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腰腹群针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_第1页
391-腰腹群针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_第2页
391-腰腹群针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_第3页
391-腰腹群针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_第4页
391-腰腹群针配合远端取穴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分子生物学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腰腹群针配合远端取穴治疗 单纯性肥胖症的疗效及其分 子生物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熊芳丽 目目 录录 一、引一、引 言言 二、正二、正 文文 三、结三、结 论论 四、讨四、讨 论论 五、展五、展 望望 六、致六、致 谢谢 一、引 言 认识肥胖认识肥胖 1 1、肥胖的定义:、肥胖的定义: 肥胖是机体脂肪含量过多或分肥胖是机体脂肪含量过多或分 布异常所造成的一种病态表现。布异常所造成的一种病态表现。 祖国医学对肥胖很早就有记载, 祖国医学对肥胖很早就有记载,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中有专篇讨论本病,后中有专篇讨论本病,后 世历代医家均有详细论述,中医古籍世历代医家均有详细论述,中医古籍 多称肥胖患者为多称肥胖患者为“ “肉人肉人” ”、“ “肥人肥人” ”、“ “ 脂人脂人” ”、“ “膏人膏人” ”、“ “肥贵人肥贵人” ” 现代医学肥胖分类现代医学肥胖分类 肥 胖 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 继发性肥胖(症状性肥胖)继发性肥胖(症状性肥胖) 定义:指无明显内分泌指无明显内分泌- -代谢病因的肥胖。代谢病因的肥胖。 定义:由明显内分泌定义:由明显内分泌- -代谢病因所引起的肥胖。代谢病因所引起的肥胖。 、肥胖的病因病机、肥胖的病因病机 祖国医学认为祖国医学认为肥胖多属本虚标肥胖多属本虚标 实之证实之证 , ,非一脏一腑之因。非一脏一腑之因。 n古典医辑多有论述 n素问奇病论曰:“此肥 美之发也,此人必数食甘美而 多肥也” n灵枢逆顺肥瘦篇云:“ 肥人也其为人也,贪于取 与。” n素问通评虚实论曰:“ 肥人则膏粱之疾也” 从经典医辑我们可以知道古代医从经典医辑我们可以知道古代医 家认为肥胖的发生与体质、饮食、活家认为肥胖的发生与体质、饮食、活 动、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病动、情志及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其病 变涉及脾、胃、肺、肾、肝及三焦等变涉及脾、胃、肺、肾、肝及三焦等 多个脏腑。多个脏腑。 是痰湿、气滞、气虚、阳虚等是痰湿、气滞、气虚、阳虚等 因素虚实夹杂而致机体气血阴阳的因素虚实夹杂而致机体气血阴阳的 紊乱紊乱 , ,发为肥胖。发为肥胖。 肥胖的发生与脏腑的关系肥胖的发生与脏腑的关系 脾胃失常,运化失调,湿浊内阻脾胃失常,运化失调,湿浊内阻 肺失宣降,水液津津不能通调输布,水湿肺失宣降,水液津津不能通调输布,水湿 停聚,继而为痰停聚,继而为痰 肾主蒸化水液,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肾主蒸化水液,若肾阳不足,蒸化无力, 亦可导致水湿贮留而为痰亦可导致水湿贮留而为痰 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影响脾胃运化功能 三焦通行功能失常、气化功能失衡,导致三焦通行功能失常、气化功能失衡,导致 水液代谢异常。水液代谢异常。 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水液代谢失调,痰脏腑功能紊乱导致水液代谢失调,痰 湿内生。痰湿一经酿成,便可引起多种湿内生。痰湿一经酿成,便可引起多种 病理变化。湿性重浊粘滞,每多迁延难病理变化。湿性重浊粘滞,每多迁延难 却;痰多稠厚,为病无处不到,这与肥却;痰多稠厚,为病无处不到,这与肥 胖病的特点正好相符。胖病的特点正好相符。 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对单纯性肥胖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是由下面四种因素所引起现代医学认为单纯性肥胖是由下面四种因素所引起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运动因素运动因素 代谢因素代谢因素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饮食因素饮食因素 是指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是指摄入热量超过消耗量 , ,是单纯性肥是单纯性肥 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胖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运动因素运动因素 通过动物试验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通过动物试验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 , ,专专 家们认为家们认为 : :活动量少活动量少 , ,消耗少消耗少 , ,容易使过多容易使过多 脂肪存储脂肪存储 , ,也是产生肥胖的原因。