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电大幼儿文学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完整版最新电大幼儿文学 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完整版 内容摘要:一、填空 1.1960 年,法国历史学家_菲力浦阿利斯 _出版了震动西方史学界的著作 “儿童”的诞生 。 2.美国纽约大学 教授_尼尔鲍斯特曼_于 1982 年出版的儿童的消失 对教育和文化的警告是有着自己独到的发现和见解的著作。3._ 英_. 一、填空 1.1960 年,法国历史学家_菲力浦阿利斯_出版了震动 西方史学界的著作“儿童”的诞生 。 2.美国纽约大学教授_尼尔鲍斯特曼_于 1982 年出版 的儿童的消失对教育和文化的警告是有着自己独到的发现和 见解的著作。 3. _英_国哲学家、 教育思想家洛克于 1693 年出版的_ 关 于教育的考察_一书,大大推进了人们对童年概念的认识。 4.法国的_卢梭_于_1762_年出版的著名教育著作爱 弥尔称得上是儿童的福音书。 5.洛克将儿童比喻成_白纸_,卢梭则将儿童看作自然中的 _植物_。 6.十八世纪末_浪漫_派诗人们尊崇儿童所具有的人 性根本价值,把儿童作为生命和成长的象征这一儿童观,渐渐渗入到 十九世纪的人们的意识之中。 7.在清教徒的儿童观影响下写作的儿童书籍,具有浓厚的教训气 味,其代表作是_詹姆斯简威_的给孩子们的礼品 。 8. 许多研究者认为, 英国的_1744_于 1744 年出版的 可 爱的袖珍图书是英国也是世界儿童文学的发端的标志。 9.19 世纪是浪漫派诗人所尊崇的_想象力_从理性的遮 蔽中被解放出来的时代。 民间童话在_ 格林兄弟_那里得到张 扬,文学童话在_安徒生_、_王尔德_、霍夫曼、豪夫等 作家那里层出不穷。 10.卡洛尔 1865 年出版的_阿丽思漫游奇境记_开创 了幻想小说的先河。 11.有人说,美国的全部现代文学起源于马克吐温的_哈克 贝利费恩历险记_。 12.从教育性到_娱乐_性,从教训性到_解放_性,是西 方儿童文学从 18 世纪到 19 世纪乃至 20 世纪的现代化进程的总的走 向。 8. 13. 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观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变,第一次转变是从 _教育_到“艺术”;第二次转变是从“艺术”到_本位 _。 14. 草房子 、 红瓦 、 根鸟等成长小说三部曲的作者是中 国当代儿童文学家_曹文轩_的作品。 15.男生贾里全传是上海女作家_秦文君_作品。 16.董宏猷的代表作_一百个中国孩子的梦_实际上是 跨文体写作,可以说是开创了儿童文学一种新的风格。 17.六年级大逃亡是儿童文学作家_班马_的代表作。 18.上海作家郑春华创作的_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_ 已经成了一个响当当的品牌。 19.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除了塑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形象 外,还塑造了_围裙妈妈_、隔壁大大叔等同样可亲可爱幽 默快乐的成人形象。 二、选择题 1.持中国儿童文学发端于 20 世纪初叶观点的人有( abc ) 。 a.周作人 .b.郑振铎 c.茅盾 d.胡从经 2.( b )认为中国虽古无“儿童文学”一词,但为儿童服务 的文学却“古已有之”。 a.周作人 .b.王泉根 c.茅盾 d.胡从经 3.中国第一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有( abd )等。 a.周作人 .b.谢冰心 c.茅盾 d.郑振铎 4.中国第二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有 ( acd ) 等。 a.张天翼 b.叶君健 c.陈伯吹 d.贺宜 5.中国第三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有( bcd )等。 a.张天翼 b.叶君健 c.任溶溶 d.鲁兵 6.中国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有( acd ) 等。 a.曹文轩 b.刘厚明 c.班马 d.董宏猷 7.中国第五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有( abd )等。 a.汤素兰 b.保冬妮 c.秦文君 d.杨红樱 三、简答题 1. 卢梭于 1762 年出版的著名教育著作爱弥尔 ,为童年概念 的革命提供了哪两大贡献? 卢梭于 1762 年出版的著名教育著作爱弥尔称得上是儿童的福 音书。这部人类思想史上的划时代著作,为童年概念的革命提供了两 大贡献。第一,卢梭明确指出,儿童是与成人完全不同的独立存在。 卢梭重视儿童与成人的不同性,儿童代表着人的潜力的最完美的形 式。第二,卢梭提出了自然人的教育思想。卢梭指出,正确的教育应 该是使儿童的自然感性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或者说是使儿童贴近他的 自然感性状态。 卢梭看到了自然感性在人的整个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 的地位,而任何对自然感性的压抑和破坏都会使人失去存在的完整 性。 2.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给儿童文学以怎样的影响? 首先,学校帮助儿童文学促进了童年概念的生成。童年是现代社 会发现的一个概念。在这一发现的过程中,必须将成人与儿童隔离开 来。学校便担当了最重要的隔离任务。