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1页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2页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3页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4页
古诗《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古诗元日元日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及反思 1.读准生字“爆、屠、曈、符”的读音,并认清字形, 正确地朗读(停顿要恰当)、背诵本诗,力求有感情; 2.了解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一、二、四句押“u”韵。 通过查工具书结合上下句学会生词:屠苏、曈曈、桃符, 掌握学习方法; 3.通过关于春节民俗资料和背景资料的补充阅读,体 会本诗所描写的场景和所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喜爱我国 的民俗文化。 1.歌曲过大年 、喜庆的图片,用以课前渲染气氛; 2.搜集关于“年”的传说、屠苏酒、桃符的资料,做 成幻灯课件,用以相机随机出示。 教学时间:1 课时 (课前播放歌曲过大年 ,播映喜庆的图片)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十分欢快、喜庆,一般 在什么时候最常听到、最常见到?我们说的“过年”一般有 两个时间,分别是指什么时候,谁知道?这里的“元”是什 么意思?春节就是农历的第一天,元旦就是公历的第一天。 我们有两个“过年” ,第一个“过年”就是过春节,第二个 “过年”就是过元旦。小朋友们,你们更喜欢过哪一个年? (过春节) 刚才听到的歌曲、看到的图片反应的就是过春节的喜 庆场景。今天,刘老师要和同学一块儿学一首古人写春节 的诗。题目叫“元日” 。谁能说出题目的意思?(大年初一、 正月初一、农历一月一号、春节)。 1.这首诗是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写的,他是一名政治家, 也是一位大诗人。这首诗就在我们的书上 128 页,打开书。 请按要求自己读一读这首诗:(1)借助课后生字表中的拼音 把诗读正确;(2)结合插图,试着理解这首诗的意思;(3)在 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准备提问。(学生自学课文两到三分 钟)(先让学生打开书,再讲要求,学生会自然地去读书, 不易集中注意看清要求。如果讲清要求之后让学生打开书, 效果会更好。) 2.(挂出事先抄录的这首诗),指名读,相互正音,点 出停顿规律和押韵规律。师生共同抄写这首诗几个难写的 词(老师在黑板上写几个词:,学生在自备本上写),注意 指导重点词的结构等书写要点,提醒写字时的姿势和态度。 齐读这首诗。(教学时,忘记了写字指导这个环节。) 3.指名说出对这首诗的理解,提出不懂的地方。(估计 提出的不懂之处有:屠苏、曈曈日、新桃、旧符) 1.引导学法。有这么多不懂的地方,同学们能提出来, 这非常重要。我们事先没有预习,现在该怎样解决这些问 题呢?指名发言讨论。(查字典等工具书、上网查)(引导学 生掌握一个学法: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有三个途径:(1)联 系上下文猜测;(2)查资料(字典、词典、辞海、网络等);(3)请 教别人。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直接获取知识更重要。) 2.事先没让大家预习,为了节省时间老师帮你们初步 查了,现在我们就按照诗句的顺序,逐句理解它们的意思。 第一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除”的意思,就出示“除”的注解: 去掉:害.斩草根.不计算在内:此以外.了这 个人,我都认识.1.连词,表示唯一的条件,只有:若要人不 知,己莫为.2.表示不计算在内,除了:那条山路, 他,没人认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算术中用一个数去分另一个数:用二四得二.台阶: 庭.指名说出诗句的意思:在此起彼伏的爆竹声中,一年 又过去了。师问: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表示祝贺、喜庆)会 读出这种感受吗?(学生在质疑时并没有提出“除”这个词, 是我提出来的。从课堂实际来看, “除”这个字学生通过联 系上下文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设计这 个查字典、选条的环节了。 “为什么要放爆竹呢?”这个提 法会让学生联想到“年怪”的传说,我问此问题的本意是 引导学生体验过年时的喜庆气氛,以指导朗读。如此问法 冲淡了这种体验,应当这样问:旧的一年过去了,新的一 年来到了,人们都在“噼噼叭叭”放爆竹,给你什么感受?) 第二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屠苏”的意思,则问:根据上下文, 猜一猜这里的“屠苏”是表示动作,还是表示一个东西, 或者别的什么。(一个东西)师追问:新华字典中查不 到“屠苏”这个词,怎么办?(查现代汉语词典)师出示: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师问:如果把这里的“屠苏”理解 为屠苏酒,这句话能说得通吗?谁来试着说说看。(春风把 温暖送进了屠苏酒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们明白吗? 有疑问吗?师告知:刘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也和你 们一样产生了疑问,想知道我是怎么解决的吗?(查辞海 , 上网查“屠苏酒”的资料)师出示:屠苏:草名(阔叶草) 屠苏酒茅屋(查于辞海)屠苏酒:古时候,每年除 夕时,家家户户用屠苏草泡成的酒。饮屠苏酒是我国过年 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思是“屠绝鬼气,苏醒人魂” 。 据说于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老小朝东喝此酒,可保一年不 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查于网络)(这段 教学有两个目的:一是向学生明示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 查工具书,且查到的义项要根据具体的句子来选择;二是向 学生暗示,从新华字典到现代汉语词典 ,再到辞 海 、网络,功能越来越强大。) 师要求:根据以上资料,四人小组研究一下,这句诗 怎么理解,能从中看出什么。(三分钟左右)组织交流,(点 拨:这里的“温暖”仅仅指身体上感到温暖吗?)