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_第1页
3、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_第2页
3、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_第3页
3、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_第4页
3、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薄荷、菊花、葛根、柴胡、升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 发散风热药 一 性味:辛凉 一般来讲,辛温解表药的发散力比辛凉解 表药要强,发汗力缓。 二 作用 辛可发散 发散(疏散)风热 凉可散热 三 适应证 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发热、 微恶风寒、 咽干口渴、 头痛目赤、 舌 苔薄黄、 脉浮数等) 此外,某些药物还可用于风热所致的 目赤多泪、 咽喉肿痛、 麻疹不透及风 热咳嗽等证. 薄 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的地上部分 。 生用。 性味归经 辛,凉。归肺、肝经 薄荷的功效 n疏散风热 n清头目 n利咽喉 n透疹毒 n疏肝解郁 功效与应用 本品味辛气凉,清香走窜,为辛凉 解表之要药。 1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配银花、牛子等,如银翘散 本品轻扬上浮,芳香通窍,功善 疏散,而能清头目、利咽喉 2 清头目: 风热上攻所致头痛、目赤 风热上攻所致咽喉肿痛 常配桑叶、菊花等 配桔梗、甘草等 3利咽喉: .本品能疏肝解郁,但力弱,但一般不作主 药,常与柴胡、当归配伍,如逍遥散。 4 透疹毒 麻疹不透 常配蝉蜕、荆芥等 风疹搔痒多配伍苦参、防风等 5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胁胀痛 用法用量 煎服36g.宜后下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 者,不宜使用. 药物歌诀 薄荷疏散风热,清暑利咽止渴, 透疹清利头目,舒肝用量莫多。 桑 叶 四月茂盛时采得嫩叶 入药者,认为借春时 之气,擅入肝经而长 于清肝明目 为桑科落叶小乔木植物桑的叶。 处方用名 桑叶-长于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炙桑叶-长于润肺燥 冬桑叶霜桑叶- 习惯以冬至后老而经 霜者气力全厚,疏风 清热之力较胜 嫩桑叶春桑叶- 苦、甘,寒。归肺、肝经 性味归经 配菊花,杏仁等,如桑 菊饮 配杏仁,川贝等,如桑杏汤 1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及温病初起 2 清肺润燥肺热咳嗽或燥热咳嗽 功效应用 肝火或风热所致目赤肿痛等 肝肾不足目暗 肝阳上亢眩晕 3 清肝明目 用法用量 煎服,515g。 桑叶止夜汗 n1973年冬,患者陈X,男性,年35岁,因夜 汗长达一年之久,来我院中医科就诊。 n自述,每夜十二时左右,即汗出如洗,枕被 尽湿,夜夜如此,症已经年,医治无效。其 特点:夜尿时,必如冷风袭,皮肤栗起,內 则若有热流上冲,旋即头眩欲仆,摇摇不自 持,并见口苦,音嘶,小便短赤等症。脉细 微而数,舌质淡红。 n从症而论,颇似金匮论百合病,时人颇 多此类神经官能症。并有营卫失和使然。病 之所苦在夜汗,求愈之迫者在此,故医者务 在止汗,方可偿其所愿。伤寒论日:“病 人,脏无它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 宜桂枝汤主之。”病人脏无它病,其非形 体实质之病变可知,盖所指亦即神经官能症 也。 n依症立方,乃投桂枝汤。是方兼具平冲 逆、障风袭、止汗出三症之用。复以百 合滑石代赭汤。百合滋而润之,滑石清 而利之,赭石重而镇之,以其有口苦、 音嘶、小便短赤、头眩上逆诸症故也。 