我们翻看世界教育的历史,就 会看到一个明显的事实,较早发现儿童的国家,比如,英国、德国、 法国,都是学校教育发展迅速的国家。只要有学校,童年的概念就能 快速成长。可见,学校这一制度,与儿童时代的确立有着不可分割的 联系。 其次,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不仅标志着儿童有了应该属于自己 的时代,而且开始培养了儿童文学的真正读者。儿童在学校识字,获 得阅读儿童文学的能力(当然,只会识字,而无想象力还不能欣赏儿 童文学) ,而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又通过编入教材,而获得最广泛的阅 读效应。也许正因为这些原因,美国的斯喀特尔和麦克林冬才把儿童 文学称为“小学校里的文学”。 3.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消费者具有双重构造性对儿童文学从内 容到形式的影响。 与成人文学消费者不同, 儿童文学的消费者具有双重构造性 他们由作为出资者(也是购买者)的父母、教师和作为阅读者的儿童 这两部分人组成。 作为商品的儿童文学受制约于这两种人的购买需要和水平。在 18 世纪,之所以儿童文学作品大都以教化为目的,是因为出资的成 人有这样的要求。19 世纪中叶起,娱乐和解放儿童的儿童文学兴起, 则是因为出资的成人听从了儿童自身的呼求和心声。17 世纪至 19 世 纪,经由书店购买儿童图书的只是极少数富家子弟,而绝大多数儿童 是从小贩手中购买小开本的价廉物劣的图书。在西方,儿童图书普遍 印刷、装帧精美,是进入 20 世纪尤其是二战以后的事情。 4.为什么说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是受动的而非能动的? 因为, 我们认为中国儿童文学不具备西方儿童文学先有创作后有 理论的这种文学史的常规性,它体现了一种特异的文学史的风貌,即 先有西方儿童文学的翻译、介绍(以及受其影响的本国历史故事的改 写) ,继之以受西方儿童文学理论、西方儿童文学创作影响而产生的 儿童文学理论,然后才有中国自己的具有主体性的儿童文学创作。所 以说,我们认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生是受动的而非能动的。 四、论述题 1.请谈谈你对中国儿童文学“古已有之”这一儿童文学史观的看 法。 首先,我们认为儿童与儿童文学都是历史的概念。从有人类的那 天起便有儿童, 但是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里, 儿童却并不能作为“儿 童”而存在。在某些历史时期,儿童被看成小猫、小狗那样的存在。 在某些时期,欧洲认对于孩子的误解,是以为成人的预备;中国人的 误解, 是以为缩小的成人。 在人类的历史上, 儿童作为“儿童”被发现, 是在西方进入现代社会以后才完成的划时代创举。 而没有“儿童”的发 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是不可能产生的,因此,儿童文学只 能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与一般文学不同,它没有古代而只有现代。 如果说儿童文学有古代,就等于抹杀了儿童文学发生发展的独特规 律,这不符合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 其次,判断、论述儿童文学发生于何时的时候,没有“古代”、“现 代”两个标准,而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现代”的标准。儿童文学从 来没有诞生过两次。王泉根反对的“以今衡古的偏颇”做法,恰恰是儿 童文学研究者在划分儿童文学诞生期时应该坚持的。 第三,古代民间文学并不就是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是口头文学, 所以又有“口传”文学、“口承”文学等名称。从本质上讲,民间文学只 存在于夏日的柳荫下、冬日的火炉边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那个时刻,而 记录、整理出版出来的“民间文学”已经失掉了其本真的神韵。民间文 学存在于出版物上时,有如蝴蝶被制成了干枯的标本。民间文学良莠 杂陈,要想让它更好地娱悦儿童,更有利于儿童心灵的健康成长,成 人有责任进行甑别、选择和重新创造。如果不经过怀着现代儿童观的 成人为儿童去搜集、整理、改造民间文学这一不可或缺的环节,民间 文学并不能直接变成儿童文学。 民间文学与儿童文学是两个不同的概 念,是两种不同的文学。 第四,面对中国儿童文学的产生这一重大文学史事件,我们还需 要说的是,我们不能采取对细部进行孤证的做法,即不能在这里找到 了一两首适合儿童阅读, 甚至儿童也许喜欢的诗, 如骆宾王的 咏鹅 , 在那里找到了一两篇适合儿童阅读,甚至儿童也许喜欢的小说,如蒲 松龄的促织 ,就惊呼发现了儿童文学。中国儿童文学的诞生时代, 只能出现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之中。 在这个时代里,中国儿童文学诞生的证据在整个社会随处可见: 在思想领域有旧儿童观的风化、新儿童观的出现;在教育领域有教育 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革新;在文学领域有为儿童所喜闻乐见 的新的表现方法的确立;在出版领域有成批的儿童文学作品问世等 等。 尽管中国古代并不存在儿童文学,我们还是要说,中国儿童文学 不仅与古代传统文学有着割舍不了的血缘关系, 而且还以古代传统文 学作为自己汲取营养的文学基础。 古代传统文学这块土壤是肥沃还是 贫瘠,极大地影响着诞生后的中国儿童文学的体质和后来的发展水 平。 2.请介绍、评价儿童本位说。 答题要点: 儿童本位说是关于儿童文学本质的一种观点。它认为,儿童文学 是成人为满足儿童对文学的需要而专门为儿童创作的适合儿童阅读 欣赏的文学。