也是产生肥胖的原因。 代谢因素代谢因素 实践证明实践证明 , ,肥胖者与正常人摄取同样食肥胖者与正常人摄取同样食 物物 , ,肥胖者合成代谢较正常人亢进肥胖者合成代谢较正常人亢进 , ,而在休而在休 息和活动时动用的能量比正常人少,导致脂息和活动时动用的能量比正常人少,导致脂 肪在体内的沉积。肪在体内的沉积。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 肥胖者肥胖者 555575%75%有家族史有家族史 , ,研究中发现研究中发现 一些家庭中双亲之一肥胖一些家庭中双亲之一肥胖 , ,其子代肥胖占其子代肥胖占 40 40 %,%,父母均肥胖父母均肥胖 , ,子代可有子代可有 70 %70 %肥胖肥胖 , ,而父母而父母 均不肥胖均不肥胖 , ,子代仅有子代仅有10%10%发生肥胖。所以遗发生肥胖。所以遗 传、家族史也是肥胖原因之一。传、家族史也是肥胖原因之一。 总之总之肥胖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食物相肥胖的发生根本上是因为食物相 对摄入量与能量消耗间平衡失调所导致。对摄入量与能量消耗间平衡失调所导致。 人体正常体重的维持有赖于体内存在的体人体正常体重的维持有赖于体内存在的体 重负反馈调节重负反馈调节 , ,在体重负反馈调节环路中在体重负反馈调节环路中 , ,即在体重调节点与摄食和组织代谢的联即在体重调节点与摄食和组织代谢的联 系环路中系环路中 , ,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 , ,都将都将 导致调节结果的改变导致调节结果的改变 , ,发生肥胖。发生肥胖。 而食物摄入与消耗的调节中枢在而食物摄入与消耗的调节中枢在下丘下丘 脑脑。 认识下丘脑食欲调节网认识下丘脑食欲调节网 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核心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的核心 内侧区内侧区外侧区( 外侧区(LHALHA) 弓状核弓状核( () ) 腹内侧核腹内侧核( () ) 背内侧核背内侧核 ( () ) 室旁核室旁核 ( () ) 视交叉上核视交叉上核 ( () ) 在这些脑区中存在食欲调节通路在这些脑区中存在食欲调节通路, ,我们将它看我们将它看 作下丘脑食欲调节的作下丘脑食欲调节的“网络中心网络中心”。 “ “网络中心网络中心”具有生成和接收具有生成和接收“文件文件”的能的能 力,是相互影响、协同合作的单元。其间传递的力,是相互影响、协同合作的单元。其间传递的 “文件文件”则是则是食欲调节因子食欲调节因子。 食欲调节因子食欲调节因子 食欲促进因子食欲促进因子 食欲抑制因子食欲抑制因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医学科研工作者发现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医学科研工作者发现的瘦素(瘦素( LEP LEP ),则是一种食欲抑制因子。则是一种食欲抑制因子。 认认 识识 瘦瘦 素(素(LEPLEP) LEPLEP是由肥胖基因是由肥胖基因( (obob基因基因) )编码的蛋白编码的蛋白 质质 。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分泌。主要由白色脂肪组织合成分泌 ,合成,合成 的多少取决于脂肪细胞体积的大小。是体内的多少取决于脂肪细胞体积的大小。是体内 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因子。调节脂肪代谢的重要因子。 3 3、针灸治疗肥胖症、针灸治疗肥胖症 肥胖不仅使体态壅肿,影响工作效率,肥胖不仅使体态壅肿,影响工作效率, 而且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而且是糖尿病、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等化性心脏病、高脂血症等3030余种疾病的重要余种疾病的重要 诱因之一,危害较大。防治肥胖已成为当今诱因之一,危害较大。防治肥胖已成为当今 国内外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热点课题。国内外医学界所面临的一个热点课题。 防治肥胖的方法多种多样。针灸 防治肥胖的方法多种多样。针灸 作为治疗肥胖症的一种常规疗法,具作为治疗肥胖症的一种常规疗法,具 有疗效高、反弹率低、操作简单、经有疗效高、反弹率低、操作简单、经 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被广大济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被广大 患者所接受。患者所接受。 二、正二、正 文文 疗效及分析疗效及分析 临临 床床 研研 究究 病例及分组病例及分组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 病例及分组病例及分组 8080例患者例患者 群针组群针组 (41(41例例 ) ) 常规体穴组常规体穴组 (39(39例)例) 另设正常组对照另设正常组对照2020例例 为了易于大家操作为了易于大家操作, ,方便推广方便推广 参考参考WHO 1999WHO 1999年针对我国单纯年针对我国单纯 性肥胖患者制定的诊断标准。性肥胖患者制定的诊断标准。 