汤药之外,嘱病人每日吞干桑叶末9克 ,米汤下之。上方进三剂,夜汗顿止, 续服五剂,虚热上冲、渐然恶风,头眩 欲仆诸症悉除。后以益气养阴,清轻调 理之味以善其后。 n盖余用桑叶止汗,乃从偶阅小说中得到 启示。书中言,一僧,每就枕则汗出遍 身,衣被皆透,20年不愈,监寺教以 霜桑叶焙末,米汤下二钱,数日遂愈。 今适遇此症,不妨一试,果真有验。然 转思本例与桂枝汤合用,取效是否乃桂 枝汤调和营卫之结果,而非桑叶之功? 不久,又连遇夜汗者数例,不杂它药, 独取桑叶一味治之,多能应手取效。于 是,桑叶有止夜汗之功,确信无疑矣。 【魏龙骧医话-北京】 王安石 西风昨夜过园林 , 吹落黄花满地金 。 (打一花) 谜语 菊 花 为菊科植物菊的头状花序。 处方用名 1 白菊花 偏于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2 黄菊花 长于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3 野菊花 偏于清热解毒 杭菊 性味归经 辛、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菊花的功效: n疏散风热 n平抑肝阳 n清肝明目 n清热解毒 功效与应用 1 疏散风热: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常配伍桑叶、连翘等,如桑菊饮 2 平抑肝阳: 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常与石决明、牛膝同用 肝热化风,配伍钩藤、白芍等 4清热解毒 : 热毒疮肿。配金银花等清热解毒药 虚实目疾 风热或肝火所致目赤,配桑叶夏枯草 肝肾阴虚所致的目暗昏花 , 配枸杞子、山茱萸 3清肝明目 用量用法 煎服,59g 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多黄菊花,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多白菊花。 菊分杭滁白黄,疏风清热见长, 平肝明目上品,解毒消疮力强。 药物歌诀 小验方 菊花治偏头痛(河南中医,1996,15(5 ):234) 杭菊20g,开水1000毫升泡,日分3次饮 用,或代茶常年饮用,2个月为一疗程 ,观察32例,治愈23例,有效9例,最 短半月,最常2个月。 桑叶能清肺润 燥 桑叶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清肝明目,相须为用 偏于宣肺主治风热犯肺之咳嗽 偏于清头目 主治风热之头痛 此外 菊花能清热解毒 葛 根 为豆科藤本植物野葛的干燥根. 2 煨葛根 长于升阳止泻 1 葛根 处方用名 粉葛根(春季采收,切面粗糙,充满粉状物者) 柴葛根(秋季采收,切面是木质的) 传说 n相传盛唐年间,某山脚下住着一对夫妻,男称付郎,女 叫畲女,男读女耕,十年寒窗,付郎高中进士,本是喜 从天降,付郎却烦恼满怀,只因长安城里富家女子个个 艳若牡丹,丰盈美丽,想妻子长年劳作,瘦弱不堪,于 是有心休掉畲女。他托乡人带信回家,畲女打开只见两 句诗“缘似落花如流水,驿道春风是牡丹”,畲女明白付 郎要将自己抛弃,终日茶饭不思,以泪洗面,更是容颜 憔悴。山神得知后,怜爱善良苦命的畲女,梦中指引畲 女每日到山上挖食葛根,不久,畲女竟脱胎换骨,变得 丰盈美丽,光彩照人。付郎托走乡人后,思来想去:患 难之妻,怎能抛弃?!于是快马加鞭,赶回故里,发现 妻子变得异常美丽,更加大喜过望,夫妻团圆,共享荣 华。从此畲族女子便有了吃食葛根的习俗,而且个个胸 臀丰满,体态苗条,肤色白皙。 n另外,传说古时湘西某土司的女儿与一个汉 族小伙子相爱。由于双方父母坚决反对,这 对恋人相约遁入深山老林之中。入山不久, 小伙子应身染重疴,神志不清,面色赤红, 疙瘩遍身。姑娘急得失声痛哭,哭声惊动了 一个仙须鹤发的道士,马上给小伙子服用一 种仙草根,旬余即愈。后来他们知道,这种 仙草叫葛根。遂长期服食,两人都身轻体健 、皮肤细腻、容颜不老,双双活过百岁,被 人传为美谈。 n泰国美女的丰腴与婀娜多姿,是世界公认的 。据说。泰国的山区部落自古以来,就把野 葛根作为民间女性美容、保健的传统秘方食 品。直到20世纪20年代,人们在修缮一座泰 国缅北部的古老的寺庙时,才偶然发现,这 里珍藏着野葛根美容养秘方的古文献。