成人不是高高在上地教训儿童,而是平等地看待儿童, 承认儿童作为完全的独立的人的资格, 这是最重要的儿童文学的现代 性标准。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诞生期的五四时代,为建立这种现代的 儿童观,周作人、鲁迅、郑振铎、郭沫若等人做出了努力。九十年代 的儿童文学理论家也推崇更多地看到了“本位”作品的重要性。比如, 高洪波、秦文君强调“快乐”,梅子涵强调“好玩”,班马强调“儿童性”, 朱自强强调“本位”等等。他们的反省、思考及其创作实践,为儿童文 学的深入发展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说明:本题既可以直接评价、阐述儿童本位说,也可以将儿童本 位说与童心论、教育说相比较,分析、评价它的特点。对此说既可一 分为二地分析,也可单纯肯定或否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3.请介绍、评价儿童文学的“教育说”。 儿童文学的“教育说”是关于儿童文学本质的一种观点。“教育说” 的核心是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 强调作品对读者的教育作用。 “教 育”的儿童文学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进程中,相当一段时期内 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其时间从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文革结束后的八 十年代初。 中外古今的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都十分重视艺术的审美教育 作用。可以讲,对艺术的这种审美教育功能的重视,在中国和西方都 延续了 2000 多年,具有重大的影响。 所以我们并不否认儿童文学具有教育的社会功能。 教育之于儿童 文学并没有什么错,儿童文学当然需要教育。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之 间的确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但是, 儿童文学的本质是文学而不是教育; 它的根本目的是给儿童带来审美愉悦, 具体而言, 它可以是体验生活、 超越现实、达到愿望世界的心灵愉悦和满足,其余所得(包括对儿童 成长有益的思想、品德、知识等)都是副产品。所以我们在谈论儿童 文学的教育作用的时候, 我们首先应该看到这是审美教育作用; 其次, 对于审美教育作用的估价不能过分夸大。 如果将儿童文学规定为儿童 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儿童文学往往无限度地夸大教育性,必然要将 儿童文学功利化,因为没有不被功利化的工具。被功利化的儿童文学 最容易沦为学校教育、教育学的教育的传声筒,而失去自身的文学的 声音。那样,我们将无法区别文学的教育作用与道德教育,从而最终 失去儿童文学的生存价值。 说明:本题既可以直接评价、阐述儿童文学的教育说,也可以将 教育说与儿童本位说、童心论相比较,分析、评价它的特点。对此说 既可一分为二地分析,也可单纯肯定或否定,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 给分。 4.请介绍、评价儿童文学的“童心论”。 1956 年,陈伯吹提出“童心说”。陈伯吹以为,“一个有成就的作 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眼睛去 看,以儿童的耳朵去听,特别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 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他还说:“如果审读儿童文学作品不从 儿童观点出发,不在儿童情趣上体会,不怀着一颗童心去欣赏鉴 别,一定会有沧海遗珠的遗憾;被发表和被出版的作品,很可能得 到成年人的同声赞美,而真正的小读者未必感到有兴趣。”陈伯吹对 儿童文学的特殊性进行了清晰的阐述:“儿童文学的特殊性是在于具 有教育的方向性,首先是照顾儿童年龄的特征。说明白些,是要求了 解儿童的心理状态,他们的好奇、求知、思想、感情、意志、行动、 注意力和兴趣等等的成长过程。” 陈伯吹在文章中对儿童文学中“童心”存在的论述, 对儿童心理特 点的独特之处的揭示,是超乎同时代人之上的,显示出他在儿童文学 方面的很高才华和修养。但是,由于他长期所信奉的教育主义儿童观 的束缚这一时代的局限,还是让自己主张的“童心”只停留在了“手段” 和“儿童特点”的层次。陈伯吹在 20 世纪 80 年代,这样评说自己当年 谈论的“童心”:“这些话中的童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从属于 方法论的范畴,不属于原则论的领域”“童心,只不过是在儿童文 学创作上(也在编辑工作上)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艺术因素”可 以“充分地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寓教育于娱乐之中,实在也没有什么 坏处,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儿童文学“要的是童心,不要童心 论;实实在在说,要的是儿童特点。”陈伯吹的把作家的“童心”立 场仅仅理解成是“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艺术因素”, 是使儿童文学具有 “儿童特点”的“手段”的“童心论”,是不可能从根本上保证儿童文学成 为“儿童的文学”的,因为所谓“形象思维方面的一个艺术因素”,所谓 “手段”便是不承认儿童这一生命存在对儿童文学的性质和形态具有 本质的规定性。 