参考参考19871987年首届全国肥胖病学术年首届全国肥胖病学术 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取穴取穴 群针组:群针组: 腹群针,是以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腹群针,是以腹部任脉、肾经、胃经、 脾经、胆经五条经脉的穴位为主,取穴脾经、胆经五条经脉的穴位为主,取穴 以天枢、大横、中脘、关元为中心向周以天枢、大横、中脘、关元为中心向周 围扩展,每隔两寸左右可下针,选择脂围扩展,每隔两寸左右可下针,选择脂 肪堆积处,遵循有穴取穴,无穴守经取肪堆积处,遵循有穴取穴,无穴守经取 局部阿是穴的原则。局部阿是穴的原则。 双侧腰部以胆经的穴位为主,取穴以带双侧腰部以胆经的穴位为主,取穴以带 脉、五枢、维道为中心,包围腰部脂肪脉、五枢、维道为中心,包围腰部脂肪 堆积处,每次腹腰部双侧共需取堆积处,每次腹腰部双侧共需取3030穴左穴左 右,取穴呈丛集状态。右,取穴呈丛集状态。 背群针,以背腰部督脉、膀胱经第一、二背群针,以背腰部督脉、膀胱经第一、二 侧线经穴为主,取穴以肾俞、大肠俞为中侧线经穴为主,取穴以肾俞、大肠俞为中 心,向骶臀部脂肪堆积处取穴,双侧共需心,向骶臀部脂肪堆积处取穴,双侧共需 取取2020穴左右。穴左右。 除取上述群针穴位外,还取了用双侧丰除取上述群针穴位外,还取了用双侧丰 隆、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隆、上巨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 曲池、支沟。曲池、支沟。 常规体穴组:常规体穴组: 以普通高等教育委员会编写以普通高等教育委员会编写针灸针灸 学学教程治疗肥胖症选穴为准,选用教程治疗肥胖症选穴为准,选用 双侧阴陵泉、曲池、太冲,丰隆、上双侧阴陵泉、曲池、太冲,丰隆、上 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天枢巨虚、足三里、三阴交、关元、天枢 及中脘。及中脘。 操作操作 群针组:病人平卧,用群针组:病人平卧,用1-1.51-1.5寸寸3030号毫针,直刺约号毫针,直刺约0.5-10.5-1寸,寸, 操作时要根据患者脂肪厚度,将毫针准确刺入皮下脂肪层,操作时要根据患者脂肪厚度,将毫针准确刺入皮下脂肪层, 不要求出现针感。如腹部以神阙为中心点,入针于任脉、脾不要求出现针感。如腹部以神阙为中心点,入针于任脉、脾 经、胃经、肾经、胆经、肝经上;背部亦同。不必刻意追求经、胃经、肾经、胆经、肝经上;背部亦同。不必刻意追求 穴位,每针均要求在上述经脉上,然后与华佗牌穴位,每针均要求在上述经脉上,然后与华佗牌SDZ-SDZ-型电型电 针仪连接,六组电针左右各三组,负极接在向心处穴上,正针仪连接,六组电针左右各三组,负极接在向心处穴上,正 极接在离心处穴上,施与连续波,缓慢调整电流大小,以患极接在离心处穴上,施与连续波,缓慢调整电流大小,以患 者能耐受为度。远端体穴操作时要求有针感,四肢穴位不加者能耐受为度。远端体穴操作时要求有针感,四肢穴位不加 电针。仰卧位交替进行,前后均留针电针。仰卧位交替进行,前后均留针3030分钟,每天一次,每分钟,每天一次,每 五次后休息两天,五次后休息两天,2020次为一疗程。次为一疗程。 常规体穴组常规体穴组:毫针刺,用泻法,:毫针刺,用泻法, 天枢、中脘及关元得气后加电针,天枢、中脘及关元得气后加电针, 电针操作同上。每天一次,每次留电针操作同上。每天一次,每次留 针针3030分钟。分钟。 治疗时注意事项:治疗时注意事项: 治疗中要求患者进行平衡饮食,及治疗中要求患者进行平衡饮食,及 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饮食习惯,三高蛋白、低脂肪、低糖的饮食习惯,三 餐规律,少吃零食,晚餐尽量提前,并餐规律,少吃零食,晚餐尽量提前,并 在睡前在睡前3-43-4小时之内不能进食,完成一小时之内不能进食,完成一 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 观察指标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腰围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腰围 、外、外 周血清周血清LEPLEP、INSINS LEPLEP、INSINS均采用放免法测定均采用放免法测定, ,所须仪器设所须仪器设 备及试剂备及试剂: : GC-1200GC-1200放射免疫计数器放射免疫计数器 KDC-2044KDC-2044低速冷冻离心机低速冷冻离心机 IFCX-0128IFCX-0128型低温冰箱型低温冰箱 血清瘦素血清瘦素( (LEP)LEP)放免试剂放免试剂 血清胰岛素血清胰岛素( (INS)INS)放免试剂放免试剂 疗效及分析疗效及分析 疗效标准疗效标准 : 显效为体重下降显效为体重下降5 5kgkg以上以上 有效为体重下降有效为体重下降2 2kgkg以上以上 无效为体重无变化或未达到上述标准者无效为体重无变化或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用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2.0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软件包进行统 计处理,计量资料自身对照用计处理,计量资料自身对照用t t检验,计数检验,计数 资料用资料用X2X2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结 果用均数果用均数 标准差(标准差(XSXS)表示。表示。