗,出汗的话固定药饼的胶布会脱落,最好在阴凉的 地方或适当的用电扇微风吹吹。还要注意的是饮食,贴敷的当天最好不要 吃冷饮以及冰镇的食品,其他饮食与平时一样。药饼取下后可以洗澡,但 不要搓背,淋浴后用毛巾轻轻的吸干穴位上的水。如果贴敷部位出现水泡 了,尽量不要揭皮,也不要包扎,可到治疗科室进行相应的治疗,穿干 净、柔软、透气的全棉衣服,一般35天就会痊愈。 8 冬病夏治呼吸系统疾病 “冬病夏治三伏敷贴”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具体方法: (一)敷贴疗法的穴位: 大椎(第七颈椎下) 肺俞(双侧)(第三胸椎旁开1.5寸) 膏肓(双侧)(第四胸椎旁开3寸) (二)操作要点 1、敷贴药物:取甘遂、白芥子、细辛、延胡索按比例混合研磨成80目粉末;取新鲜大蒜捣绒 ,加蒸馏水,调配浓度为30%的大蒜汁;两者调成糊状即可。或用生姜汁调制亦可。 2、将调好的药物捏成小药饼,贴在选好的穴位上:大椎、肺俞(双侧)、膏肓(双侧),外 加胶布固定。 3、贴敷时间:通常在每年的三伏天(即初伏天、中伏天、末伏天)三天的当天各贴一次,连 续贴三年。 每次贴敷时间长短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以及对药物的耐受程度灵活处理,成人一般 可贴46小时。小儿及体质较弱的患者可适当缩短贴敷时间,24小时,个别对药物特别敏感 的患者,要严密观察,皮肤出现热辣烧灼明显的不能耐受者可提前去药。 4、刺激量:以皮肤潮红,或有痒感为度。 除“冬病夏治三伏敷贴”外,还可以进行“冬至进补三九敷贴”疗法,即在冬季三九天(每 年 一九、二九、三九的第一天),在特定穴位上敷贴药物,用以防治以上疾病。 5、注意事项 穴位局部清洁,预防不良反应;选准穴位,认真固定,时间适宜;精确配方,注意保存,综 合治疗,提高效果。 敷贴期间尽量避免食用寒凉、过咸及海鲜、辛辣等食物。 9 冬病夏治怕冷、虚寒体质 畏寒怕冷为脾虚时脾阳不能通达四肢,肾阳虚不能温暖四肢所致,通常 用温补脾肾,活血通络,温经回阳的中药(如当归四逆汤)和针灸,有 一定的效果。除了晚上用热水泡脚外,可以进行有氧运动,如多做伸缩 手指,手臂绕圈,扭动脚趾等暖身运动,同时适当地慢跑,打太极拳等, 都会让全身各个部位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不 可过度,尽量不要大量出汗,否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食疗方法: (1)当归15克,生姜30克,桂枝10克,羊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羊 肉洗净,切块,与诸药(白布包)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 血通脉,温肾暖脾. (2)附片10克,花椒15克,小茴5克,狗肉1500克,调味品适量.将狗 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通脉,温 阳散寒. (3)肉桂,小茴香,花椒,干姜,干辣椒各10克,牛肉1500克,调味品适 量.将牛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3剂.可活血 通脉,温肾暖脾. (4)苁蓉,熟地,当归,肉桂,小茴各10克,羊肉1500 克,调味品适量.将羊肉洗净,切块,与诸药同炖熟后调味服食,每周2 3剂.可活血通脉,温肾暖脾. 10 冬病夏治风湿关节疼痛 风湿关节病发病的原因:主要由于身体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 入,流注于经络、关节、肌肉,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由于多发生在寒 冷季节,所以很多人认为,投医治疗也往往集中在冬季,一旦入夏病 情减缓即停止用药,以致治疗不彻底,病情不断反复和加重。