陈伯吹“童心论”是新时期儿童文学向儿童性回归的一 块基石,但注定要被超越过去。 虽然在人们对陈伯吹的“童心论”大加挞伐的六十年代初, 就有人 将“童心论”与“儿童本位”论联系起来批判,但是陈伯吹的“童心论”与 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儿童本位”论只是现象上的某些相似, 而没有本质 上的相同。周作人的“儿童本位”论在承认儿童期的生活“一面固然是 成人生活的预备”的同时,更主张它“自有独立的意义与价值”,同样 “是真正的生活”。而陈伯吹的“童心论”是使儿童文学具有“儿童特点” 的“手段”,所谓“手段”便是不承认儿童这一生命存在对儿童文学的性 质和形态具有本质的规定性。 5.试论述二十世纪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观的两次转变。 二十世纪的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值经历了从“教育”到“艺术”再到 “本位”的两次重大转变 第一次转变:从“教育”到“艺术”。 “教育”的儿童文学,其核心是强调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强调作品 对读者的教育作用。 “教育”的儿童文学在中国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进 程中,相当一段时期内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其时间从五十年代一直 延续到文革结束后的八十年代初。 中国是一个注重“诗教”的国度。对读者进行“诗教”,强调“文以载 道”,这是历代文化人普遍遵循的一个原则。虽说进入二十世纪后, 包括儿童文学在内的中国文学发生了巨大改观, 但“文以载道”作为一 种传统的文艺观并未成为过去,它仍然有着极强的粘合力,仍然或明 或暗地影响、左右着人们的创作思想。传统的“文以载道”思想为“教 育”的儿童文学提供了理论依托。这是历史的缘由。从现实方面看, 由于片面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文艺为政治服务,相当一段时期,人 们判断作品的优劣往往以直接的政治效果为标准, 这从另一个方面强 化了儿童文学的教育性。 不仅仅在中国,翻开世界儿童文学史册,我们不难发现,各国儿 童文学都曾经特别看重儿童文学的教育作用。 十八世纪儿童文学初萌 时,就开始将儿童文学作为教育的手段和工具。之后,无论是英国教 育思想家洛克的白纸说还是法国教育思想家卢梭的种子说, 都认为儿 童文学将对儿童发挥巨大的教育作用。 客观地说,教育之于儿童文学并没有什么错,儿童文学当然需要教 育。但问题在于,“教育”的儿童文学往往无限度地夸大教育性,乃至 以“教育”涵盖儿童文学的所有属性。正是鉴于此,八十年代初中期一 批负有使命感的青年作家果敢地打出了“艺术”的儿童文学旗号。 应该说, 从“教育”到“艺术”, 这是儿童文学观念的一次重要转变。 其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它提升了儿童文学的艺术品位;其 次,它拓展了儿童文学的艺术疆界;第三,它为儿童文学创作的深化 作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但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中间有许多作品还 存在着读者不易或难以接受的问题。显然,这是儿童文学作家不能不 面对的现实。 第二次转变:从“艺术”到“本位”。 从“艺术”到“本位”,这是中国当代儿童观的又一次重要转变。“本 位”的儿童文学使得我们的作品更接近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了。 所谓“本位”的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现代仓储管理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德惠市招聘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2024
- 2025年中级物业管理综合知识模拟题及解析
- 2025年建筑工程师高级职位面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13猫随文识字教学课件
- 2025年国际贸易实务高级专家考试模拟题集及解析
- 2025年电子商务运营专员中级面试模拟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营养师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初中政治特岗教师招聘面试必-备知识点总结与预测题
- 电信行业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江苏省苏豪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存款保险宣传培训
- 质量检查员基础知识培训
- 燃气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的承诺书完整版
- 茶馆门店运营管理制度
- 中职宿舍规矩管理制度
- 燃气生产调度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真空电机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前景战略研判报告
- 2025-2030中国棉花产业行情走势与市场共同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数学名师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