可能有两 种理解:(1)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每一户人家,每一个都感到 很温暖,心里充满了希望。(2)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 人们喝了屠苏酒感到很温暖,祈祷新的一年里很健康。(这 里的“四人小组研究”似乎没有必要,因为前面关于“屠 苏”一次的理解已经让学生经历了思考、比较的过程,学 生应当已有了正确的选择。而“暖”的引申含义必须要经 过老师的点拨,学生才能有所感悟,仅让水平差不多的学 生之间相互讨论,也难以得出正确的理解。)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这温暖的、充满希望的感受? 第三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曈曈日” ,则导:“日”理解吗?(太 阳)出示:曈曈:日出时光亮的样子:初日。(目 光)闪烁的样子。师:这儿尖括号里有一个“书”字是什么 意思知道吗?(表示“曈曈”这个词在平时说话中是不大用 的,一般只用在写文章时。)(这是一个关于查字典的陈述 性知识,应该让学生掌握,可以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这 里的“曈曈”应该选哪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这里再一次 把词典中的不同词条提供出来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答案,教 法上与对“除” 、 “屠苏”的解释有雷同之感。)(点拨:知 道这里的“曈”为什么是“日”字旁了吧?)(“曈”虽然是 个二类字,不需要识记它的写法,但它是一个典型的形声 字,在理解它的意思时自然地结合它的字型点拨一下,有 利于对它的意思的理解。)“曈曈日”是什么意思呢?(光亮 而温暖的太阳)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千家万户都照进了 温暖而光亮的太阳光,让人觉得前途一片光明,充满了希 望。)师指导读:要读出这种充满光明、充满希望的感觉。 指名读,齐读。 第四句: 如果学生不理解“新桃” 、 “旧符”的意思,则告知: 这里的“新桃”和“旧符”指的都是“桃符” ,也就是新的 桃符、旧的桃符,分别用了“桃符”这个词中的一个字代 表这个词。(其实,这里用的是“互文”的修辞手法。虽不 需要点出“互文”这个名称,但需要讲清楚它的内容,为 以后深入学习这种修辞手法积累间接经验。)那么, “桃符” 是什么东西呢?出示: 桃符 据山海经记载,在很多年以前,在东海上有座古 老的度朔山,山上有百鬼出没。神荼(t)、郁(y)垒(li) 两兄弟神通广大,善于降鬼。他们严格限制鬼的活动,每 年岁尾站在一株大树下检阅百鬼,见有害人的凶鬼,就用 一种特殊的、无法挣脱的“苇绳”将它捆起来,让专吃恶 鬼的神虎充饥,为民除害。但是神荼和郁垒的能力是有限 的,不能尽除天下恶鬼。也不能保证每家每户的平安。于 是黄帝向全国宣布了一道命令,春节前夕,家家户户都要 用桃木板刻制神荼、郁垒的像,除夕那天悬挂门前。同时, 在大门上端悬挂苇索,二门上要画一只虎,用来避免妖魔 鬼怪的侵扰。到后来,人们嫌刻木人麻烦,就直接在桃木 板上画两个神像,题上神荼、郁垒的名字,于除夕下午挂 在门两旁,以压邪祛鬼,这就是最初的桃符。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位君主叫孟昶(chng)。一 年除夕时,他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hn)林学士辛寅 (yn)逊(xn)在桃木板上写两句吉庆话,想挂在自己卧房 的门口。当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 来,亲自写了 10 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字 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 “余庆”就是余福。第一句 的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的意思是美好 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 10 个字 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4 个字巧妙地嵌(qin) 在了里边。所以当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 自然也很高兴。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演变成春联,后来 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门上贴着鲜红耀眼 的春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孟昶的这副春联是公元 964 年写的,史书中有记载,所以保留下来。它离今天已经 1300 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这段文字太长了,有许 多词不够常见。另外,教学的方式又一次和前面相同。) 师问:谁能说说最后这句的意思?(每年总是拿新门神 换掉旧门神。也可以说:每年春节总要拿新春联换掉旧春 联。)人们的这个举动有什么含意吗?(除旧布新,表达祝福) 3.引导学生欣赏几幅春联 现在的春联当然没有什么压邪驱鬼的功能,但的确是 用来表达人们的愿望和祝福的,我们来欣赏几幅,看看它 们分别适合贴在什么地方。出示: 六畜兴旺千家同乐,五谷丰登万象更新 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 辛勤培育桃李满天下,忠诚执教春光遍校园 勤奋学习争三好,刻苦钻研登高峰 引导学生讨论后小结:这一幅幅春联表达了人们不同 的祝福和各种美好的愿望。(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感受几 幅春联的意蕴,感悟民俗文化的美妙。同时也是为朗读指 导奠定情感氛围的基础。)贴春联、喝屠苏酒和放爆竹都是 过元日,也就是过春节时表达美好祝福和愿望的事情,很 有代表性。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诗,体会出春节时欢乐祥 和的气氛。先指名读,再齐读。 4.了解王安石写这首诗时的背景,体会诗人更深层次 的感情 师引导: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不仅仅是描写新年新气 象,他还有更深刻的用意。出示背景: 王安石:宋代著名政治家、诗人。20 岁以前,随父南 北各地游历,了解到老百姓的疾苦。21 岁中进士,当过十 多年的地方官,做了许多有益于国家发展、人民安康的事 情。49 岁时被任命为宰相,他积极进行改革,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