从此, 食用野葛根的传统,在更多的泰国人中普遍 流行起来。直到20世纪30年代,这些文献被 译成英文流传到境外,才逐渐被世人所知 传说2 n相传东晋升平年间(公元357-361年),我国著名的 道教理论家、医学家、养生家葛洪(今江苏句容人 )带领弟子仁山、乐水云游四方寻找仙山福地修道 炼丹。一日来到茅山,山上奇岩怪石林立,大小溶 洞深幽迂回,灵泉圣池星罗棋布,曲涧溪流纵横交 织,绿树蔽山,青竹繁茂,物华天宝。从山麓上远 眺,抱扑峰尽收眼底,四面峰峦叠翠,云雾缭绕, 于是葛洪选中了抱扑峰作为结庐炼丹,清修行道之 所。 炼丹的原料有丹砂、雄黄、雌黄、云母、硫磺、空 青、戎盐、消石等八种,古人谓之为“八琼”。丹炉炼 丹,终日烟熏火燎,紫烟漫卷,空气中弥漫着刺鼻 的有害气体,时间一长,两弟子因修行不深,出现 了毒火攻心,口臭牙痛、大便秘结,身上出现红疹 等症状。 n葛洪看在眼里,疼在心头。用什么办法才能解除丹毒呢 ?葛洪用了许多草药,但效果都不理想。一天夜里,葛 洪梦见三清教祖来到眼前,向他指点迷津:“此山漫山遍 野长有一种青藤,其根如白茹,渣似丝麻,榨出的白液 ,清秀中略带甘甜,既可清热解毒,祛燥消疹,亦可煮 之食用充饥,你不妨寻来一试。”葛洪拜谢了教祖。 第二天,葛洪让弟子们在山中静养休息,自己独自一 人带着干粮,按教祖指点的方向,一路寻找“青藤”。有 位樵夫告诉他:“往东的山垄中,有你所要找的那种青藤 。”葛洪忘了途中辛劳,加快脚步寻到此处,放眼望去只 见古藤缠绕,野趣盎然。平地上,藤攀藤、叶挤叶,象 铺上了一层翠绿色的大地毯。山坡上,树挂藤,藤缠枝 ,一阵山风吹来,象青龙出海,似绿浪翻腾。葛洪顾不 得欣赏这秀景,找到一处松软的黄土坡,选中一株粗壮 的青藤,用棍撬,用手抠,终于将一颗钵盘粗的大藤根 掏了出来。葛洪在山泉处洗净泥土,将青藤根背回了抱 扑峰。 n回山后,葛洪将青藤根切成片状,用锤敲碎,挤出白浆, 煮熟了端给两个弟子喝。浆水一喝下,两个弟子便感到燥 热的身体逐渐平静了下来,没几天,两弟子的病就全好了 。青藤能解毒治病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纷纷按葛 洪的指点,挖青藤根清凉解毒,食用充饥,织布遮衣,并 大量采种繁殖,一时间,青藤传遍大江南北。而当时,人 们还不知道这种青藤叫什么名字,只知是葛洪发现所传, 于是就将这青藤取名为“葛”。 至此,这个原本没有名字的 植物有了一个名字叫“葛”,而葛的根块则称之为“葛根”。 从此,葛洪用葛为民间治头痛中风、疗疮解毒,解民间疾 苦,并走遍了祖国的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神奇的传说,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还将上茅山的大道命名为“葛洪路”。 辛、 甘, 凉。 归脾、 胃经 性味归经 功效 n解肌退热 n透发麻疹 n生津止渴 n升阳止泻 功效与应用 1 解肌退 热 表证兼项背强痛 项背强痛:强,jing,不柔和。形容项背拘急 ,仰府不能自如之状,但并非项背强直。由于 风邪外束,经气不舒,阻滞津液不能敷布以致 经脉失于濡养,故项背强痛。 葛根甘辛性凉,轻扬升散,入脾胃经,有发 汗解表,解肌退热之功。本品又善于鼓舞胃中 清气上行而输津液,津液得以上承,筋脉得以 濡润,故能缓解项背肌肉挛急。 风热者配柴胡、 黄芩等 风寒者配桂枝、 麻黄等 外感风邪者配桂枝、白芍 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增加冠 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 n可用治高血压头项强痛,既有温 和的降压作用,又有扩张脑血管 改善脑循环的作用。 2 透发麻 疹 常与升麻配用,如升麻葛根汤 (升麻、 葛根、 芍药、 甘草) 麻疹不透 3生津止渴 热病口渴,配芦根、天花粉等 消渴证,配山药、黄芪等 本品能升清阳,使津液得以上承而止口渴。 中药临床手册:“通过解热作用,使体内水分消耗减少,从而达到生 津止渴的目的”。 