其实夏 季是治疗痹症的好时机,不但有治疗作用,还有预防意义。 风湿关节病冬病夏治的原因:夏季炎热气候多变,所谓暑热多兼湿 邪。此时人亦喜食生冷、贪凉、室内用电扇、空调等,稍不慎即使外 湿留于关节。湿是一种重浊、粘滞的病邪,病程缠绵、反复发作,暑 湿邪同时侵入体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更加重病情。所以,对于风 湿关节疼痛的病人,冬病夏治的时机最好不要错过。 风湿关节疼痛的日常护理和治疗:夏季头伏开始进行针灸并配合药物 治疗,平时注意防寒保暖,经常用热水泡脚并揉搓脚心至发热。另外 可用一块纯棉的布缝一个袋子,大小酌情,里面装上粗盐粒(一定要 是粗盐),再将袋口缝好,这样就做成一个盐袋,用时在微波炉里加 热一两分钟,以皮肤可以承受的热度为宜,取出后用热盐袋敷在关节 处,可以除湿,缓解关节疼痛(此法也可用于颈椎病人缓解颈椎疼痛 使用)。 11 冬病夏治风湿头痛 一、风湿头痛的中医治疗:风湿头痛时头像衣服包裹一般,昏 胀沉重,身重倦怠,胸闷纳呆,大便溏薄;苔白腻,脉濡。 治 法:祛风胜湿,散寒通络止痛。 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15 克,独活12克,白术10克,菊花10克,枳壳10克,川芎18克 ,白芷10克,防风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薄荷6克,荆 芥10克,柴胡10克,甘草6克。纳呆胸闷者,加厚朴10克,陈 皮6克;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10克。 二、风湿头痛的食疗 风湿头痛(头痛如裹布,肢体乏力,食少 胸闷,恶心欲吐) 食疗原则:疏风胜湿。 药粥食谱: 苍耳子粥 (苍耳子10克、粳米100克):苍耳子捣烂,水适量绞取汁,加人 粳米煮粥,空腹食。不宜与猪、牛肉同食。 藿香荷叶粥(藿香 15克、荷叶 3050克、白芷5克、粳米100克、冰糖适星): 荷叶洗净,与藿香、白芷共煎取汁,粳米同煮为粥。调入冰糖 ,温服,一天两次。 饮食且忌:忌食多油粘腻之物 12 冬病夏治冻疮(1) 夏季伏天外治自疗法: (1) 大蒜头捣烂涂擦老疤处,每日1次,连续1周。 (2) 鲜芝麻叶捣烂涂擦易患处,1小时后洗净,每日多次。 自疗注意事项: (1) 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加速气血运行,以利疮面修复。也可预 防冻疮新发。 (2) 寒冷季节注意防寒保暖。 (3) 衣服鞋袜宜宽松干燥。 (4) 年年复发者,可在夏季开始逐步养成冷水洗脸、洗足、擦 身、洗澡习惯,以提高耐寒能力。 (5) 冬季怕冷者可多吃些热性祛寒食品,如羊肉、狗肉、鹿肉、 胡椒、生姜、肉桂。 (6) 每年发病者,可冬病夏治。在伏天进行几次外擦药物自疗有 条件的加做红外线理疗则效果更佳。入冬前宜提早内外治疗。 13 冬病夏治冻疮(2) 1、 药物自疗法 (1) 桂枝6克、白芍12克、当归10克、生姜3片、红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日1 帖。 (2) 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5克、木通6克、吴茱萸3克、生姜9克 ,分2次煎服,每日1帖。 (3) 紫皮蒜适量,入冬前将蒜捣烂,擦在常患冻疮处,每日1次,连擦5-7天,如皮肤起泡,可 暂停用。本方适用于冻疮的预防。 (4) 生姜25克、白萝卜1个、白附子0.5克、桂枝25克。上药一同水煎,趁热洗过,连洗2天, 即可痊愈,以上为1天的量,早晚各1次。本方适用于冻疮未溃时的治疗。 (5) 生姜的自然汁,熬膏涂之。此法对于手、足冻疮均治。此外,用生姜汁时时漱吐,还可治 疗口疮。 2、 饮食自疗方 (1) 羊肉500克、花椒3克、生姜15克、当归30克、煮食。 (2) 生姜、当归、红花、川芎各10克,同浸于500毫升白酒中,一周后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