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两组病例经治疗一疗程后,群针组显效22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 95.12%;常规体穴组显效17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87.70%,经X2检验 ,群针组与常规体穴组在临床疗效上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变化治疗前后患者体重指数变化 群针组和常规体穴组治疗前体重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治疗后体重指数均有所下降;群针组治疗前后 比较有极显著差异(P0.01),群针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 较,无明显差异(P0.05) 治疗前后患者腰围(治疗前后患者腰围(cmcm)变化变化 群针组和常规体穴组治疗前腰围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1),治疗后腰围均有所下降;群针组治疗前后比较有 极显著差异(P0.01),群针组治疗后与正常组比较,无 明显差异(P0.05);群针组与常规体穴组治疗后的腰围 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5)。 治疗前后血清治疗前后血清LEPLEP(ngng/ml/ml)比较比较 群针组和常规体穴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 外周血清LEP明显 升高(P0.01); 群针组和常规体针组治疗后外周血清LEP均 有所下降,与正常组比还存在差异(P0.05,P0.01),群针 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群针组与常规体穴组 治疗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 治疗前后血清治疗前后血清INSINS(mlUmlU/L/L)比较比较 群针组和常规体穴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血清INS明显 升高(P0.01),存在高胰岛素血症;治疗后群针组和常规 体穴组血清INS有所下降,群针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呈显著性 (P0.05);群针组与常规体穴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呈显著性 (P0.05)。 三、结三、结 论论 从本研究来看,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从本研究来看,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 血清血清LEPLEP、血清血清INSINS浓度明显升高,治疗浓度明显升高,治疗 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得以改善后患者各项肥胖指标得以改善 ,腰腹群,腰腹群 针配合远端取穴组在各项指标的改善上针配合远端取穴组在各项指标的改善上 均优于对照组。随访均优于对照组。随访6 6个月,生活饮食个月,生活饮食 科学规律者,体重反弹不明显。科学规律者,体重反弹不明显。 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机理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机理 : 一方面针灸能够抑制患者过亢的食欲,抑一方面针灸能够抑制患者过亢的食欲,抑 制亢进的胃肠道消化吸收机能,从而减少制亢进的胃肠道消化吸收机能,从而减少 能量的摄入。能量的摄入。 另一方面针灸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另一方面针灸可以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 量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与分解,最终实量消耗,促进体脂的动员与分解,最终实 现减肥效应。现减肥效应。 四、讨 论 选选 穴穴 传统选穴传统选穴: 多以脾、胃经腧穴为主,以通调上、中、多以脾、胃经腧穴为主,以通调上、中、 下三焦,使气机通畅,三焦通行,气化功能协下三焦,使气机通畅,三焦通行,气化功能协 调平衡,则可使水液代谢正常,水谷得以化为调平衡,则可使水液代谢正常,水谷得以化为 精微,输布至全身,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不精微,输布至全身,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不 致滞留成为膏脂。选穴常取丰隆、天枢、上巨致滞留成为膏脂。选穴常取丰隆、天枢、上巨 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穴为主。虚、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关元穴为主。 本课题所采用的本课题所采用的 “ “群针术群针术” 是指采用常规是指采用常规 毫针刺法,取体表某区的某经及该穴周围邻近的多个腧穴毫针刺法,取体表某区的某经及该穴周围邻近的多个腧穴 进行针刺,取穴多而成群集状态。传统的取穴提倡进行针刺,取穴多而成群集状态。传统的取穴提倡“少而少而 精精”,而群针术的,而群针术的“多而密多而密”恰好与之相悖。在肥胖的辨恰好与之相悖。