4煨用升阳止泻: 湿热泻痢配黄芩、 黄连等清热燥湿,如葛根芩连汤 脾虚泄泻配党参、 白术等,如七味白术散 用量用法 煎服, 915g 药理研究 本品含黄酮类物质 能扩张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增加 冠脉血流量和脑血流量. 能扩张外周血管,降低血压,缓 解病人的“项紧”症状 有广泛的受体阻滞作用 有解热和降低血糖作用. 药物歌诀 葛根解热生津,发表解肌透疹, 升阳健脾止泻,花解醉汉昏沉。 柴 胡 为伞形科草本植物柴胡(北柴胡) 和狭叶柴胡(南柴胡)的根.生用或醋 炙 2 醋柴胡长于疏肝解郁 1 柴胡生品,和解退热作用强 处方用名 北柴胡(和解退热作用强) 南柴胡(疏肝解郁作用强) 北柴胡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胆经。 柴胡的功效: n和解退热 n疏肝解郁 n升举阳气 功效与应用 1和解退热: 少阳证(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 常与黄芩配伍共凑和解之功 外感发热本品具有清解之力, 有明显 的解热作用,临床可用柴胡注射液. 疟疾寒热往来,常与常山、槟榔等配伍 2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所 致 胸胁胀痛 月经不调痛经 柴胡具有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 是治疗肝郁气滞证的要药 多配白芍、当归等,如逍遥散. 3 升举阳气: 如子宫脱垂、 胃下垂、脱肛 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 须配伍补气药,如人参、 黄芪等,如补中益气汤 药理研究证实:单用柴胡无明显的升提作用, 单用黄芪,其升提作用较弱,而黄芪配伍柴胡、 升 麻则具有明显的升提作用. 用法用量 : 煎服 39g 使用注意 肝阳上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 及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药物歌诀 柴胡升举阳气,舒肝利胆解郁, 发散退热和解,又治寒热疟疾。 传说 n唐代有个胡进士,家有长工叫二慢。秋天,二慢得了瘟病 ,胡进士怕传染家里的人,就让他离开。二慢来到水塘边 ,在杂草丛里躺着,觉得又渴又饿,浑身无力,便挖了些 草根吃。一连吃了7天,周围的草根吃完了,二慢试着站 起身,忽然觉得身上有劲了。从此,二慢的病再没犯过。 过了些日子,胡进士的儿子也得了瘟病。他请了许多 医生,谁也治不好。胡进士忽然想起二慢,把他找来询问 后,急忙命人挖草根洗净煎汤,给儿子一连喝了几天“药” ,病就好了。胡进士很高兴,想给那种药草起个名字,那 东西原来是当柴烧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升 麻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升麻、 兴安升麻(北升麻)或升麻的根茎。 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用名 2 炙升麻蜜炙的升麻,长于升举阳气 1 升麻偏于发表透疹,清热解毒 性味归经 辛、微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功效与应用 1 发表透疹 外感表证,配桑叶、菊花、连 翘 麻疹不透,配葛根如升麻葛根汤 尤善清解阳明热毒 配清热解毒药 阳明胃热之头痛齿痛口疮等 风热上壅咽喉肿痛 热毒疮肿 2 清热解毒多种热毒证 3 升举阳气-气虚下陷证。 多配伍黄芪、人参、柴胡等。 如补中益气汤. 用量用法 煎服,310g 使用注意 凡阴虚火旺,喘满气逆及麻疹已透者,均当忌用 传说 n从前,有一户姓赵的人家,爹在外做小 买卖,娘在内持家,女儿青梅帮助别人 家洗点衣服补贴家用。日子虽然清苦, 倒也和和美美。不料青梅娘得了子宫脱 垂病,没几天竟卧床不起,不能进食, 面色苍白。青梅父女急得像热锅上的蚂 蚁,请郎中治疗,几剂药下去没见好转 ,看来青梅娘快要不行了。 n一天,青梅对双眉紧锁的爹说:“爹,发愁也没有 用,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