在肥胖的辨 证上结合了肥胖部位如臀、腹、股、臂等的不同,制定相证上结合了肥胖部位如臀、腹、股、臂等的不同,制定相 应的方法和穴组,使减肥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时选择脂肪应的方法和穴组,使减肥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时选择脂肪 堆积处,有穴取穴,无穴守经取局部的阿是穴,由于重经堆积处,有穴取穴,无穴守经取局部的阿是穴,由于重经 而轻穴,离穴不离经,故不强求针感,以针入脂肪层为度而轻穴,离穴不离经,故不强求针感,以针入脂肪层为度 。采用此种针刺方法的目的,是重视经脉而不舍局部,依。采用此种针刺方法的目的,是重视经脉而不舍局部,依 靠经脉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燮理脏靠经脉之间的相互协调,来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燮理脏 腑,从而达到整体调整的目的。腑,从而达到整体调整的目的。 瘦素(瘦素(LEPLEP)的作用机制的作用机制 两个方面两个方面 LEPLEP进入血液循环后,游离或与特异性运输进入血液循环后,游离或与特异性运输 蛋白结合,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的瘦素蛋白结合,通过血脑屏障,与下丘脑的瘦素 受体受体( (OB-R)OB-R)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物反应,影结合,产生一系列生物反应,影 响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引起食欲降低响多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分泌,引起食欲降低, , 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减轻体重。机体能量消耗增加,从而减轻体重。 LEPLEP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交感神还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增加交感神 经活性经活性 , 增加外周肾上腺素的释放增加外周肾上腺素的释放 ,激,激 活脂肪细胞膜上的活脂肪细胞膜上的33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大肾上腺素能受体,使大 量贮存的能量转变成热能释出,从而达到增量贮存的能量转变成热能释出,从而达到增 加能量消耗、降低体脂的目的。加能量消耗、降低体脂的目的。 肥胖患者之所以出现外周血清肥胖患者之所以出现外周血清LEPLEP升高,与升高,与LEPLEP 发生转运障碍及其受体功能紊乱有关,从而导致发生转运障碍及其受体功能紊乱有关,从而导致 中枢中枢LEPLEP含量相对减少,食欲调节网出现异常的含量相对减少,食欲调节网出现异常的 反应。反应。 胰胰 岛岛 素素 胰岛素胰岛素( (INS)INS)是含是含51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 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 研究证实,研究证实,LEPLEP有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而有抑制胰岛素分泌的作用,而 胰岛素可刺激胰岛素可刺激LEPLEP的释放,血浆中的释放,血浆中LEPLEP水平与水平与 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因此脂肪组织与胰岛之胰岛素水平呈正相关,因此脂肪组织与胰岛之 间存在间存在“ “脂肪脂肪胰岛内分泌轴胰岛内分泌轴” ”,脂肪组织与,脂肪组织与 胰岛之间通过胰岛之间通过LEPLEP与与INSINS形成一个双向反馈环形成一个双向反馈环 调节机制。调节机制。 由于肥胖者胰岛由于肥胖者胰岛 细胞上的瘦素受体不敏感性细胞上的瘦素受体不敏感性 导致导致“ “脂肪脂肪胰岛内分泌轴胰岛内分泌轴” ”紊乱,瘦素不能紊乱,瘦素不能 有效地抑制胰岛有效地抑制胰岛 细胞细胞INSINS分泌,从而导致高分泌,从而导致高 INSINS血症。高血症。高INSINS血症和瘦素的不敏感性使血症和瘦素的不敏感性使LEPLEP 与与INSINS成正反馈,从而促进脂肪合成和进一步成正反馈,从而促进脂肪合成和进一步 加重高瘦素血症。加重高瘦素血症。 在治疗中我们发现在治疗中我们发现 ,运用腰腹群针术后,运用腰腹群针术后 , LRLR、 IR IR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 可能与针刺对患者可能与针刺对患者 “ “脂肪脂肪胰岛内分泌轴胰岛内分泌轴” ”的良性调整作用存在着密的良性调整作用存在着密 切的关系。切的关系。 另外,运用腰腹群针术后,即便是在体重不降的另外,运用腰腹群针术后,即便是在体重不降的 情况下,其腰围亦会减小。另外,部分病例在针情况下,其腰围亦会减小。另外,部分病例在针 刺过程中,会出现局部发热的现象,我们推测是刺过程中,会出现局部发热的现象,我们推测是 通过群针的丛集针刺及电针微电流的作用,使局通过群针的丛集针刺及电针微电流的作用,使局 部代谢加强,组织收紧。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腰部代谢加强,组织收紧。此种方法特别适用于腰 腹部肥胖明显者。腹部肥胖明显者。 创创 新新 点点 目前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报道虽多,但临床诊断目前针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